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201*千课万人听课感想

201*千课万人听课感想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9:22:32 | 移动端:201*千课万人听课感想

201*千课万人听课感想

行走语文路

凤山小学郑海燕

春光烂漫,我们带着对语文的敬意,带着对语言的感动,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走进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的会场。一份久违的感觉在心底涌动,四天来课堂上名师名家的精彩,学生思维的灵动,总使我来不及等待,来不及回味。一句话:自然、和谐的生态课堂,是语文与生命的结缘,绽放着生命的活力。

一、大道无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很多课上,我们看到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动手做笔记的习惯。王崧舟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轻言细语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勾,画,写,画哪些句子,写在哪个位置,还作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像王老师这样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学习时事半功倍,终身受益。好习惯成就一生,正是这句话“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又如,在朗读指导中,名师们选择的是“感悟式”朗读,追求的是个性化朗读。他们要求学生放开声音按自己的节奏和感觉来朗读。让学生在对内容的理解感悟中朗读,走入文本中入情入境地朗读,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不同情境中,在不断的角色置换中反反复复地朗读,真可谓读到了文字中,读到了情境中,读到了作者的心中。学生的朗读变得声情并茂,所有的人都在那一刻真正感悟到“与象共舞”的和谐与快乐,感受到了人象合一的天地奇观。

二、板书彰显个性,体现语文的灵性。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板书的内容就是故事中儿子和爸爸的两句话:“这是我爸爸,叫焦尼”“这是我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这是很平常朴素而简单的两句话,但窦老师以这两句话为线索引导学生明白了:简单的表达同样可以带给人丰富的感动。

这让我想起三年前她执教的《我爸爸》,这是一年级的绘本,简单的语言理解让孩子认识自己的爸爸并进行儿童话的创作,孩子们一幅幅稚嫩的画面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同样是感受父爱,同样是绘本教学,窦老师对文本的诠释让我懂得了该怎样去解读绘本,该怎样去教学语文。在此之前,我以为绘本只是低年级孩子的读物,由画面带动的新鲜感,让他们喜欢语文。今

天,窦老师让我明白了绘本读物不仅仅是简单的画面,不仅仅是简短文字的组合,它是语文和生命的结缘。课堂上窦老师把焦尼他对五个人说的同一句话:“这是我爸爸,叫焦尼”。这句简单的话,经过不厌烦的点拨,引导学生从这句话中读出了挚爱,自信,坚定,激动,自豪,骄傲。从爸爸五个简单的动作“举牵拖搂盯”中,学生读出了深沉的父爱:我的眼里只有你。

每一个画面上的小细节都在向读者透露出生命的灵动,如《我的爸爸叫焦尼》中车站里挂钟告诉我们焦尼与父亲相聚的时间是那么短暂,焦尼脖子上的围巾颜色是他父亲和母亲身上围巾颜色的结合,书中画面的形状由方至圆,透露出作家与画家的美好祝愿。读到这里,我有些担心那些坐在课堂里的单亲孩子,但接下来让我顾虑全消。窦老师引导孩子们明白焦尼即使与父亲短暂的相聚却充满幸福感,即使与父亲分别后有些失落,但是相信小小年纪的他长大后会明白和理解大人的想法。这就是最简单的语言传递着最丰富的感动。

是啊,绘本没有年级与年龄的界限,但他需要读者有一颗语文的心,有着对母语的感动。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知道自己是教母语的,是教人学母语的,更是用母语教人的,就这样我们行走在语文的路上。

三、大师无极,扎实字词不落根。

王崧舟老师《与象共舞》的同课异构创造了语文教育史上的一个先例。在全国级的公开课上,王老师尝试着根据不同的课堂价值取向对同一篇课文进行完全不同的教学设计,这种敢于实践,勇于超越的精神让人深深折服。大师们有思想,敢于开拓,敢于创新。

课堂上,王老师在让学生读完课题后,就抽认五个词语,然后要求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王老师巧妙地用填空的方式检测了学生对本课词语的掌握情况,一方面避免了枯燥的解释词语意思,另一方面,在具体的环境中能更好的理解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平常的公开课上,上第二课时老师一般不会在字词复习上花很多的时间,害怕挤掉了后面精彩的教学环节和内容,但这些名师们却在全国级的公开课上显得从从容容,特别重视字词的检测和落实。是啊,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语文学习,字词都是根本。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感谢“千课万人”,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初春的江南,而是整个春天!坚持对语文的敬意和感动,用理性的双手,牵着我们的感觉走,相信我们会在语文的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扩展阅读:千课万人听课心得

千课万人听课心得

201*年11月6日,我有幸与几所学校的13位老师一起来到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成长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本次观摩活动的主题是“成长课堂”,那么何为“成长课堂”呢?由“长”才“成”顺天道,“长”是基础;由“成”而“长”接地气,“成”乃目标;这就是“成长课堂”的真谛。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如同公鸡啄米,要宽松,自由,顺合自然之道

“成长”是“人”的成长,是教学主体儿童的成长,所以,成长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以学为重的课堂。走进新课改,教师不只是教材的执行者,他们同时也是教材的创造者。于是“教什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而且甚至以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渐成共识。然而“成长课堂”里。我们首先瞩目的却是“为谁教”。同样“教什么”和“怎么教”都会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处在不同成长水平,而各异的孩子又有着不相同的成长状态、成长心情、成长困惑。正是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应当说的是“为谁教”比“教什么”和“怎么教”更重要。主会场中央的两句,让我印象深刻。“长德,长智,长能,唱响中国好课最强声音;成功,成人,成才,构筑教师梦想第一基础。”其意深远啊!整个会场都洋溢着数学的气息,一副副数学对联更是巧妙,发人深省啊!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我觉得不虚此行。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更多的是想到在我的课堂上,是否对于在课堂内外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整理、分析、探讨,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多加以干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学会数学学习方法呢?本次活动安排非常紧,每天安排10节课或报告点评,上午5节,下午5

节,晚上还安排了讲座,可以说每天听到后面,我都是脑袋昏昏沉沉的,但是收获也非同一般。在短短的五天观摩学习中,我走进名师,走进名师课堂。一堂堂别出心裁激情四射的示范课;一个个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的报告;一次次思维碰撞、火花绽放的互动点评,确实让我这个普通一线数学教师享受到了一顿丰富的有营养的数学大餐。享受过数学大餐后,给我的感触颇多,我的总体感受是:受益匪浅!老师们上的这些课,让人赏心悦目,感觉老师们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有的课无论是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渗透,还是对教材的挖掘,无论是教师素养的提升还是学生的发展,都发挥得相当出色,他们的课堂师生情绪饱满,气氛和谐,非常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给学生创设了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确实值得我学习。

有选择地说说自己的体会吧!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吴正宪老师,带着与生俱来的美感,每一个笑容都是发自内心深处对孩子的呵护,她用一种无法言语的魅力,把《商不变的规律》诠释得美轮美奂。课后吴老师又对自己的这一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这一节课是吴老师30年前讲过的一节课,而今又拿出来讲,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的结构也发生了量得变化。以前的课是老师把定义教给学生,再大量的练习;而现在吴老师引导孩子打开数学建模的那一扇窗,从窗外到窗内,窗内再到找寻。吴老师层层递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找规律。真正的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也让数学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发芽、成长。

对于黄爱华老师我并不陌生,曾在电脑上看过他的几堂诸如《数的比较》这样的经典名课,而真正让我对他肃然起敬的是这一堂《认识三角形》。本课围绕三角形的名称、定义、底和高、特征四个方面展开,黄老师首先让学生课下完成《认识三角形》的工作纸,让学生先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黄老师根据学生收集的情况,制定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又环环相扣,总结出三角形的名称、定义、底和高、特征,这样的一条课堂主轴配上黄老师风趣的谈吐与睿智的思辨就结合成了一堂充满智慧而又精彩绝伦的优质课。正如他说的那样“用一个又一个话题去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的思维深度碰撞”。是啊,同样也引起了我思维的深度碰撞。感叹,名师毕竟是名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给我们展示的是他刚刚新鲜出炉的《整数背景下的平均数练习》。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的课,华老师也说过:“平均数”的计算不难,难在理解其意义。低年级的孩子理解的能力有限,因此华老师建议本堂课推到五年级的学生试一试,效果会更好。从学生计算比赛引入,比赛的数据一一现实出来,为研究平均数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讨论评判标准,解决争议问题。从猜牛重赢大奖到猜想8个人得年龄,体现的平均数的意义以及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让学生该怎么办?这种课是自创课,难度很大,我很欣赏华老师这种求真务实的追梦行动。

唐彩斌老师的《长方体表面积的复习》,以一种理性的严谨实现了由薄到厚的积累;刘延革老师的一堂《小数的意义》,从变化的角度,呈现了数的发展和小数的衍生;叶柱、俞正强、潘小明、徐长青、张齐华一个名字仿佛代表着一股新鲜的空气,让我们享受着不同的课堂,感悟着不同的幸福。

本来,对于讲座,尤其是晚上的讲座是很怵的,但坚持着听了,居然每每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郑毓信教授的《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张梅玲教授的《对成长课堂的学习与思考》;蔡天新老师的《自然数的奥秘》等等等等,都给予了我们一线老师最前沿的引领和最智慧的启迪。

在这紧张的五天观摩课中,我们收获颇丰。不仅欣赏了名师们别具一格的个人教学风采,更体会到如果少教却能多学;浅教却能深学;粗教却能精学;直至不教也能学,那么,这样的教才有效、才高效。此次“千课万人”活动,不仅课堂精彩,风景也十分优美,真是不虚此行!

还有很多老师的精彩课堂我也不一一陈述,听了这些课,我更深深感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感觉到要不断虚心地向老师们学习,汲取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经验,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水平。作为一个教师,多听一些好课非常必要,对自身的锻炼成长也是极其重要的。听课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人就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千课万人听课感想》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千课万人听课感想: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千课万人听课感想》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3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