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计划方案 > “净网行动”方案

“净网行动”方案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0:38:12 | 移动端:“净网行动”方案

“净网行动”方案

流渡中学网络整治“净网行动”

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净化我校校园文化环境,根据《网络整治“净网行动”工作方案》(正综治委201*30号)和正教通(201*)162号文件精神,按照《建设平安正安治安整治行动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主线,按照“依法管网、以人管网、技术管网”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坚持严打整治和管理控制相结合、发挥优势和整体联动相结合、专项行动与基础建设相结合、舆论宣传与发动群众相结合,向我校广大师生宣传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自律,自觉抵制和共同抵制网络低俗之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建立良好的网络文明风尚和校园文化。

二、主要任务

加强教育管理,落实责任,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强化学校网站、论坛管理,引导师生文明上网,推动网络文明建设。

(一)加强宣传,强化舆论阵地。通过专题会议等各种形式,宣传国家关于互联网整治政策,引导我校学生正确上网,提高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

(二)动员师生广泛参与。我校要加强对这一活动的宣传动员,发动师生广泛参与,鼓励师生积极举报网上不良信息和违法犯罪活动,巩固整治成果,为我校创造优良的校园网络环境,为我校学生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三)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结合我校的实际,我校组织专人(罗兴胜、严庄坤、刘明坤)认真排查信息安全隐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以确保全面消除有害信息有效落实防范措施。

(四)加强对我校校园网站和管理。学校制订了网站管理规定,检查学校网站内容是否违反相关规定,并对不符合规定及时进行删除,对发表在学校网站的内容要有专人(刘明坤)审核和管理。

(五)加强对网络和电脑安全管理。做好防范电脑病毒和黑客侵袭工作,安装杀毒软件,保证网络畅通,切断不良信息传播途径。(刘明坤负责技术处理)

(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的正确引导。我们利用班会课、集会等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上网,自觉抵制不健康信息的诱惑。

(七)我校舍集中整治时间为201*年9月至12月。三、主要措施

(一)结合我校实际,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专人(罗兴胜、刘明坤)管理学校网络信息,实时监控网站内容,不得随便转载新闻类信息,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开设论坛、留言板,不要开设与自身业务无关的内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把整治互联网不健康信息工作转向常态化.

(二)我校通过多种渠道教育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正确利用校园网和手机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内部网络、悬挂横幅、手抄报和课堂教育等方式,开展宣传发动,营造专项整治工作的浓厚氛围。(三)我校要开展自查自纠,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查内部网站上是否有低俗、不良、扰乱社会安定的信息及诈骗、赌博、销售违禁和不健康物品广告等;二是查内部网站上是否存在不健康的网站链接;三是查学校计算机房计算机、教师办公用计算机是否下载的不健康信息;

四是查在校学生是否有在地方不良网吧上网观看不健康视频等。

自查自纠旨在加强学校网络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净化我校校园网络环境,确保校园网络安全、和谐、稳定,网络信息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提高广大师生自觉维护网络文明的意识,营造文明上网、上文明网的良好氛围,抵制不良信息的腐蚀。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贯彻落实好网络整治“净网行动”,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学校成立网络整治“净网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郑维道(校长)副组长:罗兴胜(副校长)成员:严庄坤(办公室主任)杨志(教务主任)

刘明坤(管理员)

严风(管理员)

网络整治“净网行动”日常事务由刘明坤郑负责。

扩展阅读:王兴金行动方案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课题行动方案

白山市第六中学信息技术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二、课题提要

本课题在现代学习理论、创造教育理论、思维科学理论以及信息科技理论等的相互渗透、融合指导下,运用网络环境,通过探索“整合”规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语文、数学、自然等学科中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通过大量的行动研究,我们基本掌握了网络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具体方法,有效运用各类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主动地建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发扬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有效激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我们也积累了大量有效的教学资源,促进了学校教学的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创新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

江泽民同志早在90年代初就多次提出科技要创新、知识要创新、教育要创新。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的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就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并在智育工作中要求注重“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据此,我们的认识是:无论是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以至于创新能力都来源于人的头脑中的思维,也就是要以创新思维能力为基础。而创新思维能力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发展起来的。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创新型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首要问题就是要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形成他们的创新意识与习惯,发展创新精神。

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的信息化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以至于思维方式,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教育的信息化不仅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也更为有效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这正如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就是为高素质人才成长打好基础,是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为此,她要求:“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特别强调:“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以下简称“整合”)为契机,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深化教育改革,为21世纪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这是我们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这也是我们提出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主导思想。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关于创新教育文献与创造教育理论3.关于素质教育文献与相关理论

4.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即: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发展性学习等理论5.情境教学理论6.思维科学理论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8.教学传播学与教学设计学理论9.有关网络建设与资源开发的论述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上述各种理论博采众长,优势互补,综合导向,以引导课题研究深入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假设与内涵界定

1.研究假设

本课题在现代学习理论、创造教育理论、思维科学理论以及信息科技理论等的相互渗透、融合指导下,运用网络环境,通过探索“整合”规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语文、数学、自然等学科中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环境建设并开发一批综合性专题学习网站,创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发展。2.内涵界定

⑴网络环境:是指以学校校园网为主的相关专题学习网站以及能提供有关教育资源的“校校通”工程城域网和互联网。

⑵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其内涵是指思维能否突破“类同、单一、分离、对立、孤立”等问题,具备“独特、多样、联结、互补、整体”的特点,处理好各种思维因素的关系,构成整体、系统、立体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力。其外延可以体现为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或合作交流等自主学习方式,表现出的质疑、假设、分析、推理、探究、解疑、想象、联想、发散、聚合等多种思维能力。

3.研究对象及学科

在学校二-五年级中各选择一-二个班级作为开展研究的班级,以语文、数学、自然三门学科为主分别进行第一轮与第二轮的研究课试验探索。其他有条件的学科,如:英语、音乐及研究性活动也作适当的研究活动。通过研究在面上推广,共享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

六、课题研究目标

1.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科学技术与语文、数学、自然等课程有效整合的规律、途径、模式与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创新精神。

2.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教学,培养学生自主上网,自主获取、分析、加工等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3.建设与完善校园网络环境,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民主、安全、和谐的现代教学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4.构建和开发出一批有效综合性学科专题网站,丰富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开展网上学习,拓展教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5.加速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素养,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意识和整合能力,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型师资队伍。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效果检测

1.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同时配合以经验总结法和调查法。⑴行动研究法:在本课题研究的二个阶段的实践课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运用行动研究法。具体的说,就是在各研究个案的实践中采取“三阶段,两反思”的螺旋型上升研究方式,由专家、学校管理人员、第一线教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活动。(具体详见表1)

表1:行动研究法“三阶段、两反思”的研究过程阶段研究性质执教人员第一阶段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计划(根据研究目标与研究重点进行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研究过程实施(按教学设计上第一轮研究课)观察(有关人员听课,作第二阶段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再计划(根据研究目标、研究重点及改进意见,进行第第三阶段推广应用课题组成员或面上教师再计划(根据研究目标、研究重点及第二轮改进意见,作第二轮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三轮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再实施(按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方案上第二轮研究课)再观察(继续进行听课,并做好观察记录,继续收集反馈资料)再实施(按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方案在年级组平行班中上第三轮研究课或全面推开)再观察(继续进行听课,并作好观察记录,继续收集反馈资料)再反思(课后再次评议讨论,供以后修改设计方案参考)再总结(汇总几轮课例资料,写好专题总结或论文)观察记录,收集反馈资料)反思(课后评价讨论,提出改进意见,修改设计方案与资源)总结(写好研究课案例汇总)再反思(课后再次评议讨论,提出改进意见,第二次修改设计方案与资源)再总结(写好第二轮研究课案例汇总)⑵经验总结法:本方法渗透在课题研究的每个层面,在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结合行动研究法对每节研究课进行反思评价,写好案例汇总;在中期评估阶段,我们在教学实践第一阶段的研究基础上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或专题论文;在课题结题总结阶段则全面推开,做好各方面的经验总结,撰写各类专题论文。⑶调查法:在每节研究课中重点地做好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估,填写好有关资料汇总分析表。研究工作开始前及结束时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作出发展性对比调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与调查法是有机结合在一起,互为渗透的。2.效果检测与分析本课题研究的效果检测与分析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实验总评估指标”中“期望标准”的达到度。它的达成情况建立在每个研究个案的单课检测基础上,形成综合性分析评定。其检测分散在各课个案的案例中。由“教师听课评价”、“学生课中、课后自评与互评”以及“执教教师课后反思自评”等方面组成。(每个教学实践个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检测不作面面俱到的分析,而是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个案的特征性选择若干指标内容加以检测分析。)研究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的对比性综合检测。二是每节研究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它主要反映学生学习成绩中认知内容的掌握情况,以课内即时检测为主(使用加权达标统计法进行统计),并在课后的期中、期末命题测试中作延时考查检测。具体的检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见表2)表2教学效果的检测与分析检测内容能力目标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即时)学习效果(延时)信息技术能力(技能)作业情况检测方法问卷调查观察和问卷命题测试命题测试观察与考核练习题检测时间及次数研究前后各一次研究课前或课后研究课内期中、期末课中与课后课后随机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净网行动”方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净网行动”方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净网行动”方案》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38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