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环评资料总结

环评资料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1:26:39 | 移动端:环评资料总结

环评资料总结

定量分析方法一、化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等。二、仪器分析法:。最重要的一类是利用物质的光学性质进行测定的,称为光学分析法。例如利用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可见、紫外、红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接受能量使原子处于激发态并产生辐射和吸收特征光谱现象进行分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另一类是利用溶液的电化学性质的分析方法如电重量分析法、电滴定分析法和极谱分析法等。还有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的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使不同的组分得到分离后再测定的色谱分析法(又称为层析法)。主要有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一般要考虑四个方面的要求:分析时间、准确度、灵敏性和选择性

如果试样中Fe2O3的含量较低时,常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在pH=811的溶液中,Fe3+与磺基水杨酸生成黄色配合物,可进行比色测定,其它离子都不干扰。

由实验测得的滴定终点可以接近化学计量点,但它们之间总存在着很小的差别,由此引起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标准溶液的配制;直接法,标定法

离子强度;I=1/2(c1z21+c2z22+?+ciz2i)

aA=γA[A]K0=aCaD/aAaBKc=[C][D]/[A][B]

Kc=[C][D][A][B]=aCaD/aAaB×γAγB/γCγD=K0γAγB/γCγD混合常数KM=(aH+)[B-]/[HB]=Kc/γB-

滴定分析法: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1.为什么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有确定的计量关系?什么是“化学计量点”?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称为滴定剂)溶液从滴定管滴加到一定量待测溶液中,直到所加试剂溶液与待测物质恰好按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时,滴定到达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

当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或某些物理性质(如电位、电导或吸光度等)发生突变时终止滴定,此时滴定到达了滴定终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实验测得的滴定终点可以接近化学计量点,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小的差别,由此引起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

2.什么是基准物质?作为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

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溶液浓度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物质的组成应与化学式相符

纯度高,杂质含量应低于滴定分析法所允许的误差限度,一般情况下试剂的纯度应在99.9%以上。稳定。

5.什么是滴定度?滴定度和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换算?

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待测组分的质量(单位为克),以T待测物/滴定剂表示。以HCl滴定Na2CO3为例,推导滴定度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公式。反应为

2HCl+Na2CO32NaCl+H2CO3?→?H2O+CO2

6.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有哪些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应怎么办?反应按一定的化学反应式进行,即反应具有确定的计量关系反应必须定量地进行完全,通常要求达到99.9%以上反应速度要快有比较简便、可靠的方法确定终点酸碱滴定

平衡常数Ka称为酸的离解常数Kb称为碱的离解常数

Kw称为水的质子自递常数,或称水的活度积共轭酸碱对:pKa+pKb=pKw

[B]=cKa/[H+]+Ka[HB]=c[H+]/[H+]+Ka分布系数:δHB+δB=1[H2A]=c[H+]2/[H+]2+Ka1[H+]+Ka1Ka2[HA-]=cKa1[H+]/[H+]2+Ka1[H+]+Ka1Ka2[A2-]=cKa1Ka2/[H+]2+Ka1[H+]+Ka1Ka2

列质子条件式时,必须选择适当的物质作参考,以它们作为水准,来考虑质子的得失。这个水准称为质子参考水准(又叫零水准)。通常选择溶液中大量存在并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作为零水准,然后根据质子转移数相等的数量关系列出质子条件式[H+]=[OH-]+[A]a[H+]=[OH-]+[A]b

[H+]=[OH-]+[HA-]+2[A2-]

[H+]=cKa(开方)两性物质[H+]=Ka1Ka2(开方)

酸、碱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缓冲)作用的溶液。

缓冲溶液一般由浓度较大的弱酸及其共轭碱组成,如HAc-Ac-,NH+4-NH

扩展阅读: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整理

王兰08环评二班

一、绪论

1、1环境影响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人类活动的内容可分为: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环境影响分类:(1)按影响的来源;(2)按影响程度;(3)按影响效果;

(4)影响方式。

1、2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是一项人类活动尚未开始之前,对其将来在各个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估,以利于有效保护资源环境和景观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

评价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单个见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等。

基本功能:即判断、预测、选择、导向。

1、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区别:前者是科学与技术,后者是进行评价的法律依据。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具有法制性和规范性,纳入了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分级管理,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二、环境标准和环境目标

2、1、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六类两级”。

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两级: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颁布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区,应执行地方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要严于国家排放标准。2、2环境标准简介:①标准识别: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GB国家强制标准;GB/T国家推荐标准;GB/Z

国家指导性技术文件国家环境保护标准:GHZB-国家环境质量标准;GWP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

准;GWKB-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

国家环保总局标准:HJ国家环保总局标准;HJ/T国家环保总局推荐标准;②环境质量标准: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水质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0820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环境噪声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行业性:《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199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1*)等2、3环境目标:

能基本满足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群健康要求的环境目标,也是政府为改善辖区内环境质量而规定的在一定时间内必须达到的各种环境质量指标值的总称。

环境规划所确定的目标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环境质量目标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2、4环境容量:区域自然环境或环境要素对某污染物的容许承受量或负荷量。

三、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3、1环境影响评价遵循的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导性原则、等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随机性原则、社会经济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3、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级:

环境影响报告书: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而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表: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而编写。环境影响登记表: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而填报

环境影响登记表。

3、3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

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评价大纲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批

3、4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3、4、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3、4、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委托前期工作编写大纲大纲评审大纲报批签订评价合同开展评价工作编写报告书报告书评审报告书报批

工作流程图:

3、4、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的确定:

一般分为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评价次之,三级评价较简略划分依据: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3、4、4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应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前编制,是具体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文件;是检查报告书内容和质量的主要判据。应在充分研读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后形成。

评价大纲内容:总则

建设项目概况

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环境现状调查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清单

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经费概算

3、4、5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3、4、5、1遵循的原则:

①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报告书。

②文字应简洁、准确,图表要清晰,论点要明确;复杂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主报告应简明扼要,分报告中将专题报告、计算依据列入。

③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编写。3、4、5、2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①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②基础数据可靠;

③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合理;④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

⑤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

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参加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人员应该有上岗证,并分别在报告书中署名。3、4、5、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已有规定,以下是报告书的编排格式:●总论:

①项目由来

②评价目的③编制依据

④评价重点与环境保护目标⑤评价范围⑥评价标准●建设项目概况:

①建设规模

②生产工艺简介及工程分析③原料、燃料及用水量(总量和单耗总量)

④污染物的排放量清单及主要污染物的单位排放系数⑤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

●环境现状调查:

①地理位置(附平面图)

②地质、地形、地貌和土壤情况,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的

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情况

③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

④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

情况

⑤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

要的政治文化设施情况

⑥社会经济情况⑦人群健康状况●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①建设项目污染预测

②评价区内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影响②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影响③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影响④土壤及农作物环境影响分析⑤对人群健康影响分析

⑥振动机电磁波的环境影响分析

⑦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⑧景观生态的综合环境影响分析

四、工程分析

4、1工程分析的概论

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全局的关系;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4、1、1工程分析的作用:①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②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③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④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4、1、2工程分析的原则①体现政策性②具有针对性

③应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定量且准确的基础资料

④应从环境保护角度为项目选址、工程设计提出优化建议4、1、3工程分析的方法

类比法:3个相似性(找相似的项目)物料平衡计算法:投入=产品+流失查阅资料法(评价等级较低时用)4、1、4工程分析的内容

原则上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包括建设项目的类型、性质、规模、开发建设方式与强度、能源与资源用量、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来确定。

4、1、4、1工程概况

工程一般特征

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物料及能源消耗定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4、2

统计污染物排放量的过称中,对于新建项目要求算清两本账:一本是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A);

另一本是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消减量(B)。而污染物最终排放量=A-B

对于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要求算清三本帐:

第一本是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前现有污染物实际排放量(A);

第二本是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按计划实施自身污染物排放量(B);第三本是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后能够实现的削减量(C);而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A-C+B,主要体现—以新带老‖的思想。4、1、4、3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①卫生防护距离与安全防护距离②工厂车间布置合理性分析③附近村镇居民拆迁必要性分析

4、1、4、4补充措施与建议

①关于合理的产品结构与生产规模的建议②优化总图布置的建议③节约用地的建议

④可燃气体平衡和回收利用措施建议⑤用水平衡与节水措施建议⑥废渣综合利用建议

⑦污染物排放方式改进建议⑧环保设备选型和实用参数建议⑨其他建议

4、2污染资源调查与评价4、2、1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污染源调查的目的弄清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途径及污染源的类型与位置,判断主要污染物及主要污染源,为环境评价与环境治理提供依据。4、2、1、1工业污染源调查

概况生产工艺能源及原材料水源生产布局生产管理

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污染物治理污染危害及事故

4、2、1、2农业污染源调查

农药使用情况化肥使用情况农业废弃物水土流失情况

农业机械使用情况

外来物种入侵与转基因污染的风险

4、2、1、3生活污染源调查

城市居民人口调查居民用水排水情况

生活垃圾民用燃料

城市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处置

4、2、2污染源调查方法

4、2、2、1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强度的计算方法

①物料平衡法基于物质不灭,对主要污染物

②排污系数法(经验计算法)常用(公式为:污染物的排放量Ei=

产品产量M×排污系数Ri)

③实测法适用已有污染源④类比法

⑤经验公式法(SO2排放量的计算)即Gso2=1.6BS(1-ns

4、2、3污染源评价

综合评价的方法:①等标污染负荷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i=Ci/Coi×Qii=1,2,3,┅┅,n)

Ci某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Coi某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Qi含某污染物的介质排放

②等标污染负荷比

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P为该区域内所有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Pi之和;污染物i占工厂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i=Pi/Pn评价区污染物i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m=Pm/P污染源j占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n=Pn/P4、2、4主要污染物的确定

将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进行排列,从小到大计算累计百分比,确定主要污染物。

4、2、5主要污染源的确定

将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进行排列,计算累计百分比,确定主要污染源。五、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定量地评价拟建项目建设前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识别对大气环境的哪些质量参数产生影响,预测建设项目投产后大气污染指数的变化,解释污染物质在大气中的输送、扩散和变化的规律,提出建设项目污染源的控制治理对策。5、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5、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

判据:等标排放量、地形(或:污染源强、质量标准、地形)

QPii109

Coi

式中:Pi等标排放量,m3/h;Qi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oi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小时平均浓度,mg/m3。评价工作级别:Pi(m3/h)9988Pi≥2.5×102.5×10>Pi≥2.5×10Pi

PijGijSiGij为污染源j污染物i的年排放量,Si为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5、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3、1评价工作程序:

调查阶段环境监测评价分析

5、3、2现状监测:

确定监测范围监测点数目和布设监测时间和频率

5、3、4内容: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源,污染气象

因子筛选原则:等标排放量的大小,特征污染物,现状值差的

监测布点原则:代表性和实用性监测布点方法: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布点;主导风结合均匀性布点。

现状评价:单项质量指数法Ii=Ci/Cio式中:Ci监测值,mg/m3;

Cio评价质量标准限值,mg/m3

Ii质量指数,Ii≤1,清洁,Ii>1,污染。5、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5、4、1预测方法

①三级评价项目,建议采用正态模式(高斯模式)进行预测。

②一、二级评价项目,可采用正态模式(包括某些修正的正态模式)或平流扩散方程、随机游动等数值模式预测,预测中应估计到地形的影响及气象平均场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尽可能估计污染的迁移转化规律。

③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在可能出现背风涡以及下沉、下洗气流的复杂地形或高大建筑物附近,必要时,还应通过室内模拟(风洞、水槽)试验进行预测。5、4、2预测模式

高斯模式(正态模式)统计模式

假定条件

污染物稳定且保守

地面全反射,没有沉降、吸收流场均匀定常

平均风速不能太小

标记粒子在Y、Z方向上均满足正态分布

①无界空间情况(不考虑地面情况)

y2z2C(x,y,z)exp(2)exp(2)

2yzu2y2zQ有很强的假定,限定条件多未考虑地面、地形条件气象条件仅考虑风速

污染源空间位置没有考虑等等需要进行修正

②有界情况下,考虑地面及源高的影响,利用像源法

(zHe)2(zHe)2Qy2C(x,y,z)exp(2){exp[]exp[]}222uyz2y2z2zσy,σz扩散参数

He有效排放源高

③污染物在地面浓度的分布

Hy2C(x,y,0)exp(2)exp(2e2)2Qyzu22y)zyexp(z)exp(C(x,y,z)222yzu2y2z5、4、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短期平均浓度分布和长期平均浓度分布

六、水环境影响评价

6、1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分为: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而本次重点介绍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6、1、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的参数依据按排放方式点源如工矿废水、生活污水通过分类管道、沟渠集中排放Q污染物类型非点源如农田排水、矿山排水、城市与工业区路面排水2按污染性质持久性污染物如无机盐、重金属等分类非持久性污染物如好氧有机物酸碱度热效应以pH值表示以温度表示6、1、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为三级

低于第三级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只需按照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有关规定,简要说明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等,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m3/d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一级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二级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三级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201*0复杂中等简单

6、2水环境现状评价6、2、1调查内容

6、2、1、1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

以收集资料为主

需补充测量时,应在枯水期进行

水文测量的内容与拟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密切相关。与水质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量,原则上只在一个时期内进行

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应根据评功等级、水体的规模决定

6、2、1、2现有污染源调查

点源调查:点源的排放特点,排放数据,用排水状况,废水处理状况调查各排污单位废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事故状况等。非点源调查:工业类非点源调查、其他非点源调查。污染源采集分析方法:按照GB8978的规定执行。污染源资料的整理和分析6、2、1、3监测的断面和采样点布设①一般应布设对照、控制、削减三类断面特别应注意:调查范围的两端

重点保护水域及环境敏感点附近水域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入)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有污水排入)

重点水工构筑物附近(如取水口、闸坝)交界断面

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500米处②采样点布设:

断面确定后,根据河宽布置采样垂线:小河设一条中泓线

大中河:宽<50m设两条;宽>50m设三条每条垂线上,根据水深设置采样点:水深<1m,在0.3处设一点水深是15m,在0.5处设一点

水深>5m,水面下0.5处设一点,水底上0.5处设一点③样品数量:

一级评价:每个水质采样点取1份水样二级评价:每条采样垂线取1份混合水样三级评价:每个断面取1份混合水样6、2、2水环境现状的评价方法6、2、2、1单污染指数评价法:

取某一评价因子的多次监测的极值或平均值,与该因子的标准值相比较。

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当有一项指标超过相应功能的标准值时,就表示该水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该功能的要求,因此单因子评价法可以非常简单明了地了解水域是否满足功能要求,是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

CSijijCsi

Cij为第i个污染物在j监测点的浓度;Csi为水质参数i的地表水水质标准。(对某个具体的指标:若其水质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6、2、2、2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将多项评价因子的监测值通过加权平均等多种数学方法换算成综合污染指数用以判断水体污染程度,该方法多用于不同水体环境质量的比较或同一水体不同时期的质量变化评价。

①内梅罗平均值公式:1222cmaxcc2

式中:C内梅罗平均值(mg/L)

Cmax水质参数的最大监测值(mg/L)c水质参数的平均监测值(mg/L)

6、3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预测范围:与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相同或略小预测原理自净作用

预测方法数学模型、物理模拟、类比调查评价将预测结果与环境质量标准对比6、3、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6、3、1、1预测条件的确定

预测点的确定:已确定的敏感点;环境现状监测点(利于进行对照);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重要水工建筑物、水文站;需要预测河流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时,应在该段河流中布设若干预测点;当拟预测溶解氧时,应预测最大亏氧点的位置及该点的浓度;可在排放口附近的适当水域加密预测点,以便确定超标区的范围。6、3、1、2预测方法

数学模型:最为常规的方法,具有预测功能,但依赖参数的有效性及模型的合理性。

物理模拟:相似原理,但花费较高,且只能模拟个别几种情况,有些实际条件在实验中很难体现。

类比调查:只适合低级别的情况,一般不用。6、3、1、3预测模型的选择

在河段内有支流汇入,且沿河有多个污染源,采用多河段模型;废水排入河流后与河水迅速完全混合后的浓度,持久性污染物与河水完全混合后的浓度预测,可采用零维模型;

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比较均匀分布的中小型河流的水质预测,采用一维模型;

污染物浓度在垂向比较均匀,而在纵向和横向分布不均匀的大河,采用二维模型。

对水面宽、深,流态复杂的河流的水质预测,应采用三维模型。6、3、1、4拟预测水质指标的确定

对河流,可以按下式将水质指标排序后从中选取:ISEcpQp(csch)Qh

ISE越大说明建设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指标的影响越大。一维稳态水质模型

稳态:在均匀河段上定常排污条件下,河段横截面、流速、流量、污染物的输入量和弥散系数都不随时间变化。

同时污染物按一级化学反应,不考虑源和汇,则有如下解:

v

cxc0exp[(1m)x]2D4K1Dm1v2

二维水质模型

在稳态条件下,河流中污染物运移的二维模型为:2c2cccDxDuukc0yxy22xyxy

在均匀流场中,且污染物连续排放情况下,式(10-153)可得到解析解:Qc(x,y)exp[24h(x/vx)DxDy(yvyx/vx)24Dyx/vxkx]exp()vx

6、3、2地表水环境影响的评价6、3、2、1评价方法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

(1)一般情况建议采用标准指数法。

(2)对几个建设项目在一定时期内兴建且向同一地面水环境排污的情况,采样自净利用指数法。在j点的污染物i的自净(容量)利用指数Pi,j为:P98

i,jhi,j自净能力容许利用率

Pi,j

sihi,j

溶解氧的自净(容量)利用指数为:DOhjDOjPDO,jDODOhjsPi,j≤1:污染物i在j点没有超过允许利用容量。Pi,j>1:污染物i在j点已超过允许利用容量。

(3)环境现状已经超标的情况,可以采用标准指数法。

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建议采用与环境现状评价相同的方法(幂指数法、加权平均法、向量模法、算术平均法)。6、3、2、2地表水环境评价结论

评价建设项目的地表水环境影响的最终结果应得出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能否满足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结论。

有些情况不宜做出明确的结论,如建设项目恶化了地表水环境的某些方面,同时又改善了其它某些方面。这种情况应说明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正影响、负影响及其范围、程度和评价者的意见。

下面两种情况应做出可以满足地表水环境保护要求的结论:

(1)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除排放口附近很小范围外,水域的水质均能达到预定要求;

(2)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某个阶段,个别水质参数在较大范围内不能达到预定的水质要求,但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可以满足要求。

下面两种情况原则上应做出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保护要求的结论:(1)地表水现状水质已经超标;

(2)污染消减量过大以至于消减措施在技术、经济上明显不合理。

对于北方河流,由于河流中流动的是污水,常常达标排放的建设项目废水水质好于河水水质,预测一定程度上失去意义;对于季节性河流,如何预测其影响;当污水进入城市下水道时,常常评价的是污水能否满足进入下水道水质标准;

从总量控制上来探讨可能更合适。

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两类:一类是评价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影响;另一类不仅评价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还分析和预测对经济、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对象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7、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它以非污染生态评价为主。

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适用范围: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业、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

区域生态质量的评价指标可概括为六项:即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适宜性和生存威胁。7、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7、2、1评价范围:

没有一个具体的原则

对于道路,管线工程,200-400m

一般建设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包括:直接作用区、间接作用区、对照区

7、2、2评价等级:

(1)生物群落变化情况(2)区域环境变化情况(3)水和土地变化情况(4)是否敏感区(5)工程影响范围

7、2、3评价工作级别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情况工程影响范围>50km220-50km2影响对象识别识别影响作用的受体影响效应识别性质、程度、可能性重要生境识别7、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7、4、1调查方法:收集资料、收集相关规定、现场调查7、4、2现状调查内容:

①生态系统调查

②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③自然资源调查

④区域敏感保护目标调查

⑤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规划调查

⑥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7、4、3评价层次:

生态系统因子层次上的状况评价生态系统整体结构与环境功能的评价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资源的评价

7、4、4评价类型:

生态系统质量评价

从社会经济的观点评价生态系统

7、4、5评价分类①群落评价:群落保护类别评价、植物群落环境功能评价②栖息地(生境)评价所用方法:分类法、相对生态评价图法、生态价值评价图法、扩展的生态价值评价法③生态系统质量评价:考虑植被覆盖率、群落退化程度、自我恢复能力、土地适宜性等;按100分制给各特征赋值;④生态系统质量按下式计算:

按EQ值将生态系统分为5级:100-70,69-50,49-30,29-10,9-0生态环境影响评价⑤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将受影响的生态系统的类别;有无特别值得关注的荒地或自然景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是什么;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冲击;估计损失的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估计生态累积效应和趋势。⑥工程排放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气载污染物对植被的影响、重金属在植被和土壤中的沉积、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累积⑦土壤污染影响评价:土壤退化预测、土壤侵蚀与沉积预测、污灌残留量预测土壤中农药残留量预测、土壤环境容量计算7、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内容:不利生态影响和有利生态影响。生态环境的替代方案:最终的目标是使选择方案具有环境损失最小、费用最少、生态功能最大。

八、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8、1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8、1、1划分根据噪声源种类、源强及其所处地区的声学环境功能要求,通常将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

噪声级增量达510分贝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噪声级增量达3--5分贝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较多的情况,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噪声级增量为3分贝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应按三级评价进行工作。

8、1、2评价工作级别的基本要求

一级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①环境噪声现状全部实测;②噪声源强逐点测试和统计;定型设备可利用制造厂测试资料;③按车间或工段绘制总体噪声暴露图;④评价项目齐全、图表完整、预测计划详细;⑤预测范围覆盖全部敏感目标,并绘制等声级曲线图;⑥提出噪声防治对策方案,内容具体实用,能反馈指导环保工程设计。二级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①现状调查以实测为主,利用资料为辅;②噪声源强可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类比计算;③评价项目较齐全,预测计算较详细;④绘制总体等声级曲线图;⑤提出防治对策建议,能反馈指导环保工程设计。三级评价工作的基础要求:①现状调查以利用资料为主;②源强统计以资料为主;③不作环境影响评价,只作影响分析;④提出防治对策建议,能付诸实施。8、1、3环境噪声评价工作范围:

对于工矿企业环境噪声评价范围,一般以厂界为标准。若拟建项目周围有敏感目标,则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一般外延100300m。

对于呈线状声源性质的拟建项目,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范围一般确定为中心线两侧各200---300m。

对于拟建机场,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范围一般确定为主要飞行航迹跑道两端各15km,侧向各2km。8、1、4环境噪声评价工作程序: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TJ/T2.4

1995)有相关规定。见图: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评价范围内现场踏勘确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噪声部分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和测量噪声源调查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及测量受影响人口调查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与噪声有关的内容)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噪声级预测、受影响人口预测噪声管理法规与标准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噪声防治对策噪声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8、2环境噪声现状评价8、2、1工作内容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超标情况、边界噪声超标以及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8、2、2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方法

对厂界噪声,其评价方法一般取厂界噪声的等效声级Leq与GB12348-90中的标准值对比评价。

对于工厂噪声的现状评价,根据工厂噪声污染源调查,工厂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调查,即可作出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结论。

影响较大时,应该提出对策措施,使之达到标准要求。

对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现状评价,评价方法一般采用监测值与评价标准直接比较法。

评价标准采用GB3096-1993中相应规定。

测量点的选择,将城市划分为250m×250m或500m×500m的网格,测量点选在网格中心,测量点数应大于100。8、3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8、3、1预测范围一般与所确定的噪声评价等级所规定的范围相同,也可稍

大于评价范围。8、3、2预测点布置原则

①所有的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都应作为预测点。

②为了便于绘制等声级线图,可以用网格法确定预测点。网格的大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呈线状声源特征的情况,平行于线状声源走向的网格间距可大些(如100m~300m),垂直于线状声源走向的网格间距应小些(如20m~60m);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呈点声源特征的情况,网格的大小一般在20m×20m~100m×100m范围。

③评价范围内需要特别考虑的预测点。8、3、3噪声源噪声级数据的获得

获得噪声源数据有两个途径:(1)类比测量法;(2)引用已有的数据。应首先考虑类比测量法。评价等级为一级,必须采用类比测量法;评价等级为二级、三级,可引用已有的噪声源噪声级数据。

噪声源噪声级的类比测量在噪声预测过程中,应选取与建设项目的声源具有相似的型号、工况和环境条件的声源进行类比测量,并根据条件的差别进行必要的声学修正。

8、3、4环境噪声预测模型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是根据靠近声源某一位置(参考位置)处的已知声级(如实测得到)来计算距声源较远处预测点的声级。8、3、4、1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预测①对于点声源

L1=10lg(1/4r2)

式中:L距离增加产生的衰减值,dB;r为点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在距离点声源r1处至r2处的衰减值L1=20lg(r1/r2)当r2=2r1时,L1=-6dB②对于线声源随传播距离的衰减

距离增加1倍,衰减值为3dB③对于面声源随传播距离的衰减

分多种情况

设面声源短边是a,长边是b,随着距离的增加,其衰减值与距离的关系为:当r当ba,在r处,Adiv=0;arb,在r处,距离r每增加一倍,Adiv=-(0~3)dB;,在r处,距离r每增加一倍,Adiv=-(3~6)dB;当br当rb,在r处,距离r每增加一倍,Adiv=-6dB。8、3、4、2噪声被空气吸收的衰减

L2=(r-r0)/100

式中:r为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r0为参考位置距离(m),为每100m空气吸收系数(dB)。为温度、湿度和声波频率的函数,预测计算中一般根据当地常年平均气温和湿度选择相应的空气吸收系数,可以查表得到。8、4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8、4、1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①项目建设前环境噪声现状。

②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建设项目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以敏感区域或敏感点为主)。

③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包括受超标和不超标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④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⑤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设备布置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

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对策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

⑥为了使建设项目的噪声达标,评价必须提出需要增加的、适用于评价工程的噪声防治对策,并分析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

⑦提出针对该建设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

8、4、2噪声防治对策

8、4、2、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是指将发声大的设备改造成发声小的或不发声的设备,其方法包括:

改进机械设计以降低噪声,如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选用发声小的材料

来制造机件,改进设备结构和形状、改进传动装置以及选用已有的低噪声设备都可以降低声源的噪声。

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如用压力式打桩机代替柴油打桩机,

反铆接改为焊接,液压代替锻压等。

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因设备运转不正常时噪声往往增高。

8、4、2、2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是一种常用的噪声防治手段,以使噪声敏感区达标为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使高噪声敏感设备尽可能远

离噪声敏感区。

利用自然地形物(如位于噪声源和噪声敏感区之间的山丘、土坡、地堑、

围墙等)降低噪声。

合理布局噪声敏感区中的建筑物功能和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局,即把

非噪声敏感建筑或非噪声敏感房间靠近或朝向噪声源。

采取声学控制措施,例如对声源采用消声、隔振和减振措施、在传播途

径上增设吸声、隔声等措施。

通过评价提出的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

技术可行性原则。

九、区域环境影响评价9、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1](regional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9、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系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深化。②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提高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缩短评价周期、节省评价费用。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

评价对象的联合,具有单一性地域小、空间小、尺度小,属评价范围局部性预测项目少,采用通用预测方评价方法法,具有简单性甲、乙级单位均可承担,实用评价水平性较强对评价精度要求高,强调准确评价精度性评价介入时间污染控制强调项目环保防治对策方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单一的建设项目或几个项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内所有或主要的开发行为和开发项目,具有广泛性地域广、空间大、尺度长,属区域性预测内容多,采用多种预测方法,具有多样性要求必须甲级单位承担,学术性较强评价精度适当放宽,强调综合性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有同步编制区域发展规划的同时,有超前性性强调总量控制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广泛性和复杂性、战略性、不确定性、评价时间的超

前性、评价方法多样性、更强调社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9、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性决定了它与区域环境规划的同一性原则②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多元性决定了评价的整体性原则

③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地域、空间的广泛性决定了评价的综合性原则

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各种建设项目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评价成果的动态性原则⑤价值性原则⑥实用性原则⑦可持续性原则9、4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图

区域发展规划初步分析收集相关规划、环保政策、法规等有关资料现场踏勘,初步环境现状调查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重点等有关资料编制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现场监测规划方案分析污染源分析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合理性分析与综合论证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编制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9、5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①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②环境问题的识别和环境因子的筛选③区域发展规划方案分析④区域环境影响分析⑤环境保护综合对策研究9、6区域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Capacity)是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这里是指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环境容量与区域社会功能、环境背景、污染源布局、污染物理化性质以及环境自净能力等因素有关,它是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依据。9、6、1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由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确定,在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时,要考虑到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置的原则要求。

一般情况下,总量控制分为容量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和指令性总量控制三种,在分析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时可以采用三种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区域开发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分析程序图:

全省、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区域基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规划年主要污染物总量预测制定区域主要污规划年主要污染物指令性指标控制方案经济技指令性目标可达性及合理分担分析主要污染物预测总排放量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9、6、2区域开发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区域环境承载力(regionalenvironmentcarryingcapacity)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9、6、2、1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对象和内容

①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必须从区域环境系统结构和区域社会经济活动两个方面来分析,因此,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象就是区域社会经济区域环境结构系统。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环境系统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功能,二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

②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表征模型及求解;区域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和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对策措施。9、6、2、2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

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应该从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上入手,一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第二类,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如经济实力、公用设施、交通条件等。第三类,污染承受能力类指标,如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转化能力,绿化状况等。

9、6、2、3土地使用适宜性分析

土地使用适宜性分析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科技水平和研究能力下,系统而全面地对土地使用适宜性及环境影响进行精细的分析评价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不可能完全定量地把所有环境变量都结合在决策模型中,而只能按优劣序列排队,采取非参数的统计学方法或多目标半定性分析技术,求得最优解,以作为决策依据。目前具体的方法有矩阵法、图解分析法、叠图法以及环境质量评价法等,这些方法往往结合在一起使用。

土地使用适宜性分析过程图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环境敏感地划设

土地使用类型

环境潜能分析环境限制分析

叠叠加加

环境潜能图环境限制图

叠加

土地适宜性分析图

综合分析生态适宜度分析:

生态适宜度分析是对土地特定用途的适宜性评价,目前生态适宜度分析方法还不成熟。

选择生态因子单因子分级评分生态适宜度分析综合适宜度分级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开发现状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和环境保护措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结论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环评资料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环评资料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环评资料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4245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