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定位
音乐表演专业
一、专业定位与规划
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于201*年建立并开始招生,201*年招收45人,201*年招收22人,201*年招收32人,201*年招收33人,201*年招收30人,围绕着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具有现代音乐观念,具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围绕着培养学、研、演为一体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多种模式人才的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音乐表演人才,以及面向社会文艺团体、文化馆、艺术中心、文化机关以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表演、管理方面的中高级专门人才。音乐表演专业的建立依托于由我院的音乐学本科多层次的办学体系;近几十年来我院的教学科研成果、对外合作交流等都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科基础条件。音乐表演专业中的主干课程《声乐》获得省级精品课程;总之,我院音乐表演专业合理的专业建设与规划已见成效,它将推动音乐表演专业朝着更具特色的方向发展,前景良好。二、培养方案
音乐表演专业制定了明确的培养方案,并通过深入的教学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创建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演、学、研一体化音乐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艺术实践与课堂教学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使学生既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专业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
目前音乐表演专业共有专业教师2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6人。
从该专业师资队伍来看,职称结构较合理。(二)实验室及实习基地
音乐表演专业系艺术类专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室,但有电钢琴教室一间、基本能满足有关课程的教学。
音乐表演专业实习基地方面为配合教学,本专业建有校外教育实习基地21所,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专业还建有“院电声乐队”、“院管乐队”等多个社团和多个课外兴趣小组。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一)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1、总体思路
在专业建设中,我院始终支持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根据新形势对我国教育现状提出的新要求,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和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2、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根据市场需求,我们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对一些课程进行了改革试点,如《基本乐理》、《中外音乐史》、《音乐作品赏析》等,使课程体系既注重了基础,又具有了个性,同时也符合市场的需求。
在课程建设中,我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声乐》和《合唱》被推荐为学校精品课程。并有多项成果获校级以上奖励。(二)教材建设
在教材选用上我们支持科学性、前卫性、实用性原则,并能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基本情况,选用了一批高质量的教材,使用情况较好。同时,我们鼓励本院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应用性、可行性的高水平教材。3、课程设置(1)课程教学
学院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总体思路清晰,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有本院特色的“品牌专业”与“精品课程”等优势课程,成为带动学院本专业教学质量的龙头,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化。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上,学院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重视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突出表演专业的特点,实行了教考分离制度、师生互选制度、选修淘汰制度、免修制度等,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让文字、音响、图像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作用。(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四年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习、艺术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根据培养目标,学生可参加校内外的舞台实践锻炼,即可到艺术团体、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关、广播以及影视部门进行专业实习,时间为六周。在毕业实习阶段每位学生都必须举办毕业实习音乐会,演唱、演奏的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四年学习中,学院为学生开设《艺术实践》课程。这门课在课程结束时都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一场晚会。社会实践结合各种类型的演出、比赛、定期与不定期音乐会,包括学校各项重大演出、“三下乡”演出、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双周音乐会、班级艺术实践演出等,学院以表演专业学生为骨干,组织了合唱团、舞蹈团,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比赛,走上社会舞台,经过锻练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4、课程体系的调整和补充(1)培养目标的调整
原实用音乐专业培养的是企业的策划、管理者;社区文化干事;少年宫、文化馆站专职教师等。而调整后的音乐表演专业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现代通俗音乐方向,这也是适应市场的需求、社会的需要。培养专职通俗音乐指导教师;电台、电视台的音乐类节目主持人;演艺公司的签约人员;乐器营销人员等等。培养具有较高的现代通俗音乐表演、演唱、演奏,舞台形象设计等综合表演组织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
(2)课程体系有所调整、课程设置有所改革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适应市场,我们减少了部分课程,增设了部分课程:通俗歌曲演唱、数码钢琴集体课、表演与正音、电声乐队配器、合音、民族乐器实践、舞台表演实践等等新课程。其中在教学形式上,数码钢琴集体课是将原钢琴小组课变为整班的集体课。以往的小组课堂上只有一台钢琴,学生轮流弹奏,课堂时间没有被充分的利用,数码钢琴集体课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让学生熟悉数码钢琴的操作技能。教学手段上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节省了教师的资源。
(3)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学习组织技能、学习信息技能、学习智力技能。
①组织技能:接收和拟定大中型演绎活动任务的技能,合理安排活动计划。
②信息技能:使用图书、手册、音像及处理技术资料的技能(如录音制作);进行观察的技能。
③智力技能:论证自己的活动,注意接受信息,合理记忆,合乎逻辑的理解教材,区分出主要内容,独立完成练习。
5、在实行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对07级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又有了新的适当调整:(1)加强专业基础课的训练,让学生具备相对过硬的专业基础技能。增加视唱练耳的课时;将钢琴、声乐课统一规划为专业基础课,开设一年,其中声乐、钢琴、器乐课相应的增加课时。
(2)增设技能专项课。在专业基础课开设一年后,让学生选择专业技能方向,将专业技能进一步细化,强化训练。
(3)在专业限选课中增加表演类的学生实践课程;作品分析、电脑音乐制作(这是音乐类学生要学习并懂得的);文学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五、专业亮点
我院在教学中根据音乐表演专业特点一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在艺术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我院也加大力度对教学进行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并且也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扩展阅读: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艺术的关系 论文
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艺术的关系孔晓飞
摘要
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是音乐的两大支撑体系。二者互为因果,互为补充,互相依凭。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进行定位和建构,音乐表演艺术能够有机融合音乐美学,充分地表现音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但无论二者的关系如何,二者共同的载体都是音乐这门艺术,二者都需要表演者和创作者建构音乐美学的体系和音乐表演的体系,通过一定的形式,结合其特有的多重视界,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表演定位建构融合
一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的概念
研究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的概念,首先要从二者的载体音乐开始论述。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它的美不仅体现在音结构本身,而且体现在寓于音结构中的内容,体现在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之中。音乐美学是研究如何将音结构本身、音结构中的内容与音乐的审美完美地结合的一门学科,它是对音乐感性美的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是对美感的理论概述。这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音乐美及审美的本质和规律,音乐与现实美的关系,音乐美的结构形态等问题。音乐美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它要求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研究音乐艺术,要求用文学的、哲学的、美学的思维去分析音乐艺术。在音乐的表演中,必须渗透这种美学的内容,音乐表演方可取得成功。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歌喉唱出来而给人的感觉不同的原因。其实是有一种内在的美的支撑,内行的人是很明白的。音乐美学不仅是美学和音乐学不可缺少的分支,而且是二者的结合和深化。音乐表演首先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它是以声音为物质媒介,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来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但它并不仅是生活的一种再现,它是在忠实地传达和再现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意义的生成,填充和丰富音乐的内涵,并由此赋予音乐新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仅仅是对音乐作品的一种再现,更是一种升华。二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艺术二者的特点(一)音乐美学的特点
音乐对于人们所起的作用有审美、认识和教育等等几种,但其中审美是最关键的。人们能够在音乐中被熏陶,体味美的境界。所谓“绕梁三日”就是形容这种美的影响力的。而音乐美感从何而来?音乐的美学就是谈这个问题的。音乐美学首先是审美,这是音乐美学能够被人们所接受,能够给人以美感、认识、教育的基础,也是音乐的主要魅力所在。音乐美学发挥其审美作用的主要形式就是以塑造完美的形式,表现一种极为概括性的内容,让人们自由联想,激发出一定的情感、气质、情境。其次,音乐美学的教育作用主要是,使听众对于作品中的感情以直接主观能动的态度来体验,以这种形式来引起听众情感变化,使听众对现实做出的情感、政治、道德、伦理方面的评价。最后,音乐美学的认识作用主要表现在帮助人们认识时代精神和人的内心视界方面。音乐通过饱含联想的音乐形象,突破了声音的范围,使听众感到音乐中时代的思潮和民族的风格留下了多么鲜明的印记,使人们能够真切地体验到人民的心声和民族的气质。
(二)音乐表演艺术的特点
音乐表演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主要是由音乐表演者通过音乐作品的演奏或者演唱来表现。其主要特点是由音乐表演者决定了音乐表演艺术的意向。音乐作品所要达到的意境,所要展现的情感等内涵都是由表演者所决定,这就对音乐表演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不仅要具备音乐表演的技能,完满地表演与再现音乐作品,而且还要具备对音乐作品进行创造性解释和表现的能力;不仅要对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和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而且还要站在时代的立场上,运用时代的审美情感和眼光,对音乐作品的用其特定的形式来进行诠释,填充和丰富它的内涵。三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艺术的关系(一)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表演艺术
进行定位和建构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艺术的关系首先表现为,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进行定位和建构。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意向性。所谓意向性是指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一种根本特性,它有意识地指向或涉及到某种对象。胡塞尔提出“意向性”这一概念,并且指出艺术作品正是这种意向性活动的对象。音乐美学和意向性活动的对象(音乐作品)为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主动者即表演者规定了方向。音乐以声音为原材料,它的声音结构要求参与音乐活动的主体,包括演奏者和欣赏者,以更大量、更强烈的意向性活动去填充和丰富它的意义的建构,赋予它以更多的内涵。其次,音乐美学为音乐表演艺术在音乐实践中的定位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音乐美学往往是通过音乐表演者作为音乐创造的主体之一,在音乐表演艺术的氛围中生成和构建音乐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美学建构了音乐表演艺术的音乐意义、音乐形式等内涵。音乐表演者以自己的意向性活动参与音乐作品的意义建构,填充和丰富它的内涵,这是音乐美学给予音乐表演艺术的新定位。第三,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表演艺术进行定位和建构的主体。一般来说,在这个定位和建构过程中,表演者和创作者起着关键作用。创作者把自己的意向通过乐谱固定下来,由演奏者提供了一个理解与体验音乐作品的基本根据,表演者根据乐谱通过演奏来传达创作者的意向。茵加尔顿说“:音乐作品一般是用不十分严密的规则‘记录’下来的,由于记谱法的不完善,这样的规则决?定了它只是一种示意图式的作品,因为这时只有声音基础的几个方面被确定下来,而其余的方面(尤其是作品的非声音因素)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中,至少在一定的限度内是变化着的。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只有在作品的具体演奏中才能完全纳入意义单一性并得以实现。”
(二)音乐表演艺术将音乐美学充
分溶入其中音乐表演艺术将音乐美学充分溶入其中,是音乐表演的创造性所在。首先对于音乐表演者,要求其将音乐作品意义进行还原和重建,要求表演者努力回到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从对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的了解中去体现创作者要表达的审美情感,要达到的认识和教育的效果。其次,表演者要结合自身所处的时代精神和音乐美学观念,在音乐表演实践中发挥其创造性。总体来说,就是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要体现出创作者和表演者在现时视界中的创造,包括音乐表演者所处视界的立场,其所运用的当代的审美观和艺术理念,他对音乐作品做出的新的理解和诠释。音乐表演艺术将音乐美学充分溶入其中,意味着在音乐的情感性质和历史风格共同性的基础上,在音乐表演中更大限度地融入当代人的理解和感受,赋予音乐作品以新的时代感,创造性注入新的内涵。视界融合使音乐表演艺术与音乐美学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仅是历史的重建和还原,也不是只有现时视界,脱离原作去的创作意图的随意发挥,而是把历史视界和现时视界融合起来,并在二者融合的基础上达到新的理解,创造一个新的视界,将音乐美学结合音乐表演充分展现在受众面前。
四结论
音乐美学的审美作用,是音乐作品的内涵所在。但是,不同的音乐作品,不同的创作者,不同的音乐表演者的音乐美学所表现的内涵是不同的。有些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比较突出,有些作品的审美作用比较突出。音乐美学的这三种作用最终通过音乐表演艺术作用于人们的意识。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应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要求,对于不同性质、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进行合理的定位和建构。但起着关键作用的是表演者和创作者,只有他们能够充分诠释音乐作品中的音乐美学的形式、音乐意义等内涵,音乐美学的作用以及音乐的三种功能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艺术视界融合,才能充分发挥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这种视界融合,对于音乐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音乐表演者既要有历史的视界,对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和原有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又要有现时的视界,用现代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情感去理解和体验历史作品的意义和内涵,使音乐的理解和解释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音乐表演的创造性正是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前《: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年第1期。
[2]黄昌海《:论音乐作品的情感意蕴与美学特征》《,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年第2期。
[3]邵桂兰、王建高《:当代高抽象表现主义音乐辨析谈施托克豪森的音乐观念及其美学特征》《,人民音乐》,1991年第10期。
[4]茵伽尔顿《:音乐作品及其同一性问题》,转引自于润洋著《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5]于润洋《:罗曼茵格尔顿的现象学音乐哲学述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6]叶继红《:音乐美学导论》《,文艺研究》,1989年第3期。[7]何乾三《:什么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的对象问题初探》《,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音乐表演定位》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音乐表演定位: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