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总结
参加第四届中国会展教育与科技合作发展论坛总结
201*年5月24日26日去杭州参加了中国会展教育与科技合作发展论坛,参会本次论坛有三个目的,一是了解兄弟院校办会展教育的情况,二是通过会展中邀请的专家学者推荐几名到我校工作的会展专业的研究生,三是与参与此次会议的企业接洽,寻找一些能够接收基础部广告与会展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
此次会议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西安市会展发展办公室、浙江会展学会、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主办,是会展院校、企业、研究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和学生等多角色进行交流、沟通的一个平台。会议分为三部第一部分为学生技能竞赛,第二部分为专家学者论坛,第三部分校企对接。学生竞赛分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方法的公益宣传活动策划方案”比赛,“展位设计”比赛,“我的会展梦”综合素质组比赛。策划方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小组的策划方案和回答评委的提问,在这组比赛中广东工业大学、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表现比较了出色分获前4名。展位设计比赛要求参赛同学通过多媒体体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和回答评委提问,在这个小组比赛中,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侨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财经大学的学生表现比分获前三名,特别是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设计作品受到来自企业届评委的好评,超越了同阶段学生的设计能力,稍作修改就可以拿来运用。综合素质组比赛要求学生通过小品等形式表现出会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组比赛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淮南师范学院表现比较出色。从参赛学生的总体表现来看,广东、上海发达地区学校的学生整体表现比较出色,与这些地区会展行业发达、领导重视资金投入多、培养方案合理,教学方式灵活、老师事业心强等不无关系。广东有两个会展院校花费上百万建设了会展实训实验室。上海师范大学会展专业采用项目教学,让学生策划、设计、招展体验组织一个会展的系列流程并做到学生做出来的展位能够在市场上得到销售,项目教学比较成功。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教师经过多年进行会展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出版了《会展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双向驱动模式的研究及实践》、与广东省贸促会合作撰写了《201*年广东省会展业发展报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会展系主任结合多年会展人才培养的经验出版了《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在第二部分主旨演讲阶段中国会展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泽炎、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郑向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许传宏、浙江城市学院会展系主任张健康,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信息技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呼庆和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系系副主任卢晓分别做了主旨演讲,就会展业的发展、会展人才培养与企业责任、会展艺术与科技发发展、会展教育信息化、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演。在专家做报告间隙与专家(专家名单附表一)进行了交流并表达了推荐部分优秀毕业生到我校任教的想法,其中华侨大学郑向敏教授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传宏教授很乐意帮忙,两位教授分别都带有会展专业的研究生。
第三部分校企对接的会议中,有十几个企业参会,会议的时间很紧,要求每个学校与一个企业10分钟的会谈时间,我与****老师分头与企业(企业名单附表二)交流,介绍我院广告与会展的开设情况表达想让广告与会展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想法,其中有几个企业愿意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
通过与参会老师的交流,会展专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在短短5年内就冒出50多家开设会展专业或课程的高校,会展专业起源的背景也不尽相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厦门理工学院是在广告、策划类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厦门国际会展职业学院是在原外语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在原艺术类专业基础上开设的,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等是在原旅游类专业基础上设置的,上海外贸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在国院贸易专业基础上设置的,各个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不尽相同,有以课程理论教育为主,开放校修企合作为辅的培养模式,有“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订单式”校修合作的办学模式,有基于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会展专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在国内不是一个成熟的专业,没有一个成熟的培养方案,没有一套成熟的教材,没有一个培养会展人才在业界得到高度认可的高校,我校的会展专业和国内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未来10到20年内哪个高校在会专专业做功课比较多,哪个学校会展专业发展较快,哪个学校将来就是会展业的领军学校。
扩展阅读:参会总结
“华北、西南地区高等学校金工教学
201*年学术年会”参会报告
梁贵萍
201*年12月26-31日在景洪市参加“华北、西南地区高等学校金工教学201*年学术年会”,会议由昆明理工大学承办。有华北、西南地区58所高校218名代表参会。
会议第一个议程首先由昆明理工大学彭金辉副校长致欢迎词,并介绍昆明理工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在工程实践教学方面的建设情况。
会议第二个议程由哈工大刑忠文教授代表东北金工研究会向华北、西南地区高等学校金工教学201*年学术年会的召开祝贺词。
会议第三个议程由本次年会特邀代表清华大学教授、金工课指组组长胡水根教授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学科组长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梁延德发言。
清华大学教授、金工课指组组长傅水根教授作了“201*-201*教育部高等学校金工课指组工作总结与赴韩国机械基础课程与学术考察”的报告。报告第一部分总结了课指组在过去5年中的工作成绩和不足,第二部分介绍了课指组201*赴韩国机械基础课程与学术考察情况和工程训练领域考察情况,第三部分报告了韩国本科实践教育的启示,第四部分为结束语。总之,通过对韩国机械基础课程与学术考察情况和工程训练领域的综合考察,得出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战略是“概念设计拓思维,科学知识奠基础,实践能力助实现,价值方法达永恒”。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学科组长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梁延德作“继续推进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努力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报告,报告主要内容有两点:①我国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和发展状况;②关于第二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会议第四议程由各高校从事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及研究的各类人员宣读在论文集《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上发表的论文,并进行现场提问和交流。
会议组织周密,内容丰富,气氛活跃,使每位参会人员收获不小。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了解了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和金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1、我国高等教育现状
我国的大众化教育基础差,国家投入低,使我国的大众化建设一直处在比较低弱的状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的水平也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跟不上规模增长的速度等。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在“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的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并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左右实施“质量工程”,这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质量工程”是以提高高等学校的本科生质量为目标,提高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在专业、课程教材,实现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评估等六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
2、金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工程实践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多又杂,主要归结为下列5个主要方面:
(1)15%左右高校的工程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很落后
我国高校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规模与发展水平相差甚大,很不平衡。据调查,约有15%左右(可能还多些)的高校,工程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大体还处于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严重缺乏紧跟时代发展、紧跟技术比较先进的工程训练教学基础设施,根本满足不了21世纪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2)一定比例的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比较欠缺在计算机作为基本工具在高校普遍使用,发达的网络信息资源十分丰富的情况下,一定比例的教师将本来非常实在、本来与实践、基层和一线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领域的工作转向虚拟与仿真,开始脱离工程实践,开始脱离工程硬环境,回避实际的工程技术问题,在计算机上就可以做出文章来。这种倾向,导致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批中青年教师缺乏工程能力,而这种工程能力的缺失又进一步遗传给青年学生。
(3)工程实践教育的社会环境很不理想
实际上,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除了一批在社会上很有名气、很有影响力的高校外,我国工程类的学生已经很难进入各种企业,进行20世纪60年代那种另人羡慕的生产实习和专业实习了。目前,即使学生千方百计进入企业,也基本没有可能操作各种工艺设备了。因为
现在很多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教育的本源应该是属于全社会的,而不是高校本身的。社会应该为教育有所付出,而教育为社会发展所培养出的人才则是对社会的回报。当然,从社会企业的实际出发,国家应该为接纳学生的企业提供适当的政策补偿。(4)高校内部的工程实践教学时间过短目前,虽然积极倡导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时间过短,除了毕业设计所占时间外,整个实践教学时间仅为4-6周(不包括实验)。面对如此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如此短的教学时间,无论如何优化教学过程,要达到比较理想的教育目标,难度非常之大。因此,希望教育部能够根据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的实际情况,将工程类学生工程训练的实践时间调整为6-8周。这样,我国工程实践教学的质量才真正有所保证。
(5)一定数量规模化的训练中心缺乏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尽管近年来各个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发展很快,但由于部分高校领导对实践教育认识上的不足,造成舍得投设备、投资金、投面积,但舍不得投高水平的师资,因而难以形成后续深层次发展的“人本”条件。甚至有学校提出工程训练不需要教师的奇谈怪论。在教学资源基本满足的情况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成高水平训练中心的先决条件。因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教育教学的研究,以及教学质量的保证等都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而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也不是短时间所能奏效的。
实际上,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的育人体系并没有真正建成,而工程实践教育属于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社会企业的工业训练还没有落实的情况下,我国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在实现本科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和功能就更显其重要性。因此,对于以上金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需要各个教育阶层进行深层次思考,并通过各高校建立工程训练中心,建成一整套实践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实现本科培养目标。
二、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背景、意义和构架1、工程训练中心建设背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情况如下:
(1)学生人数很多,高教规模很大
我国目前有工科专业的学校数达到1653所,占普通高校数的
88.5%;工科专业在校生为600.5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4.6%。从人数上看,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工程教育。(201*年全国各类高教在学生达到2979万人)
(2)我国是教育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我国的高等教育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供需存在矛盾,培养和用人脱节,教育与社会缺乏制度上的和谐。
(3)世界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已比较成熟,学生少、企业多,学生都到企业或公司去实习,并自主选择,企业有能力接受也乐于接受。
(4)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社会的初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正在进程中。由于缺乏制度化的保证,企业和社会还难以接受如此规模的学生实习;而处于传统教育体系下的高校,也没有条件保证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此,高教改革呼唤一种适合于实践能力培养的校内实践教学资源,这种呼唤便催生了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
2、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意义
工程训练中心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实践教学新模式,是新事物,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很适应中国国情。目前全国工科类高校大多都建立了工程训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已成为工科类高校中教学规模最大,学生受众人数最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国家在高校实验教学建设方面累计单项资金投入最大的项目。工程训练是我国高校中实施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公共教育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育资源。
工程训练中心是学校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建立的一个面向全校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基地。将成为高校的实践性教学单位。它的成立可以整合校内资源,扩大实践技术面,使各个专业学生均可受到层次不同、四年不断线的工程训练。
3、工程训练中心的机构设置
工程训练中心构架要根据各高校专业设置情况制定,一般为独立的教学部门,其下可设教育培训部、规划建设部、技术服务部、研究室、
中心办公室和金工、电子电工、机械设计、创新实践、先进制造技术等五个实验室。
(1)金工实验室
该实验室包括车、钳、刨、磨、铣、铸、焊等实习,使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产品结构制造过程有一个较完整的体验和认识,并结合产品的制造过程,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机械产品的制造方法和工艺过程,建立工艺基础平台的概念。
(2)电子电工实验室
该实验室包括电气控制电路模拟安装、收音机安装、电气制图与印刷电路制作、可编程控制等七个内容,主要介绍电子电工最基础的实验方法和实习手段等,为学生后续智能化模块功能开发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智能化控制主要介绍步进电机、单片机、PLC、PC机、传感器等新型仪器,了解设备的功能和用途,以及如何用这些新技术去控制智能化模块的功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实习环境中发挥聪明的才智和创新思路。
(3)机械设计实验室
该实验室包括《工程制图CAD》实验、《机械原理》实验、《机械零件》实验、《机电控制技术》实验等四个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是机类、近机类工科学生的必修项目,在课程教学的同时,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原理和实验能力,与相应实践模块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工程综合素质提升。
(4)创新实践实验室
该实验室旨在把“创新”的思想贯穿于工程问题的观测和判断、创造和评价、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制造等各工程训练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系统设计、工艺制造的综合实践能力。
(5)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
该实验室以先进的制造工程系统为主线,为学生建立与现代化制造工业生产水平相一致的工艺平台。通过数控加工、特种加工、自动化控制系统、CAD/CAM等,对学生进行现代化工程训练,拓宽学生的工程知识面。
工程训练中心不仅为本科生提供现代化实践教学基地,还应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实践条件,并逐步向其他高校和社会开发。
4、工程训练中心教学体系构架
根据综合性大学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学校实
践教学的发展与要求,工程训练中心一般应构建了五个层次的训练平台:
第一层次,以观摩、示范为主体的工业系统认知训练平台;第二层次,以常规制造训练为主体的基础训练平台;
第三层次,以各种不同学科的工程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训练平台;第四层次,以机电一体化大工程意识为背景的综合训练平台;第五层次,以科技竞赛和研发为方向的创新训练平台。
由此逐步建成了以“五大工程训练平台”为框架,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的分层次、模块化的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注:“大工程”理念------要求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能熟练贯通工科、理科和人文与社会科学,有较强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开设实践课程:应根据各个系部课程体系设置及中心设备情况、师资队伍状况进行项目设置,并涵盖了全校文、理、工等多个学科。
总之,本届“华北、西南地区高等学校金工教学学术年会”使参会人员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到其他一些高校在建设工程训了中心过程中,从机构设置到课程体系构架的建设经验,开阔了我们眼界,给高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实践教育的教师指明工作方向,即在实践教学中,不断丰富内涵、扩展外延,逐步实现“训练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训练学科由工科向多科转变、训练项目由单一向综合转变、训练层次由低级向高级转变、训练方向由技能向素质转变、训练重点由基础向创新转变”。
三、针对金工领域存在5各方面的问题,理出了解决措施
1、对于金工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有比较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要在教育部指导下。作出本校工程实践教学的发展的具体任务和规划。
2、要注重软实力建设。
各校在成立工程训练中心前提下,加强软实力的建设。所谓软实力,指的是除了建筑设施和教学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之外的其他方面。例如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研究、网络资源建设等。一个有丰富内涵的训练中心,应该要有很强的软实力。
从本质和长远来说,软实力也是一种硬实力。而没有一支高水平、富于开创性的师资队伍,软实力的形成是无望的。
3、在实践教学基地与课程建设方面,要开始注重投入产出比。也就是说,工程训练中心有多大的师资、面积、经费和时间的投入,就应该有相应的产出。这个产出,既要有培养学生的数量,更要有培养学生的质量。换句话说,就是要千方百计提高训练中心的资源利用率,使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从本质上说,要讲究资源效益,重视和发展低碳教育。
4、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由于不只是有设计,而且贯穿着制造过程,因此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完全按照1:1的设计图纸进行制造,其制造成本和参展时的往返运输成本很高,后续处理浪费大,对倡导的节能减排也不利。因此,建议将赛事产品向小型化或微型化发展。学生所设计的设备或装置小型化或微型化,既可以体现出设计意图和产品功能,又参与了制造过程,又可以减少参赛成本,真正可实现节能减排,值得改进。
5、要引导青年教师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学问
从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做事和做学问的境界是很不一样的。做事,就是完成一项一项的工作任务,是履行差事。做事也有优、良、中、差。做学问,离不开完成工作任务,但是其方法和境界有很大的不同。6、应把工程训练中心划为教学部门,迄今为止,我国还有一定
数量大学的工程训练中心(包括一批重点大学,有普遍性),被所在学校称之为教学辅助单位,还隶属于学校生产处或产业部门领导,其行政管理机制始终不顺。
这种长期不顺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称谓和机制,对这类中心的目前和长远的改革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于辛勤工作在这类训练中心的干部和教师,也是很不公平的。他们的工作环境通常是很艰难的。
家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组,与全国金工同仁共同奋斗,将国家分期、重点投入的工程训练中心逐渐建成七个方面效益明显的校级实践教育综合功能平台:高效益的校级实践教育综合功能平台:1)工程实践教学平台;(量大面广)2)综合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以创新思维培养为主)3)工程训练系列课程建设平台;
(课群建设:实践、理论、探究)4)卓越工程师计划演练平台;(纳入培养计划)5)青年教师工程能力拓展平台;(青年教师培训)
6)工程素质与通识教育基础平台;(素质教育、学科交叉与融合)
7)面向校内和社会的综合服务平台。
(资源共享、示范辐射)根据各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际情况,如能全面实现上述7项或其中的4-6项目标,(特别是3-5项比较薄弱)训练中心在完成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中的健康转型,以及在实现本科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将发挥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这样,工程训练中心在实现本科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也就会在每所大学中凸现出来。工程训练中心的稳定发展就可能出现机制性的重大转变。
我国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的基本格局,从组织形式看,我国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的基本格局,大体可划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1)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等一批高校,由于历史原因,金工教研室与中心天然合成一起。
2)也有一批高校,金工教研室隶属于相关院系。金工教研室的教师,只是承担工艺课程教学,很少参加、甚至不参加实践教学活动。3)比较多的情况是,既没有金工教研室,也没有比较稳定的教师团队。
对于规模较小,接纳学生数量较少的学校,训练中心建设的目的可能比较单一,主要是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学校领导对中心的长远发展和师资队伍的成长并没有太多的考虑。
我们认为,即使对于这种类型的学校,学校领导也应该考虑承担教学任务的干部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应该给他们以应有的人本主义的关怀。这样才能使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处于可持续的状态。目前,自己以前提出过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
成绩是
完成了系列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四项课程调研和两项工作总结。列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机械制造实习教学基本要求(机械类专业适用);2)机械制造实习教学基本要求(非机械类专业适用);3)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4)重点高等工科院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指南;5)普通高校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规范与验收标准;6)普通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规范与验收标准。
最后讲话为两项:
1)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普通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规范与验收标准。两个总结:
1)“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研制工作总结”2)“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发展调研报告总结”两个总结报告。
四项课程调研:
1)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调查报告;(创新与推进)
2)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教材调查报告;(创新与推进)
3)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工程训练中心情况调查报告;(高速发展,实质性突破)
4)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工程训练安全保障体系情况调查报告。(特殊性与独创性)
不足主要归结为下列5个主要方面:
1)15%左右高校的工程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很落后
我国高校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规模与发展水平相差甚大,很不平衡。根据201*年金工课指组的全国性调查,约有15%左右(可能还多些)的高校,工程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大体还处于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严重缺乏紧跟时代发展、技术比较先进的工程训练教学基础设施,根本满足不了21世纪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2)一定比例的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比较欠缺在计算机作为基本工具在高校普遍使用,发达的网络信息资源十分丰富的情况下,一定比例的教师将本来非常实在、本来与实践、基层和一线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领域的工作转向虚拟与仿真,开始脱离工程实践,开始脱离工程硬环境,回避实际的工程技术问题,在计算机上就可以做出文章来。这种倾向,导致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批中青年教师缺乏工程能力,而这种工程能力的缺失又进一步遗传给青年学生。
这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社会对我们的毕业生不够满意的原因之一。3)工程实践教育的社会环境很不理想
实际上,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除了一批在社会上很有名气、很有影响力的高校外,我国工程类的学生已经很难进入各种企业,进行20世纪60年代那种另人羡慕的生产实习和专业实习了。目前,即使学生千方百计进入企业,也基本没有可能操作各种工艺设备了。作为个人,我始终认为,教育的本源是属于全社会的,而不是教育部的、或高校本身的。教育部或高校是国家代表全社会赋予它们以教育的职能。
4)高校内部的工程实践教学时间过短
让我们回顾一下,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工程类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时间。在学生进入学校之后,根据理论知识的不断推进,知识结构的逐步完善,在大学不同的学习阶段,安排有校内的金工实习6-8周,企业的生产认识实习1周,企业的生产实习4周,企业的专业实习4周,还有校内外结合实际项目的毕业设计半年。
这种安排,无论从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还是能力培养,都比较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还有,学生在参加工作后,第一年都工作在生产一线。实际上,那时已经基本形成工程实践教育体系,符合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中央财政将投25亿元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上个世纪末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规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1998年到201*年7年当中,高等职业教育由不到800万人到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9.8%到21%,这些数据大家都很熟悉。当然,另外,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的进展,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高等学校办学条件不断的改善和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也显著增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当然,在这样短的时间里,高等教育实现这么快的发展,这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是空前的。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党和政府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始终把质量看成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我们知道,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系列的文件当中都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质量。当然,从教育部来讲,我们在201*年曾经出台4号文件,201*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接着出台了201*年的1号文件,这两个文件都是围绕质量问题决定,为加强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大力培养人才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推进了教学模式、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了名师奖章,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积极开展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本科评估等等。这些措施都是对高等教育质量起到了推动和保作用。
但是,从客观上讲,我国的大众化教育基础差,国家投入低,使我国的大众化建设一直处在比较低弱的状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的水平也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跟不上规模增长的速度等。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的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根据这样的精神,教育部和财政部在一起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和论证,并且经过国务院批准,决定实施我们今天所说的“质量工程”。本科教育作为我们整个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家也知道,有本科教育的学校有很多是有研究生教育,尽管这样,本科教育也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只有实实在在在提
高本科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才有可能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质量工程”是以提高高等学校的本科生质量为目标,提高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在专业、课程教材,实现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评估等六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关于具体的内容,我们张司长还会详细做介绍。引导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方向,带动教学的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的环境和管理机制。
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25亿元左右实施“质量工程”,这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这个也会有地方的财政以及高校自己加强投入,提高质量。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素质计划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两项是“十一五”的两项重要的任务,关于两个计划和工程的具体内容,我们教育部的黄尧司长和张尧学司长作具体的介绍。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两个计划,包括工程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的。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是学校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建立的一个面向全校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基地。中心现有建筑面积14700平方米,下设教育培训部、规划建设部、技术服务部、研究室、中心办公室和机械制造基础、电子电工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创新实践、先进制造技术等五个实验室。拥有数控车、数控铣、线切割、电火花、加工中心、快速成型机、三坐标测量仪、教学机器人、精密铸造设备、全自动注塑机、高性能电工实训实验装置、可编程控制器、爱迪克仿真机、伺服运动控制器、步进电机及自控模块、消失模铸造系统、现代物流控制系统、楼宇智能化系统、DSP系统及大型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中心局域网和网上选课系统等一大批先进的和传统的教学实践设备,总资产达2288万。
中心现有教职工67名,其中高级职称20名(博士生导师5名),中级职称14名,技师1名,高级技工14名。
中心每天可同时容纳800多名学生实践训练。每年可为本校5000余名学生提供35万以上实习人时数,为上海其他高校学生提供10万以上实习人时数。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会动脑、会实践、懂设计、懂操作,有系统概念和较全面现代技术知识基础的综合型、创新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工程训练中心致力于培养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工程创新精神和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目标要建成在上海乃至全国有特色、有强项、门类齐全、设施先进,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一流的大学生实践训练基地。
基地建设
1.机械制造基础实验室
该实验室包括车、钳、刨、磨、铣、铸、焊等实习,使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产品结构制造过程有一个较完整的体验和认识,并结合产品的制造过程,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机械产品的制造方法和工艺过程,建立工艺基础平台的概念。2.电子电工实验室
该实验室包括电气控制电路模拟安装、收音机安装、电气制图与印刷电路制作、可编程控制等七个内容,主要介绍电子电工最基础的实验方法和实习手段等,为学生后续智能化模块功能开发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智能化控制主要介绍步进电机、单片机、PLC、PC机、传感器等新型仪器,了解设备的功能和用途,以及如何用这些新技术去控制智能化模块的功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实习环境中发挥聪明的才智和创新思路。3.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
该实验室包括《工程制图CAD》实验、《机械原理》实验、《机械零件》实验、《机电控制技术》实验等四个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是机类、近机类工科学生的必修项目,在课程教学的同时,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原理和实验能力,与相应实践模块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工程综合素质提升。4.创新实践实验室
该实验室旨在把“创新”的思想贯穿于工程问题的观测和判断、创造和评价、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制
造等各工程训练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系统设计、工艺制造的综合实践能力。
5.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
该实验室以先进的制造工程系统为主线,为学生建立与现代化制造工业生产水平相一致的工艺平台。通过数控加工、特种加工、自动化控制系统、CAD/CAM等,对学生进行现代化工程训练,拓宽学生的工程知识面。
工程训练中心不仅为本科生提供现代化实践教学基地,还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实践条件,并逐步向其他高校和社会开发。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展示厅已对外开放,内容有吹笛子机器人、走迷宫机器人、竞赛机器人等学生课外获奖科技作品。
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的山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实习工厂,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经历了实习厂、机械厂和工程训练中心三个发展阶段。201*年1月,学校将机械厂正式更名为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面对发展的要求,中心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实践教学中,不断丰富内涵、扩展外延,逐步实现了“训练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训练学科由工科向多科转变、训练项目由单一向综合转变、训练层次由低级向高级转变、训练方向由技能向素质转变、训练重点由基础向创新转变”。
中心为学院建制,是隶属于学校的直属教学单位。现有专职人员129人,兼职教师1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28人。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逐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由教师、工程师和实验师构成的富有自身特色的三师型师资队伍。
中心现有仪器设备1000余台,主要有数控加工机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及数控冲压设备等)、特种加工机床(数控电火花机床、线切割机床、激光加工机及超声加工设备等)常规金属切削加工机床(车、铣、刨、磨、镗、钻、齿轮加工设备等)、材料成形加工设备(锻压、焊接、铸造、热处理设备等)及其它设备(快速成型、注塑及陶艺设备等)。
中心成立以来,坚持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道路,形成了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科研提升教学,以社会服务促进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投入各项经费近3000余万元用于中心建设,添置先进设备,改善教学环境,充实并改造了原有常规训练项目,新建了数控加工、电加工等一系列先进制造技术训练项目。创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数控板料成形及创新设计与制作等一系列训练项目,新建了以综合性大学不同
学科需求为导向的陶艺制作、数码广告及污水净化等一批特色训练项目。
根据综合性大学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学校实践教学发展与要求,中心构建了四个层次的训练平台:第一层次,以常规制造训练为主体的基础训练平台;第二层次,以各种不同学科的工程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训练平台;第三层次,以机电一体化大工程意识为背景的综合训练平台;第四层次,以科技竞赛和研发为方向的创新训练平台。逐步建成了以“四大工程训练平台”为框架,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的“杠铃片”式的分层次、模块化的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中心面向全校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开设了33门实践课程,训练项目由原有的36项增加到107项,涵盖了全校文、理、工、医等九个一级学科,每年接收5000余名学生进行工程训练。
中心重视教学质量管理,聘请校内外著名专家成立了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了教学研究室和教学督导组。构建了由中心、训练部、实验室三级组成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和由学校、中心、学生构成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经过近五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心在实践教学理念、体系、内容、方法、手段及师资队伍、管理模式、设备与环境、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中,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6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及其它教学成果奖等30项,科研成果奖25项;出版教材19部,发表教研论文49篇,科研论文147篇;201*年被评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201*年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201*年,学校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2201*平方米的国内一流中心投入使用,实现了由工科大学的“机械厂”向综合性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根本性转变。
中心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面向社会开放,服务于山东的经济建设,为本地区兄弟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服务。中心具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权的“国家一级安全生产培训资质”,是山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山东大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和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工程师培训基地”。
目前,中心正在沿着“实现一个目标(创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一流中心),加强两个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三个体系(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绩效化质量保证体系),发挥四个功能(教学功能,科研功能,生产功能,培训功能),搞好五个结合(突出教学、重视科研、适度生产、搞好培训、加强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为创建“理念先进,定位合理,队伍优化,设施精良,体系完善,运行高效,强项突出,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一流的工程训练中心”而努力奋斗!
“大工程”理念:要求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能熟练贯通工科、理科和人文与社会科学,有较强的
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参会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参会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