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总结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宇宙概念: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成,有天体组成。
概念:宇宙中不同形态的物质
地球天体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概念:宇宙中不断运动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了天体系统
在宇天体系统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恒星系统行星系统
运动特点: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宙中太阳系
主要成员:太阳、八大行星1)日地距离适中
自身条件2)自转周期不长地球普通性:质量和大小3)体积、质量适中
特殊性拥有生命1)有稳定的太阳光照
外部条件2)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
概况:质量占太阳系的99%,由氢和氦组成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氢气的核聚变
第二节太阳辐射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中释放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波长分布:0.20.4为紫外区、0.40.76为可见光区、0.764为红外区对太阳辐射在全球的分布规律(课本第12页)
地球太阳辐射对太阳辐射在中国的分布规律: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影响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第12页)影响
太阳活动:太阳在释放能量时有所差异,进而导致其大气的异常甚至激烈的变化太阳活动对黑子光球层:影响气候的变化,
地球的影响类型耀斑色球层:发生磁暴现象,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的终端太阳风日冕层:产生极光
方向周期速度绕转中心
特点自西向东恒星日、太阳日角(15°/h)线(由赤道向两级递减)地轴自转概念:地表同一地方在不同的时间内,有时为白天有时为黑夜第昼夜交替组成:昼半球、夜半球,其分界线为晨昏线
与太阳光线垂直,2.平分全球二分日与经线重合,二至
晨昏线特点:1.
日与极圈相切3.平分赤道,
判断:
1.自转法:由昼到夜为昏线,由夜到昼为晨线,2.昼夜
三半球法: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夜半球东侧
概念:不同经度的不同时刻(东加西减)(同减异加)
地理地方时计算地方时:未知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
B>7.5时,时区数为A+1
节意义计算时区:经度÷15=A……BB方向周期速度绕转中心
特点自西向东恒星年、回归年角(近大远小)线(近快远慢)太阳球原因:地轴是倾斜的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移动规律1.的公
1)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H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北回归线以
分布规律2)地区H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H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运3)北地区H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H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转正午太阳
高度角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动计算楼距:A=楼高÷tanH(同减异加)
实际应用计算太阳能的角度:B=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1..夏至日H最大,则位于北半球,冬至日H最大,则位确定纬于南半球,二分日最大,则为赤道。度位置一年中H由两次达到90°则位于回归线之间;只有一次达到90°则2.位于回归线上;全年都未达90°则在北回归线以北或南回归线以南。
长短:年变化:夏短冬长(北)影子的长短及方向日变化;12时最短方向直射点以北:早西北晚东北直射点以南:早西南晚东南地理1.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变化规律2.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极昼,南极极夜
3.冬至日,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极昼,北极极夜意义昼夜长短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明显
实际应用:确定纬度位置夏至日昼长夜短,则在北半球北半球:春(3、4、5)冬至日昼长夜短,则在南半球
四季变化:夏(6、7、8)秋(9、10、11)冬(12、1、2)
南半球相反
划分界限:回归线(23°26′)和极圈(66°34′)五带划分热带: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皆夏
特点;温带: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皆冬
圈层界面深度地震波变化情况物质组成状态地壳莫霍面17km速度明岩石固态地内部圈层显加快铁、镁、硅酸盐固态球地幔铁、钙的古登2099kmS波完全消失,P液态圈地核堡面波速度突然降低铁、镍固态层水圈物质组成成因高度特点热量来自地面;上冷下热;12kmHT.对流运动.天气复杂多变生物圈对流层水汽集中外部圈21250kmHT平流运动.天气晴朗由O3层;上热下冷;无水汽大气圈垂直分层平流层垂直分层503000kmHT先降后增,距离太阳近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大气的受1)穿过大气层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一热过程2)到达地面
节3)地面增温,并释放热量保温作用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成因:冷热不均
气大气运动:垂直:高压低压的热力水平:低压高压
受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
热大气风的形成:冷热不均气压差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风)状运动单圈环流:条件(地表物质均匀、地球静止)
况大气三圈环流7个气压带、6个风带陆地:亚洲高压和环流海陆分布N1月(60°N)陆地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海洋:阿留申低压大对大气环流7月(30°N)陆地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压陆地:亚洲低压气分布的影响海洋:夏威夷高压运S:由于海路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呈带状分布动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冬东北季风;夏西南季风南亚季风:冬西北季风;夏东南季风
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天气实例发生的季节气压(温)变化曲线冷锋前:TP寒潮冬半年气温(气压)时:大风、暴雨沙尘暴
后:TP秋雨重要的锋暖锋前:TP春雨
天气系时:连续降水夏半年统后:TP准静前:晴朗
止锋时:持续性降水梅雨夏半年后:晴朗
气旋降水台风夏半年反气旋晴朗伏旱.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夏半年概念:环节:水循环类型:(课本46影响第47页)
二形式:海浪、潮汐、洋流节概念:海洋表层海水大规模的沿一定方向流动海动力:盛行风水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海水的洋流类型温度:寒流、暖流运运动1.热带、副热带地区: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动2.中高纬度地区:北逆南漂
世界洋流的分布3.北印度洋地区:季风洋流夏季西南风逆流
气候寒流:减温减湿冬季西南风顺流
影响暖流:增温增湿海洋生物海洋污染航海3四大渔场概念能量来源岩浆岩浆位置活动活动条件岩浆活动六大板块碰撞、挤压陆地:板块板块(消亡边界)海洋:第内力地壳运动运动张裂陆地三地作用作用运动(生长边界)海洋节质类形式影响:地作型一般:壳用背斜有时:的水平运动一般:运地质(褶皱)向斜有时:动构造垂直运动地垒和(断层)地堑变变质作用化风化作用:冲刷流水侵蚀溶蚀侵蚀作用外力风力侵蚀作用冰川侵蚀海浪侵蚀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侵入岩、喷出岩)物质循环岩浆岩风化冷重熔变侵蚀凝再生质搬运岩浆重熔作沉积重熔再生用再生变质岩变质作用沉积岩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总结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总结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