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九年级科学个性化辅导教案生物与环境(一)

九年级科学个性化辅导教案生物与环境(一)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1:33:07 | 移动端:九年级科学个性化辅导教案生物与环境(一)

九年级科学个性化辅导教案生物与环境(一)

群芳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

教师:谈辉荣学生:时间:201*年_月日内容(课题):生物与环境(一)教学目的1、知道种群和生物群落;2、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重难点1、种群和生物群落;2、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过程一、种群和生物群落1.种群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1)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2)种群的特征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生物种群中增加(或减少)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繁殖(或死亡)。种群密度=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出生率=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死亡率=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2.群落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种的所有生物种群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1)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2)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3)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3.植被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1)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植物。(2)类型: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5.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保护色、拟态等。6、生物间关系:互惠,如花与蝴蝶;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竞争,如水稻与杂草;捕食,如鸟吃虫;寄生,如蛔虫寄生于人体内、丝子、细菌等;针对训练1、一只0.5米3的玻璃缸里养了5条金鱼,那么金鱼的种群密度为-------------2、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29533万人口,那么中国人口的种群密度是多少?3、一个拥有3000只麻雀的种群在一年内繁殖了900只幼雀,那么这个生物种群在这一年中的出生率是-------------------------------。4、一个拥有1000只麻雀的种群在一年内死亡了800只麻雀,那么这个生物种群在这一年中的死亡率第1页(共6页)

是-------------------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常见有如下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5、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E环境中天敌增多F环境中阳光不足6、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A、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D、一个院子里的全部昆虫F、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G、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H、一窝蚂蚁I、一个狼群7、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B.一块水稻田里的蝌蚪和青蛙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生物D.一个湖泊中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8、生活在海藻中的一种鱼,遇到敌害时,身体侧立不动,似一株植物,从而逃避敌害,这是一种()A.保护色B.警戒色C.拟态D.变态9.南美洲鲈鱼形如败叶;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毛色雪白;瓢虫体表的斑点;尺蠖爬行时拱腰成枯枝状。这四种现象分别是()A、拟态、保护色、拟态、警戒色B、拟态、保护色、警戒色、拟态C、保护色、拟态、警戒色、保护色D、保护色、拟态、保护色、警戒色10.下图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M和N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A.M以N为食B.N以M为食C.M与N无捕食关系D.M和N的数量改变相同二、生态系统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生态系统(1)组成: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成分: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太阳能、热能、水、空气和土壤等;②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是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第2页(共6页)

b、消费者是各种动物,草食动物被称为初级消费者,肉食动物被称为次级消费者。c、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动物如蚯蚓等。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4)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总厚度大约20千米,但是,绝大多数的生物都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这一薄层当中。5.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形成联系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举例:草→鼠→蛇→鹰。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通的渠道。(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很多条食物链连接交叉,形成一种网状联系叫食物网。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3)变化规律: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渐减少的,即食物网中下一级的生物只能获得上一级生物的一部分能量。有害物质逐级积累。b、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特点:循环不息。注意:①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②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③在食物链中不包含分解者6.固氮途径有:雷电固氮、人工固氮和生物固氮。针对训练1.下列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红树林B.梅林水库C.西丽果场D.封闭的一瓶蒸馏水2.原始森林中一棵老树死了,长期横倒在地,苔藓、蕨类、蘑菇、白蚁、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这里构成了一个()A.群落B.生态系统C.种群D.物种3.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从生态角度看,一片草地、草地里的各种生物、草地里的所有植物、草地里的蝗虫依次可称为()A.生态系统、群落、植被、种群B.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群落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种群D.种群、生态系统、群落、群落4、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5.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阳光→草→兔→狼B.野蘑菇→鹰→野兔C.草→昆虫→青蛙→蛇D.蛇→蛙→昆虫第3页(共6页)

→草7.在某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可以缺少的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8、有关生物圈的正确叙述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B.生物圈是地球外部最厚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物圈是地球上有机物的总称9、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能影响鹿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①狼群中狼的数量;②初级消费者昆虫和树木;③冬季的大雪低温;④夏季长期干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A.森林中阳光较弱,小松树生长不好B.当温度降到24℃以下时,蝉停止鸣叫C.由于青蛙大量捕杀,造成稻田虫害成灾D.由于久旱无雨,造成作物颗粒无收11、典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请依据这一生态情景,分别将黄雀、柳树、螳螂和蝉,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图2-3是某一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辨别这张食物网中每一种生物,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2)写出一条包含蛇的食物链。(3)图中的所有生物能否称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说明理由。1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A.进入这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的太阳能B.照射到这个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上的太阳能C.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D.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全部太阳能14.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A.各级相等,反复运动B.逐级减少,单向流动C.逐级增加,单向流动D.逐级变化,双向流动15.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的流动特点是()A.各级相等B.逐级减少C.逐级增加D.反复循环运动16、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17、假如某生态系统遭到化学农药的污染,该生态系统中化学农药残留量较高的是()A.植物B.昆虫C.植食鸟类D.肉食鸟类18、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第4页(共6页)

丙有机物总甲量乙增丁加19、下列是一些池塘中常见的生物:①鱼类②水生甲虫③水蚤④藻类⑤池边肉食动物,将上述各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其次序为()A.④→①→②→⑤→③B.④→③→②→①→⑤C.②→⑤→③→①→④D.④→②→③→⑤→①20.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①能量流动沿食物链进行②能量流动是单向的③能量是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④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太阳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分不开的A、①②B、③C、④⑤D、⑥21、右图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1)流经此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所固定的能。(2)碳在无机环境与群落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3)此人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4)沼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写出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2.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食物网由条食物链构成。在此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必须有存在。(2)此食物网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称为。(3)这一地域内所有的兔构成一个。(4)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__________。(5)对蛇而言,能量损失最多的营养结构(食物链)是。(6)在此食物网,鸟和虫的关系既是关系,又是关系。(7)科学家研究发现,洪涝灾害可以使次年蛇的数量急剧减少,由此容易出现__________大量增多而使农作物受害。23、(201*温州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第5页(共6页)

资料一:温州洞头地处东海,海域广阔。该县大规模养殖羊栖菜和紫菜,经济效益良好。羊栖菜和紫菜能大量吸收海水中的N、P元素,净化了海水水质。资料二:甲藻大量繁殖,容易引发海水赤潮。如图为适宜的光照下,甲藻的生长速度受pH和温度影响的关系图。(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羊栖菜、紫菜和甲藻都属于_____________。(2)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烧瓶中培养了甲藻。黑暗放置过程中,甲藻培养液的pH会降低,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洞头水域海水的pH基本处在6.0~9.0之间,但较少发生赤潮。请结合资料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点)24、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植物及土壤生物固定太阳能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显示乔木层固定的太阳能(填“等于”或“大于”或“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固定的太阳能,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2)科学工作者从森林里取了一些肥沃的土壤样本。经观察发现其中有许多生物。据图分析,这些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哪两种成分?。25、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以a、b、c、d表示。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是()营养级abcd能量(焦.每平811.46×10512.16×105方米)A.aB.bC.cD.d1.68×10597.19×105

第6页(共6页)

扩展阅读:九年级科学个性化辅导教案生物与环境(二)

群芳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

教师:谈辉荣学生:时间:201*年_月日内容(课题):生态系统(二)教学目的1、掌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影响因素;2、熟练地运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重难点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影响因素;2、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不断变化发展,他发展到一定阶段,他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的稳定,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动态稳定)2.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破坏(1).破坏原因: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遭破坏。(2).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①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台风等。②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③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4、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稀动、植物常设立自然保护区。针对训练1、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罩的草地反而生产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A.昆虫过多B.鸟类减少C.光线不足D.食物链被破坏2.某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飞机播种造林工作,用马尾松种子飞播后,采用阔叶树种(木荷、风香、台湾相思树)人工点播或补种,以形成针叶阔叶混交林,这样做对于保护生态平衡的价值是()A.提高森林的观赏价值B.提高树种的成活率C.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降低人工造林的成本3.对保护池塘生态系统来说,禁止捕鱼是否是最佳方案?()A.是最佳方案,这样可以保护生态平衡B.不是,应及时适量捕捞成鱼,既有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幼鱼发育第1页(共9页)

C.是最佳方案,最初会出现不平衡,经自动调节后会达到平衡D.不是,应及时捕鱼4.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大丰收。这是哪一方面的典型例子()A.维护原有的生态系统稳定性B.破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使生态系统朝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D.破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5.合理地砍伐一定量的树木,一般不会破坏森林生态平衡的原因是()A.生态系统能进行物质循环B.森林中其他树木能进行光合作用C.生态系统能进行能量流动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6.1998年,长江发生了特大洪灾,专家分析除了大气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具体表现在()

A.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水的供应过于充足B.长江上游天然森林的过度采伐导致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下降

C.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太快

D.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中断7、据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2)要维护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除图中生物的成分外,还必须有不

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3)若鹰、蛇、狐受到保护,数量增加,该生态系统中,的

数量会显著增加,而、的数量会减少。8.下图所示是某学生做的一个生态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瓶中的生产者是,消费者是,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的最终能量来源是。

(2)水草的光合作用能为动物提供和,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是水草进行光合作用的。

(3)泥沙中的微生物能动物和植物的尸体,为植物的生活提供营养。(4)要使一个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最重要的两类生物是

和。

9、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等。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

(3)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

(4)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治虫措施中不宜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之一是用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抗虫作物品

二、知识归纳

第2页(共9页)

1.生物的结构层次个体体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概念: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植被: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起主导作用概念: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总和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自然选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警戒色拟态3.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太阳能、热量、水、空气、矿物质等。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起来,成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态系统的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进行生活,草食动物被称为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被称为次级消费者。生态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它们把系复杂的动植物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统的者再利用。它们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有重要的意义。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平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衡衡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衡三、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B.一个牧场上全部的牧草C.同一牧场上的牛和羊D.同一饲养场上全部的肉用黄牛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长江里所有的扬子鳄B.一个湖泊里的全部草鱼C.一个县里的全部人口D.一个果园里的全部果树第3页(共9页)

3、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B.一块水稻田里的蝌蚪和青蛙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生物D.一个湖泊中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4.一个池塘中的生物群落不包括()A.细菌和真菌B.所有植物C.所有鱼类D.水和土壤5.雀鸟、煤山雀、血雉等在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分层次地分布,这体现了()A.种群的密度B.群落的水平结构C.群落的垂直结构D.种群的水平结构6.分析下列生物现象,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素分别是(1)苹果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2)阳面山坡的小麦比阴面的长得好()(3)荒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A.温度B.水C.阳光D.土壤7、生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结构较稳定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水域生态系统8、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9、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能影响鹿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①狼群中狼的数量;②初级消费者昆虫和树木;③冬季的大雪低温;④夏季长期干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A.进入这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的太阳能B.照射到这个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上的太阳能C.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D.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全部太阳能11.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A.各级相等,反复运动B.逐级减少,单向流动C.逐级增加,单向流动D.逐级变化,双向流动12.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的流动特点是()A.各级相等B.逐级减少C.逐级增加D.反复循环运动13.假若你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随身只带了少量的麦子和鸡可以食用。那么,可使你生活时间较长的办法()A.先吃鸡,然后吃麦子B.先吃麦子,然后吃鸡C.用麦子喂鸡,然后吃鸡D.用麦子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吃鸡13、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CDAB14、(B201*十堰)a→b→c→d是一条捕食食物链,下面有关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第4页(共9页)

A.c与b间是捕食关系B.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C.b、c是消费者,d为分解者D.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这条食物链,d中含量最多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B.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C.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D.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16.(201*枣庄)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恢复D.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17.(201*广东)右上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B.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C.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的污染,体内积累汞最多的是鹰18、(201*衢州)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阴暗的环境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红萍、水稻等植物属于生产者B.稻田中全部的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种群()C.有害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稻田中所有的红萍和鸭子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19.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为了保护沿途的高原冻土生态系统,在建设中十分重视对冻土植被的保护,施工中要将草皮剥离后单独堆放并养护,待土建工程完成后再将草皮覆盖到裸露地面,建成后又带走所有的建筑、生活垃圾。这是因为高原冻土生态系统()A.光照不足B.没有分解者C.没有消费者D.自动调节能力弱20、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生物体有机汞浓度(ppm)A0.05B7C0.51D68E0.39AD→B→C→E→AB.D→B→CE→ACAE→C→B→DD.A→E→C→B→D21、在某一生态系统内,蛇和猫头鹰捕食鼹鼠和田鼠,如果鹰在这一生态系统内出现,这在短期内可能导致()。A.猫头鹰群体的增大B.猫头鹰的灭绝C.蛇群体的增大D、群体的减少22.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物质(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的含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第5页(共9页)

23、对右图的解释说明正确的是()。A.图中最少包含8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包含4个营养级C.蛇和鹰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D.蛇的数量多少只受鼠、青蛙和鹰的影响,与其他生物无关(二)填空题1、(201*金丽卷)某公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近几年鸟叫声不知不觉多了起来,麻雀、家燕、喜鹊、黄鹂等随处可见。(1)公园内所有麻雀个体的总和是一个。(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麻雀属于。(3)公园内动植物种类越多,该公园生态系统越。(填“稳定”、“不稳定”)2、当前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正在不断减少。有科学家调查了影响脊椎动物灭绝的常见原因,结果如下表所示。(注:生境消失指各种因素引起的森林和草地等大面积减少。)每一种原因所占比例(%)类群生境消失过度开发物种引进捕食控制其他还不清楚哺乳类1923201*36鸟类201*220237爬行类5324201*1鱼类354300448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表中的“生境消失”是指在(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生存的影响。(2)从上表结果分析,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首先通过食物链的缩短或减少,而降低生态系统的能力,从而破坏生态平衡。(3)如果要比较上表中的“生境消失”、“过度开发”和“物种引进”等三大原因分别对脊椎动物物种灭绝的影响程度,应对上述数据先进行处理,再对处理结果进行比较。根据你的分析,上述三大原因中的是影响最大的因素。3、某科学探究小组做了四个生态瓶,编号分别为A、B、C、D。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池塘水(pH=7)、一定量的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瓶口密封(如图所示)。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对四个生态瓶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观察,发现瓶内的生物生存状态良好。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在生态瓶中,水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2)持续光照8小时后,瓶内液体pH最接近7的生态瓶是。(填字母标号)(3)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填字母标第6页(共9页)

号)(4)通过对四个生态瓶内水草、鱼、螺狮、虾的进一步观察,结果却发现:D生态瓶内的虾存活时间最短,你认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共有条食物链。(2)请你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3)若该图要完善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图中还必须添加的成分是和。(4)在该生态系统中,大量地捕杀狐和蛇,则鼠和的数量会增加,造成植被减少,结果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农田中影响农作物生活的各种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并绘出了下列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图中只体现了农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画出的成分是、。(2)该农田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3)该食物网有条食物链,青蛙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营养级。(4)试写出食虫鸟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5)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等进入此生态系统,含有害物质最多的是哪种生物?。6.右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中B是指,D是指。(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②]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3)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第7页(共9页)

7.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建立了一些生态农场,它以无污染、见效快备受人们的欢迎。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人为地控制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实现了一种良性循环。请据图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等生物作为。

(4)写出此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

(5)DDT是被禁止使用的一种毒性很强的农药,为了消灭害虫,农民还在偷偷地使用,他们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8、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曾做过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只小白鼠,乙内放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分别给予足够的光照,发现小白鼠在乙容器中比在甲容器中的存活时间长许多。

(1)此实验说明了植物释放氧气。实验中甲是乙的对照。为使实验更为可靠,这两容器内的小白鼠应该

(2)如果用黑布将乙容器完全罩住,那么这只小白鼠存活的时间比没罩时短,这是因为。

9、二氧化碳占空气总量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根据图2-39分析:

(1)图中A环节不包括下列哪过程()

A、人和动物的呼吸B、植物的呼吸作用C、水分的蒸发D、含碳燃料的燃烧(2)自然界氧气主要来自于哪项生理活动?(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死亡之前),放出的氧气的质量(填“大于”“等于”“小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第8页(共9页)第9页9页)

(共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九年级科学个性化辅导教案生物与环境(一)》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九年级科学个性化辅导教案生物与环境(一):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九年级科学个性化辅导教案生物与环境(一)》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42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