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溪教办“一德四新”培训方案
Xx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一德四新”县级培训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和实施我镇“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打造一支思想过硬、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根据《印江自治县“十二五”(201*201*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细则》(印教发〔201*〕132号)、《县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一德四新”培训者培训的通知》(印教发〔201*〕120号)的有关要求,特制定xx镇教办201*年“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一德四新”培训方案。一、领导小组
组长:组员:
二、业务指导小组组长:成员:三、培训学科
师德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新知识。四、培训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1*年12月底以前。
2、地点:中学以校,小学以学点为单位组织培训。xx幼儿园、xx中心幼儿园参加板溪学点培训,xx幼儿园参加xx学点培训。
五、培训辅导教师学科辅导教师学校师德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新知识xx中学xx学点xx学点xx学点六、参训人员
全镇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七、有关要求
(一)、中学、各学点要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工作,成立组织机构,各校具体负责继续教育的同志和业务指导成员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年度培训,于9月底前制定培训方案,并将培训方案用纸质和电子文档报教办。
(二)、各培训单位务必将每科培训的时间、地点和培训的有关事项逐一通知到每一个参训教师,确保全部都能按时参加培训。
(三)、根据印教发〔201*〕120号文件精神,这次培训作为县级培训,培训主讲教师由今年暑期参加县级培训者培训的教师承担,各科培训学时数必须达到《印江自治县“十二五”(201*201*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细则》所规定的总目标和年度培训任务。
1、师德教育
培训学时:60学时,其中县级40学时,校本培训20学时。本轮继教工程结束时,每位教师个人继教档案中须装入①每次师德
培训学习的笔记;②一篇以上师德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文章;③各年度师德师风及育人情况量化考核登记表。教办和学校集体档案中要有每次培训的培训方案(或安排意见)、培训日程、培训讲稿、培训名册、培训纪录和培训总结。
2、新理念
培训学时:6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35学时,校本培训25学时。
本轮继教工程结束时,每位教师个人继教档案中须装入①每次新理念培训学习的笔记;②一篇以上新理念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文章。教办和学校集体档案中要有每次培训的培训方案(或安排意见)、培训日程、培训讲稿、培训名册、培训纪录和培训总结。
3、新知识
培训学时:8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55学时,校本培训25学时。
本轮继教工程结束时,每位教师个人继教档案中须装入①每次新知识培训学习的笔记;②一篇以上新知识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文章。镇教办和学校集体档案中要有每次培训的培训方案(或安排意见)、培训日程、培训讲稿、培训名册、培训纪录和培训总结。
4、新方法
培训学时:8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55学时,校本培训25学时。
本轮继教工程结束时,每位教师个人继教档案中须装入①每次新方法培训学习的笔记;②一篇以上新方法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文章;③一
篇以上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教办和学校集体档案中要有每次培训的培训方案(或安排意见)、培训日程、培训讲稿、培训名册、培训纪录和培训总结以及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的情况记载。
5、新技能
培训学时:8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55学时,校本培训25学时。
本轮继教工程结束时,每位教师个人继教档案中须装入①每次新技能培训学习的笔记;②一篇以上新技能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文章;③两节以上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办和学校集体档案中要有每次培训的培训方案(或安排意见)、培训日程、培训讲稿、培训名册、培训纪录和培训总结以及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的情况记载。
(四)、各校、学点培训结束后,要注意收集和整理完整的培训资料(包括学校集体的和教师个人的)妥善进行保管。并报送一套学校集体的完整资料到教办存档。
xx教育办公室201*年9月6日
扩展阅读:201*继续教育集中培训讲义
第一学时
内容:第一章导引课堂教学能力界说时间:201*年7月16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课堂教学能力的意义
课堂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按国家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本领。..........首先,课堂教学能力应界定在“课堂上”。之所以强调课堂教学,是因为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其次,“按国家要求”即给课堂教学提出的具体任务和规定的具体标准;再次,“完成”是指按照国家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际是指教学的“到达度”;
最后,“本领”就是技能、能力,这里指的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二、课堂教学能力的内涵
课堂教学能力属教师外在的能力素质。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许多单项教学能力,比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板书板画能力、教师的非权力影响能力等等。本书研究的新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包括:
1、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整体教学效果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2、开放性教学能力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3、整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4、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生存本领方面的关键性教学能力。
三、作业布置
1、什么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2、新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主要是指哪些单项教学能力?
第二学时
内容: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一)时间:201*年7月16日下午第二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一)
1、课堂有最大的时间权重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显然,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然而,学生在校活动的全部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活动时间又是最多的.学生每周五天在校学习,除个别的校外活动外,几乎全部都是班级授课,所以,如果说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则是主导作用的“中坚”。
2、课堂有最高的价值效用育人的素质水平质量最高
教育的最高价值在于更多,更快地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但无论哪路精英,都必须有坚实而全面的基础.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上看,课堂上完成的教学任务,是任何其他教学形式取代不了的。
中小学的班级授课是国家指令性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比,前者不仅课时数量多,而且内容广。课堂教学的内容能从自然到社会,从生理到心理,从理论到实践,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它是学生的知识源泉,智慧源泉。因此,它能教会学生最全面,最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生存能力。
3、课堂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各学科搭配组合科学
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文科,理科的设置与比例,室内,室外的活动设置与比例都是经过科学论证而确定的。现行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构成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甚至包括脑科学在内的合理格局,形成了最佳组合.众所周知,这些课程的完成,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虽然各学科教学相对独立,但课堂教学毕竟是多科并进的.也就是说,每一周的课,每一天的课,文理两大类学科是相互交替进行的,或者说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每一个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是通过各类课程完成的.从这层意义上讲,课堂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学科教师对学生施教的“团体赛”的中心。
二、作业布置:
1、为什么说课堂育人的素质水平质量最高?
第三学时
内容: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二)时间:201*年7月16日下午第三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二)
4、课堂教学有默契的学段衔接学生素质发展具有连续性
课堂教学的排列是有序的.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各个学科是这样,各个学年段也是如此。例如,一年级有自己的训练内容和教学
目的。那么,到了二年级,也有自己的训练内容和教学目的,只不过是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要求不同。从一年级到二年级也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次跨度很大的阶段性飞跃。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课堂是学生素质连续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年级教师对学生施教的“接力赛”的中心。
5、课堂有良好的内外条件营造了专业性的教育环境
课堂教学有其自己的优势,突出地表现在它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容易形成一种学习的意识,知道应当如何去接受学习或发现学习,容易体验学习成功后的喜悦.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术业有专攻”,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更是这一环境的主体.这是课堂教学最重要,最关键的内部条件.他们有道德,有学识,有高深的专业性知识.他们还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不仅懂得教什么,而且知道怎么教;不仅能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这一优势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反映最突出。
另外,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构成也是按学生发展需要设置的,当然也是很好的内部环境.课堂以外的学校环境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6.课堂有丰富的教学容量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课堂上的学习除了让学生自我摄取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在能力,智力,非智力,品格等方面得到整合发展.换句话说,新课程不是"知识本位"教学,而是"人格本位"教学.新课程还要求,每节课的教学容量达到最高水平,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这一要求,只有课堂教学才能做到。
7、课堂教学有强大的推进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强劲
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但动力最大的则是课堂教学.因为它能集社会性素质,心理素质于一体,高强度地推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师,教学条件,教学过程等都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针对性设计的,全部教学都是按照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快速地推进学生发展的.显然,对学生发展推进动力最大的,最有效的,非课堂教学莫属。
二、作业布置:
1、为什么说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2、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有强大的推进功能?
第四学时
内容: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时间:201*年7月17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社会现实清晰地表现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明显差异,什么原因所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师德方面的,有智能方面的,有非智能方面的等等,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之间的教学能力水平不同.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它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1、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教学有任务,学生要发展,谁来完成这项工作?毋庸置疑的答案是教师。教师凭什么?凭教师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一节课,从课的导入及运用教师的教学导入能力开始,到课的终结及运用教师的教学终结能力结束,都必须是在教学能力的作用下完成。换句话说,全部教学过程完全是在教师教学能力的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它是表面的,唯一的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这一工具是与学生“短兵相接”的直接“武器”,它决定了“解决战斗”的时间和胜负。如果“武器”精良,那么,就会“三下五除二”,“快刀斩乱麻”;如果“武器”不好,那么,就会“恋战沙场”,“久攻不下”。所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了整个教学质量。
2、教学能力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决定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学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师的许多素质都有密切关系。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其他素质水平的反映。比如,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素质水平;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论素质水平;教师的整合教学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水平等等。因此,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3、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
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能力,比如,工人的职业能力是生产能力,农民的职业能力是种田能力,医生的职业能力是治病能力,那么,教师的职业能力无可非议的是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它的大小决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特有的一种能力,它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标志。
二、作业布置:
简述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第五学时
内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一)时间:201*年7月17日下午第二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一)
1、现代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一)(1)在教学目的方面
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就是力量”,学生掌握了“双基”似乎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各种能力,就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在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的年代里,教学的真正目的早已转移到为了各级各类升学,为了各种形式的考试方面。几乎课堂上的全部教学行为都是为升学,为考试服务的。因此,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只能是仅有书本知识而缺乏各种技能,仅有个人奋斗而缺乏思想品德修养的“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人。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育不仅培养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而且要培养文明幸福的人.即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劳动本领,提高他们的智慧水平,形成较高的政治素质,为未来社会服务的同时,还要使学生获得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的目的,归根结底一句话:“必须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种发展包括知识,智能,品格和生活经验等。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当然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但它绝不是最终的目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作为自己再获新知识的有效工具,通过已知获取未知.更重要的是,要以现有知识,智能为基础,迅速地开发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培养自己优秀的非智能品质,形成自己健康的人格。“知识就是力量”,“能力也是力量”,“智慧更是力量”。总之,通过课堂教学要为学生配制出一把能打开学生心扉和开启任何新知识宝库的万能钥匙。
在此不妨提示一下,让学生想象,发散,不要怕学生说得离奇,荒诞,只要教师正确引导不会出现大问题,即使有些“离谱”,教师也能处理得当。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美国教学中的实例:在学字母“O”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想象它像什么,一个学生说“O”像一个鸡蛋,孵啊孵,孵啊孵,一下孵出一个克林顿。这样的教学一定能使学生记忆深刻。
二、作业布置:
1、在教学目的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的定位有什么不同?
第六学时
内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一)时间:201*年7月17日下午第三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一)
1、现代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二)(2)在教学任务方面
传统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记忆,理解,应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强调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坚持教学的教育性。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品德,而且要使学生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形成良好健康的品格,教会学生学习。布鲁纳认为:对学生来说,知道如何学习要比知道学习什么更重要。赞可夫提出了“使学生掌握学习过程”的教学原则。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教会儿童学习”,“教会儿童使用一个人终身都靠它来掌握知识的那种工具”作为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的主张。
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工具,主动地,更广泛地自我摄取新知识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依靠自己的经验,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思考独立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
(3)在教学原则方面
传统教学原则都是从教的层面,从教师的角度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服务的问题.对传统教学而言,这种偏重是正常的,因为传统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侧重于“教与学”中的“教”和“师与生”中的“师”。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基本因素构成的,各因素间都有着密切的,有机的联系,教学原则正是这些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因此,人们就可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教学。现代教学原则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同时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教学原则并使两者紧密结合。
(4)在教学内容方面
传统教学论主张分学科教学,但各学科之间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又比较单一,具体的知识成为教材的主体.教材虽然具有科学性,系统
性,但内容多而杂,旧而死呈现的是百科全书式的教材,多年不变的陈旧内容;而课堂上要学的内容却是少而窄,粗而浅为突出应试的“重点”而不合理地重复讲述,为加深学生的记忆而强调死记硬背。在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中,缺乏能力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能把知识传授与各因素(包括教会学生学习因素)紧密结合.学习内容存在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脱离的弊端;实践内容过少,动手操作机会过少。
现代教学论强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和典型范例,强调各学科之间的内部联系,使教学内容形成较大规模的知识体系,组成有效的,从一般到特殊的宏观结构,在各学科之间建立科学的联系和保持科学的衔接,甚至可以将一些相关的学科合并为一两门学科.各学科内容不仅突出知识教学,而且更突出智能教学,非智力心理品质教学,学会学习教学和品格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适应性,适用性,时代性。教材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特点,在“最近发展区”内达到整体优化的最佳水平。知识系统方面,主张讲述知识的基本结构,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注意介绍最新科学成就,以及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远景。教学内容要使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尽最大可能的结合,保持足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学:教师用两幅挂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研讨比较改革前后的巨大变化,并提出问题:“哪些方面变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对这些变化有什么感想?”“你认为还应该怎么变?”这样的教学,既完成了“双基”教学任务,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发现,探索,合作等能力。
二、作业布置:
1、在教学原则方面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论分别是怎样定位的?
第七学时
内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一)时间:201*年7月18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一)
1、现代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三)(5)在教学过程方面
传统教学论对教学过程有明确而固定的模式要求,教师要严格遵照这一模式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公式化。赫尔巴特提出“四段式”教学过程之后,各类
教学基本按照“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程式进行。凯洛夫的“五大环节”问世后,人们又严格遵循“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家庭作业”的程序完成教学。
在现代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和目的,引导他们探索式的学习,自我感知记忆活动的规律,进而提高认识能力.对知识和技能不仅要记忆,理解,应用,而且要对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智能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独创能力。现代教育论主张,教学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乃至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绝非单一,教学模式也不能公式化。
(6)在教学方法方面
从传统教学的主要特征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注入式”,“填鸭式”。以知识灌输为主,教师“一言堂”,“独角戏”,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不给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机会。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他们只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只是被加工的“产品”。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旨意”死记硬背,唯师,唯书唯上,“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缺乏探索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指教师的教法,根本不包括学生的学法,当然就更谈不上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了。
当前,现代教学虽未形成完美体系,但也有了主体框架.它在集合各类教学优点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实践,提高总结,逐渐形成了现代教学体系.它将多种方法综合,又以多种形式表现,如启发讲述,师生对话,学生研讨,自我发现,实习实验等.现代教学方法克服了过去只是单向传递的弊端,提倡多项传递,多项交流,教与学,师与生紧密合作。
现代教学论认为:①不是选择适合于教学方法的儿童,而是选择适应于儿童的教学方法;②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教师教的方法,而且包括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的方法;③教师的教法要适应于,服务于,服从于学生的学法;④教师的教法,除完成对学生知识获取和一般发展设计外,还包括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矫正学生不正确,不科学的学习方法;⑤教师的教法并非填鸭式,也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独立摄取的工具,为学生的“无师自通”做准备,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打基础;⑥学生的学法可以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但就学习方法的主要特征看,还是以发现式方式和多向质疑方式为宜;⑦教学方法必须由封闭型变成开放型,由单向型变成多向型,由单一讲授型变成复合研讨型,由学生静听型变成学生参与型。总之,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掌握读书和思维的方法。所有的教学方法都要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使用一个人终身都靠它来掌握知识的那种工具”
服务,为培养能自学,会工作,具有勇于开拓和大胆创新的现代人服务。
二、作业布置:
1、简述现代教学论在教学方法上的定位。
第八学时
内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一)时间:201*年7月18日下午第二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一)
1、现代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四)(7)在教师的作用方面
传统教学论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权威至上,崇尚高压和体罚或变相体罚。在理论上,传统教学论承认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实际上这种“主导作用”却是“主管作用”,“主宰作用”。他们把学生“管”得死死的,定出了诸多的清规戒律,使学生不能丝毫违背教师的旨意,不能越出雷池半步;使教师的作用如同帝王的专治,视学生为专治对象,甚至以学生为敌,造成师生关系极度紧张,对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不仅要指出学生学习的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而且要不断地指导学生提高智能,得到发展.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外部动因,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现代教学论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和谐,教师要热爱学生,特别强调的是热爱所有的学生(包括后进生).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学生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劳动,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本保证。
(8)在教学形式方面
以班级授课为唯一的形式,缺少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形式,是传统教学的特点。班级授课制有明显的优点: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快速培养人才等。但也有难以克服的弊端:第一,不利于因材施教;第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班级授课形式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存在了三百多年,说明它很有生命力。但到了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仍把它当作唯一的教学形式未免太落后了。
现代教学论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分组教学,程序教学,设计教学,个别教学等形式,即将诸多的教学形式因课因人综合在一起使用,目的在于克服
班级授课的弊端,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作业布置:
1、班级授课制的利与弊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九学时
内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二)时间:201*年7月18日下午第三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二)2、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过程是有顺序的,即从出生到成人,是一个逐渐从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例如,身体的发展是“从头部向下肢”,“从中心到全身”;思维的发展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记忆的发展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等。教育教学必须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确定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发展的策略。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例如:童年期的思维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特征不稳定,起伏性较大;少年期则是思维类型逐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情感特征逐渐发展到比较深刻,稳定,同时道德感,理智感这类高尚的情感也开始占据了重要位置。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记忆方式主要是以形象记忆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多用直观性教学手段,多用娱乐游戏类教学,这样顺应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分要求学生使用意义记忆,那么,就违犯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的影响不同,相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有其不同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心理特征,如有的儿童的身高早长,有的则晚长;有的可以成为“早慧儿”,有的则可能“大器晚成"”。教育教学必须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确定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发展的策略。
(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可变性
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社会或教育条件下,身心发展阶段,发展顺序和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变化速度大体是相同的.但稳定性是相对的,而身心发展的可变性是绝对的。可变性可以表现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可以表现在同一年龄的不同青少年身上.教育教学必须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可变性规律确定把握学生变化方向和促进学生变化强度的策略。
二、作业布置:
1、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那几个方面?
第十学时
内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三)时间:201*年7月19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三)3、依据新课程标准
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对提高国民素质,振兴中华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教育目标定位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主张整合性教学
“注重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突出课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目标,注重了多元素质的整合,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整合性的实质是,改传统的知识本位教育为现代的人格本位教育,克服单一传授知识的弊端,向传统教育挑战;改传统的“少”,“慢”,“差”,“费”教育为现代的“多”,“快”,“好”,“省”教育,克服低效率教学的弊端,向现代教育要
质量和速度。整合教育既是战略问题也是战术问题.整合教育的提出对今后课改的快速发展和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突破学科中心,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
新课程各科课程标准,都是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确定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课程标准中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例如,语文课程标准加大语文阅读量,增加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历史课程标准通过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具体地感受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脉络,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繁杂的历史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现实问题的探究,降低对运算速度,证明技巧的训练.地理课程标准加强地理基础知识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密切联系.生物课程标准反映现代生物按类群详细介绍生物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知识.化学课程标准加强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内容,降低了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配平,浓度计算等)的要求。
(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过程与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往的课程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二、作业布置:
1、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对提高国民素质,振兴中华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第十一学时
内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能力基础时间:201*年7月19日下午第二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能力基础1、分析掌握教材,标准的能力
教材是蓝本,标准是要求。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能力,必须“吃透”教材,把握标准。教材实际是为老师提供的教学素材,教师首先要分析这些素材中的知识因素,能力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品格因素等;其次考虑如何将这些因素拓宽,扩
展;最后确定本节课“为学生终身打基础的素质”,重点开发,培养。
2、选择最佳教学方式的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教学方法实际就像要过河的“船”和“桥”,因此,一节课的教学方法会有很多的选择。
3、确定高层次教学目标的能力
教学目标确定的层面决定了教学目的要达到的标准。现代教学主张,每节课的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双基”而教,而是实行“人格本位”教学,即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必须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发展(在“最近发展区”内)为根据,以培养学生“现代人”的优秀品质为依据(运筹帷幄的合理布局能力)。
4、创新能力
教师劳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创造性工作.教学能力的强弱高低与教师创造力水平密切相关.在教学设计上需要教师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完成之后还需要教师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本身就应当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二、作业布置:
1、现代教学论对教学目的、任务、原则、内容、过程、方法、形式、教师作用方面都与传统教学论的认识不同。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不同的认识,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要求有何不同?
第十二学时
内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价值观基础时间:201*年7月19日下午第三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教学能力是后天获得的,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因此,实践就成了教师形成和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一,“实践出真知”,教师在实践中获得教学能力,第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可以印证教师教学能力的性质,可以检测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可以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价值。第三,“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教学能力的研究是教师必选的科研内容,要想把实验升华到理论高度,没有实践一切都是枉然。总之,教师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获得经验;在实践中检验,获得修正;在实践中创新,获得发展。
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价值观基础
价值观就是“观价值”,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就是教师全面正确地“观”这节课的价值所在。可以从知识价值,智力价值,道德价值入手,也可以从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入手。教师要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全面描述事实,做综合价值判断。教师的价值观要与教师的教学能力紧密联系,用正确的价值观统帅备课,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教学。
三、作业布置:
1、为什么说实践是教师形成和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十三学时
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时间:201*年7月20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借鉴中感悟
借鉴他人经验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借鉴不是临摹,效仿,照抄,而是从经验中悟出道理。借鉴不是借“标”而要悟“本”。有许多教师听了一堂好课之后,高兴之至,虚心向他人学习,期盼自己也能达到如此水平,于是从头到尾地模仿,甚至连细节都追求一样,“照葫芦画瓢”。这样的学习,,只能学到表面上的东西,充其量也只能学会一节课,“只供一餐”。这样的借鉴只能说是借“标”。
二、实践中探索
借鉴是“他山之石”,探索是“自我发现”。前者重要,后者更重要。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就应当勇于在实践中探索,敢于吃别人没吃过的“馍”。
实践中探索强调的是教师要自信,强调的是教师要对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念。人只有在相信自己,坚信成功的思想指导下才能大胆实践.其实,教师在探究真知,发现规律,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每天都在实践中生活,每天都与教育对象打交道,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教育信息,所以,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我提高是完全可能的。
三、学习中升华
学习包括教学实际经验学习和教学理论学习。前者的特点是:学得快,可以直接学习,省心省事,但学的成果不稳定,很难持之以恒.后者的特点是:学习速度慢,抽象难懂,有时“费力不讨好”,耗费时间很多,但一旦掌握了先进理论,就会使你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得心应手,“屡战屡胜”。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能力,教师既要
学习实践经验,又要学习教学理论,两者兼顾,突出后者。
四、反思中前进
1、反思教学能力形成与提高的渠道是否畅通“开源助流”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后天形成与提高的,因此,教学能力形成与提高的渠道是否畅通就成了反思的首选课题.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一方面来自外界,比如来自别人的直接经验,来自资料信息的间接经验等,另一方面来自本人,比如自己的创新,在原有能力水平基础上的提高等.反思的目的在于:分析教学能力形成的障碍,通过排除而“开源”;分析渠道梗阻的原因,通过打通而“助流”。
2、反思各种教学能力强弱“扬长补短”
教学能力是一个庞大的能力体系,它由诸多单项教学能力组成.这些单项教学能力在一位教师身上表现的水平也不同,有些能力特别强,有些能力比较弱.反思的目的在于:经过分析,努力,让强的更强,弱的不弱,实行"扬长补短"的策略。
3、反思各种教学能力的效用“高低兼顾”
由于教师本人的能力结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状态不同,教师的各种单项教学能力在教学中的效力和作用也不同。有些"长项"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积极状态相融合,则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效用;反之,则表现出低水平的教学效用。反思的目的在于:经过分析,努力,让教学效用高的继续高,教学效用低的不再低,实行“高低兼顾”的策略。
五、作业布置:
1、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有哪些?
第十四学时
内容:案例分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时间:201*年7月20日下午第二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组织学习并分析案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一)教学前反思课堂的设计(二)教学中的反思具体的实施(三)教学后的反思过程的得失二、从这个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1、教改前,老师是组织者和表演者,改革后,老师是组织者,更主要是充当了一个导演的角色。一个好导演必须肚中有货,各种分寸把握得当,过程设
计设计精致才行。
2、把学习过程当做一种活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活动起来,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不要搞传统的“一言堂”教学,尤其是复习课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手来。
3、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勇敢去想。因为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有可贵的一面,尽管有的想法不够全面,我们也要鼓励他去探索,去发现。当然,有的学生的问题也许我们事前没有想到,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一些突发性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在新知和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作出反思。课后的反思可作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三、作业布置:
1、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一案例的学习,你有哪些启示?
第十五学时
内容:教学设计能力的概念
时间:201*年7月20日下午第三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教学设计能力的概念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
二、教学设计能力的概述
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师的创造过程。譬如要解决一个难题,教师如何去引导,用什么办法才能“遇上红灯绕着走”,这就需要创造性的设计。
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教材重组的过程。譬如教材中许多课程都是先揭示概念,,后出示例证。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多教师都将这一顺序颠倒。
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教材内容的填充过程。譬如以课文内容为线索,旁征博引,适当增加教学容量。
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师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譬如一节课有三个定理,教师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三个定理的具体涵义,而且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所处知识体系的地位。
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师探究教材智能结构的过程。譬如一节课有三个“知识点”,教师构思时要设计出通过这三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能获得
哪些能力和开发哪些智力,并将开发的项目有机结合。
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师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的过程。譬如《岳阳楼》一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通过作者对岳阳楼的描述,让学生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的教学环节。
三、课堂教学设计包括三个过程
即设计前准备过程、教学设计过程、设计后评析过程。四、作业布置:
1、名词解释:教学设计能力2、教学设计包括哪三个过程?
第十六学时
内容: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间:201*年7月21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不仅要追求"高分",还要追求"高能",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学设计就比较到位.但还有一些教师仍有重知识教学,轻思想教育,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的偏向.譬如,教师很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去设计那些发现,挖掘,提炼教材中智力价值的方案;很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去设计那些发现,挖掘,创造教材中潜在非智力价值的方案;很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去设计那些挖掘,利用教材自身所具有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案。
二、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
目前,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停留在完成“教学内容”的水平,而没有达到完成“教学目的”的高度。“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密不可分,但其内涵和层次存在明显差异。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基础,教学目的是教学内容的升华。因此,教学设计中仅有让学生获得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方案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学设计中必须有如何通过“教学内容”而去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案。
三、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由于对课内知识研究的比较多,联系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研究的比较少,因此使教学设计比较单调乏味;由于缺少知识整合而使教
学容量骤减。其表现为缺乏与本课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联系的设计,缺乏与本课有关的实践知识联系的设计,缺乏与本课有关的最新科学成果联系的设计。
四、作业布置:
1、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2、谈谈目前教学设计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的理解。
第十七学时
内容:教学设计的标准(一)
时间:201*年7月21日下午第二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达到教学结构合理
教学结构指组成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及各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和各环节之间的顺序及其衔接方式。这里教学结构合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最多,教师单边活动的时间最少,而教学质量水平最高。
(1)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活动时间
教学设计如何才能突出学生活动时间?设计时侧重考虑以下三点:第一、在全部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活动环节最多;
第二、在每一个学习活动环节中,设计学生参与的时间最多;第三、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设计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最多。(2)教学设计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设计学生主动质疑的内容。设计学生积极研讨的内容。设计学生积极动手的内容。
(3)教学设计要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教学设计如何才能减少教师讲授时间?①多设计点拨,少设计讲解。②多设计“情境”,少设计“平静”
③多设计“一举几得”的问题,少设计“几举一得”的问题二、作业布置:
1、教学设计如何才能突出学生活动时间?
2、教学设计如何才能减少教师讲授时间?
第十八学时
内容:教学设计的标准(二)
时间:201*年7月21日下午第三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达到教学容量饱满
教学设计如何才能达到教学容量最大?
一是设计时,素质元的广度适中,深度适中和素质发展水平的定位适中。素质元的广度是指一节课中所能涉猎的社会性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以及专业性素质的量。广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严格把握住“量”的多少。深度是指某一素质元,教师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的程度。深度适中即为深度合适。素质发展水平的定位是指课的教学容量,要根据全班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来确定。定位适中即为教学容量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于全班绝大多数学生。
二是设计时,教师有效把握知识的框架结构,有效突出智能因素发展,有效激发非智能因素,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设计时,教师要把握住本节课知识的最基本的结构框架,要把握住显性和隐性的智能因素,要把握住非智能因素和思想品德要素。当然,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设计那些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终身受益的关键环节。
应试教育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学生负担过重。不单纯是课业负担重,更可怕的是,心理负担太重。
二、达到学生负担较轻
应试教育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学生负担过重。不单纯是课业负担重,更可怕的是,心理负担太重。
教学设计如何才能使学生负担较轻?
一是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没有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任何内容;二是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给学生留作业的质量要高,总量要适中;三是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节假日,双休日不留或少留家庭作业。二、作业布置:
1、教学设计如何才能使学生负担较轻?
第十九学时
内容:教师课堂设计能力设计前准备能力时间:201*年7月22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教师课堂设计能力的含义:
教师课堂设计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二是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三是设计后评析能力。
二、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课前的学生准备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课前准备设计内容很多,例如各类教具,挂图,仪器的使用设计,实验过程设计,多媒体使用设计等,但最重要的还是课前学生自学准备。
以往的课前教学设计,多数都是设计学生回家预习.这种设计对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但因为缺少必要的条件,所以学生预习的效果往往不理想.通过较长时间的实验,有的老师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那就是下发由教师设计,编印的《学生自学指导提纲》,学生按提纲自学。
《学生自学指导提纲》的特点:提取基础知识强化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潜能趣味设计提纲补充相关资料反馈学生状态选择自学内容有效指导家长三、作业布置:
1、教师课堂设计能力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含义?2、《学生自学指导提纲》有哪些特点?
第二十学时
内容:课堂设计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时间:201*年7月22日下午第二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骤: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
(1)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的理性认识(2)完成课堂教学设计第一步骤的具体要求
第一,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明确“显性教材”的具体内容,并能在诸多的教材内容中分别赋予权重;领悟“隐性教材”的具体内容,并能在诸多的内容中突出发展那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要素。
第二,“隐性教材”的内容尽量挖掘,特别要关注道德的形成,智能的开发,非智能的培养。
第三,要特别注意,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切忌“就教材而教教材”。
课例:小学语文第一册中“我的家”课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爱我,妈妈爱我,
我也爱爸爸妈妈。在温暖的家中,我快乐地长大。
教师设计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是:第一,要求学生必须“会认,会写”3个字:“人”,“个”,“大”;第二,要求学生必须“会认”12个字:“家”,“有”,“的”,“爸”,“爱”,“妈”,“也”,“中”,“快”,“乐”,“长”,“大”;第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技能:学会写“撇”和“捺”,写字时必须“先撇后捺”。
二、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教学设计第一步骤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第二十一学时
内容:课堂设计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二)时间:201*年7月22日下午第三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二步骤: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途径1、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理性认识
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任务。“双基”是未来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基础,“双基”是学生智能发展的前提。让学生迅速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教学任务。
2、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
第一,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途径要简捷清晰,教学方法得当。例如,通过观察记忆文字,通过教师讲解或学生研究性学习理解字义,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应用这些生字。
第二,生字学完后要及时巩固,但不能过分地使用教学的“巩固性原则”。第三,学生的写字,不要求写得多么漂亮,但要求笔划写得准确,笔顺写得正确。
课例:小学语文第一册中“我的家”
教师设计这节课的第二个步骤时,要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本课的“人”,“个”,“大”三个字的教学目标应当达到“五会”,即会认,会读,会写,会拆,会用。“会认”指能认识这个字;“会读”指读得标准;“会写”指写得准确;“会拆”指学生知道它的偏旁部首,能分能合这个字;“会用”指学生能够很好地应用它。“会认”是前提,“会用”是“关键”,多认,少写,多用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旨。
本课的“家”,“有”,“的”等12个字的教学目标很简单:发音准确,能认即可。
教师要教好学生书写汉字的基本技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观察记忆,让学生感知,掌握写撇,捺的特点与规律;教师还要特别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笔顺,进而让学生感悟汉字书写规律,并能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二、作业布置:
1、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第二十二学时
内容:课堂设计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三)时间:201*年7月23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三步骤: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1、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的理性认识
教材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借助教材尽量而合理地向外辐射,如可以通过已知去推断未知,可以通过迁移学到更多的本领,可以通过知识的检索联合去“发现”“新知识”。
2、设计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的具体要求
第一,教师设计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的方案,切记拓展的内容不要脱离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去拓展,拓展的幅度应当更大一些,但不要“离题太远”或与教材“风马牛不相及”。
第二,教师要借助教材尽量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但它的前提必须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当然,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知识面扩大得越多越好,培养学生的技能越全面越好。
课例: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我的家”
第一,通过学习课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家庭要和睦,温暖,人人都要有爱心,孩子对长辈更要尊重。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本节课学的生字组词,造句,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和口头语言训练。
第三,教师要教会学生写字,继续矫正错误的握笔姿势;让学生做到写字姿势要求的“三个一”(握笔一寸远,眼,字一尺远,胸,桌一拳远),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二、作业布置:
1、设计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第二十三学时
内容:课堂设计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四)时间:201*年7月23日下午第二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四步骤: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1、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的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价值的重要渠道.知识价值,特别是智能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的实现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教师多设计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就会多一种受益。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越科学,严谨,那么学生的发展就越全面,迅速。
2、设计第四步骤的具体要求
第一,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要新颖,多样,有效,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
第二,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目标明确,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画虎不成反为猫”。
第三,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是凭空想象或机械临摹他人的,而是有根据设计的。一是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以及教材内容所延伸的部分;二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特别是根据“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要求。
课例: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我的家”
教师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应当增加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设计让学生观看书中彩图的环节(彩图大意是:在自家门前的小院儿里,爸爸浇花,妈妈洗衣服,一个小朋友在晾衣服。背景:左侧是砖瓦结构的住房,正面和右侧是一片园田地,更远的背景是起伏的山峦)。
第二,设计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研讨的题目是:“什么是‘幸福的家’”“怎样做才是‘爱爸爸,妈妈,’”“你希望爸爸妈妈怎样爱你”“有一首歌的歌名是《世上只有妈妈好》,你怎样理解‘世上只有妈妈好’”等等。
第三,设计模拟情景,教师安排故事情节,让同学分角色表演。第四,作业:“回家后,做一件你认为是‘爱爸爸妈妈’的事情,明天在班上交流。”
二、作业布置:
1、设计第四步骤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第二十四学时
内容:课堂设计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五)时间:201*年7月23日下午第三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五步骤:借助教材实施“人格本位”教学1、实施“人格本位”教学的理性认识
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各项比较重要的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本位”教学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2、实施“人格本位”教学的具体要求
第一,教学设计尽量考虑周全,在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多地发展学生各项素质。
第二,在诸多素质中,尽量突出那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素质。课例: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我的家”本节课的总体结构设计参考意见如下:①自报家门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家;
②学习生字“认读拼写拆用”③教会笔划撇,捺写法,明确书写规则;
④看图说意让学生结合课文说出观察结果,观察认识;⑤借题发挥让学生根据观察认识各抒己见,求异,发散,“创造”⑥学习巩固学生表演,巩固教学内容;⑦师生总结侧重道德观念,是非曲直;⑧布置作业留下悬念,检验学习效果。二、作业布置:
1、简述实施“人格本位”教学的理性认识。2、实施“人格本位”教学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第二十五学时
内容:课堂设计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六)时间:201*年7月24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六步骤:书写设计方案
wenku_26({"font":{"6c4178e85ef7ba0d4a733bdc001001a":"TimesNewRoman","6c4178e85ef7ba0d4a733bdc00201*a":"宋体","6c4178e85ef7ba0d4a733bdc005001a":"TimesNewRoman"},"style":[{"t":"style","c":第一,确保每节课都能实施素质教育。“双向对称”设计的特点之一是将教学程序与素质元相对应,因此,可以实实在在地保证每节课都能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完成。
第二,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双向对称”设计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要想设计出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益的教学程序,要想寻找,确定,拓展素质元就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第三,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双向对称”设计形式本身就会有效地抑制传统教学的备课,因为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多为填鸭式,,注入式,而“双向对称”教学设计要求教学体现出尽量多的素质元,教师必须摈弃传统教学方式,必须扩大素质容量。这样带有指令性的运作,必然会规范教师的教学设计。
第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双向对称”教学设计要求较高,涉猎的知识面较广,实际运作的难度较大,因此,它会强有力地推进教师的业务学习与提高,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
4、“双向对称”设计思路
第一,教师要掌握,应用“五点”式教学设计。第二,根据现行教材内容设计有关素质元。第三,利用教学过程的设计,扩展素质元。5、“双向对称”设计书写方式
“双向对称”设计书写,开始的一些项目可与以往教案相同,“教学过程”与“素质元”部分的书写可参考下列步骤。
“双向对称”设计的书写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第二部分是“正文”。
“序”的内容:“年级”,“科目”,“课题”,“任课教师”,“知识目标”,“智能目标”,“非智能目标”,“思想品德目标”,“课外作业”,“教学后记”。
“正文”的部分是由“时间纵轴”左侧的“教学过程”和右侧的“素质元”组成。书写时,教师可在设计用纸的中间划两条间隙很小的纵线,表示教学时间的纵轴。每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可在两线中间的缝隙处标明。
“教学过程”栏:从课的起始写到课的终结,写清各环节的内容,步骤,方法,问题,习题,板书等。
“素质元”栏:写每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学生所能提高的对应素质,或者写明教师设计这一环节的动机或目的,它能使学生的哪些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把“动机”,“发展”的内容简要地写上。
书写时,“教学过程”栏里的每个教学环节的第一行高度,都要与其相对应的时间纵轴右侧的“素质元”栏里的第一行高度保持水平。无论上一个环节两方谁长谁短,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与“素质元”的书写都必须在内容最
多的文字下边另起一行书写,还要在两个教学环节之间空一行或二行。
一节课中可能出现多种素质元,同一素质元又可能出现多次,因此,在每种素质元的类别名称(例如“知识素质”,“智能能力”)后面的右下角加上编号。各种素质元是按先后出现的顺序独立编号的,譬如:“知识素质1”,“知识素质2”,“知识素质3”,“智能素质1”,“智能素质2”,“智能素质3”等。这样。教师就能清晰地看到。在本节课中共涉及哪些方面的素质教育;某一素质元在教学中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通过什么内容出现,全节课共有几次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素质元”栏里填写的各种素质元,通常有“知识素质”,“智能素质”,“非智能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等。也就是说,这些素质名称基本上是从“五点式”教学设计而来的。这些素质名称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教学的每一环节培养学生的每一素质都是这些素质名称中的“子因素”,因此,填写时还要在“素质名称”后面注明这些“子因素”是什么。例如,“非智能素质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智能素质2: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二、作业布置:1、“双向对称”设计有哪些优势?
第二十六学时
内容:学习课例《双向对称教学设计方案》设计后评价时间:201*年7月24日下午第二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学习P4951课例《双向对称教学设计方案》二、讨论该设计的优点
1、本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清晰,不仅有知识,技能目标,而且有智能目标,非智能目标,思想品德教育目标。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能完成教材要求的任务,又能超越教材,培养“为学生发展打基础的”,人生中最重要的素质。例如,注重对学生的智能开发,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2、本课的教学设计整体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各环节衔接紧凑合理。从开头“大自然也会说话”的“怪题”,到结尾描写大自然的歌声《夏天的雷雨》,整个过程用一条“人文”主线贯穿始终,使全过程环环紧扣,步步相接。
3、本课的教学设计涉猎的知识面广,除本课必修的知识技能之外,还从文科到理科,从科学技术到日常生活方面让学生获得大量知识,开阔视野,增长
才干。
4、本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开头的“怪题”到学生的联想,从观察的实物到结尾的歌声,整个教学都在愉悦,兴奋的状态下进行,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习,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5、本课的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活动的内容多,参与的机会多。设计中强调了师生互动和在互动中的教师主导作用。
6、本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注重教会学生学习,从课前的自学到课堂的研讨,从记忆的方法到问题的思考,无一不是从教会学生学习出发。
三、作业布置:
1、学习了双向对称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设计方案,你认为该设计有哪些优点?
第二十七学时
内容:学习案例《生长素的发现》时间:201*年7月24日下午第三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组织学习p5258案例《生长素的发现》二、讨论案例的优点:
1、将探索科学史引入课堂探究教学;2、将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3、将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4、将人类一般的认知过程作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三、分析案例需要改进的地方:
1、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达和交流阶段;2、教学中及时进行课堂调控。四、作业布置:
1、学习了案例《生长素的发现》,你认为它的设计有哪些优点?
第二十八学时
内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自我评价时间:201*年7月25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反思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宽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全面性;1、能不能消除“知识本位”教学的阴影;2、能不能让教学容量最大;
3、能不能“人为”地扩大素质元。
二、反思设计中的教学内容“高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目标定位;1、是否通过“授人以渔”式的训练,让学生得到学习的工具;2、是否通过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潜能;
3、是否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肯定情感、积极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等。
三、反思设计中的学生学习“动力强度”自我评价教师激发学生活力的能力;
1、教师能不能设计出打破死水般的教学宁静的方案?哪些地方的设计没使学生“活”起来?怎样设计才能“活”起来?
2、教师能不能设计出强度适宜的刺激?怎样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刺激?
四、反思设计中的学生“差异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个性教育;1、教学设计是否能在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也得到最佳发展?
2、教师是否设计出最好的方式解决个性发展问题?
五、反思设计中的教学“速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推进作用;1、教师能不能设计出加速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案?2、教师设计的加速学生发展速度幅度的方案是否合理?3、教师设计的加速学生发展速度途径的方案是否可行?
六、反思设计中的对学生“开放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学生地位;
1、在教学设计中是否还有传统教师观的痕迹?
2、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到底把学生放在什么位置上?给学生创设了何等情境?在诸多问题上是如何对待学生的?
3、在教学设计中是否有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的方案?
七、反思设计中的教师“调控程度”自我评价方案中教师的作用
1、教学设计中是否还有传统教师观的痕迹?2、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活力的程度如何?3、教学设计中掌握对学生能“放”能“收”,“收”、“放”结合的尺度如何?八、作业布置:
1、教学设计的反思应包括哪七个方面?
第二十九学时
内容:整合性教学概说
时间:201*年7月25日下午第二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整合性教学概说(一)整合性教学涵义
整合性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整合性教学具有特殊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人生意义。
人生本来就是七彩的,人生本来就是多元的。人生发展的历程是受多种外部因子作用,同时又从多种外部因子中汲取多种营养的过程,整合性教学对这一过程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它明显地表现在防止学生畸形发展和加快个体社会化进程两个方面。整合性教学不是传统的单一知识教学,而是各学科知识,特别是宏观的文科和理科之间有机结合的教学。因此,整合性教学能保证学生身心发展的正确方向,抑制了学生的畸形发展。具体地说,它防止了教学向培养虽有满腹“经纶”,却一事无成的“书呆子”的方向发展;防止了教学培养向虽有“头悬梁,锥刺骨”之举,却只会死记的“背书郎”的方向发展;防止了教学向培养虽然不学无术,却倍加受宠的“白卷先生”的方向发展。
第二,社会意义。
社会是一个“杂合体”,它由各行各业所组成.社会需要各类专业人才,更需要“一专多能”和“多专多能”的“+”字型人才。社会需要就是教育目标。因此,复合型人才,“+”字型人才,创造性人才就成了教育,教学的最高追求。人才的成长并非一日之功,精英的成熟必有坚实基础。美国心理学家杜尔那说:“基础是具有普遍的强有力的适应性。”显然,基础教育为学生打造“现代人”雏形:良好的道德结构,智能结构和非智能结构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整合
教育正是培养“全才”的最佳方式,正是形成和发展人的合理科学素质结构框架的最有效途径。
第三,教学意义。
整合性教学的实质是改传统的知识本位教育为现代的人格本位教育,克服单一传授知识的弊端,向传统教育挑战;改传统的“少”,“慢”,“差”,“费”教育为现代的“多”,“快”,“好”,“省”教育,克服低效率教学的弊端,向现代教育要质量和速度。
整合性教学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加快速度的教学。因为整合,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大,“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高”,所以效率高;因为教学本身是线性运动,但它的发展是按“点线面立体空间"的模式进行,所以能全面造就一个人;因为每节课的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所以相对地加快了学生发展速度,能为社会早输送,多输送,快输送合格人才。
(二)整合性教学能力的涵义
整合性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把教材的相关知识,技能或由教材引发的多种“衍生物”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本领。
具备整合性教学能力是新课程教师必备的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进行整合性教学,因此,不提高教师的整合性教学能力,教师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作业布置:
1、什么是整合性教学?它的特殊意义表现在哪三个方面?2、什么是整合性教学能力?
第三十学时
内容:整合性教学的内容
时间:201*年7月25日下午第三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整合的内容
1、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讲,教学要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新课标指出:“过去,课程标准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今,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和技能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它是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前提,,也是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
我国当前价值观念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方面。
社会价值观方面:要坚持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辩证统一,且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
道德价值观方面:正确理解义和利的关系,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权利等,正确处理利人和利己的关系。两者之间“利己”是动力,“利人”是前提,在“利人”的前提下实现“利己”。
成就价值观方面:要确立和增强成就意识且有正确的成就动机。
生活价值观方面:把安逸,享乐的意识变为一种追求健康,文明,进取的生活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意识,正确处理大家和小家,家庭和事业,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学习价值观方面:主要表现在利他学习还是利己学习的价值观念上。一是表现在“为谁而学”:是为民族的崛起,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而学习,还是为自己的名誉,地位,金钱而学习。二是表现在“学有何用”:是为修炼本事服务于民众,还是为自己的功名利禄。
2、从个体社会化的角度讲,教学要进行“注重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所谓个体社会化是指一个特定社会的个人通过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而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成长过程,或者说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变成为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从婴儿开始接触社会到他被塑造成一个社会分子的全部进程就是他的全部社会化过程。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动力,一方面来自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来自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是“注重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推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
教学对学生“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是天经地义的,因为科学知识是各种活动能力的基础;教学增加“学生经验”的积累是不断丰富人生的必要条件,因为积累经验是对前人遗留财富的传承;教学使学生懂得“社会发展”的道理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基础,因为社会发展规律和道德规范是不可违背的。
二、作业布置:
1、我国当前价值观念的表现形式有哪几个方面?
第三十一学时
内容:整合性教学的目标要求
时间:201*年7月26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整合性教学的目标要求
新课程指出: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它的实际意义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要成为人格高尚的人,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创造世界的人。
不难看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根据21世纪的社会需求所设定的。它要求通过各个阶段,各种形式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有现代意识,现代品格,现代才能。这一高水平人才品质的确立,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国家跻身世界强列的需要,还是个体生存于社会,创造于社会的需要。
整合性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现代教育,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国际性的现代人才“现代人”。这个高水平的人才标准能不能实现,最关键,最主导的因素就是教育。
教师培养学生高水平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现代人”的优秀品质是通过每一个老师,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教育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只能扎扎实实地做,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必须以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为出发点。
教师不能再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学任务集中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书本“知识”上,也不能把“教深一点”,“拓宽一点”,“拔高一点”就视为“超纲”,“越轨”,“偏离大纲”,“不务正业”,“喧宾夺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锁定在“现代人”的优秀品质上,通过教师的程序设计,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教学内容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这些品质。
二、作业布置:
1、简述整合性教学的目标要求。
第三十二学时
内容: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时间:201*年7月26日下午第二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与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的智能因素以及与发展学生非智能因素融为一体的教学。
(一)训练过程
第一步:根据教材内容寻找与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的结合点。
教学内容是广泛的,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有与其他内容相整合的可能。那么,每个内容到底和哪些因素整合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呢?这就是教师选择,寻找两者结合点的问题。在此,我们先讨论一个教学内容怎样和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结合的问题。
第二步: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扩大与脑科学整合的领域。
教学过程是人设计的,它要为教学服务,它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因此,教学过程设计就可以“随心所欲”,“为我所用”。例如,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之间热烈研讨或相互辩论的环节。
第三步:根据学生状态把握整合设计的程度。
整合性教学设计要因班级学生水平的不同而异,即把握住整合的“高度”和“广度”。例如,有两个同年级的教学班,一个是“常态儿童‘超常’发展”实验班,另一个是普通班,那么,两个班的整合程度就不应当相同。
实验班一节课学两节课的内容,而普通班做不到。实验班一节课只要很少时间就能完成课内学习任务,大多数时间都在整合教学中完成;普通班虽然也在实行整合性教学,但它整合的程度远不如前者。
二、作业布置:
1、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是什么?其训练过程分为哪三步?
第三十三学时
内容: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二)时间:201*年7月26日下午第三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具体方法1、知识扩散法
知识扩散即指知识的外延,也就是说,知识扩散法就是利用知识的外延进行整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2、知识迁移法
知识迁移法就是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自我摄取新知识的整合性教学方法。
例:小学数学“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
学生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数学原理和运算规则之后,教师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运算技能迁移到五位数字的数学运算。结果,同学们用得得心应手,效果极好。
二、几种与脑科学整合的类别及课例第一,教学与智力开发整合。
这一类型的整合性教学是指这节课的教学与开发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的整合。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把开发学生智力的“五大要素”(或其中的几种)融于教学。
第二,教学与开发学生潜能整合。
学生的潜能是广泛的,而教材中的某一内容所涉及的能力范围总是有限的。但只要教学能抓住整合的契机,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也就足矣。
第三,教学与非智力因素整合。
教学与非智力因素整合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肯定情感,意志品质,自信心,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
三、作业布置:
1、名词解释:知识扩散法知识迁移法
2、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的类型有哪三种?
第三十四学时
内容: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时间:201*年7月27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与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
二、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训练过程
第一步:根据教材内容寻找教材的社会性与思想性,并通过教学将社会性,思想性加以引申和强化。
第二步:通过教学过程扩大与社会性,思想性整合的领域。例:一次小学语文课
刚刚开学第三天,一年一班的语文老师正在上课。班上来了一名新同学,因为来得突然,没带书本和文具。这位学生就座后,老师走到她的身边,怕影响班级其他人学习,便小声地问:“你怎么没写啊(指写生字)“
“我没带纸和笔。”
于是,老师对这位同学周围的几个人小声地说:“谁给她一张纸?”无人应答
“谁借她一枝笔?”
她身边的人仍然无动于衷。
当时老师感到惊诧和愕然,难道这点小事他们都做不到吗?于是,老师急忙走到讲台前,大声地向全班同学讲:
“新来的同学没带笔和纸,谁能借给她?”话音落了几秒后,仅有三个同学说:“老师,我借给她。”这件事引起了老师的深思。
原教学设计并没有这个教学环节,但偶发事情出现后,教师机敏地增加了思想品德教育这一过程。
教师对学生耐心讲解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彼此都要付出真情,友情,亲情道理之后,同学们都非常高兴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第三步:通过教师的表率作用扩大与社会性,思想性的整合。“世间没有不存在教育的教学。”即使教材本身没有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但教师的表率作用也是强有力的影响源。教师道德上的为人师表,工作上的无私奉献,教学上的高超技艺,平易近人的作风,甚至教师语言的魅力,板
书的规范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在一节英语课快要下课时,老师提问一名平时上课不守纪律的,不认真学习的同学,一个简单的问题,他答得很好,老师就对他说:“Verywell,I"msureyou"llbemorecarefulandbetter。”(很好,我相信你以后会更认真)这名学生以后上课比以前认真多了,成绩也提高了。
教师的教态要亲切,对学生的过失,错误要采取通情达理的态度,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反之,假如教师上课时都是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动辄责骂,训斥,讽刺,挖苦,甚至用体罚手段,会使学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他们的课堂学习情绪就会受到压抑,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
三、作业布置:
1、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是指什么?其训练过程分为哪三步?
第三十五学时
内容: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二)时间:201*年7月27日下午第二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1、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让学生直接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整合性教学方法。
例:小学自然课学习“气象知识”时,领学生到天文馆参观,回来后讨论:宇宙是什么样子?太阳,地球,月球是怎样运转的?雨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时会打雷,闪电?“天气预报”与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如何从小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品质?
2、拓展法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拓展进行的整合性教学方法。例:小学语文“小小的船”的教学片段教师:“书中写到‘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请同学们大胆地想象,假如你坐在星星上,你能看到什么?”
生1:“我看见了别的星星在我身边‘跑’过去了”生2:“我看见了太阳就在我的头上。”生3:“我看见了月球上的‘小白兔’。”
生4:“我看见了地球。”生5:“我看见了中国,北京。”生6:“我看见了世界上最长的城长城。”3、添加法
添加法是指通过教师添加一个“问题”,一个“物品”或者一个小的“内容”进行整合性教学的方法。
二、几种与社会科学整合的类别与课例第一,教学与社会价值观整合。第二,教学与人生价值观整合。第三,教学与生活经验整合。第四,两个学科知识的整合。第五,教学与历史经验整合。
“古为今用”是历史课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教师要将现实的一些问题与历史的经验相整合。
三、作业布置:
1、名词解释:直接法拓展法添加法
2、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有哪五种类型?
第三十六学时
内容:教学与广义的自然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时间:201*年7月27日下午第三节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全体教师
一、教学与广义的自然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训练过程
第一步:分析教材,通过教材尽可能地扩大和延伸自然科学范畴。
根据教材,自然科学的学科教学时也要将书中的知识向自然科学领域拓展,社会科学的学科教学时更应当与自然科学整合。
例:小学语文第二册“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片段
在教师发给学生的《自学指导提纲》中有这样的“补充资料”:鳞片的年龄(鱼鳞年轮):鱼的鳞片是由许多同心圆的环片组成的。环片因季节不同而表现出生长速度的差异。春夏季鱼类因食物丰盛,长得快,环片相应地就要宽一些;秋冬季鱼类生长缓慢,环片就要窄一些。这样,夏环与冬环
组合起来,就在鳞片上出现了年轮。根据这一年轮即可推算鱼的年龄。
通过自学书中的教学内容,学生学到了自然科学知识。第二步: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扩大与自然科学整合的领域。例:小学语文第二册“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片段师:“请学生考虑:除了书中提到的‘蝌蚪’是‘逗点’,鱼鳞的圈圈能看出鱼的年龄,有‘三叶虫’化石的地方是过去的海洋以外,你还能发现,回忆起大自然的哪些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1:“大雁往南飞,就说明冬季要来了。”生2:“树木的年轮就能说明这棵树的年龄。”生3:“仔细看树木的年轮还能知道东南西北。”生4:“公鸡打鸣就天亮。”(二)具体方法1、“一举多得”法
“一举多得”法是指教师的一个教学内容或一个教学环节能达到多种效果的教学方法。
2、“借题发挥”法
“借题发挥”法是指教师借助某一问题引发更多问题的教学方法。3、“无限延长”法
“无限延长”法是指教师把一个问题合理拓宽时间,空间领域的教学方法。二、作业布置:
1、简述教学与广义的自然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具体方法。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板溪教办“一德四新”培训方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板溪教办“一德四新”培训方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