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人社工作亮点盘点·民生篇(人事报)
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人社事业实现新发展
201*年人社工作亮点盘点〃民生篇
本报记者韩向辉
201*年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作为工作主线,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新发展。
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就业目标全面完成
201*年,在各级政府的推动和努力下,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2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11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9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3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138%。截至三季度末,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在控制目标以内。
今年是就业“政策落实年”,人社部继续抓好各项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同时完善操作方法,畅通落实渠道,加强调研和督查,跟踪解决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延长“五缓四降三补”、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执行期并指导各地切实抓好落实。研究制定新一轮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和具体操作办法,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就业任务全面完成,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实施就业推进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2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人,人社部门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促进就业工作的首位。4月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201*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通过实施“201*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努力使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70%左右,年底总体就业率达80%以上。
“推进行动”提出实施三项计划。一是实施“岗位拓展计划”。要求各
地拓展产业就业岗位,拓展企业就业岗位,拓展科研项目就业岗位,拓展基层就业岗位,继续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工作。二是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创业意识。强化创业服务,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等。三是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大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库”,确立“一对一”帮扶工作机制;继续组织实施“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落实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等。
实施专业化和个性化就业援助
第十二届全国人才网络招聘大会3月29日在北京开幕,网招会首次开通“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援助系统”,通过首次开通的就业援助系统,为家庭困难、家庭零就业、灾区等急需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援助服务。
4月,人社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就业援助范围,普遍实行就业援助对象实名制动态管理,精心组织实施专业化和个性化就业援助,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出现一人,认定一人,扶助一人,稳定一人”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努力使未就业的援助对象获得更具针对性的重点帮助以及时就业,确保已就业的援助对象切实享受政策扶持以稳定就业。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对就业援助各个工作环节制定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全面落实就业援助各项服务措施,通过完善工作保障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建立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力争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
2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明确201*年国家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以企业吸纳农民工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力争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
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对企业吸纳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和困难企业的在岗职工,重点开展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鼓励其参加6-12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对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后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村“两后生”,给予培训费补贴,逐步
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对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积极开展中短期实用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及返乡农民工、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开展不少于10天的创业培训。
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
去年底,人社部下发《关于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化的总体建设目标。今年4月,人社部召开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我国将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领域,着力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包括就业监测信息平台、招聘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劳动者就业失业信息集中管理,单位岗位招聘信息联网共享,供求信息对接和匹配。
人社部着力建立全国就业监测信息平台,实现享受政策人员的统一管理。与各地共同研究开发相关的监测系统,制定监测信息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由各地通过部、省、市三级专网汇总数据,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失业信息监测数据库和全国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在指导地方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人社部将用2至3年的时间建立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的全程信息化。
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乙肝检测
2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病毒检测项目,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时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
取消入学和就业体检中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维护公平的入学、就业权利,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民生工作取得突破
《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
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年7月1日起施行。
《社会保险法》规定的5项社会保险制度中,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各类劳动者和全体居民,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全体职业人群,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广覆盖的社会保险体系。
《社会保险法》确定的适用范围,适应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将新农保制度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险的调整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调整范围。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政府在社会保险行政管理和资金保障方面的责任,明确了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的方向,提高了社会保险费征收的强制性,确定了由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共同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体系,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的方向。
《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工伤保险条例》重新修订
12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将从20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新《工伤保险条例》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调整扩大了工伤认定范围、简化了工伤认定程序、大幅度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增加了基金支出项目、加大了强制力度。对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更好地保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风险,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养老保险实现跨省转移
1月1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暂行办法》规定,劳动者跨省流动就业参保缴费的,其基本养老保险
关系可以转移接续,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未达到领取待遇年龄时,不得提前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在省内流动就业的,也要按照这一原则处理。真正、全面实现了参保人员“不论你在哪里干,养老保险接着算”。
养老保险实现跨省转移有利于维护参保人员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就业,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具有深远影响。
流动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可跨省转移接续
7月1日,《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按照暂行办法规定,从7月1日开始,流动人员跨省就业时可以转移自己的医保关系,个人账户可以跟随转移划转。除医保关系可跨省转移之外,随参保人身份的变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关系,也可互相转移。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可在就业地参加当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回农村后可带回,转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不会中断。
该政策的实施,解决了全国众多流动人员工作地改变后医保不能转移接续的问题。
社会保障“一卡通”进展加快
7月5日,北京市人社局宣布,第十四批130家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功能。至此,全市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的医疗机构已达1757家。北京600多万参保人员的社保卡已全部制作完成并发到各单位。年底前,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145万人、区县公费医疗纳入医保的45万参保人员以及离休人员等都能领到社保卡。届时,将有近千万人拿到社保卡,实现持卡就医。北京率先迈入社会保障“卡时代”。
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突破1亿人,是“十五”期末的5倍。许多省市提出了实现“一卡通”的时间表,山西力争明年建成全省社会保障“一卡通”,四川将在201*年至201*年全面试点社会保障“一卡通”。社会保障“一卡通”进展加快。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提高
国务院决定,从1月1日起,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次基本养老金提高幅度按201*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全国每月人均增加120元左右。这是自201*年起,国家连续第六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已从201*年的700元提高到1370元,增长近一倍。
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此次调整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新中国成立前老工人、1953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和原工商业者等退休早、基本养老金相对偏低的人员以及艰苦边远地区的企业退休人员,再适当提高。对基本养老金偏低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按有关规定适当倾斜。今后,还要根据经济发展、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水平等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逐步形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的调整机制。
新农保试点进一步扩大
新农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参保人数稳步上升,政策效果日益显现。目前,全国已有838个县和4个直辖市的大部分区县纳入国家试点、12个省的298个县自费开展试点,已有3500多万农村老年人领取待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阅读:政府工作报告透视201*年民生新亮点
政府工作报告透视201*年民生新亮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一项项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在今年的报告中,涉及民生的篇幅更长、政策更实、提法更新、标准更高、速度更快。一项项民生措施,汇聚成闪亮的民生新亮点。
篇幅更长,增加热点问题
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收入分配到三农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民生的段落更多,篇幅更长,且增加了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许多代表注意到,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民生这一章节中,增加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两个段落,并提出了针对目前实际情况的各项举措。
“中国的人口这么多,改善民生是头等大事。”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金建忠说。“政府工作报告用这么大的篇幅谈民生问题,显示出政府在民生方面付出的努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钱远坤表示,从报告可以看出,政府在研究、解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了真功夫。这些惠民措施,让人民群众的心气更顺了,安全感更强了,工作的劲头也更足了。
政策更实,百姓得更多实惠
政策越实在,可操作性就越强,百姓得到的实惠就越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民生的政策措施透着一个“实”字。
“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建筑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报告提出,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讲得很细、很实。”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说。
“原则性的话少了,实实在在的措施多了。从报告中,确实能感到政府努力把民生建设逐步落在实处。整个改革都在按既定方针推进。”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克松说。
提法更新,触及焦点问题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房地产市场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焦点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单独列为民生篇中的一段。并特别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在这些最新提法的语句下面,很多代表重重地划出一条横线。
“近年来,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收入差别不断扩大。报告抓住了当前百姓关注的焦点,收入分配亟待进行实质性的调整。”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
标准更高,不断提高民生水平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政府的责任。同样的惠民之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标准又有新的提高:
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每斤分别提高3分、5分和1毛钱,小麦每斤提高3分钱。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今年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后,今年两会关注的焦点放在民生话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大方面。”江苏省海安县县长单晓鸣代表说,“民生标准的不断提高,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的永不懈怠。”
速度更快,明确民生时间表
加快落实众多惠民之举,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百姓的期盼。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列出了一项项政策措施的时间表:
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年到期的“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一年;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惠民目标已经确定,接下来就是落实。只要是对人民有利,就要抓紧时间,只要真抓实干,相信这些民生‘亮点’会如期实现。”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说。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人社工作亮点盘点·民生篇(人事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人社工作亮点盘点·民生篇(人事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