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xx刚参加工作时,从事的是人们心目中的“主课”——化学教学。1990年,教育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决定在中学新开设劳动技术课,但当时学校没有专业老师,许多老师又不乐意“改行”去教这样的“副课”,一时学校无法开设这门课程。这时,吴老师主动请缨,承担起教学任务。
万事开头难,学科成立之初,教学场地、器材都成问题。没有场地,吴xx就把学校有限的老房子——废猪舍、旧工场利用起来,他还与附近农户、企业联系,建立以农村、工厂为课堂的教学基地;器材不够,他就到一些工厂、企业求助,将一些单位报废了的器材设备拿来供学生用,或者干脆就在家里“就近取材”。
20多年过去,教学软硬件设施已今非昔比,劳动技术课程先后拥有“东郊新园xx省杂交水稻育种基地”等校外技术实践场所5个,技术实践室12间,器材设备价值近400万元,形成了系统完整,设备一流,种类丰富的学科建设体系。
吴xx本人,也成为该学科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省内同行公认的教学专家。
重实践,善创新
劳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吴xx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动脑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他用自已独特的培养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潜能。比如,组建“创新与实践”社团活动小组开展活动;再比如,根据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的特点,组织开展如《农村科学养猪提高经济效益的调查》、《安全高效切碎机的设计制作》等与当地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的研究活动。
为了让学生有展示的平台,他带领他的团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至今已举办了十多届;他创编了全部刊登本校学生创新作品的期刊《创新与实践》,已出版近二十期,期刊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名誉主席、中南大学原校长何继善的高度肯定。
吴老师在教学上的创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年9月《xx日报》以“xx多出‘发明家’”为题对此进行了推介,他也多次评为xx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其个人事迹被省教育厅主编的《xx教育人物志》收录。
学校也因此被省教育厅授予首批“xx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基地”,中国发明协会授予的“青少年创造教育实验基地”,还多次获得“xx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xx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