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走进名师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听课心得

走进名师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听课心得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9:07:08 | 移动端:走进名师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听课心得

走进名师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听课心得

走进名师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听课心得

近期,我有幸参加“新课程、新理念、新策略”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收获良多。之前,曾在网上拜读过专家及特级教师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如今进入课堂亲身体验,真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叹。那一天,王崧舟老师、赵志祥老师、闫漯老师上的几堂课以及著名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的精彩点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一、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令人惊叹。

当我听着这三位教师的课时,我惊叹了:原来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把学生带进广袤的沙漠,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闫漯老师在教学《沙漠里的春天》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沙漠的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学生带进了那片广袤荒凉、杳无人烟的沙漠。“沙漠给我的印象是荒凉的、可怕的”。“沙漠给我的印象是恐怖的”。“沙漠给我的印象是大而荒凉的”。……

学生的这些感受从何而来?不就是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创设的情境所传递的吗?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再听听赵志祥老师饱含深情地朗读自己写的下水文,把学生带进了母爱的世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看似平凡但却伟大的母爱,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母爱的崇敬和赞颂,为学生写母爱奠定了基础。王崧舟老师真可称得上语言大师,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遨游地球,看遍了地球的千疮百孔、满目疮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唤醒了学生沉睡的环保意识。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曾经读过王崧舟老师的一篇名为《“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的探索》的文章,王崧舟老师在文中谈到:“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意在强调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王老师所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王崧舟老师把自读感悟分为三个阶段: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王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后问问自己,你的心情怎样?在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王老师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课文的哪些文字、叙述让你的心情如此沉重、复杂,请在这些地方画上你颤抖的线条。你在画这段话时心里想的是什么?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王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读了全文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王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折服的是他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么难的地方你都能自己把它读懂,而且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真不简单”。“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虽然我们无法做到像王老师那样随机应变,但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三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闫漯老师在处理课文中的三处省略号时分别采用了“说”、“读”、“画”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最精彩的是第二处省略号的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争先恐后地读出了“还有我呢!”“还有我呢!”……同时也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草的勃勃生机和团结向上的精神。

赵志祥老师则找准了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从而也给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极大空间,学生的辩论有理有据、精彩纷呈;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爱的力量”感受得还不够深吗?此外,赵老师还善于开发课程资源,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联想与欣赏,适时进行迁移。他先让学生朗读朱自清的《背影》片段,略谈感受,再让学生诵读唐人孟郊的《游子吟》,最后还让学生说说写写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王崧舟老师引用过一句名言:“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是不是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一日听课所得又岂止以上几点,但我想,光是这几点,是我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深刻领悟的。

扩展阅读: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加了本次

北京“魅力教师、经典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201*年3月29日和30日,我参加了在国防大学举办的教师常常“带着镣铐跳舞”,教育,需要纯净一些!当我们将时间于精力都集中在课堂教学及研究上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效课堂”的诸多问题有可能就不成为问题了。

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课堂”?所谓有效,主要是看学生学习的实际成效,而非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学定教”,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收获,才是衡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二、文体意识关照下的语文教学

于文体意识的张显,罗才军老师认为张显完全可以帮助我们坚守语文的核心价值,是教字词教篇章都高形式的语言形式的表现。低段需不需要讲文体呢?字词教学是绕不过去的,当回来字词源头那首小诗,那篇童话时,就要教出诗歌和童话的文体特征来,教的方式也不要说给他听。像童诗就要让她感受到诗意的美好,诗歌最主要的价值在于意象,例如他执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让我听之为之一振。这是典型的一首意象群的诗。意象是什么?是诗人把一个东西的物象、把自己的心境、把自己的灵性,投射到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上。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哪些意象?泪满衣裳看得见摸得着的,妻子愁何在什么东西在了?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都是意象,这意象的背后是什么东西,是喜悦,所以我在教时,把体现杜甫喜悦心情的言行举止划出来,学生很会划,我说有多少种喜悦呀?这里竟然有七种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喜从开降,“初闻涕泪满衣裳”这叫喜极而泣,“却看妻子愁何在”这叫喜上眉梢,“漫卷诗书喜欲狂!”这叫欣喜若狂,“白首放歌须纵酒”这是喜不自胜,“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是现实之喜,“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叫想象之喜。七和喜悦在一而再再二三地叠加铺陈,但整个诗并没有让我们感受到累赘,之就是诗人的伟大这处,之所以称为诗圣原因也在于此,语文不是概念给予,而是真切的感受,即使是计文体也应该通过直观感性的手段,让学生感知到这种文体的特点,有文体意识的老师教语文就能大气,不拘泥于零敲碎打,有文体意识的老师教语言就能准确,在发现语文内容之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内容的确定就比较准确;有文体意识的语文老师教语文就教得轻松,提领一顿之后发现文章是这样编织起来的,于是自言自语就抓住核心,直指人心,有文体意识的语文老师教语文就能教得深刻,肯定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抓住文本写法形式上最大的亮点和特点。

30日下午虞大明老师让我们在《桂花雨》的香气中感受摇下桂花雨的童趣,孩子们在玩中学,乐在其中。他的课清新、实在、灵动、传神,充满童趣。《桂花雨》再一次体现了他的风格,整节课就像桂花一般清香扑鼻,耐人寻味。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理解了文本内容,体会了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情感,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也得到很好的锻炼与累积,同时产生了阅读作者更多作品的愿望与兴趣。

针对教学的难点怎么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教者独具匠心,巧妙地予以突破。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虞老师先是出示“满陇桂雨”图片与“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句,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接着出示琦君漂泊一生的相关资料,在带有浓郁思乡情调的《思乡曲》中,老师进行深情述说,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与作者进行对话,进而深刻感悟到文章所反映的思乡之情其实就是乡愁。从体会“花香之乐”“摇花之乐”“分享之乐”到领悟出“思乡之情”,再到感悟到“乡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认识的升华。课堂正是在实现这一升华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阅读的主人,并最终获得真实的个性化体验,达到了精神与语言的同构共生,协调发展。

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对学生延伸阅读的引导。适度的拓展,可以丰赡教材内涵,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实现课文这一“例子”的增值,也让语文课展现出更加浓郁的文化色彩,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养分。虞老师借助《桂花雨》的教学,努力洞开孩子们对琦君的了解之窗,激发起学生阅读琦君其他作品的兴趣。接着出示琦君的主要作品与部分描写乡愁的片段,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浏览、品味。这个环节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将课文与作者立体式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桂花雨》的主题。二、让学生对琦君其人与作品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对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学生的心灵。三、教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十分重要

本次所有的执教名师感染学生的能力都很惊人,课堂上,鼓励表扬学生的语言特别多.其中以罗才军老师和薛法根老师最为突出。罗老师走进课堂,他有良好的精神面貌,饱满的情绪,说话声如洪钟,使得学生上课激情高涨;薛法根老师上课的语言幽默,善于点拨,整节课笑容满面,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驾驭课堂的能力超群,讲课收放自如,教学的各个环节水到渠成.四、重视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这五位名师的演示课中,每位名师都会要求学生应该端正坐姿,学生练习时都到行间指导,并轻轻地用手扶正学生的坐姿,相信在以后,学生就能坐端正了,这样也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在课堂上注重了学生正确书写习惯的教育,以及学生的朗读方法的指导。

我以后要学习这样备课:

1.深挖教材即挖文本的体裁;挖作者的写作背景;挖关键的词句;挖写作的方法及表达的技巧;备战文本在教学中的取舍,做到有的放矢。

2.阅读教学重在读语文教学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点拨,学生要想更好地学习好语文,牢固的掌握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使其读通、读熟、读出感情,从而读懂、读透,各位名师的教学中无一不是利用这一点。

3.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其中来,自觉主动地、欢乐地学习,学习的效果才更好。各位名师在其教学活动后的经验交流中都谈到,他们最怕遇上的学生就是死气沉沉的,问他们无动于衷的,木讷的学生。

4.注重学生多重训练语文的教学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只训练学生的某一个方面是不够的,应该是听、说、读、写并行,全面发展。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走进名师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听课心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走进名师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听课心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走进名师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听课心得》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3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