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贷后管理 防范信贷风险
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
作为一名联社营业部的信贷员,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信贷风险。因此,我不断的提醒自己和增强责任心。我深知:信贷资产的质量事关信用社经营发展大计,责任重于泰山,丝毫马虎不得。一年来,我坚持贷款的“三查”制度和联社制定的信贷管理制度,对每一笔贷款都一丝不苟地认真调查,从借款人的主体资格、信用情况、生产经营项目的现状与前景、还款能力,到保证人的资格、保证能力,抵、质押物的合法有效性;分析企业产品库存的检查、往来账目的核对到房屋和设备的实地考察;从资产负债情况的计算、产销量和利润的分析到经营项目现金净流量的研究、贷款风险度的测定,直至提出贷与不贷的理由,每一个环节我都仔细审查,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在贷前调查时,我做到了“三个必须”,即贷款条件必须符合政策、贷款证件必须是合法原件、贷款人与保证人必须到场核实签字,并且做到生人熟人一样对待,保证了贷款发放的合规、合法。三是提高工作质量,及时准确的做好信贷基础资料的管理。搞好信贷基础资料的记载、收集、管理是信贷员重要的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即繁琐又重要,需要经常加班加点来完成。破除“惧贷”的思想,对效益好的贷户,在保证信贷资产质量的前提下,主动做好贷户的市场调查,对于那些有市场、讲信用的个体工商户给予信贷支持,全年累放发放贷款20笔,累放金额11394万元,无一笔欠息和新增不良贷款,全面完成201*年度收息和不良贷款压降工作。除做好本职工作外,我还按照领导的安排做好其他工作,与业务发展部人员一起协调好,共同完成银联卡和POS机任务。
现就我在贷款贷后管理工作一些经验和做法以及今后工作思路同大家共同学习。贷后管理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一环,是贷款发放后继续对客户的资金运作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减少或化解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有效运作的督查体系。加强贷后管理,不仅是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而且是增强信贷风险控制,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确保信贷资产业务稳健发展,推动业务经营效益明显增长的需要。近几年信贷业务的迅猛发展,政策环境的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境况的瞬息万变,贷后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本人在贷款发放后贷后管理主要做法如下一、对项目贷款信贷资金管理
项目贷款发放后严格按合同规定提供有关合同、税票以及用款证明经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信贷资金,并采用委托负款方式,从而确保信贷资金按合同规定使,防止移作他用发生,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二、做好贷款贷后检查工作
贷款发放后及时跟踪借款人能否按合同规定使用借款,对其进度和生产情况效益进行调查,信贷资金有无转移、挪作他用,并将检查资料及时入档保管。
三、积极统计客户有关信息
为有利于对借款人了解,对其在我社业进账额进行统计,分析资金回笼情况从而可了解其生产是否正常,对明显减少进账资金进行实地查看,现场检查存货,应收账款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将统计资料信息数据作为以后评定信用等级、利率定价和最高授信贷款额核定提供依据。通过对企业负责进行交谈,对其生产中遇到问题,积极提供相关行业信息,帮助引导企业向正确方向发展。
四、要求借款人严格履行还款计划
有些借贷期限较长,并签订分期还款计划,由于借款时间长贷款偿还能力易受政策等影响较大。如我社技持水泥行业、小水电贷款,由于水泥行业是产能过剩且其生产机立是窑淘汰型生产工艺,小水电是投资收益期较长,结合借款人收入,要求借款人严格履行分期还款计划,通过落实分期归还款可以培育借款人信用观念,可降低贷款风险同时减少企业利息支出,达到银企双赢。
五、每季度对前十大户贷款进行全面系统风险分析
除按规定执行每月进行公司类客户贷款进行贷后检查和例行风险分析同时,加强对本部对前十大户贷款每季进行系统风险分析,风险分析主要对其进账额、存货和应收账款以及产品市场前景等几方面分析,对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借款人整改或调整生产计划,将分析结果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和联社领导。
在继续做好以上贷后管理工作后,本人认为在当前贷款管理应引起注意问题和加强防范措施如下:
一、当前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对“资产质量是业务经营生命线”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当成是业务经营的“生命工程”来抓,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贷款发放,轻贷款回收;重贷款市场拓展,轻贷款客户维护监管;重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轻贷后管理的问题,并在一定范围内对贷后管理工作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一是认为能够正常付息的企业就是经营正常的企业,而忽视贷后管理。正是在这种观点的误导下,贷后定期检查工作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主义,不深入贷户了解掌握当前借款人的实际情况,《贷后检查表》和贷后检查报告内容千篇一律,在企业贷款档案中虽有企业近期的资产负债表、企业的对账单,敷衍塞责,流于形式。二是依赖贷前调查,误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落实了第二还款来源,就高枕无忧了。但实际上企业生产经营是动态的,风险变数很多,即使在贷前调查和贷款投放时还是一个好企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变化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企业内部法人或股东的变动都随时可能影响到贷款风险的产生。三是认为抵押贷款有抵押物,风险低,而忽视放松贷后管理。思想认识的不到位导致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当借款人出现问题时,信贷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其经营中发生的风险预警信号,错过了贷款收回的最佳时机,使贷后管理在贷款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二)疏于检查,贷后跟踪管理不到位
1、检查的随意性较大,检查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
2、贷后检查方式单一,往往以听借款人自身介绍为主,缺乏第一手的现场实地检查,即便是检查到户,多是停留在客户办公室及财务室里,对车间、库房走马观花,了解不到真实情况,管理走形式,造成工作难以到位。
3、贷后管理的核心环节和要点把握不到位,贷后管理的环节较多,但至关重要的核心工作是搞好贷后检查,揭示贷款发放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研究防范和化解措施。目前,多数贷后检查流于形式,贷后检查报告只指根据财务报表和平时了解的表面现象撰写,应付了事,而对第一还款来源的持续性和可靠性,第二还款来源的完整性、足值性和安全性却了解分析不足,对潜在或显现的信贷风险提出有针对性但防范和化解措施落实不到位。尤其是对以下几个影响贷款偿还的几个要点关注不够:一是客户动态跟踪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分析预警信号,也没有提出和执行有效的处化解措施,从而失去了处化解风险的最佳时
机。二是对贷款用途监控不到位。贷款发放后,仍缺乏对信贷资金用途的控制和掌握,出现实际用途与借款合同约定的用途不一致,导致贷款的不能按期偿还。三是抵押品管理不到位。缺乏对押品的现场检查,存在一抵了之、不管不问的现象。四是对借款人的货款归还率关注不够。五是对借款人资产负债的异常变动等重要情况监督不力,档案记载不全。五是对借款人现金流量等重要财务指标监管不够。现金流量作为借款企业的还款来源。借款人出现了现金净流量不足或下滑的趋势,则预示着信用社面临贷款无法按期足额收回的风险。目前,片面注重于对企业赢利水平的分析,而忽视了对现金流量的把握,不利于贷款的风险控制。六是对关联企业等贷款的授信风险控制不够。如盲目营销、片面强调服务以及同业竞争等方面的原因,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方面流于形式,有可能使这些企业往往利用相互担保,或者各自独立向同一金融机构,或者向不同金融机构取得授信,大量套取信贷资金。当其中某一企业发生财务或经营问题时,就会使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突然暴露,形成风险的高度集中和信贷资产的严重损失。
(三)贷后管理能力不足
由于信用社贷款客户涉及千家万户,贷后管理工作繁重,无法及时有效的实施监管,有消极应对,贷后管理成“事后管理”,出现实际风险时,被动接受;由于对财务、税收、贸易,工商业企业、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等相关知识掌握学习不够,对信息缺乏分析能力和敏锐反应,在风险识别、信息反馈、风险处等方面能力不足,使贷后管理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另一方面责任心不强,敷衍应付,搞形式,甚至在贷后管理中隐瞒真相,以展期、借新还旧等种种方法掩盖风险,逃辟责任,加大了贷款风险处理的难度,形成道德风险。
(四)信息不对称影响贷后管理质量
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信用社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一方面,金融体系内部信息共享不足,虽然人民银行设立了信贷查询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各金融机构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现象屡见不鲜,有些银行甚至为恶性竞争,相互封锁信息,或提供假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另一方面,工商、税务、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客户的有意隐瞒,
致使信贷管理人员获得信息滞后或不全面,对企业已经显现或未显现的潜在风险无超前分析、预警能力。
二、今后工作思路和做法
(一)提高认识,转变“重贷轻管”观念,树立全程监控信贷风险的理念。做好贷后管理是防范贷款风险,确保贷款本息安全收回的重要基础工作,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贷后管理工作认识的偏差。树立起贷后管理和贷前决策同等重要的观念,克服“重放轻收,重放轻管”的倾向影响,将贷后管理工作作为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重在落实。一对信贷检查,既要对程序、过程检查,更要注重对结果的审查,把贷后管理工作纵向推进。二是树立尽职管理观念。三是树立贷后动态的管理观念。从市场角度看,市场瞬息万变,企业此消彼长,经营风险增大,必须及时了解关注借款人经营管理情况,避免造成资金损失。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预警意识
1、贷款投放之后,要对所有可能影响还款的因素进行持续监测。重点监测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客户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是否诚实地全面履行合同;贷款项目是否正常进行;客户的法律地位、财务状况是否发生变化;贷款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等情况。一旦发现借款人的潜在风险,就要及时发出风险预警提示,并提出风险预控措施。
2、加强对企业和贷款行业调查研究,提高风险预警能力,科学有序的退出机制。既要做到“了解我的客户”,还要做到“了解我的客户的业务”。积极跟踪客户所属行业、客户的上下游和客户本身经营财务状况包括其商业信用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不利于贷款按时归还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损失甚至避免损失。
(三)突出贷后管理的重点,增强管理的针对性,有重点地实施贷后管理。结合我部贷款主要是关联企业多特此点,一是加强对关联企业的贷后管理。这部分客户占用我社贷款额度大、管理难度大,一旦出现风险,将对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在关联企业客户进行授信活动时,不仅要考虑授信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要特别注意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重点强化对关联客户统一授信和用信额度的控管,严防关联客户授信过度和内部关联方之间相互担保的风险。二是加强对限
制行业客户的贷后管理,切实增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敏锐性。对于国家限制行业链上的客户,必须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密切监测客户的经营变化情况,逐步压缩贷款,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三是加强对关注类贷款的管理。这部分贷款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客户信用风险随时有可能显现,通过加强贷后管理,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提前化解信贷风险。
(四)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
信息工作是贷后管理的重要基础,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及时掌握客户信用状况;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介,掌握客户最新行业信息;充分利用当地国土部门发布的房产价格信息,掌握抵押物的市场价值变动。
回顾一年的工作,自己在贷后管理感到仍有不少不足之处,一是业务素质提高不快,对新的业务知识学习还不够、不透;二是本职工作与其他同行相比还有差距,创新意识不强;三是只是满足自身任务的完成,工作开拓不够大胆等,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在县联社领导下,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开拓,履行工作职责。为我社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努力完成201*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扩展阅读:加强贷后管理 防范信贷风险
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
长期以来,不少农村信用社不能在不良贷款产生前提出风险预警,只能在事后匆匆采取补救措施,透视出在贷后管理上的薄弱,缺乏有效的动态监控风险手段,无法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使得不良贷款的占比率和损失率居高不下。
随着五级分类制度在我社的贯彻实施,贷后管理的重要性更为我社各级领导及员工所认识。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后直到本息收回全过程的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是贷款管理三查制度(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重要一环,与其它二查组成风险全程控制体系,但相对而言,贷后检查长期不被重视,甚至被忽视,使得贷款内在风险不能被及时发现,错失采取主动的时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重贷款发放、轻贷后管理的思想观念
贷款收益是在贷款发放时确认,而贷款损失则要到损失实际发生后才确认,造成经营单位注重加大贷款投放,拓展新的客户资源,这能带来显著的当期收益,业绩明显,信贷人员也能得到相应的奖励。而贷款发放后,监管难度大,耗费精力大,实际收益不明显,又怕得罪客户,不敢管,且认为落实了第二还款来源,主观上怠于贷后管理,这些都是导致思想上“重贷轻管”的原因。
二、贷后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力投入不足
审查,相对而言,贷后管理制度乏善可陈,没有建立从上到下完整有效的贷后管理岗位,贷后管理责任难以落实,日常贷后管理工作由客户经理承担,而客户经理面对日益增长的存贷款任务,已力不从心,更别说贷后管理工作了,这使得贷后管理工作常常流于形式,起不到控制风险的作用。
三、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信贷人员的素质包括业务能力素质和道德素质两方面,一方面相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的知识不足,缺乏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不能有效的识别风险。另一方面,一些客户经理责任心不强,为个人利益而隐瞒贷后管理中发现的重要信息,从而加大了贷款风险。四、银行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社会信用缺失
信息不对称长期影响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工作,信息共享机制欠缺,虽然人民银行设立了信贷查询系统,但缺乏有效监管,不少商业银行往往录入不及时或不准确,甚至隐藏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另一方面,工商、税务、法院等部门信息查询难度大,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信息可信度不高,影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加大了贷后管理工作的难度,影响了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
想要改变贷后管理薄弱这一现状,就必须针对以上问题找出解决办法,配合五级分类制度的推行,加强贷后管理以防范信贷风险。
一、转变“重贷轻管”的思想观念,构筑全程风险防范理念把贷款三查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管理同样重要,注重贷款营销的同时关注风险的防范,扩大贷款规模的同时要保证贷款质量,优化考核指标,将贷后管理纳入考核范围,从思想上根除“重贷轻管”观念。
二、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制度,有条件可设立专职贷后管理人员
贷后管理实行责任人制度,经营单位客户业务部按户配备贷后管理人员,落实责任人,负责日常贷后管理工作,如监管客户资金往来、检查抵质押物现状等,形成书面报告上报联社客户业务部并留档,发现风险及时提交预警报告,并提出化解建议。
联社客户业务部作为贷后管理的管理部门,负责督促经营单位按规定实施贷后管理。建立重点客户管理制度,根据贷款授信额度、风险程度、管理难度确定重点管理客户,将重点客户的日常贷后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责任人。组织制定贷后管理方案,收集经营单位责任人的贷后检查报告及反馈的客户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得出风险评测结果。定期向贷款审批委员会、主管副主任及主任汇报重点管理客户的信用情况及风险状况。
建立起完善的贷后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协调信贷、稽核、资产保全、财务等各部门的分工合作,落实责权,明确责任人,统一化、标准化贷后检查内容,明确贷后管理岗的考核奖惩办法和激励机制,目的是及时发现贷款的内在风险,使信用社掌握处置主动权,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条件允许,应成立专职的贷后管理队伍,更便于管理、提高效率,做到贷后检查的专职专业化。
三、加强贷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防范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
无论是兼职贷后管理岗的客户经理或是专职贷后管理人员都必须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这直接影响到贷后管理的效果。
(一)加强贷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通过招聘等形式,把一些素质高、品德端正、有经验的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注意抓好社内有潜力员工的培养选拔工作;建立贷后管理人员准入和退出制度,定期进行考核和选拔,合格者才能上岗;建立贷后管理人员的工作履历档案,对其突出表现、过失责任等记录成档,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
(二)强化日常培训,培养贷后管理人员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处理的能力,防范能力风险。
(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依据贷后管理人员工作表现,参考其工作履历档案,明确职责,明晰奖惩办法,建立道德评测机制,防范道德风险。
四、积极参与信用体系的建立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及社会机构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通过人民银行信贷查询系统,信用社与他行内部之间可建立共享系统,明确相关责任,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银行系统与企业、中介机构及相关部门可建立更为广泛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逐步改变信用社在信息不对称中的弱势地位,为信用社信用风险防范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加强贷后管理 防范信贷风险》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加强贷后管理 防范信贷风险: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