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归纳为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归纳为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8:54:49 | 移动端: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归纳为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归纳为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归纳为: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提高学习汉语的学习兴趣和方法、培养学习汉语的自我能力;3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等。

大纲制定:就是要对语言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作出选择,其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教学内容,并为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细化处理。教学大纲的分类:结果式、过程式3.学科建设体系

(1)定义:所谓学科建设体系,包括有关学科理论的各个方面和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以及学科发展和建设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它由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和学科发展建设四个部分组成。(2)基本内容:①学科理论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赖以形成的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和建设所应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②学科基本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核心理论,是学科存在的标志,它能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应用理论的研究。③学科应用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应用和体现,也即综合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教学中的某一实际问题。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研究、教学大纲研制、学科课程设计等。④学科发展和建设:是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尤其是作为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进修培训、教学管理研究等。2.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60年代提出交际能力理论。即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

1)偏误分析定义: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2.偏误的来源:a.母语的负迁移。b.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泛化”c.文化因素的负迁移。d.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e.学习环境的影响。3对待偏误的态度a.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b.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及偏误的来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者正确地模仿、记忆和运用并帮助学习者克服偏误。c.纠正学习者的偏误,要有正确的态度,采取不同的纠正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徐志摩的思想,基本上是欧美化的自由主义思想。在二、三十年代,有两大知识分子群体。留日知识分子。思想比较激进,大部分在后来转向革命,如,鲁迅、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在20年代中期以后,都和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关系。成为左翼文学人物。

留学英美知识分子。思想受英美自由主义影响。在政治上,倾向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暴力革命,主张一点一滴地改良;文化上持一种宽容、稳健的自由主义精神。如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人。徐志摩就属于这一类。他基本上不属于“思想类型”的作家,而是属于单纯的情感类型作家。他的思想基本上停留在对欧美政治、文化的情感性的渴望,明显地带有浪漫诗人的特点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在我的心头荡漾。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河北的柔波里,我

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朦胧诗派1979年3月《诗刊》发表了北岛的《回答》标志朦胧诗由地下正式进入文坛;代表诗人: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1984年朦胧诗解体1986年梁晓斌发表《诗人的崩溃》宣布朦胧诗解体。思想核心:对人的自我价值的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艺术规范: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伤痕小说《班主任》、《醒来吧,弟弟》《钟鼓楼》《公共汽车咏叹调》《519长镜头》《风过耳》《四牌楼》《栖凤楼》

反思小说1979年2月《人民文学》发表的茹志鹃《被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主要作品有:茹志鹃的《被剪辑错了的故事》,路遥的《人生》,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古华的《芙蓉镇》、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王蒙的《布礼》、《蝴蝶》,谌容的《人到中年》,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

改革文学《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柯云路《新星》《三千万》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国文《花园街五号》王润滋《鲁班的子孙》高晓声《“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寻根文学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郑万隆《异乡异闻》王安忆、《小鲍庄》

先锋文学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苏童《1934年的逃亡》《罂粟之家》《妻妾成群》残雪《苍老的浮云》《黄泥街》

知青小说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阿城的《棋王》,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黑骏马》

扩展阅读:对外汉语教学概论_考点归纳_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层面

①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②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④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章

教学大纲的类型及定义(结果式大纲)P28~31::::

①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根据大纲对教学内容描述的侧重点不同,把教学大纲分为结果式

大纲和过程式大纲。所谓结果式大纲主要是对语言项目和言语技能的归纳,重点是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所应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侧重语言教学的最终结果;所谓过程式大纲主要是对学习的任务和教学的程序的描述,重点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活动本身,侧重语言教学的过程。结果式大纲又可以分为组合型(传统的语法大纲)和分解型(意念功能大纲);过程式大纲又可分为任务型(学习的角度)和程序型(教学的角度)。②语法大纲是传统的大纲类型;功能-意念大纲(主要内容是功能和

意念项目)是另一个主要的大纲类型;任务大纲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新的大纲类型。《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研制的具体原则

综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限定性原则,系列性原则,导向性原则。P34~35《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主要特点

①突出语言的使用规则,而不是详细介绍语法理论和语法知识。②重视对语言结构形式

的描写,同时又注重结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③对语法规则的说明简明、通俗、具体、实用。④从典型的语言材料出发选取和确定语法项目和语法点。⑤根据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学习需求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需求,对理论语法的内容和结构作相应的繁简处理,选取和确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语法项目和语法点。⑥不要求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而是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类型①汉语言专业教育,指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学历教育。②汉语进修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非学历教育。③汉语短期教学,属非学历教育。④汉语速成教学,属非学历教育。P42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定义

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理论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在汉语教学中形成或提出的教学范式。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类型①综合课(把语言要素、文化知识、语用规则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等各项内容综合起来,一般作为基础课或主干课);②专项技能课(如口语课、听力课等);③专项目标课(一般作为教学中的补充课程,如新闻听力课、报刊阅读课、应用文写作等);④语言知识课(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等内容);⑤翻译课(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和对译,重在培养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⑥其他课程(包括文化知识课、文学课、语言实践活动等,一般作为选择性课程设置)。现行课程规范所包括的具体内容P63:①对课程性质及课程特点的规范(主要是为课程定性、定位,阐述课程的一些基本的或主要的特点);②对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的规范(主要是规定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具体任务,明确课程在知识、技能、能力等各个项目上的具体目标和教学要求);③对课程内容的规范(主要是从语言要素、语用规则、技能、话题、知识等不同角度确定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④对课程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规范(主要是对课程教学的基本的或主要的环节提出具体的建议,并对每个环节的教学提出具有典型意义和广泛适应性的方法);⑤对测试进行规范(主要是对测试原则、测试方式和成绩评定方式进行规范)。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的范围P74~78:主要包括哲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语言学(核心性的理论基础)、教育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心理学(重要理论基础)和文化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P91~108::::学科语言理论:①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理论的研究;②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言学研究。语言教学理论:①学科性质理论;②教学原则理论;③中国传统教学观。跨文化教学理论:①文化教学的地位(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学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文化教学的内容(指语言教学本身的、不应该也不能脱离的文化因素的教学);③文化教学的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性质理论的主要内容P95~96::::所谓学科性质理论,即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性质和特点的理论。基本内容包括:①对外汉语教学最根本的性质在于,它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②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基本的教学观是,要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来做,而不能当做知识体系来教;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文化教学的原则P108::::文化教学的根本原则是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教授的是所谓的交际文化;知识文化的教学原则是根据学习者的要求和具体的培养目标来决定的。即使是交际文化音素的教学也还要考虑到文化因素教学的适时性、适度性、针对性以及引导学习者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

【论述】对外汉语教学的总教学原则P100~103::::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首先,从教学过程上看,学生是教学这一认识过程的真正主体,是教学实践和认识活动有目的的承担者;教材(教学内容)是教学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客体对象,是主体实现目的的必要条件和手段;教师则是作为主体实现目的过程中必要的设计者、引导者、解惑答疑者也即助体而存在的,本质上讲,教师的作用就是辅助主体(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第二,从教和学的关系上看,“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必然要由“学”体现出来。第三,从内外因上看,学生是内因,教师和其他条件都是外因,没有内因的能动作用或活动不符合主体的要求,再好的外因也起不了作用。第四,从教学原则体系上看,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等;才可能真正建立起平等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化的课堂;也才更有利于语言学习规律和习得理论的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要求应当是整个教学工作应立足学生、满足学生、适合于学生的需要;全部教学活动应调动学生、依托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这是教学原则对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最高体现,该原则要求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起点、过程和归宿来看待,并得到应有的实施。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三结合”尤其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教学的性质,这一性质决定了揭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特别是交际文化因素的必要性。“三结合”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条总原则,不仅体现了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总要求,同时也昭示了对外汉语教学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的走势;不仅反映了学科研究和发展的现状,也体现了在学科发展方向的理论追求。“三结合”的意思是:结构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但是,“三结合”目前还只是一种框架原则,更多地体现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种追求,有待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进一步检验、丰富和完善。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趋势P118~121::::①理论研究的并进化;②教学法形态的模式化;③语言材料的语篇化;④语法教学的强势化;⑤教学的活动化和任务化;⑥教学的立体化。音素(音系)教学的定义和内容P124:所谓音系教学,是从汉语语音体系出发进行的语音教学,也就是从单音教学开始,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声、韵、调和拼音等各单项的专门练习,直到基本掌握汉语语音系统。这种教学方法把语音教学和会话教学分开进行,专门安排语音教学阶段并首先安排语音教学,以便形成良好的语音习惯,为以后阶段的学习打下牢固的语音基础。语流教学的定义和内容P124::::所谓语流教学,是从汉语实际语言运用出发进行的语音教学,也就是把语音教学融入会话中,从会话入手,从会话中分解语音要素,把语音练习与会话练习结合起来,最终再回归结到会话。这种教学方法不专门安排语音教学阶段,也不会完全依照固定的次序进行语音教学。

语法教学的三种基本教学方法:①演绎法:从讲解基本的语法规则出发,通过具体实例和配套练习进行语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讲解规则、举例说明、造句、应用等几个步骤。②归纳法: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出发,在大量接触生词、课文并进行相关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接触语言材料、进行相关练习、概括归纳语法规则等几个步骤。③句型法:把汉语语法规则归结到一定的典型范句,通过对句型的教学实现语法教学。这种教学法可以归纳为范句展示、句型讲解、句型操练、句型变换等几个步骤。

先语后文:指让学习者在开始的学习阶段只接触拼音,不接触汉字,在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和一定数量的词汇、语法之后,再引入汉字教学。

语文并进:在学习语法、课文开始就兼顾听说训练和汉字识写训练,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字素的教学可以先期进行。

语文分开:指设置专门的听说读写课程,并把承担拼音教学和听说训练的听说课与承担汉字教学和读写训练的读写课分开设置,并行开设。

集中识字:指在初级教学阶段中的某个时间里安排专门的汉字教学阶段,集中进行汉字的识读和书写训练。

文章写作训练的训练方法:①侧重结果的写作训练。学生按照“教师出题-写作-教师讲评”的模式练习写作,训练的重点集中在写作的最终结果上。②侧重过程的写作训练。教师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汉语文章结构的特点,从写前准备、写作、修改、批改、讲评等全程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的重点在于让学习者从写作过程中掌握汉语应用的特点和写作技能。③侧重内容的写作训练。激发学习者自己寻找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综合和分析后,进行写作训练。④综合性的写作训练。把阅读、讨论、写作结合起来,也就是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进行写作训练。

怎样培养语言交际能力P144~148:语言交际能力是无法直接传授的,其形成要经过一个从语言知识向交际能力转化的过程,一般而言,一个外语学习者首先获得的是语言知识,其次,通过操练使这些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再次,通过操练或其他多种教学和非教学手段,语言技能才能转化为语言交际能力。谈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途径,在语言教学中并不存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交际教学法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的效果,但各种语言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综合运用、整体考虑才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正途。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途径,培养语言交际能力都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语法原则,注重语法教学;二是交际原则,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以交际为教学重心;三是文化原则,注重文化差异、文化对比。在教学中,还应围绕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一要注重训练学生对语言多样性的把握;二要注重训练学生正确的语感和得体性表达;三要注重训练学生整体性地理解和表达;四要注重训练学生把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把课堂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五要注重训练对文化因素的兴趣和敏感,训练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六要注重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征及优缺点:语法翻译法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主要特征:①以培养读写书面语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②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③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决定;④用母语进行教学;⑤阅读领先,重视阅读能力。优点:①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阅读和翻译水平较高;②采用母语,便于学生理解。缺点:①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②过分地强调语法规则的教学,忽视语言技能训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单调。

直接法的主要特征及优缺点:主要特征:①教学中尽量不用母语、不用翻译、不用形式语法;②主张口语为基础,模仿多练;③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认为句子是口头交际的基本单位;④主张以当代“活用语言”为教学内容。优点:重口语、语音教学,重语言实践、多说多练。缺点:忽视了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殊性,排斥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听说法的主要特征及优缺点:主要特征:①听说领先;②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去反复实践,形成自动化的习惯;③以句型为中心;④限制使用母语和翻译;⑤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把外语教学的主要力量放在攻克难点上;⑥及时、严格地纠正学习者出现的错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优点:①以口语为中心,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②强调句型的训练;③限制使用母语,但不排斥母语。缺点:①强调听说,忽视读写;②听说是枯燥的机械性操作,句型操练脱离语境。

第六章

学习: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下有专门的老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通过讲练等环节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去获得语言,通常称为“学习”或“学得”。习得:没有非常明确的语言学习意识的获得,通常称为“习得”,它是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语言。以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最为典型。语言潜能:第二语言习得需要一些特殊的素质,这些素质叫做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也称语言学能。

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是心理学的概念,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起积极、促进的作用,叫正迁移,有的起阻碍的作用,叫负迁移,也叫干扰。

中介语:中介语也有人译成“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失误和偏误:失误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显性偏误与隐性偏误:显性偏误是明显的带有结构形式错误的句子。隐性偏误是语法虽然正确、但在一定的语境或交际情境中显得不恰当的句子。

偏误分析: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异同:相同点:①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的联系。②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③习得一种言语现象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几个阶段。④语法习得有一定的顺序。⑤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不同点:①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②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③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④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语言学能(语言潜能)测验主要考查哪四种能力:根据卡罗尔的观点,主要考查四种能力:①语音编码解码能力。主要指识别语音成分并保持记忆的能力,常采用对一种新的语言从声音辨认符号或从符号辨别声音的试题。②语法敏感性。指识别母语句法结构和语法功能的能力,如在试题的句子中找出与例句中某一成分具有相同语法功能的词。③强记能力。在较短时间里能迅速记住大量语言材料的能力,特别是强记大量新语言生词的能力,通过与之意义相配的母语单词来检查记忆是否正确。④归纳能力。从不熟悉的新语言的素材中归纳句型和其他语言规则的能力。

对比分析假说的理论基础及主要内容:理论基础: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形成习惯的结果。一旦习惯形成,当学习者处于某一语言情境时就会自动地做出反应。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在习得第二语言的时候,学习者已形成了一整套第一语言的习惯,因此就存在第一语言(常常是母语)习惯的迁移问题。主要主要: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相似的语言成分容易学,不同的成分则难学。也就是说两种语言结构特征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两种语言的差异导致负迁移。负迁移造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和学生的错误,这就是对比分析假说。

对比分析的步骤:①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的基础。②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话言项目或结构。③对比:对两种语言中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④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

中介语特点:①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②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③塞林克把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个方面。④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中介语不是直线式地向目的语靠拢,而是曲折地发展。已经纠正了的偏误还可能有规律地重现。⑤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语言中的某一部分可能会停滞不前,产生“僵化”或“化石化”的现象,特别表现在语音方面。

中介语假说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中介语假说是以普遍语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它不但把第二语言的获得看做是一个逐渐积累、逐步完善的连续的过程,而且看做是学习者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调整修订所获得的规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逐渐创建目的语系统的过程。

偏误分析的步骤:①搜集供分析的语料。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或听力理解中选择供分析用的语料。②鉴别偏误。首先要区分是有规律性的偏误还是偶然的失误,同时还要区分是结构形式的偏误还是语用的偏误。③对偏误进行分类。④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⑤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偏误分析的局限性:①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人们一般都是以目的语国家说本族语音规范的语言为标准,但用来作为鉴别交际中使用语言正误的标淮,则会遇到各种难以解决的复杂情况。②从目前对各种偏误的研究情况来看,还很不平衡。对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规则研究较充分,偏误也易于辨认,这方面的偏误分析较多。而对语用和文化方面规则的研究则远远不够,这方面的偏误分析也做得很少。对语言表达的偏误分析研究较多,对语言理解的偏误则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学习者,由于采取一定的交际策略而造成的偏误则研究更少。③对偏误来源的分析本是偏误分析的一大特点,但这方面的研究并未深入下去,陷于公式化,硬套上述五个来源,对指导教学与学习实践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偏误来源的问题本身也较复杂,有时是多方面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难于定为某一种来源;有的则是来源本来就很模糊难于说清。而且像人们习惯使用的迁移、泛化、简化等概念都有交叉,很难明确区分。④偏误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切面式的静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其结果,只能了解学习者未掌握的部分,而不能了解学习者已掌握的部分。

输入假说的主要内容:克拉申1985年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正式归纳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个系列假说,总称为输入假说理论。这一理论被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最大的理论,但同时也是引起很多争议的理论。总结以上五个假说,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习得者必须听懂可理解的输入,二是习得者在情感上必须对输入采取开放、接受的态度。可理解的输入是不可缺少的,但仅仅有它还不够,还需要降低屏蔽效应。可理解的输入加上低屏蔽效应、低焦虑环境,就一定能习得第二语言。这是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原则。第七章信度: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测验条件下,使用同一测验(或者使用同一测验的不同版本),对同一组被试实施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

效度:指测量的有效性或准确性,即测量对它所要测的东西准确测量的程度。

语言测试的基本类别:从用途或者功能的角度,主要可以划分为成绩测验、水平测验、能力倾向测验、诊断性测验和安置性测验P283~288;根据评分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主观性测验和客观性测验P289~292;分立式测验和综合式测验P292~294;标准化测验和非标准化测验P294~296。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①测验信度是测验效度的必要前提,效度受到信度的制约。(具体见P344)②信度高的测验不一定效度高。(具体见P345)第八章国俗词语:是反映本民族文化特有概念而在别的语言中无法对译的词语,也就是别的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非等值词语”。

对应词语:指不同的语言中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基本相同或相当的词语。

“洋腔洋调”产生的主要原因:①学习者母语语音系统的干扰和影响是产生“洋腔洋调”的最主要原因(eg.英美学生往往把汉语的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②把汉语声调与母语语调相混淆是外国学生产生“洋腔洋调”的最主要根源之一。由于外国学生把握不住汉语声调与语调之间的关系,把握不住汉语语调与其母语语调之间的关系,便会产生“洋腔洋调”。③学习者由于掌握目的语知识的不足,把所学的不充分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结果也会产生“洋腔洋调”(eg.把半三声变成全三声、把连续的几个三声一律读成全三声就是对三声变调规则泛化使用的结果)。

语音教学的基本规则:①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的原则P365;②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教学的原则P366;③不同的教学阶段与不同的教学目标相互适应的原则P366。词语偏误的主要原因词语偏误的主要原因词语偏误的主要原因词语偏误的主要原因::::①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之间在词义上互有交叉而造成偏误(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多义词中,比如英语的toknow有“知道”、“会”的意思,但反过来,汉语的“知道”和“会”却是两个词);②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因各自的附加色彩不同而造成偏误(比如fat在汉语中可以对应“胖”和“肥”,但“胖”一般指人,为中性色彩,而“肥”可指衣物、动物和人,而指人时明显含贬义色彩);③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因各自的搭配关系不同而造成偏误(比如英语中wear可搭配各种衣物鞋帽词语,但汉语中“穿衣服”和“戴帽子”不能颠倒);④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因各自的用法不同而造成偏误(英语中marry是及物动词,但汉语中“结婚”是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①语法形态比较少P392;②词序对语义表达具有重要作用P393;③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P393;④词法和句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P393、394;⑤主题比主语更为突出P394。

现代汉语语法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影响:自己发挥P407~413

母语为拼音文字的学习者汉字认知的特点:由听觉感知转变为视觉感知(①拼音文字是表音文字,文字与语音的关系密切而直接,拼音文字的字形为单向线性排列的视觉单位,构造简单;②使用拼音文字的读者在对文字的识记中较多地使用声音通道,汉字的识记则完全不同,汉字的识记更多地依靠视觉通道);汉字处理的脑机制尚未形成(①性质不同的文字,人脑加工的方式和部位不同;②对文字信息进行编码时的工作程序也不同);汉字的积淀不足。P422~425

外国学习者初学汉字常犯的字形方面的错误:①笔画层面。常常出现笔画增减、笔形失准、笔顺颠倒等问题,比如P426;②部件层面。部件的改换形近改换“口-日”、义近改换“走-足”、类化改换“女性-女姓”,部件的增加和减损“城堡-城保”,部件的变形与变位“竹-kk”;③结构层面。往往不能很好把握汉字的内在结构关系,出现或混乱不清或松散不匀的结构问题,比如;④整字层面。别字的出现,最常见的是形近字混用,如“干-千”“计-讨”“日-目”。第九章

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特点P453~454:优越性:①直观性②个别化特性③保护性④自由性⑤公平性;局限性:①软件设计的局限性②学生对电子教学的不适应性③缺少竞争和约束机制④缺乏人格化品质⑤周期长、制作成本高。CCIA的基本类型P457:①操练与练习型②个别指导型③对话与咨询型④游戏型⑤模拟型.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归纳为》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归纳为: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归纳为》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30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