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数学学业考试公式题型总结

数学学业考试公式题型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3:11:39 | 移动端:数学学业考试公式题型总结

数学学业考试公式题型总结

学业考试必会知识

一、解答题部分1、三角函数

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2cos21

tan=sincos

②象限角符号确定

Sincostan

++--+--+------++--③和差角公式

sin()sincoscossin;cos()coscossinsin;tan()tantan.

1tantan④二倍角公式

sin2sincos

cos2cos2sin2cos22cos21

cos212sin2tan22tan1tan2.2、数列

①若an为等差数列

an(n1)na1(n1)d,Snna12d

②若an为等比数列na1)na1qn,Sna1(1q1q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①直线的斜率:k=tan

②直线的方程:y-y0=k(x-x0)直线l过点(x0,y0),且斜率为k③点到直线的距离:

P(x0,y0),l:AxByC0,则P到l的距离为:dAx0By0C

A2B2④圆的圆心和半径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圆心为C(a,b),半径为r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圆心为点(D2,E2),半rD2E24F2

⑤直线与圆相切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dr

过圆外一点做圆的切线有2条,如只求出一个k值说明还有一条斜率不存在的直线。⑥直线与圆相交弦长AB2r2d24、二次函数

①解析式:f(x)ax2bxc(a0)②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0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0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0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2③对称轴xb4acb2a,最值为y4a

顶点坐标(b2a,4acb24a),

判别式b24ac,求根公式xb2a

④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为x1,x2

则x1xb2a,x1x2ca

⑤解二次函数的不等式要注意,在a0的前提下大于在两边,小于在中间

⑥求闭区间上的函数值域,要分析对称轴是否在区间内,如果对称轴不在区间内,则直接代入端点值就好,如果对称轴在区间内,则最值一个在对称轴处取得,另一个在两端点之一处取得。⑦分析根或零点的位置问题要分析,对称轴位置,f(k)与0的比较二、选择填空部分

1、AB,交集,指A、B中都有的元素AB,并集,指A、B合并后的元素CUA,补集,指在U中把A刨去剩下的2、特殊角求值,1800

sin()sincos()cossin()sincos()costan()tantan()tansin()sincos()costan()tansin300cos6001

2sin450cos450

22sin600cos300323、yAsin(x),yAcos(x)

周期为T2最值为A和A

yAtan(x)周期为Tabc2bccosA2224、向量的坐标运算

①A(xA,yA),B(xB,yB)AB(xBxA,yByA)

bca2cacosBcab2abcosC22222213、正方体内的异面直线关系②a=(x,y11),b=(x2,y2)

ab=(x1x2,y1y2)

ab=(x1x2,y1y2).

a=(x221,y1)|a|=x1y1

abx1x2y1y2

cosx1x2y1y2x2y2x22112y2a//bx1y2x2y10.

abx1x2y1y20ab|a

||b|cos

5、圆锥曲线的定义

椭圆:|PF1||PF2|2a双曲线:||PF1||PF2||2a抛物线:|PF|=xp02

6、椭圆:y2

2

xy2x2

a2+b2=1,a2+b

2=1

焦点位置:谁大在谁上

长轴长=2a短轴长=2b焦距=2c

关系:a2b2c2(a最大),e=ca

7、双曲线:

x2y222a2b21,

ya2xb21

焦点位置:谁正在谁上

实轴长=2a虚轴长=2b焦距=2c

关系:c2a2b2(c最大),e=ca

渐近线:看x除以几

8、抛物线:谁0谁平方,除4变坐标

9、i21

10、若l1:yk1xb1,l2:yk2xb2①l1//l2k1=k2;②l1l2k1k2=-1

若l1:A1xB1yC10,l2:A2xB2yC20①l1//l2A1B2A2B10

②l1l2A1A2B1B201*、线性规划方法:

标①②③,然后两两求交点,把三个点的坐标代入z的解析式求值,取最大最小12、解三角形

acsinAbsinBsinC2R

①相邻两面的面对角线600②体对角线与面对角线900③线面角就是斜线与射影所成的角④a(x1,y1,z1),b(x2,y2,z2)cosx1x2y1y2z1z2x2y22211z1xy2z2222⑤正方体棱长为a,面对角线2a,体对角线3a14、三角函数的移位问题①左加右减②扩大缩短看周期③所有移位都是针对x而言的15、比大小问题loga10logaa1a01logambnnmlogab,logab1logbaa1增函数0a1减函数logab范围一致大于0f(x)logax,真数x016、命题问题①p:xR,x0p:x20R,x00②条件结论:充分性结论条件:必要性17、零点位置判定区间(a,b)内有零点则f(a)f(b)018、统计问题①分层抽样,按比例抽取频数②频率分布直方图:纵坐标=频率组距总数组距19、扇形①弧长=圆心角的弧度数×半径②面积=12弧长×半径20、a0,b0,ab2ab21、幂函数yxyx2yx3yxyx

扩展阅读: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公式结论总结

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公式结论总结1.

2.奇偶性:(注:是奇偶函数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

(1)若有,则f(x)就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2)若有,则f(x)就是偶函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3.函数的最值:函数最大(小)首先应该是某一个函数值,即存在,使得;函数最大(小)应该是所有函数值中最大(小)的,即对于任意的,都有.4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1,当x>0时,y>1;当x<0时,01。单调性在R上是减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对称性和关于y轴对称6.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0,a≠1,M>0,N>0,那么:①;②;③。

(2)换底公式:

(3)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01图象定义域(0,+∞)值域R性质(1)过定点(1,0),即x=1时,y=0(2)在R上是减函数(2)在R上是增函数(3)同正异负,即01,x>1时,logax>0;

01或a>1,0

9.棱柱、棱锥、棱(圆)台的本质特征

⑴棱柱:①有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即底面平行且全等),②其余各面(即侧面)每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即侧棱都平行且相等)。

⑵棱锥:①一个面(即底面)是多边形,②其余各面(即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⑶棱台:①每条侧棱延长后交于同一点,②两底面是平行且相似的多边形。⑷圆台: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②过轴的截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③母线长都相等,每条母线延长后都与轴交于同一点。

11.圆柱、圆锥、圆台的展开图、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⑴S圆锥表=πr(r+l)←S圆台表=π(r上2+r下2+r上l+r下l)→S圆柱表=2πr(r+l)

⑵V圆锥=πr2h←V圆台=π(r上2+r下2+r上r下)h→V圆柱=πr2h

⑶球其体积,表面积

12空间中两条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

13.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平行

14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相交15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文字表述: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图形表示:16.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

17.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那么交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符号表示:;图形表示:

18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符号表示:

19.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符号表示:

20.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

2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符号表示:。

2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符号表示:23..直线的斜率:k=tanθ=24.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直线过点,且斜率为).(2)斜截式(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

(4)截距式(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5)一般式(其中A、B不同时为0).25.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①;②.

(2)若,,且A1、A2、B1、B2都不为零,①;②

26.两点P1(x1,y1)、P2(x2,y2)的距离公式│P1P2│=27两点P1(x1,y1)、P2(x2,y2)的中点坐标公式M(,)28.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d1=29.平行直线Ax+By+C1=0、Ax+By+C2=0的距离公式d2=30.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2)圆的一般方程(>0).

3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则

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3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其中.

33.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

34.空间直角坐标系,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⑴xoy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A(x,y,0):竖坐标z=0xoz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B(x,0,z):纵坐标y=0yoz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C(0,y,z):横坐标x=0x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D(x,0,0):纵、竖坐标y=z=y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E(0,y,0):横、竖坐标x=z=0z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E(0,0,z):横、纵坐标x=y=0⑵│P1P2│=35.标准差:

36.方差:

37.(1)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2)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3)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38.古典概型: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39.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

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40.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设P(x,y)是角α终边上任一点(与原点不重合),记,则,,。

4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平方关系:(2)商数关系:42.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可以得到诱导公式:即与α之间函数值的关系(k∈Z),其规律是“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43.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y=sinxy=cosxy=tanx图象定义域

值域

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周期性

单调性在上是增函数在

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在

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最值当时,当时,当时,当时,无

对称性对称中心,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轴:无

44.函数的图象

(1)用“图象变换法”作图

由函数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的图象,有两种主要途径:“先平移后伸缩”与“先伸缩后平移”。

法一:先平移后伸缩,

法二:先伸缩后平移

当函数(A>0,,)表示一个振动量时,A就表示这个量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通常把它叫做这个振动的振幅;往复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它叫做振动的周期;单位时间内往复振动的次数,它叫做振动的频率;叫做相位,叫做初相(即当x=0时的相位)。

45.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

(1)结合律:λ(μa)=(λμ)a;(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46.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a?b=b?a(交换律);

(2)(a)?b=(a?b)=a?b=a?(b);(3)(a+b)?c=a?c+b?c.47.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1+λ2e2.

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48.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b=,且b0,则ab(b0).

49.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a?b=|a||b|cosθ.50.a?b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5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b=,则a+b=.(2)设a=,b=,则a-b=.(3)设A,B,则.(4)设a=,则a=.

(5)设a=,b=,则a?b=.52.两向量的夹角公式(a=,b=).

53.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54..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b=,且b0,则a||bb=λa.ab(a0)a?b=0.

55.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如下:;;

56.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如下:...

57.降次公式:

58.正弦定理:=2R。59.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即

60.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6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和公式为:.6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或.63.常用不等式:

的乘积.(1)(当且仅当a=b时取“=”号).(2)(当且仅当a=b时取“=”号).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数学学业考试公式题型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数学学业考试公式题型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数学学业考试公式题型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5087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