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备课中的问题
1.教师不是每节课都“备”的,一周只备一节;2.不是人人都备课的,有的人可以连一节都不备;3.备课实行轮流制,新教师、老教师,水平高的、水平低的,工作负责的、不一定负责的都要轮流;4.重在打造“导学案”,一个好的“导学案”就等于教学的高质量;所有“导学案”循环使用。
有的学校的备课是由个别教师以“教学案”的形式来完成,因而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由个别教师轮流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因为教师的水平有差异,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有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经验也丰富,但是由于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会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师水平高,责任心也强,但是由于“忙”,也有可能应付了事。一旦用这样的“导学案”实施教学,师生会集体“受害”。当然兖州一中也有“集体备课”,通过汇聚集体智慧来提高“导学案”的质量,弥补可能存在的不足。但是,全组备课的教师只有1-2个,其他人都没有备课。在“集体备课”时,没有备课的老师对教材不熟悉,对目标、重点、内容、方法都没有内化、思考,他们能够提得出意见吗?也许有经验的老教师凭老经验可以说几句,但也不过是空话、套话、“普通话”,说了等于没说。多数教师因为他们没有备课,所有没有发言权,只能闷声不响,全盘接受。因为没备课的教师基础是“0”,所以别人备的课哪怕水平再低,再低效,他们也只能说一个字:“好”。也许有人说,教师为了上课,肯定会自觉钻研的。恐怕不一定。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不备课已经“合法化”的前提下,会有多少人自觉备课?教师自己没有备课,没有思考,连一道习题都没有做,就拿着别人编写的“导学案”上课,怎么能履行自己的教学责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教师恐怕只能实行“大放羊”“大撒把”的教学,于是干脆把自己降格为“学习者”,把教师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统统盲目随意地交给学生,并美其名曰“在教中学”。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对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过程欠思考,教学方法未掌握,怎么能取代老师发挥引导路程、把握方向、激发兴趣、正确评判的作用呢?再说,再好的“教学案”也要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也要根据任课老师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到教学中去,如果只要有了一个好的“教学案”就等于教学是高质量的话,那么教学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全国的教师只要共同打造出一个好的“教学案”,甚至汇编出一个“教学案”集,优质课就批量产生了,天下有这样的美事吗?
我认为,高质量的“一次备课”是“二次备课”、“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有效的“一次备课”,后面的所有环节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无效的。(二)作业中的问题
1.批改目的不明。假如有人问:教师为什么要批改作业?可能有这样几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的回答:A.批改是教师的职责;B.批改是上面的要求;C.批改可以防止学生作业不认真;其实“批改”的本质是“学情调查”。批改与学情调查的区别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是站在教师本身的角度回答的,因而显得抽象性和表面化。B是站在领导要求角度回答的,言下更有着一些被逼和无奈。其回答共同性都是撇开了批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明白教师批改与学生成长的关系,教师在批改面前的态度是被动、消极、机械的,仅仅把它理解为一种职责、任务,因而会使批改缺少目标和动力,成为一个机械性的劳动任务。C虽然表面上是站在批改对学生的作用角度回答的,但是带有严重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其片面性表现在弱化
了批改的作用,把批改的作用认定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作业的完成的数量掩盖了作业本身的质量、数量、完成时间等因素对学生作业的影响,更无视学生通过作业所得到的提高要求宽松。一是不要求人人完成,二是不要求全部完成。“看起来很美”:满足了学生多层次的需求,不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背负过重的压力,着重于训练的有效性。但是,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1)削弱了学生与学习上的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见到困难就放弃,碰上“敌人”就“投降”,养成不完成任务的坏习惯。(2)“对学”、“群学”形同虚设。正因为中下等学生学习有困难,差生才热望优生解疑,优生才有机会施以援手。如果允许有差别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差生不练,优生不帮就变成理所应当。(3)因为部分学生、部分题目没有做,展示时,没有解题体验的学生必然没有参与的热情,参与了也昏天黑地,浪费时间。
4.追求结果,放弃过程。把批改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知道答题的结果。有时索性采用发放答案的做法,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愿意深入钻研,也不会另辟蹊径,多角度解题,创造性、求知欲受到压制。用预设的结果,压缩了学生奋力登攀的时间和空间,为有惰性的学生“抄答案”提供了条件。(三)批改中的问题
1.缺少思考。批改一般没有记录,缺少思考,作业反馈时一是凭自己批改时的粗浅印象传递一下答题情况,表扬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学生,批评几个不太认真的学生,随后就进入“讲评”阶段。由于批改时没有分清重点题、一般题,讲评时只好从头到尾,一题不拉地组织点评,使讲评重点不突出。又由于没有记录犯有典型错误的学生名单,提问时往往盲目随意,有时会导致被提问的学生答案全部正确,或犯的是个别性错误而产生讲评低效现象。更由于批改时没有深入思考,想当然地评析,使评析达不到揭示原因、规律、方法的深度。
2.机械呆板。一个教学行为是否重要和必要的必须站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否有利的角度去判断。站不对角度,批改往往变成僵死的、无活力的教学行为。例如不管作业量多少,批改难度如何,批改时间是否足够……强调“有发必收”、“有收必批”。结果一是以大量的、机械性的批改时间,挤占了教师的备课、选题、编练习、个别辅导的时间,导致有的教师以“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为名,拿着别人的编写的教案仓促上阵,上课时只能“灌输”结论,并穿插一些空话、废话、普通话。有的教师编写练习时忽视“先做”和挑选,“捡到篮里就是菜”,让学生做了缺少典型性、数量多而收效低的“作业”,隐形浪费了学生的作业时间和教师的批改时间,上课的点评时间。而且教师一天到晚,为这样的低效劳动而忙忙碌碌,甚至疲于奔命。
3.目标偏移。批改的目的一是从总体上了解学生每道题的正确率,以寻找讲评的重点;二是寻找学生的错误类型,以便探究其错误的原因和避免错误的办法。但是,在某些教师的操作中,批改的重点不是放在题目上,二是放在评点学生的学习态度上,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尽力完成”。就学生的得益角度看,这样的批改只有思想教育的意义,没有学识与能力提高的意义,也就是说在“三维目标”中只落实了“情意目标”,其余两个目标都落空了,因此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批改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四)展示中的问题
1.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导学案”中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个别不理解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假如老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自己无法选择,只好“由课代表临时指定各小组展示导学案的不同内容”,导致每道题都必须展示,一道也不敢不展示。这样就出现了低效现象:只有个别学生错误的题,(甚至全班无误的题)也要展示,结果多数同学“陪绑”,浪费了时间。
扩展阅读:高 效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总 结 报 告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总结报告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战场,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主渠道。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年前,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以学案为载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备“教案”变为编写“学案”,为学生提供课堂自主学习的文本和方案。把学生引向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之路。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在实践、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一年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教师教学中的转变。
1、由“写教案”到“编写学案”的转变
备课、编写教案是最基本的教学常规,是上好一节课最基本的准备工作。而现在编写学案是一种尝试、一种变革。“学案”即学生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一定的材料或器材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教师编写学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与方法、导学问题、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等几个部分。①学习目标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的本节课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②学习过程与方法主要是在掌握学生学情,吃透新课标与教材的基础上确定的课堂学习顺序以及各环节建议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法;③导学问题是学案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所设置的若干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考点或重点,导学问题必须符合三维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符合学生学情,能把新信息熔入已有信息的知识架构中;④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些事实、现象,完成一定习题,使新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使新知识纳入其知识结构的完整有序的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
“先学”是指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的方式自学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后教”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取“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释疑解难,对自学过程中的难点或不求甚解的地方进一步理解掌握。
“先学”一般在15分钟左右,主要是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的知识。这一过程属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静思中根据学案中的导学问题或提供的实验器材,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教师可巡视,督促自学,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后教”搜集素材。
“后教”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主要是采用“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达到释疑解难,突破重难点的目的。“生生互动交流”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一知半解与疑难困惑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特别是自学能力较强,领悟能力较快的同学对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指导,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师生互动交流”就是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提问讨论学案中的导学问题。对于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导学问题,教师只需在提问讨论过程中明确肯定学生的自学结果,并给予表扬鼓励即可。在提问讨论过程中,应着重关注有待激励的学生,把导学问题中简单的重复提问的问题留给他们,迫使他们调动感觉器官与思维器官,变依赖观望为积极投入,也进一步迫使他们在“先学”这一环节不能“开小差”。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问中上生,使各层次的学生人人参与,个个都有受表扬的机会,通过肯定、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快或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乐事”而非“苦事”,更加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先学后教”只是一种理念,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先学后教形式。
3、由“课后落实”到“当堂落实”的转变
当堂落实指的是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利用学案中的课堂练习、小测、竞赛活动等对刚领悟的知识通过运用达到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这一环节一般不少于15分钟(根据不同课型可适当延长),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课堂练习,第二步是学生互相交流、批改、订正或教师批改、讲评、订正,也可以让学生站板带领大家订正。
课堂练习可以是例题的变型题,也可以是课本上的练习题或练习题的改造题,还可以是练习册上的原题或改选题,也可以是课堂知识的小测、听写、背诵、竞赛等。课堂练习要根据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实际,在质与量两方面下功夫,进行严格筛选。课堂练习题可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知识信息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属基础题。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较大,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培优,侧重于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钻研精神。
课堂练习能否起到当堂落实的效果主要抓好两方面的落实:一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尝试着独立完成相应课堂练习,防止走过场或抄袭现象;二是在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订正、理解、内化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调控功能与主导功能,确保课堂练习的完成与订正达到当堂落实。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它的特点是学生是主体,强调全面性、民主性、发展性、活动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和谐主动的发展。其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基本套路是“读(阅读)、研(研讨)、点(点拨)、练(训练)、悟(顿悟)。”
课堂上老师把知识点以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们,学生们带着问题自己阅读教材,解决问题;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向小组同学们请教,共同讨论;然后同学在课堂上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结果,或者质疑讨论未果的问题;老师安排其他同学点评或者答疑,从而让更多同学展示自己学习方法,老师能发现错误症结和思维火花;然后老师启发引导大家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并且提炼出方法;为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老师又设置问题或练习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巩固;最后当堂检测学习效果(也可根据安排放在下节课),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其中为便于合作探究,各个班级划分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次,根据学生素质与学习能力综合搭配,确保各个小组水平大致相当,每组设立小组长一名。建立小组学习考核竞争机制,激励同学们小组内有合作,小组之间有竞争,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合作与竞争意识。可见,课堂上既有学生个人的主动探究,生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既有小组内的合作,也有全班范围内的合作;既体现了自主探究,又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知识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成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情感交融、思维碰撞的生命历程。
二、物理组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主要体会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主要体会:
1、教学中突出了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摒弃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这种教学满堂灌,学生满堂装的知识单向传递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通过学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说、自练的方法和机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
2、教学中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摆正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知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通过对知识点的问题化、层次化;教法的讨论化、示范化;技能训练的方法化、自主化。帮助学生找到了一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调整克服了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实现了“以导促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
3、在教学中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转变角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上。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的位置让给学生,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讨论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己知的知识外,还应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大胆提出问题,标新立异,哪怕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我们都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探索精神。
4、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在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老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提出问题,同时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以建立科学、民主和平等的新师生关系。
(二)存在的一些问题:
1、时间分配的问题:按照学案进行教学,从某种角度讲,相当于把预习的时间放到了课堂,大多时候一些学生不能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自学阶段的任务,或者老师讲课的时间把握不准,或者学生不能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课堂练习,或者出现课堂意外,教师不能灵活处理等等,都会造成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给下节课的教学形成影响。这是教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
2、小组合作的问题:学生对分组讨论教学的新鲜感已经过去,没有什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课积极性大打折扣,上课很少有学生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有些班级的有些小组全部都不吱声,会也不说,有时鼓励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小组合作既要有合作,又要有独立思考,可现在的学生只有合作,没有独立的思考,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假会现象。还有些同学,在组内从不主动参与讨论,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对这些学生上课是一种享受,享受自由的思考,一节课下来,什么都没学到。许多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就不要让学生讨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意见不一致时,方法多样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讨论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形式。
3、课堂容量的问题:课堂容量太大,大纲规定的一节课,一般要用要两到三个课时才能学完,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4、学案编写的问题:好的学案编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老师平时上课的时候根本没有大量的时间用来编写学案,大部分学案是把原来的教案改了一下,成为学案。
5、课堂气氛的问题:
课堂气氛活跃了,但一些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而且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并不如当初预想的那么好。
6.教学效果的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明确。应进一步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论证研究。
7.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不同班级和不同性格学生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该注意不同班级、不同性格学生对学案的不同要求,使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这就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但是老师们已经很忙、很累。
三、为了加快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下一步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1、学案编写--应符合实际:一份好的学案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符合校情、班情和学情,要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编写学案时应注意几个问题:①资料上的学案要在筛选的基础上参考使用,不能照搬照用。②同一备课组不同班级之间不一定完全通用。③备课可提前,但编写学案不能超前太多。④一般情况下,学案是每节课当堂发放,堂堂落实,但对于已适应“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落实”的班级,学案可提早发放,让有宽余时间的同学、特别是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早自学。
2、学生自学--应落实到位:在自学这一阶段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①前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指导自学、督促自学、鼓励自学,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同学,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全班同学形成自学氛围。②明确学案中各项自学要求。③自学阶段教师不能放任自由,不能做“私事”,应在课堂里来回巡视,加强督查,发挥组织管理职能,确保每位学生都专心学习。④要积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利用资料、查找资料与利用学习工具书。
3、互动交流--应讲求实效
互动交流阶段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消除困惑、解决重难点、再次掀起思维高潮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应注意几个问题:①进行师生互动或教师运用课堂提问艺术来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并进行释疑解难时,对于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再更正、补充,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诱导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最重要的不是释疑解难,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学生特别是有待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激活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使每一节课都作为下一节课的“加油站”,持之以恒,从而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②进行生生互动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发挥好“培优补差”的功能,引导督查优生不但要当堂掌握相关知识,还要完成选做题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深度、广度加以钻研与领悟,为“兵教兵”作好准备,久而久之,让优生更优。有待激励的学生要引导并鼓励他们及时请教,及时消除知识障碍,不要因为一时的障碍影响学习进程,同时要注意教导他们不能有依赖心理,要逐步过渡到独立学习。
四、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展望
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和操作有了一定的体会,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是,迄今为止,我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也转变了,由依赖、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但是在课堂上,学生自学能力还跟不上去,我们的改革到了艰难突破的关键时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意义是: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形成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学生根据学案的编排,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习。通过自学实践,总结学习经验,形成自学的能力。所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想境界是,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的编排,循序渐进地自学教材,完成学案所安排的学习内容。学生个人学习疑惑问题,要通过合作学习得到解决,再有疑难由老师辅导解决。一节课自学的效果到底如何,课尾要用一定的问题习题加以检测。
在课堂上,有的老师仍然讲得很多,学生的学习仍然有依赖性,就是因为老师的不放心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我们说放心不放心最后看检测,学生懂了会了就应该放心了。学生仍有不懂不会的地方是正常的,应该作针对性处理。老师不放心,学生就有依赖,就很难形成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为此,我们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相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相信学生的自学潜能,更大胆的把学案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学,引导他们自学,逼迫他们自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热情、自学习惯、自学能力,那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我们也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授之鱼不如授之渔”的目的。
我们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充满了期待,充满了信心。希望老师们追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最高境界,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的学习吧!想一想,在课堂上,学生依照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兵教兵解决疑难,归纳交流解题的思路办法,学习热情高涨,没有不学的学生,不待老师讲就能完成当堂的学习任务,教室变成了学堂,老师轻松自如的组织学生学,指导学生学,督察学生学,那该是多么理想的课堂教学!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