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实践育人
新形势下实践育人效果探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现阶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纲领和实践指南,两个文献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为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拓了思路和视野。特别是明确提出了实践育人的理论,就实践育人的意义、机制和组织协调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将实践育人提升到新的高度。
实践育人作为课堂学习的有机延伸,作为学生在校期间主动踏入社会、检验自身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机会和手段,已倍受学校重视,得到社会认可,成为一项专门性、规范性的工作。实践育人是高等院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实践育人开展的好坏,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真正起到育人作用,都关系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甚至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
通过建立一些完善的实践育人体系,我学院形成知识传授、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三大教育课堂的设置,在教学计划上加人社会实践教育环节的教育体系调整,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划分了特设的社会实践教育“小学期”制度,在教育目标上转向重综合素质、重创新精神、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关于高校社会实践教育的研究探讨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它反映了高校教育通过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的转变而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自我完善。
在党中央新形势下,我学院通过完善一系列实践育人体系和实践育人规章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04年7月,团委组织学生代表赴沈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涉及参观、实习、校友座谈,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校企联谊活动等。整个过程组织有序、目的明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返校后,团委组织参与实践的学生认真反思讨论,总结经验,撰写实践论文,并编辑出版首版实践论文集《七月阳光》。机械学院
首次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201*的巨大成功,为学院社会实践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入积累了宝贵经验,开辟了前行的航道。
2、201*年团委切实加强学院实践育人体系的理论探索和制度建设,制定了机械学院社会实践考核鉴定制度,对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科学全面的鉴定,进入学生学年综合量化考评表中。将涵盖学生社会实践各个环节的考核制度与学生综合考评制度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又为学院社会实践从根本上提供了制度保障。成为机械学院当年社会实践工作的最大亮点。
3、201*年暑期,机械学院团委按照校团委《关于组织开展201*年吉林大学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本院教学发展的实际,总结历年成功经验,组建“沈阳行社会实践代表团”,奔赴中国老工业基地沈阳开展社会实践。特别值得一体的是,本次的实践代表团由两支队伍组成,一支在沈阳机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支前往沈阳远大集团开展社会实践。
4、201*年暑期,为深入贯彻我校“20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文件精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我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实际行动上实现新的转变,真正以科学的理念、和谐的方法,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来谋划,一切以学生利益为宗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改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完善,人们思想的日新月异,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深刻转变,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新时期亦面临着再认识、再改革、再创新的问题,要逐步使大学生社会的实践活动走向规模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观念创新,树立现代人才观
学校领导和广大学生都需要转变传统思想,更新自身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
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性人才的必要过程。自1999年“扩招”政策出台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而大众化时代的来临,也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最为突出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毕业生就业问题,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综合素质好、有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大学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尴尬。尽管政府和高校都为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大学生就业还是存在很大的障碍。这种障碍很明显地存在于大学生就业前后。表现之一是:由于高等教育与社会生产脱节,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而造成不能顺利就业。这样一来,拥有现代人才观对实践育人的成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规范制度,建立完善考评体系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规章制度。要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把高校、社会、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社会实践教育健康、有序地进行。为建立良好的社会实践运作机制,我院应及时出台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制度应明确规定社会实践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经费、评估、基地建设,以及学校、学生、社会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使社会实践教育有据可依。从学校的角度来说,社会实践的深化,离不开学校的重视,离不开社会实践相关制度的完善,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管理办法,需要学校加强对个人社会实践的顶层设计,从方案征集到立项,到实践的培训,到实践的过程指导,再到社会实践的总结、表彰、宣传等,加强社会实践氛围的营造,在社会实践的考核上,每一名学生都必须在团支部进行汇报总结,将考核结果记入个人当年社会实践成绩,不合格的在当年寒假或者第二年暑假进行补修。
3、整合资源,实现实践基地化
要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按照“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社会需求和群众的意愿,因地制宜,建立一些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实践基地
建设,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形成长期的阵地依托,同时积极发挥实践活动的桥梁作用,把学校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进一步动员起来,与地方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探索实现社会实践基地与生产实习墓地、创新创业基地、就业基地“一体化”路子,建立起高校和地方的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发展。学校既可以用有限的经费,借助实践单位的支持,完成社会实践教育的任务,又可以检验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接收单位可以借助学生的实践,开展技术服务,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培训有关人员,掌握技术和市场信息。这种实践单位与高校教育的互利双点关系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高校争取社会资助、发展横向联系的重要条件。
总的而言,当下大学生从大学校门走出社会这一过程,需要在大学里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使大学生能尽快融入社会,找到社会角色,大学的实践教育就是最好的途径。实践育人将在长时间里作为培养优秀人才、为国家输送栋梁的必要和重要的手段。
扩展阅读:新形势下实践育人体系构建探析
新形势下实践育人体系构建探析
吉林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秉承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坚持面向企业、服务基层,始终把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形成了“崇尚实践,知行并重,坚持走实践育人之路”的鲜明的办学特色。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吉林大学的一个重要专业更是注重实践育人的指导方针,始终在认真探索和实践着“实践育人”模式。一新形势下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的必要性。
社会实践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理论教育中的不足。简单的口头教育无法使大学生切实真正的感受只是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纸上谈兵得来的只是大学生在将来社会工作中的淘汰。知识学习只有进人具体实践的环节才会达到通明透彻的最佳效果。知识实现于具体实践才是学习过程的完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我国教育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中就指出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个弊端是“实践环节不被重视”。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按照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主要在高校共青团等组织的组织和指导下,利用寒暑等相对集中的时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能满足社会需要,更能满足大学生成长需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深入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近几年经济危机的深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而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正是大学生实践不足以至在找工作时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也随之不断的变化,竞争已成为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使大学学生在当今社会不被淘汰的唯一途径便是在教育阶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工作经验。即使将来一部分大学生从事科研工作,而社会实践也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多的实际贡献。二、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的有效方法
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时刻思考如何实现实践育人。学校教师还有学校
领导应提高认识,切实把实践育人作为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培养现代化竞争型人才的重要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对参与实践的认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社会实践中。
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拓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渠道,为其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201*年度的暑期社会实践便致力于此,我院在继与沈阳机床厂的持续合作后,继续拓展实践平台,牵手山东临工,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空间,充分调动可用资源以及学生主动性。与此同时,实践过程中,学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将所学运用于社会实践,把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拓展大学生的生产实习市场,积极联系校外企业以合作教育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机会。合作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种“双赢”的模式,使高校与企业都有合作的动力,而不至于使大学生的生产实习市场萎缩。以此来实现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增强了大学生劳动技能,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建立保证实践教育的体制机制,要有基地化思想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实现彼此信任基础上达到互有所需互有所用的目的。这样便能有了长期实践的保障。沈阳机床即是与我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深厚友谊的企业之一,由于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于教育事业的社会责任感,与我院在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域积极交流探索,共同建立了这样一批相对稳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机制。在注重实践的广泛性原则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专业性原则。既要培养综合性人才,也要培养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
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的,精心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可能地把社会实践同专业实习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掌握住所学同时又能学有所用。在这基础上,还要保证尽可能减少开支,这就需要在选择实习工厂时要选择就近工厂,再就需要参与实践队伍的精干,保证实践的效率达到良好的效果。
注意对实践育人的重要部分的把握,完善组织体系,制订实践育人的总体规划,充分调动和发挥院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实践提供必要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
三我院近几年实践育人经验探索分析
机械学院团委改革社会实践模式。由原来的学生联系参与社会实践转变为由学院引导、统一组织、结合专业,密切合作实践育人模式。自201*年以来,学院团委积极联系业内大型企业,其中包括沈阳机床(集团)公司、山东临工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眼界锻炼了能力,更给了学生一个参与真是工业生产的机会。而且,我们还与沈阳机床公司建立了沈阳机床社会实践基地;自201*年,我院又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由以往的关注国企,向多种体制转变,而且不再仅仅局限于东北企业,而是面向全国的大型企业;201*年,为进一步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性、连续性、规范性发展,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塑造学生创新精神和大局眼光,我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实际行动上实现新的转变,真正以科学的理念、和谐的方法,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来谋划、改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到目前为止我院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联系。并在积极寻求建立长期信任合作的机会。
与此同时,我院还将社会实践与公益社会参加各项科技大赛为主题的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我院因之荣获吉林省“校对村服务计划”优秀组织工作奖、吉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自201*年暑期以来应届毕业生会主动联系本地企业寻找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已初步提供了近40多个岗位为广大学生创造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机会,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锻炼。
在之前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将会继续更积极探索实践育人体系的模式,尽最大努力培养适应新形势的合格的大学。面对日益严峻的毕业大学生工作难寻的形势,我们还必须更努力总结经验、寻找不足构建出更符合新形势的实践育人体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新形势实践育人》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新形势实践育人: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