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惠民生
金融服务惠民生
近年来,南充市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举措,主动作为,各项业务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实现了发展提速、系统升位、同业领先的宏伟目标,为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止201*年8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350亿元,居全省农信社系统和全市金融机构之首;201*年至201*年全市农村信用社每年新增贷款规模在30亿元以上,截止8月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30亿元,无论是贷款增长,还是贷款余额均占据全市金融机构第一位。自实施“惠农兴村”、“扶微助小”两大服务民生工程以来,全市农信社积极响应,周密部署,增添措施,努力跟进,推动了“两大工程”快速有效开展。8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144.85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农户贷款总额的89%,同比增加21.5万元和1.9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25亿元,占全市金融同业的36.5%,同比增加1.2亿元和0.9个百分点。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计安装电话支付终端5438台,已开通个人网银22428户、企业网银448户,短信业务签约个人客户达10.45万户;布放自助银行设备199台,各种便民惠民利企业务都较之同期有了大幅增长,“两大工程”快速推进,成效初显。
百折千回上下求索战略转型找到坚实依托
农村信用社因农而生,助农为本,靠农而强,伴农成长。成立61年来,无论体制如何变迁,南充市农村信用社始终不忘“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神圣使命,始终不变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特别是省联社成立的7年来,南充农信干部员工负重自强,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在改革中砥砺,在发展中奋进,突破了发展困境,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及市场定位的发展新路子,迈上了向现代金融企业战略转型的新阶段。
然而,如何在芸芸众“行”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农信社在探索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在执着追求的过程中,农信社搬过本本,迷信过其他银行的先进经验,一次次的水土不服和鲜如人愿的结果告诉他们:只有将现代银行普遍理念与农信社实际紧密结合,才能走出既具有现代银行的先进性,又具有农信社独特优势的路子。然而,每一步创新,都面临着保守僵化和激越冒进的双重挑战;每一次突破,都曾遭遇局部和整体、当前与长远的两难选择;每一项决策,都曾困惑于诉求迥异的众口难调。
一次次挑战,一次次迷茫,一次次选择,四川农信人终于找到了他们战略转型的基石。“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金融服务民生工程破茧而出!
自201*年起,四川农信就启动了“惠农兴村”和扶持小微企业试点计划。201*年南充市政府“万千百”金融服务工程及“千户成长型小微企业信贷助推计划”、“万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信贷助推计划”、201*年9月4日“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金融服务民生工程全面启动。全市农村信用社响应号召,紧随其后,围绕当地政府规划,产业趋势及特点,制订方案,建立机制,落实责任,创新方式,开发产品,致力于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以此助推南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成绩是果,过程是因。一组组数据往往只记录了取得硕果时的辉煌,却忽略了其艰苦发展的过程。南充农信执着于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会的真挚情感,其改革发展的强大原动力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昭示了南充农信紧跟时代,开拓创新的顽强毅力和自身旺盛的生命力。
与农共舞与企共赢两大工程惠泽千企万户
让农民享受与城市人一样的金融服务,这是四川农信的至高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南充农信上下求索,奋勇当先。201*年,南充农信借助省联社在全国率先开发上线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系统,率先实施农村金融服务普惠制。201*年,实施“惠农兴村”金融服务民生工程,该工程以双百(百分之百地满足符合条件农户的贷款需求,百分之百地对农户满腔热忱地服务)的工作方针,精心打造便民惠民工程。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农村信用社加大了“惠农兴村”、“惠农强农”支持力度,现以5438台电话支付终端,已覆盖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从“一乡一社”到“进村入户”的新格局,进入了无遗漏,无空白的全覆盖时代。受惠于此的村民们说:“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服务,农村信用社真是把服务做到家了。”
“进货就贷,卖货后就还,就像存取款一样方便,非常省事”,村民们这样评价小额农贷。
一位人民银行资深人士这样评价“惠农兴村”工程:“惠农兴村”让金融服务从乡镇延伸到村组惠及万千农户,让农民享受方便、快捷、高效的普惠现代金融服务,确保每个农民特别是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农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公共服务中的金融服务权利。
很了不起的一项利国利民工程,南充市农村信用社做到了。
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世界性难题上,南充农信同全省农信一样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大力支持全民创业。
“三个千方百计”,南充农信喊出了最为响亮的口号。千方百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让企业尽快得到贷款。
“扶微助小”金融服务民生工程以“六个抓手”、“三个到家”、“四个更加”全方位服务小微企业。在战略定位上,把小微业务作为核心业务,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客户中心。针对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跨越通”系列贷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整贷零还贷款、积分贷款、循环贷款)、商标质押贷款、“惠商贷”中小企业主按揭贷款等系列产品,已成为支持小微企业的特色品牌、黄金品牌。在业务运营模式上,引进德国IPC公司的微贷技术,率先在嘉陵联社试点取得成功,嘉陵联社于4月11日正式成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设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岗,专门对小微企业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同时重点抓好产品特色化建设,改变传统信贷业务对抵押、质押品的过分依赖,为过去无法获得贷款的广大小企业、个体工商业主开辟了一条绿色融资渠道。截止八月末,该联社投放小微贷款380笔,贷款余额达到6200万元,有效满足了城区及城郊接合部小微客户等群体的资金需求。目前,微贷业务已在全市其余8家联社进行横向复制推广。
牢记使命不负重托
南充农信改革创新之路必将载入史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近年来,南充农村信用社牢记宗旨,肩负使命助农致富、与农共舞;肩担道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党政分忧、为民众解难,扶危济困;打造核心竞争力转换经营机制,猛上台阶;战略转型流程银行,惠农兴村,扶微助小……一个个关键词载入南充农信历史的大词典。普惠金融作为主线串联了这些关键词,成为南充农信改革的思想坐标,发展的动力之源和转型的灵魂指引。
金融服务普惠制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工程金融服务最基本要义,它既是农村信用社立足自身宗旨与特点的主打工程,也是涉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社会工程。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大学生村官春雨行动贷款,填补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在这些事关民生、扶助弱势等社会责任的履行上,深深地烙上了南充农信深情的印迹。
只有服务社会才能发展自己,只有发展好自己才能更好服务于社会。南充市农村信用社将打造社会服务功能上升到战略高度,真正把南充农信建成全市存贷规模最大、竞争实力最强、经济效益最好、社会声誉最佳的“四最银行”。相信南充市农村信用社的未来必将光芒四射!
扩展阅读:六百工程惠民生 金融服务谱新篇
六百工程惠民生金融服务谱新篇
郧西县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的做法与效果
郧西县是国家级山区贫困县,集老、少、边、穷于一体,也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县,山大人稀、农业人口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金融服务覆盖率低。为改变现状,充分发挥金融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杠杆作用,近年来,郧西县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十二五工作规划》的强劲东风,以“服务百姓惠民生,服务企业提效益,服务经济促发展”为宗旨,以组织实施金融服务“六百”工程为抓手,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亲自抓、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实施“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金融机构参与、部门或乡镇配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谱写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篇章。现将其做法和效果汇报如下:
具体做法
一、依托“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努力实现农村合意贷款满足率百分百覆盖。银行贷款难和企业难贷款现象一度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为突破难点,我县一是创造性推行“财政金融1+X模式”,即以财政补贴一部分资金、银行信贷以财政扶持为基数加倍扶持的方式,重点培植以蔬菜、桑蚕、烟叶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实现以基地产业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二是有的放矢,着力做好金融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三是重点突破,做好信贷助弱扶贫工作。通过明确办事机构,强化责任意识,降低“小额担保”贷款反担保条件等措施稳步推进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和生
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四是创造性开展“异地创业人士社农一家亲”贷款模式和代发农民工工资业务。郧西县常年有十余万外出务工创业人员。201*年,县人民银行支持引导农商行和担保公司推行“异地创业人士社农一家亲”贷款模式和代发农民工工资业务,重点为外出务工人员创业提供信贷支持。截止4月底,已发放外出人士创业贷款162笔、金额1.2亿元,吸引打工资金“回流”存款2.87亿元,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依托农村支付结算示范县建设,实现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百分百覆盖。由于前些年金融机构大幅缩减网点,导致部分乡镇金融服务陷入盲区,农民群众存取款需要往返县城200公里。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县政府把解决边远地区金融服务问题摆上
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两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边远乡镇支付结算环境建设事宜,并安排分管县长带队,组织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相关机构深入三官、槐树现场办公,明确了“分步实施,稳
步推进”的指导思想。即一是坚持加大支付系统延伸和ATM、POS机、转账电话布放、电费“绿卡村”建设以及“三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力度,让金融服务延伸到农村各个自然村。二是以惠农卡为载体,以推广转账电话为手段,以农村商业超市为阵地,赋予惠农卡转账和支现功能,按照“六个一”(一个保险柜、一台人民币鉴别仪、一个产品陈列柜、一本台账、一块制度牌、一块标识牌)标准,在农村选取新农合超市和其他机构设立金融惠农综合服务站,由经营者为周边村民提供假币鉴别服务,指导农民群众利用转账电话办理转帐结算和小额现金存取业务,小额现金存取所需资金由商户从日常经营现金收入中垫付,
由收单银行机构按规定支付手续费和管理费,解决农村地区取款难、用现难和结算难问题,并实现国家惠农补贴直达收款人账户的目的。目前城区和乡镇已布放ATM机38个台,POS机具266
台,网上银行和电话支付业务客户分别达到5525户和8435户。
三、依托“金融惠农综合服务站”建设,实现乡镇金融机构服务网点百分百覆盖。一是充分发挥涉农金融机构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县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督促信用联社和邮政局先后对19个降格农村网点进行改造升级,同时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转变经营机制和方式,县农村商业银行已于3月14日,有效提升了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二是积极关注和推动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制改革,拓展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范围和深度,明确其支农惠农业务范围,同时组建“三农”服务专班,配备服务专车,常年在农村开展业务咨询、技术指导、信贷服务等,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民朋友合理的金融需求;三是探索开展金融惠农综合服务站建设,让“准银行金融机构”扎根边远山区。为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县人民银行
按照“严格标准、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稳步发展”的原则,在全县两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和15个离乡镇中心较远的行政区村,设立17个金融惠农综合服务站,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要求第一批服务站开展银行卡转账结算、银行卡小额现金支取、假币鉴定、小面额人民币兑换、金融宣传等业务,待时机成熟后再将业务范围扩展到国债服务、信贷咨询、金融产品推介等更为广泛的金融领域。在此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转账电话服务点进行升级,逐步在全县297个行政村实现惠农服务站全覆盖,并把其建设成为农村金融知识宣传的窗口。目前,金融惠农综合服务站已经成为“准银行金融
机构”,成为银行机构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成为银行机构离柜服务的前沿阵地。五是县政府出台激励政策,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金
融机构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已组建1家小额贷款公司,原已撤销的工商银行也于201*年12月恢复设立并正式对外营业。目前,我县金融机构服务网点44个,覆盖18个乡镇(场区)。
四、依托金融知识乡镇行和“百站千店万户反假币”活动,实现农村金融政策宣传百分百覆盖。为把金融政策法规和金融服务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县金融部门坚持长期组织开展“金融知识宣传乡镇行”和金融政策公众教育活动,重点加强信贷、假币识别、残损币兑换、征信、投资和保险等方面金融知识的宣传;同时金融部门还加强与农业、人事劳动等相关部门和乡(镇)、村组的联系和对接,将金融知识培训与农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创业扶持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的长效机制,帮助农民利用金融知识创业致富。我县开展的“百站千店万户反假币”活动曾得到国务院反假联席会和湖北省反假联席会的充分肯定。为发挥农村反假工作站点的作用,实现反假工作常态化,近年来,我们结合各级反假工作要求和郧西工作实际,着重加强反假工作站、示范店人员的业务普及和指导力度,确保各反假工作站、示范店工作人员掌握基本反假常识,能够满足城乡居民识假、防假咨询和培训的需要。经过努力,我县已在农村建立反假教育基地25个,各级反假工作站251个,反假“示范店(户)”985个,聘请了262名反假信息联络员,基本形成一个“以人民银行为主导,金融机构为主体,基地教育为支撑,工作站(点)为前沿,示范店
(户)典型引路,义务信息员协防,群众共同参与”的立体式、多层次、常态化的反假货币工作网络格局。
五、依托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实现农户信用评级和授信百分百覆盖。一是坚持长期抓、常年抓的思想,坚持不懈地推进诚信建设与征信管理。人民银行每年定期牵头组织金融机构开展“信用记录关爱日”和信用宣传周活动,深入村组、农户、学校广泛宣传,深受城乡居民欢迎。二是按照“一年一规划,年年有突破”的思路,稳步协调推进“信用乡镇”,“信用社区”,“A级以上信用企业”、“信用农户”创建工作。三是全面启动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培植工作。人民银行与团县委、农商行建立长效联动工作机制,在全县18个乡镇(场区)1840岁的城乡居民中选择讲诚信、守法纪、有项目、善经营、有贷款需求的1000名农村青年并将其培植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
六、依托“全国农村保险示范县”建设,实现农村保险保障百分百覆盖。为加大全国保险示范县建设力度,201*年,县委、政府把各类保险业务主要是政策保险的推广和普及纳入金融工作年度综合考核范围。同时,为不断扩展保险服务的范围,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咨询、风险评估、防灾防损等保险服务需求,县政府克服财力不足困难,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对农村政策保险保费给予补贴支持,引导促进保险机构积极增加险种,进一步扩大水稻、能繁母猪、“两属两户”农房保险覆盖面,推动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全面开展。
取得的成效
一是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截止201*年6月,全县涉农贷款余额15.2亿元,当年累计投放5.7亿元,当年新增2.58亿元,占当年新增贷款总量
的91.64%;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余额达到520万元,为513名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累计为5737名“寒门学子”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3391万元;为18名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提供90万元小额贷款支持。在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县综合实力在湖北省县市排名前移16位,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0.7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7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3亿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3.55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34亿元、0.33亿元、0.23亿元、1.05亿元,分别增长7%、23.5%、23.3%、20.6%;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8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6.62亿元,同比分别增加0.38亿元、1.52亿元,分别增长5.1%、6%;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2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6亿元,同比分别增加364元,分别增长20.34%。
二是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截止目前,该县已配置ATM机42台,乡镇覆盖率68.75%;布放POS机267台,乡镇覆盖率100%;转账电话657部,乡镇覆盖率100%,村级覆盖率98.65%;设立乡镇金融惠农综合服务站2个,村级金融惠农综合服务站18个;通过转账电话办理各类缴费转账业务23.8万笔、金额676.52万元,办理现金业务1.63万笔、金额314.8万元,累计为6.27万人办理新农保支付25.35万笔、金额1459万元,兑换残损币0.9万元,收缴假币0.11万元,填补了边远乡镇金融服务空白,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边远地区居民现金支取难、结算转账难、假币鉴定难、小面额人民币兑换难的问题,实现了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便利的金融服务的目标。
三是促进了“三农”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截止201*年6月,该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6亿元。郧西县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是观音信用社
评定的一名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201*年初,经过调查,信用社为其提供50万元的评级授信及产成品抵押贷款后,其种植规模迅速由一个乡镇扩大到四个乡镇,入社会员由140名增加到500名,销售范围由本县扩大到周边三省六县,带动一方农民发家致富。由于示范效应特别突出,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和《湖北日报》、《十堰日报》对其进行了专门采访和宣传报道。特别是金融惠农综合服务站集小额存取款、涉农补贴、新农合、新农保支付和水费、电费、电话费收缴业务于一体,不仅降低了农村居民金融消费成本,而且提高了资金安全系数,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四是金融运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截止201*年6月底,全
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9505万元,比同期增加66110万元,增长40.46%;各项存款余额777527万元,比同期增加158634万元,增长25.63%;不良贷款余额2317万元,比年初减少67.54万元,下降2.83%;实现利润8598万元,比年初增加2348万元,增长14.35%。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金融服务惠民生》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金融服务惠民生: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