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蔬菜生产总结
201*年蔬菜生产总结
宝应县蔬菜经作站
一、蔬菜生产现状
1.蔬菜复种面积有所减少。据最近调查统计,今年全县旱地蔬菜播种面积为16.55万亩,蔬菜总产量为23万吨,总产值1.7亿元。经分析与去年18万亩的播种面积相比,少了1万多亩,这些有一部分是因修道路、建筑厂房等被毁,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产品流通困难和种粮而被改。
2.特色蔬菜明显。经过多年的蔬菜种植,我县蔬菜已形成以安宜北港村的速生菜、安宜东升村的草莓、泾河大同村的西瓜、柳堡王通河的辣椒一村一品的特色蔬菜种植模式。
3.设施栽培趋向滑坡。全县有日光温室3座,少于上年20座,大中棚(钢竹架)5000亩,少于上年7000亩,小弓棚面积5331亩,少了2331亩,主要是工业占用菜地和土地流转的制约,有些菜农的棚架、大膜等保护地设施束之高阁。
二、工作回顾
今年我县旱地蔬菜在播种面积上虽有所下降,但由于今秋适宜的湿光气候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使得全年生产总量接近去年,故形成了今年的丰收年景。但与我们的努力工作也有一定关系,回顾这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搞好技术培训.为了提高蔬菜产品的内在质量,指导广大菜农种好菜。今年,我们举办了由各乡镇农业助理、蔬菜技术员以及蔬菜种植大户参加的技术培训班,围绕西瓜抗病品种技术应用、蔬菜新品种技术应用及推介等有关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重点培训。据统计,全县分四期共有300多人参加了培训。
2.做好试验示范。黑乌菜是我县寒冬时节的一种主要蔬菜,多被人们利用它来做菜、做汤,但多年来由于育种工作跟不上,致使该品种混杂、退化、变异等状况加重,为保护好这一具有宝应传统特色的蔬菜品种,我们今年承租了9亩地对黑乌菜这一传统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从种植农户手中收取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供试样种,分小区进行片选,从苗期就开始去杂,直至收获,经过首轮提纯,大部分小区收获样种种性纯度已达85%。
3.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新技术。好品种、新技术一直以来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的关键。一是引进新品种:西瓜是我县有关乡镇的支柱产业,但由于近几年连作种植的影响,枯萎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为控制或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提高西瓜种植效益和稳定种植面积,我们引进示范了两个抗病品种“抗病京欣和新抗二号”,前者重茬枯萎病率1.5%,后者重茬枯萎病率1.8%,且这两个品种口感好和产量高,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二是推进高效蔬菜种植效益:通过应用大棚西瓜套四季豆(红扁豆)、早春西瓜+小白菜+秋辣椒、早春番茄+伏缺青菜+秋大椒(秋莴苣)等高效反季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而且增加了土地产出率。我们在黄塍示范园区的蔬菜特经(设施栽培)复种指数达到2.8,亩产出达到0.6-0.7万元,亩纯效益也在3000元以上。
4.项目建设循序渐进。①与扬州市帮达蔬菜研究所联合申报的三项工程“主要蔬菜连作障碍防治技术推广应用”已实施完毕。我们把它作为我县主要围绕西瓜的产业特点,解决西瓜的枯萎病危害而影响连作的工作来展开,通过强化培训、砧木嫁接、商品化育苗等一系列工作,已推广抗病品种近1万亩,嫁接育苗近0.3万亩,较好的完成了项目的实施内容。②与泾河镇政府申报的钢架棚式西瓜高效复种技术应用,计划建设500亩的高效蔬菜(设施栽培),其中黄塍新丰村建设150亩,合同分配资金近5万元。三、存在的问题
发展蔬菜产业是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县发展蔬菜产业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上热下冷。省、市领导对发展蔬菜生产的重视程度高、热情度高,与山东寿光进行互派人员学习交流。而镇、村级领导对种植蔬菜态度冷淡、积极性不高。
2.市场空间大,农民热度小。蔬菜是日消费品,市场需求大,但因其投资大,风险大,农民种植热情不高。
3.技术储备多,到位实施少。目前我县旱地蔬菜有两个示范园区,引进了不少新品种、新技术。如嫁接技术、电热基质育苗、早春西瓜秋西瓜(秋辣椒)等高效种植模式等,但在实际生产中,这些技术普遍应用的却很少。
4.劳力强输出,菜农能力弱。现在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基本是妇女和老人,她们种植蔬菜水平不高,且胆子小,接受新技术意识差,不敢种植蔬菜。
5.粮食补贴多,蔬菜投入少。近几年,对种粮优惠政策较多,不仅免农业税,而且还有很多良种补贴,使得农民的种粮积极很高,但对于蔬菜投入的优惠政策却是雷声大雨声小。
四、201*年工作打算
1.抓好基地建设。以示范园区为基点,把落实蔬菜基地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进一步拓宽蔬菜品种,引进大椒,萝卜等常规蔬菜优质品种,向更广的蔬菜领域开发。要每个镇落实200-300亩的临镇耕地作为蔬菜种植基地,作为种植业的亮点工程。
2.实现产品由量到质的转变,向优质无公害方向发展。消费者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对蔬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已实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并逐步辐射、覆盖全省,这些都对我们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给出了新的标准,无公害生产成为今后蔬菜发展的突破点和支撑点。我们今后不仅要不断制定无公害生产标准,申报品牌,而且还要不断扩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创立品牌、宣传品牌、利用品牌、保护品牌,发挥品牌效益(效应)。目前我县旱地蔬菜中仅有“金禾”西瓜、“朗亭”马铃薯等有限的几个无公害品牌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创更多的蔬菜品牌。且我们在创品牌的同时,还必须有超前意识和超前行动,还要注意品牌打假,最典型的例子是:每年到了6月中下旬,宝应“金禾”西瓜已脱空的情况下,市场上还到处是瓜贩“金禾西瓜、包熟包甜”的吆喝声,无形中侵犯了“金禾”品牌,但无人(机构)保护和打假。
3.发展设施栽培。以实施高效蔬菜经作(钢架棚式栽培)项目为抓点,进一步扩大设施栽培面积。无论西瓜还是蔬菜应以设施栽培作为基本的生产条件,设施栽培的投入虽然相对较大,但较常规栽培产生的效益也是可观的。在政府补助的同时,鼓励民资投入,因为发展蔬菜设施栽培的最终收益者是农民自已。基地生产要全部实行大棚设施栽培,尤其以钢竹架大棚为主,全部采用春提早秋延迟栽培,适当发展日光温室,走工厂化育苗,设施化生产的路子。
4.增加政府投入。做好由上到下的政府领导扶持工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出台一些菜农优惠政策,如市、县政府鼓励发展蔬菜设施栽培种植,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户发展的设施大棚实行补助,镇政府规划投资公共设施如基地的路、电、水等。
201*年1月30日
扩展阅读:201*设施蔬菜总结
201*年设施蔬菜节本增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总结
宁夏农技总站经作科
201*年12月
随着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区设施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不断增加,使我区的反季节瓜菜市场繁荣,品种丰富,数量充足。201*年,各地农技推广部门从生产实际、发展规模及市场供求等方面入手,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设施蔬菜科技含量,提升技术服务质量为重点,不断加快高产高效技术的推广应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现就一年来设施蔬菜节本增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主导品种突出,产量、效益明显
201*年,全区设施瓜菜栽培面积23.2万亩,比05年增6.8万亩,增幅41.5%。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9.2万亩,设施瓜类种植4万亩。从设施类型看,日光温室种植15.9万亩,比05年增4.5万亩;大、中、小塑料拱棚7.3万亩,比05年增2.3万亩。从日光温室种植品种看,番茄种植面积最大,为8.3万亩,占温室种植总面积的52.2%;其次为黄瓜,种植面积2.1万亩,占温室面积的13.2%;其它以茄子、辣椒和绿叶菜种植为主。
产量和效益比去年大幅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日光温室蔬菜平均亩产量8315.89公斤,比201*年增1000公斤左右;平均亩产值10744.9元,比201*年增加1326.4元;日光温室蔬菜总产量达9.63亿公斤,总产值达到12.45亿元。
2.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区域分布相对集中
我区设施蔬菜生产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塑料大、中、小拱棚为辅,形成了多种类型、不同性能和用途的配套设施体系。中卫市城区、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和青铜峡市以节能日光温室生产为主;吴忠市城区小拱棚西瓜及永宁县、灵武市的大中拱棚西瓜种植面积较大。其中兴庆区、金凤区以保障城市供应为主;中卫、青铜峡、贺兰重点发展设施硬果型番茄走外销市场。
3.凸现主推技术应用效果
由于农技部门的大力推广和菜农认识的提高,各项节本增效配套技术被广泛应用,今年配套技术应用达14.01万亩次,比去年增加1.06万亩次,技术应用率达88.5%。其中嫁接换根1.77万亩,膜下软管微喷管5.82万亩,CO2施肥1.86万亩,张挂反光幕2.12万亩,其他技术应用2.4万亩。多项配套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蔬菜的生长环境,提高了产量,有效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菜农生产积极性。据中卫市农技中心提供的资料,中卫城区温室蔬菜年均亩产量11000公斤,亩产值12943元,贺兰县种植效益好的亩产值达2万元以上。
二、主推的技术
为了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各地都把推广先进实用、简单易行且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配套技术作为工作的重点。今年,在推广嫁接育苗、膜下暗灌、CO2施肥、张挂反光幕的基础上,重点推广了二代节能日光温室标准建造、应用优新品种、工厂化穴盘育苗、节水灌溉、多层覆盖、热风炉-阴阳棚应用及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多项技术,改善了生产条件和环境,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品品质,为设施蔬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1.推广日光温室标准建造技术,优化塑料大棚结构
在日光温室建设过程中,技术部门通过发放温室建造图纸、现场指导监督等方式严把质量关,以保证温室的采光、保温性能。在塑料大、中棚生产集中区,完善优化塑料大棚结构,提高了高跨比,扩大了采光面,提高了拱棚利用率。
2.引进推广优新品种
好的品种是增产增收的重要基础,既可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又能增加菜农收益。设施栽培对品种的要求更高一些,日光温室栽培的品种必须具有高产、耐低温弱光、抗逆性强、抗病等特点。为此,各地积极引进优新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筛选优良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如原州区引进樱桃番茄、番茄新品种及人参果进行试验;示范推广黄瓜新品种冬冠3号1070亩,据对比测算,冬冠3号平均亩产1.3万公斤,较常规品种增产2100公斤;亩产值1.2万元,较常规品种增加1860元,亩净增产值1740元。区农技总站开展了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优新品种的展示工作,结果表明,73-45、玛瓦两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好,适合在我区推广。
3.大力推广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
目前我区设施蔬菜生产全部采用育苗移栽,随着大量优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育苗方式由过去的营养钵育苗转为穴盘育苗;由大量自育苗转为向苗场订苗。随着各育苗场的建立,育苗成活率、秧苗质量得到大幅提高,配合种苗的售后服务,菜农对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的了解渠道增多,种植水平不断提高。截至今年年底全区建设工厂化育苗中心36个,年供苗量达6192万株。
4.普及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具有省工、节水、省肥,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地温、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危害等优点,被农户普遍接受,尤其是在新建温室中普遍安装。今年推广应用的14.01万亩次配套技术中,微滴灌占5.82万亩,占41.53%,居各项技术应用率之首。据永宁农技中心测算,使用滴灌平均每次每亩用水7方左右,比常规方法节约5方,一个生育期灌水约25次,可节水75方。
5.热风炉技术的应用
热风炉是今年我区在日光温室中应用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增温、降湿、增加CO2等优点。原州区农户在前人研究发明的基础上,针对冬季灾害性天气对日光温室生产的影响,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区应用成本较低的热风炉。原州区每年12月份遇连阴天温室都遭受不同程度冻害,上年受冻害面积达91%以上,成灾面积65%左右。今年,共配套推广热风炉49台,装备了49栋温室,本年度试验点不但没受到冻害,而且果类菜提前上市20天左右,瓜类提前上市30天,同时促进了作物健壮生长,增强了抗逆性,减轻了温室内病害的发生程度,降低了防治成本,使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综合效益每栋温室增加收入3200元,减去热风炉成本1600元,每栋温室净增收1600元。
6.长季节栽培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
采用抗病、生长势强的品种进行秋、冬、春一大茬生产,通过科学、精细管理,尽可能延长采收期,不但可应付市场价格波动,还可延长一个月的采收期,每栋30米长的温室可增加收入750~900元。既提高了蔬菜产量,又可省去定植下一茬蔬菜的翻地、起垄、种苗、定植用工等费用,显著的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
7.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为了减轻病虫害发生,提高产品品质,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效果较好。如应用黄板诱杀、臭氧防治仪、防虫网、熏蒸器等进行物理防治;应用高效低毒农药预防病害发生并进行化学防治,如贺兰农技中心引进免疫性杀菌剂阿米西达、杀虫剂阿克泰,在温室进行病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新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效果明显,而且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使用这两种新农药,减少打药次数,节约用药量,降低生产成本,201*年贺兰全县普及率达50%,节省农药投资60万元以上。另外兴庆区还采取垄间覆草来提高地温,改善温室小气候,减少病害发生,有较好效果。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开展产业调研和发展座谈会,为设施蔬菜发展明确方向区总站针对宁夏市场201*年末至06年初番茄价格持续上涨,产品供不应求的问题对番茄重点种植区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走访种植户、技术部门、行政部门、各大市场管理部门、运销大户等,摸清了番茄价格上涨的原因、我区番茄的市场走向以及番茄产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及时撰写调研报告。番茄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全国面积减少和201*年末气温低,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区吸取了201*年的经验教训,生产上把茬口排开,采摘上按质分等,销售上采取灵活方式等综合因素形成的。结论是,我区大力发展番茄生产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自治区政府召开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座谈会,全面分析掌握了我区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制约因素,初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设施蔬菜发展的思路、目标及方向。同时,自治区政府提出要把设施农业做为继枸杞、清真牛羊肉、马铃薯、牛奶之后的第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强力推进,为设施蔬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2.领导重视、组织得力,促进了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
设施蔬菜的发展和配套技术的应用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近年来各级政府普遍重视设施蔬菜的发展,特别是县乡政府把建造日光温室纳入工作日程,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事情来抓,制定优惠政策,筹集专项资金补助建造温室、鼓励使用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有力的促进了设施蔬菜的发展。
如中卫城区,201*年市政府重点规划了以卫青公路为轴线,以镇罗镇、柔远镇为核心,连接东园镇共10个行政村连片建设日光温室1.17万亩,市政府拿出600万元补助墙体建设,每座温室无偿提供25根立柱,并配套园区水、电、路,最后交给农民承包,相当于每座温室菜农享受补助4700元。截至201*年10月中卫城区设施蔬菜面积已达到7.57万亩,其中温室面积达4.903万亩;新技术配套示范推广3.13万亩。5000亩的日光温室示范园区3个,1000亩的13个,500亩12个。
吴忠市区为了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对在种植面积较大的温室片区中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菜农给以一定的资金扶持,从而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进程,减轻了菜农的负担,提高了蔬菜的产量、质量,增加了蔬菜的花色品种,丰富了市场。
3.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温室发展
为了加快温室发展速度,提高建设标准,形成连片规模,各县大多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设计棚型,在重点乡、村调田连片,统一打墙,建成连片的基地或者园区。同时大力完善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种植上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定植,便于技术指导,便于商贩收购和菜农销售,为日光温室发挥效益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创新服务形式促进技术推广
各地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狠抓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以多种形式服务农民、推广技术。有的以项目带动促进温室建设;有的以服务带动示范,促进技术推广,如技术人员通过育苗、售苗和售苗后技术指导,推广优良品种、传授栽培管理技术;有的以技术承包与蹲点相结合的方式,如技术人员承包温室种植西瓜、甜瓜、番茄、黄瓜新品种,用所掌握的技术精心管理创出高产高效样板,然后指导农民,起到了试验、示范作用,提高了推广效果。
区农技总站继续开展蔬菜品种的展示、推介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征集已经种植的比较好的品种,通过实验、对比,选择产量、适应性、商品性等方面综合性状相对更好的品种,向全区推介,做好行业指导。
5.强化技术培训,指导生产
设施蔬菜需要较高的种植水平,种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量和效益,因此,搞好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至关重要。各县都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机动灵活的开展培训,使专家讲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与菜农生产实践相结合;适时组织技术人员和菜农到生产先进地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及时吸收各地蔬菜生产中的先进经验,获取更多信息。其中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台(农业110)是一个很新颖的方式,随时解答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强,效果好。
6.加强无公害产品认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各地积极制定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规程,推行标准化无公害节本增效技术,培育了“沙坡头”蔬菜、“张亮香瓜”、“马兴”西瓜等地方特色品牌;以番茄、茄子、黄瓜、辣椒等为主的设施蔬菜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其中中卫市城区被列入全国20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确保了产品质量,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7.狠抓市场流通,带动设施蔬菜发展
各地在抓好基地建设和科技服务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狠抓了市场拓展和流通销售工作。如中卫市先后选派专业营销人员到山东寿光学习蔬菜营销经验,组织专业合作组织、流通大户、农民经纪人到区内外考察,研究市场动态,开拓目标市场,建立产销合作关系,拓展市场销售渠道。依托集镇,建成专业批发市场5个,扶持培育蔬菜流通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8个,开设无公害蔬菜超市专柜3处。通过这些市场主体和流通,使该市设施蔬菜净菜配送量达到10%以上,初级加工包装率达到80%,外销率达到70%以上。
四、存在问题
1.认识不到位,产业规模小
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上,各地在发展思路、主攻方向、具体措施上还不够明确,在具体指导和工作中,重生产、轻流通;重产量、轻品质;重日光温室冬季生产、轻以大中小棚为主的越夏生产,还没有把设施蔬菜产业真正做为战略性产业来抓。我区发展设施蔬菜起步不晚,但发展慢、规模不大。目前除满足区内消费需求外,外销量小,加上种植分散、主导产品不够突出,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缺乏外销优势。
2.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技术不够规范
建造时不能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存在墙体厚度不够,棚型结构不合理,外层覆盖材料不达标(棚膜透光保温性能差、草苫薄),保温差等问题。如中卫市镇罗镇观音村节能日光温室园区的部分温室存在棚形结构不合理,跨度过大,草帘厚度不达标的问题,造成严冬季节蔬菜生长不良或死苗,影响产量、效益。
3.生产水平、产品质量急待提高
设施蔬菜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区蔬菜技术人员力量薄弱,目前多数从事蔬菜指导的技术人员为非专业,在实践指导中存在一定困难;同时知识、技术老化,更新慢,外出参观学习、提高的机会少。加之农民对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低,使综合高效配套技术到位率低,标准化技术、无公害技术应用率低,设施蔬菜产量、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4.市场开拓不足
市场开拓的意识、工作力度、具体措施办法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抓市场、促流通的办法不多,加工企业规模小,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缺乏带动力,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农民缺乏产销信息引导,生产盲目性大,产销不畅又影响生产和发展积极性。
五、发展建议1.重点推进,做大规模
规模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要以规模促发展、以规模促销售,以规模占市场。各市县应根据各自优势,确定重点,建设设施栽培科技示范园区,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以科技园区和工厂化育苗中心为平台,提供产前种苗、物资服务、产中技术服务、产后销售服务,创造高产值、高效益典型,调动广大农户发展设施蔬菜的积极性。
2.依靠科技,提质增效
科学技术是设施蔬菜发展的技术支撑。设施蔬菜的发展,既要扩大规模,又要提升质量、效益。应紧密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加快优新品种优新技术推广步伐,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厂化育苗、测土配方施肥、CO2施肥、张挂反光幕、温室小气候调控、热风炉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以日光温室、大中棚、小拱棚多种形式,采取“冬覆盖,春提前,夏排开,秋延后”,排开茬口,错季上市,提高效益。在搞好对农民生产技术培训指导的同时,加强对农民市场风险、质量标准、产品加工、分级包装及品牌创建的宣传培训,提高农民防范风险、顺应市场的意识和能力。
3.优化专业技术队伍
在农技部门补充新生力量,使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并逐渐淘汰非专业人员;另外政府可聘用懂技术的农民,作为农民技术员直接指导菜农种植;对现有的技术队伍进行强化培训,多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胜任蔬菜技术指导工作。
4.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设施蔬菜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产业,同时也有较大风险。设施蔬菜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应根据各地实际和发展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激励机制,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5.开拓市场,搞活流通
开拓市场、搞活流通是设施蔬菜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保障条件。应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扶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的品牌和产地市场、运销大户和农民产销合作组织,发展运销队伍;组织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行情,为农民安排种植提供信息服务;搭建产品展示平台,促进外地客商、本地营销企业及种植农户的信息交流。
附201*年日光温室面积及配套技术201*年节能日光温室及其配套技术表日光温室面积(亩)县(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大武口区平罗县惠农区吴忠市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中卫市区中宁县红寺堡海原县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隆德县泾原县灌区山区合计推广配套技术面积(亩)推广配套技术面积71500800018001137233001995578.454001086112848001918532606439336.51221201*0106.9总面积32963117031757.8142168310.738741435.28700879.77182.5112841280.44904315336002092816140170156.460154162.34151.4158313.7其中201*年新建面积3380300088018791680723313.210050484161170036100113025.596.4025593.1第一代温室面积第二代温室面积4201*687201*770.83151968.42740545.4468479048093187981001461301032718.61980093021226121374859.9480153.65834334.3250010494800.439725727500209154014040156.450111008.6嫁接换根3900100040028437509804103801500415011505081931.5717722.5膜下软管微喷灌26000650018007676850268556.850503802300154641060802025.53522.258187.5二氧化碳气肥张挂反光幕13000080071039515080081760870201*9186421300001000140050105150100500203680115051629521210其它(张挂防虫网等)1560050015001000110024721.61763263001531853016.524017.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蔬菜生产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蔬菜生产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