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教师怎么教
我们在(宁波北仑职高)到底应该怎样教语文摘要:在职高文化课前景困惑之时,如何为职高语文谋求新的发展方向。能否在教材、教法、教学空间设置等等方面做出尝试,尽我们职高语文教师的可能,激活职高语文课堂,立足长远,以丰富职高学生的专业修养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职高语文改革教材转变教法
一次翻阅《语文教学通讯》杂志,发现了一篇很好的文章:《高中生到底应该怎样学语文》,看后很受启发。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在教学的第一线,每天面对着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目睹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现状,于是产生了一种牵引思考:职高生到底应该怎样学语文?职高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怎样教语文?职高的语文该去向哪里?我想这一连串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我们许多的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
现在职业教育迎来了非常美好的前景,人们在议论职业教育的新出路时,关注最多的还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以及职高生如何更好地就业等问题。毋庸置疑,专业课程在职业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学好一门专业技术也是大部分职高学生进入职高的目的,所以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每一所职业高中的办学方向。我们的学生对于专业课的热情远远高于文化课。作为职高语文教师,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在职业高中的尴尬地位。它不仅已经偏离了传统概念中语文是主课的地位,而且面临了在职高是否去还是留的生存问题。我们的内心是失落的、困惑的。
职高语文应该怎么上?职高语文是要以实用性、专业性为目的的,这也就是我们的语文课要在职高扮演好配角角色,为专业课铺路建桥。比如,旅游专业上语文课,我们要多讲讲徐霞客游记之类的作品,多讲些各地的历史典故;服装专业呢,我们应该多讲讲时尚美学,即使教《林黛玉进贾府》,我们也应该引导我们的学生重点去欣赏迎春、探春、惜春等的服饰搭配,尤其是欣赏王熙凤的装扮。职高语文似乎已经进入一个瓶颈。
很长时间来,我们一直在探求一条我们职高语文的新出路。如何去激活我们职高语文课堂?如何将职高语文引上一条有发展前景的路子?这是现在放在我们职高语文教师面前必须去面对的问题。
一、能否尝试从教材上寻找突破口
教材是任何学科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据。如果我们要从教材改革上寻找职高语文新出路,就不得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我们选择的教材以什么为目的?
职高语文教材不仅要有专业性、实用性的考虑,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必须考虑将它定位为能让职高学生接受一定的文化熏陶的重要载体。语文学科应该承载很重的文化内涵,这个不论在任何性质的学校都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求我们的职高学生能有一定的修养和道德水准,那么语文学科就能给他们以指引和积淀。所以我们的教材可以有适量的现代文、适量的文言文以及一定量的应用文体。
(二)选择什么样的教材?
通俗、实用、直观、能接受、易感悟的文章当为首选。文言文如:《论语》可选择一些有日常行为教化、感悟类的作品,通俗易懂,不冗长,不烦琐;《诗经》可以选择一些读来顺畅,容易接受、容易背诵的名篇。唐诗宋词也不可缺少,这些作品都是传承多少年代的中华文化瑰宝,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尤为代表性的不同题材的作品作为学习的典范。还有偶尔可以加入一些颇有情节性和趣味性的作品,如:高教版职高语文第三册文言文单元的《促织》,故事性强,也有一定的深意,唯一缺点是篇幅有点长了。还有第四册中的柳宗元的《三戒》,是寓言故事,不深邃难懂,所以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容易,至少不会增加他们的学习文言文的负担。现代文自不必说了,那是一定得选上好几篇的,不论中外,应以有文学性的作品居上。有些文章是很好,但是时代烙印太深,反而使学生读起来生涩难懂。如《我的空中楼阁》、《浅说一首〈清明〉绝句》、《雷雨》、《项链》、《警察和赞美诗》等等文章就不错,学生学习时,常可以将自己的一番考虑带进去,既有东西可听,又有东西可说。还有语言精美,贴近生活的小小说和散文都可以尽量多地做下尝试。这样,让职高学生在了解优秀作品的同时,去接受它、感悟它。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是个重点,我们可以教学生一些实用性文体的写作方法,如:请假条、托人办事条、留言条等便条;收条、借条、凭条等凭证条据;自荐、举荐、应聘类应用文;还有部分专用书信,申请书、聘请书、感谢信等。另外应用文还是应该有专业区别的,如文秘专业,会议记录等专业特色的应用文要补充;财会专业的要补充财经应用文等等。
教材的选择是有点思路了,能不能在教材形式上也考虑些更改。比如,我觉得漫画就是一种很能清楚说明问题的教材形式。明代的洪应明的《菜根谭》以精练明隽、雅俗共赏的文字道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这些语录给我们职高学生去学,未必有谁愿意看,愿意去领会。不是有人配上了漫画的形式了吗?和风细雨式的,又朴素无华,看起来绝对比文字形象、趣味的多。《论语》、《诗经》等都可以用这种形式来辅助教学。
二、能否尝试从教法上寻求突破
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思路,努力打破在教室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小空间概念,尽量多的尝试用各种教学方法,将语文学习做更好地延伸和开拓。激发职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尽可能地提高职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工作、生活做准备。
(一)在课堂内施展张力
比如我们在教授课文的时候多引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图片。《科学是美丽的》是高教版职高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用了很多文字来向我们讲述“科学是美丽的”,说实话,“科学”离我们生活很近,我们职高学生的身边不乏现今高科技的产品:日益先进的手机、电脑、MP4等等,但是“科学”又离我们职高生很远,更何况还要让我们去接受“科学是美丽的”。怎样才能把这个观点较于文字更鲜明、生动地传导给他们?图片、短片是很好的工具,它们可以把文字所达不到的理解空间张到职高生所能接受的极至。我们可以找来我国最近宇航员乘坐载人宇宙飞船从太空拍摄来的地球的美丽画面;我们可以找来卫星拍下的世界各地的清晰图片,有的甚至可以清晰到地面上的行人,车辆的样子;我们还可以找来天文观察员用高倍的望远镜拍到的流星雨。如果没有科学,哪来的如此壮观、撼动人心的美丽?当然,课后我们可以让我们的职高学生通过各种手段,电脑或书籍或其他,去找寻他们认为的“美丽的科学”,然后再一起坐下来逐个交流、欣赏。
除上述方法外,我们可以在教任何课文的时候,找来相关文章做趣味延伸。如讲授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我们既可以把除了夏洛克外其他三位吝啬鬼的故事的精彩片段油印出来,还可以向学生讲述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王子复仇记》、《奥塞罗》等生动的故事情节。如果学生有兴趣再收集更多的莎士比亚作品,那就大为嘉奖鼓励,可以拿来相关作品供他们传阅、交流。
(二)将朗读做多样化延展
1、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分角色朗读课文”不同于我们平时的一般性读,它得加工、改编、动脑筋。比如
话剧《茶馆》,作者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方言写成的,十分鲜明、生动地描摹了清末民初北京各阶层人们的生活面貌。为了使作品学起来有篇外的趣味性,我要求学生也用地道的方言改编《茶馆》的台词,允许学生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但必须遵循原作人物的个性和身份。学讲自己本地纯粹方言现今是一种流行,赶时髦是大部分职高学生的兴趣所在。听着他们自己同学演示的宁波老话版的《茶馆》,笑得是前仆后扬,一堂趣味语文朗读课,让学生在笑声中更好地传达了他们对作品人物的理解。
2、配音乐朗读课文
上课文前,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找适合的音乐来朗读我们要学的课文。那么什么样的文
章采用什么样的音乐呢?这是很重要的一种训练,既有对文章事先的理解和把握,又有对音乐的敏锐感知。在上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前,我让学生先去找与之相匹配的音乐作品,竟然有一个学生找来了悠远、深沉,带着淡淡伤感的《神秘园》。在《神秘园》音乐声中配上一位女同学低沉的课文朗读,同学们很清晰地感受到作者作品中那种对俄国伟大文学家托尔斯泰的深深怀念和敬意。没有一种学习可以和音乐与文字的如此完美结合媲美的,我想这篇文章的学习,已经在配乐朗读中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3、尝试给电影片段配音
给电影片段配音,这是有很高难度的,更何况没有任何此类培训和尝试的职高学生。
但是我们可以降低难度,给我们课文的相关的电影片段配音。我们学曹禺的《雷雨》,课文是话剧,但是我们可以找来早期孙道临老师和秦怡老师合作拍摄的电影《雷雨》,然后截取其中周朴园和梅侍萍三十年后周家重逢发生矛盾冲突的片段来让职高学生做配音尝试,虽然效果不是很突出,人物个性配得不够鲜明,但是学生的那份热情和认真,是值得我们以后再准备类似尝试的。职业高中学生的文化基础可能是比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但是他们中部分学生接受新事物的灵性还是充分的,我们不能泯灭他们尝试新事物的兴趣,不能阻断他们学习了解更多课外知识的机会。
(三)、用影视作品代替经典
许多经典文章在职高教学中是不顺畅的。由于职业高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有限,一堂课文如果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讲解完成的话,对任何教、学方来讲都是痛苦的。《邓稼先》是杨振宁教授怀念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感人文章,虽然文字上也没有什么很生涩的字眼,感情线也很明晰,但是还是很难让学生去感受邓稼先对我们民族的突出贡献,以及他忘我工作、无私敬业的爱国热情。这时,我想到了还是让我们学生在课前或课后看一场记实式电影《横空出世》,在视觉的冲击下,更利于学生感受邓稼先等当年那批优秀的国防科研工作者为我们的民族做了什么。《横空出世》可以借鉴来用,还可以拿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是什么改变了屈辱的历史,是什么使我们民族强盛起来,没有什么比视觉作品更好的文化教育手段了。
三、能否尝试在教室外寻找教学空间
在上面讲到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时已经提到要打破以教室为教学单位的小空间概念,那么我们可以找到除了教室外更好的教学空间吗?图书馆,可以让职高学生走进图书馆去选择和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可以让职高学生走进电子阅览室去找他们学习课文相关的信息、作品。实践车间,可以让职高学生到车间里学习专业相关的文体的写法,比如机械专业的学生如何运用说明文体来讲解这台车床怎么操作,那台机器运转是什么原理等;又比如旅服专业的学生如何用生动语言向客人介绍自己酒店招牌菜的制作及味道,如何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向客人介绍自己宾馆的服务内容等等。
其实职高语文在职业高中是很有发展必要的,任何一门专业的提升,都离不开语文的充实和铺垫。在我们尝试思考职高语文今后的走向时,我们看到的是与其他性质学校开设的语文课程完全不一样的语文天地。它更为实用,更为包含丰富,它也承载更重。我们希望我们职业高中学生有更好的专业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同样寄予我们职业高中的语文课堂能走出新意,为职高学生奠定更高更广的文化基石。任很重,路很长,但是只有不断探求,才能有发展。(作者贺慧)
参考文献
倪谷音主编《愉快教学》,华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语文教学通讯》等语文教学杂志
扩展阅读:职高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些什么
职高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些什么皓月空明
摘要:在语文改革的大潮中,职高语文教学也将引发新一轮的变革。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语文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上好开放、有序的语文课。既要重视知识的更新,又要注重情感态度的价值观的发展,教会学生许多实际知识和实用技能技术。本文结合农村职高学生实际,就上述问题,着重谈谈职高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以下四种必要技能:一、怎样做人;二、怎样读书;三、怎样表达;四、怎样办事。
关键词:职高学生语文技能探索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普高语文新课标的出台,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那么,职高学生在语文学科里应该学些什么呢?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些什么呢?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改变教学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守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上好开放、有序的语文课。
无疑,现成的课本知识非常重要,是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掌握的,学生只有全面学会课本知识,才能完成学业任务。但是,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来讲,还有既重视知识的更新,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的要求,还应教会学生许多实际知识和实用技能技术,毕业后在社会上方有立足之地。语文教师应引导职高学生主要学会以下四种必要技能:
一、学会怎样做人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平等互利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互相关心、团结合作、互相爱护、助人为乐的环境。“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精辟地道出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密切联系。语文课以其“知识面广、情感性强”在渗透德育方面独具优势:从听说读写到第二课堂活动,处处都可渗透德育,从而有效地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一)、从课始导语中学会做人
新课导入安排得好坏很大程度决定着学生一节课学习兴趣的浓淡。教师上课的前几分钟,学生期待着出语不凡的第一句话。因此教师须精心设计、安排新课导语,在此间加入思想教育完全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将德育融于生动的导语中,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受到教育,达到新课标中提出: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目的。
(二)、从作者介绍中学会做人
介绍课文作者时,对重要作者一定要详细介绍,如生平事迹、遭遇变化、思想言论、文学主张、人格情操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受到课文作者人格美的熏陶,汲取健康向上、积极有益的精神力量,感知作者人品与文品的统一。
(三)、从文本内容中学会做人
语文包含有文学、哲学、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综合地反映着社会,阐述着真理。语文内容的本身就蕴涵着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思想内容,要做到“文道统一”,正确处理好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要“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用思想内容去悟出人生的真谛。
讲授中,教师可以通过重点段落、语句、词汇来渗透德育,只要注重挖掘段落、句子的深刻内涵,便可水到渠成,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四)、从作文课中学做人
从学生的作文中,我们不仅能看出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亦能看出其政治思想水平,即“文如其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教学生作文,还要教学生做人,从作文的命题到作文的批改,每一环节都可以渗透教育。这样,作文课就一定会成为我们发挥文道统一的极好“阵地”。
(五)、从第二课堂中学会做人语文科广泛的知识决定了第二课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如果我们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语文第二课堂活动,那么既可以丰富语文知识,又可以发挥多角度、多方位的渗透德育教育的作用。
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多样,但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确定主题、确定形式,让学生在有意义、感兴趣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巩固课内的知识,同时深入地感受思想道德的影响。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领域是宽广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教学环节都可以渗透,而且其办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在教育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我们应顺其自然,自觉地利用各种条件、各个环节、各种因素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进行语文训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样做。才能真正使学生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统一起来,把学知识与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协调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二、学会怎样读书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的内容有: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还包括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
一个学生,如果既能学好书本知识,又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他的智力就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就会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对职高学生来说,还应该力求懂得知识的来龙去脉,甚至懂得写书人是怎样把这些知识总结出来的,或者是怎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怎样从实际中总结经验,把前人总结归纳为理论的间接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为了应付考试而习惯于死记硬背书本的知识,教师也习惯于向学生讲解知识,或者做机械的练习,这种教与学中的形式主义的危害是很大的。要克服这种形式主义的弊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在课堂上重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坚持先看书再做作业。这是培养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的起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每学期至少40页),这是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重要方法。再进一步,就是学习某一单元或模块告一段落时,教师引导学生梳辫子,找重点,让他们自己把课本上的内容条理化,注意知识的积累,写出单元知识小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比教师为学生整理知识纲要的效果好得多。
三、学会怎样表达我们农村职高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没有见过大世面,就在学校这块小天地上生活着。他们平时说闲话津津有味,头头是道,而在公开的场合说话,发言就显得拘拘束束,缩头缩脑。课堂上遇到老师提问,他们要么不说话,要么声音很低;回答问题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半天说不到点子上来。所以,教师既要教学生学知识,又要教给学生怎样用学得的知识把某个问题解答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或者把某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圆满地表达出来。这就必须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条件或机会,有目的地让他们锻炼思维能力、说话能力,掌握表达技巧和讲话艺术。除了课堂提问以外,我利用课前演讲或活动课轮流让他们锻炼。学校每学期都有计划地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文艺会演等,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和讲话水平。
即席讲话,也是写文章的过程,需要构思、打腹稿,然后再用语言表达出来。凡即席讲话条理清楚的学生,在学习上的思路也是清晰的。定期召开辩论会、诸葛亮(出金点子)会,给更多的学生以发言的机会,也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课堂作文每学期八篇左右以外,我要求学生课外练笔写八到十二篇,并给以适当辅导,鼓励班级学生参加语文老师组织的写作兴趣小组,再把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推荐到学校文学社参加活动。学生的说话水平提高了,写作水平提高了,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学习思路的开阔,语文学习成绩自然也能提高一步。
四、学会怎样办事
从实践中,我们发现,毕业后在社会上能干出成就的学生中,不少人并非在校埋头读书者,往往是那些在校担任一定社会工作的学生干部,或者是热心为集体办事,或者经常助人为乐的学生。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树立了为全局着想的思想,养成了助人为乐的习惯,锻炼了办事能力。而在校沉默寡言,只顾埋头读书的学生,踏入社会将会感到格格不入,遇到问题束手无策,缺乏一般的办事热情和能力。所以,我们的学生干部,如语文科代表、语文小组长、兴趣小组组长、文学社干部实行每学期轮换制。为大多数同学创造条件,使大家都有为同学服务和锻炼工作能力的机会。遇到重大节日,组织文艺晚会或其他语文活动,放手让他们组织安排,学会活动策划,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老师只当好参谋就行了。
同时,语文教师要鼓励职高学生学好专业课,使学生在校学得一技之长,毕业后一踏入社会,就能派上用场。
总之,语文教师既要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特别要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雨仁,当前语文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四个问题,语文教学
通讯(高中刊),201*(3)
〔2〕郑金洲,课改新课型,教育科学出版社,201*年3月
〔3〕程红兵,语文课改呼唤价值思想,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1)
〔4〕苏培成,语文教学要关注社会语文生活,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1)
〔5〕学习策略课题组,学习的策略,红旗出版社,1999年4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职高语文教师怎么教》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职高语文教师怎么教: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