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思潮课程的总结
课程总结
-述当代建筑与室内设计思潮的感想
学习了当代建筑与室的内设计思潮之后,我真的是受益匪浅。对于一个不是
很了解什么是室内设计的人来说,去更多地接触它,是充满恐惧和新鲜感的。所以我抱着一种紧张而又迫切想要走进去的心情去思索,去上这门课。所以,每节课,很认真地听课,听老师不断地表达着他对于建筑的思考,听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我的想法,衡量自己的思考试与老师同学的不同和差距。感觉每节课,上的都很充实。
第一天,让我首先印象深刻的是老师说的那句:设计到最后,设计的是修养。我每每在思考这句话,设计到最后,是修养,这并不是一个人对于建筑造诣有多深,而是他有多深的品质与素养。设计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最真诚最纯洁的东西。
渐渐地入门当代的设计,各种设计思潮涌来。第一个接触的思潮自然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自然当数文丘里。他是后现代主义的使者,有体现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他的母亲的住宅如图(1)最为出名。后现代主义既有文脉的继承,具有暗示性隐喻的特征,又有装饰性。后现代主义开辟了非理性的思潮,反对理性。斯图加特美术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充满了自由,非理性,又格外的喜爱拼贴。很自由活泼,不拘谨,打破一种和谐的美。其实我特别喜爱后
(1)
现代主义,体现人内心的自由
向往,设计有时候就需要我们去打破规矩,去创新,创造一种新的东西,来适应人内心的和谐,真正的满足于人。往往为设计而作的设计,都是一种不成功的设计。其实设计往往没有好坏,往往坏的就是好的,好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华罗庚说过:正因为你说是坏的,有可能是好的。
接着孟菲斯风格,这是一种接近后现代主义的风格。最著名的代表作的大概是意大利的古比波酒吧。夸张,野性,错落无序。学习了新理性主义。孟菲斯风格的主要特征是后现代主义,舞台化,戏剧浪漫化,夸张。
另一种风格是新理性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古代建筑,秩序感等。我不是很喜欢这种风格,对它感觉体会也不是很深。
另外,还学习了新地方主义。我想这是一种很好的风格。做建筑,就应该有地域文化,第一特性。而不是现在这样,全世界模仿钢筋水泥,高楼大厦。在那里做建筑,就要有哪里的味道。比方说做徐州的建筑,就要在打上徐州的烙印的同时,再去创新。徐州的标志,青砖,汉画像等,可不可以变成一种新的符号,用在某些适当的场合。这样或许更加贴近徐州这座古老的城市,不像大玻璃窗扎眼不和谐。我想做地域风格最好的国家,大概属于日本了。解构主义主义的学习,和后现代主义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解构主义大多都是斜的东西。比方说盖里的会跳舞的房子如图(2)。解构主义来自于80年代的思潮解构思潮。德里达提出解构。解构主义就是试图颠覆既定的规则。即是质疑人类即定的规则。
另外是新现代主义的学习。新现代主义,就是70年后,按正统做的几何造型,运用现代的材料,功能特别(2)
的讲究。注重功能,不要求炫,却追求一种新颖。像贝聿铭做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如图(3),就是一个代表。它的体量感很强,没有窗户的原因,是因为美术馆的采光点不同,反光点也不同,所以要考虑光照。并且,没有窗户,里边的
温度适中。另外,我学到一般处理光线可以考虑反光玻璃,双玻璃等,也可以做好保温率。美术馆的形状也很特别,做成这样,中间空,可以采光,光亮,因为画不在中厅,自然性。美术馆的功能,具有安全性。根据功能,有很注重采光。基本无天光,用特殊的采光。新现代主义,运用了很多解构主义的东西,很现代和创新。加入了新的语言,当代的语言。注重功能(3)的要求,来做设计。
高级派和有机设计,生态设计和loft设计的学习,我总感觉他们有一些共同的东西。高级派是一种新的东西,形态高技术,建设方式也高,内部功能也高。很多具有交换性。创造了现代文化的功能和形态的解构。
而有机设计,大多都是弧形的,流动的,有生命的。建筑亲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有生命的感觉。是活的建筑。和自然能融为一体,有生命的建筑。活是自然,可生长,呼吸,循环孕育,生长等含义。曲线,就是一种象征上命体的线条。如图(4)
而生态设计,生态不一定是曲线。生态是指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低碳,低消耗,二次利用,无污染,利用废旧材料等。Loft设计是利用旧空间,就设计的改造。
接下来学习的就是各种空间,折叠空间到现在我也还是云里雾里的感觉。只知道折叠空间就是一种折子理论,不分内外,。互相包裹,不可分离。就像生活的表层和内在是一致的。人,有时候是建筑的立面中的东(4)西。人也是建筑材料,是活动的工具。动态空间就是用动态方式,适应不确定的需求。模糊性。墙面等先不要急着确定它的板式材料等。我觉得这个很好。动态空间肯定会越来越被大多数人所追求,因为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不确定。各种奇思妙想,标新立异。喜好也在不停地改变。也许今天心情好,我想要绿色轻快地色调,明天有了压力,我就想要黑色来搭配内心的不安。所以留一部分不确定的空间,给未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混沌空间。混沌,是一种理论,一种学术理论。混沌空间的主要特征是,1:事物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分形的。
2:不可预见性,随机性。是随机变化,很难预料到的。3:空间的不确定性。
涌现空间的学习。涌现空间就是弯曲,孔洞等,有机型。涌现,是植物动物的生长就是涌现。建筑的方位要有一个参数设计.像最理想的方位。最合适的风向(通风口,出风口的设计)各种自然原因等形成一个参数,成为一个模型。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心里参数,情感参数等。
自然材料的运用,现代的奢华中,来一点自然材料,在质朴中透漏出低调的奢华。像利用竹子编成房间的隔断等等。自然材料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家中放一点自然材料的东西爱,总有一种特殊的味道,给人一种特殊的感情。
后来还学习了交互空间就是互动空间等,我就不一一列举各种风格了。学习了这么多的思潮,不仅让我了解到各种思潮的思想,老师还从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些其他的更重要的知识。首先是学术论文的格式的学习。平时我总想论文就是随便写写的事情,没有什么好研究的。所以平时也懒得去探索论文的事。但是在老师的要求中,当我走进论文格式时,发现原来其中还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规范。有这么多我不了解的东西。我突然意识到,有好多东西,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而其中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探索。平时也总是不到万不得已而不去做,突然觉得自己需要好好的学习一些设计之外的东西,不能只是想着那些有关设计之类的东西。我们所了解的知识是如此的浅薄和卑微,我们需要低下头,去思考,去学习了。知识的东西,需要不断的学习。
另外,很重要的是老师讲述王澍。让我们对于王澍的探索,一步步引导我们走进王澍,了解王澍的品质。让我们从王澍身上学习去做一名好的建筑师。从王澍身上学习一个建筑师应有的品质和素养。老师说,现在受欢迎的像我们刚毕业的设计师。首先,电脑绘图要好。其次是,cad画的规范(能力思维清晰),工人你能看懂。追寻光线等,要多了解电路,灯光,照度,家具布置,材料,铺装,贴板等,制图要规范,能做一两张详图。会和人交往,口若悬河或者夸夸其谈。手绘要强一点。突然觉得这每一大向中,都有很多细节。就像灯。首先要了解水电灯,灯光的明度及基本的安装。突然想起陈真说的那句,每个设计师都是杂家。要学好一门专业,就要一专多通,否则,路永远不会很长。
学习这个课,还有很重要的一个进步,就算是我学会了画一些小图,把理论转化为图纸,自己动脑去思索,而不是简单地点头说了解,而是切身体会,用手画出脑中的想法。并且也练习了手绘功底。
另外就是那天老师突然问我们:大师喜欢用新材料还是旧材料?像大多数人人一样,我想大师一般年龄比较大,应该比较喜欢传统的东西。但老师说,看看大师,他们往往喜爱新材料。想想真的很佩服大师,不愧是大师。他们思想前卫,跟得上时代步伐。思想并不像有些年纪大一点的人,无法接受新的东西。并且学得很快,能够很快的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这也许就是大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区别:
1.一个好的建筑师,喜欢创新的东西。2.喜欢对于自己的作品创新。
3.他们不追求过分的豪华,往往更多的是极简主义。(无论是空间,材质,结构和创意等)。
4.大建筑师一般不注意“好”东西,而更多的是去破坏。5.大建筑师喜欢用新的东西,喜欢技术的创新与材料的更新。6.他们往往喜欢模糊倾向。常常做一些模糊的设计。他们往往会牺牲一点功能,增加一点人情味。也喜欢保留一点过去,留下一点点的故事情节。
7.他们大多具有线性思维。
以上就是我学习这门课后对各种思潮真实的体会和建筑本质的了解。不仅练好了手绘,也增加了我对于室内设计学习的信心,让我对以后学习的受益颇多。
扩展阅读:当代建筑与室内设计思潮课程总结
《当代建筑与室内设计思潮》课程总结
当代建筑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设计。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建筑和室内设计舞台呈现出新的多元化格局,设计思想和表现手法更加多样。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发表了被称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宣言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并设计了“栗子山住宅”标志着后现代主义开始形成。70年代理论家詹克斯在《后现代建筑的语言》中正式提出和运用了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的后现代主义表现文脉、隐喻与装饰,基本理念是追求设计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开辟了非理性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设计在设计当中运用大量传统设计的元素或符号,并把一些不相关联的东西拼贴在一起。后现代主义突破了传统的既定的设计模式,形成了新的设计思维和观念。后现代主义在形式和艺术方面进行了探索,将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与人们的需求相结合,但有时也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孟菲斯风格是70年代后期在意大利发展形成的,代表人物有埃特勒苏特萨斯、米凯尔卢奇等人。他们从多种设计中寻求灵感,新艺术运动、波普艺术、东方艺术、原始艺术等都给他们以启示。他们反对单调冷峻的现代主义,提倡装饰,追求装饰艺术与设计功能的和谐一致,强调手工艺方法的作品创造。孟菲斯流派新型材料、响亮的色彩和富有新意的图案。在室内设计上注重风景效果,常常对室内界面表层进行涂饰,具有舞台布景般非恒久性特点,在构图上往往打破横平竖直的线条采用波形曲线、曲面与直线、平面的组合来取得室内意外的效果。
新理性主义酝酿、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基本上沿袭了理性主义,有人说新理性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回归,但是新理性主义所讲的理性又不同于理性主义,可以说新理性主义是在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做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新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就是意大利建筑师阿尔瓦罗西,在其1966年的著作《城市建筑》中,他强调了已经确定的建筑类型在其发展中对城市形式的形态结构所起的作用,拒绝“形式追随功能”的做法,提出问题回到理性。新理性主义强调建筑形体造型简化至极。
新地方主义是一种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设计,强调乡土味和民族化的设计流派,他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和设计模型,而是在设计中尽量的使用地方材料,表现因地制宜的特色,使得整体风格与当地的风土环境相融合,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其突出的代表人物查尔斯柯里亚,柯里亚的设计深受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的影响,他将现代主义的原则与印度的风土和文脉相结合建造了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印度建筑“管子屋”。新地方主义的一些代表性设计都是将地域性与时代性结合在引入传统的同时注入新的理念及技术。新地方主义是一种执着与地域特征的寻根倾向一种像非主流文化回归的倾向。
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为代表所提出的哲学观念。建筑与室内设计中解构主义派对传统古典、构图规律等均采取否定的态度,强调不受历史文化和传统理性的约束,是一种貌似结构构成解体,突破传统形式构图,用粗放的流派。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他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在建筑设计的原则上变形与
移位。弗兰克盖里被公认为是解构主义建筑的积极实验者,盖里的建筑显示出强烈的动荡、失衡、扭变、冲突之类的意象。盖里住宅是其代表著之一,在这个这个建筑中运用了大量的廉价材料。餐厅拐角处透明的玻璃窗倾斜,似乎正向下滑落,厨房的窗和顶则像是一从天而降的正方体倾斜的撞进房子里,以此来扩大房屋的采光面积和观赏屋外的大树。此外住宅的其他地方也是不守规则的、放纵的形态。解构主义颠覆了既定的规则,给人们的视觉呈现不一样的感受。
新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对于现代主义进行重新研究和探索发现的设计风格,新现代主义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重视人的感情需要。在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在建筑上通过六面形的造型来达到重空间。在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在建筑与室内设计环境的造型与审美方面,具有与现代主义相似的追求抽象与纯净、很少装饰的倾向。迈耶、贝聿铭、安藤忠雄的人是比较典型的新现代主义者。
极少主义兴起于上世纪60、70年代,极少主义的设计师运用简单的几何形态构建建筑物的造型、空间与环境,追求简单、纯净的审美效果。在建筑上,他们以减少、否定、净化来摈弃琐碎,去繁从简,以获得建筑最本质元素的再生,获得简洁明快的空间,在简洁的表面下往往隐藏着复杂精巧的结构。追求的是空间的质量,材料的体现。
高技派推崇的是建筑或室内设计的高技术性与机器文明,高技派重视地区文化,历史环境和生态平衡。比如福斯特多年来对生态技术的持续关注,格瑞姆肖的钢梁,钢索,桅杆的帆船式结构和独创的外张式幕墙系统,霍普金斯的帐篷结构探索等等。高技派的设计风格就是要跳出半机械、半手工的传统制作方式,把工厂化的大生产的特性凸现在人们眼前。
有机设计讲求“活的建筑,活的空间”,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有机设计最早由莱特于1908年提出,并迅速成为现代设计初期见有影响力的建筑流派。有机主义打破了直线与几何学的设计,使用了曲线和富有变化的造型。有机现代主义的本质和基础仍然是功能主义的,所谓“有机”即是指它的形式较现代主义更为自由。
所谓生态设计,是以不破坏环境、低耗的设计,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如太阳能利用技术、新材料的利用、雨水的收集利用技术以及地下水的有效利用技术,这些高新技术都能使现代建筑走向生态之路。
LOFT这个词就剥褪了顶楼、阁楼或厂房、仓库的原始外衣,换上了先锋艺术的时装。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LOFT这种居住生活方式首次在美国纽约出现。当时,艺术家与设计师们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社交、娱乐、收藏等各种空间,在浩大的厂房里,他们构造各种生活方式,创作行为艺术,或者办作品展,淋漓酣畅,快意人生。而这些厂房后来也变成了最具个性、最前卫、最受年轻人青睐的地方。在20世纪后期,LOFT这种工业
化和后现代主义完美碰撞的艺术,逐渐演化成为了一种时尚的居住与工作方式,并且在全球广为流传。如今,LOFT总是与艺术家、前卫、先锋、798等词相提并论。LOFT的空间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梦想中的家、梦想中的生活,丝毫不会被已有的机构或构件所制约。人们可以让空间完全开,也可以对其分割,从而使它蕴涵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在当代多元混沌的现实中,存在一种新型空间形式折叠空间:通过楼梯、坡道与楼板的功能复合,形成多维连续路径,以突破“层”的限制,使建筑室内空间呈现平滑、混沌的整体表面化倾向。
建筑设计的关键之一就是建筑要具有一定的灵性。而动态空间就是这一灵性的典型代表。动态空间形态因其富有的跳跃性和灵活性成为最常应用的一种空间形态。动态空间是相对于静态空间而言的,即在动态空间中除了由人产生的动态外,还包含了其他产生动态的因素以及使人产生动感的因素.建筑空间作为人们行为活动的载体,需要建立沟通和对话的意识,空间和空间的相互流通、穿插,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渗透、融合,以及寻求空间环境与人的心理、情感、行为模式的默契,并以此作为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
混沌空间设计的核心是非线性思维,它具有分形不规则和随机性的特点。21世纪开始之际,关于建筑哲学与设计方法重新思考的基点趋向于“混沌空间”─时代多元文化的冲突、混合以及建筑与城市的秩序、无秩序复合空间变形。混沌学认为人们处于一个变化的、不规则的、混沌的、不受决定论控制的世界,这个世界以一种混沌有序的深度结合方式所构成和呈现。混沌设计否定设计存在某种简单或直接的因果关系,他们是以一种随机的,不规则的形态组合在一起的,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效果。
20世纪70年代的“涌现”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系统科学的开创者贝塔郎菲最早提出了涌现的概念,是作为系统科学的重要概念提出的,他把“涌现”定义为系统的整体界定产生的一种性质。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运用参数化设计是涌现空间的表现形式,运用参数化设计可以充分的考虑到各种因素,使得设计更加能适应环境。但是参数化设计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太机械化、物质化,没有思想。
以上是我在《当代建筑与室内设计思潮》这门课中了解到的建筑各派的发展及特点。在这门课中看了不少的大师的建筑作品,可以说是获益匪浅。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文丘里的“栗子山住宅”也叫“母亲的住宅”。“母亲住宅”建筑规模不大、结构也很简单,但是,功能周全,到位而充满温情地满足了家庭的实际
活动需要。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于建筑的理解方式,它体现了文丘里所提出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以非传统手法对待传统“的主张。
作为一名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应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立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不仅仅是停留在功能齐备,甚至视觉美
感上,人们将更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人们想要在自己栖居的家里更多地体现属于自己个性化的东西,更多地体现自身的品味及自己的潜在需求,那么,这就需要设计师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比如:雕塑、雕刻、园林、中西古文化,甚至服装、布艺、陈设、摄影、收藏等等,以便让家居设计有着更丰富的表现手法,更好地体现家居的品味。哪一位大师不是“杂家”,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可以去丰富自己,去接触不同的知识、不同的专业,相信这样对于我们专业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正如王澍所说“不想当工匠的哲学家不是好建筑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艺术思潮课程的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艺术思潮课程的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