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展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展心得体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8:56:29 | 移动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展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展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展心得体会

我非常荣幸有这样一次机会参加耒阳市首届新课程改革成果展。观摩学习归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过去的语文教学以内容理解作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教学以承载内容的语言文字的习得作为目标。新课标注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我个人认为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在此次观摩学习的过程中,有些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如太平中心校的李灿老师,在讲授《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这篇课文时,告诉学生小燕子造窝需要3个月,1只青蛙一天能捉90120只害虫等等,这些课外知识在课堂内讲课时的穿插,不仅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积极学习借鉴其他老师的优秀经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去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去读书,去喜欢读书,在读中去感悟,去体会,去理解,去反思。比如童星学校的陈小兰老师在教授《红虾》这篇课文时,很好的引导了学生去读重点的句子,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真正的路让学生自己去走,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去体会。真正做到了在语文教学中一个情感的推进:文字情境情感。

总之,新课改成果展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使我们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李娇

扩展阅读:全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经验交流研讨会学习体会

:全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经验交流研讨会学习体会黄浦江路小学高丽绪

在这清风送爽泉水叮咚的初夏时节,我们有幸在区教研室领导的带领下来到省城济南的东郊饭店,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经验交流研讨会。本次会议日程两天,会议安排了三项内容: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的核心成员朱宁波教授做学术报告;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会阅读教学大赛获一等奖的青年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场评课。

本次会议展示了来自山东、江苏、浙江、吉林、四川、山西等不同省份的优秀青年教师的不同版本、不同年级、不同授课艺术的八节课,可谓“万紫千红满园春”。纵观这代表新课程改革成果的八节课,无论从教学设计,还是到课堂模式,都渗透了这几年课程改革的理念。首先这些课显示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教与学的和谐,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教师准确了解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设计课,采取恰当的方法为学生解疑释惑。例如山西省的李秀英老师讲授的人教版六年级的《将相和》一课:课文很长,但教师在教学策略上大胆处理教材,渗透抓住人物典型事例来了解人物品质以及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点句子,抓住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的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另如浙江奉化的郭昶老师执教的浙江版五年级课文《布衣元帅》,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深入的解读文本,在解读中让学生既了解了相关知识,又受到了文中人物品质的熏陶。教师重视学法指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读议结合,注重了方法与目标的和谐,对学情的把握非常到位,例如对文中重点词语“丰功伟绩”的处理,教师没有去直接问这个词语的意思,而是直接出示课件:徐向前元帅的大事年表,教师寥寥数语介绍了这个词语的同时,还让学生进一步更加形象具体的了解了徐帅一生的赫赫战功,对了解人物的品质做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山东济南的王煦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五年级的《晏子使楚》,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也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管贯穿全文的两个词语“尊重”和“侮辱”后,重点引导学生生疑,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读书自行解决医问,帮助学生理请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另外对于课文中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品读采取了扶放结合的方式,并调动了各种手段,渲染情境,通过朗读让学生表达自己感悟到的思想感情。不过对于这一课我也有一点各人的不同意见,课文中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段落结构和写作方法基本相同,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指导朗读的时候是否不该平均用力?

回顾小学语文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我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己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体会和感受:

体会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考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发表感受,谈自己的见解。

体会二: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阅读课中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鲜明的图画,具体逼真的实物,引人深思的提问,根据课题组织活跃有序的质疑探源,根据文章情节组织角色鲜明的课本剧,针对疑难组织人人参与的辩论等,都能比较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提起学生兴趣。习作(写话)教学中教师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组织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会使学生觉得习作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表现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总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果能时时想着学生原有的思维状态是什么,何种方法是激活思维的最佳切入点,何种手段能使学生人人积极思考,个个乐于参与,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体会三: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独立探究的意识,增强与人合作的需求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这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已经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摆脱"填鸭式"的满堂灌,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从乐学到会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认为,应抓住“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极其需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语文中进行探究学习,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语文中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由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穿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201*年5月15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展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展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展心得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3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