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下基层体会

下基层体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0:49:19 | 移动端:下基层体会

下基层体会

浅谈管理人员下基层体验员工生活

管理人员下基层体验员工生活可以凝聚人心,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使管理不断的规范、务实、创新。

一.真正与员工零距离接触,拉近了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密切关系,更好的增强了企业(公司)对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感觉到企业有那么好的员工,这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二.管理人员下基层能亲身体会到基层员工工作的辛苦,认识到只有不断的改进、完善现有的生产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三.对全体员工也是一次帮助和教育。管理人员和员工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了亲和力,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会感到在苏氏这个大家庭中工作和生活是件幸福的事情。

四.管理人员下基层体验生活,你的行为举止员工都看着你,都会以你为坐标,你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态度、工作能力都会影响到员工对你的认同感,也就是说能否树立管理者在员工中的威信,这也关系到以后能否有效管理的问题。

五.管理人员亲临一线体验生活,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积累管理中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便于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

总之,管理人员下基层体验员工生活重在坚持,贵在务实,只有能和员工同甘共苦的管理者,才是员工真正信任和依赖的,才能使管理工作不断的改进,向更规范、更科学化迈进。下基层的三点感受---我的民情日记

作者:办公室单位:办公室时间:201*年9月18日点击率:

1030

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很有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组工干部来说,既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基层的实际情况,倾听到群众的呼声,拓宽了工作思路,又增进了我们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感情。在此次活动中,通过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与村干部、老党员拉家常等,我主要有三点感受:

感受之一:回到“娘家”,倍感亲切。灌溪镇是我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的第一站,是我工作了近3年的地方,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很熟悉。每次回到灌溪,我都有回家的感觉。很巧的是,这次我们大基层组对口联系的兴发村也曾是我在镇里工作时联系过的村。已经很久没有机会去村里看看,再次踏上熟悉的村道,和纯朴的乡亲们打招呼、话家常,感觉十分亲切、温暖。

感受之二:访难问苦,洋溢真情。一是组织的温暖和组工干部的热情。我们一共走访慰问了5个党员困难户,到村里走访慰问那天艳阳高照,气温很高,但更高的是我们的热情。我们意识到,今天的慰问不仅仅是出于自己的爱心,更代表了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二是党员对组织的感激之情。16组的老党员易幺妹已经74岁高龄,年老体弱,儿媳年纪也大了,身体不好,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就是常年在外务工的儿子,经济条件十分困难。尽管如此,她总是积极主动交纳党费。村支部见她条件差,决定减免她的党费,她坚决不同意,她说交党费是党员的义务,她必须做的。当我们把慰问金送到她手中时,她感激地说:“感谢组织啊!我都这么大把年纪了,组织都还记得我!”我们走时,她依依不舍,拉着我们的手,一直把我们送上村道,送上车。13组的特困党员汤桂华,他爱人身患癌症,儿子正在读大学,家庭开销大,条件很艰苦。我们的到来,让他万分高兴,当他接过慰问金时,一个大男人的手竟然有些微微颤抖!我想,那一定是出于内心真诚的感动。一路上,我们播撒着组织的温暖,更收获了困难党员们真诚的感激,我切实体会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感受之三:面对问题,任重道远。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基层党建工作中仍然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兴发村共有党员74人,40岁以上党员有55人,占74.3%,60岁以上的党员也占了一半以上。二是党员致富帮带能力不强。全村22个组,2895人,74名党员中有帮带能力的经济大户仅5人。对于这样一个大村,5个经济大户的帮带能力显然是有限的。三是发展党员工作滞后。据了解,近年来村里主要发展村组干部入党,个别发展的组长虽然工作、作风等方面表现突出,但文化程度很低,甚至连会写的字都不多。村里也已经连续4年没有发展过35岁以下的农民党员了,这对于村后备干部的培养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尽管我在此工作过,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但此次我有幸作为一名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组工干部来到基层,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不禁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农村党建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实情、搞调研、解困境,为了农村的发展,为了群众的冷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绵薄的,但我相信,有我们党的正确领导,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这些问题都是会解决的,明天的新农村会更美好,明天农民脸上的笑容会更灿烂!中共鼎城区委组织部廖晓岚

基层路上收获多---一名组织部长下基层的几点体会

发布者:市委组织部发布时间:201*年01月15日17:06:09

阅读次数:

基层路上收获多

一名组织部长下基层的几点体会

南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韩水生

“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我经常深入一线听民意、察民忧、解民困,积极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融入党员干部群众的过程中,一路走来一路收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在基层”

我下乡入村喜欢到普通百姓家中坐坐,就着一壶浓茶,拉拉家常聊聊收成,问问想法听听心声,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掌握了群众对组织的一些要求。今年6月份,在龙华乡双江村调研基层组织建设时,部分村民和党员代表反映:想搞项目不懂什么技术,外出打工没有什么手艺,现在增收好难,希望政府能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学习培训的平台,我认真地记录下他们的想法,回去后迅速梳理自己的思路,并向市委提出创办农村党员创业培训基地的提议。经过组织相关部门调研,征求党员意见,提出了符合南康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意见。最后由组织部牵头,会同农工部、财政局等15个成员单位,依托职业中专学校,投入400多万元,创办了南康市农村党员创业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实行“三免一补”优惠政策,即免学费、教材费、实习费、住宿费等培训费用,免费颁发《职业资格证》,免费为学员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市财政补贴学员基本生活费,力争用5年时间使全市农村党员、适龄青年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大范围提高农村党员、适龄青年“双带”能力。龙岭镇贝山村果农张祖淙通过培训学习后,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技术难题,果树种植技术大为提高,成为村里的种养能手,当起了周边果农的技术顾问,深得群众好评。

基层群众的智慧结晶是开启我们工作创新的一把钥匙,基层一线的广阔天地是组工干部终身学习的“大学”,我们只有转变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才能真切地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直面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从而改进工作,树立良好形象。

尽心尽力为党员,责无旁贷“娘家人”

今年“七一”走访慰问凤岗镇朱家村困难党员王彦发时,看到他家的困难情况,除了市里慰问金300元,我身上带的几百块钱一并留了下来,王彦发推着死活不肯接,说:“怎么能要部长的钱,组织上有这份心意,已经非常感谢了。”钱最终还是留下了。走出王家,我想,走访慰问好是好,可帮得了一时,救不了长远哪?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困难党员的关爱机制,让那些得到关怀的困难党员不再感到“意外”,南康市筹集资金50万元设立了“南康市党员互助基金”,用于常规性帮扶困难党员。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7万余元,在蓉江街道、龙岭镇设立“党员爱心服务超市”,通过党员捐赠、平价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免费提供给困难党员群众。同时,市里筹措资金65万元设立“农村党员创业贴息贷款基金”,发放近800万元贷款用于农村党员创业,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党员创业资金缺乏问题。通过建立“一卡通、一证通、一网通”管理模式,打造“工业园区党员驿站”,为工业园区流动党员解决了活动无场所问题,为流动党员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我们的同志,基层广大党员对组织其实没有太多的苛求。只要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我们发挥组织部门这个“娘家人”的职能作用,帮助他们解决一点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到党的温暖。也只有这样我们能让党满意,让群众满意。

和风细雨润无声,知冷知热组织情

在201*年赣南“7.3”暴雨洪水灾害中,浮石乡是南康市受害最严重、灾后重建任务最重,干部的思想压力很大。为此,部领导及时到该乡开展了分层谈心谈话活动,该乡干部备受鼓舞和感动。乡党委书记钟春莲在谈心后感慨地说:“市委组织部领导来看我们,和我们面对面谈心,我们心里非常高兴。组织上能关注我们,倾听我们的心理话,就是对我们的最大安慰,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在“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南康市委组织部出台文件,要求组织部干部谈心谈话必须做到“六必谈”,即干部新提拔或新进时必谈、退职或离退休时必谈、有情绪时必谈、有矛盾有隔阂时必谈、家庭困难时必谈、工作任务繁重或进展不快时必谈。到9月底,组织部领导基本与全市科级干部进行了一次谈心。对谈心过程中了解到的乡镇一般干部交流难、农村党员年龄老化等问题,出台了《关于加强一般干部交流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文件,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

回顾谈心谈话的过程,我深深体会到:组织离干部有多近,干部的心与党的距离就有多近,组工干部只有身入心入情入到基层,倾听干部心声,把握干部思想,心贴心地为党员干部解开一些“疙瘩”,才能得到基层干部的充分认可、信赖。

企业党员下基层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日期:201*-02-13]

来源:作者:

[字体:大中小]

这篇企业党员下基层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的关键词是心得体会,企业党员下基层,

我们团为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将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排百家忧,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下面就本人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做如下小结:一、活动情况:

1、作为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我始终起到带头作用,认真钻研科研知识,团结其他同志。2、主动帮扶生活上有困难的职工,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信心。3、从物质上资助家庭贫困的职工。4、走访困难的家庭。尤其是孤寡老人家庭和子女出外打工的家庭及老干部、老军属、老军垦家庭。

在这次活动中我一共走访了19户家庭,从中了解了职工的家庭生活情况,和职工交流了致富经验,树立贫困职工致富信心,了解职工生活困难。认真听取职工对连队工作的意见建议,听取职工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听取职工的合理的建议要求,解释好各种政策法规的内容。搭建好连队与职工、党员与群众、干部与职工的沟通桥梁。为XX年的工作开端奠定好良好的基础。二、活动的体会:

1、通过走访我认识到在全团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五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五百”活动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方法是我们基层领导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党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对干部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对身边职工群众的生活、思想、家庭、收入等基本情况不甚了解,就是从根本上脱离了职工群众,也无法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无法向基层职工群众灌输,基层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就无法发挥。那么党的先进性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无从谈起,就会降低党在职工群众中的威信。2、这项活动全覆盖,党员领导干部全参与,把“扶贫帮困活动”、“党员服务活动”与“五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面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此次活动是挑毛病,找差距,出点子,想办法,定措施,帮民富,办实事的活动。我在走访入户时始终做到“三心、两解、一明白”即:扶贫帮困献爱心,宣传政策要用心,教育职工有耐心;职工群众疑惑、困惑的问题解释清楚,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尽力解快;职工群众关心、感兴趣的话题讲明白。通过对活动登记记录,整理出职工合理化建议7条,慰问困难家庭3户。

3、对自己今后工作的要求

总之,一个阶段以来的“五百活动”,使我重新审视自我,觉得很有收获,更是对自己思想灵魂的洗礼。我要继续投入到以后的五百活动中,用理论学习改造自身思想意识,用实际行动实践党员的要求,努力为连队建设贡献力量。通过这次“五百”活动,加强了我与广大职工之间的联系,增进了我与职工之间的感情,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扩展阅读:千名干部下基层心得体会

“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平川镇三二村工作组赵银善

根据县委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部署,从11月15日开始,我被抽调到平川镇三二村驻村开展第三批“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

驻村工作以来,按照“三进三同”(进基层、进村社、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要求和平川镇落实十一项(宣传党的政策、强化技能培训、化解矛盾纠纷、办好惠民实事、推动工作落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工作任务,我们工作组成员本着真心交流、耐心解惑、细心问难、诚心服务的工作要求,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惑于民、施助于民,融洽了干群关系,树立了良好形象,推动了工作落实。回顾这一工作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种锻炼,收获很大,感触很深,下基层,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下面本人就下基层工作谈点肤浅认识。

一、下基层就要带着真情实意去下,才能切实掌握民意。下基层干部开展民情访谈,就是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掌握基层实际情况,从而解民忧、帮民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如果我们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为完成下基层任务而工作,这样不仅不能听到群众的真实心声和所思所盼,反而还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和反感。下基层,就是要带眼睛下,认真观察民情;带耳朵下,仔细倾听民声;带脑袋下,认真思考发展思路;带双手下,尽其

所能为民办些实事。为认真开展好民情访谈,我们坚持“三进”原则,充分利用群众在家时间开展工作,到群众家中串门,聊天的形式,认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赢得民心;只有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才能了解他们的企盼;也只有深入农村、走近群众,在田间地头、在农家小院、在农民餐桌上和群众贴心交心,打成一片,才能真正打开群众的心扉,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才能找准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向,明确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真正把群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只有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办实事、谋发展,老百姓就会对我们充满感激、充满信任,就会把我们当亲人。我深深地感受到,老百姓是最可亲、最可敬的人,干部与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对干部就有多亲。

二、下基层就要带着务实为民去下,才能真正为民服务。为认真做好“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我们本着“务实、为民、诚信”的原则,切实驻村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一是积累了更多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和方法。认真学习了近年来党的各项有关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认真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乡村一线领导干部学习工作的方式方法,认真向农村“五老”学习处理农村事务中的一些方式方法,让自己积累了更多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二是增进了和群众的感情。农村群众对我们的善意与热情,以及在我们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时表现出来

的感激之情,让我触动非常大,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结识了一批农民朋友,使我对群众的感情更加浓厚。三是增强了工作责任心,以更踏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农村工作无小事,只有多深入到农民家中,实实在在与农民一起开展各项工作,农民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会主动和你商量工作,换句话说,只有以真诚的心去帮助群众,群众就会理解你、支持你。四是触动了为民服务的内在动力。在驻村工作期间,我们时时处处都感受到群众想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但我觉得扶贫的重点不是他们需要什么就简单地给什么,而是重在理念上的引导,重在发展路子、发展方向的选择。也就是要把县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使扶贫真正扶到点子上,让困难群众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五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由于心灵上与群众密切沟通,真心实意为农服务,所以群众对我们更加信任,有心理话对我们讲,沟通就更方便了,调解一些矛盾纠纷也有了基础,这样非常便于我们开展工作。

三、下基层就要带着转换角色去下,才能真正问计于民。“身”入基层更要“深”入基层,在与农户的面对面交流中,我深深认识到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做到三个转变:一是工作角色的转变,驻村干部的任务是协助而不是指挥;群众在我们的心里有多重,我们在群众的心里就有多重。在驻村工作中,我们先后走访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养殖大户、老党员和一些贫困户,努力为他们解决了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

的分内之事,但群众回报给我的是难以言表的感激,远远多于我的付出。我深深感到,老百姓是纯朴的,也是最讲感情的,只要真心实意为他们着想,他们都会铭记在心。通过走访,我多了一份关注民生的责任感。二是工作方式的转变,变对基层工作的被动参与转向主动介入,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多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就能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下基层就应该沉下身子,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尽心、精心地为群众服务。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积极投身农村工作,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朴朴素素和群众交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从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展现良好形象,切实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才华有施展的舞台,才能使你的能力得到体现。三是工作作风的转变,以谦虚谨慎、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多动嘴、勤跑腿、多融合。转变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驻村开展下基层工作只是一种工作的载体,旨在转变作风、推动工作。尽管驻村工作有期限,但服务三农无期限,要真正扑下身子,切实真正转变作风,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干部作风实实在在的转变,感受到蹲点工作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下基层就要带着有的放矢去下,才能真正与民为朋。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多深入到农民家中,实实在在与农民交流沟通,群众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会理解你、支持你。在这

次活动中,通过和群众沟通联系,亲眼见,亲耳听,拉家长里短、解百姓心结。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百姓劳作的艰辛和获取报酬的不易;感受到群众对法律法规知识的欠缺和机关办事程序的不明,才产生了机关单位事难办的错觉。作风不过硬,能力难提升;作风不扎实,工作难推进;作风不深入,事业难兴旺。另一方面我们讲解一些机关单位办事的基本程序,消除群众把办事程序当成机关干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误解。群众的反映也让我们感受到在机关中推行首问责任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我们接待来办事群众时,一句轻声的问候、一个浅浅的微笑、一杯淡淡的开水、一时认真的倾听就体现了尊重群众的良好作风。无论是在家庭院落、田间地头、养殖棚圈、还是在温室大棚里,通过和群众的交流沟通,我们深深感觉到了这些年来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感受到了农民群众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发展的渴望和期盼,也感受到了广大的基层干部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的热情、信心和决心。

此次下基层活动为干部展示才能、提高自己搭建了舞台。心系群众,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心实意为群众提供服务,这样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才能促进各项工作,也只有在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发展与和谐的相互统一。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下基层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下基层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下基层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3950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