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马锋-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

马锋-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1:34:19 | 移动端:马锋-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

马锋-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

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甘肃省张掖市第五中学马锋

这段时间,我认真参加了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网络培训,收获不小。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校工作和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那么,如何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结合这次网络培训学习和近年来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谈几点思考与体会。

一、以“管理”为基础,形成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学校只有形成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才能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落实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

1.规范德育工作机制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基础。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建立了校长、书记、学生处、教导处、年级组长、班主任、政治课教师为主的德育管理体制,形成了“五体系”的工作机制(以学生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育人体系;以教导处学科组任课教师为主体的教书育人体系;以团委团支部、班委会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体系;以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为主体的服务育人体系;以学校家庭---公检法为主体的三结合综治育人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整体育人环境),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实现德育工作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我校一直非常重视

德育队伍建设,统筹安排调优配强年级组长、班主任、政治课教师等德育骨干力量队伍。在优化队伍结构上,首先狠抓学校中层干部队伍管理,加强中层干部自身学习,通过采取党员干部包班、学校领导分管年级和联系教研组的措施,营造了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其次,建立了班主任培训制度,坚持每学期开展德育工作交流会、研讨会,不断提高了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再次,坚持开展师德教育。教师是学校德育的主体,通过培训、学习,经常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检查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充分发挥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二、以“课堂”为主体,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德育目标的落实,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学校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积极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分年级、分步骤、有计划地融入各科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我校在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将学科教学体现德育的要求纳入其中,从五个方面落实课堂教学的德育目标:一是教材的思想内容对学生道德的影响,二是教材隐含的价值取向对学生道德的影响,三是教师的课程文化观对学生道德的影响,四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道德的影响,五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道德表率对学生道德的影响。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学科评优以及开展的各种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中,我们都把德育目标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品德教育。

三、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最有效的德育载体。我们的德育就是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舞台,使德育生活化,这样,德育才能时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校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开展了“六大教育”系列活动。

1.开展以学习《守则》、《规范》,落实校纪校规为重要内容的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如: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实践体验活动,

“十佳”、“百星”评选活动等,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2.开展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和理想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系列活动。一是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主题教育。如:开展“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还要奉献爱心,帮助他人。二是利用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教育。如:清明节前夕组织学生参观高台、临泽烈士陵园和甘州区西路军烈士纪念馆,继承先烈遗志,弘扬民族精神;“七一”建党节之际,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党旗颂”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

3.开展以安全、法制为重点内容的综合治理教育系列活动。学校请法制副校长和交警辅导员,通过报告会、公捕大会、图片展览等形式对师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班级定期进行“珍爱生命,安全伴我行”主题教育;学生处有重点地加强了“德困生”的帮教、转化工作,适时组织学生参加安全防范演练、学法征文、法律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法、守法意识。

4.开展以廉政文化进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如:每学期开好一次“廉洁伴我行”主题班会,阅读一本廉政书籍,举办一次“敬廉崇洁、诚信守法”演讲比赛、廉政漫画评比等系列活动,使学生从小树立廉洁诚信、遵纪守法、勤劳俭朴的观念,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5.开展以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劳动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坚持每学期让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军训、义务植树、乡情调研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农村、军营,接受劳动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公民意识教育,让他们更好地接触社会、认识自然、感悟生活,逐渐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6.开展以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为主题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坚持开展了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诲之恩的“爱父母,敬老师,重行动”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亲自体会和感悟父母和老师的

辛劳,从而学会了关心、理解父母,感恩老师,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四、以“人文”为内涵,营造高品位的成长空间

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精心设计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标语、优美的长廊等,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力求发挥“让每块墙壁说话,让花草树木赋诗,让人文景观说理”的作用,增强了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和人文内涵。结合生态校园、书香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建设,营造了学生成长的高品位空间,优化了育人环境,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校园文化浸润中得到升华。

五、以“社区”为依托,构建三结合德育网络

只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通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德育合力点,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互动,才能提高德育的整体效益。如我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乡镇、村社教育领导的座谈会,与当地公安机关和校外法制副校长积极联系等,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合力,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公民道德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成效。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它需要学校不断地实践、研究、总结。只有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德育队伍素质,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积极发挥各科教学的德育功能,优化教育环境,创设活动载体,坚持德育生活化,加强学生德育体验,才能有效地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扩展阅读:心得体会文档 (8)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河西学院文学院黄大祥

在近一个月的远程培训中,我较系统地了解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捞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高校教育战线的一员,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相信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大业一定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现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内容与同仁做一个分享。

一、《纲要》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纲要》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温总理提出,让全国人民做有尊严的人。所以,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那么,要创建一流的教育模式,就一定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师真正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教育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实现建设一流学校,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才可能实现。我想,这同时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二、《纲要》特别注重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我们是处于边缘地区的高校教育单位,肩负着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全民素质的重要责任。然而,长期以来,党和国家虽然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教育的落后面貌仍然存在,与内地教育的差距甚至在十年以上。本地各地区间的差异更是巨大。所以,教育的均衡发展势在必行。我个人认为,教育均衡除了在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外,还应该重点加强教育师资队伍和教学硬件均衡。大家都知道,师资建设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我区较多地存在教师素质参差不起的现象,好学校的教师相对素质较高,这就导致了家长想尽办法也要送孩子去较好的学校就读,家长非常清楚,只有一流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这就导致了部分学校印在社会的声誉较好而人满为患,而有的学校则因教育教学质量差而鲜人问津,这是造成不均衡的根本源头。而教学硬件的投入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良好的硬件设备,势必阻碍教育的与时俱进。很多教师想要把许多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但苦于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现状而无法实现。对于学生来说就没有很好的机会再叫教师的指导下开阔眼界,触动灵感等这样的机会,创新也可能只有闭门造车,无法获得更为先进的知识和理念。

三、深入践行《教育规划纲要》需要所有教育教学一线的校长、教师勇于创新,不断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纲要》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形成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纲要》特别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保障。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广大师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总之,未来教育不仅为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必将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四、《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任重道远,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迅速转变观念,不等不靠、开拓进取,齐心协力、付诸实践,更需要党和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提出已有20年,所有教育工作者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心知肚明,然而在这20年里,我们愣是明明白白的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把应试教育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也将近10年,然而,近10年的时间即将过去了,许多地方学校仍没有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仍在大张旗鼓的搞考试排队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以上为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还请专家批评指正。但我同时感受到:《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河西学院文学院杨万寿

一个月的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结束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也是我国今后10年教育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在前面学校组织的集体学习基础上,通过此次培训,作为一名基础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深受鼓舞,现将感受最深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育规划纲要》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

《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尤其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更是体现出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二、《教育规划纲要》的全面贯彻落实将使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纲要》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工作任务是: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纲要》明确了落实工作任务的具体措施是:提高质量、增强体质、均衡发展、减轻负担。总之《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了我们党对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

第一,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纲要》战略主题的首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面对许多孩子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缺少毅力、崇尚金钱、追求物质享乐的可怕现实,我们常常埋怨家庭教育和社会导向。然而,静下心来细细的想一想,除了“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一手抓着课本知识,一手抓着可怜的学生,拼命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外,我们的学校教育又做了些什么呢?那些空洞无味、连教师自己都厌倦的说教,那偶尔一两次浮在表面、华而不实的德育活动算得上真正的德育吗?“德育为首”的口号一直都在响彻云霄,然而“德育为首”的工作却从来都没有真正付诸行动这就是现实。可喜的是,这种现实随着《纲要》的出台将永远成为过去!

第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纲要》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尤其要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体育课和体育兴趣课有机结合。培养健康的人第一次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了未来教育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的特点。“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们喊了几十年的口号,但近些年来忽视体育课,用考试科目挤占体育课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盲目的提高学生成绩却付出了牺牲学生身心健康的巨大代价,在应试教育的残酷压力下,学生饱受压抑,许多孩子身心疲惫、心理扭曲。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一直为着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努力。我想竭力改变分数对学生的左右,我想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可爱的孩子都能在学校里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我却一次次的感到力不从心。好在心未死、《纲要》已出台,作为一名高校基层领导,我终于看到了自己理想教育付诸实践的曙光!我想说,现在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学校将真正成为他们幸福生活、茁壮成长的乐园。第三,能力为重、实践创新。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性、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纲要》把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作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核心内容。今后十年我们的教育将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未来的教育将赋予孩子们更加卓越的智慧,更加强健的体魄,更加灵巧的双手,更加健全的人格……他们将随着长大成人真正摆脱对家长的依赖,成为独立的、有胆识、有魄力,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代新人。不敢想象十年后面对充满朝气的新一代,我们这些在旧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会怎样的自惭形秽!

三、远程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重点、战略难点及重要突破。

通过远程培训,我了解到《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重点是:提出了“到201*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终身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和“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规定未来十年要完成的发展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基本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形成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重视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面落实各级政府教育优先发展的责任

总之,此次培训学习使我的头脑又得到了一次痛快的洗涤,让我清楚地看到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培训给了我明确的目标、无尽的力量,我曾有的许多疑惑已在培训学习中找到了答案,未来学校的美好愿景已经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领会《纲要》精神,积极发挥《纲要》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立足本职岗位,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使我国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贡献一份力量。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的学习体会

河西学院文学院杨璞

在近一个月的远程培训中,我较系统地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通过视频的观看,一是学习了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二是对于相关的教育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三是也接受了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得自己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等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一.纲要明确了教育在新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通过学习,《纲要》中提到“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16字工作方针,赋予了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内涵,国家把教育提升到了战略高度。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确立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康人格为根本;把关心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做为发展方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而教育的发展不可能是停步不前的,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新环境,才能提高教师的育人理念,改进教学方式,达到不破不立的效果。

促进公平即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我理解为教育资源的公平,教育发展的公平和教师对学生的公平。教育资源要做到资源共享,教育发展要缩小城乡学校差距,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二.培训后结合我校实际的几点反思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会提高质量。一名好老师一定是一个爱学习的老师,党和国家明确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好多专家也在讲座中提到终生教育和继续教育。而承载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教师更应该是学习型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终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对读书学习深有感触。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让知识成为自己管理的一部分,才能改变学校管理的僵化,和工作中的思想陈旧。才能提成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管理魅力。作为教师,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只有这样才会站在教改前沿,才会用新思维、新理念来打造新育人环境,培养新时期的合格人才。

总之,通过远程培训,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作为老师中的一员,我要不断努力,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必须更加重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还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相信有党的正确领导,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我国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马锋-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马锋-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马锋-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4304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