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中医骨伤科重点

中医骨伤科重点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9:23:12 | 移动端:中医骨伤科重点

中医骨伤科重点

名词解释:

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2.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3.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10~20分钟。4.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骼发育停止以前的一种特殊损伤。

5.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称骨折畸形愈合。

6.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7.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并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8.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除去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知识点

1、小夹板最初记载在葛洪《肘后救卒方》。2、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诸病源候论》对伤科学的描述,清创疗方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4、华佗的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手术、刮骨术,还创立了五禽戏,似今练功疗法,可运用于骨伤科疾病之康复。

5、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为横断骨折火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

6、骨折的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7、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骺分离、压缩骨折。移位的方式: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8、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

9、小夹板固定的原理:a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b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c伤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操作步骤:以长骨骨折为例,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及患者肢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夹板,并将所需用的固定器材均准备齐全,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如需外敷药者将药膏摊平敷好,再将所需的压垫安放于适当的位置,用胶布贴牢。将棉垫或棉纸包裹于伤处,勿使其有皱褶,将夹板置于外层,排列均匀,板间距1~1.5cm为宜。板的两端勿超过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之中央,由助手扶持板,术者依次捆扎系带,两端扎带距板端1~1.5cm为宜,防止滑脱。固定完毕后,如需附长板加固者,可置于小夹板的外层,医绷带缠绕;如需持续牵引者按牵引方法处理。

10、石膏外固定的特点:塑形好、固定确实可靠、无弹性、不能随时调整松紧度、固定范围大。

11、功能复位标准:a对线: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b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达1/3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应达3/4左右。C长度: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下肢骨折缩短2cm以内若无骨骺损伤,可自行矫正,成人则要求缩短移位不超过1cm。12、骨折的并发症:外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重要血管损伤、缺血性肌痉挛、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

13、骨折的愈合过程就是“淤去、新生、骨合”的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

14、骨折的三期用药代表方:a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外用消於止痛药膏、清营退肿膏,内用活血止痛汤,大成汤。b中期,接骨续筋。外用接骨续筋药膏,内用续骨活血汤、桃红四物汤。C后期,舒筋活络,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外用万应膏,内用壮筋养血汤。

15、骨折迟缓愈合的影响因素:固定不恰当、局部血供差、感染、感染伤口中有死骨或其他异物存在、过度牵引、骨折断端牵开的距离较大。

16、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固定: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将棉垫3~4个放于骨折部的周围,短夹板放在内侧,若内收型骨折,大头垫应放在肱骨内上髁的上部;若外展型骨折,大头垫应顶住腋窝部并在成角突起处放一平垫,三块长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前、后、外侧,用三条扎带将夹板捆紧,然后用长布带绕过对侧腋下用棉花垫好打结。

17、桡骨远端骨折分伸直型和屈曲型。体征:伸直型骨折远端向背侧和桡侧移位,桡骨远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想尺侧倾斜减少或完全消失,甚至形成相反的倾斜。屈曲型骨折远端向桡侧和掌侧移位,此类骨折较少见。

18、肱骨干骨折的特点:a中下1/3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b下1/3骨折发生断端分离c中下1/3骨折易发生愈合障碍。

19、肱骨干骨折中下1/3如何移位:中1/3骨折时,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牵拉而向外、向前;远端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下1/3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常呈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移位可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多位成角、内旋移位。尺骨鹰嘴骨折的特点:a撕脱骨折、骨片骨折,骨折线可以不累及关节面b骨折可以为横行、斜形、粉碎性c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可以延伸及尺d肱三头肌牵拉骨折引起的分离是主要的移位倾向。

20、股骨颈骨折按X线表现可分为外展型和内收型。外展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外展时发生,多为头下骨折,骨折端常互相嵌插,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成的倾斜角往往小于30度,骨折局部剪力小,较稳定,血运破坏较少,故愈合率高。内收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内收时发生,多为颈中部骨折,亦可发生在头下部或基底部,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形成的倾斜角往往在45度左右,颈干角小于正常值,如角度大于70度时,两骨折端往往接触很少且有移位现象,骨折处剪力大,极不稳定,血运破坏较大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高。临床上内收型较多见,外展型较少见。

21、锁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中外1/3处。首选手法整复。22、肋骨骨折的并发症:血气胸最常见、肺不张等。

23、Denis于1983年提出“脊柱三柱”概念,即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前2/3为前柱;后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后1/3为中柱;椎弓、关节突关节、棘突、椎板、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为后柱。脊柱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中柱的完整。凡损伤累计二柱以上结构均为不稳定性损伤。

24、骨盆骨折分为侧方压缩型、前后压缩型、垂直压缩型、混合型、撕脱性骨折。并发症:失血性休克、泌尿道损伤、直肠损伤、女性生殖道损伤、神经损伤。

25、脱位的特有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脱出骨端。

26、颞颌关节脱位诊断依据:a病史,多有过度张口或暴力打击等外伤史b症状,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口角流涎等c体征,半张口位、口不得闭、不得张、畸形、单侧或双侧脱位、关节突异位

27、肩关节脱位的分型和特点:肩关节脱位好发于20~50岁之间的男性。根据脱位的时间长短和脱位次数的多少,可以分为新鲜性、陈旧性、习惯性脱位三种。根据脱位后肱骨头所在的部位,又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两种,而前脱位又可分为喙突下、盂下、锁骨下脱位,其中以喙突下脱位最多见。

28、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复位成功的标志:听到轻微的入臼声,使其手触及伤侧肩部,复位即告成功,疼痛立即消失,患儿即能屈伸伤肢。

29、筋伤的分类:根据不同暴力形式分为扭伤、挫伤、碾压伤。根据筋伤病理变化分为淤血凝滞、筋位异常、筋断裂。根据筋伤病程分为急性、慢性筋伤。筋伤的主要症状是疼痛、於肿和功能障碍。急性筋伤特点:亦称新伤,系由突然暴力所引起的、不超过两周的新鲜的筋损伤。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血肿及瘀斑、功能障碍等症状较明显。慢性特点:亦称陈伤,系由急性筋伤失治或治疗不当、不彻底,超过两周的筋的损伤。若筋伤断裂系老弱患者,或劳损性筋伤,日久可出现肌肉僵凝、肌力柔弱、局部苍白浮肿等慢性筋伤症状。

病案分析

1、肱骨髁上骨折诊断、鉴别、治疗。

诊断:a明确的外伤史b髁上部压痛明显,可及假关节活动,伸直型移位明显者,肘部呈靴状畸形,但肘后三角关系正常。鉴别:主要与肘关节脱位相鉴别,两者局部症状相似,肘关节脱位肘后三角关系异常,而肱骨髁上骨折肘后三角关系无变化。X线片可以确诊。治疗:a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上臂石膏后托固定3周。b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较轻,桡动脉搏动正常: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练功活动/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练功活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练功活动c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伤后世间较长,肘部肿胀严重,并已有水泡形成,桡动脉搏动较弱,但皮肤与手部感觉、活动正常,指端毛细血管循环存在者:持续骨牵引+严密观察3~5天后,肿胀消退,可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经皮穿针固定。d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严重,桡动脉搏动消失,患肢剧烈疼痛,被动伸指剧痛,皮色苍凉、麻木者:紧急做肱二头肌腱膜切开减压;对骨折,可利用同一切口做复位及内固定术e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为钢板固定f处理并发症。

2、桡骨远端骨折诊断、鉴别及治疗。

诊断:a老年患者,明确外伤史b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c桡骨远端掌背、桡侧压痛明显,纵叩痛,伸直型:“枪刺刀”畸形、“餐叉样”畸形;屈曲型:“锅铲样”畸形。DX线片可确诊。鉴别:需注意与腕部软组织扭伤鉴别。治疗:无移位的骨折不需要整复,仅用掌、背两侧夹板固定2~3周即可,有移位的骨折则必须整复。aColle`s骨折,移位者,-手法复位+小夹板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bSmith骨折,移位者,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c术后处理d练功活动

3、股骨颈骨折诊断、治疗。

诊断:a明确外伤史b症状表现:患髋疼痛,活动受限c体征:腹股沟中点处压痛,纵叩痛,患肢呈屈曲、内收、外旋、短缩畸形dX线片可确诊及分类治疗:a股骨颈嵌插骨折:皮牵引8~10周b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多根空心螺钉内固定c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带肌蒂植骨+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d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以处理全身症状为主,对骨折可仅作皮牵引,保持下肢于中立位即可。

4、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功能疗法方法:a仰卧于硬板床上b骨折局部垫枕c腰背肌功能锻炼机理:使脊柱过伸,借椎体前方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的张力,可使压缩的椎体自行张开复位、恢复原状。

5、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后脱位鉴别:主要是肘后三角异常与否,肘关节后脱位有其特有体征:a弹性固定于半伸肘位b靴状畸形:肘前窝饱满,肘后上方空虚、凹陷c异位关节头:肘前可及肱骨下端,肘后可及异常后突的鹰嘴突d肘后三角关系异常

扩展阅读: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

2.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3.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10~20分钟。4.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骼发育停止以前的一种特殊损伤。

5.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称骨折畸形愈合。

6.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7.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并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8.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除去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知识点

1.小夹板最初记载在葛洪《肘后救卒方》。2.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诸病源候论》对伤科学的描述,清创疗方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

缝合,要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4.华佗的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手术、刮骨术,还创立了五禽戏,似今练功疗

法,可运用于骨伤科疾病之康复。

5.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为横断骨折火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

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

6.骨折的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外因:直接

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7.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

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骺分离、压缩骨折。移位的方式: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8.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

9.小夹板固定的原理:a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b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c伤

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操作步骤:以长骨骨折为例,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及患者肢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夹板,并将所需用的固定器材均准备齐全,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如需外敷药者将药膏摊平敷好,再将所需的压垫安放于适当的位置,用胶布贴牢。将棉垫或棉纸包裹于伤处,勿使其有皱褶,将夹板置于外层,排列均匀,板间距1~1.5cm为宜。板的两端勿超过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之中央,由助手扶持板,术者依次捆扎系带,两端扎带距板端1~1.5cm为宜,防止滑脱。固定完毕后,如需附长板加固者,可置于小夹板的外层,医绷带缠绕;如需持续牵引者按牵引方法处理。

10.石膏外固定的特点:塑形好、固定确实可靠、无弹性、不能随时调整松紧度、固定范围

大。

11.功能复位标准:a对线: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b对位:长骨干骨折对

位至少应达1/3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应达3/4左右。C长度: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下肢骨折缩短2cm以内若无骨骺损伤,可自行矫正,成人则要求缩短移位不超过1cm。

12.骨折的并发症:外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重要血管损伤、缺血性肌痉挛、脊髓损

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

13.骨折的愈合过程就是“淤去、新生、骨合”的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

骨痂改造塑形期。

14.骨折的三期用药代表方:a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外用消於止痛药膏、清营退肿

膏,内用活血止痛汤,大成汤。b中期,接骨续筋。外用接骨续筋药膏,内用续骨活血汤、桃红四物汤。C后期,舒筋活络,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外用万应膏,内用壮筋养血汤。

15.骨折迟缓愈合的影响因素:固定不恰当、局部血供差、感染、感染伤口中有死骨或其他

异物存在、过度牵引、骨折断端牵开的距离较大。

16.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固定: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将棉垫3~4个放于骨折部的周围,短夹板

放在内侧,若内收型骨折,大头垫应放在肱骨内上髁的上部;若外展型骨折,大头垫应顶住腋窝部并在成角突起处放一平垫,三块长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前、后、外侧,用三条扎带将夹板捆紧,然后用长布带绕过对侧腋下用棉花垫好打结。

17.桡骨远端骨折分伸直型和屈曲型。体征:伸直型骨折远端向背侧和桡侧移位,桡骨

远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想尺侧倾斜减少或完全消失,甚至形成相反的倾斜。屈曲型骨折远端向桡侧和掌侧移位,此类骨折较少见。

18.肱骨干骨折的特点:a中下1/3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b下1/3骨折发生断端分离c中

下1/3骨折易发生愈合障碍。

19.肱骨干骨折中下1/3如何移位:中1/3骨折时,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牵拉而向外、向

前;远端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下1/3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常呈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移位可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多位成角、内旋移位。

20.尺骨鹰嘴骨折的特点:a撕脱骨折、骨片骨折,骨折线可以不累及关节面b骨折可以

为横行、斜形、粉碎性c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可以延伸及尺d肱三头肌牵拉骨折引起的分离是主要的移位倾向。

21.股骨颈骨折按X线表现可分为外展型和内收型。外展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外展时发生,多

为头下骨折,骨折端常互相嵌插,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成的倾斜角往往小于30度,骨折局部剪力小,较稳定,血运破坏较少,故愈合率高。内收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内收时发生,多为颈中部骨折,亦可发生在头下部或基底部,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形成的倾斜角往往在45度左右,颈干角小于正常值,如角度大于70度时,两骨折端往往接触很少且有移位现象,骨折处剪力大,极不稳定,血运破坏较大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高。临床上内收型较多见,外展型较少见。22.锁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中外1/3处。首选手法整复。23.肋骨骨折的并发症:血气胸最常见、肺不张等。

24.Denis于1983年提出“脊柱三柱”概念,即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前2/3为前柱;后

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后1/3为中柱;椎弓、关节突关节、棘突、椎板、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为后柱。脊柱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中柱的完整。凡损伤累计二柱以上结构均为不稳定性损伤。

25.骨盆骨折分为侧方压缩型、前后压缩型、垂直压缩型、混合型、撕脱性骨折。并发

症:失血性休克、泌尿道损伤、直肠损伤、女性生殖道损伤、神经损伤。26.脱位的特有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脱出骨端。

27.颞颌关节脱位诊断依据:a病史,多有过度张口或暴力打击等外伤史b症状,言语

不清、吞咽困难、口角流涎等c体征,半张口位、口不得闭、不得张、畸形、单侧或双侧脱位、关节突异位

28.肩关节脱位的分型和特点:肩关节脱位好发于20~50岁之间的男性。根据脱位的时间长

短和脱位次数的多少,可以分为新鲜性、陈旧性、习惯性脱位三种。根据脱位后肱骨头所在的部位,又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两种,而前脱位又可分为喙突下、盂下、锁骨下脱位,其中以喙突下脱位最多见。

29.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复位成功的标志:听到轻微的入臼声,使其手触及伤侧肩部,复位即

告成功,疼痛立即消失,患儿即能屈伸伤肢。

30.筋伤的分类:根据不同暴力形式分为扭伤、挫伤、碾压伤。根据筋伤病理变化分为淤

血凝滞、筋位异常、筋断裂。根据筋伤病程分为急性、慢性筋伤。筋伤的主要症状是疼痛、於肿和功能障碍。急性筋伤特点:亦称新伤,系由突然暴力所引起的、不超过两周的新鲜的筋损伤。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血肿及瘀斑、功能障碍等症状较明显。慢性特点:亦称陈伤,系由急性筋伤失治或治疗不当、不彻底,超过两周的筋的损伤。若筋伤断裂系老弱患者,或劳损性筋伤,日久可出现肌肉僵凝、肌力柔弱、局部苍白浮肿等慢性筋伤症状。病案分析

1.肱骨髁上骨折诊断、鉴别、治疗。

诊断:a明确的外伤史b髁上部压痛明显,可及假关节活动,伸直型移位明显者,肘部呈靴状畸形,但肘后三角关系正常。鉴别:主要与肘关节脱位相鉴别,两者局部症状相似,肘关节脱位肘后三角关系异常,而肱骨髁上骨折肘后三角关系无变化。X线片可以确诊。治疗:a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上臂石膏后托固定3周。b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较轻,桡动脉搏动正常: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练功活动/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练功活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练功活动c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伤后世间较长,肘部肿胀严重,并已有水泡形成,桡动脉搏动较弱,但皮肤与手部感觉、活动正常,指端毛细血管循环存在者:持续骨牵引+严密观察3~5天后,肿胀消退,可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经皮穿针固定。d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严重,桡动脉搏动消失,患肢剧烈疼痛,被动伸指剧痛,皮色苍凉、麻木者:紧急做肱二头肌腱膜切开减压;对骨折,可利用同一切口做复位及内固定术e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为钢板固定f处理并发症。

2.桡骨远端骨折诊断、鉴别及治疗。

诊断:a老年患者,明确外伤史b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c桡骨远端掌背、桡侧压痛明显,纵叩痛,伸直型:“枪刺刀”畸形、“餐叉样”畸形;屈曲型:“锅铲样”畸形。DX线片可确诊。鉴别:需注意与腕部软组织扭伤鉴别。治疗:无移位的骨折不需要整复,仅用掌、背两侧夹板固定2~3周即可,有移位的骨折则必须整复。aColle`s骨折,移位者,-手法复位+小夹板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bSmith骨折,移位者,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c术后处理d练功活动3.股骨颈骨折诊断、治疗。

诊断:a明确外伤史b症状表现:患髋疼痛,活动受限c体征:腹股沟中点处压痛,纵叩痛,患肢呈屈曲、内收、外旋、短缩畸形dX线片可确诊及分类治疗:a股骨颈嵌插骨折:皮牵引8~10周b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多根空心螺钉内固定c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带肌蒂植骨+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d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以处理全身症状为主,对骨折可仅作皮牵引,保持下肢于中立位即可。

4.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功能疗法方法:a仰卧于硬板床上b骨折局部垫枕c腰背

肌功能锻炼机理:使脊柱过伸,借椎体前方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的张力,可使压缩的椎体自行张开复位、恢复原状。

5.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后脱位鉴别:主要是肘后三角异常与否,肘关节后脱位有其特有

体征:a弹性固定于半伸肘位b靴状畸形:肘前窝饱满,肘后上方空虚、凹陷c异位关节头:肘前可及肱骨下端,肘后可及异常后突的鹰嘴突d肘后三角关系异常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医骨伤科重点》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医骨伤科重点: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医骨伤科重点》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3270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