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调查工作总结
铁山区农民工调查工作报告
11月,铁山区人社局展开农民工调查工作,对铁山区重点企业东贝、福鑫等农民工以问卷调查方式来了解企业农民工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有关方面的情况,这次调查紧紧抓住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地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农民工工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为加强对农民工调查工作的领导,我局召开会议,成立了由社保科和劳动仲裁办公室主要负责的工作小组,围绕农民工调查活动内容展开工作,在工作安排、工作分工、工作步骤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安排和部署,为开展好农民工调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措施保证。
二、扎实摸底,深入调查
严格按照《关于开展20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的要求,实行分组包企的工作模式,摸清铁山区农民工主要分布范围,做到“调查对象一个不落”,并对铁山区企业农民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就业愿望、技能培训、收入情况、参保情况等一系列涉及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解。
三、统计数据,分析问题(一)农民工基本情况经过问卷调查分析,铁山区农民工绝大多数为男性,年龄在二十岁到五十岁之间,主要集中在三十到四十岁,大多来自周边村镇,学历较低,从事体力活。部分学历较高的农民工从事文员、销售等职业。(二)工资待遇情况
工资方面,从事普工的农民工月收入在201*元左右,每日工作8-10小时(加班工资另算),各企业基本没有拖欠工资的情况,离铁山城区较近的企业包工作餐,相对较远的包接送,为农民工节约了一笔开支,日常加班和节假日加班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的加班工资标准发放。(三)社会保险情况
农民工自身的社会保障意识有所提高,除了极少部分农民工自己要求或仍处于试用期未参保,大部分都参加了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由企业统一参保,状况良好。(四)农民工维权状况
农民工权益遭受侵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克扣工资、长时间加班不给加班费、出现意外无人问津等。农民工的维权行为大多是私了,甚至忍气吞声,究其原因,一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类似问题,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法律意识。二是农民工怕麻烦,上告到劳动部门过程复杂,等待时间很长。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民工就业或多或少还存在些问题:农民工享受的待遇不是很好,克扣工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保障还未全覆盖,公共服务政策享受没有得到落实。此外,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当遭受侵权时很难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基于上述问题,我们首先应当提高农民工素质,增强其法律维权意识;其次为农民工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外,组织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水平;最后,大力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积极去创造财富。
扩展阅读: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借着这次老师安排的论文课题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何生存如此困难。
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任然让人堪忧,他们的生活现状牵动大多数人的心。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我试图通过调查,从收入状况、居住状况、饮食状况、是否拥有移动通讯工具(手机小灵通等)、闲暇活动、生活感受、社会保障状况以及医疗状况八个指标,用数据来说明农民工的新特点。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382份,合格问卷361份,合格率为94.5%。样本资料完全符合研究分析需要,可以作为研究的依据。现就本次调查的样本资料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分析。
一、收入情况
被调查农民工有78.1%明确表示今年会外出务工,比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被调查农民工月均工资收入1783.2元,同比增长17.8%,增幅较201*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
■被调查农民工201*年家庭户均支出和人均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7.1%和23.8%
■农民工对创业贷款等金融服务需求依然强烈,认为"回乡创业贷款"得不到满足的占45.6%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第五次农民工问题调查显示,农民工就业形势较快好转,对未来收入预期普遍看好。
为了跟踪了解农民工劳动力价格和就业形势变化,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自201*年起连续开展了农民工问题年度调查。201*年初开展的第五次调查内容包括:农民工过去一年就业状况和对本年就业的打算;农民工及家庭过去一年的收入以及对本年的收入预期和家庭支出情况;农村居民对土地流转和金融服务的看法。调查涉及了河南、四川、山东、湖南、安徽、湖北、重庆、江西和贵州9省市的350个县、1052个行政村,回收有效问卷4405份。央行的此项调查结果反映出,农民工工资收入增速高于当期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近5成农民工月均工资达1600元以上,农民工对工资水平的认可程度提高。反映就业困难的农民工占比下降,对未来就业形势预期良好。第三产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提高。被调查的农民工家庭总体支出和人均支出均快于家庭收入,国家促进农村消费政策的效果明显,买建房支出和大件耐用消费品支出增加是家庭开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家庭医疗和教育支出占比有所下降。同时,农民工对创业贷款、社会保险等金融服务需求强烈,但贷款门槛过高和贷款程序繁杂制约了贷款需求的实现。农村居民对土地流转愿望增强,接近4成农民希望土地得到流转,希望转出土地经营权的占比高于希望转入17.4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断提高,但仍有近3成农民工没有参加任何保险。
据了解,此次调查的9省市共有农民工1.18亿人。调查的4405户农民工家庭外出务工人员占到全部劳动力的59.3%,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农民工年龄继续向偏高层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供应向偏紧方向发展,经济发展依赖人口红利模式的可持续性应引起重视。农民工整体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新一代农民工有3成为高中及以上学历。技能培训覆盖面略有提高,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当地政府和劳动部门有组织性的就业占比提高,但亲友介绍仍是就业主要渠道。务工本地化倾向明显,珠三角地区务工占比增加。就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提高。农民工外出务工稳定性增强。
从农民工就业情况看,反映201*年就业"非常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占比为5.7%和34%,比上年分别下降2.6和5.4个百分点,选择"容易"的占比14.6%,比上年提高了4.9个百分点。
有78.1%的农民工明确表示今年会外出务工,比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有9.4%的农民工选择"不外出务工",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在回答"不外出务工"原因中,认为"外面工作辛苦,工资不高,不如在当地务工和务农"的占比达到28.7%,打算"自主创业"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占比为28.4%,认为"企业经营困难、停业、倒闭,找工作难"的占比为6.1%,比上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从农民工收入及家庭支出情况看,农民工工资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被调查农民工月均工资收入1783.2元,同比增长17.8%,增幅较201*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9和9.6个百分点。工资分布重心显著上移,月均工资1600元以上的近五成。月平均工资在1600元以上的农民工占比为48.2%,较上年大幅提升了18.7个百分点。农民工对201*年务工收入预期向好,预期收入增长一成以上和一成以内的占比分别为25.3%、22.1%。但农民工收入水平差异较大,人均月收入最低的行业为住宿、餐饮和娱乐业,最高的行业为交通运输业。本市、本省和外省打工收入呈阶梯状分布,男性农民工收入比女性高371.1元,31至40岁的青壮年农民工收入最高,大专以上学历比小学以下学历月收入高520.3元。其中,务工收入是农民工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务工收入对家庭收入增长贡献超过75%。农民工对未来家庭收入预期明显改观。同时,户均支出和人均支出均快于收入增速,国家促进农村消费政策效果明显。201*年,被调查农民工家庭户均支出达到30394.3元,人均支出达到6972.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1%和23.8%,同比提高19和15.1个百分点。买建房及装修、大件耐用消费品支出增加明显,农机具和食品服装交通支出增速提高,医疗、教育开支同比增长,医疗、教育开支占家庭开支比例较去年下降。在201*年收入预期明显改善、消费价格持续攀升等因素影响下,农民工未来支出增长预期有所增强。
另外,调查中发现,农民工对创业贷款等金融服务需求依然强烈,认为"回乡创业贷款"得不到满足的占45.6%,继续居各选项首位,农民工创业信贷难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认为"适合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占38.5%,但占比仍然偏高,居于各调查项第二位。整体看,金融机构针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包括贷款条件问题、不了解贷款流程及优惠政策、缺乏适合农民工的保险产品。调查还显示,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增强。28.1%的农民工表示希望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出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较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10.7%的农民工希望通过"租入、换入、受让和股份合作等形式获取其他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目前,我国各地区对开展土地流转仍处于探索阶段,加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多数农民工对土地流转仍持观望态度。随着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逐渐明朗,农民对土地流转愿望也将逐渐增强。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断提高,但仍有近三成农民工没有参加任何保险。201*年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农民工占比分别为39%、16.8%和3.4%,较上年提高了4.9、4.7和0.4个百分点。二、居住状况
根据4城市抽样调查的结果,平均而言,49.2%的农民工居住在由雇主提供的宿舍里。这个比例在广州最高(接近55%),在兰州最低(41%),部分原因在于兰州有更高比例的农民工从事服务业,而提供宿舍的形式多见于制造业。约有40%的农民工自行租房居住,其中北京农民工的租房率是这四个调查城市中是最低的,兰州市的这一比例最高。此外,北京和兰州都有较多的农民工住在工棚。表2显示了4城市农民工在居住形式方面的分布情况。
对于由务工单位提供住房的情形,表3进一步总结了农民工的宿舍或工棚的居住条件。就居住面积来看,只有10.6%的农民工的住所不到5平方米,而超过1/3的农民工的住所面积超过12平方米。不过,再进一步考察人均状况,情况就不够乐观了,首先是单独居住的比重很低,也就是说,超过90%的农民工没有私人房间;30.4%的人为24人共同居住,31.9%的人为5~8人共住,大约20%的农民工居住在9人及以上的宿舍中;多人居住的情况在北京最为突出,其次是南京。
就公共居住条件而言,广州是4座城市中最好的,不仅住房面积大、居住人数较少,而且其住所中具有相对便利的洗浴条件,在电视、电风扇等基本设备的提供方面也好于其它城市。相对而言,在兰州的务工者居住条件偏差,北京务工者的居住条件与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也是不相称的。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和兰州的冬季十分寒冷,而在北京,超过一半的农民工宿舍没有供暖设施,在兰州这一比重达到60%。
虽然很多雇主会向农民工提供住所,但并非完全免费。总体来看,18.3%的农民工要为住宿支付租金,平均每月约133元。不同城市的有偿住宿的比重有所不同,最高为广州(26.4%),最低为兰州(10.8%);而从农民工个人分担的住宿费用来看,最高为北京(月均169元),最低为兰州(月均42元)。
除了住在雇主所提供的宿舍或工棚中,很多农民工也有自己租房的打算,特别是在广州,有近一半的农民工考虑过租房。在想要租房的诸多原因中,最主要就是想要保留一定的个人空间,这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对于多人合住的居住形式并不满意,但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条件,从农民工不想自己租房的原因调查结果中可见,住房支出是决定其居住选择行为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其它影响农民工租房选择的因素还包括居住条件、夫妻同居和务工的便利性等等。在我们所收集的调查数据中,有40%的农民工选择自己租房居住。表5描述了农民工的租房条件和房租支付状况。就租金水平来看,全国平均的房租水平为每月306元,北京最高(420元/月),兰州最低(191元/月);房租的支付周期以按月支付的形式最为普遍。
大多数租房者租住在离工作场所较近的地方,务工途中的平均时间花费为22分钟;近一半的租房者选择步行到务工地点,约20%的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此外1/4左右的人骑自行车去工作。
从租房行为的规范性来看,只有广州的农民工签署住房租赁合同的比例较高,其它3个城市的签合同比率均为30%多,更多的以口头协议的形式履约。从租住房屋的类型来看,北京、南京和兰州的农民工更倾向于租住平房,而广州则有近3/4的农民工居住在楼房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有12.3%的农民工租住的是地下室,10.3%的农民工租住房内没有浴室,并且必须与其他人合用厨房。在南京,租住简易房的农民工比例也高达20%。
从农民工自租房的居住条件来看,无论是人均住房面积还是房屋内的设施都要明显好于雇主提供的宿舍。综合对比来看,广州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是最好的,他们往往租住更大的房间,且自来水、厨房、独立浴室等设施也相对完备;而北京农民工的租房条件则是最差的,10%的租用房中没有自来水,相对于广州近90%的租用房中都具备独立浴室的情形,在北京仅有30.5%的农民工能享受到这样的“奢侈品”。
在租住形式方面,有相当比例的农民工选择与工友合租的方式;而从农民工住地周围的居民群体来看,有3/4的农民工选择与自己的“同行”们比邻而居,只有在兰州,与当地居民做邻居的农民工比例稍高。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兰州市内大片的农民工聚居地并不是很多,而住在居民区中也便于他们为当地居民直接提供服务。三、饮食状况
一到早中晚饭点,小贩卖饭车总停在暴土扬尘、蚊蝇乱飞的建筑工地门口,等候农民工买饭就餐,菜剩了小贩下顿继续卖。建筑工地食堂顿顿饭是馒头,菜是水煮白菜、萝卜、土豆,偶尔有点肥肉,用大锅连炒带炖,油水不多,盐放不少。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是本报记者在一些城市工地、工厂进行"农民工饮食状况调查"现场采访时常常遇到的,它每天发生在千千万万农民工的生活中。2006年5-11月,中国食品报与中国营养学会联合进行并完成我国首次关注农民工饮食状况的"农民工饮食状况调查"。本次调查区域涉及国内农民工分布较广的北京、上海、江苏、天津、四川、山东、福建、河北、湖南9个省市,接受调查的对象包括近30个建筑工地的工人和产业工人,填补了我国弱势群体食品安全、饮食健康、膳食摄入状况信息采集的一项空白。专家认为,该项调查结果的公布,将有力促进依靠法律手段,对弱势群体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以及饮食健康引导和营养干预。多年来,我国对农民工弱势群体生活质量的关注和监管长期处于盲区。各地建筑工地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农民工饮食质量低劣、就餐环境差,他们对食品安全和饮食营养的自觉水平很低,已经构成社会一大隐患。近两年,我国加强了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食品安全的监控,2004年全国《食品卫生法》宣传周活动主题确定为"关注农民工的食品安全",2005年卫生部、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但全社会对农民工的食品安全、饮食健康、营养状况的关注、教育、管理和消费引导力度仍显不足,其保障体系存在法律缺失。
农民工食品安全基本保障在各地相当薄弱。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河北一些城市多个建筑工地没有为农民工配备必要的就餐设施,成都曾披露一些建筑工地用陈化粮、烂蔬菜给农民工做饭。
农民工饮食总体状况则可以概括为吃得饱但吃得不好。记者在成都调查的76个样本中,无论是在公司食堂就餐、自己开火做饭还是在外吃盒饭,表示"能吃饱"的为100%。而记者在现场看到,实际上食物质量和就餐环境质量水准很低。
农民工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之差令人瞠目。记者在成都调查采访时问到"对食物安全、卫生状况在意程度怎样?"、"对社会上谈论较多的农药残留、漂白馒头等问题是否有所了解,持什么样的态度"等问题,70%表示"了解,很关注",20%表示"无所谓"。记者在山东调查采访发现,农民工面对无法下咽的饭菜往往毫无怨言,多数人表示饮食质量可以容忍,他们说,出来打工就为挣钱,不为吃饭。
目前,各地农民工弱势群体已成为食品安全重灾区之一。据卫生部通报,2005年第三季度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报告23起,中毒人数达1495人。与当年第二季度相比,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分别增加76.9%、117.0%。卫生部称,其中各地建筑工地食物中毒事件频发并呈上升趋势。农民工饮食健康、膳食摄入现状同样令人担忧。"农民工饮食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民工的饮食健康和营养摄入存在较大隐患和诸多问题。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教授分析表示,农民工的膳食状况问题与我国第四次营养与健康调查中的城市居民情况类似。葛可佑认为,农民工的膳食状况正在向城市居民靠拢,其饮食状况保留了一些我国传统饮食的优点,比如谷类食物较多,较符合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摄入量,但肉类食品摄入量偏高,水果蔬菜特别是水果摄入总量过少,奶及奶制品消费太少,这些饮食问题会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健康状况。中国营养学会呼吁,对农民工的膳食状况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应考虑将其纳入我国目前实施的营养改善行动项目。四、是否拥有移动通讯工具(手机或小灵通)
被调查者中,没有手机或小灵通的所占比例为44.04%,拥有手机或小灵通的所占比例达到54.02%。此外,通过对比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中拥有手机或小灵通者比例较老一代农民工更高。五、闲暇活动在关于闲暇活动的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看电视(28.81%),第二位的是睡觉(21.05%),第三位的是看书看报(20.78%),以下依次是:和工友聊天、听音乐、上网、阅读报刊杂志、没有活动、逛街、听广播、其他活动。
手机价格日益低廉,农民工几乎人手一部。经调查发现,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平均每天在10小时左右,工作完回到工棚常常是“倒头就睡”。日常“文化娱乐”主要是手机、上网,“掏钱买票的文化消费几乎没有”。来自江西的一位打工妹告诉记者,姐妹们闲暇时经常聚在一起听从网上下载的歌曲,而年纪大一点的打工者黑夜难熬,则偶尔喝酒、下棋消磨时间。“没有时间、精力,也没有金钱去娱乐消费”。
六、生活感受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中认为生活没有压力的仅有8.59%,压力较小的比例也仅占8.59%,压力较大的占26.04%,而压力很大的所占比例达到27.41%。由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这一群体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相对来说是比较重的。
调查数据同时表明,被调查者的压力的主要来源排在前三位的是:收入低(36.57%)、就业无保障或找工作难(30.75%)、没有固定经济来源(23.55%),以下依次是:想致富没门路、生活费用上升、看不到个人前途、住房困难、缺少生产技术、看病就医问题、其他压力、社会治安差缺乏安全感、没有知心朋友、同工作伙伴关系紧张。
(“空虚寂寞是进城打工的最大感受”)一个人的生活,应该是由吃喝拉撒、工作、休息、娱乐、感情乃至摔跤、争吵、受伤、唱歌等等宏观元素和细节元素共同构成的,缺少其中一两个细节元素,无碍大局,但如果缺少了一两个宏观元素,一个人的生活就会倾斜乃至坍塌。《望东方周刊》对民工做过一次调查,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之后,记者发现,工作之余民工的消遣方式十分单一。
其中,男性民工的主要消遣方式可列举为(可重选):无所事事(67%)、找老乡聊天(40%)、打牌或者打麻将(19%)、给家里打电话(19%)、喝酒(11%),有5%的男性农民工坦承自己找过小姐。
女性民工的主要消遣方式可列举的有:给家里打电话(52%)、逛街(35%)、找老乡聊天(28%)、看书读报(27%)、吃完就睡(20%)。而城里年轻人业余生活中“上网”、“泡吧”、“参加培训或自学技术”、“谈恋爱”等主要项目,民工很少选择。
在回答“城市打工生活,您最大的感觉是”这一个题目时,22%的男性民工、30%的女性民工选择了“空虚寂寞”。
脱离简单的数字,他们的空虚,具体的人和事则更能体现。在成都的一个建筑工地,《望东方周刊》记者见到了来自四川仁寿县的农民蒋春来,他53岁,出来打工五年,单身多年,不久前找了个带有两个孩子的寡妇。仁寿是四川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农业大县,记者也曾去过那里,贫穷落后,农村里的青壮劳力走了十之八九。蒋春来是个石匠,性恪直爽,喜欢聊天,也不把记者当“外人”,很快就攀谈起来,话题什么都有,并不避讳精神生活话题。“要说这五年的感受,最大的感受就是寂寞、寂寞、还是寂寞!”蒋春来说。“我在现在这个工地干了四五个月了,白天干活,晚上就没事了,干什么呢?我倒是有办法消磨时间,因为我会吹笛子。这还是当年学会的本事,如今成了个爱好。可惜,我不会那些花哨的新曲子,只会吹几个老曲子,像什么《南泥湾》、《北京的金山上》等。”“我还能吹吹笛子,那些什么也不会的兄弟就闲得慌喽!真正工地上的民工,实际上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真像我这样能自娱自乐的很少。大多数人平时的消遣就是看录像、玩牌、打麻将。当然,玩牌、打麻将都是要赌钱,否则不刺激。很多人输得连生活费都没了。”
“这些年轻人大多数都还没成家找老婆,可能谈上恋爱的很少,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实在憋得慌,就去找小姐。就拿我们这个工地来说,附近的小姐很多,花几十元钱就行,还有更便宜的。”
201*年11月27日晚,在北京顺义区白辛庄村顺义国际学校对面的一家小录像厅内,五六十名正在看黄碟的民工突遇警方检查,民工撞倒小屋的石棉瓦墙逃离时,有20余人慌乱中跌进深达六米的化粪池。28日,建筑公司从化粪池里打捞出两名民工尸体。
人们说,根据中国的现实条件,当前最基本的,是让农民工在城市里找到活路,不要挨饿;受到管理,不要犯罪;拿到工钱,不要“跳楼”。然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也已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了
七、是否享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在被调查者中,享有社会养老保险的比例为4.99%,享有社会医疗保险的占8.03%,享有农村低保的占7.48%,享有社会福利的占2.22%,享有失业保险的占4.16%,享有农村合作医疗的占27.15%,而不享有任何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的比例高达52.35%。农民工作为一个边缘群体,脱离了原有的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不享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而城市又将这一群体排斥在社会保障范围外。八、医疗问题
如果身体不舒服,只有18.01%的被调查者会“直接去医院”,11.91%会“找一个私人诊所看”,48.48%会“自己去买药吃”,而仍有21.05%表示“不去医院,实在坚持不下去再看”。农民工在城市中由于不享有任何社会保障,因此,在生病的时候,昂贵的医药费对他们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而且医院中的“大处方”乱收费现象也是他们不愿到医院看病的重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如果得了病,每个人都会马上说:“快到医院看看!”但干了十几年建筑工人的老谢却“风趣”地给记者透露了工友们的看病秘籍:“头疼发烧自己抓药,胃炎肠炎诊所省钱,工伤大病直拨120。”老谢说,医疗费用的高低是决定他们是否就诊与怎样就诊的主要因素,一些就诊方便快捷、价格便宜的个体诊所是民工兄弟们的首选。而到大医院就诊的大多是被“110”、“120”送去的,多是摔伤、砸伤的意外事故。一般主动到大医院就医的农民工很少,因为别说看病治疗,光是各项检查费用就负担不起。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近年来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农民工返乡看病的现象也随之出现。这些农民工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返乡看病呢?说到底,就一个“钱”字。由于城市的医疗费用比农村高出了不少,一般城市居民患病都难以承受,更不用说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农民工了。在难以承受的“天价医疗费”面前,农民工不得不选择返乡看病。
说起工伤事故,老谢告诉记者,去年4月底,一位同乡在建筑工地操作机床时,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被轧成粉碎性骨折。老板把他送到一家医院,简单的处理就花了201*多元。当听说还要拿8000元的住院费和手术费后,老板再无音讯。无奈之下,只得回老家治疗。所幸的是,花了3000多元、住了十几天医院后,几个手指头才算保了下来。
“发生工伤意外伤害,没有保险吗?”老谢和工友们对记者的问题感到十分意外。他们表示从未签过劳动用工合同,也不知道医疗保险这回事,而关于《职业病防治法》则根本没有人听说过。一些青年农民工即便对此有所了解,也因为害怕丢了饭碗,不敢与老板较真儿。
从表面看,农民工返乡看病与医院收费的高低有关系,但这种现象的背后却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致使在遇到工伤或自身突发重大疾病时,农民工不得不返乡看病。
据一位法律界人士分析,国家虽然对养老、工伤、医疗、失业和生育实行强制保险,但现实中却很难实现。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法律意识不强,不愿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制约,导致工伤、医疗保险很难全面推开。而农民工受工伤后很难得到及时治疗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单位或企业不按规定为农民工上工伤保险,一旦出了事故,便一推了之。再就是农民工维权意识不高,打工时很少与工厂签订劳动合同,只关心工资多少。其实,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和解决:是工伤就应该由农民工所在的单位解决。
社会保障“真空”医疗救助亟待完善据了解,我国现行的卫生保健制度还一直以城市户籍人口为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城镇医疗保险和救助体系没有覆盖农民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因为异地就诊和转诊制度的不完善很难给农民工提供保障。
民盟中央法律委员会王心安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农民工在职业病方面缺乏保障的现状,有其历史成因。随着我国连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他们中的大多人在大多数时间内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方面的工作,从其工作性质的角度讲,他们已是工人,而非农民。所以,这种以户籍作为划分标准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显然已不适应形势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立法机关已着手对此做出改革,比如,201*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各类用人单位招用的农民工均有享受工伤保险的权利。目前国家法律所赋予的农民工工伤保险方面的权利之所以难以得到落实,有其复杂的成因,这不仅是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广大农民工工作流动性大等等,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得到根本改革。
而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王巍律师则认为,改变农民工就医困难现状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健全与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确保农民工享有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的基础条件之一,而目前有些用人单位存在的不与农民工签约或只签订简单的合同以应付行政单位检查的情况,这是影响政府部门针对农民工就医问题所出台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据悉,我国正在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草案)》已经将保障职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的内容纳入其中。若该草案修订后正式颁布实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将大幅度提高,这无疑会推动用人单位改善对农民工的保险和各项福利待遇。届时将为解决农民工就医难的问题增加一道司法保障措施。
据劳动保障部门介绍,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国家目前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措施。一是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全国已开始推行。农民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基本上解决看病难问题;二是建立大病医疗救助机制,目前不少地方已开始试行。然而,这种制度是对农民而言的。作为农民工,身份虽然是农民,但是在城市打工,实际上是工人,享受不到农民的待遇。实际做法应该是,农民到城市打工就成了工人,应该享受城镇职工的待遇,享受城里人的医疗保险待遇。要解决看不起病的问题,还是应该由企业负担。然而,目前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险还没有具体规定,要解决农民工看病难问题,还是应该由企业参加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
在采访中有关专家也提出了目前可缓解农民工看病难的对策。将分布在城市社区的医疗卫生机构,也可作为农民工可以看病的便利资源。由于目前农民工获取的相关卫生信息很少,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当地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布状况和功能定位,一想到看病,就想到大医院和高额医疗费用,因此很难有效利用这些卫生资源。事实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面向辖区内所有居民的,不论年龄、身份都可以获得服务,费用也相对较低。总结:
农民工还处于弱势群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但又有一大批农民工涌向城市。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农民的社会流动就如一条历史的长河,从涓涓细流汇成了澎湃大潮,撞出了瑰丽的万千浪花,农民的社会流动又像一颗最大最亮的巨星,闪耀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的长空。中国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之一,农民工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重要的都市景观,已经成为中国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农民工不断增长是区域经济活力和繁荣的重要表现,是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现代转型的重要推力,激励着社会整体进取向上的意识,造就了一个成长中的“市民社会”。农民工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来寻找梦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血泪与悲欢,憧憬和希望,他们自身的拼搏历程、思想情绪与开拓精神,从更大的视野看,正折射了中华民族夸父追日的精神,展示了中国
社会发展进程。
因此,我们必须要用社会主义正义和人道的理念、社会主义正义制度安排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法,从三个层面,即宏观的国家制度安排、中观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及微观的个人资源禀赋在宏观的国家制度层面,来保障农民工社会权利,使农民工真正成为二、三产业的工人和职员,真正成为城市居民并融入城市
社会。
十几分xx班xx号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农民工调查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农民工调查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