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地理必修1公式总结

地理必修1公式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2:38:45 | 移动端:地理必修1公式总结

地理必修1公式总结

一、

地方时: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1小时

15度

(±: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用“加”,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侧用“减”。经度差:同为东经或西经用减,一地东经一地西经用加)例如:已知25E的地方时为10点,求40E的地方时解:400E的地方时=10+(400-250)/150/时

注:(“+”40E位于25E东所以用“+”;“-”40E和25E都为东经,故用“-”)二、1、时区的划分

(1)、以00经线起点向东向西各7.50为中时区,也称0时区

(2)、从0时区向东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直到东11区,经度为172.5E

从0时区向西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直到西11区,经度为172.5W

(3)、172.5E到172.5W为东西十二区2、时区计算

已知经度除以15,四舍五入保留整数。整除说明为中央经线

时区数乘以15,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加减7.50为该时区的界线

3、区时的确定每个时区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标准时间(即区时)。差

几个时区数时间就差几个小时。4、区时的计算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用“加”,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侧用“减”。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用减,一地东时区一地西时区用加)

例如:已知北京时间(即东8区)为12点,求东9区的区时?求东5区的区时?求西2区的区时?

解:东9区的区时=12+(9-8)×1;东5区的区时=12-(8-5)×1;

西2区的区时=12-(8+2)×1;

三、太阳高度角计算

000000000000

公式:H=90°-两地的纬度差

(纬差:同减异加,太阳直射纬度和所求纬度同为北纬或南纬,纬差等于大纬度小纬度;若一个是北纬一个是南纬,纬差等于两纬度之和。)

例如:求北京((40度))二至日时的太阳高度

夏至日:H=90°-(40°-23.5°)=73.5°(太阳直射北纬23.5度)冬至日:H=90°-(40°+23.5°)=26.5°(太阳直射南纬23.5度)

四、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

(说明:昼弧度数指的是昼弧所跨的经度数,夜弧度数指的是夜弧所跨的经度数,)

例如:昼孤所跨经度为150°,则昼长为150÷15=10小时;夜长为(360-150)÷15=14小时。

扩展阅读:高中地理必修一计算归纳

高中地理学习:地球光照图计算题规律总结

1.在全球范围内(H为正午太阳高度):

(1)H=90°-纬度差(纬度差是指观察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2)H二分=90°-观察点纬度(3)Hmax-Hmin:

①Hmax-Hmin=黄赤交角×2=23°26′×2=46°52(非回归线之间)②Hmax-Hmin=黄赤交角+观察点纬度(南北回归线之间)(4)H差=纬度差

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H差=纬度差(两观察点在直射点同侧)②同一地点不同时间,H差=纬度差(两直射点在观察点同侧)(5)当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时:①H=90°-集热板倾角

②集热板倾角=纬度差(纬度差是指观察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2.在极昼范围内的重要公式(H为太阳高度):(1)H12点=90°-(观察点纬度-直射点纬度)(2)H0点=(观察点纬度+直射点纬度)-90°(3)H极点=直射点纬度

(极点与直射点在赤道同侧,极点太阳高度在一天内保持不变)(4)H12点差=H0点差=纬度差(大小对调)(5)观察点纬度=[180°-(H12点-H0点)]÷2(6)直射点纬度=(H12点+H0点)÷(7)极昼圈纬度=极夜圈纬度=90°-直射点纬度

(极昼圈与直射点在赤道同侧、极夜圈与直射点在赤道异侧)3.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夹角:

(1)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直射点纬度(2)晨昏线与纬线的夹角=90°-直射点纬度4.北极星高度:北极星高度=观察点纬度

(北纬为正能看到北极星,南纬为负不能看到北极星,赤道为0°看到北极星位于地平线)

5.日升日落偏角:日升日落偏角=直射点纬度

(在有昼夜交替的地方,日升日落偏向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一致)6.日升日落早晚:(1)经度因素:地方时早晚

(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日出也先日落)(2)纬度因素:昼夜长短

(同一经线上,昼越长则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昼越短则日出越晚日落越早)

7.昼夜长短的最大差值与纬度正相关

(1)南北纬20°的昼夜最大差值=2小时26分钟;(2)南北纬40°的昼夜最大差值=5小时42分钟;(3)南北纬60°的昼夜最大差值=12小时58分钟。8.相同经纬线的有关计算:

(1)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和区时相同;(2)同一条纬线上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9.关于赤道对称的昼夜长短状况:

(1)同一时间关于赤道对称的两条纬线昼夜对调;

(2)同一地点关于赤道对称的两个直射点所对应的日期昼夜对调。10.特殊经线的地方时:

(1)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12点;(2)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0点或24点。11.特殊地点的地方时:(1)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①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6点;②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18点。(2)晨昏线与极昼极夜圈的切点:

①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地方时=0点或24点;②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地方时=12点(3)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12点12.昼夜长短的计算:

(1)日出日落:①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②夜长=24小时-昼长。

(2)昼夜弧度:①昼长=昼弧度数/15°;②夜长=夜弧度数/15°。13.球面经纬度距离:

(1)同一经线上:L=纬度差×111km

(2)同一纬线上:L=经度差×111cosθkm(θ为纬度)14.时间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360°/24h=15°/h=1°/4m=1′/4s(求东加求西减)(2)区时的计算:区时差=时区差(求东加求西减)。

注意:标准时间是指0时区的区时,又称世界时;北京时间是指东8区的区时,是我国的统一时间,但不等于北京地方时。15.时区的计算:

(1)经度→时区:经度÷15=商(四舍五入、保留整数)(2)时区→中央经线(标准经线):中央经线=时区数×15°(3)中央经线→时区范围:时区范围=中央经线±7.5°16.日期的计算:

(1)国际日期变更线(人为日界线):由西向东越过该日界线、由东经向西经越过该日界线、由东12区向西12区越过该日界线,日期均减1天;相反则加1天。

(2)0点或24点经线(自然日界线):由西向东越过该日界线日期要加1天,由东向西越过该日界线日期要减1天。

注意:按东西方向,时间(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是求东加求西减,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的日期计算是求西加求东减,0点或24点经线两侧的日期计算是求东加求西减。17.日期范围的计算:

一般而言地球表面有两个日期,偏后的日期是大日期,偏前的日期是小日期。

(1)范围:大日期范围是由0点或24点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小日期范围是由0点或24点经线向西到180°经线。(2)变化:小日期范围在变小,大日期范围在变大。①0点或24点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日期相同;

②0点或24点经线与90°E经线重合时,大日期:小日期=1:3;③0点或24点经线与0°经线重合时,大日期:小日期=1:1;④0点或24点经线与90°W经线重合时,大日期:小日期=3:1;⑤0点或24点经线处在东经时,大日期范围<小日期范围;⑥0点或24点经线处在西经时,大日期范围>小日期范围。18.由日期估算太阳直射点纬度和极圈内任一纬线的极昼极夜天数:(1)二分二至与太阳直射点纬度: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范围为南回归线(23°26′S)与北回归线之间(23°26′N),周期为1回归年=365d5h48m46s,速度≈纬度8°/月≈纬度1°/4天,即每个月约移动纬度8°,每移动纬度1°约需要4天。

结合(1)(2)可以推算不同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极圈内任一纬线的极昼极夜天数。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地理必修1公式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地理必修1公式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地理必修1公式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4817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