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强柱石,是确保人民意志得到实现的直接操盘者,“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一语道破干部的重要性。所以如何才能选拔出切实代表人民利益,切实执行国家法律,切实贯彻党的决策的干部,是新形势下干部选拔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向基层培养选拔干部,这一新的尝试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一直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更是始终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正是这一个个“泥腿子”缔造了我们今天富强的国家。如何才能使我党在执政后永葆亲民本色,使干部不脱离群众,使真正代表民意的干部得到任用,是我党一直研究的课题。无论是建国初从军队中选拔优秀干部到地方工作,还是后来从工农子弟兵中选拔,干部的选拔一直都很重视对基层工作能力的考察。“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河南内县县衙这一对联生动的说明了官民关系,也诠释了官员作用,官,源自于民而为民。面向基层培养选拔干部也是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体现。
面向基层培养选拔干部,是人民的需要。基层干部直接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同基层人民群众打交道。在田间地头、农屋炕头基层干部更懂民情,更了解百姓所需,也更易得到百姓的支持。百姓是朴实的,一句方言就能使百姓感受到亲切和温暖,来自于基层的干部在这些方面更具有优势。
面向基层培养选拔干部,是我党宗旨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纽带。选拔培养基层干部,使真正代表群众利益的干部上的去,能重用符合群众期待,同时也使这些干部能有更宽广的平台为人民服务,使他们的为民举措惠及更大群体,这也是践行代表人民群众利益最生动的体现。
面向基层培养选拔干部,是新形势下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才选拔现在以选任制和委任制为主,通过这些方式,更多的年轻干部走进了公务员队伍,公务员队伍面临新老交替这一历史节点。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从家门到校门再到工作岗位,在他们的成长轨迹中,缺乏社会的历练,无法有效的充当起党群沟通桥梁的作用。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但在面对群众时,往往找不到突破口,无法满足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面向基层培养选拔干部,使年轻干部脚粘土、接地气,充分了解社情民意,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使他们得到锻炼,得到成长,使接力棒能实现顺利交棒。面向基层培养选拔干部,不仅使党的执政理念符合新形势的要求,更使党的执政能力符合刑事发展的要求。
面向基层培养选拔干部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使一种行动。但是,如何面向基层培养选拔干部呢?
面向基层培养选拔干部,首先要有一支乐于扎根基层的干部队伍存在。近年来,国家通过遴选选调生,遴选公务员、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计划等措施,使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充实到了基层。他们有理想、有激情、有文化,但缺乏群众工作艺术。通过基层工作锻炼,丰富他们的实践能力,有力的确保了这样一群干部储备人才的存在。
面向基层培养选拔干部,要有合理的制度保障,避免使这种制度流于形式。要加强对基层工作经历和基层工作能力的认定管理,严格按既定的政策办事,使弄虚作假无可遁形。
面向基层培养选拔干部,要加强机制创新。对于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人员要形成合理的考录机制,在招录时合理予以考量。加强基层干部考核力度,使优秀干部凸显出来,使百姓满意认可的干部走向前台,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格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密切联系群众,践行群众路线,始终奉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需要来自于基层干部的努力。民心向背,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面向基层培养选拔干部是人民的需要,现实的需要,是确保党的生机与活力的需要,更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让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在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中实现自我价值。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