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民素养教育
河西小学特色项目创建申请表
项目名称小公民素养教育学校简况负责处室联系领导项目开展的现状小学生公民基本素养:是指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具备“健康生活、遵守规则、学会尊重、担负责任、拥有诚信、具有爱心”等基本意识与能力。我校近几年来在小学生公民素养教育方面已作出种种尝试: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培育学生的公民素质;在激项目背景励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民主参与意识;在消费维权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公民技能;在法制教育中普及学生的公民知识等等。以上这些,都为“小公民素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开展的意义近年来,学生在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对待世界等方面出现了认识与行为上的偏差,甚至发生极端的偏激事件也屡见不鲜。这种忽视“人”的教育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也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背道而驰。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计划实施“小公民素养教育”这一特色项目,整合我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系列活动,让学校成为学生公民素养培育的基础阵地,从而形成鲜明的、科学的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特色。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培育小学生的公民素质,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升小学创建目标生的公民技能,普及小学生的公民知识。使学生具有健康生活、遵守规则、学会尊重、担负责任、拥有诚信、具有爱心等公民基本素养,成为爱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制订《河西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确定各年级养成教育要求,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制订《河西小学学生评优细则》和《校园之星评选方案》,把各项评优标准细化为易理解、看得见、做得到的行为目标,以此为纬,激发学生的公民民主参与意识;借助区消费者协会的优势,在活动中训练学创建内容生的公民技能;借助区司法所的宣传教育,普及学生的公民知识。1、在日常活动中渗透和加强学生的公民素养教育。力求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有体系、有步骤地循序推进。2、通过班级建设,推进小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1)增设岗位抓常规。(2)主题活动促发展。3、加强阵地建设,扩大教育力度。让国旗下讲话、集会、橱窗、红领巾广播等成为小公民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4、发挥学科特长,进行全科渗透。现在所开设的课程都包含公民素养教育的内容,全体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增强公民素养教育的意识,针对不同年级,分层次、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公民素养教育。每门学科都要找准本学科开展公民素养教育的突破口。5、加强“家校社”联合,推进小公民素养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家、校、社”联合阵地,建设和完善“三结合”的教育机制及网络。通过亲子沟通、专题讲座等方面的服务示范和组织社会实践及社会体验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在小公民素养教育方面达到最大值。1、加强学习和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创建措施学生观:每一个学生做合格的公民。教学观:所有学科都能体现公民意识。2、领导亲自实践,教师全员参与。3、寻求专家队伍的支持。预期效果陶行知先生教导我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要在这一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按照教育民主化的要求改善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家庭管理等,让孩子们广泛参与各种活动,在参与中提升公民素养,树立公民价值观。
扩展阅读:公民信息素养教育(1)1
浅谈公民信息素养教育
陈涛
(山东省临清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摘要:信息素养是公民终身学习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对信息素养的内涵与现状的分析,结合图书馆的功能和结构,构建适合现代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
21世纪以来,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进展将带入前所未有的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在信息社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中,一个新的概念信息素养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信息素养是公民终身学习的关键要素,也是公民终身学习的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公民才有可能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进行学习,信息素养不仅已成为当前评介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成为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因此信息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一、信息素养的内涵与核心要素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信息素养简单而言就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检索工具或主要信息源的技术与技能,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素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信息素养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总和,信息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它是未来信息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信息素养的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一个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系统。公民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有:1.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包括有信息第一的意识,有信息抢先意识,有信息忧患意识,有再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能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
3.能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将信息应用于思考。
4.能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送信息,能较好地管理自己搜集到的或自己生成的信息。
5.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能用尽可能好的方式表达、呈现、存储自己生成的信息。6.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二、公民信息素养现状分析1.国外现状
美国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较早,当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和公民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与研究,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美国信息素养的概念由图书检索发展而来,自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1974年提出这一概念后,到20世纪80年代时,信息素养教育在美国逐步取代了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学校已开始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使其得到了更多的大学、教育机构和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信息素养教育的层次不断扩展,教育的对象从原来主要针对高校学生向中小学生和在职人员扩展;公民信息素养教育不仅由研究人员所倡导,而且得到了普通公民的接受与支持。
英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将以前的“信息技术”改为“信息和交流技术”,这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有能力快速变化的世界生活作准备,学生可以运用信息工具创造性地发现、探索、分析、交换、提供信息,学会如何使用信息工具迅速地从社会、文化中获得思想和经验。
日本1998年6月公布的新的课程方案将“信息科”作为高中普通科的必修科目,以适应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带来的信息社会的变化,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韩国开设了信息素养的相关课程,并实施信息素养认证考试,以此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我国港台地区非常重视信息素养教育,香港中文大学的信息素养认证考试内容由5项内容组成:面向图书馆的教育;数据库搜索方法和技巧;专业(例如经济、教育、工程、物理等)相关电子资源;网络免费电子信息资源的获取;有关香港或其他的有影响的重大事件。2.国内现状:
我国高等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追溯到1984年,教育部规定在全国有条件的高校广泛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技能。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标志我国高校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开始朝着规范化方向迈进。199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科技文献检索教学大纲》,201*年教育部首次将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成信息素质教育,表明文献检索课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发生了质的变化。在高等教育领域,目前只有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和台湾“资讯素养协会”制定了信息素养能力的指标体系,国内至今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标准。
目前,我国比较完整的信息素养教育只限于高等教育,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理解地不全面,没有站在全民信息素养提高的战略高度,信息素养教育没有形成通识教育,缺乏对中小学、职业教育以及国民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三、图书馆开展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1.图书馆要延伸自己的服务
图书馆要想实现提高公民信息素养的目标,首先要延伸自己的服务,建立与本地区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以省市级别图书馆为核心的社区图书馆网,要评价一个城市就要看它的生活质量即市民生活、工作、抚养子女、娱乐、休闲的状况,以及居住和工作环境的状况,一个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就是社区,社区文化环境的优劣,决定着这个社区是否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图书馆是社区文化建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区图书馆应以普及科学文化为己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形成团结、进步、高尚、和谐与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即人文环境。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比如,美国图书馆的建馆原则就是希望能够在两英里的圆周内建一所图书馆,目的是使所有居民能够在居家45公里之内,也就是开车510分钟之内可以找到一个图书馆,居民只需凭居住证明就可以成为社区图书馆的读者,在美国,大约23万人就有一个社区图书馆,平均50%的居民有借书证。目前,沈阳市有859个社区,由公共图书馆协建的社会、乡镇图书馆(室)有117个,平均藏书300400册,新建物业小区的图书馆有3040个,平均藏书约500册。201*年和平区将以和平区图书馆新馆为中心,在全区各街道、社区、商业网点等人群密集处建立社区连锁数字图书馆分馆和图书室,形成15分钟文化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整合资源使公民感悟信息的存在
信息资源是信息素养教育的物质基础,只有有效地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建立贴近市民,贴近生活的各种信息资源体系,才能使市民切身体会到信息的存在,体会自身已经置身于信息社会中,这是提高公民信息素养的前提和基础。首先,社区图书馆要遵循为本区居民服务的宗旨,根据居民生活、娱乐、购物、求职、教育等较为普遍的需要来搜索和补充自己的馆藏,建立起能够适应居民需要的资源体系,其中包括印刷型书刊、报纸、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电子出版物、数据库以及网络信息等。有了良好的资源基础,辅之以各方面的服务手段,社区图书馆就可以让居民方便地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各类信息,感受到信息在他们的身边,在他们查找资料和信息时能够想到图书馆。只有当人们主动地利用社区图书馆的资源时,才能够充分感受到信息的力量,产生出一种基本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意识。社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需要很大的投入,但在网络信息时代,许多资源时可以实现共享的。首先,社区图书馆可以得到大中型公共图书馆的支持,其次,他们可以依托附近的高校、科研研究所、机关单位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开展服务,而且许多网络资源是不受地域范围限制的。
3.主动推送信息,让公民体验信息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维基技术建立读者共建共享知识空间,让市民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共享别人的思想,可以采用RSS在线聚合器,使读者可以获取信息,这样不仅是读者通过资源共享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而且,通过知识共享空间实现了知识共享,特别是隐性知识,这样,读者利用得到的信息解决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通过知识共享,创造出新的知识,使读者确实感悟到信息的重要性。
4.建立各个层面的培训制度,提升公民驾驭信息的能力。
《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把“提高利用信息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作为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公共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以电子阅览室为阵地,开展信息技术系列培训,在市民中普及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努力消弭那些已经掌握和尚未学会使用信息技术的市民在获取情报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平等状况,让市民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需求熟练而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与应用能力。
鉴于市民信息素养的参差不齐,图书馆要多层次地开发信息检索和利用课程,以便能因材施教,构筑起分阶段的全程信息素养教学体系,图书馆要制定出一套可操作的信息素养评估体系,图书馆要制定出一套可操作的信息素养评估体系以测定市民的信息素养水平,并给出相应的学习起点的建议,图书馆在选择课程教学形式时,既可以沿用传统的授课、讲座等形式对市民读者进行面对面的教育,又可以制作多媒体的网络教学课件,利用网络供市民不拘时间和地点自学,根据个人情况自由掌握学习进度,可以根据信息素养评估等级,依次开发出初级、中级和高级课程。初级课程以授课为主,以专题讲座、网上自助教学为辅,重点学习图书馆学及信息学基本知识、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查询方法以及图书馆服务功能介绍等内容。培养市民通过学会利用图书馆掌握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接收意识。中级课程以专题讲座和网上自助学习为主,辅以咨询服务支持、现场操作展示等方式,掌握与工作和学习相关领域的信息源如专业检索工具和参考工具书及专业数据库及其信息索取的途径,重点放在计算机检索和网络信息检索的技能训练上,与此同时,适时推出阅读方法与技巧。高级课程则以创设一次完整的利用文献信息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机会为背景,以实践全过程的咨询辅导为主,以网上辅导和专题讲座为辅,重点学习文献分析和研究、情报调研、论文写作技巧等,培养市民的信息捕捉能力、分析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素养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已经被国外发展国家所认同,国民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任何领域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是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基础,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其中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培养公民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技能,因此,在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是责无旁贷的。
参考文献:
[1]陈永平.信息素质教育与文检课教学改革.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何高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启示.现代教育技术,201*.[3]陶丽君.公共图书馆开展市民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图书馆界,201*.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公民素养教育》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公民素养教育: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