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计划方案 > 十三陵特区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方案.12.20doc

十三陵特区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方案.12.20doc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8:55:14 | 移动端:十三陵特区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方案.12.20doc

十三陵特区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方案.12.20doc

十三陵特区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方案(201*.12.20.)活动名称节奏乐:小小砰钟班级小班任课教师李靖活动由来:根据本园教研课题,幼儿的实际年龄特点,让幼儿欣赏一些有特点的节奏欢快的歌曲,歌曲《小小碰钟》就是一首四二拍节奏鲜明欢快的歌曲,再加上砰钟清脆的声音我想对孩子们而言是很好的掌握节奏的活动。同时勺子的使用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好奇心,学习的主动性,活动的坚持性。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形象鲜明的,初步理解其内容和情感,并跟着歌曲节奏演唱歌曲。2.通过操作砰钟(勺子)感受四二拍节奏的特点,并演奏。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坚持性。教学重点难点:用勺子敲击节奏xx|xxx教学活动准备:物质准备:乐曲视频、响板、铃鼓、勺子、拼图等经验准备:幼儿欣赏歌曲教学设计一、师生共同边欣赏歌曲视频边进活动室做好二.再次欣赏歌曲1.第一遍让幼儿说一说歌词2.第二遍教师带幼儿跟节奏说歌词三.给歌曲伴奏1.老师伴奏,重点是小熊敲击的节奏2.教师带着幼儿边唱边打击节奏3.教师唱歌,幼儿演奏4.分组演奏四.大家边演唱边演奏结束活动活动反思:

预设活动过程1.导入,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刚才小朋友进来时听到的歌曲好听吗?(引发幼儿的好奇心)2.熟悉歌词,学习歌曲。教师:我们再欣赏一遍,小朋友要仔细听,听听唱的是什么?(问题能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回答歌曲内容教师:我们来一起跟着歌曲说唱好吗?3.老师:小熊、小兔、手里拿的小乐器声音好听吗?咱们也来给歌曲伴奏好不好。教师教幼儿使用勺子给歌曲伴奏(激发孩子主动学习)4.教师:咱们分组演奏看看那组小朋友演奏的最好听?5.教师:咱们一起赖演奏一遍让小熊、小兔、小羊听听好不好

扩展阅读: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项目结题报告

北京市昌平区

十三陵特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年1月

项目负责人:

戴学锋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项目组成员:

宋子千中国旅游研究院经济学博士/地理学博士后张金山中国社科院财贸所产业经济学博士黄贵宝北京市旅游局调研员

李茂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环境经济学博士张大刚昌平区软科学客座研究员/旅游经济师十三陵特区办事处调研室副主任赵雅萍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旅游管理博士编制单位: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目录

一、“十一五”期间旅游发展回顾.........................................................................................1(一)十三陵特区概况...........................................................................................................1(二)“十一五”时期发展情况.............................................................................................2(三)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12(一)全球化加速发展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和外延步入不断深化和扩展的时期................................................................................................................................................13(二)“十二五”时期是国家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大机遇期...........14(三)“十二五”时期是昌平区打造“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全面建设期15(四)“十二五”时期是昌平区构筑“两轴两带、三城多点”产业空间布局的贯彻落实期............................................................................................................................................16(五)“十二五”时期是北京打造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昌平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时期.........................................................................................................................................17(六)“十二五”时期是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全面打造期...........................17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原则.........................................................................................20(一)指导思想.....................................................................................................................20(二)发展目标.....................................................................................................................20(三)发展原则.....................................................................................................................26(四)发展架构.....................................................................................................................27四、主要任务.........................................................................................................................28(一)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28(二)文物保护实现新突破.................................................................................................28(三)景区环境得到新改善.................................................................................................29(四)品牌形象得到新提升.................................................................................................29(五)内部管理取得新进展.................................................................................................29五、三大景区发展重点.........................................................................................................30(一)十三陵景区.................................................................................................................30(二)居庸关长城景区.........................................................................................................34(三)银山塔林景区.............................................................................................................38六、保障措施.........................................................................................................................40(一)组织保障措施.............................................................................................................40(二)政策保障措施.............................................................................................................42(三)经费保障措施.............................................................................................................43(四)人力资源保障措施.....................................................................................................43七、重点建设项目.................................................................................................................45八、十一五大事记.................................................................................................................46九、名词解释.........................................................................................................................54附件:深度系列研究报告.....................................................................................................57居庸关长城景区“居庸关军乐”大型节庆活动研究报告.................................................58一、中国军乐的起源.............................................................................................................58二、中国军乐的发展.............................................................................................................59(一)汉魏鼓吹乐.................................................................................................................60

(二)隋唐鼓吹乐.................................................................................................................61(三)宋元明清鼓吹乐.........................................................................................................61(四)鼓吹乐走向消亡.........................................................................................................62三、以军乐为素材创作大型节庆活动的可行性分析.........................................................63(一)中国传统军乐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容易为现代节庆活动所运用.....................63(二)鼓吹军乐表演性和艺术性强,可以充分满足现代人文化休闲需求.....................64(三)填补中国传统军乐文化主题节庆活动的空白,抢占先机.....................................65(四)以传统军乐为主题的节庆活动非常容易与居庸关长城景区的历史底蕴相嫁接.66(五)策划以军乐为主题的节庆活动,适应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要求.................67(六)北京演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然而供给不足.........................................................68四、“居庸关军乐”大型节庆活动策划设想.......................................................................70(一)总体创作思路.............................................................................................................70(二)创意出发点.................................................................................................................71(三)总体策划设想.............................................................................................................74世界著名陵寝开发与保护研究报告.....................................................................................80一、埃及金字塔.....................................................................................................................82(一)多元项目建设,积极打造金字塔文化氛围.............................................................84(二)实现灵活经营,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86(三)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开发保护同步.........................................................................87二、印度泰姬陵.....................................................................................................................89(一)重视景区开发中的社区参与.....................................................................................90(二)开发与保护的法律制度健全。.................................................................................91(三)利用经济手段调节景区的承载量.............................................................................92三、胡马雍墓.........................................................................................................................94四、世界著名陵寝开发与保护的一些教训.........................................................................96五、结论.................................................................................................................................97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一、“十一五”期间旅游发展回顾(一)十三陵特区概况

十三陵特区成立于1981年6月,是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昌平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其主要任务与职责是:保护辖区内的文物古迹和风景,管理辖区内的游览事项,更好地为游人服务,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辖区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即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云台和银山塔林,其中居庸关长城和明十三陵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十三陵特区对外开放的景点分别有定陵、长陵、昭陵、神路、居庸关长城和银山塔林6个,年均接待游客约500万人次,年均旅游经济总收入约3亿元。

十三陵特区自成立以来,在昌平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认真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文物保护为基础,以创建国际一流景区为目标,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旅游业发展道路,取得了较好效果。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1*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内、国际认证,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1*年7月3日,经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大会通过,明十三陵作为中国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三陵特区目前已成为集吃、住、行、游、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娱、购为一体的,旅游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型综合性旅游企业。十三陵特区历年来在抓好旅游经营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深入挖掘景区文物的文化内涵,坚持弘扬明文化,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向国际一流景区和十三陵明文化主题公园的奋斗目标快速迈进。(二)“十一五”时期发展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十三陵特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文物保护的成果与艰辛、旅游经济的辉煌与曲折、改革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无不汇集其中。五年来,十三陵特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工作任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1、旅游经济实现新发展

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以及北京举办大型国际、国内活动等因素影响,用好相关旅游政策,不断调整经营模式,逐步构建文物古迹自然风光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多元化经济体系,旅游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885万人次,比十五期间的2398万人次同比增长20.3%,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3.83亿元,比十五期间的11.68亿元同比增长18.43%。

2、文化研究不断深入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成立了十三陵明代帝陵研究会,并与中国明史学会合作筹建明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通过学术研讨,编撰史志,出版论文专著、图册典籍,编辑出品拍摄音像及影视剧目,丰富导览内容等,不断积累旅游与文化创意内涵,进行文化深度研究与传播。

3、文物保护成效显著

为实现对世界遗产组织的承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十一五期间,先后启动了明十三陵、银山塔林、居庸关长城3个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完成了泰陵、康陵二期和茂陵陵寝抢修等20余项文物保护工程任务。13座陵寝中唯一没有修缮的裕陵抢修方案,已经得到市文物局的批准,进入抢修倒计时。启动了明十三陵文物库房工程,3000余件文物即将迁入新库。复制定陵出土文物十余件,复壮古树百余株。圆满完成文物普查、古建检测工作。

4、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1亿多元,其中自筹资金4000余万元完成了停车场、景区厕所、无障碍设施、电视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游客中心等50余项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景区的旅游秩序和旅游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促进了十三陵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5A创建在201*年北京市测评和201*年全国专家组评审中均位居北京各申报景区第一名。

5、文化创意扎实起步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十三陵特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依托自身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活动,推出文化创意产品,协助完成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规划与申报,终获市级集聚区颁牌。

6、品牌形象显著提升

圆满完成了201*年北京奥运会公路自行车赛和201*年第十六届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服务保障任务。成功举办了光雕展、演唱会、时装发布会、火炬传递、登山大赛等近百项大型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及展示促销平台不间断进行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景区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显著提升。

7、团队建设取得实效

在多年强化内部管理的基础上,连续两年开展了打造学习创新型团队活动,有效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争优意识,极大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质量、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5年未发生一起重大游客投诉。平稳完成职工社会保险补缴工作,有效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完善了合同签订与管理、职工健康体检、机动车管理等多项规章制度,使特区内部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圆满完成了奥运、60年大庆服务接待任务,完成了数十位国际政要和国际友城的参观接待任务。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得到了外国客人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的广泛赞誉,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与此同时,十三陵特区充分发挥自身旅游引领带动作用,为昌平旅游长期位列北京郊区县之首做出了贡献。有力促进了景区周边的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民就业,提升了环境建设水平,扶持民俗村发展。

实践证明,过去的五年,是十三陵特区面对复杂多变的旅游市场形势积极思变、创新发展的五年,是旅游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五年,是破解发展瓶颈,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最多的五年。过去五年的实践,为特区发展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做好特区工作,推动特区发展,必须全面贯彻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精神,依靠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做到思路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必须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特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加快资源整合、要素集聚、优势发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必须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努力营造优质、和谐的发展环境;必须紧紧依靠各方支持,凝心聚力,共同发展。(三)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产业链长、辐射面广的综合型产业,十三陵特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十三陵特区周边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十三陵特区在积极推进旅游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业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效应方面已经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将成为十二五时期重点解决的方面。

1.在昌平区旅游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不足

十一五期间,由于国际旅游市场低迷、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旅游经营受到强烈冲击,同时,昌平区旅游业迅速发展,新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产品不断涌现,使得近年来十三陵特区旅游经济发展缓慢,其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在昌平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201*年十三陵特区旅游接待量在昌平区所占的比重为44%,到201*年,这一数据降为25%(见图4);在旅游收入方面,201*年十三陵特区的旅游收入占昌平区的比重约为17%,而到了201*年,这一数值降为6%(见图5),由此可见,在此期间,十三陵特区的旅游经济地位下降非常明显。

(万人次)2500201*150010005000201*201*201*201*201*201*昌平区接待旅游者人数(万人次)十三陵特区接待旅游者人数(万人次)特区旅游接待量占昌平区旅游接待量的比重0.50.450.40.350.30.250.20.150.10.050

图4201*-201*年十三陵特区旅游接待量占昌平区旅游接待量的比重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亿元)4540353025201*1050201*201*昌平区旅游收入(亿元)十三陵特区旅游收入(亿元)特区旅游收入占昌平区旅游收入的比重0.180.160.140.120.10.080.060.040.020201*201*201*201*

图5201*-201*年十三陵特区旅游收入占昌平区旅游收入总量的比重

众所周知,从依托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向依托现代经济与社会性旅游资源进行综合性开发方向转变,是当代旅游产业升级的趋势和重要表征。

长期以来,十三陵特区的旅游产品是以文物观光为核心,尚未建立起与村镇、社区相协调发展的体制,也未建立起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其旅游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从而使得旅游经济产生的效益有限,也连带造成了在昌平区旅游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下滑,进而难以发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

2.旅游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链较短,过度倚重文物观光型产品

十三陵特区旅游产业体系发育不完善,十三陵特区的旅游收入中门票收入占绝大部分,门票经济特征依旧明显。目前,接待的海内外游者的人均花费在60元左右,基本为门票花费,门票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90%以上,其它旅游消费微乎其微。十三陵特区长期围绕文物观光做文章,与村镇的关系尚未理顺,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联系非常有限,旅游产品开发没有突破成长的空间,只能过度依靠门票收入,食、住、行、游、娱、购产业要素发展不平衡,深厚的文化底蕴向旅游产品的转化不足,文化创意产品不足,旅游收益高的休闲度假类产品、消费弹性大的娱乐和购物开发薄弱,旅游产业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不能很好的适应旅游市场需求逐步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变化趋势。

3.现有旅游空间布局不合理,存在诸多不相协调的环节虽然《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规划》已经为十三陵特区划定了核心景区、一般观赏游览区、景观培育与恢复区、环境协调区、综合管理与旅游服务区等功能分区,《十三陵文物保护规划》确定了十三陵景区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然而从十三陵特区目前的旅游空间格局现状来看,已经规划的保护范围或界线尚未划定,存在诸多不协调的环节。比如十三陵特区的办公场所以及村镇建设不符合保护范围或建设控制地带的规定;十三陵特区用地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情况,十三陵特区难以协调相关村镇共同致力于世界文化遗产和各类文物的保护;十三陵特区现有交通一方面没有建立起有利于游客在三大景区之间或与外部通达便捷的网络;另一方面,也存在诸多影响文物保护的道路建设情况。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4.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亟需构建新型管理经营机制目前,在有些职能上十三陵特区所辖各景区分别设,缺乏统一计划和管理;有些机构重叠,职责相互交叉,管理体制有待变革,管理机制仍需进一步理顺。201*年,办事处编制过岗位说明书,也计划了定岗定编,但因故未能落实。十三陵特区的用工机制目前仍沿用国家事业单位体制。

十三陵特区拥有职工近一千九百人(截止到201*年底,十三陵特区共有事业编制在职职工979人,编制外合同工738人,编制外协议工72人,企业制合同工108人,总计1897人)。近年来职工总数和退休职工人数都逐年增加,费用增加的额度已经超过了收入增加的额度。由于特殊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全部职工基本只能靠门票吃饭,负担较重,每年能自行支配财力中的较大比重都不得不用于养人。

另,多年来分别由十三陵特区、基层两级组织岗位培训,对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起到了一定作用。现科级以上干部的半数相当于大专水平(非全日制文凭),但就总体而言,员工的文化和专业水准亟待提高。迄今全体员工中仅有3人具有高级职称,这同北京其他世界遗产单位相比,相差悬殊。在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上不规范,引进力度上没有相应的政策,这也是十三陵特区人才资源不足的原因之一。

因此,如何着手疏通理顺管理机制和体制,如何加强干部交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流,规范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应是决定未来十三陵特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头等大事。

5.村镇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营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是村镇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矛盾突出的基本原因。

由于历史原因,十三陵特区的用地处于多家管理机构的管理之下,十三陵特区建设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协调,造成了文物、风景资源难以统一管理和合理有效利用。比如,十三陵景区的管理职责分属十三陵特区、长陵镇和十三陵镇政府共同负责,十三陵特区负责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以及旅游经营事项,而文化遗产核心保护区域之外大部分由十三陵镇和长陵镇负责管理。十三陵特区与两个镇政府同级,他们之间在负责地域上又相互重叠,缺少协调统一。特别是两个乡镇由于得不到文化旅游发展带来的直接收益,且村镇居民生产生活受到文物保护的诸多限制,与保护存在抵触。

十三陵特区的三处主要景区都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明十三陵和银山塔林与镇村混处的现象十分严重,在文物保护区的建设控制地带(缓冲区)内共有居民点三十四个,居民约8,322户,常住人口约21,371人,这些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耕作和林果经营活动。景区与镇村混处使得村镇建设、用地扩张和人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口增长对陵区的文化真实性和文物保护造成威胁。同时,由于违章建筑大量存在,使世界文化遗产和文物整体景观遭到破坏。虽然市政府早在一九八七年就划定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但在农村经济需要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仍存在违章建房、破坏文物保护单位景观环境的问题,直接对遗址遗迹造成危害。由于景区的人口密度过大,建设活动、农业生产、垃圾排放等活动与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之间也存在矛盾,生活垃圾排放、农业生产对植被、土壤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必然加大十三陵地区环境压力。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对人们生产生活的种种制约,在十三陵特区旅游产业链较短的形势下,必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村镇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反过来又限制了十三陵特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6.旅游资源文化价值挖掘不足,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十三陵特区以陵寝文化、明朝汉文化、长城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然而长期以来,十三陵特区没有打造出有影响力,同时经济效益好,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休闲类产品,对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挖掘、利用、创新的机制或手段,文化创意产业发育不足。十三陵特区的人文资源拥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对加强文物保护和开展文化创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十三陵特区旅游收入来源单一,研究经费不足,科研工作相对滞后,制约了十三陵特区深厚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先旅游产品的转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化。

此方面的问题还表现在有关展示内容尚不丰富,展示手段缺乏吸引力;目前在定陵和长陵有出土文物展览,在居庸关有长城博物馆,昭陵和神路也有一些历史图片展览。但是,这些展览基本上只是部分实物和照片,都是静态的陈列,这种展示手段不足以引人入胜。旅游产品缺乏更新;从理论上讲,每个旅游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尽管因各个景点景区的性质不同这种周期的长短会大不相同。对任何类型的旅游景点景区来说,不断推出新项目,努力丰富内涵,采取多种举措引起人们新的关注都是必要的。

与此同时,我们清醒的看到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诸如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急需进一步升级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还需进一步探索;内部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素质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新的经济增长点还需要不断创建等等。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一方面,十三陵特区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也面临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些机遇条件为十三陵特区旅游发展创造了新形势、新要求,紧紧把握各方面的机遇条件,将有助于系列问题的有效解决。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一)全球化加速发展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和外延步入不断深化和扩展的时期

当前,全球化加速发展,人们不断认识到,保持文化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的独立性、完整性、连续性,首先是保护自己,同时也是对世界文化做出贡献。各国都充分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承文化多样性和维护民族独立性的需要,而依托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是阐释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手段,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是关键的环节。伴随文化遗产内涵的不断深化,文化遗产事业的领域不断扩大。

在保护要素方面,从重视单一文化要素的保护,向同时重视由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要素的方向发展。在保护空间尺度方面,从重视文化遗产点、面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因历史和自然相关性而构成的文化遗产群体的保护方向发展。在保护形态方面,从重视物质要素的文化遗产保护,向同时重视由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结合而形成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非物质形态的传统文化也被视为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十三陵特区是典型的文化遗产型旅游区,文物保护和旅游事业的共同发展需要紧密把握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新态势。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二)“十二五”时期是国家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大机遇期

为了充分发挥旅游业对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性作用,201*年11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意见》并将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等方面,确定为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了保障各项任务的落实和有效实施,还提出了加强规划和法制建设、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以及加大政府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等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

该文件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旅游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出的系列任务和保障措施将对十二五期间旅游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该《意见》提出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培育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丰富旅游产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等内容,为十三陵特区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十三陵特区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机遇条件。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三)“十二五”时期是昌平区打造“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全面建设期

按照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部署,昌平十二五规划将集中力量建设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确定为全区总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昌平将按照整体布局、专业集聚、区域融合的思路,细分区域功能定位,集中连片开发,系统分类推进,立足更大空间范围发展产业、塑造城市,尽快形成新的增长极,呈现轴带衔接、多点分布、联动发力的生动格局。

在国家将旅游业确定为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背景下,十二五时期,昌平区将旅游休闲产业和文化创业产业作为特色产业着力发展将为十三陵特区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十二五时期,昌平区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景区升级改造,积极发展新兴旅游业态,加快聚集高端旅游要素,广泛吸引民营资本、国际资本参与旅游开发,推动旅游与会展商贸、都市农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高端旅游休闲产品,使旅游休闲产业迈上新的台阶;昌平区将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以数字文化、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和功能园区。

随着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申报市级文创集聚区的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成功,十三陵特区依托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优势,发挥特色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活跃区域经济、展示昌平亮点等方面作用将进一步彰显。

(四)“十二五”时期是昌平区构筑“两轴两带、三城多点”产业空间布局的贯彻落实期

十二五时期,昌平区提出构筑“两轴两带、三城多点”产业空间布局,将以八达岭高速路沿线为西轴,重点发展科技商务和高新技术产业;以立汤路沿线为东轴,重点发展研发服务和旅游会展产业。依托北部百里山前暖带的丰富资源,形成文化休闲产业带;在南部七北路沿线,形成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发挥未来科技城大型央企研发机构聚集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充分利用沙河大学城高校的教育科技资源,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孵化转化;提升昌平新城综合服务功能,有效吸引高端产业聚集。

十三陵区域作为文化休闲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作为十大产业功能区之一,十三陵特区的未来发展不仅能够发挥集聚资源要素、引领产业发展、推动昌平经济的重大作用,也将有助于获取更多的支持。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五)“十二五”时期是北京打造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昌平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时期

201*年底,北京开始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从首善之区,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世界城市”将成为北京未来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定位。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特征上讲,世界城市是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通道和战略性产业的控制中心,是全球跨国公司的集聚中心、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全球重要的政治中心、全球制造业和高科技结合的市场中心,全球资本流、信息流、人才流、技术流和物流的集散中心,也是世界文明融合与交流的多元文化中心。北京定位为世界城市,是首都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十二五时期,配合北京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定位与目标,昌平区将加大力度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南部地区城市化,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北京打造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昌平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有望为十三陵特区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招商引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等方面带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六)“十二五”时期是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全面打造期

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和北京市对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时期,昌平区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并不断加大相关扶持力度,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昌平区重点发展的四个支柱产业之一。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昌平区还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牵头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出台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每年还拨出3000万元的专项引导扶持资金。目前,昌平区已经初步形成以历史文化旅游、会展为主线的八大集聚区板块和四大项目集群,而其中的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最重要的版块。

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文化旅游聚集区为基础,致力于发展成为全北京市乃至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打造成为以大十三陵为品牌的多领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使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十二五时期将是昌平区全面打造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时期,这将为十三陵特区实现文物观光游览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打造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提供良好机遇。

总之,十二五时期从国内国外来看,可以说是困难与希望都有,机遇与挑战并存。

1.国际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

一方面欧元区受到希腊债务危机影响,经济恢复之路坎坷,另一方面美国、日本等传统强国在汇率上依然不稳定,失业率和通胀预期都存在,地区性突发事件如冰岛火山喷发,海地、智利、墨西哥等国发生的地震等自然灾害,吉尔吉斯斯坦和泰国等国的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政治动荡等均对国际旅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再从国内来看,经济回升势头虽然貌似良好,但是仍然带来了产能过剩,通胀预期等等实质性问题,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型仍然迫在眉睫,结构调整也是早晚要进行的事情。但是,从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和经济发展阶段性来看,对文化特别是旅游事业国务院给以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力度,加上扩大内需的力度并没有减弱,因此,未来国内市场特别是国内经济发达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沿海开放省市)的市场仍然看好。对国际而言,目标市场应该侧重于受危机影响小和恢复形势较好的金砖四国中的其他三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

2.国内其他一线城市重要节庆活动带来分流影响

世博会将大大分散以往到北京旅游的消费人群,包括国内外旅游消费群体。因此,201*年仍然存在一定不利因素。广州亚运会影响较为次要。

3、北京建立世界城市的目标方针有利于旅游业的大发展北京将建立世界城市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将旅游市场做大做强,得到集约式、规模化发展。

4、轨道交通发展改变到达方式,为十三陵特区发展注入提升动力

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城铁线路延伸到十三陵景区后,伴随十三陵特区通过采取措施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和展陈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明文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多渠道增加美誉度等等,相信将带来景区跨越式的发展。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原则(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部署,以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为核心,下大力气突破发展瓶颈,着力增强文化研究与创新发展能力,努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全力彰显品牌影响力和文化旅游带动作用,为昌平建设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发挥更大作用。(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十三陵特区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旅游经济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以世界文化遗产重地、明文化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创新区为重点发展方向或目标,力争将十三陵特区建设成为经营管理体制顺畅、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完备、服务质量一流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重地,成为具备强大国际号召力和文化吸引力,能够代表中国汉文化的标志性人文景区;建设成为我国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乃至世界上的明文化研究中心,积极推动相关研究成果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化,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创新区。

十二五时期十三陵特区的首要发展目标和任务是: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1.经济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拓展景区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延长旅游产业链等方式,大力提高旅游综合收益,力争使十三陵特区的旅游综合收入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具体目标如下:

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2.7%,到201*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亿元。

其中,

十三陵景区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4%,到201*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5亿元。

居庸关长城景区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8%,到201*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200万元。

银山塔林景区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2%,到201*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60万元。

2.社会目标

有效统筹昌平区政府、十三陵特区、投资商、村镇、社区居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民等各方面的关系,与十三陵镇等重点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积极推动旅游事业与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

搬迁大红门附近的2座村庄(石牌坊村和大宫门村);制定12座陵监村庄的整体搬迁方案并开展搬迁;十三陵特区核心景区人口控制在1.8万人以内;配合区政府控制建设控制地带违章建筑并开展拆违工作。

3.文化目标

通过建设明文化研究院、数字化博物馆和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深入开展明文化研究,全面提升十三陵特区的文化科研创新水平,并积极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科技成果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化,构建以建设的明文化研究院为核心或纽带,以外部创新或智力资源为保障,以十三陵特区深厚的明文化底蕴为资源基础,以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为载体的全新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

建设1家明文化综合研究机构(十三陵明文化研究院);聚集50家以上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0%。4.文物保护目标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及时编制居庸关长城景区和银山塔林景区的文物保护规划。严格按照《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规划》划定核心景区、一般观赏游览区、景观培育与恢复区、环境协调区、综合管理与旅游服务区的范围,按照《十三陵文物保护规划》划定十三陵景区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不符合保护范围或建设控制地带的单位、建筑以及进行搬迁和清理,有效协调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实现文物资源的永续利用。

重点恢复(含择址复建)、修缮或清理17处古建筑(分别为明十三陵的裕陵、13处陵监,银山塔林景区的法华寺、尼姑庵和弥勒院)。

5.生态建设目标

采取综合治理和综合涵养措施,加强生态建设,进一步优化十三陵特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的污染处理设施,规范游客行为,积极使用各类清洁能源,发展低碳旅游方式,进一步提高景区的林木覆盖率,特别是积极推动十三陵镇、长陵镇、南口镇以及景区内村落环境的整治工作,优化景区整体游览环境,使十三陵特区各景区的生态环境均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

空气质量达GB3095-1996的一级标准;

控制进入景区车辆,景区环保车辆的使用率达到75%;景区旅游产业单位GDP碳排放量数值低于201*年我国

1

景区总能耗(以焦耳计),折算成标准煤的碳排放量(我国把每公斤含热7000大卡/29306

23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单位GDP碳排放量的60%以上;

景区固碳水平提高到201*年的1.35倍;噪声质量达到GB3096-201*的一类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201*的规定;

污水排放达到DB11/307-20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

修建7座污水处理站(其中十三陵景区5座,居庸关景区1座,银山塔林景区1座);

设3处消防站(分别位于居庸关、银山塔林以及十三陵旅游集散中心)。

千焦的定为标准煤)。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指标体系十三陵景区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4%,到201*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5亿元。居庸关长城景区旅游综合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收入年均增长8%,到201*12.7%,到201*年实现年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200旅游综合收入3.4亿元万元。银山塔林景区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2%,到201*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60万元。搬迁大红门附近的2座村庄(石牌坊村和大宫门村)制定12座陵监村庄的整体搬迁方案并开展搬迁十三陵特区核心景区人口控制在1.8万人以内配合区政府控制建设控制地带违章建筑并开展拆违工作建设1家明文化综合研究机构(十三陵明文化研究院)文化目标聚集50家以上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0%重点恢复(含择址复建)、修缮或清理17处古建筑文物保护目标(分别为十三陵的裕陵、13处陵监,银山塔林景区的法华寺、尼姑庵和弥勒院)空气质量达GB3095-1996的一级标准控制进入景区车辆,景区环保车辆的使用率达到75%景区旅游产业单位GDP碳排放量数值低于201*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量的60%以上景区固碳水平提高到201*年的1.35倍生态建设目标噪声质量达到GB3096-201*的一类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201*的规定污水排放达到DB11/307-20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修建7座污水处理站(其中十三陵景区5座,居庸关景区1座,银山塔林景区1座)设置3处消防站(分别位于居庸关、银山塔林以及十三陵旅游集散中心)

25

预期目标经济目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约束性目标预期目标约束性目标约束性目标约束性目标约束性目标约束性目标预期目标预期目标社会目标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三)发展原则

1.立足保护,深化开发

加强对十三陵特区文物遗迹、自然生态等资源的保护工作,以各类资源的保护为前提谋发展。旅游开发活动不能以资源的破坏为代价,坚持保护优先。同时,深化对十三陵特区深厚文化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创新驱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休闲经济,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和活动内容,创造新的赢利点,有效改变过度依靠门票收入维持生存的现状。

2.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旅游产品的优化、设计、开发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增加游客满意度为导向,有效统筹十三陵特区与各级政府部门、投资商、村镇、社区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理顺十三陵地区的管理体制为前提,构建高端引领的大旅游产业体系,提高十三陵特区旅游经济的运行质量,创建和谐景区。

3.开放包容,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开放包容的拓展发展思路,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有效解决村镇、社区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不相协调的系列问题,提高十三陵特区对十三陵地区的控制力和协调力,提高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能力。改革现有的经营管理机制,分析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文物保护与旅游经营职能,提高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范围和水平。

4.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

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文物保护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游客游览设施等硬件建设,同时,转变十三陵特区的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与市场相接轨,理顺关系,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体制创新提高十三陵特区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游客服务水平。

5.速度和效益相统一

坚持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十三陵特区旅游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积极促进旅游与影视、出版、文化创意、会议、会展、娱乐、休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绿色发展,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不片面追求旅游接待人次的增加,转变绩效考核观念,综合考虑旅游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效益。(四)发展架构

十二五期间,十三陵特区形成一体两翼,一环、一带、三板块的空间发展架构,一体两翼是十三陵特区的整体发展空间架构,而一环、一带、三板块是发展的重点和建设的重要方面。所谓一体两翼是指以十三陵景区为重点,以居庸关景区和银山塔林景区为两翼的整体发展框架。所谓一环是指通过重点陵区的逐步景区化,增加陵寝的开放个数,构建陵寝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游览环,以提高陵寝旅游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所谓一带是指通过拓展居庸关景区的现有游览空间,以居庸关长城为游览节点,打造关沟游览带;所谓三板块是指游客能够集中游览停驻,发展停留经济的区域,分别为明十三陵入口新区板块、居庸关长城板块和银山塔林板块。四、主要任务

(一)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稳步提高游客总量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丰富发展模式,破解发展瓶颈,努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特征。深入挖掘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银山塔林的文化资源,努力聚集高端要素,加快旅游休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在加强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较好的发展势头。

(二)文物保护实现新突破

在编制完成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银山塔林文物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古建文物的保护修缮,有计划地恢复历史风貌,加强文物与环境监管。利用景区丰富的文物文化资源,吸引专家进行深度研究,为呈现史实原貌,实施文物保护提供依据,为创意积累素材。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三)景区环境得到新改善

逐步完成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银山塔林三大景区的升级改造,结合昌平轨道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十三陵景区入口处综合服务功能区的规划编制,并力争项目早日实施。在十三陵景区规划建设大型综合博物馆和数字体验馆,完善综合服务设施。合理设计符合区域特点的游览线路,完善功能设施,减缓交通压力,建设定点旅游集散及消费场所。(四)品牌形象得到新提升

整合景区旅游文化资源,每年推出1-2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特色活动,力争将十三陵国际旅游文化节打造成北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不断丰富历史文化及景区展示内容,增加游客参与度强的项目,建立国际化视觉识别系统,提高推广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内部管理取得新进展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办公,实现景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内部节支降耗力度,抓好廉政、勤政工作,创造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五、三大景区发展重点(一)十三陵景区

1.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有效转变十三陵特区的经营管理机制,构建起陵寝保护与村镇协同发展的机制,使世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旅游综合效益有明显提高,从观光型景区逐渐向能够满足游客多种需求的综合型景区转变。

2.发展重点

(1)规划建设陵区入口新区

依据《十三陵文物保护规划》,在陵区西南大红门外侧规划建设陵区入口新区,搬迁石牌坊村及大宫门村,改善景区入口地区整体环境风貌同时为该入口新区提供建设空间,尽快编制陵区入口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将陵区入口新区建设成为十三陵景区的主入口,融合行政办公、票务问询、交通换乘、游客集散、住宿居住、商业餐饮、学术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入口服务区。

(2)搬迁十三陵特区办事处

将紧邻定陵的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明十三陵博物馆、现有的机关餐厅等不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的历史遗留建筑、设施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进行整体搬迁,在陵区入口新区建设具有明朝建筑风格特色的十三陵特区办事处行政中心,按照五类建控地带的要求进行建设,并建设成为标志性景观建筑。

(3)建设十三陵地下博物馆

在陵区入口新区和定陵景区分别建设十三陵地下博物馆,采用地下地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地上部分限高9米。将现有的明十三陵博物馆搬迁于新建的地下博物馆,整合搬迁明十三陵博物馆文物的系列文物资源,与明十三陵文物库工程保持衔接,全面提高文物的保存、展示手段,创新文物的呈现方式,改变传统博物馆以展示为主的设计理念,以充分吸引游客参与为设计主线,深入挖掘利用十三陵陵寝文化元素,开展国际招标,进行高规格建设,建设成为能够充分体现明朝陵寝文化,拥有高度游客体验性的大型、综合性、高科技博物馆。

(4)建设十三陵入口交通枢纽,改造现有道路系统在规划新建的陵区入口新区南部建设一处交通枢纽,建设成为整个十三陵景区的交通换乘节点和陵区停车场,使外来游客在该交通枢纽换乘环保车辆进入景区游览,对定陵、长陵、昭陵等附近的现有停车场进行整治或缩减,转变现有的停车功能,由原来停靠旅行社大巴、社会车辆的停车场转变成为只能停靠景区环保车辆的站点。

对景区的现有道路系统进行改造,取消神长路石牌坊西侧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段,机动车交通改道昌赤路,仅允许景区环保巴士和游客步行通过神道;改造主神路两侧与其平行的神长路,取消东侧道路,只保留西侧道路并对其进行降级改造,变为小区级公路;取消长陵园村路和南新村路。

(5)打造十三陵入口旅游集散中心

伴随着十三陵特区办事处行政中心、交通枢纽、十三陵地下博物馆在陵区入口新区的集聚,建设游客中心,及时整合票务、问询、车辆换乘等功能,打造十三陵旅游集散中心。以十三陵旅游集散中心为核心,建立与居庸关长城景区、银山塔林景区快捷的通道,加强十三陵特区三大景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发挥对整个十三陵特区的旅游集散功能,同时也服务于周边的碓臼峪、双龙山、大岭沟、沟崖、虎峪、蟒山森林公园等景区的辐射作用。

(6)建设大明盛世旅游街

在陵区入口新区设计建设以大明盛世为主题的旅游街。整合北京、昌平区的老字号资源,设能够充分体现明朝市井文化特色的酒肆、茶楼、戏院、杂耍等休闲娱乐场所,以招租、联营等经营形式,引入经营古玩、字画、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的商铺,再现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的明朝盛世光景,塑造浓厚的明朝历史文化氛围,形成以街引商、以街带商、以商兴旅、以旅促荣的良性循环。同时,以旅游街为依托,打造成为融合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展示、销售于一体的旅游商品集散中心,以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弥补昌平旅游长期以来旅游商业不旺、创新不足的薄弱环节。

(7)成立十三陵研究院,构筑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建设或成立十三陵研究院,邀请明史、古建、考古、科教、文物保护、长城文化、旅游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设立常设机构,招聘科研人员,专门负责十三陵特区的文化挖掘、文物保护研究、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孵化、节庆活动策划等方面的工作。以十三陵研究院为龙头,加强明文化研究,将十三陵特区打造成为明文化研究中心和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中心,构筑产学研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十三陵特区与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创意策划公司等创新资源的集成与整合,打造实验室经济,积极推动相关科研成果向旅游经济、文化创意、节庆策划、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转化,最终将十三陵特区打造成为依托景区系列文化资源,以研究院为纽带,积极推动相关研究成果向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转化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全新模式。

(8)全面建设十三陵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迎接全面打造十三陵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机遇期,积极主导十三陵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成立专门负责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的公司化运营主体,积极围绕明朝汉文化、长城、戍边、军事、科技、宗教、民俗等文化形式开展创意,打造高端文化旅游区、数字化文博基地、特色高端会展中心、明文化影视基地、明文化体验中心、动漫游戏研发中心等项目。丰富十三陵国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际旅游文化节的活动内容,提高旅游节庆的质量和影响力。出台鼓励政策,积极吸引文化创意产业机构落户十三陵特区,使十三陵特区的系列历史人文资源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的优良载体。

(9)加强文物修缮,治理整顿游览环境

继续陵寝建设的完善修葺工作,实施裕陵抢修工程,全面清理神道、碑亭石刻、陵区水系和防洪设施及桥涵等,拆除明皇度假山庄、小人国大酒店等位于文物保护范围以及核心景区范围内的非文物古迹建筑。鉴于定陵玄宫入口设施与地宫风貌不相吻合的现状,有必要进行重新设计建设,更新定陵、长陵、昭陵、神道管理处的游览设备,完善游览的硬件设施。逐步恢复明代道路系统以作为参观游览步道,发掘清除被覆盖的道路,进行保护处理并重新利用。(二)居庸关长城景区

1.发展目标

在居庸关文物保护规划基础上,通过有序恢复南口城,建立两节点连一带的景区空间结构,构建大景区的空间发展架构,拓展景区的发展空间,使景区旅游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力争创建成为十三陵特区的第二个国家5A级景区。

通过发展翠屏湖水域游览项目来拓展现有景区的可游览范围,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关沟景观游览带。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2.发展重点

(1)有序恢复上关城和南口城

在尊重上关城和南口城历史以及进行认真考证的基础上进行有序恢复,不断完善居庸关关城的历史建制,积极促进从北向南在历史上由岔道城、居庸外镇(即八达岭)、上关城、中关城(居庸关)、南口城组成的关城防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有机更新,及时恢复南口城明代的东墩台和西墩台两个烽火台,设观城点和局部登城点。结合南口城的有序恢复以及南口交通枢纽的建设,从而将南口城建设成为居庸关长城景区的重要游览节点。

(2)调整现有停车场,在南口附近建设新的交通枢纽结合《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规划修编》的规划要求,搬迁居庸关长城关城内部的云台停车场,改变关城南部停车场的停车性质,在南口设新的交通枢纽,禁止机动车辆驶入景区,游客在南口交通枢纽换乘环保车进入,使关城南部的现有停车场变成专门停靠景区环保车辆的停车场。建设景区南门区,使该门区不仅成为居庸关长城景区,也成为整个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南部的重要入口。

(3)成立居庸关南口旅游集散中心,积极打造南口门区旅游经济

与南口城的有序恢复相结合,与南口新交通枢纽以及南口门区的建设相结合,整合交通换乘、游览、票务、问询、宣传等系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列旅游服务职能,成立南口旅游集散中心,不仅发挥对居庸关长城景区的旅游集散作用,而且还发挥对整个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以及周边景区的旅游集散作用。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需要与周边社区南口村、南口镇建立紧密联系,推动乡村民俗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的开发,积极打造南口门区旅游经济。

(4)建设关沟景观游览观光专线

配套南口交通枢纽和南门区的建设,沿八达岭高速建设一条游览观光专用道路,治理优化沿线的景观环境,建设成为一条沿途景观优美的景区内部游览观光廊道。南口交通枢纽的游客换乘景区环保车后沿该专用道路进入居庸关长城,从而改变目前游客通过八达岭高速进入的方式。通过该游览观光专用道路的建设,以带动景区大游览格局的形成。

(5)打造关沟游览休闲带

通过南口城的有序恢复以及游览观光专线的建设,形成大景区的游览架构,以拓展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会议会展、运动拓展等旅游产业形式的发展空间。大力美化游览观光专线沿线的关沟生态环境,对沿线的北关、西园村、东园村的村落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支持并引导相关村落发展民俗旅游,丰富休闲类旅游产品。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鼓励投资建设创新型的休闲项目,大力发展休闲经济,打造关沟游览休闲带。

(6)完善关城特色旅游文化街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丰富现有旅游商品街的内容,增设连锁快餐、咖啡屋、茶馆等有助于游客停驻、休息的场所,丰富旅游商品的销售内容,打造特色旅游文化街。

(7)策划居庸关军乐大型节庆活动

针对景区建设空间有限的问题,坚持从活动要产品的发展思路,通过策划创新性强,能够充分体现居庸关长城文化,容易形成广泛影响力,同时又适合现代人需求特征的节庆活动,以创造新的盈利模式,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挖掘历史上军乐、鼓吹乐的发展史,对古代《乐府诗集》、《乐志》、《通考》、《礼乐志》、《纪效新书》、《清会典》、《周礼》等重要文献典籍进行考证研究,研究军乐的功能和展演形式,特别是研究明朝戚继光统帅部队旗鼓的乐队建设,对曾经开展的明代朝仪旗展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展现军乐、仪仗对于古代征战、军队建设的重要作用,与居庸关长城戍边、征战、军事、皇帝出行等历史事件紧密结合,策划以居庸关军乐为主题的大型演出节庆活动,打造成为能够定期连续举办的文化创意产品。

以古代军乐、鼓吹乐为素材开展文化创意,制作有代表性的古代军乐旗鼓乐器,成立、培训或邀请专业演出表演队伍,同时与现代军乐、打击乐等演出、艺术表现形式紧密结合,邀请解放军军乐团以及其他国家的军乐团参与演出,以关城内云台周边停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车场搬迁后形成的广阔空地、云台、关城为综合演出场地,借鉴《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实景演出的运作模式,策划成为居庸关长城景区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开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突破口和代表作,打造成为居庸关长城旅游的全新名片。

(三)银山塔林景区

1.发展目标

在银山塔林文物保护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深入挖掘宗教历史底蕴,有选择性的恢复部分历史寺庙建筑,协调好景区开发与村落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互利共赢的协调发展机制,优化景区空间布局,拓展宗教文化、体育拓展、生态观光、文化休闲等旅游功能,建设成为完善的国家4A级景区,发展成为十三陵特区在十二五时期的重要增长极。

2.发展重点

(1)建设景区入口管理服务区

在景区正门入口处规划建设新的景区旅游管理服务区。对现有的景区正门进行整改,建设标志性景区大门,搬迁位于景区核心区的银山塔林景区管理处和景区内部食堂,与景区标志性大门建设相结合,在正门入口处建设新的景区管理处和上规模的景区旅游餐厅。按照生态停车场的建设理念,拓展现有景区停车场的规模,以解决在旅游旺季游客停车困难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2)有选择的复建部分庙宇

加强对景区内塔林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严禁游客对佛塔的刻画行为。深入挖掘景区的宗教文化历史,组织文物、宗教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对寺庙遗址及曾经存在的寺庙建筑进行详细考证,研究曾经庙、庵的建筑特点、规格制式,利用寺庙旧址,争取北京市相关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的批准,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在择址复建法华寺,恢复尼姑庵和弥勒院,重现当年香火兴盛的景象,围绕复建的宗教寺庙场所,本着弘扬优秀宗教文化的目的,开展静修、参禅等与宗教文化紧密联系的旅游活动或项目。

(3)复建中峰顶石佛

完善景区的上山步道,充分发挥中峰独出云霄的优势,复建中峰顶石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夜间照明工程,塑造吉光普照的景观效果。

(4)建设银山塔林矿泉水生产基地

在以不破坏景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景区现有的矿泉资源,发挥其高品质水源的经济效益,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成立股份制矿泉水生产企业以对景区内的矿泉资源进行集中开发,购灌装生产设备,引入全封闭生产流水线,建设具备一流技术水平的矿泉水生产基地,积极打造银山矿泉水品牌,生产的高品质矿泉水以十三陵特区为主要目标市场,成为十三陵特区宾馆、饭店、商店的推荐饮用水,成为十三陵特区有代表性的旅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游商品。

(5)举办系列有代表性的节庆活动

借助景区深厚的宗教寺庙文化,开展一些与佛教文化相关的主题节庆活动,推荐举办众生请愿,普世和谐祈愿法会、佛教音乐演唱会、佛经书法笔会等活动。在每年的重阳节,挖掘登高的传统习俗,举办徒步登山比赛、自行车登山比赛等活动。六、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措施

为了更好的履行世界文化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管理职能,协调好文物保护与旅游经营之间的关系,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改革十三陵特区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积极借鉴国外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成功经验,逐步剥离十三陵特区现有的经营性业务,在十三陵特区代表政府进行综合调控的前提下,分离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执法管理、产业经营三方面的职能,使三方面都有独立的主体,各有所专,形成政府作为管理主体,企业作为经营主体的新型管理经营机制。将十三陵特区改革成为不直接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非盈利性的组织,以保护辖区内的文物古迹和风景,编制并组织规划实施,监督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主要任务。

为了加强十三陵地区文物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效解决特别是十三陵景区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面或环节,充分发挥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社会的综合带动作用,有必要成立整个陵区的统一管理部门,取代现有镇政府与十三陵特区分立的局面,成立的统一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涉及整个陵区,有能力负责十三陵地区的村镇发展、项目建设、文物保护、旅游管理和经营等事务。

理顺经营管理体制,积极与市场相接轨,引入竞争机制,组建十三陵旅游开发建设集团,全面接管十三陵特区剥离的经营性业务,拓展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村镇开发、休闲娱乐项目开发、文化产业、旅游交通、旅游商业等多种经营范围,成为十三陵特区的经济运行实体和主要投融资平台,打造成为拥有强竞争力的旅游产业集团。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十三陵特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集中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十三陵特区十二五时期的科学发展。加强十三陵特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选好用好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使十三陵特区广大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十三陵特区的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先锋模范。与此同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加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强作风建设,以优良作风凝聚民心、聚集民力,形成推动十三陵特区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二)政策保障措施

在《北京市明十三陵保护管理办法》及昌平区的《实施条例》等法规基础上严格执法,加强文物遗址、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工作,科学编制规划,对旅游项目建设做好可行性研究和论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严厉查处十三陵特区各景区内的违法违规用地,严格控制在景区内新建度假村、培训中心及其他商业设施,禁止别墅建设。

积极争取昌平区政府适当增加十三陵特区旅游发展用地的规模,出台有利于协调景区发展与村镇土地利用关系的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借助农民能够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机会,发展旅游项目。积极争取村庄土地利用专项改革试点,允许农民向非集体成员以外的人员出租或买卖房屋以开展旅游经营项目。

出台吸引文化创意产业落户十三陵特区的政策,设立打造十三陵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专项扶持资金,成立专门负责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的公司化运营主体,将该公司化运营主体纳入到十三陵旅游开发建设集团的集团化运营框架,逐步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投融资机制。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三)经费保障措施

争取昌平区政府加大对村镇环境整治,拆迁有损世界文化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貌的违规违法建筑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争取昌平区政府加大对旅游村镇规划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设立打造十三陵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专项扶持资金,特别是通过十三陵旅游发展建设集团的成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吸引各方面资本投资十三陵特区旅游项目,打造成为最为重要的投融资平台。以十三陵旅游开发建设集团为基础,进一步成立旅游上市公司,以充分借助证券市场筹集旅游开发资金。(四)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建立方便人力资源流动的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严格按照岗位说明书进行定岗定编,建立有利于人力资源进入退出的机制,积极吸引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文化创意、文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技术水平。配备合理的管理人员,到规划期末,中高级以上管理人员均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景区讲解员均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本科以上不少于30%。加强员工绩效考核,将员工的绩效考核与游客投诉紧密结合,建立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奖惩机制,建立员工退出淘汰机制。随着十三陵特区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盈利性经营项目的剥离,引导部分员工向公司制单位分流,保障员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做到人尽其才。

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在不断提高景区各类工作人员文化技术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在服务礼仪、服务意识、形象礼仪、服务规范、外语讲解、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定期邀请旅游经济、景区运营、长城保护、生态涵养、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定期组织景区员工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国际旅游企业集团进行进修培训。高度重视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培育的需要;重视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适应未来市场化经营的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大力提高游客景区游览的满意度。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七、重点建设项目

十二五时期十三陵特区重点建设项目如下表所示:

“十二五”时期十三陵特区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景区项目名称十三陵景新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区十三陵地下博物馆十三陵研究院大明盛世旅游街十三陵入口旅游集散中心十三陵入口交通枢纽村落搬迁裕陵抢修工程定陵玄宫入口设施新建工程居庸关长上关城和南口城恢复工程城景区南口交通枢纽居庸关南口旅游集散中心关沟景观游览观光专线银山塔林景区入口管理服务区景区庙宇复建工程中峰顶石佛复建工程银山塔林矿泉水生产基地

项目地点陵区入口新区(陵区西南大红门外侧)陵区入口新区(陵区西南大红门外侧)定陵陵区入口新区(陵区西南大红门外侧)陵区入口新区(陵区西南大红门外侧)陵区入口新区(陵区西南大红门外侧)陵区入口新区(陵区西南大红门外侧)石牌坊村、大宫门村以及十二座陵监村庄裕陵定陵上关城和南口城南口城南口城关沟银山塔林景区入口银山塔林相关庙宇旧址银山塔林中峰银山塔林景区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编制

八、十一五大事记

旅游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年共接待游客5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2.903亿元;201*年共接待游客5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3.005亿元;201*年,共接待中外游客3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2.06亿元;201*年,共接待中外游客46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2.8亿元;201*年全年力争接待中外游客4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2.9亿元。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十三陵特区预计接待中外游客累计约235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约13.668亿元,并将累计上缴区财政1亿元。

与此同时,十三陵特区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针对我区400多家重点企业推出了惠民助企十项优惠措施的同时,还积极帮助周边村镇消纳土特产品,并投资对陵区周边村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重点工程情况

201*年3月8日,泰陵抢修工程开工。201*年10月31日,康陵恩门保护修缮工程竣工。201*年7月17日,茂陵抢修工程开工,文物库工程同期开工。

获得的主要荣誉情况

201*年1月16日,在桂林阳朔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旅游营销年会上明十三陵获得最受游客喜爱的地方称号;201*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十三陵特区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方案.12.20doc》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十三陵特区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方案.12.20doc: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十三陵特区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方案.12.20doc》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30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