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重建新路,灾后重建成效显著
认真实践“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重建各项工作,截至201*年7月20日,全县318个总规项目完工率、投资完成率均达100%,总体规划各项任务胜利完成。
突出群众安居,高效率推进城乡住房重建。坚持把城乡居民住房重建摆在灾后重建首要位置,严把选址、技术、质量关,强化要素保障,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期、顺排工序,定人、定责、定时间、定进度,确保城乡住房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有序快速推进。201*年春节前由政府兜底完成了38户特困户住房重建,201*年4月20日前完成了301户困难户住房重建,201*年底全面完成农房重建和19个重建新村建设,201*年底城镇住房和10个城房重建新区全部完成。
突出城乡统筹,高标准打造城镇体系和美丽新村。按照“一城两组团”的重建思路,高标准推进灵关新城建设和熊猫古城改造提升,以毓秀社区、钟灵社区为核心的灵关新城在重建中崛起,正在逐步成为“形态适宜、产城一体、城乡融合、集约高效”的县城副中心;熊猫古城在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基础上,硬件软件不断完善提升,城市接待能力、业态培育、城市品位等上档升级。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和“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产村互动相融”的思路,把新村建设与旧村落改造、地灾避险和生态移民搬迁、产业发展、农村全域连片整治有机结合,同步推进新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创新开展“四型五中心”建设,建成雪山、戴维、曹家、烟溪等一批风格鲜明、环境优美、产业发达的幸福美丽新村。
突出民生优先,高质量推进民生工程重建。优先重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基础设施等。国道351线(***境)建设进展顺利,芦灵路提前完工,宝康路全线贯通,县城及灵关汽车客运站主体工程完工,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全面完成,大老路、邓和路、大沟路、陇鹿路、达瓦更扎公路建设推进迅速,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得到有效改善。41个教育重建项目全面完工、并于201*年秋季开学前全部投入使用,县疾控中心、各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卫计类项目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社会保障、社会管理、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能力全面上档升级;灵关供水厂、灵关污水处理厂、县城污水处理厂顺利建成投入运营,城镇市政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突出绿色发展,高起点推进产业重建提升。坚持全域有机化、全域景区化、绿色工业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经济,不断放大重建效应。以打造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加快推进有机产业园区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初步形成了面积近6万亩的中药材、茶叶、优质果蔬等三大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经济作物面积30余万亩,震后成功创建国家级有机农业(牦牛)示范基地,被确定为全国第七批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全国有机电子商务示范县、***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并于近期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的县。以绿色百亿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成汉白玉精品产业园区、中洋产业园区,雅安正兴汉白玉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市第一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3家企业在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震后我县被评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调研示范基地。以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大力推进景区开发、设施提升和业态培育,成功创建东拉山大峡谷、熊猫古城和硗碛藏寨·神木垒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神木垒景区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硗碛藏族乡咎落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震后我县被纳入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被确定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试点主体,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突出综合治理,高要求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坚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生命工程”来抓。重建伊始,迅速完成了学校、水电、矿山企业的地质灾害防治,全县35处受损修复工程、108处应急排危除险工程于201*年主汛期前全面完工,特别是对威胁***县城的冷木沟、教场沟特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抢抓工期,在201*年5月31日前完成施工,确保了县城1.5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建了县、乡、村、组、监测员5级群防群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体系,实现了“5·23”管家沟泥石流、“7·9”烈士陵园滑坡、两河口电站小区崩塌、“8·24”永富乡中岗沟(出居沟)泥石流等重大隐患点出现了险情后的成功避险,创造了强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零伤亡奇迹。积极探索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综合利用新途径,将冷木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建设相结合,通过合理布局和项目建设,打造集森林生态、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科普体验等于一体的精品旅游区,实现综合治理与永续利用有机结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