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黑龙江省新型林下经济(报告)

黑龙江省新型林下经济(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9:42:31 | 移动端:黑龙江省新型林下经济(报告)

黑龙江省新型林下经济(报告)

发展新型林下经济,助推我省林区产业转型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从事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经营,从而使农林牧等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林业生态经济模式。封山育林的战略实施,使得木屑原料紧缺,作为林区重要经济支柱的木腐类食用菌产业受到很大冲击,生产转型势在必行,而林下草腐菌生产、林下养殖作为新型的林下经济类型必将有力地推动我省林区的产业转型。

黑龙江省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林,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林业经营面积3127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38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89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5亿立方米。地方林业经营总面积952万公顷,有林地面积58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4.3亿立方米。由于受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相较南方发达省份,我省的林下经济步伐相对滞后,还处于自发的、零星的存在状态,缺乏有效地引导和管理,林下草腐菌栽培和林下养殖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选择适合林下生产的草腐菌种类和养殖种类,进行合理种、养殖,其主要意义和作用有:①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②适合发展特色食用菌业、生态畜牧业,实现健康种、养殖;③可保证食用菌及动物产品品质,有利于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特色品牌;④为林业生产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生态林的长期养护开辟新的经济来源。

1、我省林下草腐菌生产的优势

多数林区透光率均在30%左右,形成了凉爽、湿润、氧气充足的林地自然小气候,为生产草腐类食用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食用菌需要荫蔽的生长环境,且不与树木挣肥。如将草菇、褐菇、双孢菇等在畦中进行的传统式栽培,以1亩地为标准,采取林间发展的模式可增收10000左右。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使得木腐类食用菌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极度紧缺,栽培以粪草发酵料为主要原料的草腐菌,将是帮助林下经济走出窘境的有效途径。我省发展林下食用菌具有以下优势:

(1)原材料来源广泛

我省每年产7000万t的牛粪、1000多万t的鸡粪,全国秸秆产量达到7亿t以上,其中以玉米和稻草秸秆为主,除少量开发作为新型燃料外,其余的基本都是焚烧还田,不仅开发利用率低,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草腐菌生产需要消纳大量稻草、麦秸、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畜牧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极大地缓解了生态和环境压力。同时采用一料多菌,一棚多菌,周年生

产的栽培模式,既可实现资源的综合再利用,在较少的投资下,提高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率,又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环境。

(2)自然环境适宜

我省夏季进行草菇、双孢菇等高温菇类的生产,可以在林下种植。我省雨季降水均匀,夏季气候在30摄氏度以下,给双孢菇的生产提供了清凉的环境,此时恰逢全国高温天气,我省此时生产草腐菌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菇质优良,紧密,必将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林菌套作可增加空气湿度,迅速降低过分饱和的土壤水分,加上阔叶落叶树种树冠对阳光的遮档,可以减少大棚遮荫材料,有利于食用菌生产。夏季树木光合作用释放的大量氧气,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水肥管理,产生的废弃料可做为树木的有机肥使用,可以加速林木生长,使单位土地面积农业产值大幅度提高,实现林地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兼得。

(3)技术条件成熟

林下食用菌生产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一些群众的认可,部分农民群众表现出了种植积极性。但草腐菌的栽培工作还刚刚起步,如何扩大规模,以规模产生效益,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但是此项技术在荷兰、美国等国家早已应用成熟,现在已经进行到工厂化的栽培阶段,我国南方的栽培产量也相对稳定,形成了半人工化半工厂化的栽培模式,所以我省开展双孢菇的栽培有着稳定的科技支撑。

(4)销售渠道畅通

我省紧邻俄罗斯贸易口岸,黑河、东宁等贸易早已形成规模,我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嘉荫-汤旺河-伊春的食用菌生产带可以由黑河出口;以海林-东宁为主要生产食用菌的基地可以由东宁口岸出口,同时将原生态无污染的食用菌产品进行深加工,树立品牌意识,借国家对外开放口岸的便利运输条件,大力拓展国外市场,“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年建成,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这些区域合作的发展将有利于我省食用菌产业对外市场的开拓,将会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2、林下养殖的优势和适合种类

201*年我省森林面积为20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3.6%,森林面积居全国首位。林业资源广阔,正适合发展适宜的林下经济,林禽模式要求造林密度较小,林下透光性、空气流通性好、湿度低的环境条件。主要养殖鸡、鸭类。围网放养和舍饲相结合,使鸡肉口感好,林畜模式要求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动空间大,宜大小株行距培植,行间间种牧草,主要养殖羊、猪等,需要砖堵围栏或铁丝网围栏。林下混养模式是一种级别高、效益高的复合的经营模式。根据互惠互利原则,按照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采取灵活多样的混养模式,可以改善生物、生态链,充分利用空间环境,取得更高的效益。如林-鸡一兔模式、林一羊一鸭模式等。

虽然放牧家畜对林木幼苗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是适度放牧和保护性放牧可促进苗木的生长,不但不会影响树冠生长,还有利于树冠生长扩展,同时还可以促进林木抽叶生长;另外,适度的放牧还可以有效增加林下物种的总数,提高林下物种丰富度,总之合理的林下放牧和养殖家禽有助于林地小环境的稳定,节省了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积极探索林下养殖的立体养殖道路,拓宽农民增收的路子,将对林地的合理循环利用及林产业、畜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林下养鸡(鹅)

我省与南方不同,受自然条件限制,在夏秋两季,选择适合于林下养殖的鸡种(本地鸡、三黄鸡等)和鹅种;根据林下的自然地势条件,采用半简易塑料大棚舍或砖混结构舍,充分利用林下的杂草、野菜和昆虫等为饲料,适当补充精饲料。根据林地的大小确定饲养群体的数量。

(2)林下养羊

近年来,由于羊产品市场价格较高,养羊的经济效益较好,使养羊数量增长很快。但在我省林区养羊主要是以放牧为主,在放牧过程中,羊对山坡、草场植被的破坏相当严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那种完全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而采取以半舍饲、半放牧或完全舍饲养殖的方式,使养羊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羊属于放牧型家畜,它的生活习性就是适合在野外跑动、采食野草,一旦把它们圈起来进行舍饲喂养,会由于缺乏运动而发生一系列的疾病。如消化不良、口舌生疮以及呼吸系统的疾病等,所以,每天必须对羊进行一定量的运动,放牧时间不少于2~4小时,采取半舍饲、半放牧的饲养方式既能满足其生长习性,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林区的资源优势。

(3)林下养猪

选择山形坡度较缓,且是针叶和阔叶混交林,树木以柞树、榛子树、核桃树等为主的10年以上林地。林下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围栏区内应有充足的地下泉水,且水源地要方便猪的饮用及炎热夏季洗澡,同时要远离居民饮水区。放养密度不易过大,过大的放养密度在采食不足的情况下,不仅不利于林木生长,还有可能破坏林区生态环境,建议野家杂交猪2-3头/公顷,民猪或民猪杂交猪3-5头/公顷。

在放养区域内,为了猪的放养前驯化、过渡工作及日常的补饲工作,应根据放养

数量,选择在围栏靠中心区临近水源,地势高燥、平坦、向阳避风的位置,建造简易猪舍。可选用扭花网等,不易变形,耐腐蚀性的材料,围栏高度应根据养殖猪品种设定,放养野家杂交猪围栏高度在1.2~1.4米为宜,养殖民猪或民猪杂交猪围栏高度在1米左右即可。围栏可依树围网,不仅节约成本且牢固。

总之,在我省大力发展林下草腐菌栽培、林下养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林下资源,科学发展林下种养殖,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对提高农民营林造林的积极性,增强林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3、措施和建议

(1)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提供技术支撑

组建专家技术服务团,构建技术服务网络体系,把从业人员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林下产业经营者。同时,提高林下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大林下产业研发的基础性建设投入,加强深加工研究,积极推动产、供、销、加工相结合,鼓励科企联合攻关,提升林产品的特色和传统优势,以科技链延长产业链,实现林下产品高附加值和高收益。做好技术推广服务,推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市场前景好、产业化程度高的建设项目。

(2)因地制宜,适度发展

总结适合我省林下养殖的成功模式,并尽快形成技术规范,使林下养殖有样可学,使林下养殖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林下经济发展一定要注重与生态环境协调,以生态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对林下资源,要采取“适宜、适当、适度、适用”的原则,根据纬度、气候、森林种类等具体条件的不同,确定养殖品种、规模、密度、区域等。设计流动式适合林下生产的设施和设备,降低林下生产成本,便于推广。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成为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之一。

(3)打造名优特色品牌,实现产加销一条龙产业运作模式

林下生产要与生态无公害生产结合起来,与创品牌结合起来,生产绿色产品,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养殖效益。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特色名优品牌。同时,构建完善的营销网络。一是加强职工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突出扶持、培育产品营销大户,着力规范发展林下各种产业协会,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切实解决产品“卖难”问题。二是加快林下产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搭建覆盖全国的林下产业信息化网络。

扩展阅读:黑龙江省新型林下经济(报告)

发展新型林下经济,助推我省林区产业转型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从事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经营,从而使农林牧等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林业生态经济模式。封山育林的战略实施,使得木屑原料紧缺,作为林区重要经济支柱的木腐类食用菌产业受到很大冲击,生产转型势在必行,而林下草腐菌生产、林下养殖作为新型的林下经济类型必将有力地推动我省林区的产业转型。

黑龙江省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林,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林业经营面积3127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38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89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5亿立方米。地方林业经营总面积952万公顷,有林地面积58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4.3亿立方米。由于受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相较南方发达省份,我省的林下经济步伐相对滞后,还处于自发的、零星的存在状态,缺乏有效地引导和管理,林下草腐菌栽培和林下养殖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选择适合林下生产的草腐菌种类和养殖种类,进行合理种、养殖,其主要意义和作用有:①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②适合发展特色食用菌业、生态畜牧业,实现健康种、养殖;③可保证食用菌及动物产品品质,有利于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特色品牌;④为林业生产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生态林的长期养护开辟新的经济来源。

1、我省林下草腐菌生产的优势

多数林区透光率均在30%左右,形成了凉爽、湿润、氧气充足的林地自然小气候,为生产草腐类食用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食用菌需要荫蔽的生长环境,且不与树木挣肥。如将草菇、褐菇、双孢菇等在畦中进行的传统式栽培,以1亩地为标准,采取林间发展的模式可增收10000左右。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使得木腐类食用菌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极度紧缺,栽培以粪草发酵料为主要原料的草腐菌,将是帮助林下经济走出窘境的有效途径。我省发展林下食用菌具有以下优势:

(1)原材料来源广泛

我省每年产7000万t的牛粪、1000多万t的鸡粪,全国秸秆产量达到7亿t以上,其中以玉米和稻草秸秆为主,除少量开发作为新型燃料外,其余的基本都是焚烧还田,不仅开发利用率低,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草腐菌生产需要消纳大量稻草、麦秸、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畜牧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极大地缓解了生态和环境压力。同时采用一料多菌,一棚多菌,周年生

产的栽培模式,既可实现资源的综合再利用,在较少的投资下,提高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率,又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环境。

(2)自然环境适宜

我省夏季进行草菇、双孢菇等高温菇类的生产,可以在林下种植。我省雨季降水均匀,夏季气候在30摄氏度以下,给双孢菇的生产提供了清凉的环境,此时恰逢全国高温天气,我省此时生产草腐菌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菇质优良,紧密,必将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林菌套作可增加空气湿度,迅速降低过分饱和的土壤水分,加上阔叶落叶树种树冠对阳光的遮档,可以减少大棚遮荫材料,有利于食用菌生产。夏季树木光合作用释放的大量氧气,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水肥管理,产生的废弃料可做为树木的有机肥使用,可以加速林木生长,使单位土地面积农业产值大幅度提高,实现林地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兼得。

(3)技术条件成熟

林下食用菌生产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一些群众的认可,部分农民群众表现出了种植积极性。但草腐菌的栽培工作还刚刚起步,如何扩大规模,以规模产生效益,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但是此项技术在荷兰、美国等国家早已应用成熟,现在已经进行到工厂化的栽培阶段,我国南方的栽培产量也相对稳定,形成了半人工化半工厂化的栽培模式,所以我省开展双孢菇的栽培有着稳定的科技支撑。

(4)销售渠道畅通

我省紧邻俄罗斯贸易口岸,黑河、东宁等贸易早已形成规模,我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嘉荫-汤旺河-伊春的食用菌生产带可以由黑河出口;以海林-东宁为主要生产食用菌的基地可以由东宁口岸出口,同时将原生态无污染的食用菌产品进行深加工,树立品牌意识,借国家对外开放口岸的便利运输条件,大力拓展国外市场,“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年建成,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这些区域合作的发展将有利于我省食用菌产业对外市场的开拓,将会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2、林下养殖的优势和适合种类

201*年我省森林面积为20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3.6%,森林面积居全国首位。林业资源广阔,正适合发展适宜的林下经济,林禽模式要求造林密度较小,林下透光性、空气流通性好、湿度低的环境条件。主要养殖鸡、鸭类。围网放养和舍饲相结合,使鸡肉口感好,林畜模式要求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动空间大,宜大小株行距培植,行间间种牧草,主要养殖羊、猪等,需要砖堵围栏或铁丝网围栏。林下混养模式是一种级别高、效益高的复合的经营模式。根据互惠互利原则,按照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采取灵活多样的混养模式,可以改善生物、生态链,充分利用空间环境,取得更高的效益。如林-鸡一兔模式、林一羊一鸭模式等。

虽然放牧家畜对林木幼苗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是适度放牧和保护性放牧可促进苗木的生长,不但不会影响树冠生长,还有利于树冠生长扩展,同时还可以促进林木抽叶生长;另外,适度的放牧还可以有效增加林下物种的总数,提高林下物种丰富度,总之合理的林下放牧和养殖家禽有助于林地小环境的稳定,节省了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积极探索林下养殖的立体养殖道路,拓宽农民增收的路子,将对林地的合理循环利用及林产业、畜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林下养鸡(鹅)

我省与南方不同,受自然条件限制,在夏秋两季,选择适合于林下养殖的鸡种(本地鸡、三黄鸡等)和鹅种;根据林下的自然地势条件,采用半简易塑料大棚舍或砖混结构舍,充分利用林下的杂草、野菜和昆虫等为饲料,适当补充精饲料。根据林地的大小确定饲养群体的数量。

(2)林下养羊

近年来,由于羊产品市场价格较高,养羊的经济效益较好,使养羊数量增长很快。但在我省林区养羊主要是以放牧为主,在放牧过程中,羊对山坡、草场植被的破坏相当严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那种完全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而采取以半舍饲、半放牧或完全舍饲养殖的方式,使养羊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羊属于放牧型家畜,它的生活习性就是适合在野外跑动、采食野草,一旦把它们圈起来进行舍饲喂养,会由于缺乏运动而发生一系列的疾病。如消化不良、口舌生疮以及呼吸系统的疾病等,所以,每天必须对羊进行一定量的运动,放牧时间不少于2~4小时,采取半舍饲、半放牧的饲养方式既能满足其生长习性,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林区的资源优势。

(3)林下养猪

选择山形坡度较缓,且是针叶和阔叶混交林,树木以柞树、榛子树、核桃树等为主的10年以上林地。林下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围栏区内应有充足的地下泉水,且水源地要方便猪的饮用及炎热夏季洗澡,同时要远离居民饮水区。放养密度不易过大,过大的放养密度在采食不足的情况下,不仅不利于林木生长,还有可能破坏林区生态环境,建议野家杂交猪2-3头/公顷,民猪或民猪杂交猪3-5头/公顷。

在放养区域内,为了猪的放养前驯化、过渡工作及日常的补饲工作,应根据放养

数量,选择在围栏靠中心区临近水源,地势高燥、平坦、向阳避风的位置,建造简易猪舍。可选用扭花网等,不易变形,耐腐蚀性的材料,围栏高度应根据养殖猪品种设定,放养野家杂交猪围栏高度在1.2~1.4米为宜,养殖民猪或民猪杂交猪围栏高度在1米左右即可。围栏可依树围网,不仅节约成本且牢固。

总之,在我省大力发展林下草腐菌栽培、林下养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林下资源,科学发展林下种养殖,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对提高农民营林造林的积极性,增强林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3、措施和建议

(1)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提供技术支撑

组建专家技术服务团,构建技术服务网络体系,把从业人员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林下产业经营者。同时,提高林下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大林下产业研发的基础性建设投入,加强深加工研究,积极推动产、供、销、加工相结合,鼓励科企联合攻关,提升林产品的特色和传统优势,以科技链延长产业链,实现林下产品高附加值和高收益。做好技术推广服务,推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市场前景好、产业化程度高的建设项目。

(2)因地制宜,适度发展

总结适合我省林下养殖的成功模式,并尽快形成技术规范,使林下养殖有样可学,使林下养殖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林下经济发展一定要注重与生态环境协调,以生态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对林下资源,要采取“适宜、适当、适度、适用”的原则,根据纬度、气候、森林种类等具体条件的不同,确定养殖品种、规模、密度、区域等。设计流动式适合林下生产的设施和设备,降低林下生产成本,便于推广。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成为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之一。

(3)打造名优特色品牌,实现产加销一条龙产业运作模式

林下生产要与生态无公害生产结合起来,与创品牌结合起来,生产绿色产品,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养殖效益。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特色名优品牌。同时,构建完善的营销网络。一是加强职工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突出扶持、培育产品营销大户,着力规范发展林下各种产业协会,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切实解决产品“卖难”问题。二是加快林下产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搭建覆盖全国的林下产业信息化网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黑龙江省新型林下经济(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黑龙江省新型林下经济(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黑龙江省新型林下经济(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3426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