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9:39:54 | 移动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秦涛申报的《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实证研究》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Ca/201*/01/023)。为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要求,本人及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报告,敬请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领导和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十一五”期间是江苏省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五年,是推进江苏教育强省建设,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黄金期和关键期。随着各级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发展的实力和活力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将用更多更好的教育去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教育的大发展,也相应地需要教育科学的大发展,并带来教育科学的大繁荣。在江苏教育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求教育科研工作者主动探索和深入研究已经出现和即将出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国外对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比较早,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后,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热衷于对教育投资收益率的研究。将人们追加的教育成本与其收益进行比较,以指导个人和社会的教育投资决策。而我国对教育收益率的研究相对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教育经济学研究者开始介绍关于教育收益率的分析方法。时至今日出现了一些对中国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成果,而农村职业教育收益率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本人承担了对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课题研究工作,为江苏“十一五”期间制定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证支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1.理论价值。目前国内对于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对江苏省农村个人收益率进行研究从一定意义上是

对以往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

2.现实价值。对个人教育成本与收益的研究不仅可以用来分析居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也能够对正确估量个人和家庭中等职业教育的付费意愿提供帮助,是政府和个人在投资中等职业教育时一种重要的参考工具。

(二)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研究得到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大力支持。二是课题研究得到本人所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三是课题研究得到本人所在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三、课题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主要有:

“农村职业教育”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与城市职业教育相对应,即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村人口为教育对象,对农村社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所进行的教育和培训,从而服务于农村社会发展。

“教育个人成本”是指由受教育者提供的用于教育生产过程的资源。

“教育个人收益”是指由于接受某一级教育而导致生产能力提高所获得的收入。“教育个人收益率”是指教育个人收益对私人成本的贴现率,即私人教育投资回报的度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拟设计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1)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成本分析;(2)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分析;(3)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4)江苏省三类地区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比较分析;(5)社会经济转型与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的个人收益率;(6)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与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一)课题研究主要采取三种方法

1.文献分析法:这里的文献包括论文、著作、调研报告、统计报表等。本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都要使用这种方法。

2.调查法:调研法将认真制定调研提纲(包括问卷和访谈提纲),合理选取调研对象,科学确定调研内容,以获取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3.比较研究法:在研究关于江苏省三类地区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比较研究时要采用这种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

2.运用多种科研方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研究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打好基础。

3.将研究成果及时上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六、课题成员分工

本课题除主持人以外,还邀请了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马建富研究员参与了课题的研究工作。由本人与马建富研究员一起进行课题的调研及后期的研究工作。

七、课题成果及完成人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主要由马建富同志以论文的形式撰写《江苏省三类地区农村教育个人收益率的比较研究》,由本人以论文的形式撰写《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与教育均衡发展》及撰写总报告《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

八、课题研究步骤及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年1月201*年4月)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2.收集国内外有关教育收益率的理论文献。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年4月201*年6月)

1.调查研究。首先,根据与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研究变量,编制问卷及访谈提纲,在小范围内初步施策,计算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其次,修改问卷调研项目,大范围发放问卷进行取样调查,同时以访谈法作为辅助调查方法;最后,回收问卷,整理访谈提纲。

2.资料整理及分析。将所有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剔除无效问卷,得出分析结果,对数据结果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分析撰写调研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年6月201*年12月)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成果提交鉴定、验收。九、经费管理

本课题的经费管理如下:(1)资料费0.4(购买与搜集相关的文件、资料)万。(2)调研差旅费(赴江苏各地考察调研等)0.56万元。(3)专家咨询费(进行方案论证等)0.1万元。(4)印刷补助费(工具书印刷补助)0.1万元。(5)开题、结题鉴定论证费0.2万元。

以上5个科目经费预算合计为1.36万元。由于该课题属江苏省青年专项资助项目,故经费来源:(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经费资助0.8万元。(2)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经费资助0.56万元。

扩展阅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学校文化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范本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资助经费)

《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

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课题批准号:Ba/201*/01/012

课题类别: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资助经费)

课题名称: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研究与实践课题主持人:课题单位:

开题日期:200年月日

开题形式:立项答辩(学院高教室组织)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资助经费)

《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课题批准号:Ba/201*/01/012

课题类别: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资助经费)课题名称: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研究与实践课题主持人:课题单位:

开题日期:200年月日

开题形式:立项答辩(学院高教室组织)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资助经费)

《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201*年12月30日)

各位领导、专家、课题组成员:

由申报的课题《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研究与实践》,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Ba/201*/01/012)。现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苏教科规[201*]005号文件)的要求,课题组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一、概念界定

本课题所指的“高职”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本课题所指的“校本”(school-base)一词,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包括3个方面:即“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和“为了学校”。其首要的含义是:没有学校改革和发展这个基础,就不可能办出高质量的教育;就不可能做到让学生、家长、教师和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本课题所指的“文化”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及其成果,它在纵向上具有时间承继性,在横向上具有空间依附性;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在广义和狭义之间的中间层次的文化是指与政治、经济有别的全部精神生产成果,是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是借训练与经验而促成的身心的发展、锻炼、修养。

校本文化与学校文化、校园文化的概念界定:

校本文化是有特定意义的学校文化。一所学校的文化是其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成的,只有在明了学校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明悟校本文化的内涵。学校文化说到底就是整合学校内部组织文化,将学校内部各种不同类型的价值观统一引导到一个方向上来。概括起来,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学校群体成员为主体,是他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共同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包括校容校貌,教学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制度,全体师生共识与遵循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等。

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虽然都属于亚文化范畴,但其出发点不同,含义也自然不同。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部分,而学校文化则是学校经营的一个部分。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隐性课程,一般是与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讲座报告、才艺表演、辩论赛、演讲赛、科技发明赛等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多种主题的校园活动相联系,成为学生求取新知、开拓视野、愉悦心境、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第二课堂。与校园文化相比,作为学校文化,更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区别了校园文化的课外活动说、第二课堂说等较单一的内容;更加注重学校群体成员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更加强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文化是个经济学概念,构建学校文化首先是为了学校的市场竞争力。

校本文化与学校文化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校本文化强调的是本位(以学校为基础的文化),是指具有本校特色的,用于指导学校成员行为的,大家共享的行为、价值观和观念系统。校本文化体现了学校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办学状况和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体现了学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知名学者Heckman认为,校本文化可以理解为教师、学生和校长所特有的共同信念,这些

信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校本文化是在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广义地讲,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地讲,指经过历史发展的积淀,一个学校逐渐形成并不断获得传承和充实的、可以长期主导学校发展的具有深厚底蕴的人文性价值,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是用于应对外部环境挑战和内部整合问题的符号意义系统。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1、问题的提出

尽管我国高职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非常迅猛,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但是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在为抓硬件条件建设所累:由于大量日常招生、教学、就业、条件建设等常规性工作压得学校手忙脚乱,很难有精力学习、思考和研究文化建设,工作摆不到日程,没有系统规划,对校本文化建设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与理解有很大差距。当前高职文化建设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高职文化建设定位盲目“高移”,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文化建设模式;二是高职文化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高职特色,导致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缺失等;三是没有把文化建设纳入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并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而是把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认为文化建设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校本文化建设刚刚破题,建设刚刚起步,可谓任重而道远。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高职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较为缓慢,提出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与本科院校和基础教育在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内在高职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较少,尽管有些学校和专家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撰写了一些相关的文章,但都属于初步的、较肤浅、不完整、无特色的认识层面,很难看到全国知名的专家和相关的较为成熟、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且缺少理论指导。更进一步而言,校本文化建设研究在我国中小学开展得较多,但形成有份量的研究成果不多见,至于大学本科、专科、高职院校进行以“校本文化”构建为题的研究课题更未曾见诸于各类教科研课题中。因此,我们正是在党和国家对高职教育

空前重视、高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教育部正式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的社会背景下,站在高职教育和高职文化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层面上,提出了《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研究与实践以为个案》的课题。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该课题产生于高职教育的实际需要,其研究成果将直接应用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

学校是凝聚止于至善的文化的场所。文化是一代代人融入血液中的东西,文化沉淀不光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即文化,高等学府即文化机构。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氛围,是一所高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高校活力的源泉,是构成高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高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将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学校的生命力根植于学校的文化,只有优秀的校本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这一观点,已正在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受。

一所学校的特色和个性化,首先体现在校本文化上。而如何将文化的碎片上升为文化的整体并经积淀成为文化底蕴,则是学校形成特色的关键。

从一般意义上说,构建校本文化对于学校共同愿景、信念的建立和目标的实现具有的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校本文化能够解释学校的组织经营状态,能够为学校成员描述学校的基本追求并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奠基石:可以为学校发展增添后劲,及时发现学校存在的管理误区及错误的管理理念,帮助学校尽快转变思路,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促进学校快速发展与壮大。实践证明,校本文化构建工作的开展,对提升教职员工的归属感,营造“学校是我家,家兴我才好”的学校文化氛围,把教师个人事业成长与学校的成长从深层次上联系起来有积极意义。良好的校本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在的规范作用和非强制性的导向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因此构建校本文化,是学校教育实际的必然要求。

就高职院校来说,作为地方性、行业特色十分鲜明的众多高职院校,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激烈竞争中,都在各自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

在快速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师资队伍、干部队伍建设还跟不上高职教育形势的发展,创新能力,管理水平与建设一流的或全国示范性现代化高职院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校本文化构建还缺乏整体规划,还没放到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重要的整合作用这样一个软实力的高度来进行建设。为了走特色办学之路,全力打造学校的品牌形象,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以科研课题为载体,抓好校本文化构建,把校本文化构建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明确构建目标,高度重视校训、院校精神的塑造,强化院校的品牌意识,形成院校的校本文化特色,培育软性竞争力。

本课题研究虽以为个案,但其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文化建设理论,对高职校本文化建设进行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立意新颖且有一定高度,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研究成果显然对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彰显自身特色、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办学实力,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为江苏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开展校本文化建设提供经验与思路。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进一步完善高职文化建设理论体系,提升高职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层次,探求高职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促进高职文化建设的丰富与完善。3、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特色创新之处

高职校本文化建设研究从总体上看处于破题阶段,探索和构建其理论框架并应用于实践之中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对于促进高职校本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为高职院校培育出具有各自特色的校本文化并使之成为其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导向。

本课题特色创新之处体现在: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认真调研高职院校发展历程及文化积淀的基础上,严格遵循教育的管理规律和高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特色塑造,进行高职校本文化构建设研究与实践的。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探究校本文化的内涵、价值、结构与特征和明晰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的必要性和原则的基础上,建构高职校本文化的目标---践行“人文立校”,打造特色高职校本文化---整合高职校本文化,引入SIS塑造学校个性形象---崇尚大学精神,科学引领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的未

来走向。

校本文化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维系和凝聚全校师生的价值认同,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和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惯性力量。校本文化构建是学校管理中最具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对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品牌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先进的校本文化不仅能够为整个校园创造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和学习生活环境,而且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成为校园共同体得以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的维系力。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这项研究至少在我省属于首次研究,研究成果将对各高职院校校本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通过研究,旨在指导高职院校结合各自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以时代眼光挖掘和创新办学历史的文化沉淀,制定校本文化构建规划,塑造高职院校品牌形象,构建和谐共进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师生认同度,增强高职院校的凝聚力,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探究校本文化的内涵、价值、结构与特征。(2)明晰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的必要性和原则。(3)构建高职校本文化的目标。

(4)践行“人文立校”,打造特色高职校本文化。(5)整合高职校本文化,引入SIS塑造学校个性形象。(6)崇尚大学精神,科学引领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的未来走向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思路方法与可行性分析1、理论依据

(1)理论依据:本课题涉及的内容是很广的,支撑的理论也是丰富的。课题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美学、人才学等为理论指导,以职业素质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企业文化学和系统论等为借鉴而进行研究。在此仅介绍三大理论依据:

党的法治和德治的基本方略。校本文化建设体现了党的教育思想,反映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01*年6月,他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了我们党实行法治和德治的基本方略。具体到学校的文化管理,在社会的转型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在依法治校、治教的同时,突出强调学校管理中的德治功能,确立德治在学校管理中的基础地位。这也指明文化管理在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组织文化理论。20世纪70年以来,令西方管理学者经常困惑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区的不同组织,采用相同的管理制度和规章、管理方法和技术,其管理成效往往迥然相异?比较相同的管理研究发现,组织成功的秘诀是良好的组织文化建设。组织文化理论有力地告诉我们,学校的长期健康发展依赖文化的建设,校本文化是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这也证明了校本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学校文化理论。从“学校文化理论”形成过程来看,学校文化首先是作为一个实践性命题出现的。20世纪80年代初,受组织文化研究的影响,我国也掀起了学校文化研究的热潮,从文化学、德育论、社会学、教学论等范围来研究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理论认为,文化是可以进行实践培育的;学校文化研究要深入和发展,其出路在于从管理思想出发,归属管理学范畴。学校文化理论既为研究操作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学校开展校本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学校文化理论要求研究者在校本文化建设中要从结合校情、根植实际的管理思想出发,挖掘特色,力求创新。学校文化不只是为文化而文化,而是为管理而文化,为发展而文化。(2)政策法规依据:该课题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1*-201*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有关高职文化建设的重要文件作为研究的政策法规依据。2、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1)研究思路

本课题属于综合研究范畴。校本文化构建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我们

在深化对校本文化及其构建的理论认识上,细化设计实施方案,进而推进开创性的实践探索。本课题研究将坚持“三个结合”和“三个注重”的研究原则,即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推动工作相结合;研究过程中注重研究资料的准、全、深、新,注重比较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应用性与指导性。(2)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高职校本文化构建是一种校本研究,针对的是学校带有全局性的和发展性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实践研究应该是一种集体协作的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各方面研究力量,形成以校本人员为主体,有多方面支持和参与的研究团体就成为本课题实施的重要组织保证。因此,在本课题成功立项后,可考虑由学校确定以部分领导和教师进一步组成更为细化的子课题研究小组。要求各组员通力协作,各尽其责,较好完成研究工作。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多,综合性和实践性强,需重点采用以下多种方法从多学科的角度开展研究:

①文献研究法:查阅报刊、杂志、著作、网络等相关资料,在充分拥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尽可能地搜集当代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特别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和研究的文献,研究它们的发展,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使研究少走弯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严格要求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对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注意运用哲学、社会学、企业文化学、教育学、统计学、人才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最新成果进行指导和分析,使课题研究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②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座谈、综合调查、访谈等。特别是要对国内一些著名高校文化建设现状及创新成果进行实地考察,与国内知名学校文化战略研究专门机构进行接洽以接受专业指导,向他们深度咨询关于校本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③比较研究法:主要是校本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联系和区别的比较,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和其他类型学校关于校本文化建设特点的比较,借鉴国内外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从比较中分析、归纳有关信息。比较时注意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为解决当前的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④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立足高职院校实际,以为例,对其校本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剖析,使研究真实、生动、丰富,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⑤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提出,注重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在实际工作的情境中,根据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实施,进而加以评定、反省、反馈、修正,以求解决实际问题。其本质上就是用教育科学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现已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

3、可行性分析

目前,本课题组已具备了研究这一课题的内、外部条件。本课题组负责人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并已对此方面的相关课题取得一定的前期研究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对该课题也均有一定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同时,该课题研究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具体表现为:

(1)从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而言,本课题组负责人作为社科部副主任,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组织能力。对高校文化研究一直高度关注,并已对此方面的相关课题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先后参加省级、厅级科研课题研究各1项(201*年参与江苏省科研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9年参与新疆卫生厅“吴登云精神研究”课题组,任子课题组长),主持校级科研课题2项(201*年主持校级科研项目《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改革研究》;201*年主持校级科研项目《“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综合化研究》)。仅自1995年以来,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达60多篇,其中有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收录,数篇刊登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1篇论文获江苏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一等奖(《“两课”教学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新三进”的主渠道作用》,获江苏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类一等奖)

(2)从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而言,课题组成员由学院相关部门行政管理和教学经验丰富及教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中层干部组成,成员分别来自学院党委和行政部门(学院宣传部、学院党政办)、社科部、图书馆。成员中多人组织参与多项省、厅、院教科研课题,数人主编过多种教材,多人被评为院优

秀教育工作者。成员中职称以副教授、讲师为主体,数人为研究生,全部直接从事学院的文化管理、教学组织或信息服务、艺术传播工作,并以高度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对学院文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精力,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进行数据分析和文字处理,有能力完成此课题的研究。

(3)从资料完备、科研设备而言,我院硬件设施完善,拥有完善的校园网和大型电子数据库(如超星电子图书、维普期刊数据库),资讯获取便利,图书馆资料室藏书丰富(馆藏人文社科图书及期刊占相当比重),为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尤其是社科部拥有足够的工作用电脑、打印机、U盘等办公设备,这又为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充足硬件保障。

学院党委和行政这几年来一直积极推动校本文化的构建工作,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指出:培育具有浓郁化院特色的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要努力挖掘办学历史的文化沉淀,培育具有化院特色的文化品牌,使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打下浓厚的化工烙印,增强师生的主人意识、荣誉意识,提升学院的竞争力。校本文化作为学院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强化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增强文化向心力、打造学院显性竞争力、提升学院的软实力、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坚持文化为魂,实施校本文化建设工程,营造校本文化氛围”这一文化创新命题,自201*年以来已连续三年被纳入《党委行政工作计划》中,同时更进一步成为学院“十一五”规划和学院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建设方案的重点建设内容。学院党委行政提出,要通过三年的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的建设,力争使学院校本文化建设富有特色,学院凝聚力、影响力得到显著增强。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高度重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学院党委书记亲自撰写了《论校本文化建设》,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与职业》35/201*上。

课题组成员研究专长各具特点,分别擅长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新闻学、社会学、科技哲学、心理学、美术、音乐诸方面的研究,在各自长期的研究领域里不仅透射着独到的文化敏感力和鉴赏力,而且收藏了与文化研究、教育研究相关的高质量书刊,故对高职校本文化构建有前瞻性的研究,并对中小学开展的校本文化建设、教育策划机构运作的情况有一定了解,对相关内容也有初步研究和设想。

综上,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院领导也非常重视这一课题的研究,对本课题的上报给予大力的支持。成功立项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将结合工作开展的实际,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研究内容,一定可以圆满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1.5年,201*年12月开题,201*年5月结题。研究进度大致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年6月201*年11月):收集、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拟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201*年12月201*年6月):组织课题开题;进行具体研究。第三阶段(201*年7月----201*年12月):撰写论文、设计方案;取得初步成果。

第四阶段(201*年1月----201*年5月):完成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提交专家评审鉴定,验收结题。六、课题预期成果与任务分工(一)主要成果

1、教育策划:高职校本文化SIS整体规划与设计书。负责,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2、构建特色校本文化,打造一流高职院校校本文化战略全新构建。、负责,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3、“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研究与实践”总报告。负责,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二)阶段性成果系列论文

(1)高职校本文化建设初探。主要撰稿人:。

(2)用文化涵养气质--大学校训及其文化精神。主要撰稿人:。(3)高职校本文化的育人取向与历史传承(升格后的高职院校校本文化整合创新)。主要撰稿人:。

(4)高职校本文化构建与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主要撰稿人:。

(5)其他论文待定。七、经费筹措及管理

经费支出预算:

1、资料费:用于购买学习研究资料、相关图书音像资料印刷和复印等报刊、档案、文献、稿件的抄录、誊印、复印、翻拍、翻译费用,购买最必要的图书费用。3000元。

2、国内调研差旅费:用于考察省市部分科研院所,学习借鉴其文化建设经验国内调研等活动开支的差旅费(不得列支涉及港、澳、台地区及国外的调研差旅费)。3000元。

3、会议费用:用于参加与课题相关的会议费用。500元。

4、计算机使用费:用于耗材、PPT制作、CD/DVD刻录等计算机录入费、软件设计费、计算机上机或租用费(不准用课题经费购置计算机等固定资产)。300元。

5、印刷补助费:用于打印费、发表论文版面费研究成果出版前稿件的打印费和誊印费等。经费有节余时,可适当支付研究成果的出版补助费。10000元。

6、成果鉴定费:用于会务费和专家鉴定费。6000元。

7、管理费: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由有关机构提取课题经费的5%作为管理费。600元。

合计24000元。

经费筹措渠道:由于该课题属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经费来源为两个部分: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资助经费1.2万元;按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文件要求,学院应以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经费支持1.2万元。经费管理:严格按江苏省及学院有关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管理,保证课题经费专款专用。八、课题的组织领导

1、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学院校本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拟聘请南京教科所学校文化战略研究中心有关研究人员为课题顾问,以加强对本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

2、组建课题组,负责实施并完成课题研究工作。组长:

(主持人),男,副教授,社科部副主任

成员:

,女,图书馆馆员

,男,副教授,宣传部部长

,男,副教授,党政办副主任,男,讲师,社科部,男,助教,社科部,女,讲师,社科部,女,讲师,社科部,女,助教,社科部,女,助教,社科部

(注:课题组核心成员目前排名不分先后,课题结题时按实际完成的研究工作及对课题贡献大小排序。)九、主要参考文献

(1)罗长海.企业文化学(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王瑞祥.中央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

(3)吴文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根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李超任.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

(5)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俞国良.学校文化新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9)[俄]马林诺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黄剑波译,1999.

(10)[美]拉尔夫林顿.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何道宽译,1989.

(11)[英]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文化和价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黄正东译,1987.

(12)温景文.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N].光明日报,201*0817.(13)谢和平.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川大精神[N].光明日报,201*0121.

(14)尤建国.论校本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5).

(15)马昀.论企业文化在高职专业专业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

(16)丁钢.文化吸纳校企合作的新取向和新抓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

(17)曲东华、张健.从企业文化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5).

(18)牛巨龙.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19)庞少红.导入企业文化培育校园文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

(20)陈德峰.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

(21)任锋、王平尧.试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渗与结合[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22)余水明.农村职业高中校本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职业高中)

各位领导、专家、课题组成员,我们承担的这个课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目前课题方案在理论上的全面性、科学性以及在实践层面的可操作性是否清晰,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多多指正,并经常性地对我们的课题研究给与指导。

《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研究与实践以为个案》课题组

200年月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3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