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课程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的方法,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和工具的,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处理功能、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辅助决策功能
MIS的特点:MIS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辅助管理系统、MIS主要是以解决结构化的管理问题为主、MIS主要考虑面向管理完成例行的信息处理任务、MIS追求系统处理问题的效益、MIS的设计思想是实现一个相对稳定、协调的工作环境
结构化系统开发的原则: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规定明确的任务和所应得的成果、按照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完成研制工作、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工作成果要成文,文献资料的格式要规范化、标准化总体规划的任务: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制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企业信息规划法步骤:总体规划准备工作、组织机构调查、定义管理目标、定义管理功能、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结构、计算机逻辑配置定义数据类的方法:实体法:在分析中把与企业有关的可以独立考虑的事物都可以定义为实体如客户、产品、材料、现金和人员等每个实体根据资源的管理过程,可将其分解为计划型、统计型、文档型和业务型四种功能法:在系统中每个功能都有相应的输入和输出的数据类对每个功能标识出其输入、输出数据类与第一种方法得到的数据类比较、调整最后归纳出系统的数据类可行性研究:指在当前组织内外的具体环境和现有条件下,某个项目投资的研制工作是否具备必要的资源及其他条件。
技术可行性: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达到所提出的要求;所需要的物理资源是否具备,能否得到。
经济可行性:投资费用和将来的运行费用估算、费用估算时存在的问题、收益的估计、收益估计时存在的问题
社会可行性:①系统对组织机构影响的可行性②人员适应的可行性③环境条件的可行性: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系统分析员与用户在一起,充分了解用户的要求,并把双方理解用系统说明书表达出来系统分析工具:对系统进行概要描述的工具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数据部分详细描述的工具数据字典、数据库逻辑设计的工具数据存储结构规范化、功能详细描述的工具结构式语言、判断表和判断树、数据存取分析的工具数据立即存取分析图数据流程图:用几种简单的符号综合描述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存储、加工和流出的具体情况
数据流程图组成:外部项、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
数据字典:将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处理和外部项等的详细情况加以记录,并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排列所形成的一部关于数据的字典
数据字典的条目:数据元素的定义、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流的定义、处理逻辑的定义、数据存储的定义、外部项的定义结构式语言:介于自然语言和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语言结构式有语言由、程序设计语言的框架(即允许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自然语言的词汇(如动词和名词等)组成
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如何实现系统说明书规定的系统功能、结构图的基本符号
结构图的特点:图形化,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便于管理,可加快设计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在程序设计、系统测试和系统维护工作中仍有作用模块:具有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内部数据四种属性。
模块的耦合:反映模块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
块之间的耦合方式:简单耦合、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代码的作用:标识分类排序特定含义节省存储空间,提高运算速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便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
编码的设计的原则:唯一性、合理性、可扩充性和稳定性、简单性、适用性、规范性、系统性
输入设计的步骤:确定输入数据的内容、确定数据的输入介质、确定数据输入的类型和方式、输入数据的格式设计、对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检验设计、差错的纠正人机对话设计的方式:回答法、提问法、菜单式、填表法
输出设计的步骤:确定输出内容、选择输出设备和确定输出介质、确定输出信息的方式输出内容:有关输出信息使用方面的内容、输出信息的内容输出信息的名称和形式
输入内容:确定输入数据项的名称、数据类型、精度或位数、数值范围及输入格式、确定输入记录单的格式、数据在输入介质上的格式(屏幕格式)、编写输入说明
系统实施的任务:设备的购置与安装、程序的编制与测试、数据的录入、人员的培训、系统的测试、调试与转换
测试:就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系统测试类型
模块测试(ModuleTesting)是对一个模块进行测试,根据模块的功能说明,检验模块是否错误。联合测试(IntegrationTesting)把多个模块组合在一起进行的测试测试模块之间的接口,即模块之间的数据和控制传递系统测试(SystemTesting)验收测试(AcceptanceTesting)
系统转换方式:直接转换方式:直接替换老系统,优点,转换简单,费用最省、试运行方式:逐步转换方式
系统维护的内容:硬件设备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程序的维护、代码的维护系统维护的类型:正确性维护(CorrectiveMaintenance)、适应性维护(AdaptiveMaintenance)、完善性维护(PerfectiveMaintenance)、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Maintenance)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信息系统可靠性: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信息系统安全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为了保护系统硬件、软件和社会局不致受到偶然的或蓄意的修改、破坏和泄漏,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统审计的方法:调查表法、间接审计、直接审计、应用程序的审计审查
系统评价的内容:系统运行的一般情况、系统的使用情况、系统的性能、系统的经济效益
扩展阅读:信息管理系统课程重点总结
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的概念,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部件为达成特定的目标,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整体。4系统的基本要素:系统的环境、系统的边界、系统的输入输出、系统的部件、系统的结构、子系统、系统的功能和行为。5系统的部件是指完成某种特定功能而不必进一步分解的工作单元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6信息系统的组成:输入(数据)部分、信息处理部分和输出(信息)部分7诺兰信息系统发展的六个阶段:初装、扩展、控制、整体化、数据管理、信息管理。(计算机时代、信息时代)1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竟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MIS的基本资源:人、硬件、软件、数据。MIS的三大支柱: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组织协调。管理信息系统由四大部件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MIS的功能:(1)数据处理功能:指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录入、加工处理、存储检索、传输提供等处理工作,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功能;(2)预测功能:指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和预测模型,利用历史的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工作,这是管理计划和管理决策工作的前提;(3)计划功能:指对各种具体工作合理的计划和安排。(4)控制功能:指通过信息的反馈,可以对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进行情况进行监测、协调、控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5)辅助决策功能:只运用运筹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合理配置企业的各项资源和做出最佳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MIS研究的四种基本方法:信息学方法、系统学方法、管理行为方法、技术经济方法。MIS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一方面,Mis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结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就无从谈起。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另一方面,管理信息系统是用于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组织的目标、组织的环境、组织的结构、组织的行为、组织的文化以及它们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等,都是耐人寻味的课题。(1)从技术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为了支持组织决策和管理而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和提供的系统。正式的信息系统是指具有固定的和众人公认的数据定义和过程定义,系统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数据时遵守这些定义。(2)电子计算机现在已越来越成为管理的重要工具,是现代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技术基础的,离开计算机技术的人工信息处理系统谈不上现代意义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采用何种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是由管理需求决定的,不是为了使用新技术而使用新技术,而是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而使用新技术。对管理信息系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对信息的研究,而且是对管理信息的研究,这包括许多非技术性的内容。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又区别于信息技术本身的计算机、通讯、电子等学科。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学术领域是管理科学的延伸而不是计算机科学的延伸。归根结底,管理信息系统是用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问题的系统,信息技术是用来为管理服务的工具。工作的中心仍然应该是为管理提供信息服务,而不是信息技术本身。因此,“为使用计算机而建立的系统”,“为信息化而建立的系统”都偏离了其宗旨。Intranet即企业内部互联网,是企业或公司内部使用的网络,以达到企业内部资源共享和信息快速传递的目的。Extranet是Intranet的延伸和扩展,它不限于企业内部成员,而是可以延伸到企业之外,把相互合作的企业的Intranet网络连在了一起,特别是包括那些想与之建立联系的供应商和客户。Extranet是一种观念和模式,并不是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网络,而是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或专线连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而形成的一个专用网,以分享Intranet提供的信息,达到彼此的商业目的。数据库DB是数据组织与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被存储起来的数据及数据间逻辑关系的集合体。费用估算是对完成项目工作所需要的费用进行估计和计划,是项目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是为完成项目各项工作所需经费确定一个近似估计值。投入预算是项目及的基准费用执行计划的形成过程。是把整个项目估算的费用分配到各项活动或各部分工作上,进而确定测量项目实际执行情况的费用基准。管理信息系统按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可以划分为开发成本、实施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按照成本费用类型划分,可以将成本分为四类:硬件成本、软件成本、直接相关成本和隐性成本。软件成本一般包括网络管理软件成本、计算机操作系统成本、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成本。隐形成本:隐形成本是指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施相关的但不是直接由企业付费的成本投入,这类成本不易计量或容易被忽略。1人力资源成本:企业从信息系统咨询开始,就有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企业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整个系统的工作,包括管理需求分析、工程计划安排、企业内部人员的调配等,同时企业本身还需要一定的IT人员协助开发,所有人力资源的投放及IT人员的聘用都成为人力资源成本的组成部分。2管理变革成本:企业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对自己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的问题。在对不合理的流程进行改造时,对企业内部人员与业务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企业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解决人员的重新安置问题、新的业务流程建立与培训问题等,这些工作给企业运营带来较大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往往无法用资金准确计量。3数据管理与转换成本:企业建立新系统时,数据处理工作量非常大。首先需要对基础数据进行编码,其中产品与原料编码的工作量最大,其次要对现在数据进行核准,包括库存数据、顾客和供应商记录,同时对产品设计进行规划等等。由于企业内部原材料种类多,这些数据要达到统一和准确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花费很多精力做这些工作。为此,在实施系统前期要做好数据收集整理的准备,加强数据管理,尽可能使数据完备,才能降低数据转换的成本。4系统测试成本:任何系统完成后都要进行测试。信息系统是一个大型的集成管理软件,包括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业务数据必须在各功能模块中一一穿过。为保证数据处理的逻辑正确,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测试,只有经过详细测试的系统软件才能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软件测试可以由软件开发商负责,企业人员一般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直接用真实数据测试并完成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这种测试成本常被企业管理人员忽略,实际上这种测试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除上述成本外,还有数据分析成本。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很多方面的数据分析,但不是每一个分析都可以由系统来单独完成,有些分析需要与其他系统产生的数据相结合。这时应当考虑数据分析的量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因此在预算之前掌握所有的数据分析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MIS成本管理特点:全员性、计划性、阶段性、例外性。MIS成本管理特点全员性、计划性、阶段性、例外性。MIS的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分析1、降低企业运营成本:(1)库存费用下降;(2)采购费用下降;(3)管理费用降低;(4)产品销量增加,营销费用降低。2、增加了流动资金提高生产率提高客户服务水平3增加了产品销售量4、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加了产品销售量。5、增加了企业利润。管理效益分析MIS的应用所产生管理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深刻。管理效益直接反映企业的行为实践,它是由MIS直接带来的。它主要表现在:1、数据集成度提高,数据统一,数据处理效率提高。2、企业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职能部门精简。3、员工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企业具备了长期的竞争优势和能力。4、学习型的文化在企业内部得到加强。5、提高了企业管理决策水平。社会效益分析1、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和社会知名度。2、创造更多的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的机会。3、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4、加快了全社会信息化进程。外部竞争威胁模型和价值链模型两个模型已被用于识别信息系统所能够提供竞争优势的经营领域。要使人员使用好MIS,必须首先了解不同人员的需求,用MIS尽量满足不同人员的需要,并让他们融入到MIS之中。使用MIS时,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是用户的阻力和抵制。阻力可能是由于对用户的教育、培训、说明不当引发的,也可能是因为用户个人的原因。研究表明,无论新系统最后方案设计成什么样,在受到一部分人支持时,也常常会引起另一些人的反对。学者们提出了三种理论解释抵制产生的原因:基于人的理论、基于系统的理论、交互理论基于人的理论认为产生抵制的原因完全来自于用户本身,他们不能克服人的缺点。基于系统的理论的理论认为产生用户抵制的原因来自于系统设计不良。交互理论认为用户的抵制是系统因素与人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克服用户阻力的策略可以有如下几种:基于人的:对用户进行良好的培训、用行政手段干预、说服教育、鼓励用户参与基于系统的:对用户进行教育、改进人机界面、用户参与设计的改进、必要时对系统进行修改交互的:应用新系统前先解决好人的问题、重新设计用户的激励办法与制度、重新确定用户与设计者之间的关系、在适当的时候鼓励用户参与实施。让人员接受MIS:作好用户的工作。处理好使用者和开发者之间的关系
信息系统对组织结构的影响:1、信息资源观念与信息系统地位的建立,使企业组织结构向菱形结构发展。2、信息与决策支持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使企业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3、基于信息网络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了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与有效性。4、信息系统对企业变革的使能器作用,增加了企业流程重组及组织机构优化的成功率。MIS下的组织结构新形式:矩阵式结构、网络组织、虚拟组织、无边界组织。业务流程重组BPR概念:以企业过程为对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求在速度、质量、成本、服务(TQCS)等各项当代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BRP步骤:1、拓展业务的视野,提出组织的目标。2、确定再造或重组的业务过程。3、理解并评价已有业务过程的执行效果。4、找出利用信息技术的机会。5、建立新业务过程的原型。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SCM:supportchain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系统;CMS:contentmanagementsystem协同管理系统;DSS:DecisionSupportSystem决策支持系统;EC:electroniccommerce电子商务。MIS开发的全过程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小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进一步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开发过程所需要的人员有:用户、系统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程序员和操作员等
“开发MIS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这是每个有经验的开发者的深切体会,没有数据的信息系统就等于无米之炊。实际上,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就是对数据的不断收集、传送、处理、存储,以及提供各种所需的信息的过程。因此,对各种数据,尤其是基础数据的采集、代码化、结构化、录入、存储和共享是系统开发的核心问题,也是系统开发的瓶颈。将基础数据理顺,是一项工作量大、繁琐单调,认真细致的艰巨任务,需要企业各部门的众多人员的协调配合和艰苦努力,花费时间较长,通常贯穿系统开发的全过程,这的确是一件不容易但又必须完成的工作。因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以数据为主的原则,才能确保信息系统运转起来。
MIS的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定义和确定信息系统投资的优先级别,在资源有限和系统互相约束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应用组合,获得期望收益,并实现最终期望的组织变革。整个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包含如下内容:确定信息系统的总目标和发展战略规划、对组织目前的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的功能、应用环境和应用现状进行评价、对信息技术发展作出预测、作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MIS全面管理的具体内容人员管理、数据管理、文档管理、安全管理组织协调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依靠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但是管理信息系统不单纯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一个一体化的“人-机”合成系统,需要在不同的人之间协调,需要管理者的积极参与,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一把手”原则,即企业高层领导参与原则。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信息管理系统课程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课程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