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师生共同阅读

师生共同阅读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3:23:53 | 移动端:师生共同阅读

师生共同阅读

师生共同阅读一、读物推荐课

内容:通过教师的过滤、提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目的: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主要方法:书刊、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低年级以有趣的寓言故事、简明的记叙文、易懂的古诗文为主。向高年级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名家之作,题材更加多样,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见附件一)

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愿读、乐读,初步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并在阅读中体会感情、陶冶情操。最终使一部分学生脱离了教师的帮助,自己能独立自主的选择阅读材料。二、阅读方法指导课

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之能独立阅读。阅读方法指导课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此课型有其现实性和针对性,是针对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或纯为猎奇,读书不少收效却不大的现状而设置的。有如下读书方法供参考。主要方法:1.三读法

浏览性泛读。介绍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对浅显易懂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探求性速读。为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品味性精读。对名篇名著和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欣赏佳词妙句,经过细嚼慢咽,将其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2.不动笔墨不读书法

圈点勾画,作批注。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读书笔记)

制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将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和背诵。(读书卡片)

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小作文的形式体现)3.边读边思考法

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脉络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一般包括专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畅谈收获等。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评价建议(二)阅读(见附件二)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基本上达到面对不同种类、性质的书籍,采用相适应的阅读方法,不仅速度得到提升,效率更是飞跃式提高。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能阅读更多的书籍,扩大了阅读范围,拓展了视野。阅读速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5-6年级每分钟不少于300字,7-9年级不少于500字;阅读总量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7-9年级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三、阅读汇报课

内容:阅读汇报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的一种课型。

主要方法:学生准备汇报提纲。教师提前一周告诉学生,以使学生对前段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回顾梳理,选准汇报的内容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提纲一般包括:阅读的书名、作者或文章的题目、作者;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疑问、困难或建议。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生发开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真知灼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幼稚可笑,教师也要加以鼓励。

学生汇报,教师调控。大致按教师启发谈话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的程序进行。汇报形式力求多样,要以学生口头谈收获为主。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之教学建议第五条: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效果:它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还有利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赏析、得失寸心知的效果。

四、阅读欣赏课(每周一次的精品指导文章)

内容:阅读欣赏课是选定短小精悍、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寓意深刻、情感丰富的文章,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参与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形式上可分体裁赏析、写作手法赏析、内容和主旨赏析等

主要方法:自由讨论阶段。讨论可以以同桌为单位,也可以是多人一组。讨论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自由式,也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教师可以先确定一些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中要坚持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重的方针,要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学生上台演讲。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要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局面。

教师小结。教师肯定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还可以将文章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拎出来让学生再思考再认识。教师小结既是对当前课的有力收束,又能为下一节阅读欣赏课蓄势,以使这种课型长期进行。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之教学建议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效果: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语文能力,思维上得到启发,思想上受到感染与熏陶,情感上引起共鸣。

精心选择阅读文本。阅读文本要力求短小精悍,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附件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补充: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个性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附件二:

(二)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朗读、默读的评价。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默读,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精读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略读、浏览的评价。评价略读,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3.写作写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例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表达是否得体恰当。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提倡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扩展阅读:与好书为伴与书香同行——师生共同读书节方案

与经典为伴与书香同行

宝塔路小学201*年师生读书节方案

一.指导思想:

理想的书籍是理想的钥匙。为了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能与好书交朋友,与智慧牵手;让书籍为每位师生打开一扇心灵之窗,学校将举行“与经典为伴,与书香同行”师生读书节活动。通过激趣、导读、导思,进而达到导行、导写,让每位师生都亲近书本,热爱读书;让每位师生在阅读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收经典的洗礼,从而使广大师生享受快乐阅读,享受快乐生活。使“爱读书、会读书、乐读书”的种子在每个宝小师生心中扎根发芽,在富有生命力的文学熏陶中,对理想的追寻真正成为一种精神积淀,一种人格因素,有效实现教育的涵育功能。二.活动目标

1.读书节活动总目标:让读书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快乐的习惯;用读书建立学习的共同体,引领师生共同成长,追寻理想,从而营造出积极向上、清静优雅、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2.读书节活动教师目标:用读书夯实文化底蕴,用读书铸造完美人格,用读书提升生命的境界。

3.读书节活动学生目标:具备比较浓厚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拥有科学的读书方法和阅读能力,在读书实践活动中品尝读书的乐趣,开拓广阔视野;阅读中华经典名篇,懂得阅读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三.活动主题:

“浸润书香,沐浴理想,引领成长”活动口号

二年级:心香一片伴书行。

三年级:最是一年春好处,宝小书香满校园。四年级:每天都是读书日,一生都是读书时。五年级: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习惯点亮人生。

六年级:眼睛因书籍而纯明;心灵因书籍而澄清;灵魂因书籍而明净。四.活动时间:

201*年4月(第8周第11周)五.参加对象:宝塔路小学全体师生六.活动安排: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集体晨会:举行读书节启动仪式第二阶段:活动阶段学生板块:

1.举行一次“读家乡”综合实践活动。

举行综合实践活动,参观镇江醋文化博物馆,了解镇江香醋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激发热爱家乡的自豪感。2.举行一次写作比赛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各班组织学生以“镇江醋文化”为主题,举行写作比赛,各班推荐5片佳作参加校级比赛。3.举行读一本好书活动

各班学生可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来认真读,如童话、寓言、中外名著等。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我与书的美丽邂逅”好书推荐交流会。

4.举行一场全校性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二五年级各班积极准备,认真组织,积极参加“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内容、形式不限,学校将邀请“书香家庭”和“读书小明星”做评委,每个年级评选出两个“书香班级”教师板块:

1.读一本教育专著。

每位教师认真阅读区教育局为其征订的教育类专著,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从而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

2.写一篇读书心得。

45周岁以下教师根据自己阅读的教育专著,从内心的点滴感动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教育实际,专心1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力求清新、隽永。

3.举行一场语文教师课文诵读比赛。

45周岁以下语文教师选取一篇课文,各自研读,参加学校性的诵读比赛,内容、形式不限。学校版块:1.评选一批读书小明星。

每个班级将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评选出两名本次读书节的“读书小明星”。

2.评选一批书香班级。

学校将根据各班读书节开展情况和全校性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的综合成绩,每个年级评选两个“书香班级”

3.评选一批书香家庭。

每班根据每个家庭的申报情况,推选出一个本次读书节的“书香家庭”,将最好的、最具有影响力,读书学习氛围最浓的家庭推选出来,并将申报材料上学校德育处。

第三阶段:表彰阶段

表彰在本次读书节中涌现的一批“读书小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教师读书标兵”镇江市宝塔路小学“读书小明星”推荐表

姓名班级学校职务性别照片民族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优秀事迹班主任意见备注意见学校镇江市宝塔路小学“书香家庭”推荐表

家庭成员姓名(独立家庭、几代同居家庭皆可)地址手机电子信箱推荐理由:邮编电话(含区号)QQ号码班级意见:盖章:年月日学校意见:盖章:年月日书香家庭推荐条件:

①有良好的读书环境(有书房或书柜、书架;有书桌、台灯等)家庭整体素质,文学修养较高。

②家庭有一定量的藏书,并有一定数量的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每年购买新书不少于6册;至少订有一种报刊;

③亲子共读”每周至少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④长辈、孩子参与过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经典诵读等活动,并获得好成绩;

⑤家长和孩子能共同拟订读书计划,按计划读书。家长能教育并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师生共同阅读》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师生共同阅读: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师生共同阅读》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5186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