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2:44:00 | 移动端: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理解性知识点归纳

《陈涉世家》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的主观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口号策略是:3、在起义的准备过程中,陈胜、吴广为起义作舆论准备而“威众”的两件事是:、。(四字短语)

4、通过天下形势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宜多应者的原因)

第一是:;第二是:。

5、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6、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7、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8、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9、如何看待陈胜在起义前的舆论准备?

10、总体上谈你认为陈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1、课文结尾几句交待了战争的结果,照应了上文中的那些话?

12、如何看待课文详写起义之前的准备而略写战争过程的?

13、如何看待陈胜先召三老、豪杰会计事才称王的举动?

14、如何看待陈胜在发动起义前的舆论准备?

15、做完准备以后,陈胜、吴广为什么还要再使激将法和苦肉计呢?

《唐雎不辱使命》

1、第一段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2、如何理解秦王“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这句话?

3、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

4、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

5、安陵君知道秦王的真正用心,为何还要说“大王加惠”的话呢

6、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7、唐雎连用三个事例是为了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暗示了什么?

8、秦王最后说话语气态度有什么变化?这表现了秦天怎样的性格特点?9、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这表明了唐雎怎样的性格特点?

10、用自己的话说说,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看出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一问分三步答)

11、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2、文中提到了专诸刺杀王僚,聂政刺杀韩傀,要离刺杀庆忌,历史上有许多人刺杀秦始皇,其中就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你知道是谁吗?

《隆中对》

1、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②孙权:④诸戎、夷越:2、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用文中的8个字来概括)

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4、公元200年,袁绍的几十万大军被曹操的几万兵力打败,成为“以弱胜强”的战例。请再举两个以弱胜强的战例。

5、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6、文中写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请你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刘备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7、“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

8、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9、诸葛亮为什么先提曹操战胜袁绍的事例?

10、试分析课文第二段的内容

《出师表》

1、第一段首先分析了,希望刘禅思危,后分析了有利的主观条件。

文中多次提到先帝,表达了的感情。

2、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4、诸葛亮认为,在执法方面应该“刑”的是的人,应“赏”的是的人。(用原文填空)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5、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

___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10、在公众的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有很多,请列举两个。

扩展阅读: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命题:王

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婉转地叫.2窥谷忘反:“反”通“返”,归,还,返回。3具答之。“具”通“俱”,完全,详尽.4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5谨食之“食”通“饲”,喂养.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7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8发闾左者戍渔阳九百人通“谪”,“”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9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10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11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二、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古: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约

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古:至,到达今:罪过,乖张

3经纶事务者古:治理,筹划今: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5欲穷其林。古: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7问所从来。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9无论魏晋。无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的连词。10辞去。古:离开今:跟“来”相反

11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12既出,得其船。古;副词,已经,以后今:既然,后面常与“就”相连13便扶向路。古:沿着,顺着。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古:像这样,即进出桃花源的全部情况。今:这样。15闻之,欣然规往。

闻古:听说。今:用鼻子嗅规古:打算。今:规则,成例。16汪然出涕古:眼泪今:鼻涕,鼻子里分泌的液体.17则久已病矣古:困苦不堪今:疾病.18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处处,到处今:常常19虽鸡狗不得宁焉古:即使今:虽然,连词.20以尽吾齿古:年龄今:牙齿.

21谪守巴陵郡古:做州郡的长官今:看护,把守22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多指制度

23气象万千古:景象今;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24前人之述备矣古:完全,详尽今:准备25薄暮冥冥古:迫近今:多指不厚的,浅显的26则有去国怀乡去古:离开今:由某地到某地

国古:国都今:多指国家

27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景观28波澜不惊古:起,动今:指受惊吓

29沙鸥翔集古: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30而或长烟一空古:消散今: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古: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今:多指心脏32微斯人古:无,没有今:细小,小的33伛偻提携古:搀扶,带领今:多指提拔34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3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36旦日,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三、词类活用

1凤烟俱净净:形容词动词,消净,散净。2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状语,向东或向西。3负势竞上上:名词状语,向上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动词,比高/比远(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动词名词,急流的水。奔:动词名词,飞奔的马

6渔人甚异之渔:动词,捕鱼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7复前行前:名词-状语向前

8欲穷其林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9才通人通:使动用法使通过10此中人语云语:名词动词告诉11处处志之志:名词-动词用符号做标记12腊之以为饵腊:名词动词,把蛇晾干

13可以已大风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指治好(病)。14岁赋其二岁:名词状语,每年

15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动用法,使活下去16乡邻之生日蹙日:名词状语,一天天地

17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动词名词出:出产的入:收入的18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动词,做太守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形容词状语,先:在之前;后:在之后)20山行六七里山:名状语,在山上(间)2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起名字,命名。2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23弈者胜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2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25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26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27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打。28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看

29夜篝火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30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

31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32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四、一词多义

1.绝: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独一无二

②猿则百叫无绝绝:停,断

2.百:①一百许里许: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约"猿则百叫无绝许:数词,极言其多3.上:①负势竞上上:名词-状语,向上

②横柯上蔽上:上面

4.直:①直视无碍直:一直②争高直指直:笔直地5.为:①捕鱼为业为: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对,向

③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为:介词,给

6.舍:①便舍船舍:舍弃,抛开,这里是"离开"的意思。(动词)

②屋舍俨然舍:房屋(名词)

7.乃:①见渔人,乃大惊乃:是,表示前后两个动作的关联,

②乃不知有汉乃:竟,表示出乎意料。

8.志①处处志之志:名词-动词用符号做标记

②寻向所志志:做的标记(名词)

9.寻①寻向所志寻:寻找②寻病终寻:不久10.是①吾祖死于是(代词,指捕蛇这件事)

②自吾氏三世居是乡(指示代词,这个,指“永州之野”)③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代词,指上句之“犯死”)④吾尝疑乎是(代词,指“苛政猛于虎”这句话)⑤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指示代词,这种)

②11.为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动词作,制成)

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向吾不为斯役(动词做,干)③故为之说(动词写)

12.已①可以已大风[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指治好(病)。]

②则久已病矣/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

13.赋①岁赋其二(征收、敛取)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租赋)14.疠①可以已瘘、疠(恶疮)②呼嘘毒疠(疫病,疫气)15.入①当其租入(交纳)②竭其庐之入(收入的)16.岁①岁赋其二(名词状语,每年)

②积于今六十岁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年,名词)

17.甚①貌若甚戚者(很)②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厉害)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比,超过)

18.若①貌若甚戚者/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②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好像)

③若毒之乎(你)④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19.毒①若毒之乎/又安敢毒耶(怨恨、憎恨)②呼嘘毒疠(有毒的)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毒害)

20.生①君将哀而生之乎(使动用法,使活下去)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

21.食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②谨食之(通“饲”,喂养)22.观①今以蒋氏观之(看)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23.之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募有能捕之者/永之人争奔走焉/吾斯役之不幸/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之:的②代词。(代人,他)(代自己,我)(代事)(代物,蛇)(代话语)(1)无御之者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2)腊之以为饵/太医以王命聚之之:指这种蛇

(3)问之,吾嗣为之十二年之:指姓蒋的捕蛇人

之:指捕蛇以抵租赋这件事

(4)言之,之:指这些话

(5)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之:指蒋氏

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个差事

(6)君将哀而生之乎之:指蒋氏自己,我(7)谨食之之:指蛇

(8)今以蒋氏观之之:指“孔子之言”(9)故为之说之:指“上述之事”③悍吏之来吾乡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4.以

①以啮人,无御之者以:如果②腊之以为饵以:把,用来

③可以已大风”以:用来④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拿⑤而吾以捕蛇独存以:因为,凭借⑥以尽吾齿以:而。⑦今以蒋氏观之以:根据

⑧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而,表目的。25.其

①其始(助词,无义,不译)②岁赋其二(指蛇)③当其租入(他们的,指能捕捉到蛇的人。)④专其利三世矣(这种,指捕蛇以抵租赋)⑤视其缶(那个)26.而

①黑质而白章(表并列)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表承接)27.焉

①永之人争奔走焉焉:兼词,于此②今其室十无一焉焉:语气词③虽鸡狗不得宁焉焉:语气助词,啊④时而献焉焉:代词,指蛇

⑤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代词,指这篇文章28.乎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吗)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介词,同“于”,在)③吾尝疑乎是(同“于”,介词,对于)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语气助词,呢)

6

29.于

①吾祖死于是(在)②余将告于莅事者(向)③积于今六十岁矣(到)④苛政猛于虎也(比)30.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来)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31.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

32.一①洞庭一湖(一个)一碧万顷(一片)③长烟一空(全)33.开①连月不开(放晴)②开我东阁门(《木兰诗》)(打开)③旁开小窗(《核舟记》)(开设,设置)

34.则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③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

35.极①南极潇湘[最远到达(某处)]

②此乐何极(穷尽)③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

36.或①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②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37.空①浊浪排空(天空)②长烟一空(消散)38.通①政通人和(顺利)②北通巫峡(通向)

③初极狭(〈桃花源记〉)(通过)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通晓)

39.和①政通人和(和乐)②至若春和景明(和煦)40.夫①予观夫巴陵盛状(指示代词,那)

②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③夫鼾声起(《口技》)(丈夫,女子的配偶)41.去①去国还乡(离开)②西蜀之去南海(《为学》)(距离)③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逃离,逃跑)

42.为①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②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做,为)

43.国①则有去国怀乡(国都,这里指朝廷)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防)③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家)

44.居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7

②面山而居(〈愚公移山〉)(居住)

45.旷①则有心旷神怡(开朗)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宽广)

46.秀①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②草木茂盛(佳木秀而繁阴)47.临①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在旁(临溪而鱼)

48.名①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②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49.酿泉①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动宾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50.乐①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1.意①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52.谓①称作,叫作(太守自谓也)②为,是(太守谓谁?)53.绝①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与外界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到极点(以为妙绝)④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54.而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表顺接的连词

②而年又最高表递进关系,而且③云归而岩穴暝表顺承的连词,就

④朝而往,暮而归连接时间状语和谓语的连词,表修饰关系⑤而乐亦无穷也表顺承的连词,连接两个分句⑥泉香而酒冽表并列关系,可不译⑦已而夕阳在山表时间的连词,不久

⑧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

55.也①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③表陈述语气,主要用于描述景物;表肯定语气,主要用于介绍人生;表感叹语

气,主要用于直抒胸臆。

56.之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舒缓语气,无实义)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都代乐趣)③醉翁之意不在酒代(助词,的)④名之者谁?(代词,它)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4862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