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总结
“十一五”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回望跨越发展领先川南
201*-2-22来源:宜宾日报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和全省,GDP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稳居川南之首。
一、经济发展加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经济总量五年五连跳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GDP总量跃上第一个百亿元台阶用了18年的时间,而后用了9年时间跃上了300亿元台阶,“十一五”期间,201*年跃上400亿元、201*年跃上500亿元、201*年跃上600亿元、201*年跃上700亿元,到201*年跃上800亿元,达到870.85亿元,是201*年的2.38倍。
2、经济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
从改革开放后的“六五”期间到“十五”期间,我市GDP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2%、8.1%、9.7%、9.9%、12.2%。“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4.6%,分别比全国、全省高3.4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特别是201*年GDP增速14.9%、201*年15.6%,接连创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高。
3、财力大幅度提高
201*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6亿元,是“十五”末201*年14.9亿元的3.73倍,年均增长30.1%;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比重从12.1%上升到13.9%,提高了1.8个百分点,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4、对内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外贸进出口总额201*年达到6.5亿美元,是201*年3.3亿美元的2倍,年均增长14.4%。招商引资到位国内市外资金201*年达到349.09亿元,是201*年61.86亿元的5.64倍,年均增长41.35%。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全面发展1、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总量中非农产业比重明显提高,201*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为21.8:47.5:30.7,到201*年演进为15.4:59.6:25,非农产业比重从78.2%上升到84.6%,提高了6.4个百分点。
2、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20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1.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4.63亿元,林业总产值8.58亿元,畜牧业总产值97.05亿元,渔业总产值7.61亿元,农、林、牧、渔业比重为47.2%、3.9%、43.8%和3.4%,农业和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经济的两大支柱。“十一五”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5.1%。
“十一五”期间,农产品产量持续稳步增长。201*年,粮食产量达230.66万吨,肉类总产量达60.19万吨,生猪出栏达604.01万头,油料7.93万吨,蔬菜194.38万吨,茶叶2.71万吨,园林水果36.78万吨,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
3、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强市成效明显
“十一五”期间,宜宾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全市工业已经覆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39个工业大类的32个,工业产品大类品种达到70个,五粮液、天原、丝丽雅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持续壮大,特别是五粮液品牌价值201*年达526.16亿元,连续十六年稳居中国食品行业榜首。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201*年达到476.9亿元,是201*年150.5亿元的3.17倍,年均增速达2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3%;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1*年达到54.8%,比201*年的41.1%提高了13.7个百分点。
五年来,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支柱行业快速发展,优势不断增强。201*年全市“四基地”产业(酒类食品基地、综合能源基地、化工轻纺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3.8%。201*年,全市规上工业发电量、原煤产量、白酒产量分别是201*年的1.07倍、2.48倍、1.73倍。
“十一五”期间,工业效益明显提升。20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229.67亿元,是201*年的3.6倍,年均增长29.1%;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39.82亿元,是201*年的3.9倍,年均增长31.1%。
4、第三产业长足进步,商品市场繁荣兴旺
“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201*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7.8亿元,是201*年112.5亿元的1.94倍,年均增长11.5%。一是商贸市场繁荣。全市商品供应能力大大提高,消费能力大大增强,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大型综合商厦不断涌现,20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6.1亿元,是201*年136.9亿元的2.31倍,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8.2%。二是金融、证券和保险业继续壮大。201*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45.6亿元,是201*年346.8亿元的2.7倍,年均增长22.2%;贷款余额447.7亿元,是201*年178.7亿元的2.5倍,年均增长20.2%。“十一五”期间全市新成立了四家银行:中信银行入驻宜宾,城市信用社成功翻牌为宜宾市商业银行并走出宜宾在内江设立了支行,长宁县农村信用社翻牌为长宁竹海农村商业银行,宜宾县成立了兴宜村镇银行;“十一五”期间国信证券入驻宜宾,新开设了安信证券南溪营业部、华西证券珙县营业部,目前全市共有5家证券营业部;截至201*年底,全市共有25家保险公司,其中产险公司14家,寿险公司9家,养老险公司1家和健康险公司1家;三是旅游业蓬勃兴旺。201*年旅游总收入达108亿元,是201*年25.35亿元的4.26倍,年均增长33.6%;接待旅游人数达1459.5万人次,是201*年447.3万人次的3.06倍,年均增长25.1%。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5.8亿元,是建国1949年到201*年57年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和的一倍多。201*年达到534.2亿元,是201*年148亿元的3.6倍,五年的年均增速达到29.3%。其中,201*年基本建设投资306.34亿元,是201*年67.27亿元的4.55倍,年均增长35.4%;更新改造投资140.71亿元,是201*年35.97亿元的3.91倍,年均增长31.4%;房地产开发投资60.22亿元,是201*年26.56亿元的2.27倍,年均增长17.8%。
“十一五”期间,宜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一是农田水利方面,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由201*年的160.95万亩扩大到201*年的187.23万亩。二是交通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围绕改善城市过境交通,完成了金、岷、长三江5个大型桥梁项目,基本建成城市环线公路,实施了宜长路、宜珙路、江长路、观斗山隧道、宜南路等市域主干线工程,初步形成了跨江成环、沿江成束、呼应成渝、辐射滇黔的沿江综合交通体系;围绕构建大通道、大动脉,完成宜水、宜乐高速公路,宜泸渝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成贵铁路宜宾段开工建设;建成农村公路9467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水泥路),64%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长江航道宜宾至泸州段航道整治全面完成,实现1000吨级船舶常年昼夜通航。三是邮电通讯方面,邮电业务总量由201*年的24.66亿元增加到201*年的63.34亿元,公用电信网络不断完善。
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发展势头迅猛有力
一是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历史性突破。201*年翠屏区在全省173个县市区的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位中首次进入10强,位列第七,201*年继续保持第七位;201*年我市南溪县和珙县被评为全省28个县域经济激励发展先进县之一,201*年兴文县、屏山县、珙县、筠连县被评为全省20个县域经济激励发展先进县之一。二是发展迅猛,总量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全市十区县经济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有6个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最高的珙县达到20.3%;五年来全市十区县GDP总量均实现翻番。三是区县属工业快速发展。201*年,区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7.6%,到201*年扩大到60.4%,五年提高了32.8个百分点,占据了半壁河山;“十一五”期间,10个区县的区县属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均超过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最高的南溪县年均增速达56.3%。
“十一五”期间,全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不断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科技事业快步向前
一是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201*年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宜宾的决定》。全市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开通了宜宾市文献信息、竞争情报、技术市场、科技馆等公共服务平台。二是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市本级科技经费从201*年的1993万元增加到201*年的5999万元,增幅达201%;201*年至201*年,我市争取国省项目159项、经费4603.6万元。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申请专利3249件、累计授权专利2536件。
二、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一是师资力量提高。全市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从201*年的3.17万人增加到201*年的3.65万人。“十一五”期间获表彰的优秀教师国家级12名、省级97名、市级1021名。二是教育能力提升。南溪县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翠屏区、南溪县创建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高县被评为四川省教育先进县;普通高考本科总上线连续五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宜宾商职校列入全国首批中职创新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南溪职中创国示工作已正式启动;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从201*年的15550人增加到201*年的22110人,201*年宜宾学院成为全省首所省市共建高校,职技院被确定为全国100所骨干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三、文化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市图书馆竣工投入使用,酒都剧场迁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市博物馆新建工程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广电中心工程开工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明显,市到县光纤骨干网已联通。二是文物工作成效显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利用。“十一五”末,全市已有8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化岩遗址是川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已入选201*年度全国考古重大发现;全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国家级4个、省级13个。
四、卫生事业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市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持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整体医疗执业水平不断提高,基本药物目录逐步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从201*年的10538张增加到201*年的16500张(预计),年均增长9.4%;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01*年的4499人增加到201*年的6600人(预计),年均增长8%。201*年,新农合覆盖10个区县,参合率达94.22%。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儿童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体育事业蓬勃奋进
一是竞技体育再创新高。在省十一运会中,宜宾体育代表团以42金17银20铜共79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夺得了全省金牌榜第三名和全省重点项目奖牌榜第三名,创造了宜宾体育代表团在省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二是群众体育亮点纷呈。“十一五”期间,全市共举办了市级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共434次;成功举办了市三运会、市首届残运会和市第三届老运会等大型赛事活动;成功承办了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太极拳剑交流活动和全国青少年射箭锦标赛活动等20多次全国和全省大型赛事活动。三是体育资源惠及于民。201*年新建了南岸体育场,五年来全市共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92个,安装“全民健身路径”160条,坚持将所属体育场馆定时免费向社会开放,每年都接待了数十万前来健身的群众。
六、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增强
一是就业促进有成效。“十一五”期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7.92万人,20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3.46%,比“十五”末降低1.23个百分点。二是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初步形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覆盖40.3万城镇居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珙县、屏山县试点实施,14.2万村民纳入参保。至201*年末,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已覆盖228.1万人次(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人数),是“十一五”末的近2倍。三是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
人民生活日益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市注重民生民本,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一、民生投入不断增加201*-201*年全市惠民行动和民生工程共计投入资金126.17亿元,每年分别为22.89亿元、26.73亿元、31.59亿元、44.96亿元,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
二、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201*年末,全市人均储蓄存款余额8650元,是201*年4032.5元的2.15倍,年均增长16.5%;2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61元,是201*年7626元的2倍,年均增长14.9%;20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10元,是201*年3068元的1.83倍,年均增长12.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注1)从201*年的59.2%下降到201*年的44.7%,下降了14.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年的41.4%下降到201*年的40.5%,下降了0.9个百分点。
三、生态环保卓有成效,人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由201*年的37.91%上升到201*年的40.71%。中心城区空气污染指数(API)逐年下降,201*年,中心城区空气污染指数(API)为65,优良天数为360天,占总监测天数(365)的98.6%。市民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也不断上升,从201*年的66%提高到201*年的79.39%。二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1*年20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12%,预计201*年能顺利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全市SO2累计实现净削减8.04万吨,其中201*年SO2减排幅度居全省第一位;COD累计削减1.17万吨,完成静态削减目标。三是生态市建设卓有成效。201*年,宜宾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建设生态市的重大决策,目前,宜宾市生态市建设规划项目已完成投资36.52亿元,建立生态功能区1个,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以及多个生态小区、生态村、生态家园,为生态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丰硕。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域达标强力推进。回顾历史,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未来,宜宾挑战与机遇并存。市委市政府为宜宾的辉煌明天勾画出了宏伟蓝图,我们有理由相信,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产业宜宾、畅通宜宾、生态宜宾、人居宜宾”的经济强市目标,不断进取,奋进工作,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将继续迈上新台阶,宜宾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注1:恩格尔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居民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用以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并以此来划分生活贫富的类型。(宜宾市统计局供稿)
扩展阅读:十一五总结
**县疾控中心“十一五”工作总结
一、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得到加强
利用国债项目,201*年建成了占地11.8亩,总面积2795平方米的中心办公楼,其中实验室面积1600平方米,办公条件比201*年以前得到明显改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控制中不断得到发展壮大,设施设备等硬件不断得到补充,科室设置更加规范,人员结构日趋合理。所有办公室均配有计算机,提高了办公效率。目前内设13个业务科室,拥有理化、微生物、艾滋病检测、碘缺乏病、结核病检验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可开展多项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监测检验项目。中心把培训工作做为尽快提高疾控队伍业务素质的一项重点措施来抓,采取每年安排人员外出学习、参加省级培训和内部每周安排一次培训等多种形式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经过5年发展,中心逐步建成集综合性应急处置、疾病与预防控制、疫情报告与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卫生监测与评价、卫生技术服务与质量控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技术指导与培训为一体的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
二、以强化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带动中心整体工作的进步
“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心高度重视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工作,把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工作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来抓,建立了中心一把手亲自抓,副主任靠前指挥,各科主任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疾控事业,以党和政府放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使中心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工作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201*年以来,我中心多次荣获邯郸市疾控工作综合先进单位、疫情报告工作先进单位、结核病防制工作先进单位、地方病防制工作先进单位、卫生检验工作先进单位、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急性传染病防制工作先进集体、结核病防制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三、逐步建立覆盖全县的疾控体系网络
在各级政府和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201*年以来全县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建设得到不断加强,目前我县20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为了不断提高各级网络报告员的业务素质,我中心每年举办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培训班,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全县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报告质量得到全面提升,201*年全县传染病预警信息响应率和响应及时率均为100%。通过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的规范化建设,我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实现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四、实验室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中心实验室建设显著加强,一是为了应对各种疫情,实验室基础建设逐步得到改善,建成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二是通过计量认证工作,使工作内涵建设得到强化,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三是通过不断选派专业人员参加省级、市级高质量的检验技能培训使实验室人员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健全
“十一五”期间,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成立了由中心领导、传染病控制、卫生检验、卫生监测等科室负责人和业务技术骨干组成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确定职责,明确分工,对突发事件处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完善了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程序。201*年中心在工作经费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对卫生应急物资及时储备、补充、更新。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了《**县疾控中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县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预案》、《**县疾控中心人禽流感应急处理方案》等预案。并根据预案开展了应急演练和人员培训,从突发事件预警报告、领导指挥、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应急善后处理等各个环节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合理性和队伍应急反应能力,做到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快速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六、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力度,切实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
“十一五”期间,全县计划免疫工作主要取得以下成效:一是健全了计划免疫预防服务网络,完善了计划免疫监测和信息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质量和监测资料分析利用效率。二是适应形势,加快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我县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先行试点,树立样板,以点带面,全面普及的工作思路,目前20个乡镇卫生院已全部成立预防保健科,设立了标准的预防接种门诊。三是狠抓薄弱环节,及时识别并掌握了本地免疫空白区和免疫空白人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了与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四是实施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全县儿童从201*年8月起正式纳入扩大免疫规划接种工作中,将疫苗接种由以前的5种增加到了目前的13种。五是通过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麻疹强化、糖丸强化等项目,夯实了我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基础。201*年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我县计划免疫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达到了98%以上,计划免疫相应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七、以项目为依托,艾滋病防治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十一五”期间,全县艾滋病与结核病防治工作主要依靠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防治项目和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加强了硬件设施建设,提高了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使我县艾滋病防治与结核病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这主要体现在努力发现病人,提高病人发现率、病人系统管理率和治愈率等指标上。我县自20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通过大力宣传、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和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等活动,截至201*年11月底共发现9例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并对所有感染者及病人及时进行了随访,随访率100%。201*年201*年,全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门诊共接诊肺结核可疑症状者9959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084例,其中传染性(涂阳)肺结核病人1342例,传染性(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36.5/10万,规范管理病人1342例,系统管理率98.5%,传染性(涂阳)病人治愈1339例,治愈率99.8%。肺结核病人系统管理率和治愈率明显提高。
八、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中心围绕“预防接种宣传周”、“结核病日”、“全国肿瘤防治周”、“世界高血压日”、“全国爱牙日”、“世界心脏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卫生宣传日到县城繁华路段和各乡镇集市中心进行宣传,共出动宣传车100余辆次,宣传人员600余人次,发放宣传品20余万份,使广大群众对各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国家政策以及政府部门的职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群众参与疾病防治积极性以及自我防护的意识,为推动我县疾控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
中心人员编制偏少,一定程度制约了疾控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201*年**县卫生防疫站按照全国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的调整意见,我县分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两个部门,县编办核定编制为54人,实际在编人员41人。近年来县疾控中心职责分工越来越细,设置岗位越来越多,但人员编制少,自收自支人员又无法保证工资待遇,急需在“十二五”期间增加人员编制,把疾控各项工作做深做细,扩大服务领域和范围,更好的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县疾控中心二O一O年十二月五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十一五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十一五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