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典型特色初中学习考察活动 总结报告
江苏省典型特色初中学习考察活动报告
201*年11月22日至11月27日,由教体局领导带队,我们一行16人赴江苏参加“江苏省典型特色初中学习考察活动”,我们先后赴江苏梅岭中学、后六中学、东庐中学进行教育教学考察学习,虽然时令已经是初冬了,但我们所到每一所学校无不如沐春风,扑面而来的是江苏教育的厚重、严谨与活力,以及油然而生的震撼与激动。通过听课、听报告、看校园管理、与师生个别座谈交流等形式,我们获得了江苏教育考察的第一手资料,深深的被这几所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灵活、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严实规范的德育成果,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良好的办学声誉所感动。每到一校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追求有效、高效的认识上都得到了升华,同时也促使我对如何办好杨庄一中有了新的思考和较为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次考察情况,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一些感想和体会。
第一天在江苏溧水县东庐中学。东庐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地处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距南京市区60余公里。学校现有教师83人,共有21个初中教学班1089名学生。东庐中学几年前曾是一所普通乡镇中学,办学条件差,学校没有轩昂的教学楼,连黑板都是老式的黑漆板,电脑除了一部分是上级新配置的,其余都是城市学校淘汰下来的。师资水平十分薄弱,优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作为一所相对封闭的农村初中,也曾经和大多数学校一样,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里挣扎多年,教师重视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案重写轻备,加班加点机械训练,辅导资料泛滥,师生陷入题海,老师苦不堪言,学生怨声载道,教育教学处于无序低效状态。在全市教育布局调整时,东庐中学一度成为撤并对象。在困境中,东庐中学积极寻求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力图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1999年,陈康金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在学习洋思中学先进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从数学、化学学科开始,继而推动所有学科,发动全校教师,尝试进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他们从应试教育的弊端中走出来强调要做到:1、教师教的同时重视指导学生的学;2、减负增效,构建高效课堂;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初中三年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凭借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短短几年的时间,东庐中学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普通初中一跃成为众人瞩目的名校,教学质量稳定在溧水县和南京市初中前列,连续多年被溧水县评为教学质量一等奖,校长陈康金被评为南京市名校长,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中小学学习的先进典型。
第二天在溧阳县后六中学。现在的后六中已经搬迁到新校址,后六中学现有学生570多人,43位教师(结构和数量上都缺编),但是他们办学非常务实、朴实、平实,凭借“抓好常规,抓严细节,抓实过程”的朴素管理策略,印证了一个道理:常规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把每一件平常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后六中的主要经验:
1、打造校园精神,实现精神引领。他们把教育是良心工作落到实处,对社
区做出庄严承诺,把学校办学发展规划等公示在学校最醒目的位置,并化为对师生的具体要求。2、追求精细管理。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到常规抓好,过程求实,细节从严,从严处落手,从严抓细节,从细节中抓出精彩,实现学校内部管理精细化。3、追求高效课堂。虽然他们的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整体不高,也没有构建出属于后六中学的课堂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但他们以10项标准规范教师教学实践,课堂上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以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标准抓课程常规和教师工作常规。
第三天在扬州市梅岭中学。扬州市梅岭中学创建于1988年,学校以“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为办学宗旨,在教育上坚持“低起点、小坡度”的原则,以“小蜜蜂卫士在行动”为抓手,努力实现“从文明到文雅”的过渡,致力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上的“与众不同”;在教学上以“高质量、轻负担”为目标,以“高起点、快节奏”为特征,培养学生在学习习惯上的自主意识和终身教育所必需的良好思想品质及学习方法。学校形成了“校风正、教风严、学风实”的良好教育氛围。
梅岭中学的主要经验:
(1)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更新“知识中心”的课程观,确立“能力中心”的课程观,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更新“教师中心”的教学观,确立“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以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更新“考分至上”的评价观,确立“综合发展”的评价观,以解决“教得怎样”的问题。
(2)创建课堂教学“三变四结合”模式。将“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结合起来,以及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将“讲清重点”、“启发思维”、“教给方法”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将“以听为主”、“以练为主”、“师生互动”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有效学习。将“顺次作业”、“精选布置”、“分层要求”三者结合起来,以体现实事求是减轻负担。
考察上述三所学校回学校后,我又组织我们学校全体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30多人于12月7日赴沁阳永威学校进行为期1天的考察学习。综合对这几所学校的考察情况,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认为,在当前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快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借鉴外地先进的办学经验,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改革创新的勇气推进学校发展。
我们总结先进学校中可以借鉴的的经验如下:
1、改革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几所学校原来办学基础都比较薄弱,但他们都不满足现状、不惧怕困难,不迷信、不盲从,而是立足本地实际,在逆境中奋起,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与勇气,推进学校快速发展。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教学合一”,创新备课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益,减轻了学生负担,使学生乐于学习。东庐人的改革创新精神使学校在逆境中崛起,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洋思中学创新后,经蔡林森校长带到永威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而且在永威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这种模式看似简单,有效运用不易,长期坚持更不易。它体现了一种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其实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先自学、探索、实践,而教师当“向导”、“路标”,起“引路”、“架桥”的作用。教师从在课堂上“满堂灌”的第一线退
到第二线为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答疑中当“参谋”和“顾问”。“后教”就是学生在先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习情况,启发学生交流,解决“先学”中的问题,达到“兵教兵”的目的。梅岭中学的改革创新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以人为本”的全新理解上,他们努力实践“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办学思想,在“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这一办学主旨指导下,学生在获得成绩时获得愉快,在获得升学的同时获得尊重,从而升入高中后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离开学校后非常眷恋母校。而后六中以常规+细节+过程=奇迹,办出了一流的质量,正是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
2、务实高效的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深化、创新了集体备课,真正作到了“辛苦教师一人,解放学生一片”。永威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们“以学定教”,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他们优化课内导学策略、解惑策略、训练策略、优化课后的增效策略,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在抓教师教学环节上注重抓细备课、抓实课堂、抓严辅导、抓精练习。特别是学生的练习方面,要求老师编题、拼题,老师手里有几种甚至十几种资料,反对用现成试卷,避免学生做废题,以题代课。
3、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学校发展力的关键。东庐中学在逆境中求思变,统一教职工认识,规范实施“讲学稿”。开始起步时也有相当大的困难。重视青蓝工程的进一步落实,采取师徒捆绑奖惩等管理措施,让所有新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动指导下,备好、上好每一堂课。后六中的管理更精细,更到位,每一分钟都有人管,他们的“精”在点点滴滴,处处事事,他们的“细”在分分秒秒,时时刻刻,他们关注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每个细节,并且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而不是一句空话,比如学生作业管理,教师布置作业适量而精当,各科教师把作业量分配好,学生能够做到“日日清”,每天都能把当天的任务清理掉。永威中学以改革开路,把“承包责任”引进校园,并有一套严格的奖惩措施。校长包学校全部工作创一流水平,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包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后进生转化。“让最能教学的人当教导主任”。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在教学管理体制方面实行层层落实,一把手校长主管教育教学,副校长分管教学,年级主任全面负责教学,备课组长负责学科教学,班主任负责班级教学,各部门协同配合。东庐中学和梅岭中学在谈到学校管理时都用了“做细、做到极致”。东庐中学在抓教学常规上做文章,要求常规教学一定要细,细化到布置作业的时间、方式,学校注重班主任教师队伍建设,每周召开班主任例会;梅岭中学要求行政人员听课,每周六副校长将听课情况汇总交校长,下周一教师会上校长点评,有问题的老师继续听课。
4、奉献敬业的领导班子和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东庐中学教师敬业奉献,校长在教学改革中从学校实际出发,讲实效、出实招,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该校成功的有力保证。面临困境,他们选择的是奋起、拼搏,教导主任在做报告时如是说,他们的“讲学稿是发自学校每一位老师内心的”。永威中学校长蔡林森常说“吃苦就是享福”、“办教育像教徒一样虔诚”,蔡林森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治校,几十年如一日,他率领的永威中学的领导班子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负责任、有智慧、甘于奉献的队伍。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超常的意志力、智慧力和道德力,是永威中学成功的不竭动力。
5、一所好学校必定有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所参观学习的几所学校之所以有很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与学校校长有着
直接的关系。校长的思想就是学校的办学思想,就是学校的灵魂。学校要得到长足的发展,重点还是“人”的问题,“人”的发展的问题。只有领导人思想前瞻了,措施科学了,有深重的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学校才能从根本上发展,领导班子必须要有奋发的精神,不能做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而要事事带头,事事求新,事事求进。学校今后发展的关键在哪,学校如何取得更大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始终萦绕在校长的脑中,这样的学校才能在时代前进的步伐给了学校无尽压力的同时,也给学校带来无尽的发展机遇。作为一个校长,要唱足唱好三首歌:《国际歌》没有救世主,只有靠自己;《爱的奉献》解决好各种学困生;《敢问路在何方》不断克服困难,开拓前进,校长对教育的感情好比宗教信徒:虔诚、狂热,而又能甘守清贫与简单。
鉴于对上述先进学校经验的领会和认知,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在以后的学校管理中重点做好一下几点:
1、确实转变教育观念,持之以恒践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只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有先进的教育行动。学校的困境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学习先进学校的真经,就是要从转变校长、教师的观念入手,确确实实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确立“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教育观念,把“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等教育思想内涵学深、学透,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
当前,我校正在学习借鉴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实质也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要理解其本质,把握其精髓,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学力特点,认认真真领会好这八个字的要领。尤其要在培养学生“会学”、“会做”上下功夫,重视对小组合作探索,以及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答疑中产生的问题的研究与突破,解决好“先学”中的问题,达到“兵教兵,兵强兵”的目的。2、建立竞争机制,把“包”字用好、用活,强化责任意识。
永威中学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使得学校处处有竞争,人人有危机。学永威,就要借鉴永威的经验做法。时下,我校已着手研究重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机制,关键是要把教学上的“师徒结队”“捆绑考核”抓落实到位,营造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施行“不换思想就换人”策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真正落实好竞争机制,我们学校的工作开展就会有更好的成效,学校就会发展。我们常说,管理是学校的生命线。参观的每一处学校,给我们的普遍印象就是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效化。学校要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抓理念先行,中层以上领导要带头参加各学科组备课,抓年段教研组的具体管理,把教师的行为统一到学校的办学宗旨上来。
3、注重营造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建设,将“文化育人”落到实处。
永威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训练有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校园整洁,饭堂、宿舍、教室、广场、厕所、地面、墙面,处处都表现出学校管理已经实现规范化、制度化。这与他们讲求实效,持之以恒抓德育密不可分。我校已全面布置建设学校文化走廊,力求把永威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每一项活动都有教育学到手,用无声的标语催人奋进,让随处可见的精选的警句、名言标语牌,成为理想的灌输,知识的传授,情感的陶冶和无声的管理。
4、坚持走学习,借鉴,创新之路。参观学习不是走走形式,更不能半途而废。考察的这几所先进学校的都有一
套适合自己的成功的教育模式,已然证明他们办学有正确的思想经验。要真学,要学观念,学精神,学实质,见诸于行动。从常规工作管理到位作为突破口,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抓手,从建设好校园文化作为先行工程,树立敢于比的精神,唯有比才能看出差距和问题,才能真学,才能促学,才能推动学的效果。学而进,学先进,我们的理念就会有新突破;学先进,我们的管理就会有新思路;学先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有创新;学先进,我们的质量就会有新成就。
5、学校改革的的“核心”是解放“学习力”。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评判一个学校的好坏最重要的标准,是看这个学校培养了多少合格的学生,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发展的潜力。考察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其实质就是解放学生的“学习力”。就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来说,当我们细细神察这一模式的基本框架好操作细节,我们不难发现,它无处不在坚守一个真谛:教育是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是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学习力量。它以极大的耐心和智慧培育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能力,它带给学生巨大的独立思考、探索知识、克服困难的内在的思维快乐,它使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获得自信和尊严。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蔡林森说:“能给学生自学、创新、锻炼的机会或环境、平台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教育工作者不是要塑造学生,而是提供条件。”的确,把学生内在的向上发展的求知欲激发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比如独立思考、动手试错、自我纠错等)完全交给学生,把学生扔到知识的海洋中让他们自己去吸纳、去拼搏乃至去吃苦。一句话,就是给学生主动求知、自我发展的自由,还会有教不好的学生吗?这正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真正意义!
总之,本次外出学习感触深,收获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把教育作为事业,须把奉献和进取放在首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既然我心已决,就要不断学习,努力创新,以百折不挠的勇气把学先进之路走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总有一天,“眼前突兀现此屋”,杨庄一中一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201*-12-9
扩展阅读:江苏名校之旅考察学习报告
识得春风拂面暖催开百花满园香
江苏小学特色典型名校考察报告
201*年3月13日到16日,我们一行11人在县教育局的安排下,前往江苏参加为期5天的“中国名校之旅江苏省小学特色典型名校考察学习”活动。“全国基础教育看江苏”,的确,江南风景美,江苏教育更美!既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环境氛围、又融合了前沿的改革实践和创新活力。紧张的行程里,每到一所学校,通过实地参观校园环境、听取学校领导管理情况介绍、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教学等形式进行考察,都使我们对这些学校的环境设施、办学理念、管理机制、文化构建、课程改革等有了一定了解,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念、启迪了思路。
一、特色名校的突出特色和经验
1、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创建于1934年,1982年起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坚持以科研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做“集体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为教育目标,实践愉快教育思想,倡导“活跃在校园,快乐每一天”,培养自主创新的小主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小主人教育之路”。如今一校三址,学生201*余人.学校面积不大,甚至看起来有点小巧玲珑,设施条件也算不上十分优良,但学校以小主人教育为核心,进行了“课内外教育教学一体化”、“构建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教育模式”和“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三轮实验,在实验中,学校在课程设、教学方式、教材开发建设、教学评价与考试改革以及综合实践活
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校徽、校歌、校训、校园节日),精湛的课堂教学(活力课堂),成为学生趋之若鹜的名校。
2、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奚亚英校长提出了“平民教育优质化,优质教育平民化”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理念,其前身是一所只有百余人的农村中心小学,如今是一所辖八个校区、学生近万人、教师300余人的湖塘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他们主张“1+Ⅹ”的发展方式,八校合一、各具特色。他们着力构建以“向善向上”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道德讲堂、心智吧、书画长廊、课程超市、向善广场……无一不让人触摸到湖塘桥小学师生向善向上的道德风尚,无一不让人呼吸到校园浓郁的书香气息。
3、无锡市五爱小学是一所具有革命历史传统的名校,她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岁月,前身是彭雪枫干部子弟学校和华东干部子弟小学,1953年由中共华东局领导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社会公德为内容而命名,长期以来,学校继承发扬“五爱”光荣传统,把“五爱’作为立校之基,治校之本。近年来,在沈校长带领下形成了“五爱立校,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学校以德为先,德的原点就是爱,学校规定每周三晨会为“五爱”教育日。同时开展向英雄致敬等活动,与历史牵手,寻找生命之源;开展的合唱节、童话节、卡拉OK大赛等与社会接轨,亲近生活之源。树立爱的楷模,演绎爱的故事。
4、苏州市苏苑实验小学高本大校长不带讲稿,侃侃而谈,以《举
着小旗和大家一起走》为题作了一场生动精彩的报告,具体清晰地阐述了“文化办学、专业治校、人文育人”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用四个事例展示了把思想贯穿落实于学校管理实践的成效。四个事例一是彰显滴水穿石之功每周寄语(根据校情,每周校长赠教师一句寄语,学校赠学生、家长一句寄语,必须原创,十几年从未间断)。二是助增课堂精彩沙盘推演(教师把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新的思考在一块进行质疑、讨论、演绎和分享,把问题作为课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训教师,把新课程改革推向纵深)。三是知能比翼齐飞小记者站与学生议事会(学校以学生为本,事事处处把学生放在教育和管理的主体地位上,倡导学生自律自治,主动发展,不断使自我教育走向完善。)四是民主无处不在临时工也可以大会交流、国旗下讲话(处处渗透教育,人人参与教育)。通过这些,一个骨骼健壮、血肉丰满、独具魅力的人文名校屹立在苏州大地。
二、主要体会和感悟
1、办学思想及其发展完善是学校发展强大的灵魂
四所名校都有各自不同的办学思想,这些思想和理念或来自于学校建校的历史传统,或源于校长自身的求学经历、性格秉赋和教育情怀,或生发于对某种突出普遍社会现象、问题的深切关注与思考,无论如何而来,都植根于现实的土壤,承载了教育的梦想,凝聚成校园文化,在坚持中历经风雨,在发展中与时俱进,不断在前行的路上丰富、完善、深化,把师生紧紧地团结在核心理念下,从而实现了学校的跨越、持续和稳定发展,成为小学校办大教育的典范名校。
2、校园文化是催动学校发展的持久动力
校园文化不仅包括学校的建筑布局、环境创设等外在的物质文化,而且包括师生的思想、行为的精神文化。四所名校,都为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创设了优雅浓郁的环境和氛围,不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学校制度建设,都闪烁着人本管理的思想火花。校园文化能充分展示学校个性,整个校园环境的布,都有鲜明的人文特点。大到整个学校的布局、各种色调的搭配,学校制度的建设,小到教室及走廊的每一个角落的布,每次活动的组织,都要精心安排。他们为师生创建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园林式校园环境,也为师生创建了“家”一样的环境和氛围,把校园真正建成了孩子们的学园、花园、乐园。让老师们有归宿感和幸福感。“步步有景,处处育人”,使师生在环境和活动的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和熏陶。最令人动心的是他们都特别注重自身“故事”的发掘和积累,随手撷来,都是引人入胜的“故事”,琅小的“老槐树故事”、湖小的“十大善人故事”、五爱小学的“师爱交通岗故事”、苏苑小学的“采访校长故事”等等,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文化书页,这里能读出教育智慧、师生感情和文明素养,正是一个个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动你我他”,凝成了师生内心无比坚韧的爱和力量,成为学校厚积薄发的发展之源。
3、课改是带学校驶入“快车道”的引擎
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因此,这些名校,无一例外都把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第一要
务,千方百计激发教师学习和进行教研的积极性,把课程改革的广阔天地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练兵场”,使教师放飞教育梦想,历练教育才干,收获教育成功。印象最深的是琅琊路小学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进行1+1的阅读月活动(一本必读书,由学校推荐,像苏雷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一本选读书)。同时开展“教学研究周”活动,每位教师都要就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遍阅国内对此问题研究论文,明确研究进行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确立课题,反复与同伴教师进行研讨、分析和改进,最后上报学校,推荐发表。每一项教研成果学校都要从精神、物质方面给教师做足了鼓励性的“文章”,分享成功与喜悦。还有湖塘桥中心小学的“名师工作室”、“课程超市”,五爱小学的校本教材《生活》1-12册等,都让我们感受到教师、学生、学校在课程改革的联结下,成为全面、个性发展的共同体,从普通走向优质,从平凡走向卓越。
4、集团化办学是推动区域教育均衡的有力抓手
集团化办学是基于扩充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破解区域“上好学”难的突出问题,实现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和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一思想而进行了一种办学模式的创新举措。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等。其运作形式主要为:以行政指令为主,兼顾学校共同意愿,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团),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
共享。各名校集团以名校校长为领衔校长,由专家顾问、各校区校长组成的决策机构负责学校共同体的整体规划,并形成相应的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名校和各校之间既有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以保证同样的教育品质,各校之间又相对独立,追求各自的办学特色,实现互惠互助,共同成长。像南京琅琊路小学教育集团201*年11月16日成立,下辖琅路小学、芳草园小学、双汇路小学、天正小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采取“统一+分散”的模式运作。“统一”即在学校管理上执行相对统一的标准;“分散”即各学校法人、财务、师资独立,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常州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下辖八个校区,师生一万人,“1x”模式。“1”指的是主校区办学思想;“X”指的是各校办学特色。这种办学模式逐步使教育发展由单兵做战变为集团做战,由个体优质变为区域整体优质。
5、对外交流宣传是实现提炼升华的有效途径
自我封闭,使人固步自封;敞开交流,有利发展提高。四校的对外交流,已不同程度的走出了教育,跨出了国门,天地广阔,作为巨大,在交流中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琅琊路小学在国内与六所小学结成“快乐教育”主题联盟,每学期开展密切的研讨交流活动,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外知名小学建立交流体验合作项目,定期互派学生体验交流,把教育放到文化交流碰撞的层面上丰富内涵。湖塘桥小学以非凡的勇气和魄力响亮提出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培养未来“地球村村民”,同时开设“百家讲坛”,源源不断地把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李吉林、窦桂梅等著名教育家和特级教师请进来讲课,
让教师尽享“零距离”的学习培训之福。五爱小学的“合唱团”走进了香港,走上了维也纳音乐演奏厅。
三、今后设想与努力方向
大凡学习,可贵之处在于看别人的,想自己的,学以致用,在先进经验和自身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对接点,善加利用,灵活施行,促进自身工作。以此来看,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发展环境、硬件设施、师资水平、经济条件等显然与这些江苏特色名校没有可比性,有很多东西也无法“照猫画虎”或是“移植”,但是诸如思想、理念、管理等“软件”还是可以结合实际“拿来”,大有可为。
1、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教育发展战略须坚持
目前,我县实施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在摸索前进的路上有迷茫、有困惑、也有问题。考察学习的过程也是且行且思的过程。通过考察学习,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学校比健康、比快乐、比进步。那种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学习分数比较的做法必须改变,发展学校特色与提高教育质量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质量不高的学校谈不上特色,真有特色的学校,质量一定不低。学校特色是什么,就是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就是要有利于学生成长,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适应学生实际,并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学校创建特色,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也就是创出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
2、加强学习,让校长和教师带着“充电器”上路
参观学习中,各个校长、专家对教育理论的多次引述和精辟的论述常常赢得阵阵的掌声。在总结自身学校的办学特色时言简意赅,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理论可以为实践指明方向,寻找到可靠的依据。这正是我们所缺的,我们的学校缺乏特色,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缺乏个性和深刻,教师工作缺乏敬业精神和创新作为,从很大程度上看,是缺少理论的学习、文化的涵养和思想的积淀。学校是文明的园地,文化的摇篮,校长和教师必须不断进行学习的滋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亲近书籍。结合县局的“两学一读一创建”活动,各校都应把阅读作为一种责任和追求,广泛深入地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全体教师掀起读书热潮,让书香溢满校园,读出教育智慧,读出对教育的热爱情感,读出教育创新。
3、小处入手,坚持铸就学校特色品牌
苏州苏苑小学高本大校长就只校长寄语一项,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原创,雷打不动,积言四万有余,也终成学校一大特色。五爱小学通过一系列创意新颖、设计精细的活动(“五爱”教育大论坛、校园文化研讨会、红旗下的誓言、老校友校史报告、陶艺拍卖献爱心、童言文学社活动、合唱节、烛火晚会、童话节、美好家园邮票发行、新年音乐会等),把看似空洞和抽象的“五爱”教育理念变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形成学校的特色。因此,我们应该更切近实际地审视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着眼于学生“成人”,从德、智、体、美、劳任何一个方面都可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对学校特色创建要整体规划、理念推动、制度支撑、活动创设、积淀文化。特色特色创建不必好高骛
远,也不须花拳绣腿。只要立足长远,认定了干,干则求成,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4、强化课改,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提高教育效益
特色名校都把深化课改,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减负增效”作为重中之重,倾力而为。我们应借鉴其“名师工作室”、“教学研究周”、“教学效率月”、“沙盘推演”等做法,有效推进课改,壮大骨干教师群体。同时还应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开发研读出众多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帮助学生在合格的人才的基础上向优秀人才迈进,实现教育的个体与共性的和谐发展。我们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遗产、优良的文化传统,我们农村学校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乡土资源,发掘自身的特色资源,培植自身的文化内涵,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来开发我们的校本课程。一个学校的校本课程越丰富,在这个学校培育出的学生就越多元,越立体,越优秀。
5、加强对外交流宣传,尝试联合办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6、科学规划和建设新学校。湖塘桥小学201*年建成,投资1.5亿,是从课程、文化、建筑三线需要和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的,因此学校各色功能校舍、文化品味浑然一体,给我们提供了很好借鉴范例。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江苏省典型特色初中学习考察活动 总结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江苏省典型特色初中学习考察活动 总结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