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关于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的工作总结

关于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的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9:21:49 | 移动端:关于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的工作总结

关于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的工作总结

云峰乡人民政府

关于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的工作总结

云峰乡人民政府根据安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安府办函(201*)260号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强化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高水上交通应急救援能力,结合我乡实际,做了以下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乡党委、政府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流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推进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为核心,以建立和完善船舶自救互救组织体系、机制、制度、运行模式及预案体系为重点,组织合并了专门的党委扩大会议,成立了以政府乡长黄彬同志为组长,副乡长谭港同志为副组长,乡船管站、公安派出所、卫生院,乡综治办有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全面负责各阶段的工作领导、督促。

二、充分利用村级广播,乡村干部会议大力宣传水上交通的法律、法规和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安全隐患的危害性,忽视水上交通安全后果的严重性,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村社干部参加的安全工作专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船主的安全教育会,村级广播站每星期一次水上安全的广播会。有效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水上安全意识。

三、建立健全自救互救的应急增援队伍,乡政府组建了水上交通安全的专职救援队伍(名单附后),沿河各村也组建了相应的兼职救援队伍(名单附后)。

四、为了提高船舶自救互救的能力,乡领导小组于201*年8月22日在姚市河精心组织了一次穿戴救生衣、使用救生浮具的实地演习,按照要求每个乘客必须将救生衣100%的穿戴整齐后船舶方能离港,驶离码头。使每位乘客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得到了参加演习的近100名乘客高度好评。

五、通过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在船舶自救方面乘客及船员安全意识和自救技术能力得到了提升,应急联系渠道进一步得到了完善,救生衣、救生浮具100%配备,100%穿戴,消防设备齐全有效;组织体系,预案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完善,统一协调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得到了建立;船舶自救互救的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显著加强。附件:1、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2、专职、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名单

安岳县云峰乡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一月二十八日

扩展阅读:双鄢乡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双府发[201*]53号

岳池县双鄢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双鄢乡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的

通知

各涉水村、各相关单位:

《双鄢乡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已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岳池县双鄢乡人民政府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六日双鄢乡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船舶自救互救是船舶在航行、停泊、作业过程中发生险情或事故时,周边船舶和人员在第一时间,自发、自愿并主动前往对遇险船舶实施救助的一种个人行为。为积极有效应对水上突发事件,预防和减少事故灾害的发生,规范突发事件处置程序,及时、有序地开展水上应急救援行动,救助遇险人员和设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影响,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结合乡乡辖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探索、推进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立和健全。深化落实辖区各类船舶所有人、经营人、从业人员和沿河两岸周边群众的救助责任意识,严防重、特大水上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目的、意义

船舶发生险情(事故)后,在部门专业救助力量到达前,依靠就近救助措施缓解险情事态,争取救助时间,保障救助效果,通过第一时间实施救助,积极有效预防和应对水上突发事件,减少事故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影响,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不断增强辖区广大水上从业人员互助救援意识。最终形成专业部门救助力量和社会向发救助力量的有机结合,全面构建新的水上救助网络体系。

三、组织机构

为扎实做好船舶自救互救工作,有序推进工作开展,为加强工作领导,成立碑庙乡船舶自救互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乡乡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为乡乡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

四、工作原则

船舶自救互救工作遵循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乡乡主导,船员、业主、社会公民响应参与的原则进行。

五、救助参与对象

为辖区水域内所有从事客、货运输、砂石开采、餐饮娱乐、渔业养殖捕捞、农副业生产的各类机动、非机动船舶。

六、救助工作内容(一)宣传动员

一是召开乡相关部门、村、水上安全联组参加的船舶自救互救动员会,集思广益,制定出一套切实具有可操作性的救助工作程序。二是召开辖区水域水上从业人员、沿河群众参加的救助工作宣贯会。三是在场乡、码头、船舱张贴船舶自救互救宣传标语和救助电话。通过此种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知晓船舶自救互救工作机制建立的目的及意义,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互助的良好环境氛围。

(二)船舶自救互救倡议

根据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和自救互救工作本身力求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需要,乡相关部门联合发起“船舶自救互救倡议书”,广大水上从业人员将本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姿态和意识在倡议书上签名,以示对船舶自救互救工作的坚决支持。

(三)船舶自救互救平台构建

船舶自救互救实施,需要尽一切可能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一旦有船舶发生险情,事发地及周边船舶可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救助。根据辖区水域内各类船舶常年航行、作业的特点、习惯、动态等因素,按区域将船舶划定水上船舶自救互救作业区域,组成船舶编组,分别推选组长1人,副组长2人,组与组之间一般情况下由组长进行工作联系和交流,其余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自动履行险情报告和险情救助职责。凡船舶发生险情时,事发地船舶和人员在发现险情后应迅速赶往施救,并在可能情况下通知本小组信息联络员即时向周边船组、乡政府和海事机构发出救助信息。

(四)船舶救助设备的配置

船舶自救互救实施过程中,救助工具的合理配备将直接影响救援能力和救援效果。

1、大于3载重吨的船舶的救生、消防、缆绳、爪钩、竹竿、红白手旗、太平斧、口令哨、铜锣等设备按规定配备,由船舶所有人负责落实。

2、小于3载重吨的船舶含(渔船、自用船)按以下标准进行配备:救生衣2件、红白手旗各一面,缆绳20米、水桶1个、口令哨一个、爪钩1个、竹竿l根。由船舶所有人负责落实。

3、对辖区划定的救助区域,选择船舶、人员相对集中的点,存放一定数量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并落实专人管理。

(五)船员施救技能培训、演练船员在实施救援过程中,自身安全保障是施救工作的前提,在自身安全得到保证的同时,具有一定自救和互救能力是船舶自救互救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县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海事、安监、卫生、消防、渔政等部门和乡乡政府密切配合,定期组织船员进行安全知识、救助理论培训,并在汛期、冬季等特殊时间段组织实操演练,培训及演练满足每年度一次。培训方式采取县、乡政府组织,海事、渔政分头或部门联合组织,船舶班组自行开展等方式进行,辖区水域每年举行一次船舶自救互救演练,演练基本科目包括:船舶碰撞人员落水救助,船舶机械故障失控,人员转移救助,船舶失控拦截救助,船舶失火救助。通过多形式的培训、演练活动,逐步提高辖区船员救助能力。

(六)船舶自救互救机制的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是该项工作开展实施的核心部分,基础靠群众,实施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县船舶自救互救工作建立四大机制(预警联络机制、协作参与机制、指挥协调机制、奖惩约束机制)的要求,乡将建立、完善船舶自救互救“一书一案一图四制度六职责”(一书:船舶自救互救倡议书:一案:船舶自救互救工作预案:一图:船舶自救互救工作流程图:四制度:险情(事故)信息传递制度、船舶自救互救指挥协调制度、船舶自救互救责任制度、船舶自救互救专业培训制度:六职责:自救互救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职责、自救互救领导小组成员职责、自救互救组组长、副组长职责、自救互救组船员职责)和相关工作程序,以确保船舶自救互救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七)险情事故报告和处置程序

航行和作业中的船舶一旦发生险情或事故,船舶驾驶人员或水手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通过船上应急救援设备铜锣或口令哨发出警示讯号,以引起周围及过往船舶注意并前来施救。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拨打部门救援电话报告事故险情信息,等待救援同时积极展开自救:海事、渔政、乡政府应在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启动各自应急救援预案,互通事故信息,加强协调配合,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按照管理主体在第一时间组织调派事故水域的船舶和救援设备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和善后处置。

(八)自救互救队伍体系建立

为加强船舶自救互救船舶班组工作的指导和应急指挥,乡乡政府应在全面摸底排查后,建立辖区船舶自救互救船舶及人员档案,档案按照船舶分组建立,表格中应明确班组组长,组内船员、船舶姓名、电话号码、停泊码头、航行作业区域等事项。并保持船舶班组、人员及设施设备的详细档案资料适时更新,做到静、动态有效了解和充分掌握。以确保险情发生时,能迅速发出救助指令,传递险情汛息。加上各部门有效联动,将会大幅提高救助行为能力,阻止一切可以避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关于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的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关于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的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的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3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