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急救心得
读《心血管急救急诊护理进展》有感
如何提高对心血管急症的症状识别能力和采取熟练的紧急处理措施,是当今急救护理人员研究的热点之一。加强对心血管急症的急救、心理支援和自我保健,对及时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已成为急救护理所面临的挑战。近2O年来心血管治疗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各种实验室检查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并已应用临床。尽管科学昌明,医学有惊人发展,但来急诊科的心血管急症常以各种心脏疾患发病,以一种或多种心脏危象为首发临床表现,或互为因果,或进行性加重,死亡危险性极高。如心搏骤停、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左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等,根本来不及做各项检查就需立即采取紧急抢救措施。故快速的识别症状、详细的询问病史、细致的观察病情仍是抢救病人的基础,也是预防疾病、估计预后和疗效体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心血管急症的急救护理措施进展
通过动态监测心电图以及临床症状上判断心血管急症是急诊护士的基本功,与此同步进行的措施是必须迅速提供完整的心电图。采用三个导联ST段动态心电监测不仅可分别显示监测期区内心搏总数、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和每小时心率。还可以把观察期内所有心搏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心律失常和ST段变化段,准确快捷,分辨力高连续动态监测心血管急症患者可视为常规心电图时间容量增大,弥补心电图记录时问的短暂和不足。在冠心病中可防止临床无症状,尤其表现为不典型性胸前区疼痛、最初心电图无诊断意义及心肌酶谱正常的急症患者误诊。其次可检出有猝死倾向的高危病例,如RonT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心室扑动和颤动以及心跳停搏等,均可在监测下及早抓住,从而为防治猝死提供有用资料,以指导急诊救治。对已发AMI患者,心电监测有助于确定AMI猝死的危险性。监护仪在心脏急症抢救中还可以评价药物或其它治疗措施的疗效考核,指导用药剂量。
二、心血管急症抢救中静脉给药管理进展
恰当掌握静脉输液的时间与部位,心血管急症急救中均采用静脉给药,最适宜的时问是2分钟开放通道,优点是急需药物可立即见效。一般开放两个通道,以随患者病情缓解或进展随时调整用药。其通道开放与吸氧、心电监测、生命体征测量是同步进行的。穿刺部位可根据患者不同病症酌情选择血管。通过静脉通路注射药物是很精细的工作.它的优点是顺向注射通过血流立即产生作用,患者症状一旦缓解即可停药。AMI患者的疼痛是由于存活但濒危的心肌持续缺血所致,如不及时给予强有力的止痛,可引起一系列循环系统反应如血压增高或心律失常,导致梗死面积增大。止痛首选药仍是吗啡。掌握药物特点即可考虑静脉给药的安全性,在实施静脉注射药物时注意:(1)多数可静脉注射的药物,注射时间不可少于6O秒,以防止出现过敏反应没有机会减慢或停止注射药物;(2)用等渗溶液稀释药物,既可控制用药剂量,又可降低药物渗透压,避免浓度依赖性静脉炎出现;(3)避免潜在的配伍禁忌,用药后立即冲洗注射部位。
应用血管扩张剂的护理,高血压性的肺水肿首选硝普钠,它通过静脉扩张作用亦降低前、后负荷,对心脏没有直接副作用,静滴舌立即见效AMI首选硝酸甘油,它可扩张动脉的传导血管,扩张周围小动脉和小静脉,对心肌代谢和血流动力学均有良好影响。近年的研究还认为硝酸甘油可能是防止AMI早期梗死壁扩展的有效药物。使用以上两类药物应用输液泵控制滴数,剂量调剂终点为:(1)疼痛缓解;(2)无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下降l0%;有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下降30%;(3)肺动脉压舒张末压下降l0%~3O%;(4)心率增加10次/分。由于两种药物均有降压作用,可遵医嘱伍用升压药。硝普钠见光变质,应用时遮盖避光需可靠,特别要注意硝酸甘油的有效期限。
保证抢救与用药及时到位,心血管急症患者病情来势凶猛,短时间内需做大量处置,如心电监测、各种化验、影像学检查等。尤其药物使用是稳定患者病情的第一关口,故急诊护士除提高对患者症状识别能力外,应有预见性设定提前量,在注射盘内准备好各种心血管抢救药品,保证用药及时到位。三、心血管急症患者自我保健的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类对疾病认识的深化,使医学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人们已不满足于治疗而要求保健和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使自己的身心处于更加良好的状态从防治策略上以个体防治发展到社会群体防治,从传统的药物防治发展到必须配台心理治疗,使社会医学、心理学和自我保健渗透于心血管急症患者的整个生命活动中。心血管病发病率与经济发展成正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鸡蛋、牛奶和类似食物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餐桌上,加上体力活动减少,伴随而来的是心血管急症危险性增高。在导致心脏病诸多因素中,4个主要原因为缺乏运动、吸烟、高血压、摄食脂肪和过饱。所有这些都是自己引进的,因此也是可逆的。虽然心血管病在成年期出现症状,但其基本原因和疾病始于幼儿期。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早年保持合理的饮食,防止患者参与诸如吸烟、滥用药物及酗酒、限制钠盐摄人即可防治心血管病。在21世纪,我们面临的挑战是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疾病其费用远比治疗要少。
总之,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心血管病发病率与经济发展成正比,伴随而来的是心血管急症危险性增高。在导致心脏病诸多因素中,4个主要原因为缺乏运动、吸烟、高血压、摄食脂肪和过饱。来急诊科的心血管急症常以各种心脏疾患发病,以一种或多种心脏危象为首发临床表现,或互为因果,或进行性加重,死亡危险性极高。如心搏骤停、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左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等,根本来不及做各项检查就需立即采取紧急抢救措施。故需要护理人员快速的识别症状、详细的询问病史、细致的观察病情,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扩展阅读:26例心血管事件急救护理总结
26例心血管事件急救护理总结
更新时间:201*-6-26周日
叶琴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430022
心血管事件是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临床事件,主要包括:心源性猝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脑血管意外等。1临床资料与方法
为了探讨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时间与人群年龄分布特征,预见性地做好急救与护理工作。我们根据心内科楼层的《心内科抢救总结记录本》中所记录的26例抢救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发现:该26例病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时间在17:00~08:00较为集中,中夜班发生心血管事件人数明显多于白班。患者年龄25~50岁4人,占总人数的15%。51~60岁4人,占总人数的15%。61~69岁6人,占总人数的23%。70~79岁11人,占总人数的42.3%。>80岁1人,占总人数的3.8%。由此可以看出年龄>70岁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人群较多。2讨论
2.1中夜班护士少,病人病情相对危重,必须加强观察和监护。
2.2病人夜间睡眠时会有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改变,夜间副交感神经兴奋,大脑皮层呼吸中枢调节功能下降,低氧可引起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和内皮素增加,使小血管收缩,加重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同时夜间睡眠时,人体血液循环减慢,血液粘稠增加,回心血量增加,增加了突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2.3护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抢救质量的高低,提高护士在遇到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应急能力。3护理对策
3.1提高夜班护士综合素质:我科加强对各级护士综合素质的培训,中夜(PN)班护士须进行可单独承担PN班护士考核。制定考核计划,由带教及护士长进行岗位职责考核,各项急救操作项目>85分,专科急救理论>70分者,才能承担单独值中夜班的职责。通过严格的培训考核,目前全科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应对心血管事件的思想素质和应急能力。抢救时保持冷静,分工协作,灵活应变,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时复述一遍,与医生保持有效沟通,做到一问一答一反馈。
3.2随时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抢救用物处于备用应急状态。除颤仪放于抢救车上,处于持续充电备用状态;氧气枕处于充气备用状态,固定放置;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以安装备用状态放于抢救车中,每星期一由主班护士检测其负压效果。中夜班通常仅有一名护士当班,如果出现紧急情况需要护士迅速有序地执行各项抢救措施,若对抢救药品物品放置不清或器械使用生疏,将延续抢救时机,所以带教护士要每月对科内护士进行除颤仪及微量泵的使用考核;掌握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抢救车做到熟练掌握各层的用物名称及用法;对于抢救车里的药物要做到“闭眼徒手”摸出所需要的药物并能立即回答出药物的剂量、用法、作用及位置。夜查房护士长也要不定期抽考夜班护士的急救理论和操作,尤其是对抢救药物和仪器的运用,考核成绩与科内各护士绩效考核挂勾。
3.3加大夜班护士护理力度:中夜班护理工作人员少,护理工作量较多,病人病情相对较重。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尤其集中在17:00~08:00,我科据此进行合理化排班,新老护士配合。例如:中夜班若为低年资护士(院龄1~2年)值班时,由高年资护士(院龄4~5年)留科配CALL班,此班上班时间17:00~23:00,06:00~08:00,23:00~06:00为休息时间,但是此期间护士只允许在科内值班室休息,中夜班若遇抢救事件,该护士随时被叫起来配合PN班护士抢救病人。抢救时若人员仍然欠缺,可打电话通知邻楼层护理人员增援,进行协助,同时急呼值班护士长一起配合护理抢救工作。3.4加强夜间巡视:心内科病房在每个病室门后放置了各个病人《心血管科专用护理记录单》,要求每小时巡视病房一次并签名,中夜班护士严格执行中夜班护士巡视制度。观察中央心电监护仪显示屏上的心律及心率情况,确定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后,手拿手电筒进行仔细巡视病房中的每一个病人,观察病人的睡姿、体位、床边站立一分钟,数病人的呼吸。对于清醒状态的病人一定要询问病人有无需要及身体不适状况,及时告知医生处理。有静脉输液及持续微量泵泵入药物的病人,除了要观察以上内容外,还要注意微量泵的工作状态是否良好;管道有无打折,堵塞;莫非氏滴管是否在滴液体;三通方向是否正确;药量配制是否准确无误及病人留置针穿刺处是否红肿,疼痛等。对于危重病人,心中要有警钟,严密观察病情,重视病人主诉。使用微量泵者尽量在床上/床边大小便,以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观察的26例病人中有5例病人均发生在大便之后。3.5针对疾病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病情和处理:观察能力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提高观察能力和培养观察习惯是一名护士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因为心脏疾病的的特殊性,对于不同的心脏疾病要有不同的观察重点和护理对策。作为心脏病专科医院的我们常规对危重病人作“高危因素”评估,第一项就是年龄的评估,若患者年龄>70岁常作为重点观察的对象。如患者合并有大左室,急性心肌梗塞伴严重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EF值3.6睡眠护理:不良的睡眠会加重心脏负荷,中夜班护士巡视病人发现病人失眠、焦虑时,询问病人失眠的原因。是因为疾病原因而引起心慌,憋气而难以入睡,还是因环境不适应而难以入睡。心功能差的病人应及时遵医嘱给予利尿剂,防止容量负荷过重而发生心力衰竭;心理焦虑的病人及时给予心理护理,鼓励其安心入睡,并为之创造安静、整洁、舒适的睡眠环境。根据病情适当服用安眠药辅助睡眠。
3.7强化安全管理,提高预见性。1)抢救用物药物及抢救器械设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完好率100%;质控护士做好安全质控工作,抢救药品及物品做好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护士长每日考核管床护士所管危重病人“七知道”其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诊断、治疗、护理、心理及饮食。2)护士、医生是抢救中不可分离的整体,每一季度进行心脑肺复苏医护抢救配合考核,相互协作,配合默契,抢救迅速,提高抢救成功率。3)重视新上岗护士的抢救理论及操作培训,按培训计划进行,综末进行考核评定。4)加强科内护士《护理紧急预案》的学习,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等病人,熟练掌握其操作处理流程。5)建立《抢救总结记录本》,资源共享,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抢救质量,保证病人安全。4结论
本调查结果发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时间集中分布在中夜班,年龄主要是>70岁的老年人群,按护士工作三班制而言,在中夜班为高峰点,因此中夜班护士应针对心内科疾病特点,有重点地严密观察病情,预见性做好防范抢救措施.可根据科室情况适当加大夜班人力,以保证夜班较好的护理质量。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心血管疾病急救心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心血管疾病急救心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