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工作能力集训体会文章
在部队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中怎样发挥好
思想工作骨干队伍作用
亲爱的战友们,大家好:
我是XX单位XXX。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谈一谈我自己身为一名基层干部的一些工作感想,跟大家相互交流和学习,有不足之处请大家多指教。
我们当基层干部的是一名和战士们吃住生活在一起的基层干部,更准确一点是个兵头头,上面安排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我们去部署和落实,而战士们的一些心理想法和诉求都要通过我们去向上级协调。我们是部队管理体系中起着连接官兵,承上启下作用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经常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去掌握和发现战士的思想动态。而我们仅仅依靠自己个人的力量是很难迅速掌握许多战士的即时思想动态,及时有效开展思想工作的。所以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工作骨干队伍,来帮助我们开展广大战士的思想工作。
在《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中明确规定,要建立一支以党员、士官、班长为主体的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开展群众性谈心和互学、互帮、互教活动。在部队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能不能发挥好思想工作骨干的作用,对于融洽官兵内部关系,保持部队安全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基层部队,思想工作骨干的职务虽然不高,权利虽然
不大,但地位特殊,在基层各项工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在部队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能不能发挥好思想工作骨干的作用,对于融洽官兵内部关系,保持部队安全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我谈一些自己选拔和组建思想工作骨干队伍的心得体会,跟大家来交流经验:
一、要选准配强思想工作骨干队伍
思想骨干队伍工作能力强不强,整体素质高不高,作用发挥好不好是直接影响做好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必须把选好骨干作为加强思想骨干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选拔好。要敢于打破班长、党员这个界限,在全排范围内挑选政治思想强、作风纪律严、群众基础好、事业心责任感强、敢于坚持原则、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组织能力的党员、士官或其他骨干担任思想工作骨干,确保队伍的质量。
选思想骨干,我感觉到首先应该细心观察一些资历较深、经验丰富的担任过班长职务的高级士官,平常多找他们谈谈心、聊聊天,跟他们多交流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是摸清他们的思想底数,看他们下一步地打算和想法,工作责任心强不强,适合不适合担任思想工作骨干。为什么首先选他们,因为他们经验丰富、阅历较广,看人一般比较准、深,所以比较容易担负起思想骨干工作。如果一个战士有什么想法,他很直觉地就能发现出来,便于开展思想工作。
二是要安排好骨干搭配。熟悉掌握每名思想工作骨干的基本情况、能力素质、优点特长和性格弱点,在使用中注重搞好合理搭配,充分考虑到软硬结合、红黑搭配、性格互补、力量均衡。结合入伍所在地区的影响和阅历任职经验配合等方面的因素,把每个思想工作骨干都科学安排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在保证每个班排、值勤点位至少有一名思想工作骨干的同时,重点配强弱组织管理部位的工作骨干。使每名思想工作骨干都能发挥出作用,发挥好作用。
我曾经就把一名性格火爆、耿直率真的老士官和一名耐心细致、细心缜密的老士官搭配在一起当思想工作骨干,对于那些难管的刺头兵和重点人,两名思想骨干各施所能、轮番上阵、软硬兼施、讲道理和提批评相结合,硬是把连队一名出了名的难管、管不了甚至最后丢在一边干脆不管的战士给教育好了,这名战士打过架,偷跑过,还被关过禁闭。最后思想做通了,纠正了过来,老老实实地在连队干,一直很听话,到了退伍还跟所有的干部和战士成了好朋友。所以,部队里没有管不好的兵,只要思想工作做得好,思想转变了,积极上进肯干了就都成了好同志。
三是要跟踪管理好思想工作骨干。在选配调整思想工作骨干时,要多注重将群众评议与组织考核相结合,把平时表现与工作实绩相结合,将个人素质与作用发挥相结合,通过每月听取官兵反映、思想骨干工作汇报等方式,对他们进行
跟踪考察,对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自身形象不好,不能充分发挥思想工作骨干作用,最后甚至不能、不愿做思想工作的骨干及时进行调整,始终确保思想骨干队伍工作扎实有效、坚强有力,时时刻刻都能发挥出骨干地作用,真正做到基层干部的好助手,连队的放心人。二、要教好带好思想工作骨干队伍
抓好培训是思想骨干强素质、理思路、明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思想骨干做思想工作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抓好思想工作骨干培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要紧密结合思想骨干队伍建设的实际,围绕让思想工作骨干熟悉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摸清掌握战士综合底数、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妥善处各种突发问题的基本方法等方面,对思想工作骨干加强基础知识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等形式掌握基本法规,通过练好“四功”提高开展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二是要加强干部骨干帮带。适时搞好传帮带,采取“一帮一、一带一”的形式,在支部委员与思想工作骨干之间、老骨干和新骨干之间结成帮带关系,在平时工作中,既交任务又教方法、即压担子又传经验、既给思路又出点子,通过帮带减少他们工作的失误率,提升工作质量效益。三是要加强岗位实践锻炼。坚持在实践中锤炼思想工作骨干,做到信任不放任、放手不撒手、补台不拆台,让思想工作骨干充分参与单
位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强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及时收集整理思想工作骨干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通过专题讨论、集体会诊、体会交流、难点攻关等途径,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想工作骨干的实际工作能力,促进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三、要规范加强思想工作骨干队伍
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打基础、管长远的根本措施,靠制度规范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促进抓思想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一是抓好思想骨干工作,坚持按制度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和《预防犯罪工作条例》对思想工作骨干的工作职责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建立健全思想工作骨干承包责任制、思想工作骨干谈心制度、每日思想工作骨干工作汇报讲评制度、每月官兵思想情况分析制度等各项制度规定,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和要求,做到随时随地能够把思想工作骨干开展工作的情况掌握和规范起来,促使思想工作骨干认真履行职责,增强了思想工作骨干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思想工作骨干工作干不好容易得罪人,因此工作中也容易出现认识不高、信心不足等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一方面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认清地位作用,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做好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
提要求,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要极创造条件,支持思想工作骨干大胆开展工作,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全力帮助解决;碰到阻力时,给予坚强后盾;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奖励,为思想工作骨干开展工作解决后顾之忧,营造浓厚氛围。三是严格奖惩机制。为激发思想工作骨干的内在动力,要把他们履职尽责情况与“双争”挂钩,与入党、考学、提干、学技术、选改士官、立功受奖挂钩,对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在评比先进和个人成长进步上予以优先考虑;对工作平庸、敷衍了事、自身要求差的及时进行调整;对工作发生严重失误的,在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失职渎职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通过严格的奖惩机制,促使思想工作骨干增强责任心,提高广大思想工作骨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扩展阅读:关于提升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文稿资料(10篇)
关于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文稿资料
1.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2.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实践和思考3.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问题研究4.提高领导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5.树立三种意识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6..多以“面对面”的方式做群众工作7.领导干部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8.新形势下乡村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9.领导干部要学会面对群众10.领导干部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屡经艰难而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坚强领导核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血肉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更准确、更有效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对于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至关重要。
中组部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当前党群干群矛盾正呈现出:参与主体和发生领域逐步扩大;矛盾的对抗行为和公开化程度不断增加;矛盾的群体性、突发性和组织化程度日益增强的三种趋势。这三种趋势,一方面反映了处在经济转型期的国家,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党的群众工作一定程度上的薄弱或缺失,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但是,目前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是:一些领导干部文化素质提高了,却越来越不会做群众工作了;交通条件改善了,与群众的距离却接触越来越远了;信息手段先进了,与群众的沟通却越来越少了,不善于与群众打交道已经成为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硬伤。认真分析这些问题,除了干部的思想和作风问题之外,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在群众工作上的“能力恐慌”。为此,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是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领导干部能否深入群众不单纯是一个
意识和觉悟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勇气和能力的问题。如果一个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当前形势发展洞察不深,就肯定没有勇气去接近群众,更谈不上去深入群众。从这个角度出发,干部不仅要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对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学习,以自己的素养和水平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尊重;而且还要在同人民群众打交道中锻炼能力,凡事要从基层找依据,在人民群众中找方法,特别对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绕道走”,要敢于以正确的态度直面群众,从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二是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能否有效地组织群众和影响群众,既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水平问题。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组织群众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它要求领导干部在组织群众工作上必须做到:一要尊重和引导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决策的主体,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子,把社会各个领域和各种群体的意见作为决策的依据,以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赢得获得最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参与;二要感召和带动群众,激发群众执行决策的热情,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干部都必须站在群众的前列,变指派命令为行为感召,变喊破嗓子为做出样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工作热情、工作业绩、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带动一般群众。三是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虽然富裕了,但对干部的怨言却越来越多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些干部服务群众不到位,没能有效地提供服务,或者说是服务群众能力底下造成的。新的形势下,干部为群众服务,就是要学会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找准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就是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对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力争把利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就是要多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学会用心贴近群众,真情感动群众,始终把困难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把困难群众的呼声当作工作的第一信号。四是提高引导群众的能力。更好地宣传教育和发动群众,让群众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心甘情愿地跟党走,是做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把握不了群众思想动向,除了动用权力来推进工作,在教育引导群众方面基本无能为力,有的甚至面对群众处于无话可说的“失语”状态。一方面反映了这些同志对群众感情不深,对做好群众工作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这些领导同志缺乏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基本功。对此,迫切要求领导干部既要学会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群众,切实把群众的思想统一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自觉地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而奋斗;又要学会以朴实的道理教育群众,善于用群众身边的事例,用群众熟悉的语言,与群众的交流与沟通,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的
实践和思考
群众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本质要求。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使得群众工作呈现出“点多、面广、线长”的新特点,因此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解决复杂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是当前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
一、江北区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的探索和实践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践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既要继承以往的成功经验,也必须正视新情况新问题,创新观念,创新方式。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建设,在群众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的同时,大胆创新,采取多种形式,寻找有效载体,开展群众工作,在一些措施方法上进行了探索:
1、充实基层,注重结构优化。近几年来,我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快速增长,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人民内部矛盾,如征地拆迁、村土地软分配、企业转制后遗留问题等引发的群访事件较多,群众工作出现了复杂性、艰巨性,对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种现状,我区在考虑配备基层领导班子时,在把一些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的同时,更注重选拔那些在基层工作多年、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安排到直接处理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第一线,合理搭配好领导班子结构,确保整个班子工作的有效运作和连续性。201*年以来,共选拔了39名优秀干部充实到街道、镇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为40.7岁。我们在培养年轻干部中,也有意识地向基层倾斜。随着近年来高学历人员和年轻干部引进的力度加大,我区干部队伍整体文化水准有了大幅提升。但是,这些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与群众直接接触较少,在思想上前卫、感性,对自身定位狭窄,缺少群众工作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针对这一情况,我区实施了“四个一批”年轻干部培养锻炼计划。即根据年轻干部的经历和特点,从镇、街道、区级机关选拔一批德才素质好、有培养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担任助理,利用公开选拔区管领导干部建立的人才资源库和其他有关途径从区外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下派一批机关年轻干部到行政村、社区等基层一线任职锻炼,选派一批有发展潜力、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分别到镇、街道、企业、园区及信访、拆迁等艰苦复杂岗位接受挂职磨练,积极引导年轻干部由“高学历”向“高水平”转变。共有19名硕士研究生到基层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32名新录用公务员到行政村、社区进行调研和熟悉基层工作,选派了16名机关干部到区、镇和街道拆管办挂职锻炼,为年轻干部提供了熟悉基层,提高处理解决基层实际困难的锻炼舞台。
2、重心下移,保障群众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把老百姓的利益维护好了,才能扎实党的执政基础。近年来,我区在维护群众利益,深入基层化解矛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区开展了固本强基、民情恳谈会、民主听证会、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共建活动等一些有效的工作载体,旨在夯实基层、重心下移、化解矛盾。同时,我们还改变以往的做法,变群众要“上访”为领导去“下访”,建立了领导下访接待群众的制度,规定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与基层组织结为对子,定期开展走访,了解基层的工作动态,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使各类行政审批做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在农村各片区设立了群众服务站,实行镇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等,切实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此外,我们还通过深入开展“温暖工程”、“五制二联”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把工作重心下移,切实把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化解矛盾、解决困难,为群众的生产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3、加强培训,促进素质提高。充分发挥区干部培训中心培训主阵地的作用,依托清华、复旦、浙大、宁大等高校资源,建立了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重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和灵活多样、优势互补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做到“主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结合新的形势,近几年来先后举办了新提任领导干部培训班、外贸经济实务培训班、城建拆迁业务培训班和服务业培训班等,对每一批新提任领导干部我们都安排一定的时间到社区走访困难群众,体验社区工作环境和具体事务,为走上领导岗位后的科学决策增加了感性认识。另外,我们还根据五年把在职干部轮训一遍的要求,每年安排10-12个主体班次,在培训的内容、形式、模式上采取了灵活自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既有“请进来”授课,又“走出去”办班,参加人员达400余人次,使干部培训真正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作实际需要和干部自身需要,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创新手段,完善工作机制。在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我们继承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群众工作的新鲜经验,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逐步建立了一套针对性、群众性较强的群众工作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干部驻村(社区)蹲点、便民联系卡、“结对帮扶”、群众评议干部等制度,并探索建立了“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利用远程教育以及上党课的形式,把有关政策和政府的主张原原本本地传达给群众,并通过干部的途径把基层群众的呼声、意见不折不扣地反映到领导机关,为领导决策做好参谋。同时,我们还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制度化,把“访贫问苦”、“关注弱势”等活动转化为制度性的规定,使扶助弱势群众的工作经常化、规范化,使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有效保障。二、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尽管我们在培养和提高干部群众工作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形势下群众工作呈现出诸多新特点,面临许多新挑战。主要表现在:
群众工作呈现出新特点。一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引起农民失地问题凸现,农村出现大量富余劳动力,由此引发的就业问题成为一大社会矛盾,为剩余劳动力解决再就业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二是在改革过程中一部分人的眼前利益和既得利益有所牺牲,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复杂,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酿成重大社会问题。三是经济利益矛盾和某些政治、文化、思想观念及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增加了群众工作的复杂性,单一的群众工作手段往往很难奏效,加之信息传播开放性和社会流动性的发展,使得某些潜在矛盾转化为显性矛盾具有突发性,如处置不及时,往往小事变大事,造成被动局面和不良后果。
群众工作遇到了新挑战。一是思维方式不适应,有的干部动辄就把一些来访群众指责为“刁民”,把一些群众的合理诉求斥为“无理”,摆不正“主人”与“公仆”的位置;有的干部不愿接触矛盾,不会化解矛盾。二是工作方式不适应,有的同志在群众工作中“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在各种矛盾和群众诉求面前感到束手无策;还有的同志习惯于“三句好话,顶不过一马棒”,奉行的是“通不通,三分钟,还不通,龙卷风”,往往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个别问题社会化。三是活动方式不适应,有的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淡薄,常常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习惯于一言九鼎、一呼百应,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问题比较普遍。群众工作面对着新“对象”。一是“新”群众不断涌现。我区的改革开放也进行了20多年,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社会变迁的剧烈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形势下,旧有的社会结构迅速分化、重组,新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在改革中出现了新行业、新组织和新的社会阶层,这就使得群众工作对象不断扩展。二是“旧”群众发生分化。改革不可避免地触动了部分人的利益,改变着他们的生存态势。当前,我区出现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南北差距”等问题改变着一些人的境况;“三农问题”、就业问题、城市化等问题成为群众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三是“笨”群众挑战“领路人”。随着民主意识的逐步觉醒和群众“自我解放”意识的提高,广大群众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多种形式的“历练”也逐步“聪明”起来。他们理性思维活跃、自组织能力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法制观念、平等观念、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势下,党的干部能否有足够的资格继续充当“领路人”角色呢?
三、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对策和思考
1、搞好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群众意识。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端正认识,要把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统一到树立牢固的群众观上来,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真正和群众心连心,同甘苦、共命运。大到生产就业、小到柴米油盐,都要时刻挂在心上,想方设法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干群之间的互信至关重要,群众在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宋鱼水同志说得好:“鲜花和掌声固然是一种激励,但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信任。胜败是法律的尺度,而信任是无言的丰碑。”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是靠权力,而是要靠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同时,要时刻关注群众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群众要通过不同途径、方式进行政策、法纪、义务权利、自主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党的政策,形成群众工作的合力。
2、拓宽民主渠道,鼓励支持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只有民主渠道畅通了,群众实际参与了公共事务,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民主、参与需求。一要积极畅通民意渠道,让群众有说话的地方,要通过设置爱心热线、区长电话、区长信箱等互动平台,集中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解决反映的问题,对于不能采纳的建议、意见要予以解释;二是扩大知情范围,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张贴公告等途径,扩大群众对国家政策、政府决策的知晓面,切实维护群众的平等知情权;三是拓宽群众参与的领域,一切可由社会和群众参与的事务,要在一定的法律规范引导下,尽可能交给社会和发动群众参与;四是做好群众的发动引导工作,对于群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如一些群众自发组织的行业协会、群众协会等,不能任期自生自灭,而要做好正确引导工作。这既有利于党和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满足群众的参与意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
3、提高干部素质,建立健全有利于群众工作的相关制度。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在领导干部自身实际情况,要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牢固的群众观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改进工作作风,把为为人民谋福利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重点要组织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学习和实践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方法,要求他们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解社情民意的能力、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能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动员群众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下派基层任职、参加重点工作协调组、担任基层工作指导员、基层蹲点等方法,为各级干部创造了解社情民意、提高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能力的有利条件,在实践中打牢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要探索建立党政机关新录用公务员轮流下企业、农村和其他基层单位体验生活、开展工作的制度,构建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一整套制度体系。落实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完善群众对领导干部及权力机关工作绩效的评议制度,试行弹劾和罢免制度,建立健全人民授予权力、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的制度,只有这样,各级领导干部才会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去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被动行为才能变为主动行为。
4、夯实基层组织,强化做群众工作职能。居民社区、村级组织承接了党和政府的大量事务性、社会性的工作,但其掌握和可支配的工作资源有限,工作手段和工作力量不足。要注重发挥党组织自身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开展党内党外服务。广泛开展党内互助活动、群众志愿活动、组织共建活动。基层党组织要以广泛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开放式的社会活动,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职能,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亲和力、凝聚力、公信力。要通过经常性的社会活动,建立起党组织自己的活动阵地,找到适合自己组织特点的活动形式。当前特别要将党的群众工作覆盖到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流动人口等困难群体,妥善地处理好由困难群体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要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和调动资源,激活政治资源,挖掘市场资源,用好社会资源,构建党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开展群众工作的新的支撑体系。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问题研究
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的执政之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并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高度,对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在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面对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并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我们之所以选择《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问题研究》这一课题,主要考虑到北仑有丰富的本课题研究资源。其一,北仑区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发展的典型区域,建区便是改革开放中开发区建设的产物,目前区域内有四个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开放的潮汛首先在这里涌起,201*年北仑区的GDP达到了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800元和6900元,实现财政收入42.1亿元。其二,北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历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调整的剧烈阵痛,干部做群众工作中遇到了以前从未碰到过复杂多变的多种利害关系和社会心态,相互交织后形成的尖锐棘手的社会矛盾,在我国沿海地区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三,北仑区经济社会已进入到城市化中期,广大干部有大量的做群众工作的机会,实践锻炼较多,做群众工作的基础比较扎实,积累了一些在复杂环境下做群众工作的成功经验。其四,今后一段时期,北仑区将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激烈的社会结构调整仍然会持续较长时间,做群众工作将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我们必须作些前瞻性研究,指导基层领导干部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探索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问题是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长远的现实意义,开展这样的课题研究有重要的价值。为此,我们本着运用基础理论指导,通过现实素材分析、寻找和发现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手段这一目的,成立了课题组,深入地开展了调查研究。一、当前干部做群众工作将持续面临的五大矛盾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在201*年7月11日《北京日报》撰文认为,近几年我们在解决社会矛盾,治理社会问题方面,已经投入了很多的力量,也解决了一部分社会问题。但从全国总体形势看,社会矛盾还是很突出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结构不尽合理,从总体上看,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基本上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自发地逐步形成的。我们在社会体制的改革方面,社会政策创新调控方面没有象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经济政策调控那样投入,所以现在形成的新的社会结构,还是不太合理、不太理想。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当前干部做群众工作将持续面临一些复杂情况,主要有五大矛盾。
(一)公共利益调整不均衡与群众利益需求个性化引起的矛盾。在集体经济占有优势地位的农村,有着较为丰富的公共资源,如土地、山林、集体资产积累等,医疗、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机会资源也形成了习惯性分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利益结构不断被调整,在这些公共利益的重新洗牌中,难以达到被公认的绝对均衡状态,甚至相对均衡都做不到。受益群众出现多极分化,不同群众都有不平衡的心理诱因。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和追求个人、单位、部门利益最大化的趋向十分明显。群众的自我利益需求日益个性化,并且其实现途径要借助于多种社会力量,有时甚至是非正常手段,如采取集体上访等形式。个性化的利益需求使政府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结合点。这些矛盾的化解都处在高难度、难以平衡的状态。
(二)社会管理体系创新不力与群众价值取向多维引起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管理体系在农村基层的触角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其架构体系几乎没有创新点,而能够对国家管理体系产生补充和稳定作用的社会管理体系萌生的力量非常单薄,成长极其缓慢,至今仍比较弱小,有的领域甚至还是空白,即便是行业协会这类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组织发展也不快。而社会的变革,群众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则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财富占据绝对优势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立面,自由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因素影响较为深刻,群众更多地关注眼前的直接利益,缺乏对整体的长远的利益的认同感。上述两方面的逆向情况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起到社会稳定器作用、产生社会向心力的社会管理体系和群众价值取向基础已经比较脆弱。个别地方出现了村级党组织管理能力下降,管理手段匮乏,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甚至还出现了农村基层领导没人当,不想当,不敢当的尴尬局面。
(三)政策制度频繁调整与群众应对生存风险能力欠强引起的矛盾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感到涉及基层的各项政策调整周期过短,而且调整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一部分群体的切身利益,给群众造成一种政府说话不算话的感觉,降低了政府的诚信度和权威性。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经常会碰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执行单位灵活处理,于是就出现了随机性问题,会有部分群众不认可。此外,基层政府还要面临处置不可预见的包括突发性疾病流行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压力,如201*年非典型性肺炎的突然爆发,政府虽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减少各种损失,但还是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难以估计的影响。还有今年的几次台风灾害,等等。群众在遇到突如其来的生存环境的变化忠表现出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生存风险的能力,普遍存在着恐慌和侥幸心理,只是被动的加以应对,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这类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破坏范围和程度,这些事件产生的不利影响,也进一步加大了政府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把握难度。(四)一些干部责任心不强与群众对政府过度依赖引起的矛盾现实工作中,一部分干部存在着群众意识淡薄,群众观念弱化,缺乏体恤民情的情感基础,在做群众工作时常常自以为是,作风不深入,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充分,作决策时习惯于下命令发指示,从来不认真倾听一下群众的声音,给群众造成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拉大了与群众的距离。还有些干部精神状态低迷,工作效率低下,群众办事过程中“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依旧存在,对待工作只求形式不求实绩,只求虚名不求口碑,往往只是追求短期利益,而置群众的根本利益、基本需求于不顾,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而群众对建立一个高效、公正的政府,树立公正、廉洁、高效的领导干部形象的愿望却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对政府的过度依赖缺乏对自己角色的准确定位,不管是公众还是个人的,有问题产生都责怪政府,享受权利越位,承担义务缺位,有事没事找政府,有理没理找政府,严重威胁着干部群众相互理解包容的法理基础,导致了干群情感淡化。(五)部分干部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对等引起的矛盾目前的干部队伍,本身起点相对比较高,而且新录用的工作人员大都是科班出身,再加上这几年培训力度的加大,在知识层次方面提升比较快,而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做群众工作能力则需要有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一些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认知上都没有问题,但总感到不能学以致用,甚至还出现了“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现象。特别是在形势发生变化,群众工作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则表现出缺少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缺少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面对群众,往往照本宣科,或三缄其口,在处理群众因比较利益发生变化而导致的上访工作中,虽然诱发群众上访的政策差异客观存在,群众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政府制订的政策也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往往是群众的“合理要求”和政府的“合法政策”之间这些发生激烈碰撞,在这类事件的处理上,基层领导干部往往陷于两难境地,很难有所作为。面对上级,缺少讲真话讲实话的勇气,不敢把真实情况向上级汇报,有些基层领导干部确实叶缺乏向上沟通的能力水平,做参谋做不到点子上。二、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以下几种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是要具备在群众中树立自身威信的能力。影响力是一个领导干部个人魅力的集中体现。一个领导干部自身素质高,形象好,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能够带领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在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做好群众工作,缓和干群矛盾,要求领导干部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个人魅力,在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威信。首先各级领导者应该将传统观念来一个彻底转变,及早在思想、人格、品德修养方面,补充、积累、更新知识方面,增长才干、提高技能、积累经验、创造业绩方面,努力学习,狠下功夫,多行修炼,不断增强个人魅力,适应新时代群众工作的要求。其次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感召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第三,要不断加强自我改造,要切实维护团结,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既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又广泛集中群众智慧,形成精诚团结、合力干事的工作氛围。
二是要具备在学习中掌握实际工作方法的能力。会不会为群众办事、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法。长期以来,基层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基本上是通过干部自身进行摸索和领悟,缺乏对他们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许多年轻干部更是缺少实际工作的经验,再加上面对改革中出现的新局面、新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对以往所掌握的知识及时进行更新,往往导致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出现措施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因此,必须要进行“系统而不是零碎地、实际而不是空洞地”学习,努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要结合实际工作,来研究新形势下,特别是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生活民主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习中不断的总结和思考,通过学习,不仅要对先进积累加以吸收,还要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新工作中去,逐渐掌握提高做群众工作的工作艺术和技巧。
三是要具备对事物的预见判断能力。如何科学地对事情发展的趋势和变化进行的预测与判断,及时把握发展的方向,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做到处理问题时有条不紊是做群众工作的难点。有不少领导干部往往觉察不到事情的进展方向,缺乏对将要出现的情况的正确认识,也没有及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结果导致矛盾的更加激化。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提高审时度势的能力,必须全盘在胸,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形势,科学地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善于在普遍联系中总揽形势发展的大局,从政治上、战略上认识和思考重大问题,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纷繁变幻的现象中看透本质。最后要学会果断决策,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存在矛盾的有效方法和措施,要强调方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保证矛盾的及时化解。
四是要具备对上对下的沟通能力。目前的基层党组织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既要直接面对群众,又承担着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制的政策的任务。如何在工作中贯彻落实上级的相关政策,又要在实际工作中保证群众的利益不受到损失,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要具备一个上下沟通的能力。“对下”要畅通民意渠道,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评议、听证会等制度化方式,保证群众有说话的地方。将合理的意见集中,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在对上沟通问题,基层领导干部要具备一定的胆略和勇气,同时也要掌握做参谋、提建议的技巧、方法。将基层的情况、群众的想法及时向上级反映,为领导做好参谋,使上级在制订政策时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一定要防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现象的出现,不然会导致党的各项政策“热在上面,冷在下面”,群众不理解、不拥护、不支持,会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五是具备随机应变的决策决断能力。改革开放越深入,各种社会矛盾就越处于易发、多发、高发的态势。这些矛盾产生的背景、激烈程度各不相同,若用老观念、老方法来做群众工作,只凭老经验处理新问题,往往事倍功半,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反而会更加复杂化和扩大化。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学会随机应变,要根据矛盾的特殊性,结合实际,灵活处理。首先要具备一定工作胆魄,特别是在处理突发性事件中,要沉得住气,保持清醒的头脑,方法运用要得当,处置要得体;其次要运用一定工作策略,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开动脑子,真心实意与群众做朋友,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最后要掌握一定工作方法,特别是涉及到土地安置、征地拆迁和环境保护等目前的热点、难点问题时,不能简单的靠硬性规定来执行,通过宣传、教育群众善于摆事实、讲道理,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使群众听得明白、听得进去,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六是具备依法行政规范工作的能力。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依法行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首先要知法,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素养。其次要学会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的观念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先对照有关法律规定。决策和重大决定都要尽量事先进行合法性论证,防止出现与法律不一致的内容,真正做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政府管理中的问题和矛盾。最后要转变依法行政的观念,不仅要在经济工作中依法办事,还要坚持运用法律的手段,管理各项社会事务,把依法行政的重心转向人民权利的保障及正义的实现上来。
三、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对策和措施
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不仅需要我们继承原有的成功经验,也需要我们直面新问题,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在实践中掌握新的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基于此,我们提出从工作机制和思想上、方式方法上,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一)从体制、机制层面间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看,它是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基本保证,可想而知,面对一个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和机智极不健全的管理状态,即使干部有较强的做群众工作能力也难以全部发挥。因此探讨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问题,应该把它放到体制、机制这个大的系统里。我们认为健全体制、机制功能,能够间接地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1、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在群众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做群众工作的第一线,许多问题和矛盾具体而不可回避。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十分重要。目前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承担的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在改革创新中大大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提高影响力,真正发挥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要在城市化进程中,科学合理设置村、居党组织,在村委会向居委会过渡过程中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适度扩大行政村规模。其次要选拔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基层组织的带头人,为基层组织注入新的活力。第三,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基层组织管理制度和上级支持基层工作制度体系,如完善村、居干部管理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等,上级可以建立基层工作组制度、农村工作指导员等制度,尝试基层干部“上挂”和机关干部“下挂”的方式,创造做基层群众工作的机会,锻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最后要获取基层群众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支持,要加大群众对基层组织工作的知情权,在群众中建立起一种归属感,保证群众工作顺利开展,落到实处。2、提升社会组织在群众工作的补充作用
利用党的外围组织,发挥党的核心作用,是我们党的建设在革命时期的传统经验。党的十五大以来,各种社会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首先要加强对群众性社会组织的领导,将单位党组织工作寓于社团活动之中,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拓展社会组织发展需要的空间,提供社会组织生存的制度保证,不断引领社会组织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壮大。其次要对各类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和支持,通过制订和贯彻积极有效的政策,进一步凝聚和控制各个分散的社会个体,聚合各个社会分散个体的效能,实现国家统治秩序的稳定,壮大国家的统治力量。第三,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等手段,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群众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3、增强法律法规及管理条规在群众工作中的刚性作用
要保证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行为“过硬”,关键是严格各项法律法规,在工作中把握好“合法”原则。也就是说,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要严格依据法律,都要用法律这根“准绳”来衡量一下。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法,虑必及法,言必合法、行必守法,增强依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处理各项事务过程中时,要把握好严要有据、宽要有边、硬要有度,软要有界,既不能不作为,又不能乱作为,要把过去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命令式”的习惯转变过来,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样,在法律条规的共同约束下,要求群众的各项行为也要守法,以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保障大部分群众的合法利益,一旦出现部分过激群众乘机捣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现象,必须通过法律的手段和程序予以严肃处理,以此提高群众的守法意识,
4、发挥干部考核机制在群众工作中的鞭策作用
做好群众工作归根到底需要一批能做、会做的领导干部。关键是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大规模提升干部考核的质量和水平,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队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年度考评与换届考评相结合,根据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按照统一标准,通过述职、群众评议、领导评估、座谈考察、讨论决定的程序,对领导干部一年来的表现作一个科学的评价。另外一方面,要完善惩戒机制。通过考核,对那些考核成绩优秀、工作成绩明显的领导干部要予以鼓励和嘉奖,对考核成绩差、群众信任度低、工作实绩不明显的领导干部采取降职、诫勉等措施。既激发了领导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热情,又让领导干部形成了一种危机感,让过去那些不求成绩、但求无过,上班混日子的干部产生了强大的压力。
(二)从个体层面直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最终执行者是领导干部个人,在看到客观条件制约的同时,更主要的还在看领导干部主观上有没有对目前做群众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个清醒的认识,有没有掌握作群众工作的本领。在新形势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六个途径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1、从思维和潜意识角度,引导领导干部思想的关注点。思想意识对人的言行有着明确的指向作用。从这一点出发,建立干部增强群众观念和恤民观念的引导机制。利用强大的宣传优势,使执政为民的理念进入领导干部思维的深水区,达到条件反射效果;利用强大的组织力量,使领导干部与群众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与体验的机会,在亲身经历中增进关爱群众的情份,自觉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通过多种手段的引导,用真心真诚、感情热情来感召群众,吸引群众,凝聚群众,坚持用政策解疑心、用保障稳人心、用解困感人心、用真情换真心,多办人民群众想办、愿办、盼办而又自身无法办到的事情。2、从言行和举止角度,引导领导干部工作的落脚点。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主要体现在言行和举止上,从这一点出发,建立要求干部工作的服务为落脚点的导向机智。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逐步淡化官本位意识,扭转实际存在的“主”、“仆”颠倒的现实社会状态,在长远政策,制度的制订上要有使干部成为真正“公仆”的导向力量,建立检验领导干部言行结果的信息反馈和考核机制,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指导。出台干部年度考核制度,使干部每年的工作落脚点都能放在如何对群众服务得更好上面。通过这样的指挥棒,使干部的工作作风,态度不断朝群众高兴、满意的方向转变,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与理解,从而形成自动密切的干群关系。3、从方法和节奏角度,引导领导干部定局的抓点。做群众工作中,领导干部的思维习惯、工作方式方法、节奏效率有时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习惯了“压”和“拖”两个字,最终却把矛盾激化或导致矛盾潜优。从这一点来看,不管哪一类个性的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都应该把握“快、缓、动、静”四个字,这四个字就是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定局的抓点。“快”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碰到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及发展中时效规定非常明显的问题,解决要快,在碰到复杂矛盾化解时机成熟时,处置要快。“缓”就是要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掌握时机,在有些问题处理上,不能心急,要放一放、缓一缓,有些是在发展的动态过程中解决,急于求成反而成不了。“动”主要是通过言行举止树立威严,特别是应该理直气壮的时候,群众的认知水平达不到的时候,通过干部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或表达当前工作就应该这么做,不应该因受到干扰阻力而停顿下来。“静”主要是要有耐心听取群众的心声,充分保证群众表达想法渠道的畅通。不能用老的“通不通三分钟”的办法,还有在群众有过激言行时,基层领导干部这个时候要冷静,沉得住气,控制得住局面。
4、从能力和经验角度,引导领导干部磨练的着力点。要强化环境教育,坚持在实践中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到基层挂职、上下级之间双向挂职等制度,坚持通过参与大工程开发建设,组建各个基层工作组,解决弱势群体实际困难等途径培养锻炼领导干部。通过建立和完善信访“督察专员”制度,让领导干部到最贴近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的地方接受锻炼,提高他们的聆听能力、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那些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放手把他们放到重要岗位、艰苦岗位、关键岗位接受时间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水平。对新录用的年轻干部要首先到基层进行工作,他们有一个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过程。
5、从交流和沟通的角度,引导领导干部角色转换的切入点。做群众工作中,干部要充分运用交流与沟通的技巧,做到角色经常切换。首先是要掌握丰富的群众语言,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表述政策规定,与群众交换意见。其次要善于揣摩群众的心理状态,善于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阶层、群体的心态。第三,善于向上沟通,有向上反映基层真实情况的勇气,熟练运用向上汇报问题,提参谋建议的技巧、艺术,有效争取上级的支持。第四,要完善自我,增加人格魅力,使干部能走进群众的心里。通过个人的影响力来引导和动员群众,使群众能心悦诚服地服从你的指挥,真正地拥护你。
基层领导干部作群众工作能力的提高既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又决定于自身主观的努力,非领导干部个体所完全能为,也非领导干部所不能为,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人才造就工程,需要组织上为他们配置相对丰富的机会资源,也需要组织上给予他们适度的任职压力,从而使主客观因素都能调集到有利于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提高的方向,成就基层领导干部,也成就我们的事业。提高领导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变化的新特点,着力提高应急决策和危机处理能力,提高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能否克服困难、有效化解复杂矛盾和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考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不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有效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复杂问题具有特殊性和敏感性,也往往具有政治性和政策性。解决复杂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领导干部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复杂问题,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本领,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经得住各种考验。要提高政策运用能力,加强政策学习和研究,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央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方针政策,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增强依法执政能力,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处理民族宗教问题,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把掌握政策和运用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紧密结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努力发扬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实现共同繁荣进步。二、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必须增强责任意识
开展工作,重在落实。认真履行职责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干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复杂问题往往积累时间长,有一些深层次原因,解决起来比较棘手,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全力以赴、高度负责。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坚决克服得过且过、避重就轻,敷衍塞责,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现象。要强化履职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敢于直面困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做到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积极主动,扎扎实实地推动工作。坚决克服瞻前顾后、怕担风险、见事迟缓、反应迟钝的现象。要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善于抓重点,善于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克服说得多、做得少,对群众的疾苦和要求漠不关心的现象。要强化领导责任,尤其是一把手要切实负起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责任,集中精力抓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带头履职、带头抓落实、带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处置一些群体性事件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全面掌握了解问题和矛盾的基本情况,及时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参与人数多、对抗性强、发展趋势复杂的特点和性质,认真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强化矛盾排查和调处措施,努力把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化解在基层,防止一些本来简单的问题不断积累变得复杂。对群众反映合理合法、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抓紧解决;对不合理或政策不允许的问题,要讲明政策,疏导群众;对政策不明确的问题,要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及时答复群众;对个别有意破坏社会稳定的人要予以揭露,依法处理。
三、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必须善于统筹兼顾、总揽全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复杂问题的形成原因纵横交错,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领导干部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必须增强统筹兼顾、总揽全局的能力,既要学会“弹钢琴”,也要善于“牵牛鼻子”。要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以想大事、谋大事、抓大事为己任,善于以广阔的视野来洞察全局、谋划全局、配合全局,从全局的高度去观察和处理问题。要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和科学分析判断能力,透过复杂问题的现象看本质,科学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做到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及时发现和掌握复杂问题的变化规律,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复杂问题的“点与面”、“表与里”、“虚与实”,既要抓住当前的问题,也要考虑长远的利益,使决策具有前瞻性、长远性、可持续性;既要看到问题的实质和当前现象,也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系统、整体、全面地认识和分析问题,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复杂性、特殊性,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要学会两点论和重点论,善于抓根本、抓关键,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注意事物之间的关联,灵活运用政策和策略,处理好主与次、重与轻、急与缓、难与易等诸方面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
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必须善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群体和阶层往往从各自的利益要求出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使各种矛盾和问题也趋于复杂化。如何协调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的利益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重大考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紧紧抓住利益调节这个关键,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抓住一个时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尤其要重点解决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以及涉法涉诉上访等突出问题,坚决防止各类矛盾叠加、激化升级。要积极适应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高度重视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夯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根基。要不断促进管理创新,加强对新行业、新领域的管理,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的水平,消除隐患。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正确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和处理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要增强危机处理能力和局面控制能力,善于应急管理,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善于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加强舆论引导。
五、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必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影响群众思想和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多样,诸如上学、物价、医疗、社保等民生问题不断涌现,并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趋势。越是矛盾突出,越是问题复杂,越要关心关注民生问题,越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在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复杂问题时,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要增强群众观念,深入到群众中去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亲眼看看群众的衣、食、住、行,深入体察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克服诸如交通方便了,离群众反而远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交流反而少了;干部文化水平整体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反而降低了;干部面对电脑多了,但与群众直接接触少了等不良现象。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看病、上学、就业等问题放在工作首位,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熟悉社会、了解实情、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提高本领。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矛盾集中的地方,领导干部越是要经常到那里去,帮助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使自己在攻坚克难、应对复杂局面中锻炼成长。特别是在应对和处理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重大安全事故中,必须坚持靠前指挥,临危不乱,积极协调各方,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化解危机,解决问题,全力以赴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必须勇于开拓创新
解决复杂问题,特别是解决推进改革发展中的一些复杂问题,不能只靠老经验、老办法、老套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见微知著、动态思考,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认识、分析和把握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当前,有的地方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求稳怕乱、按部就班、守摊保本的思想还有市场;有的领导干部锐意改革、敢于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强;有的领导干部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还不足,导致一些本来简单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恶化”,严重阻碍了发展。作为欠发达的西部省区,加快发展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开拓创新的本领,善于解决发展中的复杂问题,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要坚持解放思想,树立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理念,增强创新的气魄和胆识,增强敢闯敢冒的精神,勇于超越经验和自我,破除思想禁锢。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善于站得高看得远,总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又善于钻研具体的工作方法,掌握行之有效的工作技巧。要增强决策能力,善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树立三种意识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如何引导广大群众以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事业,是对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基层班子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更高要求。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基层班子要切实树立三种意识,充分认识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心齐、气顺、人和的良好社会环境。一、树立民本意识,充分认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
密切联系群众,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是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基层领导班子协调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通过加快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更要通过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时时刻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群众支撑。二、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当前,广大基层干部政治思想素质是过得硬的,但也确实还有一些基层干部自身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敏锐力不够强。因此,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基层班子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本着对党、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克服基层干部自身存在问题、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带领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把广大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
首先,要发扬勤学精神。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做好一切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基层干部要把学习新知识、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摆在首位,切实提高综合素质,提高自身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其次,要克服畏难情绪。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碰硬意识,真正做到尽其责、竭其力。对群众工作中碰到的困难要敢于负起责任,积极面对,多想办法,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起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的良好形象,团结和带领群众同心协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再次,要发挥模范作用。基层干部要时时处处走在时代的前列,站在群众的前面,要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用模范行动感染群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三、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建设和谐社会,不仅与政治、经济、文化有关,更离不开基层领导班子通过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化解不和谐因素。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方式,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做好求和谐、求稳定工作,在发展中求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
一要克服“只唯上,不唯下”的工作方法,让眼睛看着群众。要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第一需求,真正做到眼睛向下,从群众身上洞悉基层的情况,从群众身上看到我们工作的长短得失,以一双慧眼识出“庐山”真面目,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二要克服“只听好话,不听刺耳话”的陋习,让耳朵多听群众。要学会倾听,善于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基层干部要具备“耳听八方”的能力,经常深入基层,拉长耳朵,多了解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群众的意见和愿望,虚心倾听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建议。三要以“引导”代替“教导”,让嘴巴说服群众。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改变居高临下、生硬简单的行政命令和枯燥的灌输说教,以“引导”代替“教导”。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的陶冶和先进人物事迹的感化,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形势,增强信心,以理服人,增强群众工作的说服力。四要多办好事实事,让措施惠及群众。群众工作不仅是语言上的说教、宣传、疏导,更重要还在于行动上的实做。基层领导班子要善于抓住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办为民利民的好事实事,把每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使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最直接的一些重大问题逐步得以解决。
多以“面对面”的方式做群众工作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完成“十二五”时期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如何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课题。现在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有的领导干部通过网络联系群众、了解民情多了,而深入基层蹲点跑面、与群众面对面做工作却少了,以至于有人说:在虚拟世界里群众与党员干部是“近”了,在现实生活中感情距离却远了。毋庸讳言,网络的出现是人类通讯方式的重大革命。人们通过键盘与鼠标,可以广泛、方便、即时地交流信息和思想。当前,网络技术广泛地运用于政务领域,对于各级党委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扩大民主决策的范围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无论多么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都不能替代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以“面对面”而不仅是“键对键”的方式做群众工作,优势与好处很多。举其大端,至少有这样三条:
一是有利于增强工作亲和力。深入群众之中开展工作,像亲人、朋友那样与群众谈思想、谈感情,能使沟通交流更加充分,进一步增加彼此的了解;即使有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也能在充分的沟通交流中实现求同存异。这种工作方式可以使群众工作更具有亲和力,大大增强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亲切感、信任感。
二是有利于提高工作实效。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可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了解更真实、更丰富的社会现实,有助于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同时,面对面与群众打交道,有利于换位思考,从群众的立场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有利于提高工作能力。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要求我们熟悉国情、社情、民情,充分尊重、理解群众,学会运用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引导教育群众,并根据工作对象的需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促进问题和矛盾的有效解决。这种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功,是仅仅通过在办公室中操作鼠标和键盘难以学到的,只有在面对实情、处理实事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当然,强调“面对面”的重要性,绝不是否定“键对键”的作用。但“键对键”的沟通毕竟有距离,不可能取代“面对面”的沟通。因此,党员干部在充分运用好网络这一媒介的同时,千万不能丢了“面对面”做群众工作的好传统、好经验,而应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不断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反映着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
领导干部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问题比较多,因此,领导干部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像湖南省隆回这样一个拥有113万人口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教育大县、国家级贫困县,从做好群众工作中提升了执政力,促进了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截至11月底,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96亿元,同比增长10.9%;财政收入21337万元,同比增长8.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57亿元,同比增长44%。
群众工作是执政之基。一是深入调研了解群众。今年,隆回县五
大家主要领导及11位常委和60余名县级领导,针对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带着“作业”下乡调研,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30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150余起,把一些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融洽了干群关系。二是调整产业致富群众。隆回实施了“南烟北花、南合北茄、南柏北杉、南辣北萝、南果北药”工程,造就了一批名牌产品。滩头年画、香粉纸、色纸被誉为“三绝”,辣椒、生姜、大蒜称为“三辣”,腰带柿、猕猴桃、金银花享誉国内。仅金银花一项年产值过3亿元,10万农民闻着花香奔富路。三是接受监督服务群众。加强公务接待费、交通费、购置费、会议费、培训考察费的管理,实行现金消费,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今年增收节支700余万元,把更多的资金投向民生工程。
群众工作是民生之本。一是破解群众入保难。今年,隆回县为城
镇低保发现放资金1900万元,保障城镇低保对象10800人,为农村低保发现放资金1100万元,农村低保对象20850人;发放优抚资金1200万元,发放救灾及慈善募捐资金800余万元;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262户,补贴金额880520元,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补贴46户,补贴金额625718元,惠及住房困难的城镇低收入居民3823人。二是破解群众就医难。隆回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90.66万人,受益农民累计达43.3万人次,受惠金额达到1.7亿元。201*年至201*年,参合农民住院率从1.87%提高到5%,平均住院补偿率从17.34%提高到40.57%,人平住院补助金额从698元增加到1234元。三是破解群众上学难。全县改造中小学危房4万平方米,建设寄宿制学校17所。并加大投入,加快学校配套设施建设,所有高中和26个乡镇所在地的初中、中心小学,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全县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100%和99%。四是破解群众出行难。自201*年以来,隆回县投入公路建设资金达6.9亿元,新建水泥路面里程2120公里。全县26个乡镇和827个行政村通了水泥路,水泥路通达村高达84.6%,80万人告别行路难,形成了各地直达县城“两小时经济圈”。
群众工作是维稳之举。一是矛盾中敢亮身份。作为领导干部就是在
矛盾中敢于亮身份,敢于担当。今年7月,溆浦县一支5百余人的移民上访队伍途经该县司门前镇五通村时,上访者与截访者发生冲突,情况十分危急。隆回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上访群众中做解释工作,敢于表明身份,使上访群众情绪得到稳定,群体事件得到平息。今年全县领导干部在矛盾中敢亮身份,化解各类纠纷矛盾231起。二是困难面前敢带头。在今年初的冰灾中,领导干部带头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帮助群众生产自救,给予了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全县20.22万亩农作物通过抢播抢种、灾后管理、品种品改得到恢复;因灾损毁的电力、交通、供水、水利、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得到及时恢复,领导干部带头捐款,为灾民募捐赈灾款127.5万元。三是为民谋利敢作为。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隆回县领导干部敢啃“硬骨头”,敢打“攻坚战”,敢治“疑难杂症”。为彻底解决原烟厂问题,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省政府进行政策咨询和汇报;为解决九龙学校征地问题,80名领导干部上百次召集部分征地农民召开座谈会。今年,全县领导干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243个,解决信访突出问题85起,息访103起。
群众工作是作风之源。一是“五商四民”提升作风。隆回在全县范
围内开展“优商、惠商、亲商、安商、扶商”和“爱民、为民、利民、便民”“五商四民”活动。今年,全县共为群众办理各项证照326346件,领导干部职工自觉义务双休日为群众加班达200余日。二是在解决突出问题中改进作风。隆回县在电力秩序整顿活动中,2名县委常委、5名县级干部始终站在整顿工作的最前线,始终站在矛盾的最前沿,解决了50多年的遗留问题,清缴拖欠电费500多万元;全县领导干部今年解决重大突出问题10余件,确保了建国60周年国庆期间无上访事件。三是“回音壁”里转变作风。隆回县建立了信访“回音壁”,要求领导干部对每件群众投诉有“回音”,并建立了限时承诺、领导问责、效果公示、办结销号四项制度。今年,隆回各级领导干部受理的157起投诉,件件有回音,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群众工作是形象之星。一是树立可亲形象。今年来,所有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负责人纷纷深入各自联系包干的企业及企业周边的村组、社区,以走访调研、现场办公等方式,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00余起,化解矛盾纠纷64起。二是树立可敬形象。全县100余名正科级单位一把手与企业和工程项目建立了帮扶结对对象。全县成立“支、帮、促”工作组128个,共派出队员756人,共为企业协调解决生产要素问题320多起。三是树立可信形象。今年,隆回县开展了6次干部作风巡查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巡查,先后对3人行政乱作为,3人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进行通批评;对3个单位乱收费进行了政纪处理和通报批评,8个单位及主要负责人被县电视台和隆回政务网公开曝光,15个单位及主要负责人被通报批评,26位同志被诫勉谈话,8个单位及主要负责人被取消201*年度评先评优资格。新形势下乡村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放牛的手里有赶牛鞭子,放羊的手里有羊铲,乡村干部干工作手里有什么?新形势下,处于新老交替(新的法律、政策尚未完善,旧的法律、政策已经废止)阶段,乡村干部正确做好群众工作,对于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既要继承以往的成功经验,也必须正视新情况新问题,创新观念,创新方式。
一是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讲求方法。加强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工作,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而造成的。个别干部还存在不会说话,言语失当现象。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缺乏正气。我们要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要通过办实事好事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这是一种最实际、最普遍、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只有群众问题解决了,社会情绪才能理顺了。
二是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转变作风。实行“两免一补”后,收费收税的工作全部取消,干部直接接触群众机会减少,导致部分干部在思想认识上产生误区,认为现在不收钱了,不用做群众工作。还有的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工作方法不适应农村形势。一些干部不善于运用说服、示范、引导、激励的方法组织群众开展工作,还惯用命令、强迫等方法去要求群众,不善于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去宣传教育群众,不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不研究具体情况,不解决具体问题。有的干部对群众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认为做群众工作会得罪人,能推则推,能避则避,不愿做群众工作;少数干部只顾个人利益,开展工作不够大胆,有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习近平同志讲过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这话从工作方法上讲,就是要求我们同群众打成一片,努力提高群众对我们干部的信任度。群众对干部越信任,一些矛盾和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是靠权力,而是要靠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只要我们以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绝大多数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只要工作做到位,一定能金石为开。对于三盲人员(文盲、法盲、土盲即土豹子:指有土气匪气),就不能手软,要严格依法办事了。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去做工作,理解群众、体贴群众,群众才能真心配合政府工作。要建立关心帮扶群众机制,探索关心和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要建立亲民爱民长效机制。
三是要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的自身素质。胡锦涛同志提出,既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又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做到深入群众而不是脱离群众,服务群众而不是与群众争利,宣传群众而不是与群众相对立,团结教育群众而不是无原则地迁就一些落后的思想情绪,特别是要适应群众而不是让群众来适应领导。党的干部要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农民在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的同时,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还应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改进工作作风,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重点组织中青年干部学习和实践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方法,要求他们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解社情民情的能力、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能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动员群众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只有同时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双方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干群关系,并且增强农民对国家各项法律和政策的理解及贯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
领导干部要学会面对群众
现在,形势和任务都比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任务十分繁重,在千方百计推进发展的同时,如何做到既抓好
发展,又促进和谐。我的体会是:领导干部要学会面对群众。一、领导干部要真心面对群众,在“亲”字上下功夫
“亲”就是亲民爱民,是对人民群众真挚、亲切、朴实的情感。共产党人的政治情怀实质就是对人民的感情问题。领导干部只要把勤政为民作为从政的崇高追求,牢固树立亲民爱民的思想,有体察群众疾苦的善意和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诚意,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才能真心面对群众。
1.端正态度,切实解决对群众的感情问题。思维决定行为,价值决定取向。领导干部做到亲民爱民,首先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即对群众的感情问题。对领导干部来说,对群众的感情,是原则问题、立场问题,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的一把标尺。领导干部唯有对群众充满感情,才能真心面对群众,心中装着群众,把群众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情,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才能对群众有所敬畏、有所感恩、有所承诺,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设身处地地想群众所想,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使我们的工作更好、更有力地维护群众的利益。
2.坚定信念,以真诚面对群众。对群众的态度考量干部的政治信念和政治胸怀。信念问题,实质就是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执政为民,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相信和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领导干部的一种政治敏感、政治水平、政治责任、政治胸怀和政治良知。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立场的原则性,对党忠诚,对人民忠城,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在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坚决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能因为职务的升迁变化,就脱离群众,疏远群众。也不能因为群众面前有难题,群众身上有怨气,就回避群众。古人云:“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就是说官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计较得失荣辱,还须负起责任来。前人这一为官从政的理念,仍值得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3.实践宗旨,把对群众的真心真情落到实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对领导干部来说,亲民爱民不应只是口号,而应成为自觉行动。亲民爱民的思想只有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为群众谋取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才能体现领导干部的真心真情,才能体现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自觉坚持以人为本,牢记宗旨,实践宗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准则贯彻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为民办好事实事的工作成效,体现自己的从政理念和人生追求。
二、领导干部要学习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在“会”字上下功夫“会”就是有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经常深入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体察群众的疾苦和冷暖,善于用新的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处理疑难问题、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也只有这样,才算“会”面对群众。
1.群众不高兴,问题很严重。领导干部能否得到群众的支持,对事业成败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让群众不高兴,失去了群众的感情和信赖,就会一事无成。一是切莫背离群众意愿。要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工作的根本依据,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都以群众的意愿为意愿,以群众的实惠为政绩。二是切莫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损害群众利益就是把群众推向对立面,与群众为敌,最终必然损害全局工作。三是切莫以为群众无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特别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社会成员的流动性,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一叶障目”、“此地无银三百两”,靠蒙骗的办法来做群众工作是行不通的。只有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尊重民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找到解决群众利益问题的好办法、好途径。2.争取主动权,关键在平时。当前正是各类矛盾纠纷大量涌现的高发期。在这种情况下,处理群众利益问题,尤其是防范群体性事件,关键在平时工作要扎实,争取主动权。一是坚持群体性事件以止于未发为上。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时刻关注社情民意,掌握各方动态,做好处置预案,重在平时,用在急时,增强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预见性和主动性,防患于未然。二是切实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往往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消除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三是一旦遇到群体性事件,要依靠群众中的骨干。处置群体性事件,与群众打交道,特别是与有不满情绪、有利益要求的群众打交道,争取群众中的骨干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依靠群众中的骨干做群众工作,可以增强工作的说服力和有效性。培养群众中的骨干要重在平时。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和团结能顾全大局、有威信的群众骨干,使他们在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并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
3.抓住要害点,团结大多数。抓主要矛盾,抓人心凝聚,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要学会用辨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和解决群众利益问题,立足多数,重视少数,统筹兼顾,找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关键点和要害点,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问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的突破推动整体工作的发展。要永远站在大多数一边,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注重凝聚人心,善于团结多数,最大限度地争取多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抓住了问题的要害点和关键点,凝聚了人心,团结了多数,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就可以四两拨千斤,收到纲举目张之效。实践证明,领导干部成就一项事业如此,挽救一场危局也如此。
4.正人先正己,学做“主心骨”。一是修身正已,树立形象。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一身正气、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群众就会服气。古人又云:“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本身就是一种人格力量,谁廉政,谁就有主动权、发言权,群众就信服、拥护;领导干部自身不正,形象不好,就不可能团结群众,更不可能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二是站得高,看得远。就是要把全局作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注重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又注重研究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做到把握大势、全局在胸,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三是懂实情,办实事。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一万句好话,不如办一件实事”。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领导干部只有坚持查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高大形象,才能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三、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要勇担责任,在“敢”字上下功夫“敢”就是敢担责任、敢担风险。面对群众是“双刃剑”,搞得好是成功的捷径,搞不好则是失败的绝境。领导干部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明白做人,清白从政,一身正气,勇担责任,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才能让群众相信、放心、满意。也只有这样,才会集聚起直面群众的底气和勇气,真正做到“敢”面对群众。
1.为民谋利是根本前提。对大多数群众来说,领导干部只要不是有意侵害他们的利益,每做一件事,尤其是做那些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把群众放在心上,以群众利益为重,群众就会满意,而只要群众满意,自然就会得到他们的拥护,甚至只要通过做好宣传工作,使他们懂得我们所做的事情的道理,他们哪怕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也会支持我们把事情做好。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直面群众就会受到欢迎。反之,如果领导干部对群众的利益毫不关心,对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头脑里想的只是个人的政绩,只是一些“形象工程”,群众就会反感,甚至会对着干。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直面群众就会受到鄙视。所以说,为民谋利是领导干部能面对、会面对、敢面对群众的一个重要前提。
2.素质和修养是决定因素。领导干部能不能面对群众,敢不敢面对群众,不单纯是一个意识和觉悟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素质和能力的问题。如果领导干部工作能力不强,对形势发展洞察不深不透,工作底气不足,遇事缩头缩脑,优柔寡断,投鼠忌器,肯定就没有勇气去接近群众。尤其在与群众面对面对话、协商处理问题的时候,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动员、运筹协调能力将受到最直接、最充分的考验,如果缺乏驾驭复杂局势、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就会在与群众面对面的现场败下阵来。从这个角度出发,素质和修养是领导干部敢直面群众并有所作为的决定因素,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注重能力锻炼,提高综合素质,以良好的素养和较高的工作水平赢得群众的认可和尊重。
3.敢于担当是关键。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这是领导干部“敢”直面群众的关键。如果领导干部在平时能理直气壮地对群众说“向我看齐”,在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永远出现在矛盾最尖锐、困难最大最多的地方,不推诿、不躲避,义无反顾,迎难而上,解决问题,为民做主,群众就信任。事实证明,领导干部敢不敢面对群众,能不能在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中有所作为,取决于有没有体察群众疾苦的善意和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诚意,更取决于有没有承诺为群众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4.政策水平和工作方法是保证。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决不是单靠权利就可以解决问题,关键是政策运用正确,方式方法得当。政策水平与工作方法相得益彰,这是领导干部“敢”面对群众的重要保证。与过去相比,现在群众的政策观念、维权观念、公平观念和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在这种形势下,领导干部如果政策水平不高,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动辄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往往会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个别问题社会化,引起群众的抵触和反感,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因此,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要在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尤其要学会换位思考,坚持从实际出发,凡事在群众中找方法、找对策,使工作得理、得法、得当,有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
总之,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是篇大文章,是我们的追求所在,应贯穿我们事业的始终。
领导干部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做好了,领导才能有更多精力去搞好经济工作。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关系纵横交错,给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笔者认为,当前的群众工作我们必须注意把握情、理、法三个关节点。
所谓情,就是对人民群众要有感情。我党早就指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根本的政治问题。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只要有了这种感情,才能在群众工作中有一个正确的态度。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蔼可亲的态度,及时解决问题的态度,公平、公正的态度。这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刚上任时说过一句话: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切地体会到10亿农民的疾苦。从总理为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工讨工资,到全部取消农业税。温总理无时不在关心、关注着农民。正体现出了他对农民的真挚的感情。有的领导干部对待群众冷、冲、横、硬,机关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有的领导干部把为人民群众办事看成是找麻烦,把敢于提不同意见的群众看成是“刁民”,有了这样的态度,能把群众工作做好吗?在群众中的威信能够树得起来吗?如果我们每一位领导真正把人民群众看成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深怀爱民之心,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认真地为他们解决困难,那么许多看似难乎其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自然也会日益密切。
所谓理,就是要以理服人,以理相待。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做群众工作不仅要动之以情,更要晓之以理。大道理要讲清楚,小道理要说明白。群众最服的就是理,而不是权;群众最怕的是理,而不是官,这就是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必须明白的“理”。我们办每一件事、做每一项工作,应首先把其中的道理对群众讲清楚、说明白,这样思想就能够形成统一。我们的工作才能顺畅,群众才能满意。我们知道,每年政府和机关门前都会有一些上访现象。有时还会出现群众不太理智的场景,我们不要总责怪群众的做法和行为,群众肯定是真正有了难处。群众可能不懂法,但他们是懂得道理的,此时最忌讳以权压人、瞒不讲理。只要我们为群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群众会体察政府和领导难处的。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做工作不是以理服人,而是强迫命令,硬性推进;对待不同意见不是以理相待,而是强词夺理,压制报复;对待群众的要求和问题,不是晓之以理,而是虚情应付,敷衍了事。久而久之,领导威信降低了,干群关系淡漠了,本来很好解决的事情变得复杂化,本应避免的矛盾又会出现,导致工作难于开展,事业难于推进。这就告诉我们,做好群众工作,不能强迫命令,不能欺上瞒下,而必须以理服人。
所谓法,就是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行政、按章办事,既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又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近两年,国家新颁布了许多法律和法规,特别是依法行政方面的。比如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家〈〈公务员法〉〉等。为依法行政打好了良好的基础。不难看出,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法律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浅薄。在群众工作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权大于法的思想,决策不民主,不依法办事;处理问题不公开、不公正,严重偏离法治化的轨道。结果是:工作做了,事情办了,却留下了许多后患,有的还会激化矛盾,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工作的损失。依法行政不仅体现着领导的水平,更是领导者的责任。如果领导干部既做法律法规的执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基层干部工作能力集训体会文章》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基层干部工作能力集训体会文章: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