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听课感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
4天的“千课万人”之旅,让我感想颇多。
来自广西的黄亢美老师,痛批语文本真的流失,呼唤语文“根”的守望。语文是很有意思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可是历经变革的语文教学似乎偏离正道,流于形式,无法让师生真正体会到语文的妙处和魅力。在这次讲座中,黄老师以偏旁为例,让我感悟语文本真。
“阳”,左耳旁,实则左阜旁,小篆为“山”形,日出山则为阳,多么通顺的解释啊。“德”,双人旁,实则“行”字旁,类似于,是道路选择的思。中间的其实就是倒着的目,把它直起来就变成了“直”,所以“德”的意思就是心要正直地行走啊!
黄老师很激动,语文的本来面目就这么被无情地掩埋了,他大声疾呼:“语文‘根’的守望!”
都说生态课堂、生本课堂,可是依然有很多课是以师为主,学生配合老师完成一节美丽的课。虞大明老师《祖父的园子》让我感受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质疑问题。对此,我一直有有一个困惑:学生质疑出来的问题大部分都挺浅显的,只要预习了课文就都知道了的,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呢?虞老师的方法是:谁能把题目变成问题?原来,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是提问题的方式一换,就会让人觉得理所当然,水到渠成。在研读课文详略一处,虞老师“打破沙锅问到底”,也让答案自然而然地浮上水面。最后出示自己写的童年片段,幽默有趣,激发了学生动笔记录的兴趣。
但我知道,令我折服的除了名师们那充满灵性的生本课堂教学艺术之外,还有他们那极深的文化底蕴及语文素养,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而且感情饱满。某些方法可以加以修改,创造性的拿来为我们所用,可那种深厚的语文功底和文化底蕴以及基本功却不是学来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感悟,需要我们驾着求知的小船去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四天的课听下来,尽管我们非常疲惫,但都感到受益匪浅,有时我自己觉得,每一次的学习都能让我在认识上有新的提升,我们外出学习,不光是去听几节好课,听几句精僻的课堂语言,还要去善于学习课堂内外的其他东西,而且能够把这些东西有机地结合到自己的教学中来,能做到取人长,补已短,不能照搬,死搬、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
扩展阅读:201*千课万人听课感想
行走语文路
凤山小学郑海燕
春光烂漫,我们带着对语文的敬意,带着对语言的感动,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走进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的会场。一份久违的感觉在心底涌动,四天来课堂上名师名家的精彩,学生思维的灵动,总使我来不及等待,来不及回味。一句话:自然、和谐的生态课堂,是语文与生命的结缘,绽放着生命的活力。
一、大道无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很多课上,我们看到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动手做笔记的习惯。王崧舟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轻言细语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勾,画,写,画哪些句子,写在哪个位置,还作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像王老师这样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学习时事半功倍,终身受益。好习惯成就一生,正是这句话“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又如,在朗读指导中,名师们选择的是“感悟式”朗读,追求的是个性化朗读。他们要求学生放开声音按自己的节奏和感觉来朗读。让学生在对内容的理解感悟中朗读,走入文本中入情入境地朗读,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不同情境中,在不断的角色置换中反反复复地朗读,真可谓读到了文字中,读到了情境中,读到了作者的心中。学生的朗读变得声情并茂,所有的人都在那一刻真正感悟到“与象共舞”的和谐与快乐,感受到了人象合一的天地奇观。
二、板书彰显个性,体现语文的灵性。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板书的内容就是故事中儿子和爸爸的两句话:“这是我爸爸,叫焦尼”“这是我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这是很平常朴素而简单的两句话,但窦老师以这两句话为线索引导学生明白了:简单的表达同样可以带给人丰富的感动。
这让我想起三年前她执教的《我爸爸》,这是一年级的绘本,简单的语言理解让孩子认识自己的爸爸并进行儿童话的创作,孩子们一幅幅稚嫩的画面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同样是感受父爱,同样是绘本教学,窦老师对文本的诠释让我懂得了该怎样去解读绘本,该怎样去教学语文。在此之前,我以为绘本只是低年级孩子的读物,由画面带动的新鲜感,让他们喜欢语文。今
天,窦老师让我明白了绘本读物不仅仅是简单的画面,不仅仅是简短文字的组合,它是语文和生命的结缘。课堂上窦老师把焦尼他对五个人说的同一句话:“这是我爸爸,叫焦尼”。这句简单的话,经过不厌烦的点拨,引导学生从这句话中读出了挚爱,自信,坚定,激动,自豪,骄傲。从爸爸五个简单的动作“举牵拖搂盯”中,学生读出了深沉的父爱:我的眼里只有你。
每一个画面上的小细节都在向读者透露出生命的灵动,如《我的爸爸叫焦尼》中车站里挂钟告诉我们焦尼与父亲相聚的时间是那么短暂,焦尼脖子上的围巾颜色是他父亲和母亲身上围巾颜色的结合,书中画面的形状由方至圆,透露出作家与画家的美好祝愿。读到这里,我有些担心那些坐在课堂里的单亲孩子,但接下来让我顾虑全消。窦老师引导孩子们明白焦尼即使与父亲短暂的相聚却充满幸福感,即使与父亲分别后有些失落,但是相信小小年纪的他长大后会明白和理解大人的想法。这就是最简单的语言传递着最丰富的感动。
是啊,绘本没有年级与年龄的界限,但他需要读者有一颗语文的心,有着对母语的感动。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知道自己是教母语的,是教人学母语的,更是用母语教人的,就这样我们行走在语文的路上。
三、大师无极,扎实字词不落根。
王崧舟老师《与象共舞》的同课异构创造了语文教育史上的一个先例。在全国级的公开课上,王老师尝试着根据不同的课堂价值取向对同一篇课文进行完全不同的教学设计,这种敢于实践,勇于超越的精神让人深深折服。大师们有思想,敢于开拓,敢于创新。
课堂上,王老师在让学生读完课题后,就抽认五个词语,然后要求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王老师巧妙地用填空的方式检测了学生对本课词语的掌握情况,一方面避免了枯燥的解释词语意思,另一方面,在具体的环境中能更好的理解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平常的公开课上,上第二课时老师一般不会在字词复习上花很多的时间,害怕挤掉了后面精彩的教学环节和内容,但这些名师们却在全国级的公开课上显得从从容容,特别重视字词的检测和落实。是啊,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语文学习,字词都是根本。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感谢“千课万人”,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初春的江南,而是整个春天!坚持对语文的敬意和感动,用理性的双手,牵着我们的感觉走,相信我们会在语文的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千课万人听课感》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千课万人听课感: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