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3:26:02 | 移动端: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走在亲近经典的路上

------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个学生,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健康的生命。面对孩子,面对成长中的他们

我们的校园,是一个机械加工厂,还是一个生命的乐园?是一条冷漠的产品流水线,还是雨露滋润百卉摇曳的花园?每一所学校都在用时间和实践作出自己的回答。

从1927年黄香山先生创办的江苏省栖霞乡村师范附属小学到如今的下蜀中心小学,80多年来,我们秉承一代又一代先贤们的教育传统,风雨兼程,薪火相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学校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文化积淀极为丰富。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滋养人文情怀,铸造民族精神,我校义无反顾地行走在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道路上。

201*年11月,我们参加了在无锡天一实验小学举办的“首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观摩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个学校的读书活动竟能搞得如此有声有色!我们立即找到课题组的李振村和杨文华老师,要求加入“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回来后,我就召集学校行政和教学骨干,讨论研究课题实验方案。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敦促着我们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不管社会怎样变迁,不管科技怎样进步,不管教育怎样改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都必须坚持“关注孩子、适应孩子、发展孩子”的办学理念,引领孩子们在人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诵读名家名篇,涵咏千古美文,让他们的阅读从一起步就直抵经典,在他们生命长河的源头,汇聚起一座文化的山峰。于是我们提出了“办有文化的学校,做有根的现代中国人”这样一个“文化立校”的办学思想。让老师和孩子一起走在亲近经典的路上,用经典文化来引领师生成长,建设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学校。

“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是可以等待的,是可以重来的,惟独儿童的生长和发展是不能等待的,是不可重来的。”正是这样的责任担当激励着我们坚定上路,开始了辛勤又满怀期待的探索。

在201*年底,我校申报加入了由教育部人文社课基地重点实验课题“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子课题的研究,并在201*结题后又继续参加了新经典阅读的课题研究。我们充分挖掘经典作品在教育中的独特魅力,根据课程标准,年级特点,自201*年起开始进行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编写了一套有质量的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要为现代化服务,教育也要为人服务;教育要为国家服务,教育也要为人服务。这样既把一部分课程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也把人的发展放在了首位。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它对于学校实现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201*年3月,我们在认真学习了《教育规划纲要》后,又经过仔细梳理筛选,重新编写了一套1-6年级教材,目前已送去定稿。一、经典诵读课程的设

1.开设校本阅读课程,满足学生诵读需要。

我们倡导“和而不同”的理念,让所有的孩子都互帮互助,共生共长,获得全面发展,都积极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来,而让那些有某些特长或爱好的学生能学有所长。因此每周五下午,一二年级调出一节语文课,加上一节活动课(一、二年级每周26课时,因农村专线接送,每周有四节活动课);三五年级调1节语文、1节地教课,确保每个年级均有两节课进行学校大阅读活动。每个年级段有不同的要求,教师都要认真备课,认真组织好每一次课。每个年级各段各减少一个班合并成两个班进行指导阅读,各年段内容各有要求。另有一些学有专长的学生参加一些兴趣组:有低年级诵读、高年级诵读、低年级美术、高年级美术、书法、舞蹈、合唱、田径、乒乓、篮球等选修课程,

几年来,我校各班的老师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读贯始终,重在自悟”的原则,利用平时早读课和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诵读,在各班教室黑板前开设“每周一诗”栏目,由语文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刚开始由各班老师领读,发展到后来由小助手组织同学诵读。课题组定期进行集中研讨,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了解实验的进展情况,对各班的诵读作宏观上的调控和微观上的指导。

我们的经典诵读时间主要是在以下“三个每”中“挤”出时间进行:

(1)每天早晨10分钟进行诵读。

(2)每天25分钟校本课时进行自主诵读与阅读。

(3)每学期都有一个读书节活动进行集体诵读。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年段分单元进行诵读经典诗文,并制定了经典诵读考核细则,以促进老师用好经典诵读教材,指导孩子诵读,保证了诵读的“质”和“量”。

我校每学年都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校园读书节”活动。在“校园读书节”活动中,学校邀请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走进校园,让孩子们与喜欢的作家面对面交流;举办全校性的读书成果观摩活动,班班展示,人人参与,有孩子们自编自演的课本剧,有声情并茂的诗朗诵,有抑扬顿挫的美文诵读,有孩子们自制的读书小报,有新书推荐,有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还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每个年级段有经典诵读过关考级,有图书漂流共读感悟交流会等。2.开发校本教材,提供适合诵读的内容。

一开始我们使用的是课题组提供的一套专门指导儿童经典阅读的《中华诗文读读写写》;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后,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又自编了一套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校本诵读教材;201*年,我们又从“亲近母语”系列教材中引进了非常丰富的经典诵读内容。我们想,孩子的阅读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读哪些书才能对他们的一生有用呢?已经有人从中作了筛选,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拿来用呢?

3.开发环境课程,营造经典阅读的生态文化氛围。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我们认为,孩子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校园因为有了教育的特质而变得更加具有文化意蕴,更有生命气息。”

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爱好读书,喜欢读书的品质,我校充分开发环境课程,营造阅读的文化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⑴创设生态式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习文化,传播文化的场所,一草一木都是课程。美丽的校园中,一棵棵树木,一丛丛花草都“挂牌上岗”,牌子上印有树名,花名以及所属植物的纲、科等;绿化带中白底红字的名人名言或格言警句,经典诗句,成为孩子们课间活动的阅读教材,整个校园文化墙用古典诗句,美文装扮,漫步校园,一股沁人心脾的书香会扑面而来;读书长廊中的班级读书展牌,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吸引孩子们徜徉

其间可以说,校园里的每一处,每一景都充满文化气息,为孩子们提供了鲜活的文本材料,孩子们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中,获得了文化的滋养和精神的洗礼。

⑵创设人文化的班级环境

为让所有的孩子时刻呼吸到文化的空气,我校特别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让童心沐浴书香,营造孩子们的精神家园,18个教室的布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教室内,从班级口号到墙上的布,或活泼可爱,或温馨欢快,或情趣高雅,无不闪烁着个性的光茫。“快乐童年”定格了孩子们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看谁进步快”时刻提醒孩子要充满竞争意识;“美文共赏”架起了经典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

班级文化布中多元化的文化栏目和个性化的美工设计也彰显了学生和教师的创造性,师生每天生活的小小空间充满了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孩子们徜徉于中国文化的长河,领略到了汉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提高了品味语言的能力。⑶创设书香化的家校环境。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更多的好书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让儿童的心灵浸染墨韵书香,我们建立了以“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家庭小书屋”为主体的三级阅读库。学校图书室定期添新书,尤其是精读本图书,供各个年级的孩子每周定期借阅,阅览室全天对师生开放,环境优雅、舒适。而班级图书角则由学生推荐的好书组成,每个教室的后面都有图书架,上面摆放着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好书,供本班学生自由借阅。家庭小书房则是号召孩子们按照低年级不少于150册,中年级不少于200册,高年级不少于250册目标建立的。是孩子在家中与父母共同阅读。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以及家庭小书房激发了孩子们对阅读的渴望,形成了与书为友的强烈意识,从而迈向“诵读经典美文,品茗书香人生”的优雅生活。

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成效显现。

1.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改变了学生的气质。

学生们在经典阅读的浸染下,性情变得平和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欣赏和审美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课堂上,学生背诵起诗文可谓滔滔不绝,“好诗佳句”常常是脱口而出……学生会在雨中念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会在吃饭时说“粒粒皆辛苦”,会在妈妈的节日里说“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学生的诗配画、书法作品在市级以上书画大赛上频频获奖。

2.积淀了教师的人文素养,促进了他们专业成长。

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师之间开始形成一个共识:学生学习古诗文不仅仅是背出诗句和意思,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享受古诗文中所蕴含的美,从而得到文学的熏陶,发展语文素养。教之以鱼,授之以渔。教师们也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自身文学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大家重新认识到进行经典诵读的研究,不是追求一种时尚,而是在教育者心中根植一种理念;不是追求一种形式,而是在教学活动中实施一种策略;不是一种功利行为,而是一种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投资。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的实践空间和时间;在师生关系上,架起了师生间的桥梁,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伙伴,协作的朋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浓厚,老师们更懂得去整理,去研究。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我校师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显著提升,王俊老师和钱冬老师分获全国第一、第二届经典诗文朗读大赛决赛一等奖,王珍老师获全国古诗文教学大赛二等奖,孙建云、刘尚春、刘巧等7名教师被评为“201*推动经典诵读百佳人物”,孙建云校长的《螳螂捕蝉》课堂录像获镇江市二等奖、……

3.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促进了内涵发展。

在课程改革方面,我校的校本课程已初成体系,校本课程的实施大大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201*年12月,我们邀请了市教研室的有关领导及全市兄弟学校来校观摩指导“诵读经典诗文品茗书香人生”书香校园建设活动。我们认真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赞赏,《镇江日报》的记者也亲临现场,进行拍摄宣传;201*年5月,我们课题组又和市特殊学校举行了“诗意满园仁爱一生”的展示活动;201*年2月,课题组的老师们通过研究,探讨,选定了适合我校且具有我校特点的篇目,编制了我校的校本教材《诵读经典》。实践证明,教材作为本项课题研究的成果之一,它自身也有个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过程。每年的五月已成为我校的固定的读书节,六月是我们汇报成果的日子,每学期每个班都会根据本班的特色,有计划的开展活动。201*年9月,在课题组老师的合作下,下蜀中心小学两本读书节专刊《诵经典品书香》、《读书成长》编印成册。课题组成员在研究其间,还制定了我校的阅读体系。学校经典诵读组参加句容市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决赛荣获一等奖,201*年学校被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课题组和《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评为“全国经典诗文诵读实验示范学校”。

三、对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考学校特色:是一个体系;

是一个领域的卓越;

是带动整体水平提高的切入点;是一个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我校经典活动自201*年开展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认可,但算不算学校的特色,我们还没有底气回答。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走特色办学之路

首先,特色的应是适合的。我们的读书活动的开展是有着厚实根基的,源于我校的“关注孩子适应孩子发展孩子”的办学理念,起于我们的“文化立校”办学思想和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特色追求,基于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建设需求,融于书香社会的发展要求,是契合时代发展的脉搏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作为一个校长,在寻求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上,认准了“对师生发展有益”这样的价值取向,扎实去做,特色也将会逐渐鲜明起来。

其次,特色是需要培植的。学校特色的成长与一棵树的成长是相通的,根越深,干越壮,枝叶也就越繁茂。我们做的其实很简单,只是把认为正确的事情坚持去做了,而且认真去做了,学校的特色也就亮起来了。

另外,特色是需要发展的。学校的特色,是一种源于实践的文化积淀,最终形成一种文化的力量。学校的特色,又是一个不断涵养的渐进过程,它张力无限。

学校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

优势项目项目特色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四个阶段,我们正处在第二阶段。

做任何事情都是贵在坚持。经典诵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教育是一项慢功夫,经典诵读也是一种慢功夫,看似无用之书,但从长远看恰恰有大用。它并非在短期内能够见效,要有甘于寂寞,长期持守的韧劲。作为一个教育人,要把眼光投向未来,要潜下心来:用经典启迪智慧,用经典唤醒灵魂。

我们相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的道路会更加宽阔,我校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必将为学生精彩的人生打上浓郁的人文底色。

扩展阅读: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武进区庙桥小学张卫平兰秀成

一、背景分析

“特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由此推理,“学校特色”应该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特色学校”的涵义与“学校特色”基本相同,它们共同的关键性质是“独特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是区别于其它学校的特有个性,也是有价值地存在的最基本条件。我校地处高新区南端,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以美育人、全面发展、争创特色”为办学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特色教育,力争把学校办成家长放心、社会赞同的特色学校。我校是区级传统的篮球体育学校,学校女篮从1997年9月组建以来,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斐然,成了武进区小学女篮的一匹黑马。我校的群体工作成绩历年来在武进区乃至常州市都是名列前茅的。近两年,随着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关注程度的提高,学校的篮球水平和其他群体工作水平也蒸蒸日上。我们觉得扎实的体育基础,科学的管理、训练手段,蓬勃开展的体育运动,优异的体育成绩,为我校争创武进区体育特色学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也是我校今后发展的优势所在。综合分析,我校以小篮球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学校具有以下:

1、师资优势。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要形成学校的特色,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当的、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从我校的师资来看,我们认为我校的师资有利于创体育特色。一是体育教师无论是奉献精神,还是业务能力都十分理想,可以说素质优良。

2、学生兴趣。全校师生对小篮球运动的普遍认同和喜爱,这是我们创特色的一个重要基础。

3、社会要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强健的体魄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体育活动则能够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体质增强,而且能够辅德、益智、陶美、促劳,因此,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也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同时,由于我校的小篮球运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良好声誉,领导及家长都比较理解、支持这项工作,我们认为这也是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的至关重要的外部条件。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因素,我们把特色学校创建的切入口定位在小篮球体育特色项目上。

二、计划和目标

1、培养“团结、拼搏、创新”的篮球精神。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将小篮球作为推进我校素质教育、争创“武进区特色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问题是,在小篮球运动中要教给学生些什么呢?又如何将小篮球特色教育做大做强呢?突破口在哪里?这是我们在争创“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深思的问题。我们认真地进行了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对“篮球精神”进行了深入挖掘。我们认为“篮球精神”可概括为“团结、拼搏、创新”,它是由以下两方面内容提炼而得的:一方面是指在比赛过程中渗透的公正无私、实事求是的评价精神,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相互支持、团结奋进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是根据篮球的局部特性提炼出来的,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篮球是圆的要团结起来。”“篮球是会弹跳的要具有灵活性”“篮球是需要传递的要相互协作”“篮球比赛是在争抢中进行的要有竞争意识”“篮球最终是要投进球框的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不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必须具有的精神吗?我们准备用一到两年时间完成以上工作,为创建特色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小篮球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特色建设的突破口,把我校群体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我校的群体工作成绩历年来在武进区乃至常州市都是名列前茅的。先后9次荣获《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武进中心小学组第一名。跳绳、踢毽成绩在武进区也是独战熬头,多次获得武进区乃至常州市冠军。201*年我校被评为“武进区全民健身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小学百日锻炼先进学校”。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明确告诉我们,在九年义务教学阶段,要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发展学生特长,增强学生体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反复讨论和筛选,扬已之长,我们以小篮球作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特色建设的突破口,进而把我校群体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到201*---201*年凸现学校群体特色。

3、系统谋划、层层推进,提升办学品味,形成特色学校。

特色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意在在特色学校的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拼搏、创新”的校园文化精神,并把特色建设过程中工作表现出来的先进性、独特性、优质性逐渐向学校工作各个方面持续扩散,不断深化,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实践层次、理论层次和文化层次,形成学校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校园文化及显著的育人效益,锲而不舍地追求“培养高、雅、纯、厚的地球村村民”的目标,到201*---201*年逐步形成特色学校,成为精品学校。三、保障措施

我校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1100人。多年以来,学校加强对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努力提高学生篮球运动技术和健康水平,逐步形成和发展学校篮球特色运动,学校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一个重视,二个坚持,三个调动,四个保证。

1、一个重视。历年来,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特色学校创建规划小组,完善组织管理网络。在每学期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时,始终将篮球传统运动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有内容,有要求,有措施,有目标。有关体育工作篮球方面的重大事情,不仅学校体育领导小组讨论研究,而且放到行政会议上集体讨论,作出决议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宣传、贯彻。学校每学期两次的体育工作会议和领导小组会议形成制度,篮球教练的工作调动,及时考虑人选,给予补充和调整,篮球经费列为学校总预算的一个重要项目。凡是区、市、校级各类比赛,总有一个校领导带队,其他领导也能亲临现场,听课,看训练,找教练谈心是经常的事。

2、两个坚持。(1)、坚持课题研究。篮球是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由于篮球技术的复杂,因此它的训练周期较长,只有通过日常持久的训练,才能使队员的基本技术得到全面的提高。根据学校的篮球运动经验,要提高篮球基本技术必须进行科学的训练,就要加强科学研究。学校坚持在三、四年级开设篮球课教学,列入校本课程,进行三个方面的研究。让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参与篮球运动。a、开设篮球课的可行性研究,进行场地、器材改革的研究。b、篮球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进行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巩固,游戏中掌握基本技术的探索。c、在篮球基本技术考核中进行评分方法改革的探索,运用“加进步分”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d、教师教学论文取得可喜成绩。(2)、坚持普及提高相结合。普及与提高是一对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矛盾。多年来,我们较好的摆正了普及与提高的位置。要提高篮球技术水平,只有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学校十分重视对篮球的普及工作,努力营造篮球文化的氛围。我们向广大家长宣传体育特色学校的意义,建设以小篮球运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班级黑板报有“篮球角”,学校宣传橱窗有“篮球专栏”,红领巾广播有“篮球专题”。我们还强化活动课程,组建篮球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篮球文化系列活动:篮球知识竞赛、球星卡搜集展览、篮球小报制作、队标队名设计、篮球摄影绘画、篮球小专题研究等。另外,我校通过三、四年级开设篮球课教学,让全体学生学习篮球的基本技术,使他们都参与到篮球活动中去,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三年级以上班班成立了篮球队,全校共有班级篮球队17个,有队长,有队名,还有啦啦队。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篮球赛。每学年度开展三六年级的篮球赛,吸引了全校学生,尤其是本班级学生的观摩。通过比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对篮球活动的兴趣,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同时,学校坚决贯彻“从小打基础,全面求发展”的训练原则,决不拔苗助长,全面提高专业队运动员的技术、素质。(1)、精心选材组队:通过测试身体素质,了解学生家族情况,对学生的应变能力、灵活程度和性格特点,挑选优秀学生组队,形成低、中、高三个梯队的训练专业队。(2)、确保训练效果:每学期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按照计划开展训练。学校领导不定期进行督查,每月进行考核检查。(3)、提高训练质量:按少年篮球训练教学大纲要求,每年在各年级开展达标测试,进行质量监督。逐年积累比较,总结经验,逐步提高。(4)、加强校际交流:球技是靠相互切磋的,出外打球能使球队快速提高技术水平。因此我校经常与邻近的坂上、礼加、牛塘、湖塘等学校互访交流,互通信息,加强兄弟学校间的友谊,促进学校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

3、三个调动。(1)、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抓好体育篮球传统运动活动的关键。体育教师从早训练到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从组织年级组各类比赛到专业队的业余训练,风吹日晒,早出晚归,十分辛苦。为此学校领导也给予关心。领导经常深入体育组,参加体育教研活动,听取体育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篮球工作及训练的情况,研讨具体问题,协调各方关系,及时解决困难;对体育篮球教师的努力给予肯定和支持,有了成绩及时表扬和鼓励,并给予重奖;按规定发放补贴和服装费;订阅体育方面的报刊杂志;对青年教师尤其做到业务上信任、政治上严格、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和篮球运动不可忽视的一支队伍,充分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是搞好学校篮球群体工作和稳定篮球队的保证。重视班主任这支队伍,使他们能热心配合和关心学生的体育篮球锻炼和传统项目的创建。我们把各班学生体育锻炼、传统项目的开展情况列入班主任、任课老师工作的考核内容,同评选文明班级挂起钩来;把各班体育运动水平的高低、推荐运动员的多少同奖金挂起钩来。由于激励机制的引入,调动了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积极性,他们配合体育老师处理好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的关系,竞赛与教学的关系,少数人与多数学生一起参加活动的关系,有效地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和篮球特色教育的健康发展。(3)、学生和运动员是学校体育运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和运动员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体育运动水平的传统项目水平的高低。一方面我们通过家长学校、运动员家长会、学生座谈会,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学校领导、教练员和班主任经常做好家长工作,取得家长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对运动员不仅狠抓训练,还十分重视抓思想品德、抓文化学习。运动员因比赛脱了课,学校及时安排老师给他们补课,甚至教练也亲自做运动员的学习辅导工作。每期举行一次运动员语文、数学竞赛,张榜公布成绩,鼓励运动员德智体全面发展。此外,我们还在每学期评选“三好生”、优秀队员、文明学生时,将体育成绩列入评比条件,对篮球专业队运动员拔尖推荐,促使每个家长既能重视子女的文化学习,又能主动关心子女体育成绩的提高。为争取体育达标,不少父母陪子女经常锻炼,此情此景十分感人。

4、四个保证。(1)、生源保证。教练员平时一经发现“苗子”,立即上门征求家长意见,做好工作,将“苗子”充实到运动队伍来,保证了运动员的来源。同时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学校篮球队队员都能录取重点中学或向重点中学推荐。这个措施稳定了运动员队伍,赢得了家长的赞同,这对在各类比赛中出成绩、上水平的确是一个有力的保证。(2)、经费保证。开展体育工作需要经费的保证,我校的经费来源,一靠上级拨款,二靠自力更生,三靠社会赞助。学校在经费安排中对体育实施“倾斜政策”,力争做到了群体和传统项目的器材设备基本齐全。经费到位。场地器材配套,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师资保证。要抓好传统项目的建设,需要有一支团结战斗、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体育老师队伍。为了加强我校篮球传统项目的开展,在校行政的决策下,我校现有两名篮球专长的体育教师和四名兼职体育教师。他们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既能做好体育教学工作,把篮球传统项目的训练内容渗透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又能热心抓好专业队的训练。多少个寒去暑来,他们放弃了休息时间,不计报酬,一心扑在学校的体育工作上。体育教研组每学期初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目标明确,可操作,学校领导及体育领导小组经常检查计划实施情况。该组还非常重视各种资料的积累。(4)、时间保证。我们在学生在校活动时间里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时间,做到平时与赛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在平时,利用每周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及放学后进行训练。赛时,前一、二个月,每日早上晨读前一小时和放学后一小时进行训练,甚至节假日也不休息。暑假进行篮球集训,开学后又分散至各个环节,这样不间断的循环往复,一茬一茬的篮球苗子就出来了。

四、实践中的思考

1、创建学校特色要立足学校实际。

创建学校特色要立足学校实际,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学校所在国家或民族实际。二是学校所在的地域实际,三是学校办学实际。创建学校特色之所以要立足国家或民族实际是因为,学校特色不是为特色而设,而是通过特色强化教育。所以,特色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应当体现国家或民族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言而喻,一所学校所在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创建特色学校,必须考虑地域因素,适应地域发展对学校教育的需求。毋庸置疑,学校特色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但决不能停留在这一层,而是能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内化为学校文化,从广大师生精神面貌的言行举止上展示出来。2、创建学校特色立意要高。

创建学校特色应当有先进思想和理论的支持与指导,要把学校特色与贯彻国家的教

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结合起来。我们的体会是,创建学校特色应紧紧围绕学校培养目标,反映办学理念,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确定特色的形式和内涵。力戒把学校特色庸俗化,追求华丽、热闹的形式和时尚的名词,力戒把学校特色简单化,因缺少立意而内容空洞,把一些技能项目当作学校特色等等。3、创建学校特色要尊重规律。

任何事物或现象的生成都有一个过程。遵循一定的规律。从客观讲,学校特色是在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生成、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不是一任或一代校长所能完成的,需要几任或一代校长坚持不懈地继承、修正、发扬光大。从主观讲,创建学校特色在认识方面经历从自发到自觉,从笼统模糊到具体清晰的过程。学校特色内化为学校文化也需要过程,遵循服从——同化——内化的规律。学校特色的形成具有继承性和过程性,需要长期积累。学校特色一旦形成,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应该因校长的更替和师生的变换而改变或消失,应该努力内化为学校文化和师生的追求。4、创建学校特色要把握先进性。

创建学校特色,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为此,

创建学校特色要把先进性。先进性的内涵主要表现在:第一,优质性。有特色或者说独特性不一定就是积极的、优质的,尤其对于学校特色而言,只有遵循教育规律,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特色才是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应当是独特性和优质体的统一体。第二,时代性。学校特色反映时代的价值取向,引领时代的价值追求,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富有时代气息的学校特色才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第三,前瞻性。学校领导者应当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把握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从战略的高度去思考、规划学校特色,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创建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具有前瞻性,才有拓展性,才能随时的变化赋予学校特色新形式和新内涵。

5、创建学校特色需要政策法规保障和校内外广泛支持。

创建学校特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学校管理者提倡、部署、检查就能形成的,因为学校特色的创建涉及国家地方政策法规的许可和保障、社会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教师学生的拥护与参与等诸多因素。学校特色价值取向与传统评价方式及家长对学生升学的渴望存在矛盾冲突问题。鉴此,创建学校特色要注意两点:一是了解国家地方的相关政策法规,选择特色项目时要量力而行,以免在今后的追求过程中,无以为继,半途而废;二是对于拟选择的特色项目要充分的论证,决定立项时要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取信于社会家长,争取师生的热情拥护与积极参与,从而让追求特色成为校内外共识一致的行动

贾汪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我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德育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形成特色。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小学德育纲要》及《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文件精神,针对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为使活动有序、有效扎实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针对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开展创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活动,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领导,区教育局决定成立领导小组:组长:陈鸥

副组长:宋志然单海峰

成员:王光礼阚东海孙秀敏阚宗升

下设办公室,王光礼同志为主任,阚东海同志为副主任。各创建学校都要相应成立创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领导小组,切实保证该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三、工作目标

从201*年下半年起,用三年时间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使全区三分之一中小学和幼儿园,成为区级“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初步形成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新特色。四、基本原则

1.“主旋律”原则。以“五爱”和“三个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将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统一起来,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诚实守信的人。2.优势整合原则。必须充分发挥各种育人途径、阵地的特色,形成整合优势,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德智体美诸育互相渗透,紧密配合;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形成合力。3.注重体验原则。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坚持从学生成长的需求出发,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拓展实践空间,丰富实践内容,把重点放在怎样培养学生的道德践行上,通过实践获得真切的体验,从而有所认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逐步把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并变成个人自觉的道德行为。

4.个性化原则。必须做实做好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的文章,从方案设计到实施操作都要切实符合自身实情,充分体现本校的个性特色,努力使我区的学校德育工作百花齐放,各具风格。5.管用有效原则。不管是传统方法,还是继承创新,都必须坚持管用有效的原则。五、主要内容

“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1.班主任队伍建设有特色

在实行班主任选聘制度、例会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及班主任培训培养工作等方面有创意、有特色,并取得明显效果,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班主任队伍。2.校园文化建设有特色

在建设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文明健康的文化环境及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上有特色,构建一个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内涵的校园文化氛围。

3.学科德育渗透有特色

学科教学中,能够自觉挖掘内在的德育资源,适时适度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同时要通过教师自身良好形象和人格的魅力予以示范渗透,使德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4.社会实践有特色

建立有学工、学农、学军等学生实践基地,并在组织学生参加基地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特色。5.党团队工作有特色

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党团队工作,尤其在业余党(团、队)校及主题班(队)会上形成特色,并取得显著效果。6.家庭教育有特色

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等工作上取得显著效果,并形成特色,尤其是家长学校办得有成效、有特色。7.后进生转化工作有特色

对学业和品行有困难的学生,学校有积极的预防和教育措施并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有显著效果,形成特色;8.心理健康教育有特色

在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提供全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面向学生个体的心理咨询活动等工作上取得显著效果,并形成特色。9.假日活动教育有特色

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的假日教育活动中取得显著效果,并形成特色。10.德育科研有特色

申报一批具有前瞻性、实践性的德育课题研究项目,致力于德育观念更新、探讨德育内在规律,致力于德育方法手段科学化,使学校德育能借用现代科技实施有效影响,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并在指导实践工作中有明显成效。11.学生评价改革有特色

在学生评价制度方面有改革、有创新,形成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评价体系,并在实践工作中取得成效,形成特色。12.行为规范教育有特色

能结合学校管理,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学生会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形成特色。

除以上内容外,学校可自主选择和确定德育特色项目,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途径等方面有其它创新,并在实践工作中取得成效,形成特色,具有一定影响力。

通过创建,凡达到其中2项以上创建内容要求的,均可申报“德育工作特色学校”验收。六、具体步骤与要求1.申报

各校要在宣传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确定创建类别后,填写贾汪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创建申报表,制定创建活动实施细则,并向区教育局提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创建书面申请报告。申报单位必须在学校德育工作基本制度、学生基础道德水平、校园环境、德育队伍建设等四方面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实施

(1)申报单位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宣传阵地,通过多种方式对“德育工作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并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学习并讨论《贾汪区中小学创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活动实施方案》,使全体师生的认识到位。

(2)申报单位要切实制定创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的实施细则,以及工作计划,报送区教育局教育科。

(3)把创建活动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切实做好与学校正常工作的有机结合文章。

(4)区教育局和各教育中心校要加强对创建活动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定期对活动的进程、重点工作以及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反馈,正确指导,适时调控,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有序稳步推进。3.验收

凡通过一年以上努力的学校,且进行自评,达到创建要求,均可向区教育局提出复评验收书面申请报告。区教育局实地考察认可后,组织专门人员在每年六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经教育局审批,命名为贾汪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并发文授牌表彰。4.复评

命名为贾汪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每两年组织一次复评,复评合格,继续保留荣誉,不合格将摘牌并通报。复评时间为每年六月份。5.待遇

凡是被命名为贾汪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的单位,在年度考核时,教职工的优职比例可适当提高,在集体与个人评先推荐指标上予以优先考虑,并在每年教育教学质量考评中给于加分。七、调研指导

成立创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工作调研指导组。抽调各校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德育工作者组成调研指导组。及时调研、反馈该项工作进展信息,共同探讨并帮助解决各校在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5206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