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根据省委、市委教育办关于“一把手”带头上党课的要求,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党课题目是:《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内容分三部分:一是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二是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三是在新常态下以专题教育为契机,扎实抓201*年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奏响了当代中国最新里程碑。“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
(一)“四个全面”形成
这“四个全面”,每一个都有一个逐步提出、日益明晰的过程。
1.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小康之家”的设想。201*年,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1*年,十七大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年,十八大将“建设”改成“建成”,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
2.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201*年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作出重要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3.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加强。1997年,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201*年,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201*年10月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
4.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不断对党的建设作出部署。201*年的十六大和201*年的十七大,都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格局。201*年,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命题和任务。201*年,党的十八大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再次强调要从严治党。20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现在,又直接使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表述。
201*年11月,在福建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三个全面”,要求“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同年12月,在江苏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三个全面”后增加了一个“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是公开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四个全面”并提。由此,“三个全面”进一步上升成了“四个全面”。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视察时,进一步对“四个全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二)“四个全面”定位
这“四个全面”意味着什么?怎么定位?201*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并且第一次用“战略布局”这个词来概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这说明这“四个全面”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四个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路和蓝图。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治国理政需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大战略。尤其是在某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有没有一个科学的治国理政的大思路至关紧要。从党的十八大到现在,一共两年多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发表了大量重要讲话。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执政、如何治国、如何引领国家走向未来的问题。因此,也可以说,初步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治国理政的大思路、大蓝图,今后还会继续丰富和发展,并不断接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三)“四个全面”内涵和逻辑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做了说明。他指出: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说明,清楚地界定了每个“全面”的地位、作用,也从总体上界定了“四个全面”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这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总目标。它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一系列要求。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年翻一番”,即两个数字都要翻番。在此基础上,还要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建成现代化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去还有一个“基本”,叫“基本实现”。现在“基本”两个字已经去掉了,就是实现,这样要求就更高了。进一步,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些连贯的目标,构成了非常豪迈的中国梦。
从全面深化改革来说,十八大规定的到2020年的目标,同时包含发展目标和改革目标两个方面,报告的小标题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保持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势头,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夯实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法治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从全面从严治党来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刚刚胜利召开的全国“两会”,将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意愿紧密结合,明确提出:万众一心开创“四个全面”新局面,从而展开了春季总动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四个全面”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改革发展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筑牢党作为领导核心的执政根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都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也要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大举措实施得不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就要受到影响,目标就不能保证实现。三大战略举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互相渗透,共同推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由党来领导,因此,就必须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也必须由党来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同样,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正确处理改革创新与于法有据的关系,在改革的过程中及时做好法律立、改、废的工作。而全面依法治国,也要坚持改革方向和问题导向,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
“四个全面”高度凝炼了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棋局,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点任务,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执政规律认识新的提升,表明我们正在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新路。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顶层设计,涵盖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对我们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