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副省长在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伟副省长在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之际,省政府召开这次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省政府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我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的成效,科学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进一步研究部署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刚才,省气象局李良序局长传达了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会议精神,渭南市张建华副市长、延安市高春义副市长、安康市薛建兴副市长和省防汛抗旱办洪小康主任,分别介绍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讲得很好,我都赞成。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一、认真总结工作,充分肯定我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的成效
我省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省份,气象灾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占到70%以上,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3%。为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今年7月,袁纯清省长到省气象局检查指导工作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去年以来,省政府常务会议先后两次研究有关气象防灾减灾问题,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先后三次下发文件安排部署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部署,防御气象灾害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防灾减灾理念日益牢固,科学防灾、综合减灾的防灾减灾原则得到贯彻,人民群众的避险意识和防灾能力明显提高,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各级政府累计投入133亿元,建成了西安、延安、榆林、安康、汉中5部新一代天气雷达、44个地面自动气象站、499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和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建立了高速公路气象灾害监测网、生态气候环境监测网、雷电灾害监测网,大大提高了全省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同时,气象部门依托高性能计算机,广泛应用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有效性明显增强,重大、转折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气象灾害防御合作机制逐步建立。目前,我省基本形成了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晰、信息畅通的气象灾害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了气象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应急处置机制,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的合作机制日臻完善。省气象局与省应急办、省防汛办建立了气象灾害应急联动和协调保障机制,与省防火办建立了卫星遥感监测森林火灾信息共享机制,与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省环保局建立了农作物病虫害、地质灾害、高速公路气象灾害、城市大气环境联合预警制度,与省民政厅、新华社陕西分社建立了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机制,与省通信管理局、省广电局建立了共同发布气象预警信息的合作机制。这些合作机制的建立,为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气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地向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传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目前,省级13套电视节目和市、县(区)70多套电视节目,每天滚动播出天气预报,受益群众达2900多万人,占到全省总人口的78.4%。积极开展“12121”天气预报电话答询服务,全省每年拨打次数达4000万人次。建立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全省有137万手机用户定制气象短信服务,占到手机用户的13.8%。广覆盖、高时效的气象预警信息服务,为各级政府组织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广大人民群众防灾避险提供了有效指导,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防御气象灾害产生的效益日益显著。近年来,虽然我省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气象灾害明显偏重,但是由于气象灾害预报准确、预警及时,防灾抗灾组织有力、措施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抗灾救灾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负担。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全省每年因暴雨洪涝灾害死亡449人,20世纪90年代每年为111人,201*年至201*年平均每年降至69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在缓解旱情、减少损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5年来,全省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245架次,增水61亿吨;高炮、火箭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保护面积58.5万平方公里,减免损失约27亿元。果业和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积极主动,防雷设施检测和维护等气象工程措施规模逐步扩大,防灾减灾效益也日益显现。
此外,气象防灾减灾科技进步、科普宣传、法制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可喜进展。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县、区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的结果,更是气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战、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气象系统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感谢!
二、科学分析形势,准确把握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总体要求
我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由于陕西横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我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努力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
一要积极应对气象变化,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省各类气象灾害发生频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日趋严重,应对难度越来越大。201*年6月,佛坪发生特大暴雨洪水灾害,造成经济损失5亿元以上;201*年8月和201*年10月,渭河流域相继发生流域性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分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和10亿元以上。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发生干旱、低温冻害、暴雨洪涝等多种自然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达135亿元。据气象专家预测,未来较长的时期内全球气候还将持续变暖,暴雨洪涝、大面积干旱、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强度还将进一步加剧,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也将进一步加重。为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次、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为防范应对工作提供决策依据;要深入分析气候变暖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研究制订科学防范的战略对策,不断提高我省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要切实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加快建设人工防雹增雨基地,积极开展人工防雹增雨作业,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要完善部门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气象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航空等部门的合作与沟通,为防范应对气象灾害奠定坚实基础。二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不断丰富防灾减灾产品。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的目标,这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放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全面地做好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既要高度重视各类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又要高度重视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灾害,全方位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既要高度重视城市各类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又要针对农村、偏远地区等薄弱环节,全面强化防灾减灾措施;既要做好常态性气象保障,又要做好专项气象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
三要正视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不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当前,我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气象灾害监测体系自动化水平以及预测预报准确性、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小尺度、短历时、局地性突发气象灾害临近预报能力亟待加强,灾害预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仍显不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不够畅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完善以提高服务覆盖面和公众满意度为主要任务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必须完善以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为主要任务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必须完善以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监测能力和气候变化监测水平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加快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适应各种需求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三、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理念,按照“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个过程不放过”的要求,实行区域联防、上下联动、部门联合,全面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第一,着力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不断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是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基础。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订灾害性天气监测站网建设规划,完善全省特别是重点产业区、大中城市、重要生态区、江河流域、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区域的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加快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气象卫星工程和气象灾害预警工程建设,建立完善雷电、大气成分、土壤墒情等专业观测网,加大区域气象站网密度,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全省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着力加强渭河流域、汉江流域、渭北果业基地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系统建设,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第二,着力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应用,不断扩大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是防范应对气象灾害的关键环节,是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气象、农业、水利、林业、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络、手机短信等传媒手段,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努力扩大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在学校、医院、车站、码头、图书馆、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立或利用现有的电子显示屏、公众广播、警报器等设施,接收和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行业和领域,要改进和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加快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打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进入偏远山区的通道,逐步消除气象信息服务的盲区。第三,着力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不断提高防灾减灾的效益。各地要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要求,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具体措施和处置程序。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灾害分析评估;要认真开展气象灾害隐患排查,重点加强对学校、医院、矿区等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的隐患排查和消除工作;要抓紧进行病险水库和堤防的除险加固,确保其发挥防灾抗灾的作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有关部门要统筹考虑气候条件的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尽量避免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确保项目建设与气候环境相协调。要按照国家规定的防雷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做好在各类建筑物和各类场所安装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查、施工监理和检查验收工作,并加强定期检测,不断提高防御雷电灾害的能力。
第四,着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不断增强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今年6月,省气象局与华商报联合举办了中小学生防雷知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中小学生和农民群众防雷减灾意识还很淡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任务艰巨。各地要充分利用气象、教育、新闻等资源,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全社会尤其是对中小学生、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在灾害易发多发区,要组织群众参与的防灾避灾演练,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第五,着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法规和技术标准建设,不断推进防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近年来,省人大颁布实施了《陕西省气象条例》,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气象事业、关于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和防雷减灾工作等方面的文件,对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我们要加快我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以及气象灾害防御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条例的制定进程,争取早日出台付诸实施。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气象灾害及预报预警技术标准研究,健全气象灾害及防御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我省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第六,着力加强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防灾减灾的协调机制。气象防灾减灾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综合性工作,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气象与水利、民政、国土资源、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明确部门责任,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格局。市、县、区政府要按照《国家防灾减灾“十一五”规划》,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和实施当地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气象灾害防范应对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建设防范气象灾害应急基础工程。全省气象服务应急项目、渭北防雹增雨基地项目、区域气象站网建设项目,是省政府批准建设的重点项目,各市、县、区政府要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特别是要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力争这些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统筹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好、贯彻落实好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统筹做好当前的农业农村工作。
一要认真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他明确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他还强调,要改善农村民生,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等。这些重要论述和部署,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各地各部门要正确认识“三农”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全面把握“三农”发展的新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研究“三农”发展新思路,积极谋划“三农”工作新举措,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二要全面落实好各项农村政策。今年中、省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多、力度大,省政府办公厅将于近日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各地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是检查各项农业生产补贴是否落实到位,清欠农民工工资、征地补偿安置费的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农田水利建设补贴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各地要积极开展自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确保党的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兑现到农户。
三要认真抓好今冬明春农业生产。当前,小麦已进入越冬管理期,各地要采取措施保墒保苗、控旺防冻,确保小麦安全越冬。要完善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落实防控措施,努力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要抓住国家政策有力、市场价格有利的时机,引导农民扩大冬春季畜禽集中补栏,促进生猪生产恢复和发展,保障畜禽产品供应和质量安全。要认真做好组织发动、种苗准备等方面的工作,切实抓好今冬明春的植树造林。要抓住冬季农闲时机,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要提前安排好春耕备耕工作,组织好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调剂调运,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稳定农资价格。
四要切实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冬春季是动物疫病的高发季节,各地要及早部署,精心组织,扎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要加大强制免疫力度,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要强化疫情监测和预警,加强产地、屠宰和运输检疫监督,不断提高综合防控水平。要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反应机制,按照“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理”的原则,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把新发疫情控制在疫点上,防止扩散蔓延。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要责令及时整改,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五要扎实搞好森林防火。当前,我省已经进入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各地各有关部门对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性不能忽视,对森林防火工作的艰巨性不能低估,一定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要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搞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火意识;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各种火灾隐患;强化扑火准备,提高对突发森林火灾的处置能力,确保今冬明春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六要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今年以来,我省一些地方先后发生干旱、低温冻害、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民房倒塌、公路等基础设施损毁。目前已到冬令时节,灾区和贫困地区的部分群众生产生活遇到一些困难。各级政府要尽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增加救灾和扶贫投入,加快恢复重建进度,解决好灾区群众的口粮、衣被、住所和取暖等问题,帮助他们平安过冬;解决好困难群众冬春种所需的资金和物资,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七要积极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0月中下旬,省政府先后下发文件、召开现场会,对全省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11月1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回良玉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对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政府投入机制、农民参与机制、建设管理体制,突出抓好水毁工程修复、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作,确保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为明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同志们,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气象防灾减灾的新局面,为加快建设西部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扩展阅读:201*年气象会议讲话
在全县气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年6月6日)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气象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提高四个能力,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有关精神,并回顾总结201*年气象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气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前面,县气象局杨局长对201*年气象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1*年各项工作任务作了详细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特别是市气象局朱局长就抓好今年的气象工作讲了非常好的意见,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今年气象工作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气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气象事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公益性事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为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服务方面意义尤为重大。近年来,我县气象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在为政府决策、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各个领域的服务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在应对低温冻害、冰雹、暴雨等极端天气和局地洪涝、泥石流等灾害以及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县气象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气象预报准确率不高,现有的气象预报和服务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滞后,气象业务技术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三是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完善,广大群众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努力为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今年以来,全县降水频繁、雨量丰富,根据气象部门对历史气象资料和近期气候特点的综合分析预测,今年将是一个冰雹和局部暴雨多发的年份。面对当前我县已全面进入汛期,极易发生各类气象和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岷县发生“5.10”特大雹洪泥石流灾害以来的工作形势,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各乡镇、各部门都要切实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做好气象工作对于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全县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做好气象工作,是科学防灾、避灾、抗灾、减灾的重要手段。我县境内丘壑纵横,地形复杂,天气气候灾害频繁,其中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寒潮、霜冻、低温、雷电等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对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威胁。同时,由于我县农业基础薄弱,防灾减灾仍然是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气象工作,为防灾减灾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气象预报预测服务,最大程度地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公共安全显
得尤为重要。第二,做好气象工作,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多,农业基础差,农业生产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尤其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期间,天气气候的影响非常关键。在近几年的抗旱生产工作中,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及时上报降水情况,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对保障农业生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就必须大力发展气象事业,强化对农业灾害的气象监测和预警预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科技支持和服务。第三,做好气象工作,是提高政府应急处理能力、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气象工作特别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科技型、基础性的公益事业,也是政府直接面向社会提供的有效持续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县依托广播电视、报刊、手机气象短信、网络、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发布多种天气信息,已经成为政府服务社会公众的一个重要信息平台。在当前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多发的形势下,加快发展气象事业,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是我们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抓好的一项工作。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气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公共气象”的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把气象工作抓紧抓好。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抓好气象和人工影响天气各项工作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形势的变化和气候的变暖,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已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乡
镇、各部门特别是气象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找准气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加强公益气象服务,着力提高预测预报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充分发挥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是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切实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抗大旱、防大灾是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气象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气象部门要把加强农业气象预报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点,结合我县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乡镇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区域气象观测自动站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已建成的区域气象观测自动站设备正常运转,做到监测信息准确、数据传输畅通。要牢固树立防大灾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切实加强对干旱、冰雹、低温冷害、洪涝等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并通过多种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准确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天气预报和雨情资料信息,引导农民群众趋利避害,力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是要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切实提高公众气象服务能力。一要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气象部门要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准确率为核心,不断完善气象预测预报业务系统建设,认真做好气象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努力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切实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等重大天气的预测预报。二要丰富气象服务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气象需求将日趋多元化和专业化,气象部门要及时把握气象需求的变化趋势,按照发展“多轨道、无缝隙、精细化”气象服务的要求,加强与国土、交通、林业、卫生、民政、旅游、
环保等部门的合作,重点在提供山洪地质灾害、交通道路安全、森林草原火险、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疾病传播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测预报以及重要活动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为各级政府机关和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三要拓展气象服务渠道。服务渠道是沟通气象部门与气象用户的桥梁,是传递气象信息的载体,能不能走好这“最后一公里”,决定着气象事业的成败。气象部门要广辟服务渠道,建立多途径、高效率、广覆盖的信息发布体系,积极开展气象信息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特别要加强与文广部门和通讯部门的合作,灵活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及时播发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切实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气象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防灾避险提供更加有效的科学指导。
三是要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切实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效益。近年来,我县灾害性天气频频出现,在没有其它有效应对措施的情况下,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也强调,“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做的是防灾减灾的大事、为民解忧的好事、造福子孙的善事”。因此,气象部门要坚持“适应需求、加强服务、依靠科技、提高效益、规范管理、保障安全”的方针,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的指挥和作业体系,采取科学有效的作业措施,适时开展人工增雨及防雹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努力实现从增雨灭火、防雹为主向防灾减灾、改善生态环境等多功能转变,从阶段性作业向全年性作业转变。人影办和各炮点在工作中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炮点作业人员高炮操作技能、维修保养、炮弹使用和储存搬运操作
程序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认真查找、疏理和整治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严格遵守值班制度、事故专报制度和作业操作程序,确保航线安全和人工增雨防雹作业人员及装备安全,确保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最佳效益。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在安全生产工作上一定要严防以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一旦出现问题,将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责任。
四是要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一要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响应机制。今年,县上成立了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指挥部,建立健全了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机制。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组织体系,确保乡乡有分管领导、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有气象协理员、有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确保村村有气象信息员、有预警信息接收能力,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与防灾减灾应急组织的有效联动。二要强化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目前,各乡镇都建立了气象信息员队伍,但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技术能力,都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为此,气象部门和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对气象信息员的业务培训,尽力在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气象信息员在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和灾情快报中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要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要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的流程和机制,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和时效性。各乡镇要切实做好本乡镇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的维护工作,确保及时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到每个村社。特别是广电部门要固定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时间,保证播出时间长度,尤其在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特别是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要以滚动字
幕等方式及时播出,确保将气象信息及时传送给广大群众。四要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宣传体系。要加快建立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体系,积极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培训工作。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气象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宣传平台,通过设立气象科普宣传栏、张贴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等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开展各类气象科普教育、气象信息应用培训等活动,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气象信息运用能力。教育部门要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学生安全教学内容,农口部门要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作为农村干部培训和科技下乡的重要内容,加强全社会尤其是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能力。
三、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全面加快全县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气象事业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全县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都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力为加快全县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为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责任,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县政府办和气象局负责人任副指挥长,发改、教体、民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指挥部,明确了指挥长、副指挥长、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各乡镇和有关部门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气象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气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重点工作同研
究、同部署、同考核;要紧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的气象灾害预报防御制度,制定本乡镇、本部门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确定专人负责,积极为气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各乡镇都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支持气象部门加强综合监测、预测预报服务能力建设,全力推动气象工作顺利开展。发改、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气象事业规划实施的协调工作,搞好对气象事业发展项目的保障服务;农业、畜牧、林业、国土、交通、环保等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衔接配合、信息沟通和业务协作,集中整合资源,共同建设多部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气象探测、预测预报体系与信息共享平台,提升防灾减灾的整体能力;安监部门要把炮点安全工作纳入全县安全生产管理范围,定期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安全操作无事故;民政部门要协同气象部门做好气象灾情综合调查、评估,建立灾情通报制度,做好气象灾害救灾应急响应;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要保证重大气象信息传递、报送和救灾工作的通信线路畅通;文广部门要督促指导县内新闻媒体建立定时播发气象预报、即时插播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制度,并依托“村村通”工程,推进气象预警信息进村入户,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科学知识普及宣传等工作;各乡镇也要加强对炮点的督促检查,主动支持和帮助气象部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气象部门要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总体要求,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建设和完善业务体系,大力发展天气、气候、生态与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等业务,并优化站网观测布局,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动
服务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责任意识,凡有各类气象预警和降雨天气等特定的环境和时段,要对降雨情况每隔一小时向县委、县政府通报一次,并及时通过短信平台、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向各有关部门、各乡镇和村社进行发布。要充分履行领导干部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全体工作人员要24小时坚守工作岗位,全天候开展气象监控、分析研判和预警预报工作,及时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应对和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气象资料,确保全县防灾减灾工作稳步、有序、有效开展。
同志们,目前正值主汛期,防汛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气象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全县气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自觉肩负起为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为“三农”服务的工作使命,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力争今年气象工作再上水平,为全县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张伟副省长在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张伟副省长在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