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美术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全集

美术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全集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3:27:20 | 移动端:美术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全集

美术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全集

1、远近的奥秘

教学目标: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具准备: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生:绘画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二、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生:近大远小。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5、作业展示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二、过程设计:1、讲评上节课作业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2、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3、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4、作业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2、风景写生

教学目标: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1012分钟)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二)发展阶段(2830分钟)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作业点评。

第3课心中的风景

教学目标:1、激发想象,表现心中的风景。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重难点:同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与学生搜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

1、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

2、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上曾经学过的描写优美风景的课文片断。3、引导学生曾经听过的旋律优美的音乐,产生的联想。

4、引导学生想象:你理想中的家乡美景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二、指导学生作画。

1、根据上面的提示,选择你喜欢的进行作画。2、作画形式、要求:

(1)可以用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2)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三、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自带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教学过程:

1、揭示内容:利用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造风景画。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范图懂得创作方法:利用我们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粘在白纸上,延伸、扩展出一幅风景画。

3、学生进行创造,教师巡回指导。4、展示优秀作品。

5、未完成的学生可以课后继续创作。第4课会动的剪影(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第二课时(剪影表演)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第5课水墨画动物

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表现方法,知道水墨画与彩墨画之间的异别。2、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3、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感受水墨画的美丽,学习水墨画动物的技法。2.用水墨画出有一定意境的动物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欣赏感受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水墨画技法的资料。2、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水墨画动物作品,学生欣赏。3、学生谈谈欣赏体会。二、学习探究

1、教师提问:这些水墨画动物和其他画法的动物有什么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哪些地方?2、课件展示各种画法的动物请学生欣赏比较并分析。

3、课件展示水墨画和彩墨之间的异同,学生体会其不同的特色和技法。三、演示启发

1、思考:怎样利用水墨来表现动物呢?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学生观察学习。(1)画螃蟹

a、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三笔画出螃蟹的身子。b、用淡墨中锋,画出螃蟹身体左右的各四条腿。c、接着用浓墨两笔画出螃蟹大螯。

d、用小狼毫蘸浓墨画出螃蟹的爪子和眼睛。(2)画鱼鹰

a、用小狼毫蘸浓墨勾出鱼鹰的嘴巴、眼睛及鼻孔。b、用兼毫笔蘸浓墨顺势画出鱼鹰的头和脖子。

c、用大狼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鱼鹰的背和翅膀。d、用淡墨画鱼鹰的腹部。

e、用小狼毫蘸浓墨中锋画鱼鹰的爪子。

3、小组讨论:你能分析教科书中的其他水墨动物是怎样用笔用墨的吗?四、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用水墨画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辅导重点是笔墨的使用方法。五、展示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机会。2、教师点评并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一、欣赏引导

1、出示“舞”字,请学生想象这可以变成一幅怎样的画面?2、课件展示吴冠中的作品《舞》和林风眠的作品《舞》,请学生欣赏分析。

3、学生交流欣赏体会,教师进行小结:中国画体现了画家对自然和事物的一种感受,作品往往传达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不是平铺直叙的。例如在水墨画动物中就是通过动物的形态来传递。二、探究感受

1、学生自主欣赏教科书中的范例,体会作品的意境。2、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三、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画一幅有动物的水墨场景图,并为这幅画取个有意义的名字。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四、交流展示

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学生互相评价,评价要点是看画面是否表现主题的意境?3、教师进行小结。五、课后延伸

教师请学生欣赏各种题材的水墨画,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

第6课:形体切挖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学具准备: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4分钟)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2、发展阶段(8分钟)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23分钟)5、作品展示(5分钟)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人教版美术第十一册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二、教学目标(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二)各学习领域目标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南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三、学生概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四、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周次第1周第2周第3周第3周第3周第6周第7周第9-10周第11周第12-13周第14周第16周

课题远近的奥秘风景写生心中的风景会动的剪影主要内容课时备注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规律,学习平行线和2课时消失点的透视概念。学习利用简单的构图知识,并进行风景写生,2课时以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根据记忆或者想象,表现心中的风景,培养学2课时生的创造能力。了解皮影艺术特点,学会用卡纸制作剪影人2课时物。2课时1课时水墨画动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学习用皴法来画动物物形体挖切我们做乐器宇宙之旅保护文物爱护古建筑电脑美术用泥在六面体或者圆柱体上进行切挖。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培养创造力和2课时设计意识。了解飞船结构,利用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培3课时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3课时了解古建筑的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增强3课时对传承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熟练运用Wingdows绘图板中的绘画工具,进1课时一步了解各种工具的使用。中国画与油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使用工具、材料以及在表2课时画现方式、表现内容等方面的区别。

扩展阅读: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全部教学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全部教学教案

浙美版11册教学计划

一、总体思路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已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五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全册共有16课,分为6个隐性单元,时代新貌、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六个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二、教学目标

1、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才,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才,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设计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三、教学方法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达到自身进一不发展的目的。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6、学生的自评与互评。7、运用多种教学手段。8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四、全册的单元及内容总体安排:单元时代新貌课序课题1美丽的家乡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美术人文内构图练习热爱家乡课时数2校园生活34人与社会5678人与自然创造天地9101112131415艺术瑰宝16街市新貌首日封难忘的一件事木版年画有趣的脸谱电话亭路灯设计适合纹样泼墨画指墨画光与影正负图形圆筒造型彩点拼图外国传世名作关注设计关注生关注设计关注生活活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设计.应用民间绘画传统实践传统艺术设计能力生活设施爱护环境2板报设计情绪体验12122设计.应用造型表现多种形式造型体验2爱自然爱动物3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光影原理造型能力图形设计创新思维造型能力立体构成造型能力色彩构成2212传世名作热爱传统1

浙美版第11册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中国漆器的艺术风格特征。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的特色栏目之一。当你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这个栏目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本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就美术领域而言,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艺术等等。本栏目撷取传统艺术中的精品,同时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欣赏特点,使学生首先对这些优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以及特征。在教材编写中,选用图片的原则是在兼顾内容的前提下,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把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这一重要特征强化出来。

2.在内容安排上,本栏目小学阶段以我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中学阶段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主。小学阶段选取的作品有民间玩具、剪纸、泥塑、青铜动物雕塑、皮影、陶瓷等。本册选取了中国古代的漆器,有战国的虎座立凤、彩漆豆,西汉的彩绘云龙纹漆案与杯盘,明朝的黑漆描金云龙纹药柜。这些漆器不仅灿烂夺目,构思奇巧,而且彩绘与雕刻结合得很协调,突出地反映了我国漆器工艺的精湛技艺。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漆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从文献记载和现存实物两方面来看,战国的漆器工艺已经十分成熟,至汉代则达到了高峰。汉代以后,漆器工艺持续不断地发展,有许多新的创造,如唐代的螺钿镶嵌,宋、元的雕漆,明、清的描金漆器和脱胎漆器等。

书中的虎座立凤漆器(复制品)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件作品通高103厘米,集“壮、美、奇于一身”。其中凤鸟是楚文化鼎盛时期的象征,凤、虎、鹿角的超现实组合赋予了作品神秘的象征含义。这说明了我国的漆器工艺在201*多年前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三、教学建议

本栏目的内容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和启发,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评述的欲望。学生学习本页内容可以在课堂上,也可在课后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新书下发的时机,提出诸如:这些是什么器物,你喜欢或不喜欢等问题。也可以提出学生课后可以探究的问题,如:中国古代漆器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各个时期的工艺特点是什么?建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写出研究报告。第一课美丽的家乡一、教学目标

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人们以为最美的风景只在远方。远方固然有迷人的景色,但在我们的身边美景也无处不在。无论是繁华的新街,还是广阔的农田;无论是鸟语花香的新小区,还是宁静古朴的水乡老街……美有千万种模样。

通过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风情,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同时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创作描绘家乡风景的作品。教学时应寓景于情,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本课的内容编排是从欣赏入手,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风景有不同的美感。由此学习风景画构图基础知识以及一般的表现方法,并通过造型实践提高学生表现风景的能力。

本课未具体规定必须的表现形式和技法,由学生自主选择,从而达到降低技能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难点: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三、教学设计●方案一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教学过程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

(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2)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

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教师举例分析:①油画具有写实效果较强和色彩丰富的特点,适合表现色调优美、色彩丰富、写实的风景画,如《干草车》、《村口》;②水彩画具有色调明快、善用肌理效果的特点,适合表现色彩及写实或有特殊效果的风景画,如《都市情怀》;③版画具有线条块面明确,色彩较为单纯的特点,适合表现明暗对比强烈,造型以线条块面为主,色彩关系较简单的风景画,如《山城印象》、《西递村系列之十一》。4.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提问: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点明课题。)

(1)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风景图片和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对家乡景色的感受。小结:我们的家乡杭州,是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美丽城市。

(2)继续分组讨论:何种构图形式和表现手法适合表现自己家乡的风景特点。

小结: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我们需要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在我们最熟悉的家乡就有最美的风景。揭示课题:《美丽的家乡》。5.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绘画工具。

下节课就让我们来画画我们美丽的家乡!

提问:你准备表现怎样的风景?选用怎样的材料和工具?

小结: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表现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和材料工具。课后画好草图,下节课完成创作。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适合自己的材料和工具,自己喜爱的家乡风景图片资料。

(教师)课件、范画作品、绘画工具(如水彩、水粉、素描、油画棒等常用工具)。教学过程1.技法介绍。

提问:怎样才能有效地使用你们的绘画材料和工具?(介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1)了解学生材料和工具的准备情况。

(2)师生互动,了解水彩、水粉、素描铅笔、油画棒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表现效果。(3)教师现场演示一些特殊技法(如湿画法等),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创作思路。2.教师演示作画步骤。

提问:怎样开始你的风景画创作呢?

教师展示自己的范画和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1)选择自己喜爱的风景。

(2)根据表现内容确定构图形式。

(3)确定画面的主次关系。选择最感兴趣的风景作为画面的中心。(4)开始表现。3.学生创作。

根据教科书中的学习建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修改上一节课的草图,开始进行创作。教师巡回并作个别指导。

4.作业展示与评价。第二课街市新貌一、教学目标

1.调查家乡特色街的文化艺术成果,并感知环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2.学会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与同学合作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模型。

3.通过综合探索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中国城乡在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速度,已经渐渐接近国际步伐。我们能从街道两旁的店面变化深切地感受到发展的速度。比如,街边普通小商铺的每个设计细节,都体现着个性化经营的理念。本课教学,旨在通过调查家乡特色街的文化艺术成果,让学生感知环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同时,通过美术设计与制作实践,训练学生平面与立体的美术表现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教材选用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如:道路边上的电话亭、花坛、绿化植被、雕塑作品等公共设施,意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景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环境设计怎样体现特色?又如:具有特色的店面图片,意在提示学生,店面设计、招牌设计应考虑到商店的经营内容和所处的环境特点。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时间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生独立完成平面设计;第二课时,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与同学合作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模型,并添加绿化植被、电话亭、行道树、公共汽车站等道路设施,使作品丰富完整。2.重点、难点。

重点: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模型。难点: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三、教学设计●方案一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瓦楞纸、彩色卡纸、双面泡沫胶、彩色水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师)纸雕范作、常用的手工工具和材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欣赏感受。(1)走入特色街。(播放:河坊街的录像。)

提问:这条街有什么特色最吸引你?(仿古建筑、民间游戏项目、小吃食品、工艺品、扮演者等。)

(2)新旧街道的对比。(播放:老照片。)提问:比一比,今昔的河坊街有什么变化?(3)小结:我们家乡的街道日新月异。

提问:说一说,家乡还有哪些著名的特色街?(4)揭示课题:《街市新貌》。2.欣赏图片,分析探索。

(1)特色街上有许多特色店铺。提问:找一找,店铺的特色具体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师生讨论:色彩、招牌、门面、陈列的商品等。)

(2)师生互动:比较两家特色商店的店面特点。提问:你更喜欢哪一家?为什么?(店面和招牌的设计富有个性。)

(3)教师为学生创设以下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①如果你将成为特色街的小店老板,你想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呢?②你的小店要装修啦,你有什么好主意让小店引人注目、更容易招揽生意呢?

小结:店面设计必须与经营内容、环境、色彩相协调,招牌要体现该店的经营特点。3.范例赏析,拓展设计思路。

出示范作,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1)如何巧妙地利用瓦楞纸的条纹?(2)如何确定表现主题?(3)如何绘制设计草图?4.提出作业要求。

请运用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绘制店面设计草图。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5.作业展示、教学评价。

(1)欣赏同学的设计草图,并展开美术评价。(2)吸取他人的建议,调整自己的设计草图。6.课后调查。

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对家乡的特色街进行调查。调查内容:街道的历史和现状、人文特色、建筑风格与环境氛围。调查方法:可采用新闻调查、网络搜索、摄影摄像、速写笔记等方式。调查报告形式:图文结合。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瓦楞纸、彩色卡纸、双面泡沫胶、彩色水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师)纸雕范作、课件。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欣赏评述。

(1)组内交流课外调查作业。

(2)各组推荐一位同学向全班展示,师生就“特色街”展开话题。提问:说一说街道中的哪些环境设施让你觉得很美或者很有特色?2.精心策划,组合构建。

提问:假如你是城建设计师,怎么规划设计“特色街”。

(1)特色街的“特色”在哪里?(文化主题、商业主题……)(2)街道的环境设施设计。(围绕主题,整体规划。)

街头的电话亭、指路牌、花坛、坐椅、行道树、路灯、街边的雕塑、人行道的砖面……3.小组合作,同建特色街道。

(1)建议:与同学一起规划,把自己设计的小店落户到特色街上。(注意布局的合理性、设施与环境的协调性,并规划出绿化植被的面积。)(2)学生合作完成作品。

4.特色街的设计展示交流会:有条件的可邀请设计院的叔叔阿姨一起来欣赏我们的设计作品。

第三课首日封一、教学目标

1.探究首日封的形式与内容,理解它的设计主题和文化内涵。2.学会首日封设计的基本方法,形成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3.感受首日封的形式美,提高审美能力。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首日封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在让学生展开首日封设计之前,教师必须引导他们知道什么是首日封。

本课教材以“201*年世界杯足球赛”的首日封为例,介绍了首日封设计应关注邮票、邮戳、邮编格子、主体图形、主题等相关元素。接着又以小知识的形式,明确阐述了首日封的概念:首日封是邮票发行部门在新邮票发行首日,将该套邮票的全套或单枚贴在特制信封右上角,加盖当天邮政日戳或特别纪念邮戳的信封。

教材选了六张不同内容与形式的首日封作为学生欣赏的范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它们各自的形式美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拓展设计思维,为课内展开设计奠定了认知基础。在这些范例中,有四张是已经寄递的首日实寄封。教师可就此提示首日封的实用价值。2.重点、难点。

重点:首日封的设计方法。

难点:在设计元素中体现创意思维。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

(学生)与信封相同大小的白色或淡色的卡纸若干张,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事先搜集的首日封样张。

(教师)学生的优秀范作、课件、不同的首日封样张。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

(1)教师出示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发射成功的邮票。提问:这是为纪念什么而发行的邮票?指名回答。

(2)教师出示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发射成功的首日封。提问:请知道的同学说说这是什么?

(3)揭示课题:《首日封》。请学生说说自己对首日封的了解。2.小组学习、欣赏感悟。

(1)请每组同学拿出事先收集到的首日封。(2)分组研究、讨论。①首日封一般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②你能发现这些首日封有哪些相同之处?

③首日封的主体图形和邮票的主题图案之间有什么关系?(3)小组讨论交流,组际反馈。

(4)教师简要小结并板书。首日封:邮票、邮戳、主题、邮编格子、主体图形。3.探究学习。

(1)欣赏北京奥运会的相关图片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首日封设计活动。设问:选择怎样的主体图形?主体图形安排在画面的什么地方?(3)画设计草图。

(4)学生相互交流,教师适时点评。(5)欣赏201*北京奥运会的首日封。4.创作实践。

(1)请学生说说自己感兴趣的校园生活。如:每年的校园狂欢节活动、校园田径运动会、万圣节的化装舞会、六一节的庆祝活动等。

(2)课件展示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首日封,学生欣赏。(3)设计一个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首日封。(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主题。)5.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业。

(2)引导学生大胆表述和评议,对有创意、有个性的作业进行表扬、鼓励、分析。(3)学生相互签名留念,相互赠送首日封。6.课后拓展。

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业和已经收集到的首日封,在班里举办一个小型展览会。

第四课难忘的一件事一、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感受事物的细节之美。

2.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3.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形成将生活与创作相结合的美术实践能力。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生活中总有一些难忘的片段,值得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将其表达出来。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难忘经历,关注生活场景中的细节之美。

本课教材围绕课题,选用了多种形式的欣赏范例,如:漆画、版画、儿童画、漫画等,意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以及材料和工具。教材中的4幅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漫画作品,从多角度表现了同一个主题。漫画的画风简洁,幽默风趣,人物形态丰富,叙事风格紧凑,为学生创作提供了形式和内容的借鉴。2.重点、难点。

重点:刻画最难忘的场景细节。难点:人物的动态表现。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思考什么样的事最难忘,为什么难忘?常用的绘画工具,假日生活照片。(教师)美术工具一套、课件、范作、班集体活动的照片。教学过程

1.活跃气氛,趣味导课。

(1)提问:你最难忘的事是什么?(简单地描述当时的场景。)

(2)情景表演:请一位或一组学生上台大胆地表演一场难忘的情景。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表演的情景,让台下同学充分感知肢体与表情的特征。(3)师生共同点评讨论,解决课程难点。2.探究需要表现的主题。

出示课件“最难忘的一件事”。展示班集体活动记录或播放班级活动视频,师生讨论确定最适合表现“难忘”的场景。3.深入讨论。

(1)学生出示自己的假日生活照片,通过照片回忆场景。四人小组讨论:从什么角度选择表现内容?

(2)反馈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著名的叙事画,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4.大胆创作。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5.欣赏交流。

(1)评一评同学或自己的作品。

(2)教师评价:主题是否明确、构图是否饱满、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3)小结。第五课木版年画一、教学目标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教材提供了多幅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典型图例,给予学生一种视觉上的艺术感受。教师应通过讲小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木版年画的形式美感和独特的色彩搭配,加深学生对民间木版年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本课的前半部分是民间木版年画赏析,介绍民间版画的色彩搭配原理,后半部分则是介绍木版年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由于版画的操作形式符合小学生游戏心理的需要,故学生比较喜欢。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木版年画的形式特征、色彩搭配的特点,以提问式教学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木版年画的制作实践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漏版制作法和纸版制作法,独立创作一幅版画。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制版技术。难点:学会拓印方法。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

(学生)厚卡纸或纸板、宣纸、中国画颜料、油墨、线绳、布料、调色盒、水粉笔、水杯、夹子、木蘑菇、刻刀等。(教师)课件、年画图片和文字资料、刻刀、拓印用纸、木蘑菇、常用绘画工具。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学生答:有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

(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2.欣赏木版年画。

(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

(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学生答:吉祥图案、门神、福娃、民间生活、戏剧。

②教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的用色比较单纯,色彩鲜艳……

教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的搭配。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画着许多人物和动物,看起来很夸张……

教师小结: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人物、动物的造型,都源自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由民间艺人提取夸张。

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5.作业要求: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展示作业,评析奖励:评选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内或校园内展出。7.课外延伸: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

第六课有趣的脸谱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的有关知识,感受戏剧脸谱的造型规律及艺术特色。2.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一个有特色的脸谱,并能用脸谱作为元素设计美化一件生活物品,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3.通过脸谱欣赏,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感,引导学生参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五彩缤纷的戏剧脸谱不同于面具,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独具风格的造型艺术。如今,脸谱这一古老艺术非但没有历尽沧桑而消失其魅力,相反,它被广泛应用于工艺美术中,形成很多品类,如彩塑、国画、剪纸、竹刻、烧瓷、面塑、蜡染、风筝、面具、蛋壳、皮影、木偶、邮票以及装饰包装等,都有丰富多彩的脸谱造型,格调各异,绚丽多姿。选择这一课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设计元素的借鉴能力。

脸谱是一种色彩浓重、线条分明、夸张与象征相结合的脸部造型艺术。特别是脸谱的色彩运用,富有褒善贬恶、评判好坏的涵义。如红色脸谱大多用于表现忠义、勇敢善战的人,如关羽等;黑色常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如包拯等;白色表现阴险疑诈、飞扬跋扈的人物,如曹操等。这一课安排了许多脸谱人物造型以及脸谱的化妆方法,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传统脸谱艺术的造型规律及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参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传统脸谱的艺术特色,能设计一个有特色的脸谱。难点:能用脸谱作为一种设计元素,装饰、美化生活物品。三、教学设计●方案一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脸谱,绘画工具、材料等。(教师)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教学过程

1.京剧欣赏,初步感受。(1)欣赏京剧(音乐)。提问:我们听的是什么音乐?(2)相互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戏剧的知识?(3)京剧片断欣赏。(音乐、图像、课件演示。)(4)出示脸谱。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2.脸谱欣赏,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各种脸谱(戏剧音乐和脸谱一起出现)。提问:欣赏各种脸谱后,有什么感受?发现了什么?(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介绍脸谱:

戏剧脸谱是中国民族戏剧独有的一种化妆造型,这种面部化妆具有图案的抽象性,在用色、描纹和构图上都有一定的要求与谱式,所以叫脸谱。在京剧表演中尤为讲究,多种人物都有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表现对人物的褒贬。(课件出示各种谱式的脸谱。)

(3)欣赏脸谱,初步了解脸谱的颜色和造型特点。出示各种脸谱,边欣赏边介绍各种脸谱的颜色特点:红色忠勇;黑色公正;白色狡诈(重点欣赏关羽、包拯、曹操的脸谱,让学生初步理解色彩在脸谱中的运用。)3.学生创作脸谱,了解脸谱的制作方法。(1)出示脸谱,了解脸谱的造型特点。提问:脸谱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学生初步讨论后,教师归纳小结:脸谱以对称为主,在绘制上采用线面结合的方法,使用色彩鲜艳,对比鲜明。

(2)课件演示脸谱的绘制方法。

设计脸型(圆形卡纸)勾画纹样定稿上色。4.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在圆形卡纸片上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戏剧脸谱。(2)播放戏剧音乐,学生边听音乐边绘制,教师巡视指导。5.作业展示。

戴脸谱表演“戏剧脸谱大联欢”。(每人学唱一句京剧。)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生活物品,绘画工具材料。(教师)课件、实物。教学过程

1.戴脸谱表演,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1)表演。

(2)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脸谱知识?2.带脸谱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欣赏。

(1)课件出示带脸谱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服装、U盘、开瓶器……)(2)学生欣赏、思考:这些生活用品有什么相同点?

(3)教师总结:脸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在现代设计中这一元素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3.继续欣赏,了解脸谱元素在设计中使用的要求。(1)教师出示以脸谱为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

(2)学生欣赏、思考:这些生活用品在利用脸谱设计元素中有哪些特点?(3)欣赏交流。

(4)教师以实例说明:夸张、变形、组合。4.学生设计,教师巡视。

(1)设计要求:在自己带来的物品上设计京剧脸谱。(2)播放音乐。学生设计,教师巡视辅导。5.组织京剧脸谱生活物品展。第七课电话亭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公用电话亭的造型特点,知道电话亭已经成为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2.用不同材料设计一个造型新颖、外观优美的电话亭,提高动手能力与创意水平。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环境的习惯。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电话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沟通工具。同样,电话亭也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公共设施之一。教材从现代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组织编写了这一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本课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一个电话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以及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

教材呈现了一组有代表性的电话亭图片,以此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在教学设计中,应让学生体会到电话亭设计要考虑周围环境,与环境一起进行整体性设计,才能使之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2.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不同材料设计一个造型新颖、外观优美的电话亭。难点:设计出与相应环境协调的电话亭。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

(学生)1.了解城市中的公用电话设施,收集图片。2.手工用具、卡纸或瓦楞纸等制作材料。(教师)课件、范作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1)播放课件中的图片(一个造型别致的电话亭),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2)教师揭题:《电话亭》。

(3)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各种各样的电话亭。(4)课件播放:介绍各种电话亭。

提问:看了这些电话亭你有什么感想?知道这些漂亮的电话亭有什么用吗?

(5)教师小结:这么多漂亮的电话亭不仅为人们交流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还作为一种公共设施与城市环境和谐相配,美化了市容市貌,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范作欣赏,加强理解。

(1)请学生看书中图示,了解电话亭各部件的名称。小组交流各电话亭的材质、色彩与造型特点。

(2)学生上台汇报。3.小组讨论,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设计电话亭的外形?分小组讨论外形的各种变化,进一步拓展思路。(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概括小结,并示范几种基本形的制作方法。(3)小组讨论并交流美化方法。4.欣赏拓展,学习制作。(1)出示几种学生范作。

(2)明确作业要求:以个人或同桌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漂亮的电话亭。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并提示:外形和美化上都要有创意,要实用性和个性并重。5.展示交流,小结延伸。

(1)让学生将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同学间进行交流。(2)请学生评评感兴趣的作品。(教师提示评价要点:造型、装饰、色彩等。)(3)请作者说说制作时的意图。

(4)小节拓展:电话亭是公共设施的一种,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公共设施,需要我们共同去爱护。第八课路灯设计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路灯的种类、形式和功能,了解设计路灯应从美观、实用和环境协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初步了解路灯造型的基本要素,能设计一组造型新颖、构思巧妙与环境协调的路灯。3.感受路灯造型的美感,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关注,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设计意识。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路灯不断呈现在我们生活中,并从单纯的照明功能向欣赏和实用相结合发展。本课设计意图是将生活中的元素与美术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路灯的观察、欣赏,了解路灯造型设计的演变以及路灯的造型、色彩、功能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关注生活,认识到美妙多彩的世界来自人们精心的设计,优秀的设计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同时通过对路灯设计的尝试,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其设计意识。2.重点、难点。

重点:路灯的造型设计。

难点:灯杆、灯罩及灯体的统一设计。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和责任,各组做好拍摄、收集图片等工作。

(教师)课件,各种路灯造型的图片资料,范画。教学过程1.直观感知。

播放不同地方的路灯(农村、不同城市之间),让学生欣赏不同造型、不同材质的路灯。通过欣赏,让学生述说看到的路灯基本结构(灯罩、灯体、灯杆)。2.交流反馈。

通过课外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汇报成果。可以是文字述说,也可以是图片、DV展示。3.探讨研究。

(1)结合书中图片,交流路灯的设计思路。(2)探讨灯杆、灯罩、灯体的设计元素。4.拓展思维。

路灯功能的创意,如:

①可以通话、拍照、放音乐;

②可以在热天喷出水雾给人以凉爽;

③路灯灯具可以如同花朵一般,白天成花蕾状,晚上绽开时具照明功能;④可以投币充电(无论是手机还是电动车等)。5.尝试练习。

设计一组造型优美、功能独特的路灯,并说明设计意图。注意造型之间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主次关系、线条的疏密关系等。6.交流评价。

表扬有创意的路灯设计。第九课适合纹样一、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种类及构成特点。

2.学习用多种方式制作适合纹样。用颜色绘制、雕刻制作、剪纸粘贴、实物拼贴等方法来制作,不拘泥于形式,使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形成开放的思维意识,并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3.通过学习,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特色,发现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把图案纹样组织在一定外形轮廓中的一种装饰效果纹样就是适合纹样。适合纹样的外形可以是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在确立了外形之后,定出骨架线,再在骨架上具体表现纹样的动势走向。这种纹样还可用来装饰我们的生活,如有适合纹样装饰的地面装饰品、靠垫、桌布、瓷盘、茶杯垫、手帕、方巾等。适合纹样的图案内容可以用花卉、人物、动物、风景等来设计。虽然适合纹样有多种外形特征,但本课主要是设计方形和圆形两种适合纹样,但不阻止学生设计其他形状的适合纹样。从方形和圆形适合纹样的图像形式来分析,一般有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要设计一个漂亮的适合纹样,不仅图纹形态要美,色彩搭配也很重要。学生已学过冷暖色调,教师只须借用作品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便可。教材中有相应的图形介绍,教师可以作为教学参考,引导学生欣赏感知。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直观感知适合纹样的美和适合纹样与生活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可课前收集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可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欣赏感知适合纹样的特征。本教学内容可以上1至2课时,上2课时的大致安排为:第一课时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设计适合纹样。绘画材料可以拓宽到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等。第二课时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设计适合纹样。可以尝试用彩纸剪贴、实物拼贴、雕刻等。2.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构成特点。难点:掌握适合纹样的创作方法。三、教学设计●方案一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适合纹样图片和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绘画工具。(教师)课件、范作,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教学过程1.欣赏揭题。

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引导学生感受适合纹样美化生活的作用。在教师展示部分图像后请学生也展示自己收集的作品,并请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纹样结构特点的认识。

由于师生未曾探讨过,所以学生还不能讲清楚纹样的结构特点,这时教师引出课题适合纹样。

2.讨论研究。

(1)适合纹样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①学生欣赏分析教材中的范图。

②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同时归纳并板书学生的观点。

(2)结合教材中的图例,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讨论,同时小结板书适合纹样的结构形式: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教师再利用课件让学生感知图案样式。(3)组织学生讨论适合纹样的内容选择。

①教师播放课件收集的适合纹样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图案内容。②师生共同归纳纹样内容选择:花卉、人物、动物、风景、几何形状等。(4)教师展示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知,激发学生设计兴趣。①学生看图片范作。

②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展示的“制作步骤”。3.学生作业。作业要求:

(1)设计创作一幅适合纹样作品。(2)允许用不同的绘画工具。(3)圆形或方形均可。4.交流评价。

(1)老师展出学生的作品。

(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想法,并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3)同学之间互评并提出建议。(4)教师评价,并提出建议。5.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6.提示学生: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用不同材料设计适合纹样:编制、雕刻、剪贴、物品粘贴等,以便学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材料准备工作。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设计制作材料。

(教师)收集手工制作的适合纹样作品图片或实物。教学过程

1.表扬上节课学生们的良好表现。

2.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适合纹样的样式: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强调作品的色彩搭配:冷色调、暖色调、强烈对比色等。3.欣赏启发。

(1)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感知手工制作的适合纹样。(2)教师再出示实物作品。

(3)师生共同讨论手工制作应注意的问题。①材料选择合理。②材料搭配合理。③工艺制作精细。4.作业要求。

①可以合作完成,但参加人数最多为四人。合作时最好分工明确,配合协调。②制作时要注意安全。③争取在课堂上完成作品。5.交流评价。

①展示学生的作品。

②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想法,并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③同学之间评价,并提出建议。④教师评价,并提出建议。

6.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第十课泼墨画一、教学目标

1.认识泼墨画的基本概念,了解泼墨画的艺术特点。2.学习泼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懂得泼墨、泼彩方法的运用,在泼墨的基础上作添画的造型练习。

3.感受泼墨中国画独特的韵味,体验泼墨的乐趣,培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本套教材中,低年级学生已开始尝试学习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让学生在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泼墨画的表现方法,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发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水墨画与泼墨画都是传统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泼墨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泼墨画的艺术风格与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

泼墨画法是在了解掌握水墨画墨色调配的基础上,用泼墨的方法直接泼洒在宣纸上,然后利用形成的自然外形及墨色,添加作画而完成,具有自然淋漓、气韵生动的效果,不失为一种丰富多彩、奇妙新颖的绘画方法。让孩子们在泼墨、泼彩实验中玩起来,感悟自然,创造丰富想象的表现形式,开辟出儿童绘画活动的新天地。

本课以欣赏名家泼墨画与普通中国画的对比分析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泼墨画的水墨韵味之美,充分发挥想象与创造才能,来学习完成创作。教师在教学时应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与利用泼墨过程的各种变化,体验比较泼墨画法的技法特点。想象与自由创造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特点,本课让学生通过轻松愉悦的泼墨、泼彩表现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充分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泼墨画的特点及表现力,体验、感受泼墨画独特的艺术之美。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泼墨画方法及泼墨效果的巧妙利用。难点:泼墨、泼彩方法的掌握及有效利用。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

(学生)调墨盘、墨汁、国画颜料、纸杯、宣纸、毛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中国画若干幅、8开宣纸两张、墨汁、颜料、纸杯。教学过程1.导入教学。

(1)课件展示:认识泼墨画,欣赏我国历代名家的泼墨画作品,若干幅一般写意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

①一般中国画与泼墨中国画有哪些不同之处?泼墨画表现出怎样的特点?②猜猜泼墨画运用何种表现方法来完成创作,说说画面墨色变化的感觉。

(2)揭题:这堂课,我们就尝试用泼墨的方法来创作完成一幅漂亮的中国画。2.深入教学。

(1)课件展示:近现代泼墨画名家张大千等人的泼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泼墨的各种效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泼墨画用具及泼墨方法,并作操作示范。

(3)教师在泼墨形成的自然外形上作想象添画,完成一幅泼墨画。3.泼墨游戏。

(1)学生将调好的墨汁泼洒在一张宣纸上,做泼墨游戏,体验观察形成的自然外形特点。(2)教师展示两幅学生习作,分析泼墨效果,提示操作要领。4.泼墨画尝试。

(1)学生在另一张画纸上,再次进行泼墨或泼彩,并在形成的自然墨色及外形上进行想象添画,完成一幅泼墨画。

(2)引导学生互评作品并互相交流,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3)收拾工具材料。5.课堂延伸。

鼓励学生到美术馆或在网上欣赏泼墨中国画作品,感受体会泼墨画表现的韵味意境。第十一课指墨画一、教学目标

1.认识指墨画的基本概念,了解指墨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指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运用指墨画技法做各种指墨效果练习。3.感受指墨画独特的韵味美感,体验指墨画探究的乐趣。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本教材在学生已了解用毛笔作中国画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用手指作画的表现方法,对开拓学生视野、发展美术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指墨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手指作画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

指墨画是一种传统的作画方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到了现代,已有很大的发展与创新,但指墨画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未能引起重视。其实,用手指作画与用毛笔作画一样,都能产生奇妙的效果。指墨作画,所产生的特殊风格与情趣又是毛笔难以达到的,它与水墨画、泼墨画一样都能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从而开创一块儿童绘画的新天地。想象与自由创作是美术学习活动的有效方法,本课让学生通过用手指作画的探索与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充分欣赏并了解祖国传统指墨画的特点及表现力,体验、感受指墨画的艺术之美。

2.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指墨效果技法的掌握及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不同手指作画,体现水墨效果。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

(学生)调墨盘、墨汁、颜料与宣纸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和指墨中国画各两幅、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1.导入教学。

(1)课件展示:认识指墨画,欣赏我国清代高其佩等名家的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

①毛笔画与指墨中国画有哪些不同之处?指墨画表现出怎样的特点?②猜猜指墨画有几种指墨表现方法,说说指画墨色变化的感觉。

(2)揭题:这堂课,我们就尝试用指墨的方法来创作完成一幅中国画。2.深入教学。

(1)课件展示:近现代指墨画名家潘天寿等的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指墨的各种效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指墨画用指表现方法,并作示范。

(3)教师在宣纸上作各种指墨效果示范,完成一幅指墨画。3.指墨游戏。

(1)学生在一张宣纸上,试作各种用指方法,体验、观察形成的指墨效果。(2)教师展示两幅学生习作,分析指墨效果,提示操作要领。4.指墨画尝试。

(1)学生在另一张宣纸上,再次用手指作水墨画,完成一幅指墨画。(2)引导学生互评作品并互相交流,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3)收拾工具材料。5.课堂延伸。

鼓励学生到美术馆或在网上欣赏指墨中国画作品,感受体会指墨画表现的特点和韵味。第十二课光与影一、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变化,了解光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通过引导学生对光与影的观察、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并喜欢光与影,激发创作兴趣,拓展想象空间。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光与影是什么?是母与子之间的默契与感应,是挚爱伉俪的如影随形,是明眸与心灵的互呈表里,是绿叶对根的深情相依。光与影的相聚是如此的美丽,或显现眩目的色彩,或呈现冷静的优雅,或表现和谐高古的沉静。光与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六年级学生能做较好的理解,本课教材编写时没有加入太多的专业术语,目的在于从贴近生活的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关注自然现象的习惯。

设计意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光影的黑白、黑白灰出发,由浅及深地发现光与影、表现光与影。通过游戏互动,引导学生在探究中逐渐认识不同角度的光与影,看光源,画光源,表现黑白及彩色光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透过音乐般律动的光与影,将认知的体验反映于表现光影给人的强烈效果上,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创意上给观者强烈心灵体验的光与影才会美丽,完成后共同欣赏、分享。2.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光与影的黑白灰;欣赏光影效果的作品。难点:选择使用各种工具大胆地表现光与影。3.教学建议。

在欣赏层面上,引导学生发现光影的强烈效果,鼓励学生找到最喜欢的部分,发表自己的审美感受。

在操作层面上,重点放在解决学生对光与影的表现无从下手的问题上,以“黑白灰关系”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表现光与影的笔触,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色彩(也可以黑白灰)大胆创新,用心灵去体验光与影的魅力。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

(学生)自选画笔。

(教师)各种形式的画笔、色彩卡纸、图片、范画。(教师可采用的游戏参考:皮影、手影、剪纸、踩影子等加强对光与影的认识。)教学过程

1.有趣的引导及互动。(1)做游戏:光在哪里?我的影子在哪里?游戏的目的为了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光影、发现光影。

方法:在拉上窗帘的教室里,教师请五六位同学上来,表演光与影的游戏。一位学生拿着手电筒分别从前后左右向其余几位同学照去,下面的同学分辨光源,体会光与影的变化。同时配音乐:可将阿牛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成《一束光线照过来》:“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每种光影都不一样……”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影子随着光在变化了吗?我们应该怎么称这些光源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左侧光源、右侧光源、逆光、顶光、正面光源等等。教师鼓励:我们也来表现在不同光源下的影子,好吗?

教师示范:用各种形式的画笔表现规则几何形体的黑白光源。学生练习。

2.继续了解光影的黑白灰。

拍一段视频,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操作如下:选取一个很暗的房间,突然照进一束手电筒的光,问学生,这个时候有什么样的对比光线,学生一般都能够回答:手电筒强烈的亮光和房间的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师总结,只有黑和亮两种光影。这时微弱的电灯光亮起,黑暗的房间里霎时有了层次分明的色彩光影效果,但那束手电筒的光依然强烈。教师提问:这时房间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在这里光与影产生了层次,形成了黑白灰的关系,物体有了更明显的立体感。如果要表现的话,只要在暗的旁边加一块灰的面即可。请结合刚才的视频,参考课本上的图片,在你们刚才画的几何体上尝试一下好吗?3.深入探究有趣的色彩光影。

(1)教师提问:对光与影有了深刻的体验和了解后,想一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光与影?你打算怎样来表现?学生回忆、表述。

(2)展示光与影效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方向、粗细、曲直的线条与块面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光影效果,还要发现物体亮部的颜色和暗部的颜色通常会形成互补色,了解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是互为补色的关系。4.布置作业,表达创意。(1)教师提出工具与题材:选择你认为适合的笔在色卡纸上,画你心中的光与影。尝试用“光怪陆离”、“流光溢彩”、“五光十色”、“绚烂夺目”等等与光有关的词句为主题,表现你心目中花(也可选用其他简单且易表现的题材,比如:树与天空、房子与云朵……)的光影效果。(2)教师提出创作建议:注意光与影的巧妙结合,注意点线面上下聚散的排列变化,可以表现具象的,也可以表现抽象和意象的,为自己的作品写几句心灵的体验。(3)学生进行作业。5.评量。

(1)能否表现黑白灰的光影效果。

(2)能否表现色彩形式的黑白灰光影效果。(3)能否感知并欣赏作品的美感。6.延伸及其他表现手法。

(1)课外可以和同伴或父母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光与影。(2)可以用相机把生活中所见的光影拍下来。(3)也可以把你对光影的审美感受写下来。第十三课正负图形一、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正负图形,有效强化观察的整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2.学生分析、体验大师的正负变异作品,初步了解大师设计正负图形在形的重复、多形组合、解构与重构、形的虚实表现以及图底反转等构成方式和形成风格上的区别。

3.学生能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了解正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正负形,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在一种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

在一个正负图形中,一般包括有图案的部分及衬托图案的部分。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做“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按照“相互统一、相互排斥”的这一物理学原理,正负线形成了各不相让的局面。正是由于这种抗衡、这种矛盾而显示出艺术化图形的特殊魅力和视觉上的满足与快感。

图底关系,有时就被称为正负形、反转现象或视觉双关原理。大师们精到掌握和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正负形作品大放光彩。

设计师们利用正负图形这种形式,让我们了解如何感受共享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美妙之处。正负形在我们生活中常被采用,如:儿童的智力填充游戏;在我国道教文化中广为传播的太极图形中国先哲们很早就认识到阴和阳对立的互补性,并且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成是所有自然现象和天地人关系的本质。同时本课中借助了埃舍尔的较多作品,让我们了解到在常人看来,理性的思考与生动自由的想象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在设计家眼里,这二者的结合正是通往自由创作的途径。世界上一切相反的事物,往往都互为其根,相互依存。2.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大师作品,学生感受“正负图形”的艺术价值。难点:学生对“正负变异”图式的创作尝试。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和剪刀等。

(教师)课件、彩纸和剪刀等。教学过程

1.观察“错觉图式”的导入。(1)游戏激发兴趣。提问:是你的眼睛骗了你,还是精心设计的图形迷惑你了?它们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吗?引导学生找出共用的关键线形,同时课件显示“图”与“地”的区别。它们的创作分别有什么含义吗?

(2)广告引导探索。

畅谈:直觉与联想,在正形与负形中完美体现,使招贴的主题淋漓尽致。那么要如何进行图形的表现,实现图形创意的视觉化呢?

一般来说,有形的重复表现、多形组合表现、解构与重构、同构异质表现、形的矛盾表现、形的虚实表现、形的荒诞表现等等。2.体验“正负变异”的情感,设疑解惑。

(1)课件播放埃舍尔的作品集《错乱空间》,让学生解析这些作品的神秘所在。①形的重复表现。②多形组合表现。③同构异质表现。④解构与重构。⑤形的虚实表现。(2)课件播放福田繁雄的作品。(3)欣赏评析,引导创作。

比较性的教学欣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作者及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通过反思欣赏内容,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加强了学生对正负图形形成的理解,即让“元素”直接呈现“自觉”组合的不同秩序和方式,使正负变异产生不同的情感分析,这一过程中,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以上欣赏的过程中,图形各构成的概念无须多做任何讲解,体会其形式美才是关键。人们十分注重实空间的利用、实空间的外形,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对虚空间的利用和把握。正负形的训练目的正是强调虚实的同等重要性。引导学生要用“第三只眼”去观察生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元素。

3.实践“正负变异”的魅力,探索设计。

(1)展示范作,为学生创作提供创意与造型灵感。

(2)学生为自己创设一种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或对立或依存的关系,比如“大鱼吃小鱼”、“风车转”、“蚕吃桑”……(3)学生随堂剪纸作品尝试:

(4)小结:大量大师创作的经典正负形,让学生感受其采用概括、夸张、归纳、简洁、添加等手法突出对象的特征的方式,形象鲜明、典型、强烈。交流总结,正负图形使创作者和欣赏的再创作者走进了一片如此广阔而神秘的创造图案的新天地。

第十四课圆筒造型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圆筒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圆筒等基本形在自由线体造型,面的切割、折叠、切割翻转,层面排列(重复、渐变)等创造重组设计后,多变而富有节奏感的艺术特色。

2.通过收集材质、交流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研究和创作圆筒造型作品;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了解圆筒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美术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设计应用”领域中分别提出了关于纸材料的教学活动建议,要求从“平面造型的练习”向“立体、半立体纸工制作”发展,因此,本学段设计了《圆筒造型》一课,旨在让学生用撕、剪、刻、折、揉、捏、卷曲、插接、粘接等方法进行纸的立体或半立体的造型活动,展开联想,赋予圆筒造型各种不同的用途,并且在现代艺术作品的欣赏活动中渗透现代艺术观念,让学生树立自己也能设计出有创意、有想象力的艺术作品的信心。考虑到小学生在纸工制作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平面化、程式化倾向,缺乏奔放、自由、富有想象力的立体表现等因素,因此教师在设计和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当地环境、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可操作情况进行拓展。

本课设计《圆筒造型》的初衷,是从结构和材料上表述圆筒造型的丰富形式语言。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难点: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圆筒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

(学生)纸杯、各种可装置的圆筒材料。(教师)圆筒造型的各种作品、课件。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新课导入。

(1)欣赏圆筒造型的各种作品,对形成方式进行探讨,并作简单分析与归类。2.自主探究,新课展开。

(1)感受纸杯造型的形式美。①书中橙色纸杯造型图:插接构造。②课件展示,作品欣赏。

a.纸立体扭曲组合b.纸立体多型组合c.纸立体经典作品

提出问题:你了解纸造型吗?你曾接触过纸造型吗?作品的哪些地方紧紧地吸引了你的眼球?你能感受这些作品的特点吗?

(教师参考:长短、粗细、圆切面、斜切面、材质、色彩等给我们的造型带来的多样的形式美:圆润、鲜亮、跳跃、稳重、富有节奏感……时而像精灵,时而像跳跃的音符,时而是后现代的奇锐武士……)

③文中三件单体造型组合圆筒纸造型作品欣赏,交流纸造型技法。

④教师引导并归纳:a.纸造型基本技法:使一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形态,要借助于折、卷、粘贴等方法,而这些方法又结合点、线、面的变化派生出纸造型的丰富技法,运用这些技法可使平面的纸形成各种生动的立体形态与有趣的肌理效果。b.纸杯造型中的可参考尝试的形式美法则。

(基本形)变形与分解(等分割:切刻、切形)组合与堆积(插合与粘贴)板式结构的聚散联系(半立体)柱式结构联系(立体)

单体造型组合(主体+附加:卷曲……)转体组合

框架组合3.探究方法,技法解析。

(1)提出问题:你想动手试一试怎么做吗?那你觉得在制作中会有什么困难?(2)学生分组研究制作方法。

(3)教师引导指点并逐一演示具体方法:分割、组合、折叠、卷曲、叠加、接插……4.尝试设计。

假设你现在是一位知名的艺术设计师,要求你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一件纸杯造型作品,美化我们的校园。接到这个业务,你将如何展开工作呢?

提示:①引导学生在制作中,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②小组协作,各展特长,设计、构思、选材。③色彩形体搭配方法。5.成果展示。

(1)优秀作品展评:自评、互评。(2)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6.拓展。

(1)谈一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来造型与装置的圆筒材料?

比如:笔杆、竹子、吸管、象棋、硬币、队鼓、电池、纸杯、饮料罐……

(2)交流分析不同材料适合的造型方式,为多角度、多层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第十五课彩点拼图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点的视觉特性,掌握点造型的基本语言(形状、色彩、材质的有机融合)和形式规律;能运用不同的手段有主题、有创意地设计彩点拼图。

2.学生以演绎、欣赏、联想、对比观察等方法,交流、分析等方式学习、研究和创作彩点拼图。

3.能用自己的眼光赏析和评价彩点艺术作品;对点的色彩美、材质美、图案美、工艺美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点的魅力。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点是一切形态的基本,点是力的中心。静止的点具有集中、凝固视线的作用。点的连续会产生线的感觉,点的集合会产生面的感觉,点的大小不同会产生深度感。点、线、面、体及色彩,是美术造型最基本的形式元素,它是美术家构成视觉形象、传情达意的艺术语言。欣赏美术作品,只有熟悉这些语言,才能进一步理解作品,与作品对话。凡高、修拉、波洛克等画家,都是不同门类最擅长以点来造型的大师。本课主要从点的视觉特性、点的构成方法以及点色彩组成规律等方面来探求点造型的丰富多彩性。材料的传统性与时尚性相得益彰,使得彩点拼图佳作不断。2.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认识、探索点的造型基本语言(形状、色彩、材质有机融合)和形式规律。难点:选择合适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段有主题、有创意地设计彩点拼图。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

(学生)综合材料。

(教师)课件、综合材料。教学过程

1.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用特殊的点组成的画面,演绎自编的童话故事。点的规律(兴趣)。

(2)学生欣赏由自然物点构成的彩点拼图,感受从点引发的奇妙联想。点的材质(创意)。

2.巧妙联想,探究方法。(1)读图:点的视觉特性。

(2)演绎“点”:在非常洁净的黑板上,画单点图①,引导描述对这一点的视觉观感。小结:单一的点具有集中凝固视线的效用,容易形成视觉中心,感觉一起向纵深消失于无尽处。

(3)演绎“多点”:有序地添加点,图②至图④,自由描述多点形式的视觉观感。小结:多点会创造生动感,大小各异就更加突出了。连续的点会产生节奏、韵律,点的大小不一的排列也容易形成空间感。3.深入感知,尝试表现。

(1)读图:点的构成方法:等间隔、规律间隔、不规律间隔、点的线化、点的面化。①点的多种构成(形色)。

②思考:通过观察,你觉得以上作品各以点的哪一构成方法为主?产生了怎样的视觉效应?③教师小结:这些视觉形象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总之小巧简洁、活泼灵动的点创造演变着多姿多彩的视觉华尔兹,请让点的形与色达到完美的结合吧!(2)读图:点的色彩对比(情感)。

(教师参考:作品《星》反映出米罗采用单纯的点、线和明亮干净的色彩,用天真无邪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但同时,通过作品《子夜之歌》可以看出他对这个混乱的世界发出嘲讽的笑,血红色或古蓝色的各种形状,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大小相间着的黑点、黑团、黑块等等,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4.拓展材质,创造表现。

(1)讨论:不同材料适合怎样的构成方式?回归书中提问:采用镶嵌和拼贴的方法拼出的图形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认为它与一般绘画有什么不同?

(教师参考:在色彩、肌理、纹理、质感、光泽……都有着天壤之别!这就是彩点拼贴的特色。)

(2)创作小尝试。

①拟题:快乐没有什么道理!②选择材料,彩点拼贴小品图。

③利用简单色笔,进行点的构成设计或创意小品。(延伸)第十六课外国传世名作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外国传世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懂得外国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中国的优秀美术作品一样,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多元文化有感性认识。2.通过欣赏外国传世名作,学习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表达欣赏体会,评述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语言的应用能力。

3.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培养热爱艺术作品,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品德。

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我们了解从古至今的人们如何生活,除了文字记载之外,感性认识主要依靠美术作品中看到的形象。各国艺术家创造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技术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它们通过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艺术形式与风格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各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或自然环境。教材选择了从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一些经典美术作品,供学生了解与欣赏,借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艺术素养。本课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优秀外国美术作品的同时了解外国艺术的悠久历史,知道这些传世名作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艺术源于生活,通过欣赏艺术的造型美,了解美术与社会历史千百年来的渊源关系。在欣赏各种外国传世名作的过程中研究艺术形式的多种状态和风格特点。因此,我们在内容的选择中安排了12幅供学生欣赏的图片,主要是建筑、雕塑和油画。配备精练的文字资料便于学生的自学。教师可适当地借助其他辅助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感受。并且让学生懂得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他们平时认真的观察以及不断创新是分不开的,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多元艺术,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经典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难点:了解美术的多元文化。懂得艺术与生活、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著名的外国美术作品。

(教师)课件(包括经典的美术作品的照片、视频等)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大家说说外国著名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2)小结:各国艺术家创造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3)交流:经典的外国传世名作有哪些?你会喜欢哪件美术作品?教师板书课题《外国传世名作》。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1)出示课件,欣赏评述。

①观看课件,结合教师讲解,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发展历史及艺术的种类。②作品欣赏。结合教材上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上的文字介绍说明。(2)让几名学生说说平时看到最多的是哪一件作品,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3.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作品被命名为“传世名作”?

(2)请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来说明自己的欣赏观点,并将资料汇编成一份文档。

(3)学生整理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感受,教师巡视指导。4.小结回顾,研究拓展。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美术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全集》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美术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全集: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美术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全集》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5218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