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最需要的是什么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最需要的是什么
日前,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此次会议要求,各地税务机关要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实际上,大企业通常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内部组织架构和核算体系复杂,生产经营分散而内部决策集中,依法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比较强。大企业的这些特点已经对我国传统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尽快探索出适合大企业特点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及时、准确的数据。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获取及时、准确的数据,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管理体系,改变按行业分散监控管理方式,建立大企业专业化信息管理监控平台,增强对大企业税源、税基的综合分析功能。建议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组织建设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大企业涉税信息的增值应用和在总局、省局、地(市)局三级信息共享,为各层级开展纳税服务、税源分析、纳税评估、日常检查、风险防控、反避税调查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突出行业管理思维。开展纳税评估,能够发现并及时处理大企业比较复杂、隐蔽的税收风险,增强大企业适用税法的确定性。为了更加有效地体现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效果,需要树立全新的行业管理思维,突出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特征,坚持“成熟一个行业,总结一个行业,提炼一个行业,推广一个行业”的原则,及时推出一些成熟的行业调查方法和税源管理办法。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借鉴公安部门“户籍警”、“治安警”和“刑警”序列划分方式,按照工作事项和环节,分别承担日常管理服务、税源监控评估和税务稽查检查工作。作为“户籍警”角色的基层税务机关,主要职责是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方式,由固定管户转向分类管事;作为“治安警”角色的监控评估部门,应在省市县局建立专业化机构,根据不同行业的经营和核算特点,研究分析行业的税收风险点,建立相应的纳税评估模型和指标参数体系,推行基于风险管理的纳税评估,加强税源监控;作为“刑警”角色的税务稽查部门,省、市两级稽查部门应按照集约稽查的思路,对大企业实施分级分类检查。所谓分级,就是根据纳税人规模的不同来确定它由哪一级稽查局来查,分类就是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类别,如经济性质、行业特点、地域分布,来确定由哪些专业人员来查。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一流的人才队伍。目前,一些大企业特别是综合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复杂,要求税收管理人员必须精通税收政策,掌握企业财务、金融、资本运作、生产经营等方面知识,具备不断学习、吸收和运用国家相关税收法规的能力。因此,在人员配备上,应增加人员编制,通过调配、培养、引进等方式,配备全方位、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整体队伍素质。同时,要立足现实,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培训,针对大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内容,提高电子查账的能力。另外,应面向社会,以合同形式聘用专业人员,如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计算机财务分析专家、金融证券专家等,针对大企业管理中的某一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分析,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数量精干、类别齐全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一流人才队伍。
扩展阅读:从价值链角度看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
从价值链角度看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
(201*-07-2808:35:53)
转载标签:从价值链角度看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财经
分类:纳税服务
价值链概念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其实,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产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尤其是大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大企业经营要遵循价值链的规律,那么对大企业进行税收管理也应该遵循价值链的规律。因为只有这样,税收管理才能更切合企业的经营实际,也才能更加符合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以大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有针对性的纳税服务;以大企业风险为导向,帮助大企业建立健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总体来看,大企业在税务方面最需要的服务就是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而帮助大企业建立健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又恰恰是为了帮助其规避风险。可见,两者在内在的逻辑上是完全统一的。因此,税务风险管理可以说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核心业务,体现了专业化管理的核心价值。目前,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税管税”。即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入手,通过审核其内部工作流程和控制制度,对照各税种管理环节,发现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点。第二个层次是“以经济管税”。即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履行的功能和承担的风险,对比相同或类似企业的利润水平,查找企业是否利用关联交易避税的风险点。因此,对大企业集团的税收管理,应该按照企业集团所处产业价值链的特点,针对各行业不同风险特征进行分行业的专业化管理。
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组织制度是一种生产力,那么管理也是有价值的。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价值在于,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手段帮助企业提高纳税遵从度。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价值链条类似于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即通过科学设置管理机构,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合理配置税收资源,以最小的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
以风险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大企业税收管理,一般分为前台管理和后台管理。所谓前台管理是指对企业涉税事项的日常管理,所谓后台管理是指在占有企业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国际上大企业税务管理机构设置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全职能机构,包括前台管理和后台管理;另一种是半职能机构,只从事后台管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成立全职能机构日渐成为发展趋势。大企业集团经营地域广、内部管理架构复杂的特点,与目前我国分区域、多层级的税收管理体制的矛盾,增加了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复杂性。因此,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应该根据大企业的经营特点,在现行税收体制框架下,合理配置税收资源,优化管理模式。
我国现有的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架构是总局级、省局级和地市局级。从实施扁平化管理的理念出发,应该转变为:总局、省局和主管局。在属地管理原则不变的情况,大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遍布各地,主管局负责企业的申报征收工作,承担着大量的企业风险信息采集和纳税服务工作。无论采取几级管理模式,主管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目前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看,不具备在全国普遍成立全职能大企业税务管理机构的条件,如果将总局、省局和主管局三级管理模式与前、后台管理的业务模式有机结合,可以作为半职能局向全职能局过渡的有效措施。总局和省局从事后台管理,执行风险管理和纳税服务的核心业务,主管局从事前台管理,执行基础性业务。总局和省局的工作重点应该体现在以经济管税的层面,以宏观的视角,对企业集团整体税务风险进行监控;主管局以税源管理的角度实施以税管税。根据大企业税收管理价值链的特点,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内部设置应主要包括信息管理、风险管理、政策协调等三类部门。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大企业涉税风险信息和外部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工作;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大企业风险识别、评估和结果反馈;政策协调部门负责税务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相关政策协调,使各项具体政策尽量符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不同层级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部门设置应各有侧重,总局应该三项齐抓共管;省局的重点应放在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上;主管局的重点应在信息管理。大企业税收管理应该充分发挥省局的作用,省局的大企业管理应该实体化,可以成立半职能的大企业管理局,负责总局和省局定点联系企业的风险管理和纳税服务。省级大企业管理局根据本局大企业的行业特点内设若干重点行业管理部门;总局可以将部分全国性的行业管理(分析)中心放在有关的省级大企业管理局。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工作的权威性,又可以提高执行力。总之,大企业的专业化税收管理,要以深入研究企业价值链特征为基础,以精细化的分类管理为手段,以税务风险管理为核心业务,以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为依托,科学构建扁平化的、高效的税收管理价值链。
作者单位: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处蒙玉英王宝杰
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在“四化”上寻找突破口
(201*-08-3116:11:04)
转载标签:大企业税收大企业博客风险管理管理与服务突破口财经
分类:财税文摘
201*年,武汉市年缴纳国税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9家,其中有20家是国家税务总局和湖北省国税局的定点联系企业。这29家企业纳税271亿元,占国税收入总量的58%。可是,要“管好”这些大企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就武汉市而言,大企业不仅税收贡献突出,而且是绝对的支柱税源。但是,如果一个地区的税收过度依赖特大型企业,就容易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201*年,武汉市某特大集团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政策性减收的双重作用影响,税收减收近40亿元,给全局组织收入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大企业跨区域生产经营、组织结构复杂、管理层次多、投资方式多样、生产经营项目多、纳税环节各不相同,以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强、电子商务广泛运用等特点,对基层税务部门的征管能力、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大企业税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应对大量复杂的财务会计处理、税收政策适用问题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能力。此外,由于大企业的税收处理比较复杂,涉及的税收政策比较多,特别是大企业的维权意识都很强,其纳税服务的需求和要求比小型企业要高很多。如果服务质量和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对税务部门的形象和地位将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管好”大企业应注重把握“四化”:
专业化。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对大企业实施专业化的税收管理与纳税服务,是适应大企业特点对现行体制和管理模式的补充与完善。在大企业管理与纳税服务上,专业管理和属地管理各有优势,可以互为补充、优势互补。一方面,税务登记、日常征收、税源监控、发票管理及一般纳税服务事项等主要实行属地管理,由基层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另一方面,纳税评估、风险防控、日常检查、反避税调查等复杂管理事项及个性化纳税服务事项实行专业管理,上收到较高的管理层级,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专业管理层级高,掌握大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信息全面充分,处理复杂涉税事项和跨区域协调能力强的优势,是实行大企业专业管理的关键所在。
扁平化。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通过深入系统地掌握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情况,实行行业集中的深层次管理,可以提高大企业的税法遵从度,提升税收征收的效率和质量。其最大特点是,通过减少管理层级、上收复杂管理事项实施扁平化管理,以达到优化管理资源配置、及时破解大企业税收管理难题的目的。同时,还要注重搭建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努力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大企业税收信息数据共享,促进各级、各地税务机关之间在大企业税收管理上的协作,推动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扁平化,进而推进业务创新,不断提高税收专业化管理水平。
个性化。为大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就必须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相互间的信任与平等为基础,以倾听诉求和专业指导为手段,建立快速响应、高效运转的“一对一”服务机制。一方面,建立与大企业的定期沟通制度。可以通过经常性的走访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服务性调研,定期收集、研究大企业的相关政策和服务诉求。在此基础上,或者按行业,或者分企业及时开展个性化的宣传辅导,解读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变化,以及可能对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等,帮助大企业解决涉税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制度,做到两个统一:统一基层税务机关政策执行口径,防止出现执行上的偏差;统一受理、协调解决大企业的涉税诉求,确保税收政策落实的及时性和透明性。
差异化。就是依据企业税务风险程度,实施有差别的税收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让有限的税收管理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对低风险企业,以优化纳税服务为主,为企业办税提供便利;对中等风险企业,以协助遵从为主,在风险测评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风险防控的整改建议,帮助完善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对高风险企业,启动税收专项检查或反避税调查,发现和堵塞税收管理漏洞。大企业差异化管理的核心,是以风险为导向,前移管理重心,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自我防控能力,不断提高税法的自觉遵从意识和自我遵从能力。
作者:刘卫明武汉市国家税务局党组成员、总审计师转自201*年8月16日中国税务报
大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纳税服务
(201*-09-0211:50:04)
转载标签:大企业税收纳税服务大企业博客财经
分类:工作动态
我局成立专门的部门为大企业提供服务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注重对大企业的有效管理到逐步转化为管理与服务并重,再到如今特别重视对大企业提供最需要的服务,我们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创新大企业管理与服务之路。通过驻厂调研、大企业论坛、学习服务实践活动等各种工作,我们越来越多的与大企业的财务人员有了更深入的接触,更加广泛和详细的了解了辖区大企业的经营模式、各个阶段面临的纳税困惑和根本的涉税诉求,也及时地采取了多种方式加大管理和服务力度并不断更新改进服务机制,增进了税企之间的情感,也越来越愿意设身处地的站在纳税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把自己当作大企业的财务人员,深入思考假如我们是大企业的纳税人,我们最需要的纳税服务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推动税企之间征纳关系更加和谐的发展,为大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服务。
假如我们是大企业的纳税人,最迫切的需要税收政策服务。
假如我们是大企业的纳税人。我们肯定非常熟悉大企业的特点和经营模式,同时我们需要税务机关负责本行业大企业管理的工作人员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众所周知,大企业具有经营多样、业务复杂、新事项层出不穷,涉税事务繁多,组织构架和层级庞大,有专业的人士进行税收筹划等特点,最容易发生政策缺失或不明确而引起纳税争议的现象。
回顾过往,税务机关提供的纳税服务往往是同其他企业一样的诸如简化办税事项、程序,压减涉税审批备案层级,开通大企业申报窗口,提高办事效率等外在形式的服务,比较容易做到,实现手段也容易多样化,但是大企业由于内部管理的规范一向非常严格,往往很适合严谨的涉税事项办理流程,对于这些手续是否简化没有特别的需求。如果用装修房屋作比喻,这些服务就是外部工程,而对于大企业来说更加需要重视的是隐蔽工程,即隐藏在外部旨在简化办税程序等服务下面的内部服务,就是要符合大企业特色的个性化服务。
那么假如我们是大企业的纳税人,到底什么样的服务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有大企业特色的,最能够减少企业涉税风险、保证纳税人应享受的税收权益呢?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肯定是税收政策服务。
隐蔽工程最重要,把握四个环节,我们一起探讨,努力做好税收政策服务。税收政策服务,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大企业的经营核算特点,制定的规范一类业务的标准化政策并辅助深入的解析,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并修改,尽最大可能减少纳税争议,保证执行效率和执行力度等服务工作。包括形式上的如政策制订规划,政策出台背景,政策解读,政策宣传、辅导,政策操作、政策执行及对企业的影响,政策反馈、政策完善等等一系列围绕政策而开展的纳税服务。
怎样才能做好税收政策服务,切实为大企业提供最需要的帮助呢?根据目前的管理现状,结合以往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经验,假想自己是大企业的纳税人,我们建议各层级税务机关应当注重把握住与政策有关的几个环节。
政策制定环节。在总局和省局层面,建议深入了解大企业的行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听取大企业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和基层税务机关的意见,并邀请他们以及高校和社会上的财税专家,一起参与税收政策制定的研究和论证,并且将政策的讨论稿发给相关部门,广泛征集建议;在基层税务机关层面,要总结以往对大企业管理的行业经验,结合各类具体的涉税事项,比如资产损失审批、退税等,提出在新政策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供给政策制定者,认真修改政策讨论稿中的每一个细项,以期政策的制定更加完善、严谨、明确、易于操作。
政策执行环节。在总局和省局层面,建议对政策出台背景给与充分的说明,并及时做好政策的解读,细化执行流程,保证基层税务机关明确操作步骤,让纳税人看到政策及解读后,易于归纳涉及到的业务并正确计算出金额和税额,准确缴纳税款,减少涉税困惑和争议;在基层税务机关层面,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政策精神和操作要点,尽快进行总结和准备,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对涉及到的大企业财务人员加强宣传和辅导。
政策反馈环节。在总局和省局层面,建议对于基层税务机关和大企业反馈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协调各税政司局和服务司局,有效联动及早解决问题;在基层税务机关层面,要主动与大企业沟通,将管理、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大企业反映的涉税诉求,多方面进行收集,提炼总结涉税风险点,通过多种渠道反馈给上级机关,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提出合理的建议。
政策完善和修订环节。在总局和省局层面,建议再次召集政策制定时涉及的大企业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的人员,基层税务机关干部,财税专家等一起,研究讨论政策执行中遇到的较为集中的实际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反复进行验证,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政策;在基层税务机关层面,接到解决办法后要第一时间学习并融汇贯通,然后及时转达给纳税人并给与辅导,对于之前因为政策不明确等原因造成的困难,耐心向大企业纳税人解释,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税收政策是大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做好税收政策服务是降低大企业涉税风险的关键保障,既是作为大企业纳税人的根本需求,也是各级税务机关应当通力协作重点把握的工作。做好此项服务,不但能够减少纳税争议、科学组织税收收入,还能够有效的涵养税源,做到为大企业提供最需要的服务。虽然,现阶段受到实际情况的约束,有些政策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达到所有大企业纳税人的要求,但是我们相信,只要税务机关坚持换位思考,在税收政策服务工作中设身处地的为大企业着想,大企业的纳税人也一定会给与认同和支持,并与税务机关一起努力,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推动征纳关系谱出更加和谐的乐章。
北京市西城区国家税务局第九税务所白玉明刘雯
201*
年9月2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最需要的是什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最需要的是什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