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下北罗村“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下北罗村位于灵丘东北部丘陵区,距县城30公里,空中草原旅游路环村而过。该村山青水秀,耕地广袤,土肥地整,田畴纵横,台交错,农耕文化浓厚。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林业为辅。共有耕地4300亩,人均3.5亩。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无霜期偏短,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农民丰富的耕作习惯,造就了谷黍、豆类等杂粮生产优势。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谷杂粮需求日益旺盛,下北罗的杂粮面食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远近文明的特色产品。201*年全村种植杂粮3200亩,约占耕地面积75%,实现产值200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78%,杂粮生产从业人员300多户400多人,人均增加纯收入1950元。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下北罗村的小杂粮因品质好而美名远扬,但传统的种植模式及品种的老化单一,没有把传统优势及区位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从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根据石家田乡党委、乡政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搞示范、建基地、创品牌、舞龙头、促增收、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的基本思路。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一村一品发展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狠抓特色农业发展。我村大力推动农户联合种植,全村胡麻、黍子、谷子、山药都已集中连片,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既有利于田间管理,又有利于成品粮的销售,村民们种粮积极性极大提高,收入也快速增长。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4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
二、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合作经济
下北罗村对农产品加工作坊、杂粮种植大户进行了整合,培育了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入社农户达100多户,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购销一条线的良好发展格局,201*年合作社盈利达30万元。
在杂粮产业发展过程,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时捕捉市场信息,认真筛选过滤,瞄准市场行情,寻求经济增长点。下北罗生产的苦荞、小米等杂粮品种质优价廉,但由于其附加值低,一直只是本县居民馈赠亲朋的特产,没有形成产业。为此,在发展杂粮生产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把传统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搭上市场经济快班车。201*年初,乡政府以下北罗村优质杂粮为主题制作了《中国杂粮第一乡石家田》电视专题片,并参加了广东全国名镇博览会、深圳全国农产品交易会,广泛宣传该村杂粮产品的绿色生产环境,产品优良品质,对提高产品知名度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狭隘的小农经济严重束缚着下北罗村杂粮产业化发展,乡、村各级政府及时把脉问诊,引导农民放下包袱,号召种粮大户,村干部带头示范,统一供种、统一管理水平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区域化发展,赋予了杂粮产业发展旺盛的生命力。201*年全村整合土地300亩建立了杂粮生产示范区,种植谷子、大豆、苦荞,当年的产品全部由灵丘县益寿面食品厂以高出市场价格0.05元的价格全部收购,使农户尝到了甜头。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生产优质杂粮,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村组织根据地域特点,及时引进优良品种示范推广。近年来先后引进了晋谷21号、晋黍3号,特别是去年引进谷子品种“张杂3号”、“张杂5号”,亩产600多斤,籽粒饱满,色泽圆润,口感清香。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201*你那下北罗村谷、黍、豆类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苦荞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去年,应用机械化地膜覆盖播种技术,示范面积5亩,田间表现苗齐、苗壮、穗大码匀,瘪谷率下降。解决了谷子间苗耕作耗工费时的问题,同时抑制了粟灰螟的危害,提高了产量,节约了成本。与此同时培育了科技示范户15户,致富带头人20多人。
四、强化基础设施,提高基地生产能力
下北罗村积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201*年协同县农委实施了灵丘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灵丘县绿色杂粮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基本实现了渠、路纵横,埂塄加固,田堰平整,改善基本农田3200亩,增加农机总动力2500K瓦,配套农机具40台套,打机井一眼,杂粮基地生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下北罗村建立起占地6500亩的山西省灵丘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确保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肥料资料利用率,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明显增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加快新技术研发和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区亩均增产粮食50公斤,累计增产32.5万公斤,增加收益48.75万元,提高肥料利用率10%左右,相当于现有基础上节肥20%左右,亩均节约化肥投资3.2元,共节约投资2.08万元,以上各项总计项目区每年总增收节支50.83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节支228元。
下北罗村以3个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进行粮食的统一收购、销售,降低了农民的销售风险和成本,市场化的营销模式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包村的县农委多次在农闲时组织了小杂粮专项种植技术培训。去年我村打机井一眼,使部分耕地得到了有效灌溉,大大地增加了粮食亩产量。
五、产业发展规划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重点,以打造绿色杂粮基地为目标,以建立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为突破口;以完善合作社经济为龙头,在几年内把下北罗村建设成为我县绿色杂粮生产基地;灵丘东北山的生态畜牧基地;周边城市工矿企业劳务输出基地;农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的福地。
下北罗村进行了农业产业化总体布局,围绕建设优质小杂粮、特种养殖经济板块,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一村一品的地方特色,打造绿色品牌,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强化优势产业开发,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发展现代订单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新台阶。今年从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引进多个新优品种,下一步我村要优化小杂粮品种,不断试验、试种新品种,不断改良品种,良中选优,优中求稳,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我村全力打造成灵丘县特色杂粮种植基地。另外,利用小杂粮优势资源,进行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市场前景广阔。到目前还没有用小杂粮精深加工出来的直接入口食品,造成大量小杂粮没有创造出来更高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而消费掉,为此我村将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现以投资100余万元建立小杂粮深加工企业,创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以增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北罗村为打造优质杂粮基地和优质油料基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和科技示范作用。
扩展阅读:西集镇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镇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镇镇繁荣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为重点,以产业强村,产业富民为首要突破口,以村民代国清渔场为龙头产业,立足本村河流较多,地下水源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发展无公害的绿色水产品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村两委会决定大力发展水产品养殖,这一高效富民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打破了以往单纯
抓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维定式,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村的奋斗目标,坚持“调优种植业、调大养殖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思路,从调整结构依靠龙头,广泛宣传、动员,引导村民观念更新是前提条件,变要村民做为村民愿意做,积极做,激发他们的致富欲望。全面促进“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快速形成,全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在绿色规模养殖、高效农业种植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加快了全镇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是因循渐进,小鱼池带活大产业
**从92年开始养鱼,刚开始只是养了两池子不到100
平方米的鲤鱼,年收也就几百块钱,他一直在思考新的路子,他认为,只有思路开阔才能做到与时俱进。1999年,他投资了50万元,扩大了水面,学习了先进的养殖技术,改变传统的单一养殖方式,采用了科学的饲养方法,饲养品种也相对齐全了,尤其泥鳅的人工养殖,利润十分可观。这时的代国清已不满足于个人的成功,对那些缺乏技术支持,管理混乱,出现亏损状况的小养殖户,他热情地向他们传授经验,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现在,十几户农民在他的帮助下也走上饲养泥鳅的致富道路。真正的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新格局中。
三优化养殖特色。
“有特色才能竞争优势,才能有市场份额,才能产生良好的效益。”这是我村的发展养殖业的理念。西集镇水域辽阔,河流较多,地下水源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发展无公害的绿色水产品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村依托区域,特别是当前广大消费者呼唤绿色水产品的新的形势下,大胆改变传统的用饲料的喂养方法,自然放养,以种草、水中浮游生物为鱼儿的食料,实现内部循环生物链条这就是繁荣村渔场的养鱼秘诀。这样的鱼,无污染,肉质鲜美,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全村年收入上千万元。
总之,繁荣村在“一村一品”、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方面做出了一定成效,也探索出了一条途径,但与
先进地方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现代农业促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把我镇一村一品、农业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工作进一步做好、做强,促进农民增收。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一村一品典型材料》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一村一品典型材料: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