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考试总结(整理版)
1.螺旋CT(SCT):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哈医大201*年复试题)
5.MRC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11.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
12.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14.T2: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尺度。
15.MRI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E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16.功能性MRI成像:是在病变尚未出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达到早期诊断为目的成像技术。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
17.流空现象:是MR成像的一个特点,在SE序列,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质子,如流动血液或脑脊液的质子,均受至脉冲的激发。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
18.部分容积效应:层面成像,一个全系内有两个成份,那么这个体系就是两成份的平均值,重建图像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组织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20.TR:又称重复时间,MRI信号很弱,为提高MRI的信噪比,要求重复使用脉冲,两个90度脉冲周期的重复时间。
21.T1WI: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1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1的差别,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22.T2WI:即T2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2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2的差别,有利于观察病变组织。23.像素: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模转换器转换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像素。24.体素: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25.数字X线成像:是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结合,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而得到数字图像的成像技术。
26.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用介入的方法来治疗门脉高压症,在肝内形成一个门静脉与肝静脉分流,降低门脉压力。主要用于不能手术的门脉高病人,如布加氏综合症。27.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
28.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正位胸片上,肺门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
29.肺纹理: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其主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
30.空气支气管征:又称支气管气象,在X线胸片及CT片上,实变的肺组织中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可见于大叶性肺炎和小肺癌中。
31.卫星灶:是指在结核球病灶的周围肺野见到的散在的增殖性或纤维性病灶。
32.肺上沟瘤:又称Pancoast瘤是指发生在肺尖部的周围型肺癌,并与脏层胸膜接触,易破坏第1?3胸椎及相邻的肋骨。可侵犯臂丛神经、迷走神经、颈上交感神经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其中侵犯交感神经可出现Horner综合征,表现为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下陷及额部无汗。
33.胸膜凹陷征:是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或幕状阴影,也可为星状阴影,系肿瘤瘤体内的瘢痕组织牵拉邻近的脏层胸膜所致。以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多见。有时良性病变如结核球等也可以出现此征。34.肺门舞蹈征:肺血增多时,在透视下可见到肺动脉段及两侧肺门动脉博动增强,称肺门舞蹈征。
35.反“S”征象:发生在右上叶支气管的肺癌,其肺门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而成,他们的下缘呈反S状。36.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而形成的,空洞壁可由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等形成。
37.空腔:是肺内生理的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空腔。38.KerleyB线:是间质性肺水肿间隔线的其中一种,多位于两下肺野的外带,以肋膈角区多见,短而直,一般不超过2cm,与胸膜相连并与其垂直。病理基础是小叶间隔水肿、增厚的结果。
39.中心型肺癌:指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40.肺隔离征:又称支气管肺隔离征,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和正常肺分离而单独发育,与正常支气管树不相通,而且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引流静脉可经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回流。
41.分叶征:肿块的轮廓可呈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状肿块,称分叶征,多见与肺癌。
42.空泡征:瘤体内有时可见直径1mm~3mm的低密度影,称空泡征。43.毛刺征:瘤体边缘可见不同程度的棘状突起,称毛刺征
44.轨道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水平走行而与CT层面平行时表现为扩张增厚的支气管壁呈平行排列的轨道状称轨道征。
45.戒指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管壁圆形透亮影,呈戒指征。
46.空气半月征:是指在肺曲菌球与空洞或空腔之间形似月牙的空气透明区,该新月形空隙总是位于空洞或空腔的最高位置,而曲菌球在洞(腔)内是移动的,总是处于近地位。47.干酪性肺炎:是指大量结核杆菌经支气管侵入肺组织而迅速引起的干酪样坏死肺炎,可表现为肺叶和肺段样的实变影,其内可见大小不等不规则透亮区(虫蚀空洞),还可见经支气管播散的病灶。
48.手套征:是指发生在阻塞性支气管扩张时,引起一个肺叶或肺段范围内的带状及条状高密度阴影,从肺门向肺野方向分布,近端相互靠近,形态似手套状而称为“手套征”。49.艾森曼格综合征:开始为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当肺动脉高压严重,形成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临床上出现发绀者,称艾森曼格综合征。50.法洛四联征:为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畸形为: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其中以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为主要畸形。
51.Monteggie骨折:尺骨上1/3骨折伴桡骨小头脱位,合并有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称为Monteggie骨折。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
52.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
53.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54.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X线表现为与骨皮质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致密影。
55.骨膜三角:肿瘤浸润性生长侵犯骨膜,引起骨膜成骨,继而破坏骨膜成骨,使两端残存的部分在影像学上成三角形改变,称为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征象。
56.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57.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
58.Schmorl结节:表现为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中后1/3交界部。
59.肿瘤骨:出现于病变骨和(或)软组织肿块内的由肿瘤细胞形成的骨质。
60.硬化性骨髓炎:又称Garre骨髓炎,特点为骨质增生硬化,骨外膜与骨内膜都明显增生。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骨干增粗。
61.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62.棕色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骨内形成破骨细胞瘤,病理解剖上呈棕色,影像学上呈一个低密度影。
63.交通性脑积水:蛛网膜下腔阻塞或脑脊液分泌或吸收障碍引起的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同时积水,称为交通性脑积水。
64.梗阻性脑积水:第四脑室出口以上阻塞所引起的脑积水限于脑室系统,称阻塞性脑积水或脑内积水。
65.脑膜尾征:脑膜瘤增强扫描时,除了肿瘤本身明显强化外,还可以见到与肿瘤相邻的硬脑膜也线样强化,如同肿瘤的尾巴,称为“脑膜尾征”。
66.腔隙性梗塞: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坏死。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好发生于基底节区和丘脑区。
67.模糊效应:脑梗死2~3周,CT平扫显示病灶呈等密度,与正常实质难以辨别,称为“模糊效应”。这是因为此时期脑水肿消失而吞噬细胞浸润,组织密度增大所致。
68.基底节回避现象:大脑中动脉闭塞在豆纹动脉的远端,病灶多位于基底节以外的颞叶,不累及基底节区,呈矩形低密度区,称为基底节回避现象。
69.岛带征:大脑中动脉闭塞早期CT平扫,出现患侧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密度减低,与邻近脑白质密度相仿的现象。70.跳跃征(线样征):溃疡性肠结核时,回肠末端和盲、升结肠因为炎症刺激痉挛,排空加速,钡剂呈线样充盈或者完全不充盈,其上、下端肠管充盈正常,称为跳跃征(线样征)。71.龛影: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疡,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充填,当X线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相对高密度区或突向腔外的高密度团。为溃疡性病变的造影表现。72.充盈缺损:指充钡胃肠道轮廓的局部向腔内突入而未被钡剂充盈的影像。D73.粘膜线:良性溃疡的征象,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mm的光滑整齐的透明线。74.项圈征:良性溃疡的征象,龛影口部的透明带,宽0.5~1cm,犹如一项圈。75.狭颈征:良性溃疡的征象,龛影口部明显狭小,使龛影犹如具有一个狭长的颈。76.早期胃癌:癌仅限粘膜及粘膜下层,无论大小及范围,有无转移。
77.指压迹:表现为龛影口部有凸面向着龛影的弧形压迹,病理基础为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结节状癌侵润所致。
78.裂隙征:表现为从龛影口部向外伸出数毫米至2厘米左右长的钡剂充填树根状影,或表现为两个指压迹之间向口部外方伸出之尖角状影。病理基础为溃疡周围的破溃裂痕或两个癌结节之间的凹陷间隙。
79.环堤:溃疡性胃癌,是指龛影周围一圈不规则的透亮区。其病理基础为溃疡破溃后留下的一圈不规则的边缘。
80.半月征:是指位于胃轮廓内的巨大溃疡,呈半月形龛影,其周围可见不规则性环堤、指压征或裂隙征,是恶性胃溃疡的典型X线征象。
81.皮革胃: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部导致整个胃壁弥漫性增厚,胃壁僵硬,胃腔狭窄,如皮革状,多见于弥漫性浸润型癌。82.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取代,以食管与胃的连接线(齿状线,对称Z线)为界,在齿状线2cm以上出现柱状上皮即为Barrett食管。
83.反“3”字征:胰头癌肿块较大侵犯十二指肠时,进行低张十二指肠钡剂造影检查,可见十二指肠曲扩大,其内缘出现压迹,可呈双重边缘,由于乳头较固定,压迹常呈“ε”型,称为反“з”征。
84.假肿瘤征:绞窄性小肠梗阻,梗阻以上肠腔扩大积气积液表现,当扩大很大时,形似肿瘤,称假肿瘤征。76.早期胃癌:癌仅限粘膜及粘膜下层,无论大小及范围,有无转移。85.灯泡征:肝海绵状血管瘤MRI检查时,T1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
86.牛眼征:少数的肝转移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形如牛眼状。
87.水上百合征:肝棘球蚴病中,内囊完全分离悬浮于囊液中呈“水上百合征”。
88.笔杆样压迹:相当于肠系膜动脉走行一致的局限光滑整齐的纵形压迹,状如笔杆,粘膜皱襞可变平。常见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89.“咖啡豆”征:见于不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近端肠管内的大量气体和液体进入闭袢肠曲,致使闭袢肠曲不断扩大显示呈椭圆形,边缘光滑,中央有一条分隔带的透亮阴影。因形如咖啡豆,故称“咖啡豆”征。
90.马蹄肾:为肾上或下极,多为下极的相互融合,状如马蹄。91.肾自截:肾结核时,全肾钙化,导致整个肾脏失去功能。
92.超声:是指振动频率在201*0Hz以上,超过入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医学诊断用超声的频率范围约1~20兆赫兹(MHz)。93.声影:当超声声束传播至结缔组织、钙化、结石或骨骼等表面时,由于其与周围组织间有明显声阻抗差异而在界面产生强反射,其后方因声能衰减出现无回声区,称为声影。94.反射:超声波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同介质构成的大界面时即发生反射,反射的方向遵循Snell定律。
95.折射:超声通过声速不同的两种介质界面时,其传播方向;呈生改变,称为折射。折射可能引起声像图伪像。
96.散射:超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小界面时,在该界面产:生的反射失去方向性,向各个方向分散辐射,称为散射。
97.衰减:超声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弱,称为衰减。衰减主要是由于反射、折射、扩散及组织吸收引起。
98.超声多普勒效应:超声束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其反射波的频率将发生变化,此即超声波的多普勒(Doppler)效应。99.彩色多普勒显像:由流动血液中的血细胞散射体形成的超声多普勒频移图像,用红、蓝、绿颜色及混合色标志血流方向和性质,用颜色的亮度标志血流速度,这种图像成为彩色多普勒显像。
100.SAM征:系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指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收缩期CD段不是一个缓慢的上升平台,而出现一个向上(向室间隔方向)突起的异常波形,这种现象称为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AnteriorMotion,SAM)。
101.彗星尾征:超声波遇到金属、气体等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及其后方的狭长带状回声,形如“彗星尾”闪烁,称为彗星尾征。
102.靶环征:病灶中心为强回声团,周围有弱回声环绕,形似“靶环”,常见于肝脏转移癌。103.牛眼征:靶环征中病灶中心强回声区出现液化坏死形成的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类似“牛眼”,称牛眼征,常见于肝脏转移癌。
扩展阅读:医学影像学考试全套小抄版
1、简述医用X线特性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摄影效应和生物效应。其穿透性与物质密度,厚度和X线波长有关,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摄影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涉及人体生物学方面的改变,是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1、试叙述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好发于儿童和少年,长骨干骺端好发。早期(2周内)可有如下软组织改变:一、肌间隙模糊。二、皮下组织与肌肉间分界模糊,骨质可无明显变化。发病2周后可见骨骼改变。开始在干骺部松质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继而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形态骨质破坏区。破坏边缘模糊。以后骨质破坏区可能融合而成为大的破坏区。并逐渐向骨干延伸。可伴有病理性骨折。骨皮质破坏可形成骨膜下脓肿并刺激骨膜引起骨膜增生。表现为一层密度不高的新生骨与骨干平行。以后随着病程延长。新生骨增生明显,可形成包壳。由于骨膜掀起和血栓性动脉炎,使骨皮质供血障碍而出现骨质坏死。X线表现为沿骨轴形成的死骨,密度甚高。如病变部位靠近关节,脓肿可破坏干骺端骨皮质进入关节滑膜卡内。引起化脓性关节炎。X线表现为关节囊肿胀。关节间隙早期增宽,甚至脱位。晚期变窄。骨性关节骨质破坏。当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未得到及时而充分的治疗。可转化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为大量骨质增生,骨膜增厚,并同皮质融合,呈分层状或花边状,骨皮质增厚,髓腔硬化变窄。骨干增粗。外形不规则,如未痊愈,则仍可见骨质破坏和死骨。2、试叙述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
是骨、关节结核的最常见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以腰椎多发。X线表现主要为骨质疏松和松质骨的骨质破坏。附件较少累及。由于骨质破坏,椎体常塌陷,变扁或呈楔形。当病变累及椎体上、下缘骨质时。常穿破皮质,引起椎间软骨板破坏。当侵入椎间盘即引起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相邻椎体互相嵌入,融合。同时病变在破坏骨质时可产生大量干酪样坏死物质,流入脊柱周围软组织中而形成冷性脓肿。X线表现为结核破坏椎体两旁见梭形软阴影,称为椎旁脓肿。另外由于病理性骨折。侧位脊柱拍片可见脊柱生理弧度改变。出现后突畸形。3、试叙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X线表现
由于维生素D不是引起钙磷代谢障碍,使骨生长中骨样组织缺乏钙盐沉积。系全身性代谢性骨病。X线表现为全身骨骼普通性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少,模糊,边缘毛糙,骨皮质变薄,分层改变。在骨代谢比较活跃的部位,如骨骺出现延迟,密度低边缘模糊,干骺端钙化带不规,模糊,变薄以至消失。干骺部中间带曲折变形而凹陷呈杯口状,边缘不规则而呈毛刷状,骨骺与干骺部间距增宽。干骺部边角呈骨刺样改变。胸廓肋骨前端呈宽杯口状。同时负重长骨常见弯曲变形。(O型腿,X型腿等),少数病人可发生青枝骨折愈合X线表现: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杯口状凹陷和毛刷状改变减轻,消失。干骺间距恢复正常。骨质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骨骺增大,密度增高,至于骨变形则长期存在。4、试从X线表现特点叙述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良性:
有无转移:无转移。
生长情况: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使之压迫性破坏。
局部骨变化: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能保持其连续性。
骨膜增生: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性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且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周围软组织变化: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肿块,边缘清晰。
血管造影:血管分化正常,可见肿瘤压迫血管,使之牵拉,移位。恶性:
有无转移:有转移。
生长情况:生长迅速,易侵及临近组织器官。
局部骨变化:呈浸润性骨破坏,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限模糊,边缘不整,累及骨皮质,造成不规则破坏与缺损,可有肿瘤骨形成。
骨膜增生: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并可被肿瘤侵犯破坏。周围软组织变化:长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血管造影:可见肿瘤血管多而紊乱,肿瘤染色及动静脉瘘,同时还可见供血动脉增粗及血管侵蚀变僵硬,边缘破坏等征象。
5、以股骨颈骨折为例,试简述骨折常见的并发症X线表现:
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X线表现为骨痂出现延迟,稀少或不出现,骨折线消失延缓或长期存在。②假关节形成:X线表现断端骨质浓密,两侧断端之间有明显透亮线。③骨折畸形愈合:X线表现为骨成角,旋转,缩短畸形。④外伤后骨质疏松。⑤骨、关节感染;为急慢性骨、关节炎X线表现。⑥骨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密度增高,变形。⑦关节强直:多为关节周围粘连所致,常伴骨质疏松和软组织萎缩。⑧关节退行性变:为慢性骨伤后改变。⑨骨化性肌炎:骨折后软组织内不同程度钙化。
1、胸部影像学检查常采用哪些方法?
①胸部透视②拍片(正、侧位)③高仟伏拍片④体层摄影⑤支气管造影⑥CT⑦MRI2、肺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有哪些?
①渗出性病变: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均匀的片状阴影,范围可从小叶到大叶,当病变累及大叶时,其形态与肺叶一致,边缘锐利,并可见支气管气象。②纤维性病变:表现为密度较高,边界清楚,走行僵直,形态不规则的条索状影。③增殖性病变:表现为局限性结节状或花瓣状,密度较高,边缘较清,一般无融合趋势。④钙化性病变:表现为边缘锐利,密度极高,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斑点状或斑块状影。⑤空洞性病变:1、虫蚀样空洞:表现为大片肺实变中有多发性小透光区。形态不规则,呈虫蚀状。2、薄壁空洞:空洞壁厚<3mm,边界清楚,内壁光滑的圆形透光区。3、厚壁空洞:壁厚>3mm,空洞呈圆形或不规则,周边有或无实变区,内壁光滑整齐或凸凹不平,洞内可有或无气液平面。⑥肿块性病变:良性肿块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密度均匀的球形致密影,恶性肿块多为分叶状,边界不锐利,可有短细毛或脐凹征,中心可发生坏死。
3、一侧胸腔均为密实影,应考虑哪几种病的可能?在鉴别时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大量胸腔积液②一侧性肺实变③一侧性肺不张④一侧性胸膜肥厚粘连⑤先天性一侧肺不发育⑥一侧性肺硬变
在鉴别时应注意:①纵隔位置②横膈高低③肋间隙宽窄④胸廓大小⑤在平片上观察有无支气管气象⑥在体层片上观察主支气管是否通畅⑦结合临床其它资料
四。支气管肺癌(中心型)的直接、间接X线征象有哪些?
1直接征象①肿块,位于肺门区,呈圆形或分叶状②支气管内息肉样充盈缺损③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呈鼠尾状或杯口状。2间接征象①阻塞性肺不张,上移之水平裂与肺门肿块构成反“S”征(指右上叶)②阻塞性肺炎: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渗出性病变③阻塞性肺气肿:被阻塞肺叶含气量增加,透亮度增高。5、大叶性肺炎的典型X线表现?
大叶性肺炎可累及肺叶的大部或全部。前者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模糊的阴影后者表现为密度均匀的大片致密影。边缘清楚,以叶间裂为界,其形状与肺叶,轮廓一致,其内可见支气管气象。不同大叶性肺炎的形态,各不相同。6、急性血性播散型肺结核的典型X线表现?
病变早期两肺密度增高呈毛玻璃样改变。约10天后两肺呈弥漫性均匀分布,大小相同,密度均匀一致的粟粒状结节影。两肺纹理显示不清。
1、根据什么特点可将消化系统器官分为两大类?各器官分属哪一类?
根据消化器官是实质器官,还是中空脏器这一特点,将消化器官分为两大类。肝脏、胰腺属于实质性脏器。食道,胃,十二指肠,大、小肠以及胆道系统属于中空脏器。
2、消化道实质和空腔两大类器官各主要采用何种检查方法及造影?
实质脏器肝胰主要采用CT、B超和磁共振检查。一般平扫之后;必要时CT碘类造影剂增强,磁共振用钆类造影剂增强。中空脏器主要采用常规X线检查,胃肠道用钡剂造影,胆系用碘剂造影3、良恶性溃疡X线征象鉴别。
①龛影位置:良性溃疡突出于胃腔之外,恶性溃疡位于胃轮廓线之内②龛影形态:良性溃疡较小呈圆形,恶性较大较浅,呈半月形。③龛影口部:良性溃疡有粘膜水肿,宽窄较一致,有时加压下可改变形态恶性溃疡龛口癌组织侵润,形成环堤不随意加压,改变形态或多个癌结节形成指压痕,尖角征。④良性溃疡胃收缩蠕动直达龛口,恶性溃疡距龛口1厘米以上,蠕动即消失。
4、食管异物与气管异物的鉴别
以硬币异物为例,因食管前后径狭小,左右径较宽大,故食道异物正位观呈圆形,侧位观呈条状。气管异物则相反,因气管半环状软骨缺口处朝向后方,故异物最大径朝前后方向。正位观异物呈长条状,而侧位观呈圆币形。5、空肠、回肠、大肠梗阻的鉴别?如何根据平片诊断高低位肠梗阻?
空肠梗阻,肠管除扩张外,肠粘膜呈鱼骨状排列与肠管纵轴垂直。回肠梗阻粘膜消失仅呈两条肠壁线。大肠梗阻管径扩张最著,其内可见齿状半月襞。高位肠梗阻主要表现为左中上腹多个气液平,胃内亦见液平,右中下腹及盆腔肠曲无气或少气。低位肠梗阻,表现为全腹部多个阶梯状气液平1、泌尿系结石鉴别诊断。(要点)
①胆结石:形态为多边形,周边密度高,中央密度低,有时有高密度核心。侧位摄影位于脊柱前②淋巴结钙化:形态呈不规则的斑点状,结构不一致,且无固定位置,移动度大(如肠系膜淋巴结钙化)肾盂造影可了解在尿路内或外③肠内容物(粪石或药物):位置不恒定,重复照片位置可变或消失,洗肠后消失。④静脉石(盆腔):较小,圆形、环形或同心圆形致密影,边缘整齐,常为两侧性和多发性,位置较偏外,必要时逆行造影鉴别。2、肾结核的X线表现。(要点)
平片:肾轮廓局部可凸出,晚期外形缩小▲钙化:弥漫性、云朵状、斑点状▲造影:虫蚀状破坏、肾皮质脓肿及空洞形成、肾盂积脓、肾盂、肾盏改变(边缘不整,变形狭窄)、肾自截3、典型泌尿系结石的X线表现。(要点)
肾:平片:桑椹、分层、鹿角▲造影:等密度、更高密度、充盈缺损、梗阻积水
输尿管:平片:长轴与输尿管走行一致▲腹段:腰椎旁▲骶髂段:骶骼关节内方▲盆腔段:与骨盆边缘大致平行▲输尿管下端:多为横形▲造影:阳性、阴性与导管关系,梗阻积水
膀胱结石:耻骨联合上方,盆腔中线,随体位改变▲尿道:多为后尿道:耻骨联合后方,与后尿道走向一致4、几种常见造影回流X线表现。
①肾小管回流:表现为由肾小盏中心向皮质方向散布的放射致密影。②肾窦回流:表现为穹窿周围不规则角状或带状致密影,显著者出现一片不规则毛糙影。③血管周围回流:表现为自穹窿向外走行拱门状细条状影。④淋巴管回流:表现为纤细蜿蜒迂曲线条影,向肾门方向行走。5、泌尿系各种造影检查,用途。(要点)
①IVP: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内腔的形态,了解双肾排泄功能②逆行肾盂造影:用于IVP显示不良(如肾功能不良等)或不适于IVP(如肝肾功能差,碘过敏)③膀胱造影:排泄法:适用尿道狭窄不能插管或同时须检查上尿路。逆行性:观察膀胱大小、形态、位置以诊断膀胱疾病④尿道造影:多用于尿道狭窄、结石、先天畸形等⑤腹膜后充气造影:显示肾、肾上腺轮廓及腹膜后肿块及与肾脏关系⑥动脉造影:血管性病变及肾上腺肿瘤性病变的诊断2、脑膜瘤的CT表现。
典型脑膜瘤的CT表现多为高密度,边缘清晰,球形或分叶病灶,且而颅骨,大脑镰与小脑幕相连。灶周无水肿,或轻度水肿。增强扫描时一般表现均质明显强化。
X成像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X线影像的形成基于三个基本条件(1)穿透性:穿透人体组织2)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吸收量不同,穿透身体的X线量有差别(3)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在荧屏或胶片上就形成了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人体正常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
高密度,骨和钙化,X线吸收多,白影▲低密度,脂肪和含气体的脏器(肺、鼻窦,X线吸收少,黑影▲中等密度,软骨、肌肉、体液实质脏器等,X线吸收中等,灰影
病变组织密度与邻近组织密度不同,存在自然对比,可产生不同的病理影像。X线图像特点
1、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是灰阶图像。2、图像的白影、黑影与人体组织的厚度及组织结构密度的高低有关3、是穿透不同组织结构相互叠加的影像.
CT值--系;CT扫描中X线衰减系数的单位,用于表示CT图像中物质组织结构的线性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的相对值。用亨氏单位表示,简写HU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小儿长骨特点:有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分为骺、骺板、干骺端及骨干几部分组成
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完全愈合的时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是骨龄。
脊柱四个生理弯曲:颈椎段前突;胸椎段后突;腰椎段前突;骶、尾骨后突;
※骨基本病变表现骨质疏松▲骨内与软骨内钙化▲骨质软化▲骨质坏死▲骨质破坏▲矿物质沉积▲骨质增生硬化▲骨骼变形▲骨膜异常▲周围软组织病变
骨质疏松: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的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两者的比例仍正常。骨质软化: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化不足,骨内钙盐含量降低,骨质变软。骨质破坏:局部骨质被病理组织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骨质增生硬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骨膜异常:因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新生骨,提示病变的存在。包括(骨膜反应)和(骨膜新生骨)
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死骨。
矿物质沉积:铅、磷、铋进入体内,大量沉积于骨内,在生长期主要沉积于生长较快的干骺端。
骨骼变形:骨骼变形多与骨骼大小改变并存,可累及一骨、多骨或全身骨骼。骨折:骨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
骨折的类型:①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完全性骨折骨折线贯穿骨全径,不完全性骨折为骨折线不贯穿全径,青枝骨折和颅骨骨折②按骨片情况分为撕脱性、嵌入性和粉碎性(骨折断裂三块以上)
青枝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扭曲,而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为青枝骨折
骨挫伤;是外力作用引起骨小梁断裂和骨髓水肿、出血,x线、CT上常无法发现。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构成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表现
X线1、椎间隙均匀或不对称狭窄,特别是后宽前窄2、椎体边缘出现骨赘3、锥体排列变直或侧弯4、Schmorl(许莫氏)节结形成
CT根据椎间盘的变形程度--椎间盘变性、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⑴椎间盘膨出:椎间盘边缘均匀地超出相邻椎体终板的边缘。
⑵椎间盘突出:局限性地突出椎体后缘的弧形软组织密度影,硬膜囊外脂肪影受压变形、消失,硬膜囊受压和一侧神经根受压。
mRI正常椎间盘髓核和内纤维环水分较多,在T1WI稍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影;外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水分少,在T1WI和T2WI上为低信号。
1、椎间盘变性:T2WI上高信号消失.矢状位:椎间盘变扁;
2、椎间盘膨出:矢状位--见椎间盘向前后隆起;横断面椎间盘均匀超出椎体边缘,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不明显;伴有椎间盘变性;
3、椎间盘突出;矢状位--见椎间盘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或侧方伸出,其信号强度与其主体部分一致;轴状位--见椎间盘呈三角形或半圆形局限性突出于椎体后缘。在MRI还能直接显示脊髓受压,在T2WI上表现更明显。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1、早期软组织病变表现:软组织充血,水肿.2、骨质疏松3、骨质破坏4、骨膜增生5、骨质增生6、死骨形成骨巨细胞瘤
X线①分房型:破坏区内可有数量不等,比较纤细的骨脊,成为大小不一的间隔,称为~②溶骨型:破坏区内无骨脊,表现为单一的骨质破坏,称为~
表现恶变倾向:1、肿瘤内无钙化或骨化影2、邻近无反应性骨增生3、破坏区骨性包壳不完全4、并于周围软组织肿出现肿块者表示肿瘤生长活跃5、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或虫蚀状骨破坏骨脊残缺紊乱6、侵犯软组织出现明显肿块者骨肉瘤是源于成骨性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的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X线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后者多见
成骨型骨肉瘤:以瘤骨形成为主,为均匀骨化影,呈斑片状范围较大
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或没有骨质增生。骨破坏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低密度区,边界不清。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坏形成骨膜三角
混合型骨肉瘤:骨质增生与破坏的程度大致相同.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
划分横:分别在2、4肋骨前端下缘画一水平线,将肺叶分为上、中、下三野纵:将双两侧肺纵行分为三等分,将肺部分为内、中、外三带第一肋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锁骨以下至第2肋外缘以内称锁骨下区。肺门: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正位片: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肋间,左侧略高1~2CM。
肺纹理;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A、肺V组成,其主要是肺A分支,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参与组成空洞与空腔
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空洞壁: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形成。多见于结核、肺癌厚壁空洞:洞壁厚大于等于3mm薄壁空洞:洞壁厚小于3mm
空腔:为肺内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扩大。如肺大泡,肺气囊,及囊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内径呈不可逆的异常扩大
分类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曲张型支气管扩张、囊状型支气管扩张
X线可以确定支气管扩张的存在类型和范围。早期轻度扩张,在平片上可无发现。
①肺纹理改变:粗细不规则的管状透明影。②扩张而有分泌物的支气管:不规则的杵状致密影,囊状扩张可表现为多个薄壁空腔,其中可有液平。
CT是支气管扩张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⑴柱状支气管扩张,当支气管水平走行时可表现“轨道征”,垂直走行时,呈“印戒征”支气管径>动脉管径⑵囊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可呈葡萄串状阴影,合并感染时,囊内出现液平及囊壁增厚。⑶曲张型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径粗细不均增宽,壁不规则,呈念珠状。⑷当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充满粘液栓时,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阴影,类似“指状征”⑸合并感染时周围有斑片状渗出影、纤维条索影。
大叶性肺炎;为肺炎双球菌或链球菌感染炎症,可累及整个肺叶,也可呈肺段分布病理分四期: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消散期X线
充血期:无阳性发现,或仅肺纹理增多
实变期:密度均匀致密影。累及肺段呈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以叶间裂为界大片致密阴影,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需与结核鉴别。多在两周吸收,偶可机化为机化性肺炎。CT
充血期:病变区呈磨玻璃样阴影,边缘模糊,病变区血管隐约可见。
实变期:呈肺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阴影。显示空气支气管征较X线清晰。消散期:随病变吸收,实变期阴影密度减低,呈散在,大小不等、斑片状阴影肺结核
分类法1998年8月制定新的中国结核病的分类法:①原发型肺结核(Ⅰ型)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③继发型肺结核(Ⅲ型)包括侵润性肺结核与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④结核性胸膜炎(Ⅳ型)⑤其他肺外结核(Ⅴ型)如骨结核,肾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综合征)(I型)多由原发病灶浸润,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组成
X线①原发浸润灶:肺近胸膜处原发病灶,多位于中上肺野,为局限性斑片状阴影,中央较浓密,周边较淡而模糊。②淋巴管炎:从原发病灶向肺门走行的条索状阴影,不规则,此阴影仅一过性出现,一般不易见到。③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表现为肺门增大或纵隔边缘肿大,淋巴结突向肺野。原发病灶吸收后,原发性肺结核即表现为胸内/纵隔内淋巴结结核。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分类:急性、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X线:⑴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①又称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②粟粒大小1~2mm,边缘清晰;③粟粒影特点:主要为“三均匀”--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⑵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①双肺上、中肺野粟粒状或较粟粒大的阴影,大小不一,密度不等,分布不均②肺尖部及锁骨下病灶可存在硬结节、钙化及纤维化,其余病灶呈增殖性和渗出性改变③好转时,病灶可吸收和发生硬结或钙化;进展时,可扩大和形成空洞,发展为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Ⅲ型)
X线(浸润性肺结核)①局限性斑片状阴影②大叶性干酪性肺炎③增殖性病变④结核球⑤结核性空洞⑥支气管播散病变⑦硬结钙化或条索影
肺肿瘤分类中央型、外围型、弥漫型中央型肺癌(1)早期,指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沿管壁浸润生长,周围肺实质未被累及,且无远处转移的肿瘤;X线无明显异常表现;CT有时可显示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或腔内结节等。正常约1-3mm
(2)中晚期:X线:直接征象:肺门影增深、增大,肺门区肿块;间接征象:局限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
支气管狭窄-----阻塞性炎症、支气管完全阻塞------阻塞性肺不张、向腔外生长------肺门形成肿块影
CT:①支气管腔内和壁外肿块,管壁不规则管腔呈鼠尾状狭窄或杯口截断;常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②侵犯纵隔结构:肿块穿破支气管壁,常直接侵犯纵隔结构与纵隔相连,与纵隔间脂肪间隙消失;侵犯血管表现为血管受压移位,管腔变窄或闭塞,管壁不规则,脂肪层消失;③纵隔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横径>1.5cm或肺门淋巴结>1.0cm----常提示转移
周围型肺癌
X线:1、病变为密度较高,轮廓模糊的结节状或球形肿块,边缘毛糙,分叶;有放射状短细毛刺,胸膜凹陷、空泡。2、肿块中心发生坏死,形成癌性空洞,壁内缘不规则或呈结节状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分单纯性与绞窄性两类。前者只有肠管通畅障碍,无血循环障碍;后者同时伴有通道及血循环障碍;动力性肠梗阻分为麻痹性与痉挛性肠梗阻,肠管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导致通道障碍。血运性肠梗阻见于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有血循环障碍和肠肌运动功能失调。食管
位置右前斜位是观察食管常用位置
压迹在前缘见三个压迹。由上至下为主A弓,左主支气管和左心房压迹X线造影的基本病变
1、管腔的改变;①管腔腔狭窄:持续的官腔缩小②管腔扩张:可见于狭窄以上食管。表现为官腔增宽、钡剂滞留、气液面形成
2、轮廓的改变①充盈缺损: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表现,常见肿瘤。②龛影: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常见溃疡③憩室:为食管壁向外囊袋状膨出,有正常粘膜通入。3、粘膜皱襞的改变食管癌
X线①粘膜破裂消失、中断、破坏代之以癌瘤杂乱不规则影像②管腔狭窄:为浸润型ca,管壁僵硬,上方扩张③腔内充盈缺损:见增生型ca,向腔内突出,不规则,大小不等充盈缺损;④不规则龛影:轮廓不规则长形龛影,溃疡型癌⑤受累段食管局限性僵硬,及形成纵隔内肿块影胃溃疡
1)直接征象是龛影,多见于小弯,呈乳头状、锥状,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龛影口部常有一圈粘膜水肿所造成的透明带。
2)粘膜水肿带是良性溃疡的特征,依其范围有不同表现:①粘膜线: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mm光滑整齐的透明线②项圈征:龛影口部的透明带宽0.5-1cm如一个项圈③狭颈征:龛影口部明显狭小,使龛影犹如具有一个狭长颈。慢性溃疡粘膜皱襞纠集,向龛影口部集中,如车轮状。
3)胃溃疡引起功能改变:①痉挛改变②分泌增加,使钡剂不易附着于胃壁③胃蠕动增强或减弱。特殊表现:
穿透性溃疡:龛影深而大,深度和大小均超过1cm。穿孔性溃疡:龛影很大如囊袋状。
胼胝性溃疡:龛影较大,达1.5-2cm,深度一般不超过1cm十二指肠溃疡
1、90%发生在球部;球部溃疡较胃溃疡小,直径多在4-12mm。龛影轴位像近似“火山口”为类圆形或米粒状密度增高影,周围常有一圈透明带或有放射状粘膜纠集。许多球部溃疡不易显示龛影,但如有恒久的球部变形,也能作出溃疡诊断,球部变形:山字形、葫芦形、三叶形等。
2、球部溃疡其他征象:①激惹征:钡剂到达球部后不易停留迅速排出。②幽门痉挛,开放延迟③胃分泌增多和胃张力及蠕动方面的改变④球部有固定压痛进展性胃癌
X线①充盈缺损:形状不规则,多见于蕈伞型癌②胃腔狭窄,胃壁僵硬,全胃受累时形“革袋状胃”③龛影:为半月综合征。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有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透明带--环堤并可见到结节状或指压迹状充盈缺损④粘膜皱襞破坏,消失或中断,粘膜下肿瘤浸润,使皱襞粗大,僵直如杵状、结节状。⑤癌瘤区蠕动消失良恶性溃疡鉴别
①良性溃疡②恶性溃疡;龛影形状①圆形,边缘光滑整齐②不规则、扁平,多个尖角;龛影位置①突出胃轮廓外②胃轮廓内;龛影周围和口部①粘膜水肿: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等,粘膜皱②有不规则环堤,指压迹样充盈缺损,襞向龛影集中直达龛口,皱襞中断破坏;附近胃壁①柔软、有蠕动波②僵硬、蠕动消失肝海绵状血管瘤
CT平扫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与肝血管瘤相似,或呈不均匀强化
①动脉期,肿瘤边缘斑状或结节状增强灶,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②门静脉期,增强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③延迟期,肿块变成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相同的等密度或高密度肿块,并持续10min或更长
诊断平扫:边界清晰低密度影;增强:从周边开始强化并不断扩大,其强化程度与同层大血管接近,病灶长时间持续强化,最后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相等肝细胞瘤HCC肝癌
CT平扫常见肝硬化表现
肝轮廓显示局限性突起,肝实质内出现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或模糊的肿块,肿块多为低密度,巨块型肝癌中央可发生坏死而出现更低密度区。周围可见更低密度的线状影增强:“快显快出”
①动脉期,主要由门静脉供血的正常肝实质尚未出现对比增强,而以肝动脉供血的肿瘤很快出现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CT值迅速达到峰值②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密度开始升高,而肿瘤密度迅速下降③平衡期,肿块对比增强密度继续下降,而在明显强化肝实质的对比下,又表现为低密度肝硬化
CT肝各叶大小比例失调,左叶增大,右叶萎缩、肝轮廓边缘凸凹不平,呈“波浪状”、肝脏密度降低,低于脾(脂肪肝)、肝门、肝裂增宽、脾大、腹水、胃底和食管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征象输尿管三个生理狭窄:①与肾盂相连处②通过骨盆缘处③进入膀胱处肾上腺皮质增生
正常肾上腺:CT检查:正常肾上腺呈软组织密度影,类似肾脏密度,右侧常为斜线状、倒“V”或倒“Y”形;左侧为倒“V”或倒“Y”形或三角形;正常侧支小于10mm,面积小于150mm2增强:肾上腺均一强化,边缘光滑
增生CT:常可发现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但密度和形态多维持正常。当侧支厚度大于10mm和/或面积大于150mm即可诊断
星型细胞肿瘤
CT①Ⅰ级肿瘤:呈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楚,占位效应轻,增强无或轻度强化。②Ⅲ-Ⅳ级肿瘤:呈高、低或混杂密度,可有斑点状钙化和瘤内出血,边缘不规则,占位效应及周围水肿明显;增强:多呈不规则环形结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可见强化壁结节。脑膜瘤
CT平扫:呈圆形等或略高密度,边界清晰,常见斑点状钙化广基底与硬膜相连,类圆形,周围水肿轻,静脉或静脉窦受压可出现中重度水肿侵犯相邻颅板引起增生或破坏。增强:明显均匀强化。垂体瘤
CT平扫:蝶鞍扩大,向上生长可突入鞍上池,可侵犯一侧或两侧海绵窦。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内常有低密度灶。增强:实质均一强化,囊性呈环状强化
微腺瘤平扫不易显示,增强呈等,低或稍高密度结节。间接征象:①垂体高度≥8mm,②垂体上缘隆突③垂体柄偏移,④鞍底下陷,听神经瘤
CT桥小脑角区肿瘤,多为类圆形,少数为半月形。为等、低或高密度。增强后,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肿瘤密度迅速升高达到最大。骨窗见内耳道呈锥形扩大。脑内血肿
CT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高密度影、硬膜外血肿
CT颅骨内板下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影,多伴骨折,不跨越颅缝硬膜下血肿
CT①急性: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常伴脑挫裂,脑内血肿,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②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呈稍高,等低或混杂密度影,CT上等密度影脑出血
血肿分期:急性期、吸收期、囊变期CT①急性期(3天):边界清楚高密度影,呈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周围见宽窄不一低密度水肿带,局部脑室受压移位;破入脑室见脑室内积血。②吸收期(3-7天):血肿密度降低,血肿缩小,边缘模糊,水肿带增宽,小血肿可完全吸收③囊变期:2月以后形成软化灶,血肿完全吸收,呈低密度囊腔,密度接近脑脊液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消失,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MRI①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②亚急性及慢性期:T1WI及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环为含铁血黄素沉积③软化灶形成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脑梗死分类: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
①缺血性梗死;CT:低密度影,其部位和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多呈扇形,基底贴近硬膜,有占位效应。②出血性梗死;CT:在低密度脑梗死灶内,出现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效应明显。③腔隙性梗死;CT:边缘模糊低密度影,无占位效应
MRI:发病后1小时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窄。随后可出现长T1长T2信号影。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流空效应:存在于磁共振成像中,由于信号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叫做“流空效应”。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的年龄。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肿瘤、肉芽肿)
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或骨囊样结核。
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肺门;肺门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组织共同构成,主要成分为肺动脉和肺静脉
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右侧显示较清楚。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包括: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血、肺结核、肺泡癌等。
龛影: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溃疡型食管癌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局部向外凸的龛影。充盈缺损: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憩室:食管壁向外囊袋样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半月综合征:为进展期胃癌的龛影表现,多见于溃疡型癌。其表现为:形状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为轮廓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指压迹),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双管征:CT检查,胰管、胆管扩张形成,是胰头癌的常见征象。
支气管气像:在肺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肺上沟癌:也称潘科斯特(Pancoast)综合症"、"肺尖肿瘤"、"肺尖癌"包绕肺的顶端(即肺尖)的地方,形成了胸壁的一个特殊区域。来自颈部、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均经此区进入上肢。
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组织学上显示骨样组织钙化不足。肺充血:肺动脉内血容量增多
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和有机成分和钱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肺血减少:右心排血受阻而引起的肺内血容量减少
胸部X线片上的反“S”征象:发生在右上叶支气管的肺癌(1分),其肺门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而成,他们的下缘呈反S状(1分)。
胸部X线片上的“三均匀”征象: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时(1分),胸片表现为“三均匀”,即病灶大小、密度、分布均匀(1分)。
颈圈征:为胃溃疡周围的水肿带,0.5-1cm宽项圈样透明带。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用人为的方法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产生对比的方法,称为人工对比即造影检查。
CT值;系CT扫描中X线衰减系数的单位,用于表示CT图像中物质组织线性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的相对值。用亨氏单位(HounsfieldUnit)表示,简写为HU。DWI;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是利用磁共振成像观察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的一种成像方法。水分子扩散快慢可用表观扩散系数(ADC)和DWI两种方式表示。
MRA;即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MRA不但对血管解剖腔简单描绘,而且可以反映血流方式和速度的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故又称磁共振血流成像。
窗宽;指显示图像时所选用某一定范围的CT值,使只有在规定范围内的不同CT值,才能有灰度的变化,而在此范围最低值和最高值以外的CT值,一律分别显示为黑或白色。
脑灌注成像;快速静脉团注有机碘对比剂后,在对比剂首次通过受检脑组织时进行快速动态扫描,并重组脑实质血流灌注参数图像。它反映脑实质的微循环和血流灌注情况
脑血管造影;是将有机碘剂引入脑血管中,使脑血管显影的方法,分颈动脉造影及椎动脉造影。用于诊断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了解肿瘤的供血等。
腔隙性脑梗死;是由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的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的梗死灶,直径为10mm~15mm以内,称为腔隙性脑梗死
模糊效应;脑梗死发病2周~3周左右时,梗死区因脑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的浸润,密度相对增高而呈等密度,称之为“模糊效应”。
垂体微腺瘤;局限于蝶鞍内直径小于1cm的腺瘤为垂体微腺瘤。
交通性脑积水;由于四脑室出口以下正常脑脊液循环受阻或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
弥漫性轴索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是指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暴力时因剪切伤造成脑实质撕裂,是一种严重的致命伤。脑膜尾征;脑膜瘤多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边界清楚。MRI增强后肿瘤均一性强化,邻近脑膜亦强化似尾,称为“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特征。
靶形征;部分血栓动脉瘤CT检查时,若血栓位于血管腔内的周边,增强扫描动脉瘤中心的瘤腔和外层囊壁均有强化,形成中心高密度和外围高密度环,中间隔以等密度带。
AVM;即动静脉畸形,是最常见的脑血管发育畸形,好发于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由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构成。
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管径异常扩大。少数为先天性,由支气管弹力纤维或软骨发育不全所致。多数为后天性的支气管阻塞及感染所致。
空气半月征;曲霉菌性肺炎的肉芽肿常继发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或肺结核净化空洞,洞内软组织影可随重力和体位而移动,空洞内软组织影与空洞壁之间有新月状空隙,称“空气半月征”中央型肺癌;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段或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月晕征;月晕征在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中常见,表现为肿瘤的周围环绕毛玻璃样影,其病理基础为出血性肺梗死和瘤组织细胞浸润。
血管纠集征;血管纠集征是肺内单发球形病灶引起的肺血管改变的总称。包括:①血管穿过肿块;②血管向肿块集中;③血管在肿块边缘截断。恶性肿瘤时,此征阳性率高。胸膜凹陷征;“胸膜凹陷征”是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或三角形影,尖端指向病变,在胸膜陷入的部位结节可形成明显的凹陷。多见于肺内恶性肿瘤。
漏斗征;“漏斗征”是动脉导管主动脉端管腔漏斗状扩张在后前位上的投影,此种现象见于动脉导管未闭。憩室;憩室是消化管壁局部发育不良、肌壁薄弱和内压增高致该处管壁膨出于器官轮廓外,使钡剂充填其内。狭颈征;胃溃疡侧位像,龛影口明显狭小,似龛影有一颈部,称狭颈征。粘膜纠集;慢性溃疡时,因疤痕挛缩致皱襞呈放射状从四周向病变集中。
胃小区;胃气钡双对比造影所显示粘膜面的细微结构,正常胃小区呈网格状或多角形,大小为1~3mm。
早期胃癌;指癌变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隆起型、凹陷型和平坦型3个类型。皮革胃;指弥漫型胃硬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胃,粘膜皱襞平坦、消失,胃腔明显缩小,整个胃壁僵硬,蠕动消失,形如皮革囊袋样
灯泡征;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在T1WI像上为均匀稍低信号,T2WI像上随回波时间(TE)延长,信号逐渐增高,重T2WI像上信号更高,称为“灯泡征”,这是其特征性表现。
牛眼征;是肝转移瘤的典型表现,即病灶中心为低密度灶,边缘呈环状强化,最外缘密度又低于正常肝,形如牛眼,称“牛眼征”
“腊肠”征;梗阻扩张的回肠则多表现为连贯的均匀透明的肠管,形似腊肠,多位于中下腹部,称为“腊肠”征,是回肠梗阻的X线征象
咖啡豆征;气体通过近端梗阻点进入,但却不能排出,以致闭襻肠曲明显扩大.闭襻肠曲的内壁因水肿而增厚且相互靠拢,形成一条线状致密影。此影两侧为高度扩大而透亮的肠腔,形似咖啡豆。是不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象鱼肋征;表现为在扩大的空肠内见到较多横贯肠腔,密集排列的线状皱襞,形似鱼肋骨,称之为“鱼肋征”,多位于上腹或左上腹部,是空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
假肿瘤征;由于梗阻的肠襻内充满既不能吸收又不能排出的血性液体,在邻近充气的肠曲衬托下形成类圆形软组织的包块影,轮廓清晰,常位于下腹部且位置较为固定,因其形似肿瘤,故称为“假肿瘤”征。是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在仰卧腹平片上较为特殊的X线表现,此征象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重要意义空回肠换位征;表现为具有较多环状粘膜皱襞的空肠位于下腹偏右,而环状粘膜皱襞较少的回肠位于上腹偏左,与正常排列正好相反,故称之为空回肠换位征。此征是全部或大部小肠扭转所致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是由肾结石下移而来,易停留在输尿管三个生理狭窄处,从而造成上方尿路扩张、积水。肾自截肾结核时,病变波及整个肾脏,全肾广泛破坏,肾盂肾盏不能辨认,最后肾大部或全部钙化且肾功能完全丧失,称肾自截
分叶肾是由于胚胎时肾叶融合不完全,肾表面有浅沟所致。到成年仍保留着儿童时期肾脏分叶状的形态肾盂积水尿路梗阻引起其上方管腔内尿液聚集,压力增高,肾盂肾盏扩大,晚期可使肾皮质逐渐萎缩。常见原因为结石、肿瘤或炎性狭窄
马蹄肾两侧肾脏的上极或下极相融合成马蹄铁样。马蹄肾发生在胚胎早期,是两侧肾脏胚胎在脐动脉之间被紧挤而融合的结果
铸型肾结石指较大的肾结石,其形态与肾盂肾盏形态一致,典型表现呈鹿角形或珊瑚形膀胱结石膀胱结石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形成于膀胱,后者是由上方尿路结石下降而成。膀胱结石主要见于男性,多为10岁以下儿童和老年人。临床表现有排尿疼痛,尿流间歇中断和血尿等
肾细胞癌肾细胞癌约占肾恶性肿瘤的85%,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男多于女,两侧肾发病无明显差异。病理上肿瘤主要来自肾实质上皮细胞,其中以透明细胞癌常见,瘤内富血管,常见有出血和坏死,肾细胞癌易发生在肾上极或下极,周边可形成假包膜。肾细胞癌典型症状是无痛性血尿、腰痛和包块,早期可无任何症状
肾盂癌肾盂癌占肾恶性肿瘤的8%~12%,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病理性质多为移行细胞癌。因常呈乳头状生长,又称乳头状癌。肿瘤向下可种植至输尿管和膀胱。肾盂癌临床表现为肉眼或镜下血尿,可并有腰痛和体重减轻病理性骨折;骨折发生在已有骨质病变的部位,局部骨质脆弱,轻微外伤可引起骨折
葱皮型骨膜增生;增殖的骨膜呈多层,形似葱皮。多见于化脓性骨髓炎、尤文氏肉瘤和骨肉瘤死骨;凡骨质血液供应断绝后,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盘状半月板;盘状半月板呈圆盘状,中间没有缺损。好发于外侧半月板,它使膝关节载负传导异常,极易发生变性和撕裂。MRI冠状位示盘状半月板呈平行板状或楔形,体部超过同侧胫骨平台50%(>15mm),甚至覆盖整个胫骨平台J自然对比: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称自然对比。
造影检查:将造影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以产生明显对比显示其形态与功能的方法。肺实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如肺泡及肺泡垫。
挛缩膀胱:膀胱结核时,整个膀胱变形和纤维化收缩,使膀胱容积缩小,边缘不规,称挛缩膀胱。
肾小管回流:肾盂造影时,若肾盂内压力过高,造影剂经肾乳头进入肾小管,表现为由肾小盏中心向皮质方向散布的放射状致密影。
肾窦回流:肾盂造影,肾盂内压力过高,肾小盏穹窿部撕裂,造影剂回流入肾窦表现为穹窿周围不规则角状或带状致密影,显著者出现一片不规则毛糙影。
1、数字X线成像(DR)依其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2、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优点是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力和显示能力。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4、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成像。5、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6、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技术。7、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8、MRI是有软组织高分辨特点及血管流空效应。
9、CT图像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CT值,用CT值说明密度,单位为HU。
10、CT检查分为平扫、对比增强扫描、造影扫描。
11、物质的密度与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X线量多,影像在图像上呈白影。12、对比剂按影像的密度高度分为高密度对比剂和低密度对比剂两类。高密度对比剂有钡剂和碘剂。
13、水溶性对比剂分两型: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对比剂具有:低溶性、低粘度、低毒性等优点,减少了毒副作用。适用于血管造影和CT增强扫描。
14、用碘对比剂时,要注意:了解患者有无用碘禁忌症;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合作碘剂过敏试验,如阳性,不宜造影检查;严重反应包括周围循环衰竭、心脏停搏、惊厥、喉头水肿和哮喘发作等,应立即终止造影并进行抗休克、抗过敏和对症治疗。
15、X线具有与X线成像和X线检查相关的特性为: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官效应、电离效应。
16、X线图像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线在穿透的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以致剩余下来的X线量有差别。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过程,例如用X线片显示,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图像。17、人体组织结构根据密度不同可归纳为三类:属于高密度的有骨组织和钙化灶等;中等密度的有软骨、肌肉、神经、实质脏器、结缔组织以及体液等;低密度的有脂肪组织以及有气体存在的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突气房等。18、胸部的肋骨密度高,对X线的吸收多,照片上呈白影19、肺部含气,密度低,对X线吸收少,照片上呈黑影。
20、纵膈为软组织,密度中等,对X线吸收中等,照片呈灰影。
21、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同,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线少,薄的部分相反,于是在X线片上和荧屏上显示出黑白对比和明暗差异的影像。
22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即PACS是保存和传输图像的设备和软件系统。
23、PACS已经在国内一些医院应用,根据联网范围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24、PACS是医生在远离放射科的地方及时看到图像,可提高工作效率和诊断水平。
25、信息放射学是继CT、DSA、MRI、ECT、DR等数字化图像之后,医学影像学同计算机科学技术结合而派生出来的新领域。
26、信息放射学是以放射学信息系统、PACS和互联网络为基础的。1.什么是对比增强CT?
是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经常使用。注入碘对比剂后,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能是平扫未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显影。通过病变有无强化及强化方式,有助于定性诊断。常用的方法为团注法,即在若干秒内将全部对比剂迅速注入。依扫描方法分为常规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延迟增强扫描和多期增强扫描等。
3、长骨结核、脊椎结核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①长骨结核松质骨中出现局限性类圆形、边缘较清楚的骨质破坏区,邻近无明显骨质增生现象;骨膜反应少见;在骨质破坏区有时可见“泥沙状”死骨。②脊椎结核溶骨性骨松质破坏,以腰椎多见,椎体塌陷变扁或呈楔形;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融合;脊椎曲度改变(后突);椎旁脓肿形成(冷性脓肿)。
CT检查:①长骨结核低密度的骨质破坏区,其内常见多数小斑片状高密度影为死骨;病变周围软组织肿胀;结核性脓肿密度低于肌肉,增强后可有边缘化②脊椎结核低密度骨质破坏、死骨和椎旁脓肿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椎管狭窄;结核性脓肿呈液性密度,增强后呈环化增强。
MRI检查:脊柱结核的骨破坏区在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并混有少许低信号影。骨破坏区周围骨髓反应性水肿在T1WI上也呈低信号,而T2WI上呈高信号。结核性脓肿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其内可见斑点状或索条状低信号影,代表脓肿内的纤维化和钙化,增强后脓肿壁可强化。5..骨肉瘤(恶性骨肿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和分型
①好发年龄:青少年,11~20岁约占50%②好发部位: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干骺端为多发位置)③临床特点:局部进行性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局部皮温常较高并可由浅静脉怒张。病变进展迅速,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常较高。④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表现为各种形式的骨破坏和瘤骨形成,不同形式的骨膜新生骨及其破坏,软组织肿块,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中的肿瘤骨形成等。CT检查:骨肉瘤的骨破坏表现为:骨松质斑片状缺损,骨皮质内表面的侵蚀或骨皮质全层虫蚀状、斑片状破坏甚至大片缺损。骨质增生表现为:松质骨、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内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影和骨皮质增厚。软组织肿块常偏于病骨一侧或围绕病骨生长,其边缘大多模糊而与周围正常的肌肉、神经和血管分界不清,其内常见大小不等的坏死囊变区。MRI检查: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瘤骨和瘤软骨钙化在T2WI上显示较好,均表现为低信号影。
根据骨破坏和骨增生的多少,以X线表现为基础,骨肉瘤大致可分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其表现分别为:
①成骨型:以骨质增生、硬化为主,明显时可呈大片致密影称象牙质变,骨破坏较少或不明显。骨膜增生较明显。软组织肿块内也有较多肿瘤骨。②溶骨型: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或没有骨质增生。骨破坏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低密度区,边缘不清。骨膜增生骨易被肿瘤破坏,形成骨膜三角。软组织内大多无瘤骨生成。③混合型:骨增生和破坏程度大致相同。
6.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㈠急性临床表现:1.发病急、高热和明显中毒症状;2.患肢活动障碍和深部疼痛;3.局部红肿和压痛
影像学表现:①X线平片:在发病后2周内,软组织改变:1.肌间隙模糊或消失;2.皮下组织和肌间分界模糊;3.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靠近肌肉的部分呈纵形排列,靠外侧则呈网状。发病2周后可见骨改变。干骺端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继而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边缘模糊,其内骨小梁模糊、消失,之后破坏增大,至骨干甚至全骨;骨膜增生,皮质外有条状高密度影平行分布,可分节、分层;骨质增生,破坏周边有轻度增生密度增高,使破坏区与增生相间;死骨形成,骨质发生局灶性坏死,形成条状高密度影。②CT检查:可示软组织感染、骨膜下脓肿、骨膜内炎症、骨质破坏和坏死。③MRI检查:1、骨髓充血、水肿、渗出、坏死,T1WI上呈低信号。2、受累周围组织:软组织肿胀,肌间隙和皮下脂肪模糊不清,在T2WI上呈高信号。
㈡慢性临床表现:急性期迁延不愈的原因主要是脓腔和死骨的存在。因死骨可积存细菌,抗生素不易渗入其内,影响病变愈合,导致炎症呈长期慢性病程。
影像学表现:①X线:平片上可见明显修复表现,即在骨破坏区周围有骨质增生硬化现象。骨膜新生骨增厚,与骨膜融合,外缘呈花边状,因此骨干增粗,轮廓不清。骨内膜也增生,致使骨密度明显增高,甚至骨髓腔变窄、闭塞。骨质破坏、死骨和通向骨皮质表面的管道状骨质破坏影骨瘘管。②CT检查:表现如X线平片③MRI检查:1、增生的骨质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2、肉芽组织、脓液和瘘管在T1WI上呈低信号后稍高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8.大叶性肺炎的X线表现
大叶性肺炎:细菌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病理改变分为四期: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消散期。临床表现: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咳铁锈色痰为典型特征。
X线表现:充血期可无阳性发现,或仅肺纹理增多,透明度降低。红色及灰色肝样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不同肺叶或肺段受累时病变形态不一。炎症累及肺段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呈以叶间裂为界的大片致密影。实变影中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降低,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
9.急性肺脓肿空洞和癌性空洞、肺结核空洞的鉴别
急性肺脓肿空洞:早期形成厚壁空洞,内缘常较光整,底部常见液平。急性期周围可见模糊的渗出影,慢性期周围渗出吸收减少,壁变薄,腔也逐渐变小,周围有较多紊乱的条索状纤维病灶。
癌性空洞:多见于老年,多为厚壁偏心空洞,内壁不光滑,可有癌结节,外壁可有分叶和毛刺征,常伴肺门、纵膈淋巴结增大。
肺结核空洞:多发于肺上叶尖段、下段和后叶背段,通常较小,壁薄,内壁光滑,周围常由卫星病灶。10.肺结核的分型及影像学表现
肺结核是有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基本病理变化为渗出肺泡炎,增殖结核性肉芽肿,变质干酪样坏死
一)原发性肺结核(Ⅰ型)又名原发综合征。X线的典型表现“哑铃状”,包括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二)血型播散性肺结核(Ⅱ型)
⑴急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又称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粟粒大小为1~2,边缘清晰,粟粒影像特点主要是“三均匀”,即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
⑵亚急性及慢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双肺中、上野粟粒状或较粟粒大的阴影,其大小不一、密度不等、分布不均。三)继发性肺结核(Ⅲ型)成年人结核中最常见
⑴浸润性肺结核:多有外源性再感染结合菌或已静止的原发早重新活动所致。
X线征象:①局限性斑片阴影:多见于两肺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②大叶性干酪性肺炎:为一个肺段或肺叶呈大叶致密性实变,其内可见不规则的“虫蚀样”空洞,边缘模糊。③增殖性病变:呈斑点状阴影,边缘较清晰,排列成“梅花瓣”或“树芽”状阴影,为结核病的典型表现。④结核球:为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不等,常见2~3,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见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结核球周围常见的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称“卫星灶”。⑤结核性空洞:空洞壁薄,壁内、外缘较光滑,空洞周围常有不同性质的卫星灶。⑥支气管播散病变:沿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呈腺泡排列,或相互融合成小片状阴影。⑦硬结钙化或索条影,提示病灶愈合。⑵慢性空洞性肺结核:
X线和CT表现:①纤维空洞:上中肺野常见,壁厚,内壁光滑。②空洞周围改变:可见大片渗出和干酪病变,也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和大量纤维粘连。③肺叶变形:病变肺叶收缩,患侧肺门上抬,肺纹理紊乱,呈垂柳状。④代偿性肺气肿。⑤胸膜肥厚及粘连。⑥纵膈向患侧移位。四)结核性胸膜炎(Ⅳ型)
X线和CT表现: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表现,慢性者有胸膜广泛或局限性肥厚,可见胸膜钙化。五)其他肺外结核(Ⅴ型):按部位及脏器命名。12.纵膈常见的肿瘤和瘤样病变有哪些?
前纵膈:胸腺瘤和畸胎瘤,前心膈角区的肿块多为心包囊肿和脂肪瘤。中纵膈:淋巴瘤,支气管囊肿。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节细胞神经瘤)18肾结石X线与CT表现
肾结石的90%可由X线平片显示,称为阳性结石;少数难在平片上发现,称为阴性结石。
X线:肾结石可为单侧或双侧性,位于肾窦区;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桑椹状或鹿角状高密度影,可均匀一致,也可浓淡不均或分层。侧位片上,肾结石与脊柱影重叠,借此与胆囊结石、淋巴结钙化等鉴别。
CT检查:能确切发现位于肾盏和肾盂内的高密度结石影,肾盂或肾盏内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灶,CT值达200HU以上,可伴有肾积水,表现为肾盂、肾盏扩张。
19肾癌的CT表现①肾实质内实性肿块,较大者突向肾外;②病灶边界不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③部分病灶可出现钙化;④肿瘤向肾外侵犯,致肾周脂肪密度增高、消失和肾筋膜增厚;⑤增强扫描早期,肿瘤呈明显不均一强化,其后因周围肾实质强化致病灶区相对低密度;⑥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瘤栓,管径增粗且不强化;⑦淋巴结转移,肾血管及腹主动脉周围单个或多个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21蝶鞍的X线解剖⑴形态:侧位呈椭圆形(成人),圆形(儿童)剂扁平形,轴位呈马鞍形⑵大小:前后径平均11.7mm,深径平均9.5mm⑶结构:前为鞍结节,后为鞍背,上为鞍隔,底为蝶窦顶⑷内容及毗邻:内容垂体,两侧为海绵窦。23颅脑疾病的直接征象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骨质改变强化扫描的特征
24脑内血肿CT表现CT图像上呈边缘清楚的类圆形高密度灶硬膜外血肿:CT图像上,颅板下见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
25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瘤儿童脑外伤26动脉瘤的好发部位还发于脑底动脉环及附近分支
27缺血与梗塞的定义缺血指正常脑组织的血液灌注量减少,梗塞则是脑组织缺血后的一系列损害
28颈内动脉造影的动脉期有那些主要分支大脑前动脉(A1-A5段)眶底、额极动脉、骈周动脉、骈缘动脉等大脑中动脉(M1-M5段)豆纹、角回、颞后动脉、额顶升支。29简述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
⑴充盈缺损,形状不规则,多见于蕈伞型癌⑵胃腔狭窄、胃壁僵硬,主要由浸润型癌引起,也可见于蕈伞型癌⑶龛影,多见于溃疡型癌,龛影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且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餐影。所有以上表现统称为半月综合症⑷粘膜皱劈破坏、消失、中断,粘膜下肿瘤浸润常使皱劈异常粗大、僵直或如杵状和结节状,形态固定不变⑸癌瘤区蠕动消失。A一、填空题:
1、关节基本病变包括(关节肿脓)(关节破坏)(关节退行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五选其三种。2、MRI对(钙化)(细小骨化)的显示不如X线和CT。
3、异常心脏形态是(二尖瓣型心脏)(主动脉型心脏)(普大型心脏)
4、正常成人心胸比是(0.5左右)横位心心脏纵轴与胸廓水平面夹角是(>45度)(45度)5、肾结石典型的X线表现(桑椹状)(鹿角状)(分层状)6、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其中主要是(肺动脉分支),(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也参与肺纹理的形成。
7、肺叶间裂在普通CT上表现为(少量间质组织),在高分辨力CT图像上表现为(细线状或窄带状致密影)。8、X线与医学成像有关的基本特性有(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生物效应)。9、肝癌CT增强扫描的特点是块进(快出)。
10、单纯性小肠梗阻的典型X线表现有(肠管扩张)、(阶梯状液气平面)。1、简述成年人骨折和儿童骨折的异同点答:相同点:均可表现为骨质断裂。
不同点:由于儿童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骼了,即骺离骨折。另外,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看不到骨折线,即青枝骨折。3、浸润性肺结核的X线表现
答:①好发于肺尖和锁骨下区;②多种性质的病变同时存在如渗出、增殖、播散、纤维化和空洞等。4、肺结核球和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鉴别
答:结核球多数为圆形。边界整齐,无毛刺,少有胸膜凹陷征,内部常有环形、弧形或斑片钙化,周围多有卫星灶外围型肺癌多为分叶状肿块,有短细毛刺,可有空泡征但很少有钙化,多有胸膜凹陷。3、中心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
答:X线表现:间接表现:①阻塞性肺过度充气(肺气肿);②阻塞性肺炎;③阻塞性肺不张。直接表现:肺门影增深、增大和肺门部肿块(肿瘤本身或肿瘤与肺门增大的淋巴结)。反“S”征:发生在右上叶支气管的肺癌,其肺门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而成,他们的下缘呈反S状。
CT表现:①支气管改变:支气管壁增厚和支气管狭窄;②肺门肿块;③侵犯纵隔结构;④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一、填空题:
1、骨骼的基本病变包括(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骨膜增生)(骨质增生)等。2、对(软组织病变)(骨骼解剖较复杂的部位)可首选CT检查。3、法四的四种畸形是(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室肥厚)4、心脏检查投照的位置有(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5、胸部X线片上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肺静脉)构成。
6、纵隔分区在判断纵隔病变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中纵隔和后纵隔的分界为(食管前壁(或食管前壁和心脏后缘连线))。
7、浸润性肺结核空洞常为(薄壁),肺脓肿空洞特点为(含有液气平面)。8、食道钡餐检查有三个生理性压迹(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9、单纯性小肠梗阻的典型X线表现有(肠管扩张)、(阶梯状液气平面)。1、简述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
答:骨巨细胞瘤以20-40岁多见,约占65%,好发于骺板已闭合的四肢长骨骨端,X线表现多较典型,病变直达骨性关节面下,数为偏侧性破坏。边界清楚。分为分房型和溶骨型。病变呈膨胀性破坏,骨皮质变薄,一般无骨膜增生。
3、膀胱癌的造影表现肿瘤通常单发,可见突入腔内的结节状或菜花状充盈缺损影,表面凹凸不平,局部膀胱壁僵硬。4、大中性肺炎的X线表现充血期:X线片可无阳性发现,CT可呈磨玻璃样阴影。实变期:密度均匀致密影,边缘模糊,可占据整个肺叶;可见空气支气管征,CT较X线显示更好。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可呈散在、大小不等的斑片状,最后可完全吸收。
5、胃癌的钡餐X线表现1、充盈缺损、胃腔狭窄;2、粘膜中断、破坏;3、胃壁僵硬、蠕动消失;4、胃腔内龛影、半月综合征。
1、试述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病理及X线(包括CT)表现答:化脓性骨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以血行感染居多,临床表现为高热,患肢活动障碍,局部红肿等。病变侵犯区域广泛,感染可侵入关节(成年),儿童感染由于干骺软骨的阻档,一般不能侵入关节。X线平片:发病2周内,骨质可无明显变化,仅表现周围软组织改变。2周后,在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及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后骨破坏向骨干延伸,可达骨干2/3或全骨干,骨皮质也可破坏,骨膜增生明显。沿骨长轴形成长条状死骨。CT能好地显示病变,尤其能发现X线片不能显示的小破坏区和小的死骨。3、周围型肺部的CT表现
答:主要表现为肺内球形肿块。肿块常可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不规则的厚壁空洞。直径3cm以下的小肺癌还可见空泡征和支气管充气征。增强扫描肿块呈密度均匀的中等强化,CT值可增高20Hu以上。增强扫描对发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更敏感。
4、胃肠道钡餐检查的X线基本病变有哪些?
答:1、轮廓的改变:①龛影;②充盈缺损;③憩室。2、粘膜及粘膜皱襞的改变:①粘膜破坏;②粘膜皱襞平坦;③粘膜纠集;④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⑤微粘膜皱襞改变。3、管腔改变:①扩张;②狭窄。4、位置和可支性的改变5、功能性改变:①张力改变;②蠕动改变;③排空功能改;④分泌功能改变。良性肿瘤恶性生长状况生长缓慢,无转移生长迅速,可有转移局部骨变化呈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锐利与正常骨界限清楚,骨皮质变薄、膨胀,保持其连续性呈浸润性骨破坏,边缘不整,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限不清,累及骨皮质,造成不规则破坏和缺损骨膜新生骨一般无骨膜新生骨,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新生骨,并见骨膜三角无骨膜三角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多无软组织肿块影,如有肿块,边缘清楚易侵入及邻近组织、器官形成骨外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周围软组织变化11、肺癌肺癌按发生部位可分为三型:1)中央型:位于肺段和段以上支气管,鳞癌多见。2)周围型:位于肺段以下支气管,各种组织学类型均能见到,以腺癌为主。3)弥散型:位于细支气管、肺泡和肺泡壁,呈弥漫性生长。
中央型肺癌X线表现:肺门肿块呈分叶型和边缘不规则型,常伴有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CT表现:1)支气管改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2)肺门肿块: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肿块,常同时伴有阻塞性肺炎(受累支气管远侧肺组织实变)和肺不张(肺叶、段均匀性密度增高并伴有积液)。3)侵犯纵膈结构:受侵犯的血管可表现受压移位,管腔变窄或闭塞,管壁不规则等4)纵膈肺门淋巴结转移中央型周围型
X肺门高密度影或肺门增大。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多可发生密度较高,轮廓模糊的结节状或球形病变。可见分叶和线阻塞性肺炎。右上叶支气管肺癌可出现反“S”征。毛刺征,可形成胸膜凹陷征。C1、支气管增厚、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以及肺门肿块,并发T的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
2、增强扫描肿块的CT值可升高20HU以上,纵膈结构受侵或淋巴结转移
1、外围肺组织内发现结节或肿块,直径小于3厘米者多为“空泡征”“含气支气管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直径较大者可见“分叶征”,边缘可不伴有毛刺,肿块没可有癌性空洞。增强肿块CT值可升高20HU以上
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不均匀。肿块发生坏死时,T1WI呈均匀低信号,低于流体信号,T2WI呈高信号,高于流体信号
肝癌
恶性,多单发
MT1WI呈中等均匀信号,T2WI呈高信号,不均匀RI
16原发性肝癌与肝海绵状血管瘤CT鉴别血管瘤性良性肿瘤,可多发质造瘤体内出现血湖,呈“爆米花”状,早进晚退,无肿瘤血管影
CT1、平扫类圆形低密度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2、增强表
现为动脉期病灶周围出现结节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对比剂逐渐填满,对比剂在血管流内快进慢出。
出现肿瘤血管,有肿瘤染色和充盈缺损,静脉早显(动静脉短路),门脉可有癌栓形成。
1、平扫呈边缘不规则低密度病灶可合并坏死和囊变。2、增强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密度高于正常肝,门脉期对比剂迅速下降,病灶密度低于正常肝。对比剂在肝癌内快进快出。3、可有肝门腹膜后的淋巴结肿大,腹水,门脉癌栓的表现。
B超肝内可见单个或多个类圆形回声,边缘清晰锐利、中等大小。肝内出现肿块表现,外周有低回声晕,随着肿瘤体积以高回声多见。巨大血管瘤呈混合型回声,病灶后方可出现轻度的声增强效应。彩超提示病灶及周边血管不丰富。MRIT1WI呈均匀性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重T2WI上呈现
“灯泡征”
22成人脑组织MRI影像信号特征脂肪白质灰质脑脊液骨血液T1WIT2WI白(高0灰白灰白黑灰灰灰白黑白黑黑黑黑的增大,回声逐渐增强。彩超提示肿瘤内或周围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频谱显示为高流速高阻力的动脉型。
T1WI呈低信号,T2WI上信号高于正常肝组织,增强后,肝癌实变部分增强,坏死区无强化。
1、试述良、恶性骨的鉴别诊断生长情况局部骨变化骨膜增生周围软组织变化良性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无转移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线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保持其连续性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其边缘清楚恶性生长迅速,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可有转移呈浸润性骨破坏,病变区与正常骨界线模糊,边缘不整骨膜新生骨多不成熟,并可被肿瘤侵犯破坏长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4、胃钡餐造影检查中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要点有哪些?答: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
良性溃疡恶性溃疡
龛影位置胃轮廓外完全或大部分在胃腔内龛影形状畸形或椭圆形不规则,扁平,有尖角龛影大小多2.5cm
龛影边缘光滑、整齐不光整,有充盈缺损
龛影口部粘膜水肿,有粘膜线、指压迹样充盈缺损;有不规则项圈征、狭颈征环堤破坏、中断龛影周围粘膜均匀规则纠集不整齐纠集邻近胃壁柔软、有蠕动波僵硬,无蠕动波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医学影像学考试总结(整理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医学影像学考试总结(整理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