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2:11:13 | 移动端: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希党发[201*]51

希拉穆仁镇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包头市老促会的“老区百

日调研活动”精神,以加大老区的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发展步伐为目的,我镇按照“达茂旗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百日调研活动实施方案”对我镇三个嘎查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希拉穆仁革命老区基本情况

希拉穆仁镇位于包头市达茂旗东南部,海拔高度平均在1602米,降雨期每年大约70天,无霜期为83天,地形属低山丘陵类型,资源富集,距首府呼和浩特市仅72公里,距包头市250公里,距百灵庙镇89公里。希拉穆仁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的涉外定点草原观光景区,是离呼和浩特市最近的草原旅游区,旅游资源得

天独厚。南与武川县、东与四子王旗和本旗的小文公乡及西营盘乡、北与大苏吉乡、西与石宝镇交界,总面积720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690平方公里。牧民年人均纯收入8680元,旅游营业额收入1.3亿元。革命老区共涉及三个嘎查,其中巴彦淖尔嘎查212户696人,哈拉乌素嘎查194户573人,呼和点素嘎查252户718人。

二、存在的问题(一)旅游方面

旅游是希拉穆仁镇禁牧后的主导产业,目前,全镇共有旅游企业、个体经营户124个,拥有蒙古包2838顶,日接待游客能力达1.1万人(次),旅游从业人员达1500多人,其中当地牧民750多人,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旅游收入比例占61%。虽然我镇旅游产业起步较早,但由于多种因素,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我镇牧民从事旅游业的人数多,旅游收入占牧民收入比重大,但自己开包经营的牧户还是少数,大多数牧民都靠给旅游接待点打工、拉马为生,且我镇旅游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每年只有4-5个月旅游旺季,除旅游接待旺季外其他月份基本没有收入,所以很多牧民生活比较困难;

二是由于利益驱动,大批旅游经营者不顾草原自然景观,随意私搭乱建,扩大规模,扰乱市场秩序,搭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旅行社、导游吃回扣现象严重,旅游接待点的实际利润少。不仅如此,各接待点还存在恶性竞争,在原本利润极低的情况下还要继续压低价格,致使服务水平上不去、民族文化融入的少,饭菜质量不能保证,导致导游旅行社受利、游客不满、形成了蚌埠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接待点每年要对蒙古包等硬件设置进行修缮,因此,很多接待点每年的收入较少,档次也无法提升,给我镇旅游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禁牧后存在的问题

201*年希拉穆仁全镇禁牧之后,草场植被恢复迅速,草原重现了往日的生机。通过此次调研了解,我镇牧民一致拥护禁牧政

策,但是禁牧后还是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我镇人均草场面积小,人口多,相对的禁牧补贴少,而且还有很多没有草场的支生户,禁牧后生活困难;

二是禁牧后还有个别违规放牧由明转暗。偷牧、夜牧时有发生,尤其在农牧结合部,存在着散牧、滥牧现象。因存在旗县政策差异,一些养畜户利用边界上的优势散放牛羊,很难控制解决;偏远的地方很难管理,偏远的地方牧民利用交通不便等因素,采取你来我躲,你走我就放的方式应对现行禁牧政策,给禁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是禁牧前我镇大多数牧民都是以放牧为生,没有从事其他工作的经验,禁牧后短时间无法转变适应,只能靠为旅游接待点打工拉马维持生计,收入微薄。

四是因为民俗问题,羊肉是牧民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禁牧后我镇大多牧民都没有羊,因缺乏相应技术,舍饲养畜成本相对高、产量小、推广困难,牧民只能从市场上购买且价格昂贵,牧民难以承受。

(三)生产生活方面

近几年,我镇农牧民对子女受教育重要性有了很高的认识,适龄儿童几乎都能接受正规教育,但我镇没有学校,牧民子女上学要去就近的武川或者百灵庙,很多学生的还需要家长陪读,这样又无形中增加了家庭的负担;

我镇现有低保户60户(人),五保户16户(人),低保户和五保户的覆盖面小,而且救助金额较少,虽然基本上解决了低保户和五保户的吃饭问题,但整体状况还是很差;

很多旅游接待点的个体经营户想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接待档次,有创业想法的农牧民想投资项目,都苦于没有资金,申请贷款条件苛刻、审批复杂、给予额度小;

三、希望给予的政策支持

旅游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打造精品希拉穆仁草原名片。一是重点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支持,如道路的硬化、沿路的亮化、绿化、新镇区和景区的地下管网的建设等,这些工程都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这方面应给予项目倾斜政策予以扶持,以此提升希拉穆仁镇整体旅游形象;二是联合国土、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重拳规范旅游市场,制定旅游规

章制度,定线路、定标准,规范景区内各项旅游活动项目,整治恶性竞争,整合提升服务水平和消费档次;三是延长景区旅游活动项目产业链、撰编一批民族文化精品歌舞剧,举办一些民族文化活动赛事,挖掘民族文化底蕴,将民族文化、礼仪融入每项活动,以此吸引游客的好奇心,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四是结合希拉穆仁实际成立“马文化协会”,支持发展蒙古马产业,利用办草原文化艺术节、参加旅游推介会、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希拉穆仁草原,将希拉穆仁推向全国、全世界。

利用周边农区作物秸秆多的优势,发展舍饲畜牧业,通过推广畜牧业使用技术,开展舍饲养畜科技培训,提高牧民舍饲养畜技术与管理水平。树立扶持一批养殖大户和示范户,将舍饲养畜的牛羊直供我镇旅游市场,形成舍饲养畜和旅游餐饮一条龙的产业,带动牧民养殖致富。

对于我镇特色产业,如“毕力格泰奶食店”等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整合我镇资源,帮扶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创建绿色品牌、提升知名度,以一个成功企业带动一片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牧民创造更多就业空间。

对于没有草场的支生户和草场少的牧户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出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其后顾之忧。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农牧民,放宽创业贷款的审批条件,适当增加贷款的发放额度,加大贷款优惠力度,支持农牧民自主创业;对

于在外地上学生活困难的牧民子女,给予一定的补助,使其能顺利完成学业。

希拉穆仁镇党委二一一年六月二二日6

扩展阅读: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建国六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革命老区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三十年来,始终把革命老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革命老区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全县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乡抽调了14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下派到8个行政村99村民小组,利用30多天时间,深入到一线实地走访调研。入驻各村的干部下基层以来,先后在各村召开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村级民主管理等一系列会议,走访慰问了部分基层老党员和贫困户,深入田间、群众家中了解情况。通过细致的实地调研,开展考察、走访、座谈、表格统计、填写问卷等多种活动,掌握了全乡的实际情况,比较真实地了解了这些村的情况以及干部群众的意见,写成以下调研报告。

(二)部分优势产业初步形成。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是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全乡8个村的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主要以马铃薯、荞麦、油料和小杂粮等,201*年实现马铃薯种植达到10万亩,人均纯收入达到7495元,成为人均增收的主渠道。(三)外出务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外出务工是改革开放一个重大现象,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把劳务输出作为我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后,经过开展培训、输送、上岗、跟踪服务等环节,贫困村外出务工大量增加,主要到银川、乌海、吴起、内蒙等一带周边城市,一般占劳动力的2030%,多的达50%,实现劳务收入达到一千万元。(四)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提高。

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绝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相当部分群众建了新房,购家用电器,如彩电、洗衣机、电饭锅等,许多农民用上移动电话。油房庄村75%的农户建了砖混结构房。如表:

油房庄村

调查户劳动力外出务砖混结构房机动车摩托电视机家庭电手机调查户数(人)工(人)(户)车(户)(户)话(户)(部)人(户)口280203220236974632368655301二、革命老区村目前存在的困难(一)基础设施落后。

所调查的8个村,通班车的有油房庄村、张洼村、乔洼村、店房洼村、白店村、三胜坡村,王湾村和付洼村不通班车,农用车雨天不能走。大部分自然村虽然都有生产路,但路况都较差,雨天不能走,晴天沙很深,全乡没有自来水,全乡8个行政村1万多人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但只是初步解决,主要还是靠天吃水,遇到干旱就无法保障。

(二)部分农民住房较差。

我们每到一个村,都深入两个自然村实地调查,发现一部分村农民住房还是比较差。特别是三胜坡村、王湾村住窑洞的农户占到了80%以上,只有一小部分农户盖了钢混结构房。油房庄村、白店村、付洼村和张洼村虽然有所好转,住窑洞的还是占到了50%以上,只有店房洼村和乔洼村较好,也有30%的农户住在土窑洞里,且在上述住房子的农户,也少部分是老房子,部分已成危房。

(三)少数农民生活困难。

从调查的8个贫困村,201*年人均收入都低于全县水平,有5个村农民人均收入在7000元以上,而其他3个村的人均收入任然低于7000元,人均占有粮食不足700斤,低收入户有410户1845人,占全乡人口的23%。全乡地处浅山区,耕地少且都是旱地,20度以上坡地占大多数,且质量差,光照少,产量低。

三、革命老区人民的呼吁

(一)正视革命老区的贡献和现状。

在调查中,8个革命老区村群众要求要重视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毕竟老区在过去的年代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牺牲,老区人民为战争流血流汗。现在革命胜利了,还是要正视这个历史。革命老区有许多变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有的地方还是很困难。老百姓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了,胡总书记讲话了,但没有具体政策,实际惠顾革命老区民生的不多。有的基层干部说,扶贫做了很多好事,但还是要有革命老区的政策,不能只靠扶贫的政策,两块牌子应该有两块资金。(二)加大革命老区建设投入。

基层的干部和群众说得直率,革命老区的困难问题是明摆着的,光靠列入贫困村,一年大概2030万元的投入,很难解决问题。实际上一个村要有500万这样的投入,才可以解决基本的交通问题。希望有革命老区建设的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革命老区发展慢,基础设施特别交通落后是重要原因。王湾村长期不通公路,处于一种闭塞状态,出去读书的不多,高中文化的人很少,外面的人不愿进去,出去的很难找到有前途的工作。乡、村干部一致要解决从油房庄乡到王湾村25公里的乡村道路砂石路面,以解决1500人的交通困难,但至今由于资金缺口较大,无法开工。我们在座谈和问卷调查中,84%的群众要求把基础设施列为今后扶贫的主攻目标。

(四)扶持产业开发。

基础设施解决之后,应该抓产业开发,这是群众生活的保障,是增收的主渠道。群众说产业开发要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市场环境,还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六)搞好技术培训。

群众对扶贫培训是肯定的,店房洼村党支书、油房庄村党支书、白店村的主任都到杨凌参加过培训,他们都说这样的培训效果好,增加了知识,扩大了眼界,增强了信心。对劳务输出培训和农民技术培训也予以认可,希望劳务培训能和学历培训结合。

四、建议

(一)树立长期扶贫观念。贫困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历史形成的。从8个村的调查看,经过多年扶持的村,加上投入的力度大,面貌变化就大,群众生活明显提高。比如油房庄村、店房洼村在扶贫项目资金较大,加上整合各方面的资金投入量也都较大,所以得到扶持的时间长,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还不错。相对刚列入的三胜坡村变化就小的多。因此,对革命老区要树立长期扶持理念,当然也要有相应的投入。

(二)制定革命老区建设的政策。

在革命老区开展扶贫工作是革命老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除了扶贫工作以外,革命老区建设包括改善革命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央和自治区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不断加大对革命老区建设的投入。比如制定规范的革命老区建设指导性文件等,前提是要积极加以实施。(三)坚持以加强基础设施为主攻方向的扶持路子。在调查中,村干部和农民的意见最统一的就是搞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村、组路。老百姓反映最多的就是希望把组级路搞好。有的群众说,政府帮我们搞好这些事,我们就有信心发展生产。当然还要抓好产业开发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四)提高扶贫投资标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革命老区的扶贫投资标准也应提高,要标准化,要与其他部门投资标准一致。过去我们扶贫的投入标准比较低,群众不高兴,基层干部难办事。今后革命老区村的建设项目,不要搞地方配套。群众说这是公平公正,也是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体现。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革命老区调研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革命老区调研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45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