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过河镇统计站201*年工作总结
马过河镇统计站201*年工作总结
及201*年工作计划
统计工作是国家了解掌握国情国力,各级领导实现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依据,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201*年我镇统计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统计局的正确引导下圆满完成。201*年即将结束,为了在今后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找出不足,现将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201*年农业、民生基本情况
(一)农业农村工作。一是农业增加值按可比价增长8.2%(20分),超额完成0.2个百分点:今年通过一系列措施,农业增加值为6486.59万元,在去年5995万元的基础上增幅达8.2%。二是粮食生产:粮食总产量增长6.2%,超额完成2.2个百分点。在今年干旱的严峻形势下,按照先旱地后水田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800余亩,其中大春粮食作物播种19400亩;小春粮食播种10000亩;晚秋播种6400亩。薯类种植总面积6500亩,其它杂粮种植面积3000余亩。经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努力,全镇顺利完成了218万公斤的收购任务,产值3928万元,均价达18.21元/公斤。农民人均实现烤烟产值25元。201*年全镇实现粮食总产量7535.952吨(201*年7096吨),实现粮食总产量增长增长6.2%。全镇农民人均有粮463公斤,比去年的407公斤增13%。三是畜牧业:畜牧业增加值按可比价增长16.19%(20分),超额完成2.19个百分点;肉牛、肉猪、肉羊、肉禽出栏分别增长8.31%、8.6%、6.19%、13.59%。实现畜牧业增加值2585.22万元,比去年的2225万元增16.19%,实现畜牧业总收入5238.37万元,比去年的4498万元增16.46%。全年完成大牲畜存栏6630头,出栏1668头(201*年1540头),生猪存栏24360头、出栏37414头(201*年34451头),山绵羊存栏20290只、出栏12481只(201*年11753只),小家禽存栏82105只、出栏106239只(201*年93521只),出栏分别增长:8.31%、8.6%、6.19%、13.59%。
(二)民生改善。一是全镇农民201*年人均纯收入4312元(201*年的3680万元),占计划任务4066元的106.0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17%。超计划增长15%目标2.17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消费支出,完成县确定目标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完成县确定目标的100%。
二、201*年主要工作1、认真完成三项调查工作。即抽样调查群众消费水平、劳动力转移现状抽样调查、人口变动调查调查,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顺利地完成此项调查任务。
2、认真完成201*年定期报表的报送任务,对各套报表做到按时、按质、按量上报,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各项统计指标都请农科部门、兽医部门等数据评估领导小组进行评估,征求主要领导意见,以求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认真完成统计历史资料上账工作,我镇的统计历史台账自201*年起,资料都缺乏完整性和连续性。201*年起我站尽可能补充台帐,同时,新的台账做到了完整仔细。
4、认真抓好"十一五"期间统计图表上墙工作。在今年9月份,顺利通过市统计下派领导小组的考核验收。并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一致肯定。
5、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认真做好统计信息的上报工作,为上级统计网站宣传统计工作提供了及时的资料与信息。全年完成统计信息上报22条。
8、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协助镇党委、政府的日常工作。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统计资料的信息服务工作表现被动。开展统计信息服务是搞好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我镇统计工作只有一人专职,精力有限,在开展统计分析和信息服务方面显得被动。
2、村级换届后,统计资料管理混乱,有的不全。又由于今年我镇五个村(居)委会负责统计工作的大学生村官都相继离岗,造成我镇统计资料的归档工作做得不够。
3、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做的还不够。我站由于人手较少,工作局限于见子打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中。在“创新”上下的功夫不够。
4、统计业务培训抓得不够,在统计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学习不够,有部分统计人员业务不熟、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5、村级历史台帐不完善。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6、充分发挥统计服务功能有待提高,统计人员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等,与领导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四、201*年的工作打算
1、持之以恒发扬吃苦耐劳的优良工作作风。对201*年的各套报表做到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不拖全县后腿。
2、进一步加强业务建设。对村级统计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力争每一个业务人员都有过硬的业务素质。
3、加大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搞好统计法制宣传,用法律法规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意识。
4、坚持优良传统,加强学习,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统计工作之中,做好201*年的统计历史台帐上帐工作;做好201*年各项指标数据的图表上墙工作。
扩展阅读:马过河镇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度
马过河镇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度
工作计划
按照县委办、政府办《关于报送201*年度工作总结和201*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马办发电[201*]76号)文件要求,现将我镇201*年度工作总结及201*年度工作计划报告如下:一、“十一五”目标完成情况和重要工作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镇共实现农业总产值为3.6194亿元,年均增长15%;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6434亿元,年均增长16.6%;实现农村经济纯收入2.0709亿元,年均增长16.5%;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60元,年均增长14.5%。全镇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36.9万元,年均增长13%;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592.7万元,年均增长13.5%。
(一)“十一五”的五年,是农业农村工作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的五年。
1、农业总产值总量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稳定,产量逐年增加。五年累计实现农业总产值3.6194亿元,年均增长15%。201*年末,实现农业总产值9800万元,比201*年的4862万元增长201.6%;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980万元,比201*年的4617万元增长216.2%;实现农村经济纯收入5775万元,比201*年的2673万元增长216%;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560元,比201*年的1806元增长197%。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2.7万亩,其中大春粮食作物播种稳定在1.8万亩;小春粮食播种稳定在0.88万亩。五年粮食总产量为3.2万吨,年人均有粮360公斤。
2、烤烟生产取得良好成绩。五年来,马过河镇始终把烤烟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来抓好、抓实,特别是被列为全市10个红大烤烟生产乡镇之一以来,我镇的烤烟生产水平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技术、质量和效益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五年共完成818万公斤的收购任务,实现烤烟产值1.2934亿元。201*年,全镇实现烤烟产值3075万元,是201*年2158万元的1.4倍;人均烤烟产值达2540元,是201*年1480元的1.7倍。马过河镇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评为烤烟生产先进乡镇。
3、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镇的畜牧业发展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目标、一套政策、一支队伍、一个考核”的机制和措施,新建了三家村、上鲁石、下鲁石、箐坡村4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何家村1个仔猪养殖示范小区,培育仔(肥)猪规模养殖户90余户,新建黑山羊养殖小区1个,发展黑山羊养殖大户14户,改扩建黑山羊养殖户8户,各养殖户年均存栏黑山羊2100余只;培育养殖农民合作社2个(上关坝土鸡养殖农民合作社和瑞兴獭兔养殖合作社),年出栏鲁石苗族土鸡21430羽,出栏獭兔约1.5万只,产值650余万元。五年间,全镇共完成蛋鸡推广15000余只,畜种改良达4079窝;青贮、氨化饲料14300余吨,推广工业饲料15余吨;完成生猪存栏67767头,山绵羊存栏48478只,菜牛出栏1940头,菜羊出栏21300只,实现畜牧产值1.1129亿元。
4、林业工作扎实有效。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战略,我镇林业工作坚持“育、造、管”并举,用材林、经济林同步发展,使全镇森林覆盖率达53%,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五年共完成天保模拟飞播造林3581亩,封山育林3996亩,管护森林面积7.9万亩,义务植树140.9万株,建设沼气池1180口。积极开展“绿满马龙”植树8400余亩,先后规划种植核桃33370亩,培育富民绿镇产业,提升“绿满马龙”行动的内涵。森林防火始终以防范为重点,注重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贯彻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及黄、红牌警告制,取得了较好成效。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全镇应改林地面积110665.7亩,其中公益林38960亩,商品林71705.7亩;通过林改,确权110665.7亩,确权率为100%,因扯马碧淹没区暂缓林改,固有6876.42亩商品林未进行林权改革,均山到户率为94%。
(二)“十一五”的五年,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镇村面貌大为改观的五年。
1、水利道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五年来,全镇累计投资2500余万元,完成各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118件,改善水田灌溉面积6350余亩,建成水浇地面积9000余亩,新增蓄水23万立方米,实施水源地保护870亩,完成坡耕地治理2147亩,实施水保林12702亩。完成4个村委会的人饮工程,解决及改善了7918人、4466头(匹)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先后实施了何家村、车章、麻衣、马过河及鲁石五个村委会的烟农田建设工程,建成烤烟水浇地面积8500余亩。顺利实施了何家村和鲁石中低产田改造5000余亩。完成4个村342户农户的电网改造工作。投资39万元,先后修建了角家村、上鲁石、大车章、扯马碧、上关坝和大漠浪村5个村民小组的砂石路面。
2、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五年来,全镇扶贫工作始终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一是在温饱村建设上,投入资金127.78万元,先后完成了大漠浪、箐坡、小汤姑、小漠浪、小车章和土桥冲六个村535户、3693人的省、市温饱村建设项目,安居工程完成了12户。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适用,抗震安全;典型示范,逐户推广;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投资143.66万元,先后实施了河湾、玉碗冲、永宁岗村、下中河村、杨家冲和阿左必6个村组的民居地震工程。三是按照“866”工程的要求,先后实施了车章和马过河2个村(居)委会的“866”工程建设项目。其中,201*年,投资162.5万元,实施了车章13个村民小组的“866工程”建设项目,共新建安居房50户、5000平方米,维修加固房屋1户、13155平方米,完成墙体粉刷32187平方米,完成节能改灶120户;完成建公厕6个,改卫生厩累计完成139个、1390平方米,修建进村道路10公里,完成硬化村内道路16条、3700平方米,种植经济林果累计完成555亩,劳务技能培训累计完成6期,完成行政村栽种行道树4000株,发展养殖户139户,顺利实施了3个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工程。201*年,投资1130.24万元实施了马过河村委会16个村组的“866”工程建设项目,按照基础好的村组提升建设档次,基础差的村组重点改善民生条件的要求,新建了马过河村委会、新车站活动室、河边村旅游码头,白龙潭村整体搬迁工程,完成墙体粉刷3.02万平方米,新建水泥街心路2.02万平方米,建设沼气池250口,节能改灶297眼,改卫生厕749个,改卫生厩534个,修建灌溉沟渠3.7公里,铺设管引38.5公里,解决人畜饮水310户,改良高稳产田198亩,使村委会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镇政府先后以“三村四化”建设和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重点村整体推进为先导,出台了马过河镇新农村建设八年规划及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举措,通过发展种养业、林果业及餐饮旅游业,提高了农民增收后劲;通过加大投入,累计投资684.13万元、群众投工投劳2.1万个,先后对何家村、车章、马过河、鲁石等40余个村组进行了扶持建设,共完成村庄道路硬化约20余万平方米,粉刷墙面约40余万平方米,新建公厕70余个,建成村文化娱乐广场2个,建成村文化活动中心3个,种植香樟、圣诞等树种6700余株。201*年,塘子边村被列为曲靖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受到省、市、县领导的表扬,马过河镇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201*年,河湾村民居地震安全试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投资80余万元,加固房屋215间,拆除重建5户,新建房屋面积1250平方米,全面达到市、县规定的设计和质量标准,并成为曲靖市民居地震安全试点工程现场会参观点,受到了市、县领导的好评和肯定。
4、集镇面貌大为改观。强化建设管理,努力构建生态民居旅游小镇,按照“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建设集镇,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集镇、乡村的协调发展。201*年投资20余万元委托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集镇建设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科学规划,现正报请县规委会评审通过。按照“生态、休闲、餐饮”为特色的精品生态小镇要求,整合各类资金1600万元,围绕“10个1”建设目标,建成了自来水厂、县级园林式街道、综合农贸市场、合格寄宿制学校、合格卫生院、一个文化站、一个运动休闲公园、一座垃圾填埋场、一个乡村等级客运站、一个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这些工程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完善了集镇功能,提升了集镇形象,改善了集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为下步申报省级重点小城镇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十一五”的五年,是各项事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五年。
1、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两基”、“普九”、“普六”、“普实”成果得以巩固。累计投入资金838.6万元,先后完成大漠浪、车章、黄瓜屯、上官坝、永宁岗、玉碗冲、小汤姑、木龙8个村小和鲁石、麻衣、马过河、何家村4个完小改扩建工程,投资205.63万元的中学学生宿舍楼一期危改项目现已基本完工,学校建设有效改善了我镇广大师生的教育、教学环境,为提高我镇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及无文盲乡镇顺利通过省市验收。镇教育发展基金会自201*年8月成立以来,共筹集资金8万余元,先后发放补助和奖励金34200元,使40余名成绩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和奖励,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5年来,镇中学应届毕业生先后考入曲一中9名、高中、中专500余人。
2、科技工作得到加强,科技应用示范推广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大,良种良法得到推广。围绕“双六”工程和“3个3工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专用型及特色玉米种植、优质水稻基地建设、脱毒马铃薯种植、地膜玉米种植、水稻抛摆秧、马铃薯高垅双行栽培、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土壤配方施肥及专用肥、生物多样性种植等农艺措施的推广普及有了新的突破。以“合系”系列为主的水稻良种,以“曲辰3号”、“会单4号”等为主的优质杂交玉米良种,以“合作88号”、“3810”等为主的优质脱毒马铃薯及以“港啤一号”、“靖麦系列”品种为主的大小麦良种得到选育推广,促进了全镇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巩固和发展。五年来,镇政府恢复了计生服务所工作,并始终强化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对育龄妇女的服务,坚持不懈地宣传“一法两条例两办法”,“三为主”成果得到巩固,“三结合”深入开展,“一放二扎”指标全面完成。实施“奖、优、免、补”政策以来,全镇共办理独生子女证156户,在全县位居前列。
4、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先后建成了鲁石、何家村、车章、麻衣四个村级卫生所。“农村健康工程”全面完成任务。201*年,投资29.3万元完成马过河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并配齐了5个村级卫生所的乡村医生。同年1月,全镇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镇有3512户、14249人参合,农民参合率达95.9%,在全县位居前列。从201*年1月1日起,参合群众到马过河镇卫生院及其它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共报销医药费190余万元,报销人次达20余万人次。
5、民政、老龄、残联工作有序开展,救灾、救济、大病救助和低保工作落到实处。五年来,共批办救济粮9.3万公斤,发放救济金13.4万元,救济人口1300余户、4000人。大病救助143户,发放救助款14.5万元。共发放低保金167万元,保障了190余户、600余人的基本生活。切实帮助残疾人生产生活,共筛查白内障患者90余例,治愈50例。五年间,先后有王家村、中和村和塘子边村被授予“市级敬老示范村”荣誉称号。
6、镇村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投资8万余元建成老年活动中心1所。组建农村文艺演出队3支,年均组织文艺联欢演出10余场次。顺利承办了马龙县第十四届农村老年人运动会。鲁石苗族射弩队代表曲靖市参加了201*年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取得了可喜成绩。201*年,马过河镇被省民委、省体委表彰为民族体育先进乡镇。201*年至今,马过河镇转星工作任务也全面完成。
7、武装、民族宗教及其它社会工作有序开展。每年的民兵训练、民兵整组定期举行,冬季征兵工作均圆满完成任务。民族宗教工作认真开展,依法制止和严厉打击了非法宗教活动。认真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档案保管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机关档案室被县上评为三星级档案室,五个村民委员会档案管理也全部达标。
(四)“十一五”的五年,是精神文明得到加强、民主法制不断深入开展的五年。
以实施“群星文明”工程为载体,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以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主题活动,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扩大外延,通过示范辐射带动,拓展精神文明覆盖面,不断提高镇村的文明程度。五年全镇共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2个,市级文明单位1个,县级文明村10个,县级文明单位6个。同时,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全面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普法教育进一步深入,依法治镇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加快,农经管理更加规范,村账镇代理、村务公开、工程招投标等制度得到较好执行,行政村非生产性开支得到有效控制;“平安马过河”深入创建,近几年均被评为平安乡镇,治安力量进一步加强,共建立综治中心1个,治安警务室5个,交通警务室1个,专兼职巡防队伍6支,严打与帮教结合,调处与管理结合,社会治安进一步加强,没有发生民转刑案件,没有发生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和恶性交通事故,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五)“十一五”的五年,是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施政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镇政府增强了服务意识、忧患意识,主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围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主题,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优化服务、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和思路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一是认真贯彻执行政治纪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保持一致。二是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提高行政效率。三是加强廉政建设,按照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切实发挥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坚持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四是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政府工作体制,坚持重大问题由班子会议研究决定,不断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五是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二、201*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主要措施(一)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全年,全镇预计共实现农业总产值9996万元,占计划任务9800万元的102%,,比201*年的8944万元增长11.8%,比201*年的4862万元增长105.6%;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079.8万元,占计划任务9980万元的101%,,比201*年的8958万元增长12.5%,比201*年的4617万元增长118.3%;实现农村经济纯收入7115.6万元,占计划任务6875万元的103.5%,,比201*年的5008万元增长42%,比201*年的2673万元增长166.2%;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634元,占计划任务3560元的102%,,比201*年的3160万元增长15%,比201*年的1806元增长101.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00余万元,主要来自烤烟种植业及畜牧养殖业;第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50万元,占计划任务的100%。全镇预计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5万元,,比201*年的523万元增长23.3%,比201*年的347.45万元增长85.6%;完成一般预算支出392.99万元,,比201*年的466万元增长-16%
比201*年的186.75万元增长110.4%。(二)主要措施
201*年,全镇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水库(塘坝)蓄水大幅减少,有29件水库(塘坝)一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涸。据统计,旱灾造成全镇5个村(居)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不同程度受灾,7630人、4700头大牲畜饮水较为困难,2.8万亩农作物受旱,小春作物全部绝收,农村群众饮水安全、护林防火、农业春耕生产面临重重困难。全镇各项工作均围绕抗旱保民生而开展。
1、千方百计保人饮。为确保农村生活用水,镇党委、政府按照包保责任制,组成5个抗旱工作调查组,分赴全镇5个村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就各村水库(塘坝)、水井、龙潭等水源点摸底排查,并且针对各村实际,主要采取开挖深井(已完成7眼深井的钻探,其中国土部门2眼)、挖地表水、架设水管、拦河畜水、寻找新水源点、抽水、拉水、送水等方法解决了7630人、4700头大牲畜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2、结构调整促春耕。根据各村水资源分布和水量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抓好品种结构、种植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调整。一是抓水改旱落实。结合农作物需水特性,选用耐旱品种,改进耕作方式,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实施水改旱2700余亩。二是抓种植结构调整。一是重点发展节水、耐旱、生育期短、比较效益高的优势特色品种,大幅增加包谷、洋芋的规范化定向密植,烤烟、杂交包谷做到地膜全覆盖。全镇种植优质地膜玉米4500余亩,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抽水抗旱插秧4000余亩。三是全力抗旱抓烤烟生产。紧紧围绕205万公斤的收购任务,强化烤烟育苗管理,预整地推行机耕机耙8000余亩,落实样板责任制,加强对各村组水源点调查和调控,全镇于5月20日前完成了17000亩烤烟种植任务;于7月31日开烟门,至9月25日关烟门,全镇顺利完成了205万公斤的收购任务,产值3075万元,农民人均实现烤烟产值2540元。四是抓收入结构调整。依托镇劳动保障所平台,积极引导农民有序流动就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努力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目前,全镇外出务工人员达201*余人,预计可带回经济收入900万余元。
3、全力以赴抓防火。一是最坚强的领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林业站长直接抓的工作格局,镇党委、政府先后3次及时召开了镇、村、组三级森林防火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森林防火工作,制订完善了《森林防火预案》、《森林防火日报制度》、《防火期间值班制度》及《干部职工黄红牌警告制度》等制度,用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二是最广泛的宣传。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标语、板报、文化墙等多种宣传方式,加强对今年重大干旱天气情况下防火严峻形势的宣传。三是最严格的责任。采取发放《森林防火告车主通知书》6000份、《森林防火告户主通知书》3000份,在春节期间与各烟花炮竹经营户签订了《严禁销售烟花炮竹承诺书》、与各农户签订禁放烟花炮竹保证书,实行分管领导和干部职工定点包村(组)、村“两委”干部包片包山、村级护林员定时巡逻的责任制。四是最大的投入。全镇共投入森林防火资金15万元,新配了风力灭火器4台、优质拖把20把,共有驻地部队、民兵应急分队、专业扑火队及干部群众等1000余人,有可调度车辆20余辆,有效控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4、未雨绸缪抓防洪畜水。一是及时做好水库排洪沟、灌溉沟渠的清淤工作,为节水、放水、关水作好准备;二是加大对病险水库的排查除险工作,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险情隐患,研究、制订出具体除险方案,能解决的组织解决,不能解决的,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帮助解决,同时制定相应应急预案。三是明确镇村行政责任领导和水库管水责任人,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四是建立水库工程巡查制度。主要是检查水库工程有无裂缝、渗漏现象;有无垮塌迹象;溢洪道能否正常泄洪。五是组建好防汛抢险队伍。组建有村组干部、水库管水人员、民兵和群众参加的应急抢险队伍,其组成人员不得少于40人,并落实到人和联系方式,确保随喊随到。六是落实好出现险情时报警方式和群众疏散路线。各水库管水责任人应根据实际明确一种水库工程出现险情时的报警方式和群众疏散路线,并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目前,全镇各水库(塘坝)共蓄水460万方,占计划任务520万方的88%。
5、因地制宜抓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大力发展以白蘑菇和金针菇种植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产业。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白蘑菇和金针菇为主、多菌发展,产销并重、加工增值,科技兴菌,实现规模、效益双增长”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强领导、大力宣传、政策扶持、建设示范园区、强化服务及畅通销售渠道等措施,使得以白蘑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在马过河镇呈现出可喜发展势头。目前,全镇各食用菌种植户累计投入资金1900余万元,建成菇房面积9016平方米、种植面积66800平方米,预计年产白蘑菇(金针菇)2500余吨,产值201*余万元。二是大力发展鲁石土鸡养殖业。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大力发展鲁石土鸡养殖。目前,合作社已吸纳社员20余名,涉及养殖户500余户,先后投资240余万元,新建鸡舍20幢、8400平方米,年养殖鲁石苗族土鸡和蛋鸡21430羽,年产值500余万元以上。三是持之以恒发展仔猪及肥猪养殖业。虽然今年生猪养殖成本高、市价低,养殖效益不高,但作为我镇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镇政府的发展力度并未减弱。目前全镇养殖规模60-80头、经济收入5000元以上的大户达80余户,在何家村、车章村及中河村已建成三个仔猪、肥猪养殖示范小区,带动大型养殖户60余户,养殖母猪1100余头、生猪3350余头,每年可带来经济效益1200余万元。四是培育发展特色养殖业。先后在鲁石、马过河、中河、何家村及麻衣等村培育发展獭兔养殖户8户,年出栏獭兔约1.5万只,产值150余万元;在麻衣光华园发展梅花鹿养殖业,现存栏110余头,产值70余万元;在赵家山发展野鸡养殖业,年出栏野鸡1000余羽(只),产值7万余元。
6、依法选举抓村(居)“两委”换届。马过河镇第四届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于201*年2月20日全面展开,至4月25日全面结束。从选民登记至正式选举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依法进行和充分发挥民主,全镇新当选的52名村(居)“两委”干部中,交叉任职的比例为13.3%;“一肩挑”的比例是20%;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有9名,占1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3名,占44.2%;妇女委员有7名,占13.5%;少数民族委员有6名,11.5%。
7、围绕创安抓安全维稳。围绕提高群众安全感,全镇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完善群防群治体系,积极构建公共场和村(社)社会治安防范网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分子,前三季度共破获刑事案件8起,查处治安案件14起,两项指标均低于历年同期水平,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切实加强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加大对重点领域的集中专项整治,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管理机制和预警救援机制,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不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信访接待中心,畅通信访渠道,依法妥善处群众内部矛盾,全年共受理各类来信来访25起,办结23起,为群众解决了大量生产生活难题,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了越级信访和集体上访,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工作,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部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凸显。一是自然灾害频发和气候的异常性,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二是物价上涨间接造成农民纯收入减少。今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增加了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和加重了生活日用品开支。
(二)镇财力薄弱,经费不足仍然是制约我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重点项目投资增长缓慢的主要“瓶颈”。
(三)乡镇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装备和工艺比较落后,管理方式比较传统和粗放,市场开拓意识和产品开发意识不强等问题。
(四)第三产业发展缓慢。镇内经济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部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201*年工作计划
1、总体目标是:努力实现“三高一低”的奋斗目标(即:固定资产投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三个方面大幅提高,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举全镇之力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结构调整、财政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五大难题,以加快马过河镇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具体奋斗目标是:农业总产值、农村经济总收分别增长14%和15%以上,农业总产值和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破亿元大关;农村经济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5%以上。全镇粮食总产量6500吨以上,农民人均有粮400公斤以上。实现财政收入600万元以上,实现烤烟产值3000万元以上。畜牧业总产值达3700余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
3、几个重点工作是:一是坚定不移地抓好烤烟和粮食生产工作;二是积极向上级争取专项经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发展后劲;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好民居地震等民心工程;四是认真抓好以仔(肥)猪养殖、黑山羊养殖、苗族土鸡、獭兔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五是做强做以金针菇、白蘑菇等草生菌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产业;六是大力发展以农家乐、漂游野营、休闲度假、民间艺术观光为主的第三产业,打响餐饮旅游品牌,增加第三产业收入;七是抓好以核桃种植为主的经济林果业;八是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抓好一放二扎经常性工作;九是坚定不移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和信访维稳工作;十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确实提高行政效率。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一)发展思路
强烟兴菌活畜禽、兴科重教拓文卫、优化生态美化环境、依托风光聚人气、强化服务凝人心、争取外援强基础、齐心协力谋发展。
(二)目标任务1、经济发展目标:
①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7.24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57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②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年均增长10%;③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18.4万元,年均增长12%以上。
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6亿元以上。2、社会发展目标:
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左右。②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③5年转移农村转移劳动力2千人次以上。④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3、生态建设目标:
①坚持“生态立镇”,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路子,把好企业入口关,杜绝破坏环境的企业入驻我镇;
②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60%,集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三)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1、坚持围绕马过河功能定位开展工作,实现科学发展。一是发挥区位历史优势,利用好“马过河风味”品牌,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小镇。以争创“精品旅游特色小镇”为目标,重点在建好“一水一山”上下功夫。一是马过河大河;二是要依托周边景观,切实保护好、开发好这些集风景秀丽与浓郁人文于一体的自然资源,凸显“天常蓝、地常绿、水常清”的现代自然风光,建成汇“旅游、观光、休闲、漂流”之大成的旅游休闲胜地,从而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马过河风光扬名在四海。以“马过河风味”为底蕴,引导各餐饮户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服务形式的“农家乐”休闲餐饮业。强化农家乐经营的特色意识,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引导“农家乐”旅游用“特色”这块招牌树立良好形象。
二是加大集镇建设力度,提升集镇功能。依托“车马碧”水库兴建和周边旅游开发,我镇着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框架、产业发展框架、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集镇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商贸圈,促进零售、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兴起,实施危房旧房改造,优化人居环境,带动人口及其他要素集聚,逐步把我镇建设成为理想的栖息地和标准的“后花园”。今后5年,我镇修编和完善镇村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明晰整体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做到统一规划、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以道路、供水、供电、供气、医疗、教育、居住等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为重点,增强集镇承载能力。
三是发挥气候优势,打造好“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基地”。按照县政府“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和依法治县”的战略部署,切实把马过河镇规划建设为“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基地”的契机,充分发挥马过河的气候优势,切实带动农户规模化、效益化种植虫娄、草乌、付子、党生等中药材,力争引进一至二个生物制药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增强农民收入。
四是发挥生态优势,打造好“生态水果丰产园”。依托山林资源,借助“千亩生态红富士”和新绿满马龙大面积种植泡核桃产业的契机,一方面改良现有苹果等品种,另一方面开发、引进新品种,进一步丰富林果品种。切实发挥果业协会等组织机构的作用,探索推广“公司+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打响生态水果品牌。创新开展农业观光、苹果采摘等农家乐休闲项目,延伸水果产业链,增加水果销售附加值,提高果农效益。
2、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1)食用菌种植业:按照现代农业“一乡一园”的要求,坚持“扶优、扶强、扶大”和“白蘑菇、金针菇为主,野生菌为特色”的发展思路,以麻衣县级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区为依托,着力引进、培育和发展食用菌龙头企业,把加快食用菌龙头企业发展作为带动农民增收有效载体。继续支持食用菌龙头企业内联基地、外拓市场,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野生菌包装、加工等生产技术,争取用五年时间把麻衣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区建成曲靖市仍至云南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2)烤烟支柱产业:实践证明,烤烟产业在我镇基础牢、效益好,是目前我镇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全镇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抓好烤烟生产,提升马过河烟叶生产质量,对于促进全镇农民增收、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增加财政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国家大力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战略,特别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实施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资源配方式改革,有利于我们争取农业发展资金,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尤其是在去年马龙县被列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县后,将在基本烟(农)田、烤房、农机、育苗大棚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我镇烤烟产业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烟农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群众自发种植到规模化、产业化种植的跨越发展,特别是在种植“红大”名优烟叶方面起得了不小成绩,先后被列为县、市级优质烟生产基地,在全县乃至全市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今后5年,马过河将进一步围绕巩固马过河镇优质烟叶生产基这一目标,狠抓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3)畜牧养殖业:在生猪养殖方面,做到四个结合:即,布局集中养殖与分散养殖结合,以养殖大户为建设重点,在周边农户中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辐射带动,推进生猪养殖;规模养殖与区域联片结合,统筹规划生猪养殖区,形成联片生产,减少交叉养殖,利于疫病防控;圈舍新建与改造提升结合,因地制宜,在有条件的养殖户中规划新建,对原有老式圈舍,按要求改造升级,减小投资;项目资金整合与农户投入结合,在政府投资的基础上,吸引养殖大户、商界人士转产投资畜牧业,达到更好地融资。在黑山羊养殖方面,要加强后续管理工作,特别是在良种和防疫方面要加大投入,防止品种退化和重大疫病的发生,始终确保我镇黑山羊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在特色养殖方面,重点以国家、省、市、县扶持政策为导向,以抓龙头、树品牌为重点,实现畜牧业产业化向规模化、集约化、产品系列化发展。一是以鲁石佳乐土鸡绿色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瑞兴獭兔养殖农民合作社为依托,积极推进畜禽产品走“产、供、销、深加工、精包装”的产业化路子,增强龙头企业竞争能力;二是大力实施品种改良,加强畜禽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按照规范化生产标准,推进畜禽产品“绿色通行证”进程,努力打造一批畜禽名优品牌;三是加大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的联系合作,以大力发展獭兔、梅花鹿等定单特色畜牧业,不断拓展畜禽产品销售市场。
(4)中河张氏白酒产业:以政府搭台、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方式,大力宣传和推介“中河张氏白酒”。协同经贸、商务、旅游、招商、文化、广播电视、工商等部门把该白酒作为对外宣传、经贸洽谈的重要内容。充分挖掘酒文化潜力,大力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将酒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有机结合,积极宣传,整体塑造“中河张氏白酒”的良好形象。逐步开展有步骤、有计划白酒专题和系列宣传,在新闻媒体上、各种公务接待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本地名优酒类产品,扩大和提升该白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企业通过广泛参与各类大型公益活动或发布公益广告宣传企业的文化、品牌和产品,提高企业知名度。以酒糟为原来进一步带动发展生猪养殖业,增加产业附加值。并以此带动和发展以玉米、大麦等粮食为主的种植业,切实把中河白酒产业发展成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力争年产量在600吨以上,产值500万元以上。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1)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升级。
①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十二五”时期,我镇农业特色产业要按照“规模化种植、有机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现代化经营、国际化销售”发展的思路,坚持用现代化技术提升农业,用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升烤烟、食用菌、苹果、水稻制种、特色畜牧业等优势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烤烟、食用菌、红富士苹果、獭兔、梅花鹿、鲁石苗族土鸡、野生菌、优质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基地,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观光、安全农业。
②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链建设。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带动战略,扶持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加粗“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争取利用5年时间,每个特色产业至少培育出1个规模较大、技术先进、带动力强、品牌优势明显的支柱型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流通能力。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力争到201*年,全镇建设成一批具有物流配送和集仓储、运输、销售为一体的鲜活农产品链体系,每村培育一个组织化程度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家店。提升现代农机装备能力,鼓励、引导购买和使用先进的农机具,加快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2)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①加强水利设施。五里箐灌区以节水、高效、防污为目标,抓好灌区续建配套与沿途沟渠改造、农田水利工程改造以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箐坡、木龙、象山、鲁石等干旱带地区着重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兴建供水工程,适当增加水窖数量,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高效、节水保障能力。小(二)型水库要争取除险加固列项,小坝塘要强化安全防范,结合“水利”改革,做好各项工作。
②大力改善农村公共设施。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转向农村的机遇,加快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乡村道路、清洁能源、教育、推进村级“866”等扶贫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狠抓大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搞好农田和村庄、屋旁绿化,大力实施沼气、太阳能等工程,实现村容村貌新改观。
③实施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引导农民有序外出,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扶持乡村能人创业。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多层次、多渠道培训实用型人才,加快农民由劳动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大力发展劳务产业,积极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引导更多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进城就业、定居,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节约资源和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制定并落实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清洁生产,提高各种矿渣、废水、废气、废纸的综合利用率,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力争培育起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企业。建立健全废物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和管理机制,加大对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扶持力度。
(2)加强生态建设。
以省级生态镇为基础,着力治理农村生活污染,推行绿色生态种养模式,不断降低农业污染。积极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建设,以县“新三年绿满马龙”为契机,加快实施以泡核桃种植、公路沿线行道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推进集镇绿化和农村绿化建设,加强林木管护,努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3)重视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为重点,依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源、土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大力推行节水措施,提高全社会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和管理,从严控制耕地占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对林木、植被、荒山的保护,继续实施封山育林,推行舍饲圈养,制止滥砍、滥伐、滥垦。
(4)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目标,按照“重引导、强服务、创特色”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深化宣传教育,抓好一放二扎经常性工作,优化技术服务,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提升计生队伍素质,巩固计生成果。进一步完善村(社)计划生育服务所(室)基础设施和配备设备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坚决杜绝计划外生育和非法收养。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指导帮扶作用,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
5、着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统筹规划、集中办学的原则,打破现有格局,着力构建学前、小学、初中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办学格局,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贯彻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整合教育资源。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教育。认真抓好学生法制教育,全面深入抓好学生安全教育,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成人教育,扶持幼教事业,健全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全面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镇、村(社区)二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逐步建设覆盖乡村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大药品、食品安全监管,争创食品安全示范镇和药品诚信经营示范镇。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卫生保健意识。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做好重大疫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大病统筹和对特困群体特殊照顾的原则,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完善镇、村二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文化活动中心等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每个村设立村级文化室,实现镇、村(社区)都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的目标。建设以扶持一批农村文化示范户、充实一批农家书屋、建立一批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组建一批农民文艺团队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服务进农家活动示范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文化下乡”活动,将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文化带进村组,传向群众。加大对图书、影像设备的投放力度,促进文化资源利用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和群众性体育活动,(4)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和小锅盖下村活动,不断巩固和提高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效果。采取费率优惠等措施,推进农村数字有线电视拓点扩面,使数字有线电视不断向农村延伸。大力实施农村数字电影工程,深入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不断扩大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面,提高放映质量。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把为人民幸福而发展,为社会和谐而努力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建立覆盖乡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范围。保障并提高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全面落实优抚、“五保”政策,切实抓好农村低保,扩大大病医疗救助范围。积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6)推进扶贫开发进程。
坚持开发式扶
贫方针,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农民脱贫增收、人口素质提高”三大重点,着力改善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积极发展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生活用能问题。注重培育后续产业的发展,大力扶持发展食用菌、水果、特色畜牧养殖业;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马过河镇统计站201*年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马过河镇统计站201*年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